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生习题——呼吸功能不全

病生习题——呼吸功能不全

病生习题——呼吸功能不全
病生习题——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⒈海平面条件下,诊断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

A <40mmHg (5.3kPa)

B <50mmHg (6.7kPa)

C <60mmHg (8.0kPa)

D <70mmHg (9.3kPa)

E <80mmHg (10.6kPa)

[答案]C

⒉呼吸衰竭是指

A肺泡通气量严重不足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D CO2排出障碍

E O2吸入及CO2排出障碍

[答案]B

⒊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呼吸中枢抑制

B肺泡壁厚度增加

C气道阻力增高

D肺泡膜面积减少

E肺内通气血流比失调

[答案]A

⒋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

B 气道阻力增加

C 胸廓顺应性降低

D 肺顺应性降低

E 弥散障碍

[答案]B

⒌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 气道内径

B 气道长度

C 气道形态

D气流形式

E 气流速度

[答案]A

⒍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

A 肺活量

B 潮气量

C PaCO2

D P A CO2

E PaO2

[答案]D

⒎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

A 血液粘滞性增高

B 缺氧所致血量增多

C 肺泡气氧分压减低引起肺血管收缩

D 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增加

E 肺小动脉壁增厚

[答案]E

⒏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机制为

A 小气道阻塞

B 小气道管壁增厚

C 小气道管壁顺应性减低

D 小气道痉挛

E 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

[答案]E

⒐ARD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

A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B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C 通气血流比失调

D 肺泡膜面积↓

E 肺泡膜厚度↑

[答案]C

⒑功能性分流是指

A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 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或增加

D 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E A-V吻合支开放

[答案]C

⒒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 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答案]E

⒔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

A 吸入毒气

B 休克

C 肺挫伤

D败血症

E 以上都是

[答案]E

⒕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机制是

A 肺代偿

B 细胞内缓冲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C肾脏泌H+ 增多

D 肾脏产NH3增多

E 肾脏重吸收NaHCO3增多

[答案]B

⒖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 声带麻痹

B 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

C COPD患者

D 张力性气胸压迫肺

E 细支气管慢性炎症

[答案]A

⒗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类型是

A 循环性缺氧

B 低张性缺氧

C 组织性缺氧

D 血液性缺氧

E 组织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答案]B

⒘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

B 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

C 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

D 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

E 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

[答案]C

⒙真性分流是指

A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B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C 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D 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

E 部分肺泡通气与血流的不足

[答案]C

⒚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

A 气道阻塞

B 支气管哮喘

C贫血

D胸膜纤维化

E 严重胸廓畸形

[答案]C

⒛呼吸衰竭患者吸纯氧15分钟变化不大是属何种异常?

A通气血流比小于0.8

B通气血流比大于0.8

C功能分流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 弥散障碍

[答案]D

21.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37.5mmHg )

HCO3-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C

22.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

B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C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

D缺氧使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缺氧使脑细胞内酸中毒

[答案]A

23.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

A肺通气功能

B肺换气功能

C细胞呼吸功能

D内、外呼吸功能

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答案]E

24.胸膜广泛增厚的病人可发生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不足

C气体弥散障碍

D功能分流增加

E真性分流增加

[答案]A

25.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低钾血症

B呼吸中枢抑制

C气道痉挛

D气胸

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答案]C

26.以下可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喉头水肿

B气管异物

C支气管哮喘

D多发性肋骨骨折

E肺水肿

[答案]D

27.胸内中央型气道阻塞可发生

A呼气性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呼气吸气同等困难

D呼气吸气均无困难

E阵发性呼吸困难

[答案]A

28.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肋骨骨折

C 大量胸腔积液

D化脓性胸膜炎

E慢性支气管炎

[答案]E

29.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弹性阻力增加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非弹性阻力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 肺A-V交通支大量开放

