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与地貌--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岩石与地貌--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岩石与地貌--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岩石与地貌--知识梳理(填空式答案)

E

B A D

C F Q P 全球板块分布图

ⅰⅱ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 知识梳理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A :_太平洋_板块;B :_亚欧_板块; C :_非洲_板块;D :_印度洋_板块; E :_南极洲_板块;F :_美洲_板块

P :_生长_边界;Q :_消亡_边界 太平洋_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洋底;

_南极洲_板块跨经度最广,_美洲_板块跨纬度最广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_岩石_圈分为__六__大板块,

板块在_软流_层上滑动,板块与板块_交界_处地壳活动活跃,板块_内部_地壳较为稳定。

3、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是_地幔_物质的对流。

地形名称及成因(在板块名称后的空号中填写出该板块在上图中的字母代号)

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_板块(D )与__亚欧_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阿尔卑斯山脉由_非洲_板块(C )与__亚欧__(B )板块_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安第斯山脉由_南极洲__板块(E )与__美洲__板块(F )_碰撞__(碰撞或张裂)而成

科迪勒拉山系由_南极洲_板块(E )、_太平洋_板块(A )与美洲_板块(F )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由_太平洋_板块(A )与_亚欧__板块(B )__碰撞(碰撞或张裂)而成 东非大裂谷、红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_印度洋__板块(D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地中海由_非洲_板块(C )与_亚欧_板块(B )_碰撞_(碰撞或张裂)而成

大西洋由_美洲_板块(F )与_亚欧__板块(B )_非洲_板块(C )_张裂_(碰撞或张裂)而成

二、地震、火山

1、图中B 表示_震源_,A 表示__震中__,

线段AB 表示_震源深度_,线段AD_震中距_。

2、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快或慢)于横波,A 处

的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3、_震级_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_烈度_表示地震能量

释放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同一次地震只有_1_个震级,但有

_多个_个地震烈度。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震级相差二级,能量相差约1024_倍。

4、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大小呈正相关(正或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呈_负_相关(正或负)。

5、图中A 处的地震烈度_大(大或小)于D 处,原因是_震中距小_________________。

6、世界两大地震带

①_环太平洋地震带;②_地中海-喜马拉雅_地震带。

7、由于我国正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因此是一个_多_(多或少)地震的国家 8、世界四大火山带:

①__环太平洋__火山带;

②__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尼__火山带;

② ① 板块运动 张裂运动(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岭、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碰撞运动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Vs 大洋板块,形成深_海沟_、_岛弧链_链、_海岸_山脉

大陆板块Vs 大陆板块,形成高大_山脉

此外还有_洋底_火山带。

火山虽然会毁坏农田、建筑物,但也能带来_肥沃的土壤_、_有用的矿物_、_旅游___等益处。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外力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下矿物结构与成分发生变化;

(3)大理岩由_石灰_岩变质而成,两种岩石的主要成分都是_碳酸钙(方解石);

(4)石灰_岩、_大理_岩是常见的建筑材料;(6)_石灰_岩是制造石灰、水泥的原料。

2、根据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示意图,分析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左上图中:①_冷凝_作用; ②_外力_作用; ③_变质_作用; ④_熔融_作用。 右上图中:A__岩浆_

岩; B__变质__岩; C_沉积_岩。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_冷凝_作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_外力_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生成的岩石,在_变质_作用下,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发生_熔融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二、矿物

1、化学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_氧 硅 铝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铝__。

2、造岩矿物:主要有石英(地壳中含量最多)、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3、下图中A~F 分别表示岩石、化学元素、岩石圈、矿物、矿产、地壳,请据图写出对应的名称:

A_化学元素_;B__矿物D__岩石___;E___地壳

专题7 地貌

一、地貌类型

(一)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包括_侵蚀(冲蚀、溶蚀)、_搬运_、_堆积_(沉积),_河流_地貌最常见

