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最新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最新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最新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_ 中成熟)和 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Y 防线;

I第二道防线: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卞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 _______ 和 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 _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 _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_细胞

“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 ____ 细胞“作战”。

【即学即练】

1 ?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 ?扁桃体 B ?脾 C ?肾脏 (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⑥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合作交流】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指导要

求: 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这些细胞分别有什

么作用?它们之间怎样相互配合?

2、 如果你作为其中的一个细胞会起什么作用?如何演示?

3、 如果你们小组合作演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你们之间应该

怎样配合? 4、表演时不同的角色要按顺序出场,出场时报出自己角色的作用

(注:演示时不要带课本。) 【归纳总结】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D ?胸腺

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A.②⑤ B ?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即学即练】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 ?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 ?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抗体)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

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3、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 ?抑制病菌的繁殖

B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C ?使细菌外毒素(属于抗原)失去毒性

D ?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

1、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2、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 ?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

3、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 ?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C ?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4、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浆细胞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A ?吞噬细胞

B . T细胞

C . B细胞

D ?记忆细胞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 )

抗原丄J呑噬细胞-细胞一B细胞

I T

免疫调节一轮学案.doc

(免疫 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A 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 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由 构成 第二道防线由 构成 免疫: 产生 ___________ 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 产生 【学习目标】 1. 能够准确完成免疫系统的概念图。 2. 能够画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图像。 3. 准确说出免疫失调的例子,并阐明原因。 t 基础知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 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厂免疫器官: 2. 免疫 系统 组成)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 细胞、B 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产生:骨髓造血干细胞 2.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等。 特点:①异物性。(自身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 等。) ②大分子性。③ 特异性。 免疫调节

这种性质取决于抗原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物质叫做抗原决定簇,它是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原分子在吞噬细胞的作用下,使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才能发挥抗体的作用。) 3.抗体: ①化学本质:②分泌抗体的细胞: 4.体液免疫过程: 传递增殖、分化+抗原特异性结合 5.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 J刺激/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 T细------ ^―> —?与被抗原入侵的____________ 宿主细胞 释放 \ 宿主细胞紧密接触裂解死亡 期虽效应] 淋巴因子(孑干扰素)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 -------- ;入侵细胞----- ------ 细胞;危害:O 侵染过程:O (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例:。 (3)过敏反应——已经产生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一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些机体竺抗体妙某些细胞 <再次刺激过敏原 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血管通透增强、毛细血管扩张、|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 中成熟)和_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 防线; I第二道防线: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 第二道防线; I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_______ 和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

兰亭集序导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1.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知识积累】 一、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列坐其次 (2)是日也 (3)向之所欣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极视听之娱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 修竹: 3. 列坐其次: 4. 所以游目骋怀: 5. 极视听之娱: 6. 信可乐也: 7.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 趣舍万殊: 10. 欣于所遇: 11. 快然: 12. 曾不知老之将至: 13. 及其所之既倦: 14. 感慨系之: 15. 向之所欣: 16. 以之兴怀: 17. 昔人兴感之由: 18. 临文嗟掉: 19. 喻之于怀: 20.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 其致一也: 五、一词多义 之 ①所之.既倦 ②以之.兴怀 ③夫人之.相与 ④极视听之.娱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或因寄所.托 ③录其所.述 一 ①若令一.契 ②其致一.也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一.觞一咏 夫 ①悲夫. ②夫.人之相与 六、判断特殊句式类型 ①死生亦大矣。 ②欣于所遇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默写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此地有,;又有,, ,列坐其次。 3、虽无,一觞一咏,亦。 4、是日也,,,,,所以,,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6、虽,,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7、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况,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三、课外文段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指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安抚聚合各族人民),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改操:改变品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框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是() A、隋高祖受禅,(高祖)转齐州别驾。 B、公清若水,(百姓)请酌一杯水奉饯。 C、其左右马逸入田中,(轨)暴人禾。 D、轨于是劝课人吏,(轨)更开三十六门。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汝等宜以为诫——你们应该把我的话作为告诫。 b)水火不与百姓交——像水和火一样不和百姓交往。 c)轨驻马待明——赵轨停下马等着看明白。 d)人赖其利——人们都依赖这个水利设施。 5、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葚归还邻人,并借此 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b)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 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苏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I 学案

