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公法简答题(汇总)

国际公法简答题(汇总)

国际公法简答题(汇总)
国际公法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

1、简述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

2、简述一国国家不当行为非法性的排除。

3、简述外国人待遇原则。

1、简述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

沿海国在本国的专属经济区的权利有四个方面:

(1)对自然资源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专属经济主权权利。(2分)

(2)对专属经济区内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有专属的管辖权。(2分)

(3)《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如航行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2分)

(4)建立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执行该法律规章的权利。(2分)

沿海国在本国的专属经济区的义务: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上述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2分)

2、简述一国国家不当行为非法性的排除。

(1)同意,即国家实施的行为是在得到关系国的同意情况下作出的。(2分)

(2)针对他国的违法行为而采取的对抗行动。(2分)

(3)国家出现的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2分)

(4)危难,指国家代表或受其监护的人为了逃避极端危难的状况而实施的行为。(2分)(5)紧急状态,即国家遇到特别紧急的状况,如遇到外国侵略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1分)

(6)国家的自卫行为。(1分)

3、简述外国人待遇原则。

实践中形成的外国人待遇原则主要有以下三项(1分):

(1)国民待遇原则,也称平等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本国境内的外国人在一定事项上给予与本国国民同等的待遇。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使外国人与所在国国民处于平等的地位,既不享有特权,也不受到歧视。(3分)

(2)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施惠国)给予某外国(受惠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相比永远处于不受歧视的地位。(3分)

(3)互惠待遇原则,是指一国给予外国国民某种权利、利益优遇须以该外国给予本国国民同等的权利、利益或优遇为前提。其目的是避免外国人在本国片面获得某些权利和利益,同时反对本国人在外国受到歧视。(3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航行制度。

2、简述领馆的特权与豁免。

3、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航行制度。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般是指构成世界性航道从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2分)《海洋法公约》对一些两端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沿海国的领峡,同时构成世界性航道的海峡规定了一种航行制度,即过境通行制。(3分)所谓过境通行就是外国船舶和航空器自由通过和飞越海峡,但通过应继续不停地并应遵守沿岸国规定的入境条件限制,不得对沿岸国使用武力或威胁,同时还应遵守国际规章、程序和惯例。(5分)

2、简述领馆的特权与豁免。

(1)领馆馆舍中专供领馆办公的部分不可侵犯,接受国官员进入要征得馆长同意。(2分)但遇火灾或其他灾害需要保护时,可推定馆长同意而进入。领馆馆舍、设备及财产和交通工具,不得征用,但有必要征用时,应作迅速、充分、有效赔偿。(2分)(2)领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2分)(3)通讯自由(1分)(4)领馆人员有行动和旅行自由。(2分)(5)免税特权(1分)。

3、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答:条约的缔结通常有三个程序:

(1)约文的议定

这是指各方代表通过谈判,就拟缔结的条约的内容、文字、生效等达成协议,并起草、拟定约文。(2分)

(2)约文的认证

谈判代表认证条约约文为其代表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接受该约束的标准文本。认证的方式有草签、待核准的签署或暂签和签署等形式。(4分)

(3)表示同意受条约拘束

国家及其他缔约者最终表示接受条约约束的形式有签署、批准、加入、接受和赞同。(4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该公约下的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管辖权?

2、沿海国在毗连区中具有哪些管制权?

3、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该公约下的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管辖权?

《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第1款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罪行实施管辖权:(1)罪行在该国领土内发生;(2)罪行是针对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或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3)在其内发生犯罪行为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航空器内;(4)罪行是针对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或是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所,是在该国。第2款规定:当被指称的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国未将此人引渡给本条第一款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有关罪行实施管辖权。第3款规定:本公约不排斥根据本国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辖权。

2、沿海国在毗连区中具有哪些管制权?

(1)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之外,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

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2分)

(2)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该国领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行为而对其行使管制权;(2分)

(3)因为惩治违反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而对外国船舶行使管制权。(2分)

3、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2分)(2)违反自由同意,包括错误、诈欺、贿赂、强迫等情形;(3分)(3)违反强行法。(1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应符合那些条件?

2、何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

3、外交代表享有哪些特权与豁免?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应符合那些条件?

要求答出:

(1)国民的合法权益在所在国遭到了该国的不当侵害;

(2)受害人自受害之日期起到保护国的抗议或求偿结束时保持该国国籍;

(3)受害人须已用尽当地救济方法。

(各项要简要说明,每点2分)

2.何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

要求答出:

(1)概念

国家管辖豁免,泛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管辖,其中主要是指不受他国的司法管辖,即除非经过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4分)

(2)19世纪形成了国家绝对豁免原则,但现今国家管辖豁免原则已受到限制,国家从事的商业行为及相关的财产不豁免。(2分)

3.外交代表享有哪些特权与豁免?

要求回答:

(1)人身不受侵犯;(1分)

(2)寓所、财产和文书信件不可侵犯;(1分)

(3)管辖豁免,说明刑事完全管辖、民事和行政也豁免,但要说出四种例外情况、作证义务豁免。(3分)

(4)免除直接税及海关检查。(1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国际法上确立了哪些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

2.国家有哪些基本权利?

3.条约因哪些理由而无效?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国际法上确立了哪些惩治战犯的原则?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系列国际文件和国际法庭的审判确立了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主要有:

(1)追究犯罪者的个人刑事责任;(1分)

(2)官方身份不免除个人责任;(1分)

(3)政府或上级命令不免除刑事责任原则;(1分)

(4)上级责任原则;(1分)

(5)不适用法定时效原则。(1分)

除上述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则:如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应得到公平审判;不违反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实行国际罪行之责任;不溯及既往等原则。(1分)

2.国家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2分)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独立权。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1分)

(2)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的权利。(1分)

(3)自卫权。即有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武力攻击的权利。包括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1分)

(4)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1分)

3.条约因哪些理由而无效?

