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1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12.1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12.1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12.1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12.1 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教程

一、引入

1 .观察下列几组图案,这几组图案有什么特点?答:每组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花色不算)

2. 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

3. 若将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会如何?答:会重合

二、讲授新课

1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注意:全等形包括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全等

2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观察:把厶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 DEF.(学生动手操作)

把厶ABC沿直线BC翻折1800,得到△ DBC.

把厶ABC旋转1800,得到△ AED.

提问:△ ABC在平移、翻折、旋转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改变?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1)全等变换:平移、翻折、旋转变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利用上述三组图形说明.

(3)符号表示:△ ABC^A AED

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

的位置上.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例题讲解

用全等符号表示下列全等三角形,指出对应的顶点,对应边,对应

三、应用巩固

C

D

解答:略。

(1)、如图已知厶AOC幻△ BOD求证:AC// BD

(2)、如图△ ABD^ △ EBC AB=3cm, BC=5cm,(1 )求DE的长;(2)写出对应边(角)。

四、课堂小练(淘题吧)

五、课堂小结

1.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六、作业

教材:P32 , 1, 2. P33 , 3

预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3等腰三角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等腰三角形 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灵活的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研究讨论,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 一. 复习提问,回顾知识,请看下面的问题: 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那么这两边所对的角,这是等腰三角形的, 3.等腰三角形的边上的高,线,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可简记为 “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 5.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6.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 . 二. 导入课题,研究知识: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灵活的运用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本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一知识.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明确要研究,探索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去研究和讨论。.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回顾知识的时间。 为学生创设表现才华的平台。

三.归纳知识,培养能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四.运用知识,分析解题: 问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低角的4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问题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求它的周长. 问题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70°和4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4 如图,已知B D=CE, ∠BDC=∠CEB. 求证:∠ABC=∠ACB. 问题5 如图,在△ABC中,AB=AC, DE∥BC,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求证:AD=AE. 五.课堂练习:请见教材和练习册 六.课后小结:等腰三角形的知识 七.课后作业:复印给学生. 在复习基础 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 将知识和实 际问题相结合. 教学反思 E D C B A E D C B A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篇一: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一最新版 12. 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I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AAlCIl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取一张纸, 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3.获取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1【.导入新课利用投影片演示将AABC沿直线BC平移得ADEF;将AABC沿BC翻折180° 得到ZiDBC;将Z?ABC 旋转180° 得AAED. ADADEBCBC 甲EF 乙D B丙C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难得出:AABC9Z?DEF, ΔABC^ΔDBC, ΔABC^ΔAED.(注虑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观察与思考:寻找中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1]如图,AOCA^Z?OBD, C和B, 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CAB问题:AOCABZi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将AOCA翻折可以使Δ0CA与A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 重合.DZC=ZB:ZA=ZD; ZAOC=ZDOB. AC二DB; OA=OD; OC二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例

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 的对应元素. 一、情境导入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 1.动手做 (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 (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 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观察 观察△ABC与△A′B′C′ 重合的情况. 总结知识点: 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 如:△ABC≌△A′B′C′. 3.探究 (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 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

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 三、应用举例 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 解:∵△ADE≌△BCF,∴AD=BC.∵AD=6 cm, ∴BC=6 cm.又∵CD=5 cm, ∴BD=BC-CD=6-5=1(cm).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第1题. 教材习题12.1第1题. 补充题: 1.全等三角形是()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A.1B.2C.3D.4 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