课时:免疫调节I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简述人体的三道防线,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结合教材图例分析,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 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知识梳理】 1.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能直接消灭入侵人体的__________,也能清除人体内出现的___________细胞。人体的免疫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 2.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脾(最大)、骨髓、 、 、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 ?? 细胞 淋巴细胞 ? ??? ? 细胞 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 等 3.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特点:对各种病原体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防御作用。 ②组成 a .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及其分泌物等。 b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 ①特点:针对______________。 ②组成: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特异性免疫细胞。 ③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a .淋巴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b .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________________。 c .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观察下面示意图,分析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

由上图可知,淋巴细胞均起源于__________细胞,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中发育形成,②是指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中发育形成。 2.列表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即时训练】 1.苏州女子杭彬飞往北京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手术是中华骨髓库和台湾佛教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合作,首次向台湾提供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中转变为淋巴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各类血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形成各类血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分化 C.T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而成 D.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误区警示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是骨髓,成熟的场所是胸腺和骨髓,集中分布的场所有淋巴结、脾、淋巴和血浆等。 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及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概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免疫调节可以杀灭病原体,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样,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还记得免疫的概念吗?(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的功能是什么?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 根据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与病原体发生作用的一般顺序,我们又将免疫系统划分为三道防线。请同学们翻到必修3的第36页,给大家1min时间预习三道防线的内容。思考三道防线如何消灭病原体? 【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2.第二道防线

没有被第一道防线消灭的病原体继续攻击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的功能。 【提问】这两道防线有何特点呢? 这两道防线的主要功能是杀灭侵入人体的大多数病菌。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承接】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因为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作用效果也很弱,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要第三道防线起作用了。提问: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呢?(板书: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ppt显示其组成和分类)。 3.第三道防线 【过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称为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来对付这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抗原,而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被称为抗体。抗原、抗体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来学习一下抗原。 (板书:抗原,ppt显示抗原的概念,并讲解)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 【过渡】抗原与抗体有何联系了?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板书:抗体,ppt显示抗体的概念,并讲解其特点)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抗体分泌出来后,到哪儿起作用呢?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还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哺乳期间不容易生病,就是因为婴儿直接在母乳中获得了抗体。 【思考讨论】:细胞中与抗体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过渡】根据抗原、抗体的特点,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们是如何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37页第三段并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特异性免疫分为哪几种?2、分别是由什么细胞起主要作用? (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免疫调节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10.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 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 11.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是() A.抗原的存在 B.抗体的存在 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D.补体的存在 E.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存在 12.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基础主要是() A.MHC多态性 B.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C.AICD对特异性应答的反馈调节 D.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E.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13.关于抗原对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的前提 B.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的能力 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 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 E.抗原的质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 14.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 B.免疫调节的机制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应答的强弱 C.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分为免疫系统内调节和免疫系统外及个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D.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或异常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15.关于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2.4《免疫调节》导学案