答:(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2分)(2)违反自由同意,包括错误、诈欺、贿赂等情形;(3分)(3)违反强行法。(1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无害通过制度。

2.简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3.简述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无害通过制度。

无害通过制度的内容有以下方面:(1)无害通过权,即所有国家,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它的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2)无害通过的含义。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领海。(3)在通过领海期间,不得从事任何非无害活动。非无害活动如: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任何捕鱼活动。

2.简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确定外空法律地位的主要文件是《外层空间条约》及《月球协定》。按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外空法律地位的内容包括:(1)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自由;(2)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有;(3)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4)天体及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财产。

3.简述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1)禁止使用极度残酷和过分伤害的武器;(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沿海国在毗连区中的管制权。

2.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简述联合国的宗旨。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沿海国在毗连区中的管制权。

(1)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之外,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2分)

(2)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该国领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行为而对其行使管制权;(2分)

(3)因为惩治违反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而对外国船舶行使管制权。(2分)

2.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条约是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

条约有如下主要特征:(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2)条约是受国际法支配的协议。(3)条约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4)条约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议。

3.简述联合国的宗旨。

(1)维持和平和安全,这是联合国的首要目的;(2)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4)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公海自由航行制度。

2.简述条约无效的原因。

3.简述战争开始后交战国的法律后果。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公海自由航行制度。

航行自由是公海自由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它包括以下内容:

(1)航行权

即任何国家的船舶,包括军舰、其他公共船舶和商船,在公海上享有自由航行的权利,除本国外不受任何他国的管辖和支配。

(2)船舶的国籍及其地位

公海上的船舶必须在一个国家进行登记,具有一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无国籍的船舶在公海上不受任何国家的保护;方便旗船视同无国籍的船舶;军舰和为政府服务的非商业性国家船舶享有完全的豁免权。

(3)船旗国的义务

对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进行管辖;保证海上航行安全;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对他国公民、船舶或设施或海洋造成的损害负责处理。

另外,对遇难遇险的船舶和人员各国均有救助义务。

2.简述条约无效的原因。

(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2分)(2)违反自由同意,包括错误、诈欺、

贿赂、强迫等情形;(3分)(3)违反强行法。(1分)

3.简述战争开始后交战国的法律后果。

(1)外交和领事关系的断绝;(2)条约关系发生变化;(3)断绝通商往来;(4)对敌产的影响;(5)对敌国公民的影响。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2003年1月试题考简答题)

2、简述《蒙特利尔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及其管辖权的确定。

3、简述使馆的职务。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

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其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

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应符合以下条件:

(1)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因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受到侵害;

(2)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须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能具有所在国的国籍;

(3)受害人须已用尽当地救济(办法)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

2、简述《蒙特利尔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及其管辖权的确定。

《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任何人如果非法地和故意地从事下述行为,即是犯罪:(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而足以危及该航空器安全;(2)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3)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4)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5)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蒙特利尔公约》第5条第1款规定:在下列情况下,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罪行实施管辖权:(1)罪行在该国领土内发生;(2)罪行是针对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或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3)在其内发生犯罪行为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航空器内;(4)罪行是针对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或是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所,是在该国。第2款规定:当被指称的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国未将此人引渡给本条第一款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有关罪行实施管辖权。第3款规定:本公约不排斥根据本国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辖权。

(本题考试出题时,可以一分为二,即“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和“管辖权”可各自出一道题,管辖权在2003年7月已考简答题)

3、简述使馆的职务。

(1)代表,即在接受国代表派遣国;(2)保护,即在接受国中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3)谈判,即与接受国政府办理交涉;(4)调查和报告,即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向派遣国政府具报;(5)促进,即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和发展两国间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6)其他职务,如领事事务等。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

2.简述国家承认的法律效果。

3、简述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

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对南极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1)和平利用南极;(2)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并为此目的开展国际合作;(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4)维持南极的公海制度。

2.简述国家承认的法律效果。

答: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对新国家产生的事实给予确认,并表示愿意与之进行交往,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1)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承认国在承认条件存续期间,对这些权利义务不得加以否认。

(2)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上的承认可以在两国间建立起全面的外交关系。

(3)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家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力。

3、简述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

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对其职权范围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法院行使咨询管辖权的目的,是对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权威性的意见,以使联合国机构更好地遵照《联合国宪章》进行活动。法院的意见是咨询性的,原则上没有法律拘束力。但法院对重大问题发表的咨询意见,往往被作为权威性的解释而受到重视。此外,有些国际条约规定法院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而应予以执行,如《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等。

一、简答题

1、简述国际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法律关系,确立国家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它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

(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2、简要回答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2)不侵犯原则;(3)不干涉内政原则;(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3、简述国际组织及其特征。

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设立的国际常设机构,即政府间国际组织。

其有以下主要特征:(1)国际组织是根据国家间的多边条约建立的;(2)国际组织是国家间的组织;(3)国际组织是基于特定目的而建立的;(4)国际组织是常设的;(5)国际组织具有独立性。

五、简答题

1.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该公约下的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违法行方规定了哪些管辖权?

2.沿海国在毗连区中具有哪些管制权?

3.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五、简答题

1.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该公约下的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管辖权?答题要点:

(1)航空器登记国有管辖权;.

(2)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人犯仍在该航空器内,则航空器降落地国有管辖权;

(3)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

(4)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该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

营业地国或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

(5)罪犯发现地国有管辖权;

(6)不排斥本国法的其他管辖权。

2.沿海国在毗连区中具有哪些管制权?

答题要点:

(1)毗连区时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

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2)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该国领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卸

法律规章行为发生而对他行使管制权;

(3)因为惩治违反上述法律规章行为而对外图船舶行使管制权。

3.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答题要点:

条约无效有三个理由:

一是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二是违反自由同意,包括错误、诈欺、贿赂等情形。

三是违友强行法。(

(各点须做简要说明)

五、简答题

1.简述国际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他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

(1) 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

(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注意.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它应当具备的条件。

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2)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3)有国际求偿的能力。

2.简要回答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国际法体系中,那些得到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并构成国际法基础的原则。它们在国际法中代表着有关规则的最高共同标准,或称国际法的最高准则。其特征有: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指主权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互无管辖和支配的权利。他们平等的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2)不侵犯原则

不侵犯原则是指禁止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他是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独立的关键。

(3)不干涉内政原则

“内政”是指纯屑一国主权管辖的,不涉及国际义务的事项;“干涉”是指一国或数国对别国的内政采取的专横干预行为,强制别国维持或改变某种情势。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不得干涉任何实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平等和独立。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不侵犯原则的引申,他是指国家遇有争端应以和平方式解决,而不得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以及其他非和平的方法,以避免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一原则是不侵犯原则的引申。

(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他是指各国必须自觉的、诚实的、严格的履行来自国际法上的法律义务,无论这些义务源于条约或是国际法其他渊源,并且在施用国际法的原则规则时自我约束。

3.简述国家承认的法律效果。

国家承认,即对国家的承认,通常是指既有国家确认某一实体为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并表示愿意与之交往的行为。

(1)国际法上的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承认国在承认条件存续期间,对这些权利义务不得加以否认;

(2)国家承认还可以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确立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上的承认可以在两国间建立起全面的外交关系;

(3)国家承认对承认国的国家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约束关于国家承认国际法上有“构成说”和“宣告说”两种理论。

教材P78页

注意:排除行为不当性的情况

4.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

1959年签订、并于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对南极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1)和平利用南极。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在南极地区禁止采

取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措施;

(2)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并为此目的开展国际合作;