(二)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由流水的__破坏_作用和__再造_作用而形成。

1、溶蚀:CaCO3+H2O+CO2→Ca(HCO3)2 堆积:Ca(HCO3)2→CaCO3↓+H2O+CO2↑

2、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_石灰_岩地区,我国以_西南_地区(_云贵__高原)最为突出。

地表—_石芽_、__溶蚀_洼地、__落水__洞溶蚀加剧

喀斯特地貌 --------→溶蚀盆地地下—_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湖)溶洞坍塌石林→孤峰(三)黄土地貌 _堆积_作用

风力_堆积_ 流水_侵蚀_

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地貌(千沟万壑)→塬(平顶)、_梁(长条)、_峁(孤丘)优点—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有益矿物—→利于农作物生长

黄土缺点—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地区黄土地貌__千沟万壑__的地表特征人为影响—不合理开垦(滥砍乱伐、过度开垦)措施:综合治理(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四)海岸地貌

(五)风成地貌:

二、地貌与经济建设

冲积平原、三角洲(泥质)、黄土高原(黄土)的土质利于农业,喀斯特地貌土质贫瘠,不利于农业海岸地貌——海蚀地貌适宜建设港口、海积地貌适宜发展滩涂养殖、观光旅游等

三、等高线

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地形特征

2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_陡_(陡或缓),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__缓_(陡或缓)。

如左图所示,丁处和乙处相比,坡度陡的是_乙_处,适合修筑梯田的是_丁_处。按照等高线形态,可以判断甲处为_山峰_,丙处为_山谷_,丁处为_山脊_。按照等高线形态及海拔高度,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为_山地_。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填空题及答案 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以北()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 在南沙群岛的();最东端在()江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 西端在()高原上。(漠河黑龙曾母暗沙黑龙乌苏里帕米尔) 2、和我国西藏自治区相邻的国家,按自东向西的顺序为:()、印度、不丹、锡金和()。(缅甸尼泊尔) 3、环绕我国大陆边缘的海中,面积最大的是(),海水最浅的 是()。(南海渤海) 4、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邻国最多,自西南部起,按顺时针 方向依次有:印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5、我国的3大半岛是指辽东半岛、()半岛和()半岛。(山 东雷州) 6、我国的3大岛屿是指台湾岛、()岛和()岛。(海南崇明) 7、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岛屿最多的是()省,其次是()省。(浙江海南) 8、我国濒临辽阔的海域,其中()海和()海峡属我国的内海。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东面是()、()、,东南面和南面是()、()、()、()。(渤海琼州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 莱印度尼西亚) 9、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江口,南到()河口,全长()多 千米。(鸭绿北仑18000)

10、1949年,我国大陆上人口只有()亿,1990年已达()亿,40年来,增长了一倍多。(5.411.3) 11、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的关键,优生是()的前提。(控 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2、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叫()。(人口密度) 13、我国侨胞原籍最多的两个省级区划是()和()。(广东福建) 1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是(),第三级阶梯是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原和盆地平原和丘陵) 15、大兴安岭以东是()平原,太行山以西是()高原。(东北黄土) 16、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我国最低的洼地 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海拔()米,两者之间相对高度是()米。(-1559003) 17、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3列,中间一列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长白山—武夷山) 18、我国某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它的西侧地势较高,许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气候干燥,草原茂盛,牛羊成群,它的 东侧地势低平,沃野千里。这是我国的()山脉,它的西侧是() 高原,东侧是()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东北) 19、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有()盆地,第二级阶梯上最东边的一个盆地是()盆地。(柴达木四川) 20、我国纬度最北的大盆地是()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是()盆地,我国地面最平坦的大高原是()高原,我国地势最低 平的大平原是()平原。(准噶尔柴达木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

