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具体分析五个实例

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年级:11级对外汉语学号:110110029 姓名:陈思

调查时间:2014年1月15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街道

调查对象:街道门面、广告牌,日常生活用语

调查目的:了解常用词语的变化情况,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

咸宁市只是湖北省的一个二级城市,城市发展相对缓慢,自然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反映社会潮流信息,我所在的咸安区街道店面用语和广告用语差不多都带有几年以上的历史,对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下面我提到的五个实例主要是根据我自身的体会和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再结合这些词语的典型特点选取而出:

第一个:睿智黑、雅致黄、珍珠白、象牙白等。

这是我寒假在网上商城购买手机时发现的一些颜色词,我注意到在形容手机的颜色时很多都采用了这样的表达,作为消费者,好像我选择的并不是单纯的颜色,不仅仅是黑色或白色,而是受前面的词影响,似乎选黑色就带有睿智的意义,选白色就带有珍珠的高贵。可以说这是广告营销商的一种集体有意识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消费者消费,同时又能提升消费者消费的愉悦感。

我们再来分析这些颜色的组成结构,它们多为三个字,前两个字一般是形容词或名词,第三个字才是具体的颜色,此前我们多使用黄、红、蓝、绿这样的单个词,稍微延伸一些也不过是淡黄、深绿、浅灰之类,而近年出现的三字式的新兴颜色词多用于手机、数码设备以及电器的广告与宣传上,睿智黑,珍珠白,人们强行赋予黑一种睿智的意思,又强调这种白有着珍珠一样的色泽和价值,这样的形容给人以十分直观的感受,色彩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色彩,更提高到精神品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主观认识。

而这样的表达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我所了解到有关黑的颜色词就有睿智黑,钢琴黑,典雅黑,优雅黑,高贵黑,质感黑,气质黑,经典黑,玛瑙黑等等,颜色词的搭配呈现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这缺乏比较一致和系统的搭配原则,一切似乎全凭使用者的心意,总的来说是毫无章法。从某种程度上这也使人们无法准确理解颜色词所表述的色彩,带来认识上的困难。

这些颜色词一经使用便一发不可收拾,市场的流行再加上广大消费者的模仿,这种表达的适用领域得到扩大,2013年“土豪”一词流行,也是这一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5S打破了多年来iPhone只有经典的黑、白两色的传统,加入了香槟金色,这种颜色很快被广大网民调侃为“土豪金”。曾有研究者预测,随着这种颜色词表达的大众化,最初的黑、黄、白在现代汉语语法上很有可能多了一个“词缀”的身份。与之相似,我想起了一些词汇,如“女神”、“男

神”,再有如“娘娘腔”、“官腔”、“京腔”,这些词语中的“神”“腔”总有一种充当词缀的嫌疑。

《现代汉语》中,“词缀”被定义为“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对于这是不是词缀用法,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有比较明确的解释,他将那种语义没有完全虚化的词缀称作“类前缀”或“类后缀”,即与前缀相似或与后缀相似的意思。在汉语中,由于典型词缀的判定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典型词缀数量很少,当前涌现出的新兴词缀也大都属于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的类词缀之类。跟词缀相比,类词缀应是处于正在虚化但没有完全虚化的过程中,由此可见,区别词缀和类词缀时,意义是否大部分虚化是决定我们判断的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类词缀的意义不应是词的本义,而是偏后的意义。以“被”字为例,“被离婚”、“被跳楼”等网络新兴词汇中的“被”虽然是新出现的用法,但意义却仍停留在其传统意义上,不能被归于“类词缀”之列。当然,虽然类词缀的意义没有完全虚化,但是它们的特点也是语义趋于概括化、抽象化和不独立性。