[答案]C

30.因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

A肺不张

B肺水肿

C肺动脉栓塞

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E支气管肺炎

[答案]C

3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A通气障碍

B气体弥散障碍

C功能性分流

D死腔样通气

E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

[答案]E

32.II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

A间歇低浓度给氧

B慢速高浓度给氧

C正压低浓度给氧

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答案]D

33.判断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A呼吸节律异常

B发绀的程度

C血气分析参数

D呼吸困难程度

E组织细胞受损程度

[答案]C

34.支气管肺炎引起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动静脉短路开放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阻塞性通气障碍

D限制性通气障碍

E弥散障碍

[答案]B

35.有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

D PaO2↓,而PaCO2可以正常

E可见于气管阻塞,总肺泡通气量下降而肺血流未相应减少

[答案]E

二、填充题:

1.呼吸衰竭一般是指PaO2_____伴或不伴PaCO2____。

[答案]PaO2<60mmHg (8.0kPa) PaCO2>50mmHg (6.7kPa)

2.肺换气障碍的类型有_____、____。

[答案]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ARDS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_____,它通常引起__型呼吸衰竭

[答案]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I

4.胸外中央型气道阻塞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____性呼吸困难,外周气道阻塞主要表现为____性呼吸困难。

[答案]吸气呼气

5.死腔样通气导致病变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__,功能性分流增加使病变肺泡通气/血流比__[答案] 升高下降

6.呼吸衰竭引起右心衰竭主要机制是____和____。

[答案] 肺动脉高压缺氧使心肌代谢异常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N2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2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肺泡气O2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而CO2浓度却基本不变(CO2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实验六 、呼吸运动的影响因素和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实验六、呼吸运动的影响因素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 (D)1、静脉注入3%乳酸后,家兔的呼吸变化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变深变慢D.变深变快 (C)2、切断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变化是 A.变深变快B.变浅变快C.变深变慢D.变浅变慢 (D)3、增大无效腔时,家兔的呼吸变化是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变深变慢D.变深变快 (C)4、气胸是指气体进入 A.胸腔B.肺C.胸膜腔D.腹腔 (A)5、实验性肺水肿中,给家兔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再注射肾上腺素,目的是A.先增加前负荷,再增加后负荷B.先增加后负荷,再增加前负荷 C.增加心肌收缩能力D.抑制心肌收缩能力 (B)6、急性肺水肿发生时,家兔可表现为 A.呼吸变慢B.躁动不安C.昏迷D.吐血 (D)7、正常情况下,维持人的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 A.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B.一定程度的缺氧 C.血液中一定浓度的H+D.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 (C)8、气胸时,家兔呼吸的变化是 A.深而快B.深而慢C.浅而快D.不变 (D)9、缺O2引起呼吸运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B.刺激呼吸肌 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10、轻度缺氧,呼吸的变化是 A.先变慢后变快B.先变快后变慢C.变慢变深D.变快变深 (B)11、肺泡通气量指的是 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B、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气体量 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D、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B)12、关于H+对呼吸的调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液中的H+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很慢 B、血液中的H+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C、血液中的H+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加强呼吸 D、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 (C)1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物科学二班朱慧兴 1.实验目的 1.1学习家兔呼吸运动的测定方法; 1.2观察并分析牵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2.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因此,体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外周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3.实验对象与实验材料 家兔常规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眼科剪、金冠剪、玻璃分针、棉花、纱布、棉线、小弯钩、烧杯、污物缸、兔手术台、塑料绳、长塑料管(1.5m)、棉签、20ml注射器、5ml注射器、1ml注射器、照明灯、保护电极、滑轮、支架、PowerLab生理实验系统、气管插管、力传器感、麻醉剂(2%戊巴比妥钠 2ml/Kg )、生理盐水、50mg/ml尼可刹米注射液、其他溶液如1%乳酸溶液等. 4.实验步骤 4.1 麻醉:2%戊巴比妥钠;2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 4.2固定(仰式)、剪毛、剪颈部皮肤4~5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剪颈部皮毛和胸部剑突位置皮毛. 4.3 气管插管:暴露气管、穿线、手术刀手术剪T形切口,事先准备好的棉签将气管中的血块弄出,插好气管插管并结扎. 4.4 颈部气管及神经分离手术:气管插管、分离双侧迷走神经. 4.5 剑突软骨分离手术:切开剑突位置皮肤约2cm,细心分离剑突软骨周边组织,暴露剑突软骨,剪断骨柄,保留骨柄下方膈肌与剑突相连. 4.6 连接实验装置:PowerLab 通道2 -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连接,设置CH2桥式放大器(5mV,10Hz)和刺激器(100脉冲,1V,1mS,40Hz). 4.7 实验观察项目: 4.7.1 记录家兔平静呼吸的运动曲线,观察家兔吸气和呼气时候对应的曲线方向; 4.7.2 增加无效腔: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 4.7.3 增加气道阻力:同时夹闭气管插管两侧管; 4.7.4 肺的牵反射:一侧气管胶管用20ml大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夹闭气管插管的一侧胶管,在家兔吸气之末,用三个呼吸节律时间徐徐向家兔肺注入20ml空气,观察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同法,于呼气之末用20ml 注射器抽取肺气体20ml(维持3个呼吸节律时间),观察呼吸的运动曲线(注意吸气之末和呼气之末,先夹闭一侧管,再注入空气或抽气,时间控制在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松开夹闭); 4.7.5 增加吸入气的CO2浓度(选做); 4.7.6 低氧实验(钠石灰特制低氧瓶,选做);

