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5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5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5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5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 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通项公式及性质,数列最值的求解,与函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列最值的求解及与函数的关系

1. 数列的前n 项和

一般地,我们称312...n a a a a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用n S 表示;记法:

123...n n S a a a a =++++ 显然,当2n ≥时,有1n n n a S S -=- 所以n a 与n S 的关系为

n a = 1S ()1n =

②()12n n S S n --≥

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11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3.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性质

(1) 等差数列中,依次()2,k k k N +≥∈项之和仍然是等差数列,即

23243,,,,...k k k k k k k S S S S S S S ---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k d

(2) n S n ??

?

???

是等差数列 (3) 等差数列{}n a 中,若(),n m a m a n m n ==≠,则0m n a +=;若(),,n m S m S n m n ==≠

则()m n S m n +=-+

(4) 若{}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分别是n S 和n T ,则有

21

21

n n n n a S b T --=

(5) 项数为2n 的等差数列{}n a ,有()1,n n n S n a a +=+有S 偶 -S 奇 =nd ,S

S

奇 /偶 =1n n a a + 4.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112n n n S na d -=+

可以写成2122n d d S n a n ??=+- ??? 若令1,,22

d d

A a

B =-=

类型一: 数列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2,n S n n =+ 求{}

n a

解析:当1n =时,113a S ==;当2n ≥时,121n n n a S S n -=-=+当1n =时,上式成立所以

21n a n =+

答案:21n a n =+

练习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2,n S n n =+求2a

答案:25a =

练习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2,n S n n =+求10a

答案:1021a =

例2.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31

,,15,22

m a d S ==-=-求m 及m a 解析:()131.

.15222m m m S m -??

=+-=- ???,整理得27600,m m --= 解得12m =或5m =-(舍去)()12311211522m a a ??

∴==

+-?-=- ???

答案:1212,4m a ==-

练习3.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512,1022n n a a S ==-=-,求d

答案:171d =-

练习4.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524,S =求24a a + 答案:24485

a a +=

例3.在等差数列{}n a 中,前n 项和为n S (1) 若81248,168,S S ==求1a 和公差d

(2) 若499,6,a a ==-求满足54n S =的所有n 的值

解析:(1)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11182848,1266168,8,4a d a d a d +=+=∴=-= (2)由4919,6,18,3a a a d ==-∴==-所以()()1

1813542

n S n n n =+--=即213360n n -+= 解得4n =或9n = 答案:(1)18,4a d =-= (2)4n =或9n =

练习5.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1532,3,a a a ==则9S =___________ 答案:54-

练习6.在等差数列{}n a 中,241,5,a a ==则{}n a 的前5项和 5S = ______________ 答案:15

类型二: 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性质 例4.在等差数列{}n a 中, (1) 若41720a a +=,求20S

(2) 若共有n 项,且前四项之和为21,后四项之和为67,前n 项和286n S = ,求n (3) 若10100100,10S S ==求110S

解析:(1)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1204172012020

202002

a a a a S a a +=+=∴=

+= (2)由题意得,知123412321,67,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

()121324311488,2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又()12

n n n

S a a =

+ ,即 22

2862

n ?=

26n ∴= (4) 因为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所以10,2010302010090110100,,...,,S S S S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

首项为10100S =,设其公差为d ,则100S 为该数列的前10项和,

()()10010201010090109

(10100102)

S S S S S S d ?∴=+-++-=?+

=解得22d =-,

又110S 为该数列的前11项和,故()1101110

11100221102

S ?=?+

?-=- 答案:(1)20200S = (2)26n = (3)110110S =-

练习7.(2014山东淄博一中期中)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

481

3S S =,则816

S S 等于() A.

19 B.13 C.310 D.1

8

答案:C

练习8.(2014山东青岛期中)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122013...2013t a a a a t N ++++=∈ 则t = ()

A.2014

B.2013

C.1007

D.1006 答案:C

例5.已知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且

21n n S n

T n =+则33

a b =() A.