通过以上分析,颜色词中的这些“黑”“黄”“白”显然还不能草率地被认定为词缀。

第二个: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是小时候的歌谣,那时候的“二”还只是一堆数字里的一个,毫无特别之处,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二”开始脱颖而出,越来越多人把它用作形容词,借以比喻人愚钝傻气,多用于年轻人之间戏谑之语。这次寒假在家,我无意中看到2002年央视春晚小品《卖车》,其中赵本山对范伟说:“你连二三都不分了,你都二到啥程度了?”可见,早在十多年前,这个“二”就早已出现脱离数字“二”的意义另立门户的苗头,而我们知道“二”真正开始流行是在近两年,这也说明一个词语的流行需要各方面因素的促成,现今的网络时代使得很多原本已经沉寂的词有了再一次复苏的机会。

另外我也看到某网民解释,是因为古钱500为一封,二百五是为半封,就是“半疯”的谐音,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简称“二”。这样一想似乎也有道理。

第三个:呵呵

这本不是一个值得列出的词,但如今的“呵呵”早已今非昔比,一个毫不起眼的拟声词也就在近两年发生蜕变,百度百科中关于“呵呵”的注解详尽,现如今“呵呵”除了我们最开始的用于表达笑声,有时也表示没有话可说,或者对对方的话表示不置可否而使用以表示自己在应和。这种笑声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嘲弄感,具有表达出对对方不屑、笑而不语的态度,或者也表示对自己的嘲讽。总之,“呵呵”已经是互联网上的一个比较万能的词汇。

我在某期《开讲啦》中看到某人说:“其实对于之前三位同学的提问,我真的感觉很无语,我有的时候只能呵呵了。”这里的“呵呵”就极具嘲讽和无奈意味。就我个人来看,一般是当我对对方的话无法续接又认为自己需要给予回应时使用“呵呵”。

本以为这是个现代词汇,但查资料后才知道“呵呵”一词历史悠久。这个词最早见于史

料是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此后不同朝代对之都有一些记录,多用在诗词和书信中,得知这一点又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一个简单的“呵呵”几经沉浮,时至21世纪又火了一把。

第四个:女汉子

女汉子,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可能言行粗鲁,个性豪爽,独立,有男子气概等大众认为女性不应拥有的特质,是一个有褒有贬的网络语言,自2013年开始流行。根据官方介绍,“女汉子”这个词最早是由明星李艾在新浪微博上发起“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这一话题所引起。女汉子们不是真汉子,都是实实在在的女性,只是在性格上跟男性有得一比,她们可能外表温柔、贤惠、可爱,可是内心里却是一股纯爷们的精气神,稍不留神,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能让在自己的霸气侧漏。有网友戏称女汉子是这个世界上除男人和女人之外存在的第三种人,也有网友把女汉子的英文代称写成“wo-man”,以体现出女汉子纯爷们的属性。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了“女神”“男神”这一类新兴词汇,它们无不是打破我们惯常的搭配规则,汉子前面缀以“女”,以这种词义的反差来实现新词的创造和寓意的强化。

第五个:节奏

“你这是要X的节奏”,这个X可以是任何字,也可以是任何单词,它可以表达一种期许、一种愤怒、一种遗憾、一种鼓励等等,这个流行语极其万能,几乎可以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你这是要火的节奏啊”“今天又没有上课,这是要挂科的节奏啊”“春节才放五天假,这个什么节奏”等等。

就我个人回想,“节奏”的流行与《节奏大师》的流行几乎同时,而《节奏大师》是苹果平台和安卓平台上的一款老少皆宜的手机游戏,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是该游戏的超级玩家,我个人揣测,或许就是因为这款游戏,“节奏”红了。

最后不可不提的就是2013年颇为流行的一些四字词,至于他们最终会不会走入现代汉语大辞典、成为规范的成语则有待时间的淘洗。这里先列举如下:

人艰不拆:人生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

细思恐极:细细思想,觉得恐怖至极。

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对方讲的什么意思,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不约而同:很久没人约,而变成了同性恋。

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男默女泪:男人沉默,女人流泪。

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这些四字词语都体现了汉语的一种简缩现象,所谓简缩法指的就是一种把较长的语言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使用简缩法造出来的此就叫简缩词。当汉语的一个语言单位的使用频率达到一定程度,并且他的语义已为广大民众所了解时,其构成已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根据汉语词汇构成习惯,这个语言单位就会出现简缩