郑大《病理生理学》呼吸功能不全(特选内容)

1、Ⅱ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8.0kPa(60mmHg) B、PaO2>6.7kPa(50mmHg) C、PaO2<6.7kPa,PaCO2>8.0kPa D、PaO2<8.0kPa,PaCO2>6.7kPa 2、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下降 B、PaO2下降,PaCO2正常 C、PaO2下降,PaCO2升高 D、PaO2正常,PaCO2升高 3、下列哪一项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弹性阻力增加 D、气道口径变小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胸腔积液 D、慢性支气管炎 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 A、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C、间歇输入低浓度氧 D、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 2、I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A、呼吸中枢机制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中央气道阻塞 D、弥散障碍 3、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全身血管变化是 A、脑血管扩张 B、皮肤血管扩张 C、肾小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 D、脑血管收缩

4、肺泡通气与血液比例失调产生的血气变化可有 A、PaO2降低 B、PaCO2升高 C、PaCO2降低 D、PaCO2正常 5、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产生呼吸窘迫的直接原因是 A、PaCO2增高 B、PaO2降低 C、肺内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D、呼吸肌活动障碍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正确错误 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正确错误 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降低,Cl-进入红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排Cl-减少,血C l-可在正常范围。 正确错误 4、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PaCO2升高超过10.7kPa(80mmHg)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 正确错误 5、呼衰时各种机能变化的最基本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错误 1、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 A、阻塞性通气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弥散障碍 D、肺换气障碍 2、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 A、PaO2<4.0kPa(30mmHg) B、PaO2<6.7kPa(50mmHg)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多选题A型题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答案] D [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C.PaO2<9.3 kPa [答案] D [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 C.PaCO2>6.67 kPa [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 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 C.<8.0 kPa (60mmHg) [答案] C [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 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面积减少 [答案] A [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实验报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相关技术。 3.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4.探讨血液中PCO2、PO2和[H+]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5.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 【实验器材】 1.1 动物体重 2.5 kg家兔(rabbit),雌雄不拘。 1.2 器材BL420E+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pressure-gradient transducer) 1.3 药品试剂20%乌来糖(urethane),12%磷酸二氢钠(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5%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N2,CO2。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按1 g/kg 体重耳缘静脉20%乌来糖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 卧,固定四肢和头。 2. 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 cm左右皮肤。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出气管穿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3 cm备用。 3.气管插管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 cm处剪一“⊥”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将气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换能器。 5观察记录(observations) 1.记录家兔正常的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2.记录增加气道长度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3.按5ml/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12%磷酸二氢钠溶液,注射速度5-6 ml/min,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0.5 ml,作血气分析 4.. 按bm nnnBE×0.5×体重计算出50 g/L碳酸氢钠剂量,按4 ml/min速度静脉注射,观察呼吸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0.5 ml,作血气分析 5. 