(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4)维持南极的公海制度。

5.简述无害通过制度。P122

答:领海中的无害通过制度是长期国际实践形成的习惯规则,并为《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和《海洋法公约》确认。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无害通过权,是指所有国家,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它的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2)无害通过的意义:无害通过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领海。在通过领海期间,不得从事任何非无害活动。另外,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领海时,必须在水面上航行;可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核物质或其他本质上危险或有毒物质的船舶,在行使无害通过权时应持有国际协定为其所规定的证书并遵守国际协定所规定的特别预防措施。

(3)沿海国对无害通过的权利和义务。沿海国为了维护其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以及权益,保障外国船舶顺利无害通过领海,可行使立法和保护权以及承担相应的义务。①可制定关于无害通过的法律规章;②规定海道和分道航行制;③保护权:沿海国有权采取必要步骤以防止非无害的通过。为国家安全必要,可在特定区域内暂时停止无害通过;④沿海国的义务:不应妨碍船舶的无害通过;不应强加实际后果等于否定或损害无害通过的要求;不应对外国船舶有歧视;应公布所知的其领海内对航行有危险的情况;不得以通过领海为由而向外国船舶征收费用。

注意:与过境通行制的联系与区别

6.简述公海自由航行制度。

答:航行自由是公海自由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他包括以下内容:

(1)航行权。即任何国家的船舶,包括军舰、其他公共船舶和商船,在公海上享有自由航行的权利,除本国外不受任何他国的管辖和支配;

(2)船舶的国籍及其地位。公海上的船舶必须在一个国家进行登记,具有一国国籍并悬挂该国国旗,无国籍的船舶在公海上不受任何国家的保护;方便旗船视同无国籍的船舶;军舰和为政府服务的非商业性国家船舶享有完全的豁免权;

(3)船旗国的义务。对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进行管辖;保证海上航行安全;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对他国公民、船舶或设施或海洋造成的损害负责处理。

另外,对遇难遇险的船舶和人员各国均有救助义务

7.沿海国在毗连区中的管制权。P125

答: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之外,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海洋法公约》规定:⑴沿海国可在毗连其领海称为毗连区的区域内,行使为下列事项所必要的管制:①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②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上述法律和规章的行为。⑵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8.简述《蒙特利尔公约》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及其管辖权的确定。P173 -175

答:《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任何人如果非法地和故意地从事下述行为,即是犯罪:(1)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而足以危及该航空器安全;(2)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3)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别人放置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4)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

危及其飞行安全;(5)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上述犯罪的未遂行为,或从事上述犯罪或从事这类犯罪的未遂行为的共犯即为犯有罪行。所称的“使用中”是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使用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延长到航空器在飞行中的整个期间。

《蒙特利尔公约》规定对该类罪行实行管辖权:

1.罪行是在该国领土内发生的;

2.罪行是针对在该国登记的航空器,或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

3.在其内发生犯罪行为的航空器在该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罪犯仍在该航空器内;

4 .罪行是针对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或是在该航空器内发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或如承租人没有这种营业地,则其永久居住地是在该国。

另外,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如该国未将其引渡,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实施管辖权。本公约不排斥根据本国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辖权。当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出现,而该国不将其引渡,缔约国同样应采取必要措施在规定范围内对罪犯行使管辖权。

9.简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

答:被称为具有外空宪章地位的《外层空间条约》等法律文件对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作了如下规定:

(1)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自由;

(2)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已有;

(3)外层空间应用于和平目的;

(4)天体及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财产。

10.简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

答:外交保护泛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国家的国内外交机关或其外交代表机关来行使。

有关国家在以抗议或追究国家责任等方式行使外交保护权时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因所在国的国际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害;

(2)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议或求偿结束之日须持续具有本国国籍,而且一般不能具有所在国的国籍;

(3)受害人须以用尽当地救济(办法)且未能获得合理补偿;即所谓"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注意:外国人的待遇原则

11.简述使馆的职务。

答:使馆是派遣国在接受国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具有广泛的职务:

(1)代表,即在接受国代表派遣国;

(2)保护,在接受国中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

(3)谈判,即与接受国政府办理交涉。

(4)调查和报告,即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向派遣政府国具报。

(5)促进,即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和发展两国间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

注意:与领馆的职务的区别

12.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答:条约是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

条约有以下特征:

(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任何国际法主体与非国际法主体间、或非国际法主体相互间缔结的协议不能被视为条约。

(2)条约是受国际法支配的协议,他表现在两个方面:

1.条约确定的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应符合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否则不能生效;2.条约的缔结、生效、无效、解释、保留、修订和暂停施行受国际条约法的调整。

(3)条约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

(4)条约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议。

13.简述条约的无效的原因。

答:条约的无效,是指条约因不符合国际法所规定的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而无法律效力。

(1)条约无效的理由

①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

②违反自由同意:错误、诈欺、贿赂、强迫;

③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注意:条约的缔结程序P293—204页

14.简述国际组织及其特征。

答: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是指由若干个国家的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设立的国际常设机构,即政府间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是根据国家间的多边条约建立的;

(2)国际组织是国家间的组织:

1.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主权国家;

2.国际组织无权超越成员国政府对其地方、法人或个人直接行使职权,也无权干涉成员国的内部事务;

(3)国际组织是基于特定目的而建立的;

(4)国际组织是常设的;

(5)国际组织具有独立性。

15.简述联合国的宗旨。

答: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其宗旨有四项:

(1)维持和平和安全,这是联合国的首要目的;

(2)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

(4)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16.简述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P375

答:《联合国宪章》规定: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对于任何法律问题得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种专门机关,对于其工作范围内的任何法律问题,得随时以大会的授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法院行使咨询管辖权的目的,是对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权威性的意见,以使联合国机构更好地遵照《联合国宪章》进行活动。法院的意见是咨询性的,原则上没有法律拘束力。但对法院对重大问题发表的咨询意见,往往被作为权威性的解释而受到重视。此外,有些国际条约规定法院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而应予执行,如《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联合国行政法庭规约》、《国际劳工组织行政法庭规约》等。17.简述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答:现行国际条约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有:

(1)禁止使用极度惨酷的和过分伤害的武器;

(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18.简述战争开始后交战国的法律后果。P388

答: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⑴外交和领事关系的断绝;

⑵条约关系发生变化。战争开始对相关的条约效力发生重大影响。会使某些条约的标的永久消失以致条约不能履行或因战争使情况发生变化,故某些条约的义务范围受到影响。但边界条约、割让条约应继续有效。

⑶断绝通商往来。但对已履行的契约或已结算的债务并不废除;

⑷对敌产的影响。交战国在战争中对敌产的处理应区分公产和私产;

⑸对敌国公民的影响。交战国对其境内的敌国公民可实行各种限制,但在战争许可范围内应给予人身、财产和尊荣上的宽免;

⑹关于敌性的确定。战争开始,交战国为达战争的目的,有权采取对敌人和敌产不利的行为,但须明确实施对象的敌性,确定敌性的对象包括个人、公司、船舶和货物等。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何为无害通过制度?

