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家禽生产学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1.二次呼吸:禽类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气囊壁薄且富有弹性,易随呼吸扩大和缩小,像风箱一样,使新鲜空气在呼气和吸气时两次通过肺,增加了空气的利用率。

2.免疫程序:根据一定地区或养殖场内不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订的疫苗接种类型、次序、次数、途径及间隔时间。

3.自别雌雄:利用伴性遗传原理,在雏禽出壳后即可根据伴性性状准确辨别雌雄。

双隐性♂×显性♀(交叉遗传)(金银羽色金色s隐性、羽速快羽k 隐性、伴性矮小型矮小型dw隐性(普通型DW)、横斑芦花横斑芦花B显性)

4.品系:(狭义)指来源于同一头卓越的系主,且有与系主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这些畜群都符合该品种的基本方向。(广义)指一群具有突出有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具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种畜群。

5.入舍母鸡产蛋量:指某段时期内全群积累产蛋数与入舍鸡数的比值。

该指标综合体现了鸡群的产蛋能力及存活率高低,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在群体水平上反映出鸡群的实际生产水平鸡生存能力。

6.Dw基因:是鸡已知的几种矮小基因中唯一的一种对鸡本身的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

7.全进全出:整个家禽场或整个鸡舍只养同一批鸡,同时进场(舍),又同时出场(舍),便于彻底的清扫、消毒,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循环感染,也能使接种后的家禽获得一致的免疫力,不受干扰。

8.阶段饲养:指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并根据环境温度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调节。

这样既能满足营养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9.家禽: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而成,在家养条件下能正常生存繁衍并能为人类大量提供肉、蛋等产品的鸟类。

10.冒汗:当种蛋由种蛋库移出运到码盘室时,由于码盘室的温度较高,水蒸气会凝集到蛋壳上,形成水滴,俗称冒汗。

11.开产日龄:家禽性成熟后,产第一枚蛋的日龄。

群体开产日龄:蛋鸡、蛋鸭按日产蛋率达到50%的日龄计算,种鸡(肉鸡、肉鸭)按日产蛋率达到5%时的日龄计算。

12.体斜长(皮尺):锁骨前上关节到异侧坐骨结节间的距离

13.配套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纯系组合。

14.全净膛率全净膛重:去掉所有内脏(只保留肺、肾)、腹脂及头脚(鸭鹅保留头脚)的重量。

15.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心、肝(去胆)、腺胃肌胃(去角膜及内容物)、腹脂及头脚(可食用部分)屠宰率:屠体重占活重的百分比。

16.伴性遗传:5

伴性性状:是指由染色体上的性连锁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17.料肉比:某一阶段内饲料消耗量与增重之比。

18.生理零度:低于某一温度胚胎发育就被抑制,要高于这一温度胚胎才开始发育,这一温度称为生理零度,也称临界温度。一般认为鸡的生理零度为23.9℃。

19.开食::给初生鸡第一次喂料叫开食。

20.应激:是指家禽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应激使家禽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使之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引起家禽应激的因素称为应激因子。

21.限制饲养:鸡在育成期,为避免因采食过多,造成产蛋鸡体重过大火过肥,在此期间,对日粮实行必要的数量限制,或在能量蛋白质上给予限制,这一饲喂技术称为限制饲养。(育成鸡在自由采食状态下都有过量采食而致肥和早熟的倾向,使得开产不整齐和产小蛋的时间长,也影响产蛋持久性。限饲的目的就在于控制鸡的生长,使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提高产蛋量和整齐度。另外,还可节省 5~10%的饲料。)

限饲:是指产蛋鸡群在高峰期过后减少饲喂量而对产蛋性能无影响的一种措施。目的:防早衰,少吃多产。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是什么?

1、幼雏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

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

4、幼雏胃肠容积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5、敏感性强,抗病能力差。

6、胆小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

二、如何减少产蛋鸡饲料浪费?

1、保证饲料全价合理,既不缺少也不多给。

2、饲料保存要避光、防潮、防虫害鼠害。

3、料槽的构造和高度要合适。

4、饲料形状和添料方法要合理。

5、采用高质量的喂料机械可节省饲料。

6、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7、给鸡断喙也能防止饲料浪费。

8、科学管理员工。

三、简述种鸡限制饲养的方法。

有限质和限量两种方法。

1)量的限制

根据标准的体重和饲喂量,对照实测体重确定。

一般是:自由采食量的7%~8%(轻型)

10%~15%(中型)

①每日限饲。是将每天限定的饲料量1次投喂。

②隔日限饲。将2天饲料合在第1天喂给,第2天不喂料只供水。这样,

1天投下的饲料量多,软弱的鸡可以吃饱,鸡群饥饱一致,发育整齐。

③每周饥饿2天。一般周三、周日两天只供水,不喂料,将1周的限定

饲料量在其余5天内供给。

1、平养的管理要点

限制雏鸡的活动范围

分群饲养(防打堆压死)

检查温度(温度不均)

预防球虫病(拉稀、阴雨)

防止兽害(鼠害)

防异常声响

2、笼养的管理要点

检查育雏笼

上笼

分雏

及时出粪

调整采食幅面

3、雏鸡的综合管理技术

(1)及时断喙(2)剪冠与切趾

(3)加强日常看护

采食、饮水、精神、粪便等

(4)测体重与胫长

育雏期的跖长比体重更重要

(5)全进全出制度

(6)公母分群饲养

(7)保证鸡的采食量,少喂勤添

降低雏鸡死亡率的措施

1、做好保温工作

2、加喂糖水:初饮加8%蔗糖水,死亡率降低50%。

3、平衡营养

4、药物预防

鸡白痢:3wk前,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链霉素

球虫病:15d后,二硝苯酰胺(球痢灵)、氯苯胍、拉沙里霉素(球安)、马杜拉霉素(加福、球杀死)、三嗪酮(百球清)

5、严格消毒

预防脐部感染:占总死亡率的20%以上。对孵化器、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进行严格熏蒸消毒。

经常饮水和带鸡消毒:净化鸡舍内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环境。

6、防止中毒

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通过饮水给药;

呋喃类药物包括痢特灵和呋喃西林使用不当易引起中毒;切忌把饲料和农药放置在一起;食盐中毒;黄曲霉素中毒;CO中毒

四、画出鸡制种过程中的四系杂交配套示意图(10分)。

纯系 A B C D

↓↓↓↓

祖代 A♂× B♀ C♂×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