记录切断一侧、两侧迷走神经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6. 记录用强度5 V、频率20 Hz、波宽2 ms的连续电脉冲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⒈海平面条件下,诊断呼吸衰竭的根据之 一是PaO2<60mmHg (8.0kPa) ⒉呼吸衰竭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⒊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呼吸中枢抑 制 ⒋造成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气道阻 力增加 ⒌ 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气道内径 反应肺泡通气量的最佳指标是P A CO2 ⒍呼吸衰竭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是 肺小动脉壁增厚 ⒎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其 机制为气道等压点移至膜性气道 ⒐ARD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通气血流比失调 ⒑功能性分流是指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或增加 ⒒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⒔能够引起ARDS的原因是:A 吸入毒气B 休克 C 肺挫伤D败血症⒕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机制是细胞内缓冲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⒖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A声带麻痹B肿瘤压迫气管胸内部分 C COPD患者 D 张力性气胸压迫肺 E 细支气管慢性炎症 [答案]A ⒗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类型是低张性缺氧 ⒘关于死腔样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仍正常引起 B 可见于肺内微血栓形成时 C 肺部疾病时功能死腔可占潮气量的30%左右 D 其通气血流比常大于0.8 E 引起的血气特点主要是PaO2减低 [答案]C ⒙真性分流是指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⒚不能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机体缺氧的是 A气道阻塞B 支气管哮喘 C贫血D胸膜纤维化 E 严重胸廓畸形 [答案]C ⒛呼吸衰竭患者吸纯氧15分钟变化不大是属何种异常? 解剖分流增加 21.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pH 7.02,PaCO2 8.0kPa( 60mmHg) , PaO2 5.0kPa( 37.5mmHg ) HCO3- 15mmol/L,患者可能为哪种类型的酸碱 平衡紊乱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 性酸中毒 22.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脑血流量增加和脑细胞酸中毒 23.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4.胸膜广泛增厚的病人可发生限制性通气不足 25.下列哪项不会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低钾血症B呼吸中枢抑制 C气道痉挛D气胸 E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答案]C 26.以下可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是 A喉头水肿B气管异物 C支气管哮喘D多发性肋骨骨折 E肺水肿 [答案]D 27.胸内中央型气道阻塞可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 28.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以下哪种情况?慢性支气管炎 29.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非弹性阻力增加30.因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肺动脉栓塞 31.氧疗对于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病变基本无效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大量开放 32.II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学习记录膈肌放电的方法。 3.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实验基本原理】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是呼吸肌(胸壁上的肋间肌和隔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膈肌的收缩活动受来自中枢的传出神经支配,传出冲动的节律与频率,影响膈肌的收缩节律、频率与强度.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血液中CO2分压的改变,通过对中枢性与外周性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及反射性调节,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 【实验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 家兔 实验工具: 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麻醉→背位固定→剪去颈部与剑突腹面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气管务必分离干净,插管后务必扎紧,避免漏气 2.剑突软骨分离术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并沿腹白线再切开长约2cm的切口。细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并暴露剑突软骨与骨柄。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 3.将系有剑突的金属钩钩于剑突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4.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 5.记录膈肌放电. 【实验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的呼吸运动、膈肌放电曲线,注意分清呼气和吸气运动与曲线的方向。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长约 0.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使无效腔增加,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3)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观察呼吸变化。 (4)肺牵张反射在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连通一个20ml注射器,并吸入20ml空气。