2.使馆有哪些职务?

3.战争法规定了那些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何为无害通过制度

要求答出:

(1)无害通过是各国在别国领海中享有的通过权;(1分)

(2)通过是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迅速不停地进行;(3分)

(3)在通过期间不得从事无害活动,并至少说出两个非无害活动。(2分)

2.使馆有哪些职务?

要求回答:

(1)答出使馆的主要职务:即代表派遣国;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与接受国办理交涉;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向派遣政府国具报;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和发展两国间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每项一分)

(2)其他职务,如领事事务等。(1分)

3.战争法规定了哪些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要求答出:

现行国际条约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有:

(1) 禁止使用极度惨酷的和过分伤害的武器;

(2) (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3) (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4) (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每项1.5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

2.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3.简述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

《南极条约》对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作了规定,(2分)主要内容有;

(1)和平利用南极。为了全人类利益,各国在南极地区禁止采取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措施;(2分)

(2)南极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并为此目的开展国际合作;(2分)

(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和权利要求;(2分)

(4)维持南极地区的公海制度。条约的规定不应损害或影响任何国家在南极地区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对公海的权利或行使这些权利。<2分)

2.简述条约的定义和特征。

条约是国家间所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为何。(2分)条约具有如下特征:

(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2分)

(2)条约是受国际法支配的协议。(2分)

(3)条约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2分

(4)条约通常是书面形式的协议。(2分)

3.简述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

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可以对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提出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对其职权范围内法律问题也可以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4分)

法院行使咨询管辖叔的目的,是对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权威性的意见,以使联合国机构更好地遵照《联合国宪章》进行活动。法院的意见是咨询性的,原则上没有法律拘束力。但法院对重大问题发表的咨询意见,往往被作为权威性的解释而受到重视。此外,有些国际条约规定法院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而应予以执行,如《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等。(6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航行制度

2、简述领馆的特权与豁免

3、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用于国寻航行的海峡的航行制度。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般是指构成世界性航道从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2分)《海洋法公约》对一些两端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沿海国的领峡,同时构成世界性航道的海峡规定了一种航行制度,即过境通行制。(3分)所谓过境通行就是外国船舶和航空器自由通过和飞越海峡,但通过应继续不停的并应遵守沿岸国规定的入境条件限制,不得对沿岸国使用武力或威胁,同时还应遵守国际规章、程序和惯例。(5分)

2、简述领馆的特权和豁免。

领馆的特权与豁免有:①领馆馆舍中专供领馆办公的部分不可侵犯,接受国官员进入要征得馆长同意。(2分)但遇人灾或其他灾害需要保护时,可推定馆长同意进入。领馆馆舍、设备及财产和交通工具,不得征用,但有必要征用时,应作迅速、充分、有效赔偿。(2分)②档案和文件不可侵犯。(2分)③通迅自由。

(1分)④领馆人员有行动和旅行自由。(2分)⑤免税特权。(1分)

3、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条约的缔约通常有三个程序:①拟定条约约文。缔约各方的代表通常以谈判的方式拟定条约约文。(2分)②条约的认证。谈判代表认证条约约文为其代表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接受该约束的标准文本。认证的方式有草签、暂签和签署等形式。(4分)③缔约方接受条约约束。国家及其他缔约者最终表示接受条约约束的形式有批准、加入、签署、接受或赞同等。(4分)

五、简答题

1.《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关于危害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如何规定?

2.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它应当具备的条件。

3.战争法规定了哪些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五、简答

1.简述《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关于危害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如何规定?

(1)航空登记国的管辖权, (2分)

(2)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人犯仍在该航空器内,则航空器降落地国有管辖权;(2分)

(3)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 (2分)

(4)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该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 (2分)

(5)罪犯发现地国有管辖权, (1分)

(6)不排斥本国法的其他管辖权。 (1分)

2.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它应当具备的条件。

国际法的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4分)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1)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 (2分)

(2)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2分)

(3)有国际求偿的能力。 (2分)

3.战争法规定了哪些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现行国际条约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有:

(1)禁止使用极度残酷的和过分伤害的武器; (2.5分)

(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2.5分)

(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2.5分)

(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2.5分)

五、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26.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规定了哪些管辖权?

27.沿海国在毗连区中具有哪些管制权?

28.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26.要求答出:

(1)航空登记国的管辖权;(1分)

(2)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人犯仍在该航空器内,则航空器降落地国有管辖权;(1分)

(3)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1分)

(4)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该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

国或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2分)

(5)罪犯发现地国有管辖权;(2分)

<6)不排斥本国法的其他管辖权。<1分)

27.要求答出:

(1)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3分)

<2)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该国领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法律规

章行为发生而对他行使管制权。(3分)

(3)因为惩治违反上述法律规章行为而对外国船舶行使管制权。<2分)

28.要求答出:

条约无效有三个理由:

一是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的规定。(2分)

二是违反自由同意,包括错误、诈欺、贿赂等情形。(3分)

三是违反强行法。(3分)

(各点须做简要说明)

国际贸易(许斌版)--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重点汇总

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 指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水平高于另一国(生产1套服装,美国需要1个劳动力,而中国需要2个劳动力。美国在服装生产上对中国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美国服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倍,美国饮料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美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中国都存在绝对优势,但其饮料业优势更大,因此美国在饮料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美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服装业的劣势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在服装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的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贸易额与贸易量 贸易额[钱,价值]→用价格指数调整,更真实→贸易量[规模,剔除价格因素] 国家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额 国家贸易额= 该国进口额+ 出口额 世界贸易额= (所有国家的进口额+ 出口额)÷ 2 1. 李嘉图模型表明每个国家中的每个人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解释:在李嘉图模型中工人、企业家和消费者为同一个(群)人, 因此一个国家获得贸易收益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 2. 李嘉图模型否定了绝对优势作为贸易基础的理论(√) 解释: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3. 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的差异(×) 解释:是由于国际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4. 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两个国家,而不能应用与多个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形(×) 解释:李嘉图模型可以推广到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情形。 5. 李嘉图模型说明,贸易最终会导致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解释:自由贸易将导致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6. 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从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7. 一国从封闭经济转向自由贸易时,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外移(×) 解释:由于短期内一国不可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因此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不会移动,转向自由贸易时,变化的将是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及消费者的效用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答:绝对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只要各国之间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相对差别,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领域可以是绝对优势较大的领域,