32 B.43 C.53 D. 127

解析:当n 为奇数时,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112

2n n n n a a S na ++=

= 同理12n n T nb +=令5n =得3353355255

5513

a a S

b b T ?====+ 答案:C

练习9.已知是{}n a 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n N +∈若32016,20a S ==则10S 的值为______ 答案:110

练习10.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项数是偶数,所有奇数项之和为15,所有偶数项之和为35,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_______ 答案:20

类型三: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最值及与函数的关系

例6.已知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2

230n S n n =-

(1)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求出它的通项公式 (2) 求使得n S 最小的n 值

解析:(1)因为()14322n n n a S S n n -=-=-≥当1n =时1123028a S ==-=-也适合上式,所以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432n a n =-又因为()()()1432413242n n a a n n n --=----=≥???? 所以{}n a 是等差数列

(2)2

2

152********n S n n n ??=-=-- ??

?因为n 是正整数,所以当7n =或8时n S 最小,最小值为

-112

答案:(1)是;432n a n =-

(2)当7n =或8时n S 最小,最小值为-112

练习11.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715,7,75n S S S ==,n T 为数列n S n ??

?

???

的前n 项和,求数列{}n T 的通项公式

答案:2944

n n T n =

- 练习12.等差数列{}n a 中,若61024,120S S ==,求15S =_____________ 答案:15330S =

例7.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9120,,a S S <=求使该数列前n 项和n S 取得最小值的n 的值 解析: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由题意得1111

99812121122

a d a d +

???=+??? 即2

1112121

330,10,00228

n d a d a d a d S n d ??=-∴=-<∴>∴=-- ??? 0n d S >∴有最小值;

,10n N n +∈∴=或11n =时,n S 取最小值

答案:10n =或11n =时,n S 取最小值

练习13.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8,4a d =-=则使前n 项和n S 取得最小值的n 值为() A.7 B.8 C.7或8 D.6或7 答案:C

练习14.数列{}n a 满足211n a n =-+,则使得其前n 项和取得最大值的n 等于() A.4 B.5 C.6 D.7 答案:B

1. 四个数成等差数列,S 4=32,a 2

a 3=13,则公差d 等于( )

A .8

B .16

C .4

D .0 答案:A

2. 设{a n }是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且S 5S 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 <0 B .a 7=0 C .S 9>S 5 D .S 6与S 7均为S n 的最大值. 答案:C

3. 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1+a 3+a 5=105,a 2+a 4+a 6=99,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使得S n 达到最大值的n 是( )

A .21

B .20

C .19

D .18 答案:B

4.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

A.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100 答案:A

5.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S 12=8S 4,且d ≠0,则a 1

d

等于( )

A.910

B.109 C .2 D.23 答案:A

6. 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公差d =2,S k +2-S k =24,则k =( ) A .8 B .7 C .6 D .5 答案:D

7. (2014·福建理,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2,S 3=12,则a 6等于( ) A .8 B .10 C .12 D .14 答案: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巩固

1.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m -1+a m +1-a 2m =0,S 2m -1=38,则m =( ) A .38 B .20 C .10 D .9 答案:C

2.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a 2+a 3=-24,a 18+a 19+a 20=78,则此数列的前20项和等于( ) A .160 B .180 C .200 D .220 答案:B

3.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当首项a 1和d 变化时,a 2+a 8+a 11是一个定值,则下列各数中也为定值的是( )

A .S 7

B .S 8

C .S 13

D .S 15 答案:C

4. 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 A .5 B .4 C .3 D .2 答案:C

5.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12,a n =3,S n =15

2,则a 1=________,n =________.

答案:2 ,3

6.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n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4=7,则S 5=________.

答案:25

7. 设{a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若a 1+a 4+a 7+…+a 97=50,则a 3+a 6+a 9+…+a 99的值为________. 答案:-82

8.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7+a 8+a 9>0,a 7+a 10<0,则当n =________时,{a n }的前n 项和最大. 答案:8

9.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3=0,S 5=-5.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1

a 2n -1a 2n +1

}的前n 项和.

答案:(1)设{a n }的公差为d ,则S n =na 1+n (n -1)

2

d .

由已知可得?

????

3a 1+3d =0

5a 1+10d =-5,解得a 1=1,d =-1.

由{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由(1)知1a 2n -1a 2n +1=1

(3-2n )(1-2n )

=12(12n -3-12n -1

), 从而数列{1

a 2n -1a 2n +1}的前n 项和为

12(1-1-11+11-13+…+12n -3-12n -1) =n

1-2n

. 10. 设{a n }是等差数列,前n 项和记为S n ,已知a 10=30,a 20=50.