第十二章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二章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最基本的功能是向机体提供足够的氧和清除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高等动物和人类,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且同时进行的三个环节完成: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许多病理性因素可以导致肺的上述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肺部疾病和生命活动的异常。本章主要介绍肺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通过学习要求做到: 掌握::①呼吸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性脑病的概念;②肺通气掌握 障碍的发生机制;③肺换气障碍的发生机制;④呼吸功能不全引起右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熟悉::①功能性分流和死腔样通气的概念;②肺通气障碍和肺换气障碍时的熟悉 血气变化;③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④呼吸功能不全给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习建议:请同学复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知识。 呼吸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不能维持正常机体所需要的气体交换,以致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PaCO2的升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呼吸功能不全分为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当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8kPa),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6.6kPa),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不全必有低氧血症,根据其是否伴有高碳酸血症,可分为低氧血症 Ⅱ型)呼吸功能不全;按主要发病型)呼吸功能不全和高碳酸血症型(Ⅱ 型(ⅠⅠ型)呼吸功能不全和高碳酸血症型( 型( 机制不同,可分为通气性与换气性呼吸功能不全;按原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与外周性呼吸功能不全;按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第一节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 呼吸功能不全是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病理过程,参与呼吸运动的各个器官以及全身其它系统器官发生病变,阻碍呼吸运动和肺内气体交换时,均能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甚至呼吸衰竭的发生。 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1.限制性通气不足

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28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浙江中医药大学 1.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机制。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方法通过增大 CO2分压,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 2%乳酸,先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情况。 结果增大无效腔气量、提高 PCO2、注射乳酸均可使家兔呼吸加深加快,而剪断一侧及两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则使呼吸变浅、频率变慢。 结论增加 PCO2,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乳酸后,可使家兔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平均呼吸深度明显增加;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影响不大,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变慢变深。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家兔;CO2,氨基甲酸乙酯,乳酸;呼吸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2方法 2.2.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用胶管连接流量头与气管插管,流量头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呼吸换能器输出线连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调节”,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0cmH2O(或50ml/s),采样频率800Hz,扫描频率1s/div。连续单刺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Hz。 2.2.2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2.3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侧鞘膜内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下穿线备用。分离气管,在气管下两根粗棉线备用。 2.2.4气管插管在甲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开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意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3实验观察 2.3.1记录正常呼吸曲线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按钮,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呼气曲线向上、吸气曲线向下)。 2.3.2增加吸入气中CO2分压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将CO2导管口使气体冲入气管插管,是家兔吸入较高浓度CO2的空气。待家兔呼吸运动增强后,立即移去CO2气体导管。待呼吸正常后再做下一步实验。 2.3.3在气管插管一个侧管上接一根长50cm胶管(流量法:接通气口),观察和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详细参考)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法、家兔颈部手术操作、神经血管分离、气管插管技术、记录家兔呼吸曲线 2、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CO2,O2和[H+])及药物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二、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受呼吸中枢控制的呼吸肌节律性活动,伴随着压力变化而使气体进出呼吸道。呼吸运动受神经以及血液中PO2,PCO2,[H+]等因素的调节。药物能作用于呼吸中枢而影响呼吸运动。 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通过此反射弧完成正常地节律性呼吸。 三、实验用品 1、动物:家兔 2、器械:动物手术器材(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玻璃分针,动脉夹,丝线,注射器,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橡皮管 3、药品和试剂:20%乌拉坦、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 一、仪器连接与标定 二、称重、麻醉 三、固定、剪毛 四、颈部手术(颈部正中切口—分离软组织—暴露气管—钝性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各自穿2根丝线备用钝性分离气管,底下穿棉线备用气管倒T形切口,插入Y形气管插管,棉线固定 五、气管插管 六、分离迷走神经(由里向外翻出气管一侧组织——颈动脉鞘: 粗—迷走神经中—交感神经细—减压神经) 七、腹部手术(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再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ml的切口。细心分离表面的组织(勿伤及胸骨),暴露出剑突与骨柄(注意不要伤害膈肌 2、将系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或用线系住胸骨柄,线的另一端接张力换能器。)注意事项 分离神经时不能用尖的或锋利的金属机械;