【良心出品】国际公法案例题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案例复习题 三、案例讨论题 1、光华寮案 (1)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后,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为什么? (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的判决或裁定是符合国际法的吗?为什么? 答案要点: 光华寮案至今未完结。该案涉及多方面的国际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光华寮案违背国际法上的承认制度 根据国际法的承认制度,承认新政府的法律效果是,承认了新政府就不能再承认被推翻了的旧政府。一般来说,未被承认的国家或政府在不承认国的法院没有起诉权的,这一原则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确认。1972年日本是以条约的形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从而使所承担的义务就更加明确。既然日本已经不再承认所谓的“中华民国”,那么台湾就不能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法院就光华寮提起诉讼。因此,日本法院受理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提起的诉讼,完全违反了国际法的承认制度。 (二)光华寮案违背国际法上的继承制度 在光华寮案上,京都地方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完全混淆了国际法上的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继承是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国家如何继承前国家的财产问题。但政府继承则不同。它是国家本身没有变,国家的同一性没有变,只是代表这个国家的政府发生了更迭,新政府取代了旧政府,而不问其财产以什么形式出现(动产或不动产),也不管这些财产处于国内还是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其国家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国际法主体依然如故,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所以,凡属于前政府的国家财产,完全由我国政府全部继承是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的。现在,日本法院关于对光华寮案的判决理由之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不完全继承旧中国政府在外国的财产”。不符合中日之间签订的条约精神,也违反国际法上的继承制度。因为,无论从国际法上政府继承的理论,还是从对该寮的实际控制和管理情况看,光华寮都应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有。无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于1977年9月16日对光华寮案的判决是正确的,而1982年大阪高等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 2、湖广铁路债券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在美国享有豁免权?为什么?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是否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为什么?(3)为什么说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有义务继承?为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享有豁免权。这是因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不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这是因为,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

国际贸易期末简答题

国际贸易期末简答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密切联系的 ②国际分工既是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的基础,又是它们的产物,国际分工属于生产领域,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属于流通领域。从生产与流通角度看,分工、贸易与市场的发展是并行的,互为支撑的: 分工:部落分工---地区分工---国内分工---国际分工 贸易:集市贸易---贩运贸易---国内贸易---国际贸易 市场:集市中心---地区中心---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③分工是为了贸易,而贸易又是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的。 ④另外,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并互为条件的。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国际分工的制约。 ⑴国际分工发展较快时期,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也较快。 ⑵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 ⑶国际分工制约各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分工越密切,贸易关系也越密切。 ⑷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⑸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高。 2.比较成本理论的核心思想: 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即所谓的“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 3.结论: ①由于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同时生产不同的产品又需要不同的要素投入,则开展国际贸易后,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以自己相对富裕的资源为密集投入的产品。 ②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③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这个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论证的,因此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④H-O-S定理:要素价格相等化: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两国的要素价格趋同其原因是商品价格趋同导致要素价格趋同(原理同上)。 4.要素禀赋理论的证明——列昂惕夫反论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公法》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公法》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国际公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答 题纸上) 1. 18世纪末首次将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国际法的学者是( )。 A.格老秀斯 B.边沁 C.奥本海 D.卢梭 2.国家作为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本身的行为,也包括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下列行为中,不应视为国家行为的是( )。 A.国家机关的行为 B.军队的行为 C.叛乱运动的机关的行为 D.成为一国新政府或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叛乱活动的行为 3.最早把大陆架作为法律概念提出的是( )。 A.《大陆架公约》 B.马耳他外长帕多 C.美国总统杜鲁门 D.《海洋法公约》 4.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各国所享受的权利的是(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对于因为( )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 A.经济 B.战争 C.政治 D.宗教 6.一个有效的条约由于出现了法定的原因而结束其法律效力被称为( )。 A.条约的中止 B.条约的终止

电大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违反( )的条约是无效的条约。 A、国际法 B、国际义务 C、国内法 2、我国宪法规定由( )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外交部 3、《条约法公约》规定条约保留的方式是( ) A、口头 B、书面 C、口头和书面任何一种 D、保留国认为合适的其他方式 4、草签的法律意义是( )。 A、表明全权代表对条约约文已认证,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B、表明全权代表对条约约文已认证,并且有法律约束力 C、不得对约文提出异议 D、必须对草签的约文作正式签字 5、下列活动不属于缔约一般程序的是( )。 A、谈判 B、出示和互相校阅全权证书 C、签字 D、批准 6、根据《联合国宪章》第103条的规定,会员国签订的条约如与宪章规定的义务相冲突的话,应( )。 A、根据后约优于前约的规则来处理 B、优先履行宪章义务 C、优先履行所签订的条约义务 D、根据所定条约的规定行事 7、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规定,条约的加入一般是在( )情况下。 A、开放性双边条约 B、多边国际公约 C、边界条约 D、开放性的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 8、我国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 )决定批准。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外交部长 D、全国人大常委会 9、下列哪种情况构成对条约的保留( ) A、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作出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的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力。 B、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关于该国对一些重大问题或对条约如何适用的声明。 C、与条约的目的与宗旨不符合的保留 D、条约本身所禁止的保留 10、《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情势变迁原则的态度是( ) A、不承认该原则 B、完全承认该原则 C、有条件地承认该原则 D、只在多边条约中承认原则 11、没有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成为缔约国受条约约束的一种行为是指( )。 A、加入条约 B、批准条约 C、签署条约 D、接受条约 12、当事国双方通过互换外交照会,就有关事项达成的协议被称为( )。 A、协定 B、换文 C、联合声明 D、宣言 13、公约通常是许多国家就某一重大问题举行国际会议而制定的( )。 A、双边条约 B、多边条约 C、契约性条约 D、政治条约 14、国家有权机关批准其全权代表签署的条约的证明文件是( )。 A、同意书 B、批准书 C、声明 D、宣言 15、条约由于期满或其他原因在法律上终止存在,不再对缔约国具有拘束力被称为( ) 。 A、条约的中止 B、条约的终止 C、条约的无效 D、条约停止施行 16、如果一条约为第三国确定了一项义务,则( )。 A、该条约是无效的 B、该条约效力及于第三国 C、只有经第三国书面明示接受,该国才接受这一义务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二):卓长仁劫机案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二):卓长仁劫机案 一、本案的主要案情 本案卓长仁劫机案即为中国民航296号客面被劫持事件。 1983年5月5日上午10时49分,中国民航三叉戟296号班机从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前上海.机上共105人,其中机组人员9名,日本人3名. 11时20分左右,飞机飞临渤海湾时,以卓长仁,安卫建为首的6名武装暴徒突然冲到驾驶舱门口,用枪猛射驾驶舱门锁,踢开舱门后持枪闯入驾驶舱对机组人员射击,当即将报务员和领航员打成重伤.紧接着,武装暴徒又用手枪逼迫机长和领航员立即改变航向,向南朝鲜飞去.296号客机被迫降落在南朝鲜的春川军用直升飞机场.5月6日上午9时,除被劫持飞机的暴徒击伤的两名机组人员外,其他7名机组人员和296号上的全体乘客均被送往汉城市内的谢拉顿饭店. 南朝鲜军事当局将6名劫持犯拘留,并对事实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南朝鲜军事当局立即把情况向中华人民共国和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报告. 我国外交部得到这项通知后,要求南朝鲜当局根据国际航空公约的有关条款,立即把被劫持的飞机连同机上的全体机组人员和全体乘客交还中国民航,将劫持飞机的罪犯交给中国处理.同时,并由中国民航局局长率领工作小组前往南朝鲜进行妥善处理. 5月6日,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阿萨德·科泰特秘书长朗贝尔也致电南朝鲜当局,对中国民航班机被非法劫持一事表示严重关切,并相信南朝鲜将不遗余力地安全放还旅客,机组人员和飞机,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大会的决议以及南朝鲜参加的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1970年海牙公约对劫机罪犯予以惩处. 经南朝鲜同意,5月7日上午8时,中国民航工作组到达南朝鲜处理这一劫机事件.经过双方磋商结果,被劫持飞机上的旅客和机组人员将和中国民航工作组同乘一架波音707专机返回中国;被劫持的中国三叉戟客机,一俟技术性问题获得解决就归还给中国;受伤的一名机组人员将继续留在南朝鲜就医,然后回国. 但是,双方关于6名劫持罪犯的处置问题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中国方面指出:按照中国的法律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这些劫持罪犯理应交还给中国方面处理.南朝鲜方面表示:不能把罪犯交还给中国,并声称南朝鲜主面已决定对他们进行审讯和实施法律的制裁.中国方面对6名劫持罪犯尚未被交还中国表示遗憾,并且声明保留就此问题进一步交涉的权利. 5月10日