现象,并开始其词化过程。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简缩词,如:“入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购”(兼并和购买),“刑拘”(刑事拘留)、“婚介”(婚姻介绍)、“扩招”(扩大招生)、“家电”(家用电器)、“超市”(超级市场)、“蔬果”(蔬菜和水果)、“博导”(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这种情况的形成是词语多音化趋势和语言经济性共同作用下出现的,而上面列举的四字词语则不同于常规的简缩词,它们大多是从一句话抽取几个关键字组合而成,而“喜大普奔“这个词的出现显然又是个例中的个例。

综合以上几个例子,我个人将现代流行语的产生归结于以下原因:

1.汉语自身的新陈代谢的特性决定了每一个时期就会出现一批词汇的产生和淘汰。

2.社会新生事物的出现促成了一些词汇的出现和流行。

3.网络时代交流的广泛直接导致了一些词汇的产生和流行,更重要的是,网络的普及

还加速了词汇新陈代谢的速度。

4.广告营销商等一些社会特定人群有意识的创造和引领。

语言作为一种主要的人类行为本身是有创造力的,语言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生机。社会越是开放,思想越是活跃。社会变革越是迅速,语言的变化也越是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总的来说,现代流行语就是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直接指向社会上最前沿的信息和事件,研究他们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的专业学习,同时也能增加我们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可谓意义重大。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例如: ①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第一句中的“访”字如果照今义“拜访”去理解,就不准确,“访”在上古是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意思,“访”的宾语是事而不是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秦穆公向蹇叔征求关于袭郑的

英语词汇学论文(浅谈英语词汇的发展)

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在全世界用得最广的10种语言中,英语居首,虽然说汉语的人数占世界首位,但说英语的人在世界上分布最广。对学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学习英语不仅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而且随着英语在我国经济、商业各部门的地位Et趋重要,对英语词汇的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会为较快地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铺平道路。一种民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及至英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克尔特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撒大帝的率领下入侵不列颠群岛,克尔特人被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这一时期,在英国历史上称为罗马占领时期。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13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语言史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一、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13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以后,各自占领了一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大部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撤克逊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其中撒克逊语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在英语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13耳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地位。据统计,在英语史诗《贝奥伍夫》的3000行诗句中,竞有1069个复合词,像fifteen,Sunday,Monday等都在其中。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人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人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表示家庭用具的词如kettle,cup;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有pear,beet;以及street,wall,wine等。此外,还有大批与宗教有关的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creed,pope,priest,gospel等。第二件事是北欧人人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很多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进入英语。这表现在:1、英语中的一些常用代词(they,them,their,both,same等)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2、与普通百姓的13常生活有关的很多词汇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如:名词有anger,egg,fellow,gate,husband等;形容词有happy,ill,weak,wrong等;动词有call,get,give,lift,raise等。这些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至今仍在英语中广泛使用。二、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英王哈罗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诺曼征服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早在诺曼征服以前,法语词汇就开始进入英语。英法两国隔海相望,历史上两国交往频繁,在古代和中世纪,两国的王室、贵族通婚时有发生。以诺曼征服为起点的中古英语时期,约有10000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其中75%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诺曼征服以后,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统治之下。诺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间,诺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说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几乎中断。直到1204年以后,英语才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5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这一时期,英语词汇的变化相当显著,由于诺曼法语度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大批法语词汇涌入英语,这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为这些领域所用词语的主体。据说,一个受过相当教育的英国人,即使没