实验观察中,在刺激开始、撤除时,应做好标记。 五、实验结果观察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常时 →窒息时<-- 1、CO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分析: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每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相关技术。 3.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4.探讨血液中PCO2、PO2和[H+]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5.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 【实验器材】 动物体重2.5 kg家兔(rabbit),雌雄不拘。 器材BL420E+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pressure-gradient transducer)药品试剂20%乌来糖(urethane),12%磷酸二氢钠(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5%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N2,CO2。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按1 g/kg 体重耳缘静脉20%乌来糖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 卧,固定四肢和头。 2. 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 cm左右皮肤。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出气管穿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3 cm备用。 3.气管插管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 cm处剪一“⊥”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将气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换能器。 5观察记录(observations) 1.记录家兔正常的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2.记录增加气道长度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3.按5ml/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12%磷酸二氢钠溶液,注射速度5-6 ml/min,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ml,作血气分析 4.. 按bm nnnBE××体重计算出50 g/L碳酸氢钠剂量,按4 ml/min速度静脉注射,观察呼吸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ml,作血气分析 5. 记录切断一侧、两侧迷走神经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6. 记录用强度5 V、频率20 Hz、波宽2 ms的连续电脉冲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

呼吸运动调节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运动调节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复制呼吸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3、观察呼吸功能不全的动物表现 二、实验动物:家兔 三、实验方法: 1、取兔→称重→麻醉(20%乌拉坦5ml/kg)→固定(仰卧背位交叉固定) 2、手术: 颈部正中剪毛,沿正中线切开皮肤,剪开筋膜,钝性分离肌肉,暴露气管,穿单棉线备用,在气管第3~4软骨环之间作倒“T”型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固定,连接张力换能器, 气管插管侧支橡皮管用“再”字夹夹住 (调节口径以便于观察呼吸曲线) 3、微机操作: 打开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开机→Medlab6→“文件”中“打开配置”→C盘→实验配置→呼吸张力模块 4、观察项目: 理化因素的影响 观察项目频率(次/分) 幅度曲线变化 前后前后 正常 缺氧 增大无效腔 3%乳酸0.6ml/只 25%尼克刹米0.2ml/kg 不全窒息(夹闭侧管径一半) 完全窒息(完全夹闭侧管径) 5、制备肺水肿: 兔头抬高30度,20%葡萄糖溶液2ml匀速滴入气管,5分钟滴完后仍维持30度角放置5分钟,观察家兔口唇黏膜颜色,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然后在气管插管的下缘用单棉线结扎气管,带动物死亡后,开胸,完好的驱除肺脏,观察其大体改变,于气管隆突上方1cm处结扎,剪除结扎线上方的气管,在天平上称取重量,计算肺系数。 6、数据处理: 肺系数=肺湿重(g)/体重(kg),正常值:4.5-5.5g/kg 四、实验结果:见观察项目表格