(1)求通项a n ;

(2)若S n =242,求n 的值. 答案:(1)设公差为d ,

则a 20-a 10=10d =20, ∴d =2.

∴a 10=a 1+9d =a 1+18=30, ∴a 1=12.

∴a n =a 1+(n -1)d =12+2(n -1)=2n +10. (2)S n =n (a 1+a n )2=n (2n +22)2

=n 2+11n =242, ∴n 2+11n -242=0, ∴n =11.

能力提升

11. 在等差数列{a n }和{b n }中,a 1=25,b 1=15,a 100+b 100=139,则数列{a n +b n }的前100项的和为( )

A .0

B .4 475

C .8 950

D .10 000 答案:C

12. 等差数列{a n }中,a 1=-5,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是5,若从中抽取1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

值为4,则抽取的项是( )

A .a 8

B .a 9

C .a 10

D .a 11 答案:D

13. 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成等差数列,其中最小的内角为120°,公差为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 等于( )

A .12

B .16

C .9

D .16或9 答案:C

14.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四项之和为21,末四项之和为67,前n 项和为286,则项数n 为( ) A .24 B .26 C .27 D .28 答案:B

15. 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3=4a 3,a 7=-2,则a 9=( )

A .-6

B .-4

C .-2

D .2 答案:A

16. 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3S 6=13,则S 6

S 12

等于( )

A.310

B.13

C.18

D.1

9 答案:A

17.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OB →=a 1OA →+a 200OC →

,且A 、B 、C 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点O ),则S 200=( )

A .100

B .101

C .200

D .201 答案:A

18.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18,若S 3=1,a n +a n -1+a n -2=3,则n =________. 答案:27

19.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8,则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答案:????

?

-7 (n =1)2n -1 (n ≥2)

20. 设{a n }是递减的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是15,前三项的积是105,当该数列的前n 项和最大时,n 等于( )

A .4

B .5

C .6

D .7 答案: A

21. 等差数列{a n }中,d <0,若|a 3|=|a 9|,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取最大值时,n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答案:5或6

22. 设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3=12,S 12>0,S 13<0.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2)指出S 1,S 2,…,S 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答案:(1)依题意??

?

S

12=12a 1

+12×11

2

d >0S

13=13a 1+13×12

2

d <0,

即?

????

2a 1+11d >0, ①

a 1+6d <0. ② 由a 3=12,得a 1+2d =12. ③

将③分别代入②①,得?

????

24+7d >03+d <0,

解得-24

7

(2)由d <0可知{a n }是递减数列,因此若在1≤n ≤12中,使a n >0且a n +1<0,则S n 最大. 由于S 12=6(a 6+a 7)>0,S 13=13a 7<0,可得 a 6>0,a 7<0,

故在S 1,S 2,…,S 12中S 6的值最大. 23. 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1,a 3=-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a n }的前k 项和S k =-35,求k 的值. 答案:(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

由a 1=1,a 3=-3可得1+2d =-3.解得d =-2. 从而,a n =1+(n -1)×(-2)=3-2n . (2)由(1)可知a n =3-2n . 所以S n =n [1+(3-2n )]

2=2n -n 2.

进而由S k =-35,可得2k -k 2=-35. 又k ∈N *,故k =7为所求. 24. 在等差数列{a n }中:

(1)已知a 5+a 10=58,a 4+a 9=50,求S 10; (2)已知S 7=42,S n =510,a n -3=45,求n . 答案:(1)解法一:由已知条件得

?

????

a 5+a 10=2a 1+13d =58a 4+a 9=2a 1+11d =50, 解得?

????

a 1=3d =4.

∴S 10=10a 1+10×(10-1)

2×d

=10×3+10×9

2

×4=210.

解法二:由已知条件得?

????

a 5+a 10=(a 1+a 10)+4d =58

a 4+a 9=(a 1+a 10)+2d =50,

∴a 1+a 10=42,

∴S 10=10(a 1+a 10)

2

=5×42=210.

解法三:由(a 5+a 10)-(a 4+a 9)=2d =58-50, 得d =4

由a 4+a 9=50,得2a 1+11d =50,∴a 1=3. 故S 10=10×3+10×9×4

2=210.