全等三角形 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本课开始,将向学生重点渗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材通过一个思考活动,使学生体会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变换后形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形。我将此内容进行了加深和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的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 难点: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情引趣 拼图游戏: 通过动手拼图,学生能够发现这几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得到全等形的定义。 此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环节二实践感悟 活动一 打开你手中的材料袋,找出其中的全等形,并说明理由。 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亲身体验两个图形完全重合的过程,能够发现①与⑩,②与⑥,⑦与⒁⑿与⒀分别能够完全重合,而对于④与⑥,⑧与⒀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验证,通过再次验证,能够发现④与⑥,⑧与⒀是分别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全等形的判别条件,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 并通过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变换过程,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并由教师介绍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进一步提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由此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接着由师生共同得出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符号语言: ∵△ABC≌△DEF ∴ AB= DE, BC=EF, AC= DF ∠A=∠D,∠B=∠E ,∠C=∠F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 环节三探究说理 活动二 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先保持完全重合状态,再使一个三角形不动,将另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探究以下图形的形成过程。 要求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给予适当点拨。 各个小组在黑板上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 有以下几种: 个别学生发现第三个图形有另一种形成过程,此时教师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表现,及时捕捉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巧妙地引导,鼓励,问疑,由此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获得了更大的教学生成效果。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展示不同的形成过程。 接着用微机再现图形形成的过程,并使学生了解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还可以形成一些其他的图形: 拓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美。 这样设计,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运动变换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美,并为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作好准备。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总结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使他们自觉运用各种全等判定法进行说理;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习题分析与解答先由学生完成,教师解答疑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识别三角的哪些元素能用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因而可用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各种判定法识别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2).全等三角形性质: 例.如图,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105=∠=∠AED ACB , 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 二.导入课题,研究知识: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明确要研 究,探索的问题 是什么,怎样去 研究和讨论。.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回顾知识的时间。 为学生创设表现才华的平台。

三.归纳知识,培养能力: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2)、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 3)、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 4)、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 5)、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H L ) 四.运用知识,分析解题: 例:如图,在ABC 中,∠ACB=90?,D 是AC 上一点,A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又 AE=2 1 BD ,求证:BD 是∠ABC 的平分线。 五.课堂练习:请见教材 六.课后小结:《全等三角形》复习 七.课后作业:. 复印给学生. 基础知识复习由学生们以成语接龙的方式完成。教师做最后补充。 教学时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探索,适时渗透类比的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方法由学生回忆,例题分析由学生完成后,书写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必须手写,是检查备课的重要依据。 D E C B 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人教版(精美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松江区民乐学校征丽 一、内容和内容辨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平面几何学习中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今后研究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今后研究几何图形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方法,因此,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非常重要。本单元共安排了六课时,其中三课时讲述四种判定方法,另三课时讲述如何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确选择适当的判定方法说明全等,甚至以此达到证明边或角的相等。 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第四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的第一课时。在学习这节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三角形的三元素画三角形(即两角及其夹边、两边及其夹角、三边、两角及其对边)。借此,学生已知道如何确定三角形的 形状和大小,事实上,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则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所以,通过四种画已知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的过程,可以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二是重点学习“边角边” 的判定方法,掌握这一判定方法说明全等的规范书写格式,并由简至难,了解这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四种方法。 、熟练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熟悉有关基本图形,初步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应用。 、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规范书写格式,体会说理表达的严密性。目标解析:通过操作、看书和阅读,将全等概念与画三角形概念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了解四种判定方法自身的特征和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边角边”判定方法的学习,学生需要知道“边”、“角”、“边”是如何先后确定三 角形三个顶点的相对位置的,进而掌握这种判定方法的应用一一证明三角形全等。要求学生,其一,会规范书写这一判定方法说明全等,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密的表达能力;其二,在基本图形中找到需要的条件,初步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应用,这也是我们学习判定方法的目的,为今后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欣赏和观察一些基本图形,结合给定条件,发掘基本图形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找到证明全等的三大条件,从而说明全等。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很多问题的解答是不唯一的,且有些题目是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3

课题命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能把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2.知道真命题和假命题,会用举例法或画图法等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性;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学习难点】 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一些简单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对顶角的性质和定义; 3.直角的概念和判定.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学法指导:紧扣“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有判断语句的是命题,无判断语句的不是命题. 学法指导: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知识链接:1.有一些命题的叙述,其条件和结论并不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先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找出它的条件和结论; 2.命题的条件部分有时可用“已知……”或“若……”等形式叙述,结论部分可用“求证……”或 “则……”的形式叙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相信我能行:判断正误: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5)直角都相等.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命题的定义 阅读教材P53~P55,完成下面的内容: 定义:表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例如:(1)你喜欢数学吗?(2)作线段AB=CD.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一、课标要求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边角边”和“角边角”)和定理(“角角边”),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一些结论。 (4)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中学阶段重点研究的两个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是全等和相似,本章以三角形为例研究全等。对全等三角形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将为后面相似的学习提供思路,而且全等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基础。本章还借助全等三角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主要包括用分析法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用综合法书写证明格式以及掌握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由于利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角等基本几何元素相等,所以本章的内容也是后面将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基础。 全等形在几何中处处可见,为了避免学生将全等的概念局限于全等三角形,本章从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的全等图形谈起。接着,教科书从“重合”的角度定义了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这种定义方式有利于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直观地认识所定义的对象,也便于引出全等形的对应部分。 性质与判定是研究全等三角形的两个重要方面。教科书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直接导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由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在命题陈述上的互逆关系出发,引出由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活动——首先提出探究的问题: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能否减少条件,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然后从“一个条件”开始,逐渐增加条件的数量,分别探究“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对于“三个条件”的情形,分为三条边、两条边和一个角、两个角和一条边以及三个角分别相等的情况依次进行了探究。同时,根据对各判定方法学习要求的差别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让学生通过作图实验,猜想结论,再以基本事实的形式给出判定方法,有的让学生通过举反例说明判定方法不成立,有的则由已获得的判定方法证明新的判定方法。最后,探究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 由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可以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证明,本章的最后一节安排了角的平分线的