浙大远程教育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作业答案全集

语法修辞 1.“火车在广矛盾田野上蜿蜒前进,收过秋的田野,显露出疲惫的黄褐色。”应用了( C移就)辞格。 2.下列四组词中,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 A 动词、形容词)。 3.下列短语中结构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D 走或留、书本钢笔)。 4.“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成了他的开心果。”用的辞格是(C 暗喻)。 5.“经过这次交流,使我们深切地理解了对方的苦衷。”一句里的语病是因为(C 成分残缺)引起的。 6.“知道那个不好消息后,心中的阴云就一天天变得厚重起来。”用了( D 借喻)。 7.下列单位中,可以是语素,也可以直接充当词的是(B 书)。 8.“倒装”这中现象只能出现(D 句子)单位中。 9.语体是(D 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特定的社会领域相应的功能特征体系。)。 10.下列短语中,属于多义的是(C 我们要学习文件)。 A 去北京玩 B 你为什么这样说 C 我们要学习文件 D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11.下列四组词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C )。 A 现在、已经 B 红、绿化 C 的、着 D 突然、忽然 解释:“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做状语以外,还能作定语、谓语、补语。“忽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12.下列短语中与“买了一本”结构关系一致的是( D 写了一句)。 13.“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用了(A 拈连)辞格。 14.“揭露10家对华贸易友善的美国公司。”中的“揭露”使用不当的原因在于(C 感情色彩不妥)。 15.超常修辞一般不常见于下列(D 公文公告)语境中。 16.下列用了关联词,但不属于复句的是( A )。 A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忘却他心中的不快。 B 只有你来了,我们才可以出发。 C 因为下雨,车子也开不起来了。 D 他一来,会场的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17.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D 组合能力)。 18.下列四组词语中,用主谓式方式构成的有(C 肉麻)。 19.在下列语体中辞格应用频率和类型最丰富的应为(A 文学) 20.“他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勤快人——一件衣服能穿一个月都不洗。”使用的辞格是(B 反语)。 21.下面句子中“看起来”应看作句子一般成分(而不是特殊成分)的是( C )。 A 看起来要下雨了 B 她看起来要倒下了 C 书一到手,他就看起来了。

隶书的演变和发展

隶书的演变与发展 文章摘要:清代的隶书是继汉代后的又一高峰,三百年间涌现出一大批隶书名家,他们集古今书体之大成,且能敢于创新,大都有着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者当推“清隶八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从书法史的发展来看,隶书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产生期、成熟期、鼎盛期、衰微期和复兴期。 1、产生期 秦至汉初(大约在公元前——221—公元195年)为隶书的产生期,也称“隶变”期。此间的书体尚介于篆隶之间,称为“古隶”。我们从先后出土的秦简和马王堆帛书中的《五行》篇、《战国纵横家》等书迹中,清楚地看到了古隶书的书写风貌:形趋方正、字势变纵为横、改圆转为方折及点、横、波、磔等隶书的用笔特征。 2、成熟期 西汉中后期为隶书发展的成熟期。此间的传世书迹如简书中的《武威王杖诏令册》、帛书中的马王堆《相马经》等,字形已大都扁平方正,结构已较规范,用笔已有规律,笔势的左波右磔已相当成熟而固定,均已脱尽篆意,是完全成熟的隶书了。 3、鼎盛期 东汉是隶书艺术大放异彩的黄金时代。最能体现隶书艺术成就的当是东汉碑碣。 东汉初年起,“扬德书贤”的立碑刻石风气盛行,这时期的隶书作品笔法严谨,体势多变,艺术水平登峰造极。清人王澍有评:“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开阔者如《石门颂》,劲健者如《乙瑛碑》,方峻者如《礼器碑》,严整者如《衡方碑》,端庄都如《史晨碑》,秀润都如《曹全碑》古穆者如《张迁碑》等。处于黄金时代的东汉隶书作品有如琼山珍海,洋洋大观。 4、衰微期

隶书发展到东汉末年,由于过分追求规整严谨,越来越显得板滞,缺少生气,已表明隶书的发展走向了末路。如《熹平石经残字》和《白石神君碑》的风貌便清楚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字形整齐,用笔拘束,空间的分布和线条的节奏都缺乏自然生动的气韵等。它们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预示着汉隶黄金岁月的逝去。 到了魏晋隋唐,隶书的正统地位被楷书所替代。此间虽有隶书作品,亦不过是汉末的流风余绪而忆,与汉隶不可比肩,完全失去往日的风采。即便是能给当时处于衰微的隶书艺术注入过少许新气息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如是,其书作《石台孝经》虽于端庄典雅中颇有夺人之气势,然过于规整刻板,过于装饰而几近“馆阁”。 唐以后隶书每况逾下,只有到了书道中兴的清代,古老的隶书艺术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恢复了汉代的气象。 5、复兴期 清代,由于秦汉金石的不断发现及朴学的兴起,使中断了一千多年的汉隶书法艺 得以延续,且成就之高“直逼汉人”。 清代的隶书是继汉代后的又一高峰,三百年间涌现出一大批隶书名家,他们集古今书体之大成,且能敢于创新,大都有着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其中最有代表性者当推“清隶八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发展战略)家族的发展与演变