(2)S 7=7(a 1+a 7)2

=7a 4=42,∴a 4=6.

∴S n =n (a 1+a n )2=n (a 4+a n -3)2=n (6+45)2=510.

∴n =20.

2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2n 2+205

2n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T n .

答案:a 1=S 1=101,

当n ≥2时,

a n =S n -S n -1=(-32n 2+2052n )-[-32(n -1)2+205

2(n -1)]

=-3n +104. 又n =1也适合上式.

∴数列通项公式a n =-3n +104. 由a n =-3n +104≥0,得n ≤104

3,

即当n ≤34时,a n >0; 当n ≥35时,a n <0. ①当n ≤34时,

T n =a 1+a 2+…+a n =S n =-32n 2+205

2n .

②当n ≥35时,

T n =|a 1|+|a 2|+…+|a 34|+|a 35|+…+|a n | =a 1+a 2+…+a 34-(a 35+a 36+…+a n ) =2(a 1+a 2+…+a 34)-(a 1+a 2+…+a n )

=2S 34-S n

=32n 2-205

2

n +3 502. 故T n

=???

-32n 2+205

2

n (n ≤34)32n 2

-205

2n +3 502 (n ≥35)

.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及例题学习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边化角) ②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 C R =;(角化边) 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 ab C ac B ?A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6、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 则:①若222 a b c +=,则90C =;(.C A B C ?? 为直角为直角三角形) ②若2 2 2 a b c +>,则90C <;(.C A B C ??为锐角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C A B C ?? 为钝角为钝角三角形) 注:在C ?AB 中,则有 (1)A B C π++=,sin 0,sin 0,sin 0A B C >>>(正弦值都大于0) (2),,.a b c a c b b c a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sin sin A B A B a b >?>?>(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7、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8、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0n n a a +-< 9、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1,.n n a a S na == 10、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1、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2、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1()n n n n a a d a a d -+-=-= 13、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 a c b += ,则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 b c a B 2cos 2 22-+=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 1 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 sin 2cos ,2cos 2sin C B A C B A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 2、体会等差数列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 1、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一般地,称n a a a a ++++...321为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用n S 表示,即n n a a a a S ++++= (321) 2、数列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当2≥n 时,有n n a a a a S ++++=...321;13211...--++++=n n a a a a S ,所以n a =____________;当n=1时,11s a =。总上可得n a =_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n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为Bn An S n +=2(B A ,为常数),则数列{}n a 为 。 5、在等差数列}{n a 中,n S ;n S 2-n S ;n S 3-n S 2;。。。 仍成等差数列,公差为___________ 6、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项数为偶数2n 则=n S ________________;奇偶-s s =________________;=偶奇 s s ________________。 若项数为奇数2n-1则=-1n S ________________;偶奇-s s =________________;=偶奇 s s ________________。 7、若数列}{n a 与}{n b 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是n S 和n T ,则 =m m b a _____________。 三、典例分析 例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n S n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32111=+==s a ① )2(12]2)1[(2221≥-=+--+=-=-n n n n s s a n n n ② 在②中,当n=1时,1112=-?与①中的1a 不相等

高一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 1.数列的函数理解: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②用函数的 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 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一个公式an=f(n)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注:通项公式不唯一)。 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如:素数由小到大排成一列2,3,5,7,11,...)。 3.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数列递推公式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唯一。 (2)有些数列没有递推公式。 有递推公式不一定有通项公式。 注:数列中的项必须是数,它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1、ABC的三边a,b,c既成等比数列又成等差数列,则三角 形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在等比数列{an}中,a6a5a7a548,则S10等于() A.1023 B.1024 C.511 D.512 3、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积为1728,其和为38,则此三数为() A.3,12,48 B.4,16,27 C.8,12,18 D.4,12,36 4、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则三内角的公差等于() A.0 B.15 C.30 D.60 5、等差数列{an}中,a1,a2,a4恰好成等比数列,则a1的值是()a4 A.1 B.2 C.3 D.4 6、某种电讯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经过三年降价,单价由原来的174元降到58元,这种电讯产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大约是() A.29% B.30% C.31% D.32% 7、若log4(x+2y)+log4(x-2y)=1,则∣x∣-∣y∣的最小值是。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数学是高中生学习的最重要科目之一,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你的总成绩的排名。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篇一 高中数学(文)包含5本必修、2本选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选修,每学期学**两本书。