全等三角形复习1 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性质和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体会构建知识框架。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建立整章框架的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交流的意识,从而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把全等三角形全章系统化和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 【教学突破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并通过相应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学生用图表小结来构建知识框架。 【教法、学法设计】:合作探究式分层次教学,教师引导归纳,学生以练习巩固为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巩固练习: A 组 1、如图,已知AB=AD ,要使△ABC ≌△ADC ,可增加条件BC=DC , 理由是 SSS 定理。或∠BAC=∠DAC ,SAS 或∠B= ∠D=90°,HL. 2、如图,△ABC 中,∠C=90o,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 且CD=6cm ,则DE 的长为( B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第1题 A 第2题 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 、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 、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4、三角形内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A ) A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 C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在△ABC 中,∠A=70o,∠B=40o,则△ABC 是( B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组 6、如图,AE=BE ,∠C=∠D ,求证:△ABC ≌△BAD 。 证明△ACE ≌△BDE (AAS ),那么AC=BD ,CE=DE ,因为AE=BE ,所以AE+DE=BE+CE ,即AD=BC ,所以△ABC ≌△BAD (AAS ) (第7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

12.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 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 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如上图,12。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D A D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B C 小结: $ 作业:P33—1,2,3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教学目标 /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

第13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 学习导航 目标点击 1.通过一个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体会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没有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等三角形概念及表示方法,知道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及其性质. 知识点拨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 填空题: (1)如图13-1-1,①△ACF≌△ABE,AB=AC,则对应角是____,对应边是____. ②△OFB≌△OEC,则对应角是____,对应边是____. 图13-1-1 图13-1-2 (2)如图13-1-2,△ABC≌△DEB,AB=DE,∠E=∠ABC,则∠C对应角为____,BD边对应边为____. (3)如图13-1-3,△ABC≌△ADE,∠B=∠ADE,∠C=∠E,则对应角是____,对应边是____. 图13-1-3 解:(1)①对应角是∠A与∠A,∠ABE与∠ACF,∠AEB与∠AFC,对应边是AB与AC,BE 与CF,AE与AF. ②对应角是∠BOF与∠COE,∠BFO与∠CEO,∠OBF与∠OCE,对应边是OB与OC,OF 与OE,BF与CE. (2)∠C的对应角是∠DBE,BD的对应边是CA. (3)对应角是∠B与∠ADE,∠C与∠E,∠BAC与∠DAE.对应边是AB与AD,AC与AE,BC与DE. 点拨:由于在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是对应边,相等的角(或公共角)是对应角,结合图形即可判断出. 例2 如图13-1-4,△ABC≌△DEF,∠A=30°,∠B=50°,BF=2. 求∠DFE的度数与EC的长. 图13-1-4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备课资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第十二章 12.1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1: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全等形. 关键提醒:1. 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关注的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一样,叠合在一起是否重合,与它们的位置没有关系. 2.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所以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都能通过适当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后重合.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还容易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关键提醒:1.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但周长相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2. 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就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就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判定 【例1】如图所示,△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DBE,且∠ABC=90°. (1)△ABC和△DB E是否全等?若全等,指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2)直线AC、D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解:(1)因为△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与△DBE重合,所以△ABC≌△DBE. 对应边:AB与DB,BC与BE,AC与DE;对应角:∠A与∠D,∠ABC与∠DBE,∠ACB与∠E. (2)延长AC交DE于点F.如图所示, 由(1)知∠A=∠D,又∠ACB=∠DCF,所以在△ABC和△DFC中,有∠DFC=∠ABC=90°,即直线AC与DE 互相垂直. 点拨:(1)中的△ABC和△DBE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所以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根据旋转过程中点的对应关系,从而确定出对应边和对应角;(2)延长AC交DE于点F,可以证明∠CFD=∠ABC=90°,从而可以判断出两条线段是垂直关系. 考点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三角形的全等 【例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用符号“≌”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不要求证明)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 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出问题,乐于探索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 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尺规作图第1课时尺规作图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3.4 尺规作图 第1课时尺规作图(1) 1.掌握五种基本作图的方法. 2.会用五种基本作图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作图题. 重点 五种基本作图的方法. 难点 作图语言的叙述. 一、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第85~88页,体会前三种基本作图的方法.学生自学教材,交流归纳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师演示作图过程.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A′B′=AB. 作法:(1)作射线A′C′; (2)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C′于点B′.A′B′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如图,已知∠AOB和射线O′B′,用尺规作图法作∠A′O′B′=∠AOB. 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②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点C′; ③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A′; ④以点O′为顶点作射线O′A′.∠A′O′B′即为所求. 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 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