国际贸易期末简答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密切联系的 ②国际分工既是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的基础,又是它们的产物,国际分工属于生产领域,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属于流通领域。从生产与流通角度看,分工、贸易与市场的发展是并行的,互为支撑的: 分工:部落分工---地区分工---国内分工---国际分工 贸易:集市贸易---贩运贸易---国内贸易---国际贸易 市场:集市中心---地区中心---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③分工是为了贸易,而贸易又是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的。 ④另外,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并互为条件的。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国际分工的制约。 ⑴国际分工发展较快时期,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也较快。 ⑵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 ⑶国际分工制约各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分工越密切,贸易关系也越密切。 ⑷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⑸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高。 2.比较成本理论的核心思想: 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而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即所谓的“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 3.结论: ①由于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同时生产不同的产品又需要不同的要素投入,则开展国际贸易后,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以自己相对富裕的资源为密集投入的产品。 ②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一):北海大陆架案

一、本案的主要案情: 西德与丹麦,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上述国家曾于1964年12月1日签订了《德荷条约》和1965年6有9日签订了《德丹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确定了彼此间的部分边界线,即从海岸到海面25里至30里外,主要适用等距离原则划出.但他们无法就这些点以外的边界线达成任何协议.因为,西德认为,在习惯国际法中没有等距离原则,而且用这种方法划分北海大陆架疆界对西德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由于西德的海岸是凹形的,其海岸线向内弯曲很大,如果按照等距离原则来划分大陆架对它很不利,只能给予它较为狭窄的大陆架区域,面积仅占北海海床的5%,而丹麦和荷是同则分别占10% 11%.西德声称,等距离原则只有在直线海岸线的情况下才符合这种要求,否则,便属于特殊情况.而丹麦和荷兰则坚持适用等距离原则.1966年三国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而未能使问题获得解决.1967年2月20日,西德分别同丹麦,荷兰签订特别协定,将划分北海大陆架的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当事国要求国际法院指明应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并承诺将按照国际法指明的原则规则来协商划界. 国际示院将两案的诉讼结合起业,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案保持独立,但由于结论相同,所以法院对两案只作出一个单一的判决.1969年2月20日,法院以11票对6票判定,西德没有义务在划分大陆架时接受等距离原则.划界应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依照公平原则,通过协议来划定,使构成当事国陆地领土海底自然延伸部分的大陆架归其所有.与此同时,法院也未接受西德的论点。 二、本案涉及国际法的主要问题是在相邻国家之间的大陆架划界应遵循的原则 (一)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划界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 国际法院在判决中并未接受西德以其特定形式提出的论点,驳回了它要分得"公正和公平的一份"的要求,因为划界不等于把一共同的大陆架瓜分,而只是在相互关系上公平地确定现存的本国大陆架的边界. 法院在判决中也否定了丹麦和荷兰关于该项划界应依1958年的日内瓦《大陆架公约》第6条中的等距离原则加以解释的论点,因为西德未批准这一公约,在法律上并不受第6条规定的约束.况且,等距离原则并非划分大陆架界线固有的原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相互接

整理国际贸易部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国贸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有的题目有多种答案,有误待查) 1. 分析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运输的关系。 ①先有国际贸易,才有国际运输 ②国际运输是为国际贸易服务的 ③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际运输 ④掌握好国贸,才能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1. 什么是贸易术语?签订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时买卖双方必然要明确的有关交货的五个问题是什么? 国际贸易术语是用来表示国际货物买卖的交货条件和价格构成的专门用语。 五个问题:①卖方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办理交货? ②货物发生损坏或灭失的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③采用何种运输方式来完成货物的运输? ④由谁负责办理货物的运输、保险和通关过境的手续并承担相关的费用? ⑤买卖双方需要交接哪些有关的单据? 2. 《2010通则》中11种贸易术语的交货点、风险划分点等交货条件和价格构成是怎么规定的(见贸易术语汇总表)?与《2000通则》的主要区别 贸易术语汇总表部分内容有: ① 对部分贸易术语进行了删改。《2010通则》删去了DAF、DES和DDU代之以新增加的DAP (目的地交货),删去了DEQ代之以DAT (运输终端交货)。《2010通则》中包含的术语由原来的13种减少为11种。 ②改变了原来的术语分类标准。《2000通则》将其包含的13种术语,按照起始字母 的不同分为E、F、C D四个组。《2010通则》是根据他们适用的运输方式分为两类,适用于各种运输