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

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篇二 1.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 【选题明细表】 基础达标 1.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1=2,a2+a3=13,则a4+a5+a6等于( B ) (A)40 (B)42 (C)43 (D)45 解析:∵a1=2,a2+a3=13, ∴3d=13-4=9,∴d=3, a4+a5+a6=S6-S3=6×2+×6×5×3-(3×2+×3×2×3)=42.故选B. 2.等差数列{a n}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319,偶数项之和为290,则其中间项为( B ) (A)28 (B)29 (C)30 (D)31

解析:∵S奇=a1+a3+…+a2n+1=(n+1)a n+1, S偶=a2+a4+…+a2n=na n+1, ∴S奇-S偶=a n+1=29.故选B. 3.(2013南阳高二阶段性考试)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2a8=6+a11,则S9等于( D ) (A)27 (B)36 (C)45 (D)54 解析:∵2a8=a5+a11=6+a11,∴a5=6, ∴S9===9a5=54.故选D. 4.(2012郑州四十七中月考)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 S3=9,S6=36,则a7+a8+a9等于( B ) (A)63 (B)45 (C)36 (D)27 解析:由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 ∴2(S6-S3)=S3+(S9-S6),∴a7+a8+a9=S9-S6=2(S6-S3)-S3=2×(36-9)-9=45.故选B. 5.(2013广州市铁一中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在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若a n+1-+a n-1=0(n≥2),则S2n-1-4n等于( A ) (A)-2 (B)0 (C)1 (D)2 解析:由已知得2a n-=0, 又a n≠0,∴a n=2, ∴S2n-1===2(2n-1), ∴S2n-1-4n=-2.故选A.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职业技术学校刘老师 大纲分析: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材分析: 数列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题材,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析: 数列在整个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仅有初中学的简单函数作为基础,所以新课的引入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重点。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 教学用具:ppt 整节课分为三个阶段: 问题呈现阶段 探究发现阶段 公式应用阶段 问题呈现1: 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 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 (100) 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 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 【设计说明】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 问题呈现2: 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一、解三角形:ΔABC 的六个元素A, B, C, a , b, c 满足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A + B + C =____, 特殊地,若Δ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_____, ∠A +∠C =____. 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 ( A + B ) =________, cos ( A + B ) = ________, sin ( 22B A +) = cos 2C , cos (22B A +) = sin 2 C . 3、边的关系:a + b > c , a – b < c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2R === (R 为ΔABC 外接圆半径), 分体型:2sin a R A =??=? ?=? ,推论::::: a b c =. (2)余弦定理:22 2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 =+-=+-=+- 变形: cos ,cos ,cos . A B C ? =?? ?=?? ?=?? 5、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ABC S ?=== 二、数列 (一)、等差数列{ a n }:定义:______________()-=常数 1、通项公式:1________,n a a =+推广:________.n m a a =+( m , n ∈N ) 2、前n 项和公式:____________.n S == 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① 若m + n = 2 p ,则 _________________(等差中项)( m , n ∈N ) ② 若m + n = p + q ,则 __________________ ( m , n , p , q ∈N ) ③S n , S 2 n -- S n , S 3 n – S 2 n 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二)、等比数列{ a n }:定义: ____,0q =≠ 1、通项公式:1____,n a a =推广:____.n m a a =( m , n ∈N )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

精心整理 2.3.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以及其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 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会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其通项公式. 【自学园地】 1.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 (1)若m ,n ,p ,q ,k 是正整数,且m +n =p +q =2k ,则a m +a n =a p +a q =2a k . (2)a m (3)(4(5(6){pa n +qb n }都是等差数列(p ,q 都是常数),且公差分别为pd 1,d 1,pd 1+qd 2. 2.{}n a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2n S An Bn =+. 3.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n S n ?成等差. 4.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的应用: (1)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00 n n a a +≥??