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点C ;③作射线OC.射线OC 即为所求. 教师活动:同排两个同学互相交流尺规作图的注意事项,并实际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组织积极讨论,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尺规作图注意事项:①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②几何作图必须保留作图痕迹. 三、练习巩固 1.如图,已知∠AOB.(1)求作∠EDF ,使∠EDF=∠AOB;(2)求作∠EDF 的平分线DG. 2.如图,已知∠A ,∠B,求作一个角,使其等于∠A-2∠B. 3.如图,已知线段AB,CD,求作一个等腰三角形,使其腰长等于AB,底边长等于CD.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尺规作图的概念. 2.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线段的和、差的作法.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及角的和差的作法. 作业 教材第91页习题13.4第2题. 这节课内容较多,前三个基本作图较简单,主要是学生自学后独立操作,教师演示的目的是规范作图语言,搞清其中的几何道理.后两个作图实际上用到了转化思想,较为复杂,要让学生搞明白作图的原理,是掌握作图步骤的关键. 运用基本作图方法解作图题时,应让学生先分析作图顺序后,再完成.对于作图语言应逐步规范.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 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7、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在三角形一章中学习了如何通过推理论证证明一个结论,这些都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只是提供了基础。本节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要求学生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对应元素的找法。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找法是关键。 难点是理解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以及较复杂图形中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验 (1)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2)观察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3)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吗? (设计意图: 图形全等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二、分析概括,引入概念 通过学生实践,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以及重合的本质---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教师给出全等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教师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将剪得的两个三角形纸片重合放在图中△ABC 的位置上,试一试: (1)如图1,把△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 (2)如图2,把△ABC 沿直线BC 翻折180°,得到△BCD 。 (3)如图3,把△ABC 绕顶点A 旋转180°得到△AED 。 观察△ABC 在平移、翻折、旋转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实践、观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图形全等变换的过程,形成直观感觉,加深对图形全等的理解,为后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打基础。) 四、感悟对应,探究性质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结论。 (1)将两个三角形纸片完全重合,分别在顶点处标上字母,观察并指出重合的顶点、边和角。 (2)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3) (2) (1) F B E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学会怎样应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划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性质;第二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方法;第三节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教材分析 教材力求创设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活动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内容呈现上,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上,通过“边边边”条件探索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如何判定,怎样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学生开始学习三角形判定定理时的困难在于定理的证明,而这些推理证明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为了突出判定方法这条主渠道,教材都作为基本事实提出来,在画图、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正确性就可以了.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节中的两个互逆定理,只要求学生了解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不必介绍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等内容,这将在“勾股定理”中介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中,提高认知水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应用于实际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能力,感悟几何学的内涵.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关键:突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条主线,淡化对定理的证明.教学建议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课,首先协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性质、判定和使用;其次对学生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实行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的习题训练,提升学生综合使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水平,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学习,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判定以及应用基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理解,但因为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对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的形成正是以上各种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计算、证明对学生的推理水平、发散思维水平和概括归纳水平将有所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难点:能理解使用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基本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 以“自助探究”为主,以小组合作、练习法为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复习课,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练后思”的模式,协助学生搜整《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基础训练、概念变式练习、典例探究、拓展应用等活动实行查缺补漏和拓展延伸;借助“基础了题目-变式题目-典型题目-拓展题目”五个梯次递进的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课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