第4节免疫调节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第1课时 二.知识探究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P35免疫系统组成,填写下列空格: 免疫(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细胞 (迁移到中成熟)疫 系免疫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在中成熟) 统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资) 1.特异性免疫包括:和。 2.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3.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4.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功能;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以及。因此,免疫系统在维持 方面有重要作用。 读图2—15,了解人体内主要的免疫器官 参考资料: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分化和生成(如图)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胸腺骨髓 分化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抗原刺激 记忆效应效应记忆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抗体 例1.淋巴细胞起原于()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阅读P36,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如溶菌酶)和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③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2)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阅读P36“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 (3)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和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哪里产生的? ④读图2—16,归纳体液免疫过程。 讨论:(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 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 (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试在上图中加以体现. ⑤读图2—17,归纳细胞免疫过程,补充在上图中。 讨论: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 例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和肝脏 例3.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噬病菌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24 米芾学书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十七篇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24 米芾学书语文版知识点练习第十七篇 ?第1题【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上词语。说说写好字的窍门是什么。 写字______要动笔,还要______,______要观其形,而且要______, ______,才能写好。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读课文《米芾学书》,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 一听秀才说算了______米芾急了______忙说______我找钱去______拔腿就往家里跑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晌午______ 喃喃______ 窍门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我是拼音小能手 晌午______ 喃喃______ 窍门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连一连关于勤奋学习的格言。 少壮不努力______ 铁杵磨成针 光阴似箭______ 一寸光阴不可轻 只要功夫深______ 岁月如梭 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 老大徒伤悲【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米芾______绘画有名,______书法也很有造诣。 ②秀才见他(虽)是个小娃娃,______十分好学,便答应教他试试。 ③写字______心领神会,______能写好。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读课文《米芾学书》,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______ ②苦心钻研,独有创见。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给划线字注音。 【答案】: 【解析】: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一、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说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5-37内容,认真观察图2--15。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知识导航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 ()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 组成。包括:、。 2、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2.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3.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抗体 抗原①②③ ⑤ (2) 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 ③+ 靶细胞抗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反应,“敌我不分”地将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①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进行攻击 ②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 ①概念:过敏反应——已经产生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时所发生的或的反应。 ②特点: a.发作、反应、消退 ; b.一般不破坏,不引起 c. 有明显的 提醒: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3)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病毒;入侵细胞——细胞;危害: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包括:监控并清除细胞,细胞和癌细胞 (2)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即AIDS,其病原体为,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5、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其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检测追踪在机体中位置。 (3)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巩固练习: 1、下图所示淋巴细胞的分化: 图中①是指________;②是指________;①细胞在③ 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①细胞分化成⑤ ________; ②细胞在④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⑥ ________。 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 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4、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5、下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教案

《第 4 节免疫调节轮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知识,能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2)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例题、变式训练),训练学生审题解题、图文转换、准确表达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关注甲型流感,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 的问题,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原、免疫活性物质相关问题】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三个特性-大分子性(大多数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异物性(自身癌变细胞也会 成为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2、抗体(抗毒素、凝集素):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由浆(或效应E)细胞分泌,具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 异性结合),主要分布于血浆(或血清),另外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淋巴因子:化学本质蛋白质,由T淋巴细胞分泌,作用加强有__________ 常见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4、溶菌酶:很多细胞可分泌(唾液、泪液),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典例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知识点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阻挡、清除外来物质)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体内衰老、坏死和癌变的细胞并清除) 【典例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学案带答案

免疫调节 、考纲要求: 二、考点梳理: 考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场所,主要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位于________ 、______ 和淋巴结中,主要有吞噬细胞, ________ (在胸腺中成熟)、 _______ (在骨髓中成熟)、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等。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有浆细胞产生 的_________ 、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 和溶酶体。 思考:1、抗体的分布、化学本质、来源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抗毒素、凝集素与抗体有何关系? 2、抗原的特性有哪些?外毒素、凝集原与抗原有何关系? 例1、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 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 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变式1、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_吞瞬细血 — f +舷皿T创H月包 A. 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 B. 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 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D. 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 c和d有关 变式2、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 血液中Q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 .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变式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 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⑵、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组大鼠注射,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完整版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等,淋巴细胞包括细胞(迁移到中成熟)和细胞 (在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和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防线; 第二道防线:和是保卫人体 1、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和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免疫和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2)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细胞“作战”。 【即学即练】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扁桃体B.脾C.肾脏D.胸腺 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合作交流】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指导要求: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这些细胞分别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怎样相互配合 2、如果你作为其中的一个细胞会起什么作用如何演示? 3、如果你们小组合作演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你们之间应该怎样配合? 4、表演时不同的角色要按顺序出场,出场时报出自己角色的作用。(注:演示时 不要带课本。) 【归纳总结】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即学即练】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抗体)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 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3、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C.使细菌外毒素(属于抗原)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 1、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