(2)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 00n n a a +≤??>?的正整数解时取得. (II )当数列中有某项值为0时,n 应有两解.110m m m S S a ++=?=. 5.知三求二问题:等差数列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中各含有4个元素:1,,,n n S n a a 与1,,,n S n a d ,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1个;综合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2个量. 【典例精析】 1.(1(2(3(4,则项数n (5d . (62.3.4(1(2)问12,,S 中哪个值最大?5中,a 1=-60,6.7.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n a n n = +,求n S 8.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 n a n n = +,求n S 【巩固练习】 1.一个有11项的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是30,则它的中间项是() A.8 B.7 C.6 D.5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13S S =,则612 S S =()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经典】.doc

《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中, a b c 、 C 的对边,,则有 a b c 2R 、、分别为角、 sin sin sin C ( R为 C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 a 2Rsin , b 2R sin , c 2Rsin C ; ② sin a , sin b , sin C c ; 2 R 2R 2 R ③a : b : c sin :sin :sin C ; 3、三角形面积公式:S C 1 bc sin 1 ab sin C 1 ac sin .2 2 2 4、余弦定理:在 C 中,有a2 b2 c2 2bc cos ,推论: cos A b2 c2 a 2 2bc b2 a2 c 2 2ac cos B ,推论:cos B a 2 c2 b2 2ac c2 a2 b2 2ab cosC ,推论: cosC a2 b2 c2 2ab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 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 4)正弦定理中,a=2R·sinA,b=2R·sinB,c=2R·sinC,其中 R 是△ ABC 外接圆半径 .

( 5)在余弦定理中 :2bccosA= b 2 c 2 a 2 .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 :S= 1 ah, S= 1 absinC= 1 bcsinA= 1 acsinB ,S= P( P a) (P b)( P c) 其 2 2 2 2 中, h 是 BC 边上高, P 是半周长 .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 正弦定理 . (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 正弦定理. (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 余弦定理. (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 (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 1)角的变换 因 为 在 △ABC 中 , A+B+C=π , 所 以 sin(A+B)=sinC ; cos(A+B)= - cosC ; tan(A+B)= - tanC 。 sin A B cos C , cos A B sin C ; 2 2 2 2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p 为周长之半 ( 3)在 △ 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 ∠ A ,∠ B ,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B=60°;△ ABC 是正三 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 ∠ B , ∠ C 成等差数列且 a ,b ,c 成等比数列 . 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 坡面的垂直高度 h 和水平宽度 l 的比叫做坡度, 用 i 表示,根据定 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 i tan .

完整版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体会倒序相加求和的思想方法; 2.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整理出推导公式的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确定本节课中心任务:

前n 和呢,于数列{a n } :ai, a 2, as, a n ,…我 称ai+且2+23+…+a n 数列{a n } 的前n 和,用Sn 表不,Sn=ai+a2+a3+…+a 如 , Si =ax S 7 =ai+a 24-a 3+ +a 7,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 和。 二、问题牵引,探究发现 问题1:(播放媒体资料情景引入)古算术《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 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 即:Sioo=l+2+3+ ? +100=? 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会算,闻名于世;那么小高斯是如何快速地得出答案的呢?请同 学们思考高斯方法的特点,适合类型和方法本质。 同学们讨论后总结发言:等差数列项数为偶数相加时首尾配对,变不同数的加法运算为 相同数的乘法运算大大提高效率。高斯的方法很妙,如果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时怎么办 呢? — ...... .... 探索与发现1:假如让你计算从第一人到第21人的钱数,高斯 的首尾配对法行吗? 即计算S2F1+2+3+?+21的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当 项数为奇数时,首尾配对出现了问题,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帮助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引出倒序相加法做铺垫。 特点: 首项与末项的和: 第2项与倒数第2项的和: 第3项与倒数第3项的和: 1+ 100 = 101, 2 + 99 =101, 3+98 =101, 50+ 51 = 101, 101 X 50 = 5050。 5050 第50项与倒数第50项的和: 于是所求的和是: 1 + 2+3+ ? +100 二 101X50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汇总

