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人长时间处在缺氧环境中会出现窒息症状,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

A.肺B.心脏C.血液D.组织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详解】

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D正确。【点睛】

人体吸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2.右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的3 是肝脏,属于壁外腺,分泌的胆汁贮存在1胆囊中,通过4胆管输送到小肠内参与物质的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为脂肪微粒,在小肠内胰脂酶和肠液中酶进一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内;小肠细长,

有皱襞,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没有胰岛素,含有多种消化酶。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难度一般,属于理解内容。

3.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玻璃管模拟的器官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

B.玻璃罩模拟胸廓,肋间肌收缩容积变大

C.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变化

D.图中气体吸入呼出引起气球膨大和缩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甲图中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详解】

A、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气管能够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A正确。

B、装置中的玻璃罩模拟的是人体的胸廓,当呼吸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B正确。

C、装置中的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C正确。

D、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因此,是肺的扩张或回缩引起的吸气或呼气,即图中气球的膨大或缩小使气体吸入或呼出,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气和吸气时胸廓、膈肌和肺的变化。

4.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体积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C.③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三种血细胞①、②、③中,有细胞核的只有①白细胞。

5.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液体成

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

血浆7.50.10.020.9

原尿0.150.10.020.9

尿液0.10.0 1.8 1.1

A.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肾小球可能有炎症

B.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水被重吸收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详解】

A、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

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A正确;

B、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被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而不是葡萄糖不能被滤过。B错误;

C、尿液中尿素含量增高是因为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没有重吸收尿素,C正确;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正确。

故选:B。

6.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配带凹透镜加以矫正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C.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详解】

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A不符合题意;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故B不符合题意;人眼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C不符合题意;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感受器所在的部位,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眼球的结构和耳的结构特点。

7.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详解】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并配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A错误。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C正确。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D错误。

故选C。

【点睛】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8.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B.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C.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

D.青春期时第二性征出现且生理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详解】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A错误。

B、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的形成,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出身体外形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生理功能增强,很多同学都有了独立意识,D正确。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女性的生殖系统。

9.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B.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

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都会患病。

【详解】

A、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甲亢,故不符合题意。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故不符合题意。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故符合题意。

D、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对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0.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

C.肠液、胰液、唾液、胆汁

D.消化道和消化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详解】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D正确。

【点睛】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1.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下列关于“食不言”解释正确的是

()

A.说话需要力气,不利于保养身体B.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D.有利于保护声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会厌软骨犹如铁路上的道岔。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可见B正确。

【点睛】

关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图示掌握。

12.如图表示人体某处血管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 A 是什么血管()

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图示中的A是动脉,B 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13.北京多处公交站设立盲文站牌,盲人通过触摸站牌上的文字,了解线路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触摸时,对盲文敏感的细胞位于皮肤内B.阅读盲文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阅读盲文和缩手反射都属于简单反射D.阅读盲文不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条件反射。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能接受盲文刺激并产生冲动的是手指皮肤中的感受器,故A正确;阅读盲文属于条件反射,并且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故B错误;阅读盲文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C错误;阅读盲文需要语言中枢参与,对抽象的文字符号做出反

应,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复杂反射、简单反射、反射弧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14.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②产生了语言

③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详解】

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④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③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②产生了语音。故选C。

【点睛】

关键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5.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和脊髓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D.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故选A

16.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具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B.红细胞能够快速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

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

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血,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血液具有运输功能,A正确;

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红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成熟的红细胞已经没有分裂能力,B错误;

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加,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C正确;

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破裂所释放的一些物质,能够促使血液凝固成块,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D正确。

17.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和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是吸收a、b、c和d的主要场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③是胆汁,其所含脂肪酶将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D.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A正确。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③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和最终产物。

18.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脑干具有调节心跳、呼吸等功能D.传出神经可以将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A.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神经元的细胞体中含有遗传物质,A正确;

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

C.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C正确;

D.传出神经可以将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周围神经系统的效应器,D错误。

19.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

物质分别是:()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同时小肠壁、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

本图表示小肠绒毛结构图。小肠绒毛壁吸收的营养物质有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甘油、脂肪酸、葡萄糖和氨基酸。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吸收的营养物质,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

20.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A.卵巢 B.胎盘 C.子宫 D.输卵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所以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B正确。

【点睛】

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