方式的术语包括EXW、FCA、CPT、CIP、DAT、DAP和DDP七种;仅仅适 用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包括:FAS、FOB、CFR和CIF四种 ③在具体解释每种贸易术语的开篇部分,增加了一个适用说明或者叫指导意见 ④将每种贸易术语项下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义务的排列方法进行了调整。 3、什么是国际贸易惯例?关于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哪些? 国际贸易惯例:由国际组织或商业团体根据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贸易习 惯做法而制定成文的国际贸易规则、通则和准则,并被广泛采用。 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主要有三种:《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 《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4、各个贸易术语的比较,女口FCA CPT和CIP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交货点、风险划分点相同以及都适用各种运输方式; 不同:⑴价格构成和双方承担的责任不同。按照从FCA CPT和CIP的顺序排列,卖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由小到大。与FCA相比,采用CPT成交时,卖方增加办理运输的责任和费 用,采用CIP时,卖方又增加了办理保险的责任和费用。 (2)买卖双方交接时,所提供的有关运输、保险等的单据不同。 5. 象征性交货?实际交货?产地合同?装运合同?到达合同?对应的贸易术语有哪些? 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 的包括运输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术语:FCA,CPT, CIP,FOB,CFR,CIF,FAS 实际交货:指卖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提交给买 方或其指定人,而不能以交单代替交货。 术语:EXW,DAT,DAP,DDP. 产地合同:卖方在产地交货的合同。EXW 装运合同:卖方只需保证在装运港按时装运,而无须保证按时到货的贸易合同。 FCA,CPT, CIP,FOB,CFR,CIF,FAS 到达合同:卖方既要保证在装运港按时装运,又要保证在目的港按时到货的贸易合同。 DAT,DAP,DDP 6. FOB变形是怎样产生的?CFR和CIF的变形又是怎样产生的?各种变形装船或卸船的费 用有什么区别? FOB的变形是为了解决租船装船费用由谁负担的问题而产生的。 CFR、CIF的变形是为了解决租船卸货费用负担问题而产生的。 FOB 的变形:1.FOB Liner Terms( FOB 班轮条件)2.FOB Under Tackle(FOB 吊钩下交货) 3. FOB Stowed (FOB理舱费在内) 4.FOB Trimmed (FOB平舱费在内) 5. FOBST 即FOB Stowed and Trimmed (FOB理 舱费、平舱费在内) CFR的变形:1.CFR Liner Terms( CFR 班轮条件)2.CFR Landed(CFR 卸至码头) 3. CFR Ex Tackle(CFR 吊钩下交接) 4.CFR Ex Ship's Hold(CFR 舱底交接) CIF 的变形:1.CIFLiner Terms( CIF 班轮条件)2.CIF Landed(CIF 卸至码头)

2020年电大期末考试专科国际公法考试重点打印版

最新电大期末考试专科【国际公法】考试 重点 考试答题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清楚,同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考试答题时,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考生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请 考生保持答题卡面清 洁,不要折叠、弄破、 弄皱,不准使用涂改 液、修正液、刮纸 刀。 一、单选 1、被誉为国际法 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 法学家【格老秀斯】 2、最先把国际法 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 文的人是【丁韪良】 3、被视为近代国 际法形成的标志事件 之一的是【威斯特伐 利亚和会的召开】 4、确定国际法主 本资格的条件之一是 【有承受国际法上权 利和义务的能力】 5、确定现代国际 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文 件是【【联合国宪 章】】 6、国际法基本原 则有【强行法】 7、首先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 是【中国和印度】 8、国际法官方编 纂始于【19世纪】 9、国际法优先说 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美国的凯尔森】 10、国家的核心 要素是【主权】 11、学者对国家 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 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 张,其中之一是【宣告 说】 12、【国际法主 体发生变化】是引起 国家继承的原因、

13、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随领土转移原则】 14、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和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因此【承认表明了建交的愿望但不等于建交】 15、依国际条约规定,向全部国家商船开庭的河流称【国际河流】 16、国际河流制度和永久中立制度产生于【19世纪】 17、【以山为界】是国家领土自然划界的方法、 18、确定现行南极法律制度的主要条约是【南极条约】 19、南极洲是地球的六大洲之一,其总 面积为【1400多平方 公里】 20、北冰洋面积 约有【1500多平方公 里】 21、17 荷兰著名 的法学家【宾刻舒 克】在她的【海洋领 有论】中提出把海洋 划分为领海和公海、 22、国际法上的 无害经过制度适用于 【领海】 23、中华人民共 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 【从领海基线至其外 部界线距离24海里】 24、过境通行制 度适用于【国际航行 的海峡】 25、在群岛国的 群岛海道上适用【经 过制度】 26、对于宽大陆 架的沿海国确定大陆 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 量起可划到【350海 里】 27、沿海国在大 陆架上有【铺设海底 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28、【民用商 船】不能行使紧迫 权、【能够行使的:军 舰、政府船舶、民用 商船】 29、沿海国对违 反其法律规章的外国 船舶能够在公海上行 使【紧迫权】 30、各国军舰在 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 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 而对其进行【登临检 查】

2020年电大考试《国际公法》考试题汇总(5套)

国际公法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选择的正确答案填入括弧内,每题2分,共20分) 1.依国际条约规定,向所有国家商船开放的河流称( )。 A.国际运河 B.界河 C.多国河流 D.国际河流 2.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首要的机关是( )。 A.联合国大会 B.国际法院 C.托管理事会 D.安理会 3.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 )。 A.将月球据为已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D.先占天体 4.重于空气的飞机载人飞行成功是在( )。 A.1903年 B.1783年 C.1918年 D.1957年 5.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实行( )。 A.登临检查 B.武力攻击 C.紧追 D.诉讼 6·国际上规定废弃将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个公约是( )。 A·1907年海牙和平公约 B.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 C·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D.1968年日内瓦公约 7·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 )。 A·《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世界人权宣言》 C.禁止和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D.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 8。条约的缔结程序之一是( )。 A·认证条约约文 B.保留 C·修正 D.终止实施 9·确定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文件是( )。 A·《联合国宪章》 B.万隆会议最后文件

C·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 D.《给予殖民地人民独立宣言》 10.各国在大陆架上有( )。 A·建造人工岛屿的自由 B.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C开发资源自由 D.建立法律之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选择的正确答案填入括弧内,多选少选均不得 分,每个2分,共10分) 1.确立外国人待遇的原则有( )。 A.国民待遇 B.超国民待遇 C.互惠待遇 D.最惠国待遇 2·外国船舶在领海中实行以下行为属非无害行为( )。 A·捕鱼 B.收集情报 C.起落飞机D.进行军事行动 3.国际法的直接渊源有(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联大决议D.一般法律原则 4.传统的国际法学派有( )。 A·格老秀斯派 B.自然法学派 C社会连带学派 D.实在法学派 5·根据国际实践,各国为了执行其参加的国际条约而采取( )保证条约在国内执行。 A·采纳 B.批准条约 C·转化 D.保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l·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和 2·联合国于1947年做出决议设立作为负责编纂国际法的主要机构。 3·当今,确立外交关系法的最重要的国际公约是 4·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5·确立领空主权原则的第一个国际公约是 6.按《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地区是指