五、实验讨论: 1、缺氧→PaO2↓→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受刺激↓,经窦N、迷走N 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2、增大无效腔: 通气阻力↑→通气障碍 死腔样通气↑→有效肺泡通气量↓→换气障碍→PaO2↓PaCO2↑ (1)PaO2↓→刺激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N、迷走N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2)PaCO2↑→①使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N、迷走N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②PaCO2↑→CO2易通过血脑屏障→使CSF.的酸度↑→中枢化学感受器(+) →协同作用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3、ivHL:血液中[H+]↑→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N、迷走 N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幅度均↑。 4、尼克刹米: (1)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呼吸频率、幅度均↑ (2)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呼吸频率、幅度均↑ (3)刺激颈A体、主A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频率、幅度均↑ 5、不完全窒息:当夹闭侧管口径的1/2时,由于气道阻力与1/r 4成正比,可引 起气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障碍,体内CO2排出减少,O2摄入减少,使PaO2↓、PaCO2↑,刺激外周以及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频率、幅度均↑ 6、完全窒息:完全夹闭侧管口径,气道完全阻塞,通气障碍,吸气、呼气均困 难,急剧产生大量的CO2,使PaCO2↑↑↑,PaO2↓↓→呼吸中枢抑制→呼吸频率、幅度均↓→死亡 7、高渗糖:动物表现呼吸急促,口唇粘膜青紫,气管内由啸鸣音,并有大量泡 沫状痰。 取肺观察:两肺水肿明显,呈红白相间,摸之由捻发音,切开肺叶由白色液体流出。 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 >5.5 →气管内局部高渗→肺泡周围血管内液体外渗到肺间质、肺泡→肺水肿 20%GS. →应激引起全身血管收缩→体循环血量↓→肺循环血量↑→滤过↑→肺水肿→应激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肺水肿造成: (1)J-感受器(+)→迷走神经→呼吸中枢→呼吸浅快→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缺氧:①血管通透性↑→红细胞渗出→粉红色; 蛋白质渗出→泡沫(由于其粘稠度高,在气流的 冲击下易形成泡沫) ②肺血管收缩→.α—R分布不均→红白相间; (3)血管收缩不均→V/Q↓或↑→气体交换障碍; (4)弥散膜的厚度↑,有效面积↓→弥散障碍→气体交换障碍。虽然PaO2↓,PaCO2

家兔呼吸运动实验讨论

1、CO 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CO 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每当动脉血中PCO 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由于吸入气中CO 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 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 2浓度增多, CO 2十H 2O → ←H 2CO 3 HCO 3-+ H + CO 2通过它产生的 H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 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 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吸人纯氮气使呼吸运动增加 吸人纯氮气时,因吸人气中缺O 2,肺泡气PO 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 2下降,而PCO 2却基本不变(因CO 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 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此外,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并随缺O 2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所以缺O 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在轻度缺O 2,通过颈动脉体等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3、静脉注人乳酸(血液中H +增高) 静脉注人乳酸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 ,提高了血中H + 浓度。H +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 +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 +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 +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4、麻醉双侧动脉体后,再吸人CO 2和纯N 2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不同 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开始吸人CO 2时仍可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而再吸人纯N 2时,呼吸运动基本不变。 当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后,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作用,外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消失。此时,再吸人CO 2时,使血中P CO 2增高,CO 2虽已不能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颈动脉体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但仍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而吸人N 2后,血中PO 2

实验15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 15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要求】 1.学习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及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有节律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的牵张反射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动物与器材】 家兔、手术台、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与滑轮或动物呼吸传感器、计算机采集系统、20ml与1ml注射器、橡皮管(长1.5m,内径1cm)、20%或25%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装有CO2的气袋、装有钠石灰的气袋。 【方法与步骤】 急性动物实验时,记录呼吸运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气管插管连接记录;另一种是通过系在胸(或腹)部、装有张力或压力传感器的呼吸带记录;第三种是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膈肌运动。下面重点介绍第三种操作方法。 1. 动物麻醉、固定,进行颈部气管、动脉及神经的分离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2.剑突软骨分离术 剪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再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cm左右的切口。细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勿伤及胸腔),暴露出剑突软骨和骨柄,用金冠剪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软骨与胸骨完全分离,但必须保留附于其下方的膈肌片,并使之完好无损。此时膈肌的运动可牵动剑突软骨。 3.将系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游离的剑突软骨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通过万能滑 轮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4.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 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5.实验观察 (1)记录呼吸运动曲线,仔细识别吸气或呼气运动与曲线方向的关系。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长约1.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然后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以增加无效腔。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3)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CO2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使家兔对于CO2气袋呼吸,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4)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钠石灰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5)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钟,观察呼吸变化。

