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推荐文档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2、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3、经典力学的先驱者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一、动与静机械运动

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 大的有km,比m 小的有dm 、 cm 、mm 、μm nm.

3 2 3 6 9

换算关系:1km=10 m 1m=10dm=10 cm=10 mm=10 um=10 nm

2、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 s 大的有 h、min。比 s 小的有 ms、us。

3 3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 ms 1ms=10 us 。

3、用刻度尺测长度

①认清是否磨损

②认清量程

(1)使用前三认清:(2)正确使用方法③认清分度值

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 km/h,换算关系 1m/s=3.6km/h

s 4、公式:v= t

s

,变形公式 s=vt , t= v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5、直线运动的分类

用 v=s 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

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

相对速度 v=v 1 -v 2 ;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 v=v 1 +v

s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 t (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s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 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 t,再根据 v= t 计算,之后

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 液>v 气(v 空气=340m/s)。(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

5、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②金属探伤③测量距离

二、乐音与噪声

1、乐音

(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音叫乐音。

(2)乐音的特性(3 个)

①响度

定义: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②音调

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音色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2、噪声

(1)定义: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

(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4)防止办法: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三、超声与次声

1、超声

(1)定义: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

2、次声

(1)定义: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8

(3)光速:真空中是3×10m/s。

(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

。二、光的反射

1、基本概念: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4、光路的可逆性:发生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5、面镜

(1)平面镜

①、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②、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应用:①、成像(穿衣镜)②、改变光路(潜望镜)。

(2)球面镜

(一)凹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会集作用;②、应用:太阳灶。

(二)凸面镜①、光学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

②、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光的折射

1、发生折射的条件: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5、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集作用。

2、相关概念:①主光轴②焦点(F)③光心(O)④焦距(f)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6、凸透镜成像

(1)原理:光的折射。

(2)成像规律:

①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处。

③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位于两倍焦距以外。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

⑤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六、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1、眼睛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

①、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

①、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100

(3)眼镜的度数= f (f 以米作为单位)

七、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结构:镜头、光圈、快门、胶片。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