国际公法案例题汇总

《国际公法》主观题汇总 一、光华寮案 问题 (1)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后,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为什么? (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的判决或裁定是符合国际法的吗?为什么?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因而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起诉。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即构成国际法上的政府承认,其法律效果对日本国内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日本法院不能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否则就违反了国际法的准则。 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符合国际法。因为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所以前中国政府对中国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已经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的判决或裁定不符合国际法。它违背了国际法有关政府承认和政府继承的基本规则,违背了日本政府应承担的相应国际义务,并且以司法判决的形式制造了“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构成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从而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湖广铁路债券案 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在美国享有豁免权?为什么?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是否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为什么? (3)为什么说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有义务继承?为什么?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享有豁免权。这是因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不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这是因为,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将美国国内法和美国法院的管辖强加于中国,损害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国民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理应坚决拒绝。现在,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 3、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因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中国政府无任何义务继承这笔用于镇压革命的恶债。因为,这涉及新政府对前政府的债权问题,新政府如何处理债权取决了该政府政策利益等方面,国际法上的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新政府如何处理旧国家或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问题。在这里,只涉及到新政府的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

国际贸易 简答题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omestic trade? 1)differences in legal system 2)differences in currencies 3)differences in cutural background 4)differences in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what is more or less clause The buyer and seller stipulate in a sales contract that the seller is allowed to deliver the goods Within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more or less than the contracted quantity. 1.what is the quality tolerance?what is quality latitude?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quality tolerance:Quality tolerance means an allowed deviation in quality stipulated by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quality latitude:Quality latitude means that the seller and buyer agre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delivered goods can vary with an agreed range. Difference: quality tolerance:allowed to deliver the good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tolerance. quality latitude : ①stipulate a certain scope ②stipulate more or less clause ③stipulate “max”or”min”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FOB,CFR and CIF? Similarities:①the same way of delivery: they are symbolic delivery.the seller’s delivery voucher buyer of the payment voucher ②the same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hey are used for port-to-port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③the same place of delivery: seller is on board a ship in the export country ④the same as the export customs clearance formalities:the seller ⑤the same risk transfer:the ship in port of shipment Differences: 1. FOB requires the buyer to arrange and pay for the ocean transportation;2. CFR requires the seller to arrange and pay for the ocean transportation; 3. CIF requires the seller to arrange and pay for the ocean transportation and insurance against the buyer’s risk. 2.What is symbolic delivery? Symbolic delivery means that the seller fulfills his obligation of delivery by transferring the necessary documents representing the title to the goods and the buyer at the stipulated time. Explain the calculation of Export Exchange Cost and Profit and Loss Ratio

2020年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考试论述题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国际公法》期末复习考试论述题汇编附 全答案 论述题: 1.论述国际法的主体?1)国际法主体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实体(2)一个实体取得国际法主体资格所具备的三个条件:①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②直接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履行义务;③当本国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利用国际法保护自己,进行国际求偿3)国际法主体的类型。国际法主体有三类: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及争取独立民族解放组织。但国家是主要的主体,因为它能进行全面的国际交往、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国际法是由国家创立的。其他主体是次要的。 2、论述国际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了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法律关系,确立国家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特征包括:(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3、论述国际法基本原则?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国际文件的规定,国际法基本原则有五项:(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主权是指国家对内最高的和对外独立的权力。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互无管辖和支配的地位。因此,国家处理国际关系中应尊重别国的主权、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破坏别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不侵犯原则。这项原则的实质内容是禁止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中首先使用威胁或武力,特别是禁止侵略战争。因为发动侵略战争是对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最严重的侵害。所以,国际法将侵略定为国际罪行,国家要承担责任。此外,国家还有义务禁止对侵略战争的宣传(3)不干涉内政原则。内政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但以不违反国际法义务为准。干涉是指一国出于私利而对别国内政的横加干预行为。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本点就是禁一国对别国内部事务的任何干涉,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干涉均为违法的(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项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国家间无论发生什么争端均应用和平方法解决,包括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由国家自愿选择。采用一种方法没解决,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但不得使用武力(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这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各国在国际交往中诚实地严格地履行国际法律义务,不论是条约义务还是其他法律义务。只有如此,才能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维护各国的权益。 4.论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1)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从理论上讲,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们的主体、对象、效力根据、渊源和性质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它们是有密切联系的。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需要在国内得到遵守和执行。所以,国际法要求各国的国内法应遵守和执行国际法的规定,即使发生冲突也应适用国际法的规定。但不干预国内法,如果各国内法不执行国际法的规定,结果侵犯了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利益,该国应负国际责任(2)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不论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主张如何,但实际问题是国家如何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履行其承担的国际义务。对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各国实践不尽相同,不过一般都用采纳或转化的方式解决的。采纳是把国际法的规定直接纳入国内法,使国内的法院和行政机关遵守和执行。转化就是将国际法的规定转变成相应的国内立法,国内的法院和行政机关才能适用。 5.论述国家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国家基本权利是由国家主权引申的固有的不可剥夺的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十年期末考试填空、判断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国际公法》十年期末考试填空、判断题库(排序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1018。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日,资料涵盖了2009年1月至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期末纸质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题库 196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20年1月试题][答案]对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输权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020年7月试题][答案]对 宾刻舒克在其《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2020年7月试题][答案]对 当代国际人权法确认的人权的范围十分广泛,但主要就是指个人权利。[2020年7月试题][答案]错 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提现,在一定意义上,独立权就是主权。[2020年7月试题][答案]对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长分为如下等级:大使或教廷大使级馆长、公使或教廷公使级馆长以及代办级馆长。[2020年1月试题][答案]对 国际地役可以分为积极的地役和消极的地役。[2020年7月试题][答案]对 联合国的行政首脑是联合国秘书长,他是联合国大会根据前任秘书长的推荐任命的。[2020年1月试题] [答案]错 领土主权所包含的领土所有权和领土管辖权是统一不可分的。[2020年1月试题][答案]对 正常基线法一般用于海岸比较曲折,沿岸多岛屿、礁滩或岩石的情形。[2020年1月试题][答案]错 二、填空题题库 1864年______把惠顿的《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译成中文的 ______。[2010年1月试题]丁韪良;《万国公法》 1864年美国传教士____把惠顿的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译成中文的____。[2011年7月试题]丁韪良;《万国公法》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是____和____。[2015年1月试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是____和____。[2015年7月试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196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是____和____。[2019年7月试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按《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地区是指______ 。[2009年1月试题]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____和____。[2009年1月试题]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____和____。[2014年1月试题]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____和____。[2012年7月试题]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包括____和____。[2015年7月试题]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际法院的管输权包括____和____。[2019年1月试题]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 宾刻舒克在其《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____和____。[2015年7月试题]领海;公海 宾刻舒克在其《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____和____。[2019年1月试题]领海;公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