最新郑大《病理生理学》呼吸功能不全

1、Ⅱ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 、PaO2< 8.0kPa(60mmHg) B 、PaO2> 6.7kPa(50mmHg) C 、PaO2<6.7kPa ,PaCO2> 8.0kPa D 、PaO2<8.0kPa ,PaCO2>6.7kPa 2、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 、PaO2下降 B 、PaO2下降,PaCO2正常 C 、PaO2下降,PaCO2升高 D 、PaO2正常,PaCO2升高 3、下列哪一项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 、呼吸中枢抑制 B 、呼吸肌收缩无力 C 、弹性阻力增加 D 、气道口径变小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 、低钾血症 B 、多发性神经炎 C 、胸腔积液 D 、慢性支气管炎 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 A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 、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C 、间歇输入低浓度氧 D 、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 2 、I 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A 、呼吸中枢机制 B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 、中央气道阻塞 D 、弥散障碍

3、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全身血管变化是 A、脑血管扩张 B、皮肤血管扩张 C、肾小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 D、脑血管收缩 4、肺泡通气与血液比例失调产生的血气变化可有 A、PaO2降低 B、PaCO2升高 C、PaCO2降低 D、PaCO2正常 5、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产生呼吸窘迫的直接原因是 A、PaCO2增高 B、PaO2降低 C、肺内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D、呼吸肌活动障碍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正确错误 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正确错误 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降低,Cl-进入红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排Cl-减少,血C l-可在正常范围。 正确错误 4、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PaCO2升高超过10.7kPa(80mmHg)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 正确错误 5、呼衰时各种机能变化的最基本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错误

机能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 1、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 2、PO2、和〔H+〕)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部位,并分析机制。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 2、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家兔;手术台,手术器械;20ml和1ml注射器,橡皮胶管;装有CO2的气袋;生理盐水,氨基甲酸乙酯,乳酸;呼吸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系统 2、方法 2.1 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用胶管连接流量头与气管插管,流量头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用胶管连接呼吸换能器测压口和气管插管,呼吸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启动系统软件,在系统软件窗口设置仪器参数。 2.2手术准备 2.2.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2.2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侧鞘膜内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下穿线备用。分离气管,在气管下穿两根粗棉线备用。 2.2.3气管插管在环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形剪口,用纱布将气管切口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引起出血,用一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3实验观察 2.3.1记录正常呼吸曲线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按钮,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呼气曲线向上,吸气曲线向下)。 2.3.2增加无效腔在气管插管一个测管上接一根长50cm胶管(流量法:接通气口),以增加无效腔。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去除胶管。 2.3.3增加吸入气中二氧化碳分压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将气管插管的一个测管接通装有CO2的气袋,使家兔对于CO2气袋呼吸,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去除有CO2的气袋。 2.3.4增加血液中〔H+〕待呼吸恢复正常,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g/L乳酸溶液2ml,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2.3.5切断迷走神经分别观察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和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 2.3.6电刺激迷走神经以2V,5HZ频率的连续电脉冲持续20s刺激右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解读

实验十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 学习记录膈肌放电的方法。 3.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动物与器材 动物:家兔。 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 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三、方法与步骤 1. 麻醉→背位固定→剪去颈部与剑突腹面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2. 剑突软骨分离术 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并沿腹白线再切开长约2cm的切口。细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并暴露剑突软骨与骨柄。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 3. 将系有剑突的金属钩钩于剑突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4. 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5. 记录膈肌放电. 6、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的呼吸运动、膈肌放电曲线,注意分清呼气和吸气运动与曲线的方向。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长约0.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使无效腔增加,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

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3)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观察呼吸变化。 (4)肺牵张反射 在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连通一个20ml注射器,并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在吸气末用相当正常呼吸时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徐徐向肺内注入20ml空气,同时夹闭气管插管的另一侧管。注意观察呼吸节律的变化及呼吸运动的状态。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待呼吸恢复正常。同法,与呼气末用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观察呼吸的状态有何变化。 (5)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同时结扎颈部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6)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分别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与外周端,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 四、注意事项 1.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时勿伤及胸腔。 2.肺牵张反射时注意,注气与抽气时间仅限于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 3.结扎双侧迷走神经时,要二人同时操作,第一结一定要紧、狠,务必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4.打标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