家族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家族文化”第一讲 胡中生 课程进度 总共十二次课,具体分布如下: 一家族的发展与演变 二家族丧葬文化 三家族祭祀文化 四家族婚姻与女性(一) 五家族婚姻与女性(二) 六家法族规 七家族教育 八族谱 九族人职业与家族经济 十分家与继承 十一家族、地域社会与国家 十二考试并提交全部作业 作业与考试 1、期末开卷考试,平时成绩提交一篇论文,最好是有关自己家庭或家族的。 2、每次课后留一些时间给大家收集相关资料,给大家播放一些专题片。 3、第14周提交习题和论文。 4、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最为普遍的血缘性组织——家族。(2)探寻中国社会发展的另一条脉络与趋势。由上层到下层,了解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文化与生活,成为新文化史和社会

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3)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期待中国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革命、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断裂——经济复苏与文化复兴——软实力的建设(孔子学院、血缘纽带) 绪论——家族社会 ★家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历史现象。它与家庭、宗族、姓氏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从氏族社会到个体家庭:动物状态?a?a群居野处、杂乱性交?a?a血缘大家庭、同辈性交(一百多万年前)?a?a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指一群同辈姊妹和一群不包括她们兄弟在内的同辈男子,或一群同辈兄弟和一群不包括他们姊妹在内的同辈女子互为夫妻的集团婚。这些女子之间不再互称姊妹,男子之间不再互称兄弟,而称为普那路亚。这种家庭排除了同胞兄弟姊妹之间发生性关系的可能。)?a?a对偶婚(正妻和主夫可以同居,但与其他伙伴之间还是可以发生性关系。) 母系氏族社会:商周始祖的神话传说 ?天命玄鸟而生商,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 ?a?a《诗经?¤商讼?¤玄鸟》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a?a《史记?¤殷本纪》 ?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褚少孙补《史记.三代世表》 ?帝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楚辞.九章.思美人》?姜嫄履大人之跡而生弃。?a?a《诗经?¤商讼》

英语的变迁

英语的发展史(中英文版)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率领下侵入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有些复合词中不重读部分,渐渐失去了独立地位,而演变成了词缀,如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语中也广泛使用。共有二十四个名词后缀、十五个形容词后缀,-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词缀都可溯源到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的诗歌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头韵(alliteration),由此产生的许多短语一直保留到现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 2、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萨克森军队,英王哈路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诺曼征服。从此,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之下。谨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诺曼征服之后,谨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里,谨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讲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却几乎中断。中古英语一般右以分为两个时期,1204年后,英语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向议会致词。十五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