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 考点趋势剖析 ] 3 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 2015天津 ,3 、4,8 分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全根据对近 5 年来对3年 8考,分值2015 上海 ,13 、 14, 4国新课标卷直接考查三类岩石这个考点考查的统22 分分与地壳物质循环试题不多,其他计来看,该考点也是 2014上海 ,11,2分省份的课标卷也是偶尔考查,但属于高频考点,主要 2013江苏, 8,2分是上海和江苏的地理单科卷每以热点事件或地质 2013上海, 5、6,4分年都考查这一考点,考查形式以景观图、示意图为背 选择题为主,难度系数 0.70左景,考查分析不同岩 右石的成因及对人类 的影响 [ 考点分层透析 ] 【典型例题】(2015 ·天津, 3、4· 8 分 )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 后随岩浆活动到 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 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 依次应为 A.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 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 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 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 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第⑴题 , 首先岩层断裂 , 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 即岩浆喷

发, 形成岩浆岩 , 再经过外力作用, 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形成河滩泥沙。第⑵题, 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 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 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 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 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⑴ C⑵ A 【考点透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形成特点用途侵入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岩浆 矿物结晶颗粒细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岩喷出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 小,有的有流纹或业生产的原料岩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气孔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沉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 层理构造、常含有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 积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 化石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岩结而成的岩石 要的能源 变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质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片理构造 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岩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 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 考点规律揭秘 ]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填空(答案版)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是用于()的(),其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的多。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的商品,就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 3.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和()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50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其公式是()。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执行的是()职能。 4.纸币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比。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物价(),纸币()。 5.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的使用,简化()手续,便(),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支票是()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7.外汇是用()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树立正确的金观:①要正确看待金: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也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充当()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②要正确获取金:对于金,要()。 ③要正确使用金:对于金,要()。 10.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实现的。 11.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12.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 1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复习题(选择题)_2014051609312352403

会考自我复习与检测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会考】1、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会考】2、下列地貌中,因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会考】3、下图为“太平洋东部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地层年龄范围,单位为100万年,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洋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会考】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会考】5、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会考】6、按岩石成因分类,石灰岩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会考】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硅 C.氧 D.铁 【会考】8、陕西靖边有一种红砂岩沉积地貌,砂岩上的纹路颇似波浪,该红砂岩层的特征之一是 A.岩石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岩石表面多气孔 C.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会考】9、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流特征差异明显,河床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曲流主要发育于长江的 A.河源区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会考】10、下图所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会考】11、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钙、磷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多见于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海蚀地貌【会考】12、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 月 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 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会考】13、从形状特征看,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向低处的等高线凸出部分是A.洼地 B.山峰 C.山谷 D.山脊 【会考】14、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会考】15、以下等高线地形图中有一火山口湖,该湖位于 A.甲处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会考】16、下列有关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区适合建设水库大坝 B.海积地貌形成的海岸有利于大型船只泊靠C.坡度超过25°的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D黄土地貌的黄土富含钙磷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温度带中的(北温带),少数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中国的邻国有(14)个,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国(哈萨克斯坦)。 4、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万8千)多千米。 7、我国最大盐场为(长芦盐场),最大渔场为(渔场)。 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中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0、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划分界线为的(漠河)至省的(腾冲)县。 12、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是(省),最少的是()。 13、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其它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1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5、我国在各少数民簇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16、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国公民有(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活动。 中国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6、我国四大盆地为(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7、我国三大平原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8、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一半是难以利用的。 10、我国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

安徽省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16种常见地貌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最新电力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最新电力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库 1、变电站和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通称为电力网。 2、通常把直接生产和分配电能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输电线、电动机、电灯等等)。 3、变电站中还有一些辅助设备,它们的任务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测量、控制、监视和保护等,这些设备称为二次设备。 4、评价电能质量的指标:电压、频率和波形。 5、发电厂作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化学能、动能、核能等)转化为电能。 6、重金属元素如铀、钚等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放出巨大能量,称为裂变反应。 7、轻元素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氢聚变成氦)时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聚变反应。 8、变电站按电压升降可分为:升压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 9、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变换电压,以利于电能的传输和使用。 10、互感器按测量对象可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11、熔断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中的电气设备,使其在短路或过负荷 时免受损坏。 12、变电站的主要防雷设施有避雷针、避雷器和接地装置。