- 1 -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in si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高中数学必修 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4、5公式定理及常见规律 1.三角函数 1.1终边相同的角 ⑴α与)(Z k k ∈+απ 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度; ⑵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⑶而α与)(Z k k ∈+απ 表示终边共线的角. ⑷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2|{Z k k S ∈+==παββ或者},360|{Z k k S ∈?+==οαββ 1.2特殊位置的角的集合的表示 1.3孤独之与角度制互化 rad 1(弧度)π 180 = 度ο 7.53≈ 1.4扇形有关公式 ⑴弧长公式:R l ||α=; ⑵扇形面积公式:2||2 1 21R lR S α==扇形 (注 想象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

离记为r ,则x y r x r y === ααα tan ,cos ,sin . 1.6三角函数的同角关系 ⑴商数关系: αααtan cos sin =, 其中Z k k ∈+≠,22ππ α. ⑵平方和关系: 1cos sin 22=+αα; 1.7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一)απαsin )2sin(=+k ; απαcos )2cos(=+k ; απαtan )2tan(=+k ; 诱导公式(二)α 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诱导公式(三)ααπ 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诱导公式(四)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诱导公式(五)ααπcos )2sin(=-; ααπ sin )2cos(-=-; 诱导公式(六)ααπ cos )2sin( =+; ααπ sin )2 cos(-=+; 1.8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1.9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自主地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对新知识的建构,因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从介绍高斯的算法开始,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通过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问题,层层铺垫,组织和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且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同时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设计了选做题和探索题,进一步培养优秀生用函数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二、背景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北师大)中第二章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角度: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2、学生了解数列求和历史角度:大部分学生对高斯算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知道此算法原理,但在高斯算法中数列1,2,3,……,100只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和公式学生还是一无所知。 3、学生的认知规律角度:本节课采取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以问题解答的形式,通过探索、讨论、分析、归纳而获得知识,为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搭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三角和为π,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2)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C R c B R b A R a C B A c b a sin 2,sin 2,sin 2)2(;sin :sin :sin ::)1(==== ) (3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另外几个元素的过程。 ???,可求其它元素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 可求其它边和角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注意:已知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若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 3、余弦定理:?????-+=-+=-+=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求边) 或 (求角)???? ?????-+=-+=-+=ab c b a C a 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 22 ?? ???求其它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已知三边求所有三个角已知两边一角求第三边(注:常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 4、三角形面积公式:R abc B ac A bc C ab ah S a 4sin 2 1sin 2 1sin 2121=?????????==. 5、解三角形应用 (1)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 (2)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方位角。 (3)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度数的正切值叫做坡度。 (4)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析→建模→求解→检验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ac b c a B 2cos 2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及例题解析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例题解析 一、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 (1) Sn=a1+a2+......an-1+an 也可写成 Sn=an+an-1+......a2+a1 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a1+an) 所以Sn=[n (a1+an )]/2 (公式一) (2)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项数为n ,则 an=a1+(n-1)d 代入公式公式一得 Sn=na1+ [n(n+1)d]/2(公式二) 二、对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例1】 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为140,其中,项数为 奇数的各项的和为125,求其第6项. 解 依题意,得 10a d =140a a a a a =5a 20d =125 1135791++++++101012()-????? 解得a 1=113,d=-22. ∴ 其通项公式为 a n =113+(n -1)·(-22)=-22n +135 ∴a 6=-22×6+135=3 说明 本题上边给出的解法是先求出基本元素a 1、d ,

再求其他的.这种先求出基本元素,再用它们去构成其他元素的方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本课中如果注意到a6=a1+5d,也可以不必求出a n而 直接去求,所列方程组化简后可得 + + 相减即得+, a 2a9d=28 a4d=25 a5d=3 6 1 1 1 ? ? ? 即a6=3.可见,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算的合理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前提.【例2】在两个等差数列2,5,8,…,197与2,7,12,…,197中,求它们相同项的和. 解由已知,第一个数列的通项为a n=3n-1;第二个数列的通项为b N=5N-3 若a m=b N,则有3n-1=5N-3 即=+ n N 21 3 () N- 若满足n为正整数,必须有N=3k+1(k为非负整数).又2≤5N-3≤197,即1≤N≤40,所以 N=1,4,7,…,40 n=1,6,11,…,66 ∴两数列相同项的和为 2+17+32+…+197=1393 【例3】选择题:实数a,b,5a,7,3b,…,c组成等差数列,且a+b+5a+7+3b+…+c=2500,则a,b,c的值分别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