浅谈英语词汇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4-01-10 [作者简介]李梅(1963-),女,河北保定人,高级讲师,从事英语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英语词汇的发展 李 梅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摘 要]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 发展过程,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关键词]英语词汇;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96(2004)02-0100-02 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在全世界用得最广的10种语言中,英语居首,虽然说汉语的人数占世界首位,但说英语的人在世界上分布最广。对学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学习英语不仅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而且随着英语在我国经济、商业各部门的地位日趋重要,对英语词汇的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会为较快地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铺平道路。 一种民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及至英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克尔特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撒大帝的率领下入侵不列颠群岛,克尔特人被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这一时期,在英国历史上称为罗马占领时期。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 语言史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 一、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以后,各自占领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大部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撤克逊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其中撒克逊语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在英语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耳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地位。据统计,在英语史诗《贝奥伍夫》的3000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像fifteen ,Sunday ,M onday 等都在其中。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表示家庭用具的词如kettle ,cup ;表示植物 名称的词有pear ,beet ;以及street ,wall ,wine 等。此外,还有大批与宗教有关的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creed ,pope ,priest ,g ospel 等。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很多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进入英语。这表现在:1、英语中的一些常用代词(they ,them ,their ,both ,same 等)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2、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很多词汇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如:名词有anger ,egg ,fellow ,gate ,husband 等;形容词有happy ,ill ,weak ,wrong 等;动词有call ,get ,give ,lift ,raise 等。这些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至今仍在英语中广泛使用。 二、中古英语时期: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英王哈罗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诺曼征服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早在诺曼征服以前,法语词汇就开始进入英语。英法两国隔海相望,历史上两国交往频繁,在古代和中世纪,两国的王室、贵族通婚时有发生。以诺曼征服为起点的中古英语时期,约有10000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其中75%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诺曼征服以后,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统治之下。诺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间,诺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说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几乎中断。直到1204年以后,英语才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5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这一时期,英语词汇的变化相当显著,由于诺曼法语一度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大批法语词汇涌入英语,这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为这些领域所用词语的主体。据说,一个受过相当教育的英国人,即使没有专门学过法语,拿起一张法文报纸,对其中一些文章也能揣摩出个大概,这就反映出了法语词汇在英语中所占的地位。像下面这些常用词都来自法语:g overnment (政府),state (国家),em pire (帝国);religion (宗教),theology (神学),com 2 第21卷 第2期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科 版) V ol 121 N o 122004年6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S ocial Science Edition ) Jun 12004

《现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部分:现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哪个的“语法”是“语法规律”的含义?(B)A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 B汉语语法有不同于英语语法的特点。 C《现代汉语》包括语法。 D你那本语法太难懂。 2、下列哪种词类是实词?(A) A副词B助词C介词D语气词 3、下列哪种词类是虚词?(C) A叹词B形容词C連词D量词 4、下列哪种词类是加词?(D) A数词B名词C代词D副词 5.、下列哪种词类是体词?A A数词B区别词C拟声词D动词 6.、下列哪种词类是谓词?D A区别词B副词C量词D形容词 7、下列词属于名词的是(A) A开关B勇敢C忽然D谢幕 8、下列词属于数词的是(B) A条B半C人D亮 9、下列词不属于量词的是:(C)

A关B山C趟D家 10、下列词属动词的是:(C) A清B别C请D很 11、下列词属形容词的是:(A) a.黑乎乎 b 夺取 c 休息 d 喜欢 12、下列词属区别词的是:(A) a、民用 b 努力 c 相继 d 依旧 13、下列词属于连词的是(C) a 在 b 至于 c 而且 d 我 14、下列词属于介词的是:(C) a 明确 b 的确 c 被 d 清醒 15、下列词属于助词的是:(A) a.所 b 够 c 就 d 朝 16、下列词属于语气词的是:(C) a关于 b依照 c 而已 d自从 17、下列词属于代词的是:(A) a 怎样b可以c愿意 d 十分 18、下列词属于叹词的是:(A) a 喂 b 在 c比 d 的 19、下列词属于拟声词的是;(B) a哎呀 b 哗然 c 唉 d 恩 20、下列短语属于主谓短语的是:(A)

(发展战略)中国文字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後,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二)。

(表二:汉字书体的演变) 1古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後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铜器上凹入的阴文为款,凸出的阳文为识,总称铭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三)。 (表三: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8:彦堂先生甲骨文作品之局部)。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9,是于1958年设计的。

英语的发展史(中英文版)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 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 率领下侵入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 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 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 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 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 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 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 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 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有些复合词中不重读部分,渐渐失去了独立地位,而演变成了词缀,如 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语中也广泛使用。共有二十四个名词后缀、十五个形容词后缀,-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词缀都可溯源到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的诗歌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头韵(alliteration),由此产生的许多短语一直保留到现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 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 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 2、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 格鲁-萨克森军队,英王哈路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诺曼征服。从此,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之下。谨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诺曼征服之后,谨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里,谨曼法 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讲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却几乎中断。中古英语一 般右以分为两个时期,1204年后,英语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首次 用英语向议会致词。十五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1476年,卡克斯顿把印刷术传入英国,

15年现代汉语词汇答案

1:[判断题]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参考答案:错误 14:[判断题]“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参考答案:错误 15:[判断题]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 17:[判断题]“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参考答案:正确 18:[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19:[判断题]“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参考答案:正确

浅谈古今词义的变化

浅淡古今词义的变化 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在大发面分为三类:一类是古今词义基本不变;一类是古今词义基本不同;还有一类词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今天,在这里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古今词义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今本没变: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如“天”、“地”、“日”、“月”、“风”、“雨”、“雪”、“水”、“火”、“父”、“母”、“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如《说文解字》中有:“钓,钩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鱼钩钓鱼”。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 古今词义基本不变的一些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今词是具有继承性的。 (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在这一点上古今词义的改变主要由分成俩种,一种是古今词义的缩小;第二种是古今词义的转移;第三种是古今词义的增加。

1、古今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词义程度的减弱;词义范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如“饿”在古汉语中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现在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轻了。又如“臭”,文言中表示好坏气味都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系辞上》)的“臭”是气味,如果按照现在的词义去理解这句话就讲不通了。同词义的扩大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例如:“虫”原是动物之通名,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老虎叫大虫,老鼠叫老虫;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般只指昆虫。再如“让”字,文言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只用前一意义。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汉书· 苏武传》)的“让”是“责备”的意思,不能释为“谦让”。 2、古今词义的转移 有一些本来是不同的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因而该字的古义和今义迥然不同。如《逍遥遊》:“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qiāng)是触碰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抢”(qiǎng)完全不同,就是一例。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一种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可以是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也可以是动作、范围或词性的转移。

英语发展史,词汇的来源

英语发展史 第一部分引语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之一。 据统计,当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三亿两千万以上,差不多没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此外,世界上多还有六亿人,即每五个中就有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从使用范围来看,英语也是也是当今世界上主要通用语。英特网上四分之三的信息是用英语写的,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邮件用英文书写,或用英文注明地址;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用英语进行;国际政治、经商、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无不依赖英文为其交往工具。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使用和学习英语。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惊人进展是语言史上无与伦比的;英语的确堪称‘‘国际语言。’’可是,九百多年前,即在诺曼底人入侵英国的1066年,实际上说英语的人口仅有一百五十万左右。即使在十八世纪初,就使用范围而言,英语尚不能与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媲美。 那么, 英语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和传播呢?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率领下入侵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第二部分英语的三个时期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大约公元九世纪,英国遭到斯堪的那维亚人的大规模入侵,其中尤以丹麦人为甚。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如sister, window, sky.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 Heard, hond-locen, hring-iren scir,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练习题七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练习题七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络 本人仅收藏整理 如有错误 还请自己查证! 现代汉语词汇部分练习题 一、填空 1、从分布位置看语素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单纯词是指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词 3、合成词是指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词 4、词根是词中表示__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的语素 5、词缀是在词中表示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的语素 6、词汇是语言里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汇 7、语素是__________结合体

8、词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语言单位 9、从语音构成角度来看 语素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从语法功能看 语素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双音节单纯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12、附加式合成词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3、复合式的合成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结构类型 14、简称常见的简缩方式有三种:(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 15、词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 它包含着人们_____________

16、词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种性质 17、本义就是__________意义 18、基本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19、引申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20、比喻义是__________的意义 21、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_______的词叫单义词 22、多义词是指__________的词 23、同音词是指__________而________的词 24、同音词可分为两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5、同音异形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条:(1)

中国文字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後,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二)。

(表二:汉字书体的演变) 1古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後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 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铜器上凹入的阴文为款,凸出的阳文为识,总称铭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三)。 (表三: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8:彦堂先生甲骨文作品之局部)。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9,是于1958年设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