13、电力线路按作用,可分为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 14、接地装置是由埋入土中的金属接地体(角钢、扁钢、钢管等) 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 15、常用用电设备有动力型、电热型和电光型。 16、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被保护元件上,反应被保护元件故障 或不正常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17、继电保护的要求:快速性、选择性、可靠性和灵敏性。 18、变压器的瓦斯保护是反映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最有效的一种主 保护。 19、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四遥”是指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 二、简答题库 1、什么是电力系统? 答:由各发电厂中的发电机、各种变电站、输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组 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按一次能源的不同,发电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1)火力发电厂(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2)水力发 电厂(以水的位能作动力);(3)原子(核)能发电厂;(4)风力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潮汐发电厂等。 3、火力发电厂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1)布局灵活;(2)建造工期短,一次性建造投资少;(3)生产成本比水力发电要高。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交界区形成的地形: ①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扩张着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收挤压而上拱,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③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举例: 消亡: 落基山脉:太VS美; 安第斯山脉:南VS美;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印VS亚;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亚VS太; 张裂: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张裂。 二、地震与火山 1、地震: 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②纵波(固、液)先于横波(固)到达地表; 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烈度不一; ④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主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断层带的烈度大); ②非自然因素:地面建筑。 2、火山: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印VS非)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 3 举例:日本(亚VS亚)多地震,印尼位于三大板块(亚VS 印VS太)交界处,也是火山地震高发区;英国(亚欧内部)等地区少地震。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分类:根据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①岩浆岩(火成岩) (1)定义: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是岩石圈的主体。 (3)代表: 花岗岩(侵入岩,色泽浅) 玄武岩(喷出岩,色泽深), 印度德干高原。 ②沉积岩 (1)定义: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由植物遗体转变。 ③变质岩 (1)定义:原有岩石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2)分类:无 (3)代表: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片岩及板岩(均由页岩变质而成)、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 2、地貌景观:不同的岩石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 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 二、矿物 1、定义: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外表特征。 2、化学元素: ①地壳中已发现有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排前8 钙、钠、钾、镁; ②地壳中的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表示键尾物质组成了键头指向的物质) 例如,长石、石英、黑云母→花岗岩 、钻石即金刚石(南非和刚果),最硬;最软的是滑石。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

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000 Hz, 高于 2000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docx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 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3.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4.石灰岩和大理岩的化学成分都是CaCO3,而从成因划分,它们分别属于 A .沉积岩和变质岩 B .沉积岩和岩浆岩 C.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浆岩和沉积岩 5.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类型是 A .喷出岩 B .侵入岩C.变质岩 D .沉积岩 6.世界上的巨大山脉多分布于板块的 A .张裂地区和生长边界 B .张裂地区和消亡边界 C.碰撞地区和生长边界 D .碰撞地区和消亡边界 7.大气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 .氮与氧 B .氧与氮C.氧与硅 D .硅与氧 8.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9.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10.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11.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 .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C.石灰岩 D .大理岩 13. 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 5 月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14、某山的山麓处海拔高度为300 米,气温为9℃,而山顶的气温正好为0℃,山顶处的海 拔高度为 A . 1800 米B. 1500 米C. 900 米 D .1200米

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部分)填空

中国自然地理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⒈地势:,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⒊地形特点:――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⒋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 中间-列 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中间-列;最南列是南岭。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⑷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4)三大丘陵: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 节 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冬 季 1 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 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 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 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冬季太阳直射,我国纬度越高, 白昼越,正午太阳高度越,因而北方获得热量 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 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的重重阻挡, 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 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 季 7 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 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 温、南北温差小。 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 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 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地形,不易散热, 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广布,吸热;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 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气候区。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 律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 是。我国东部广大地 区受季风和季风 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 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 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 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 间 变 化 季节变 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降水集中在5 月到9月的夏秋季 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 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 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 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 繁,夏季风强或来 的早,北南; 夏季风弱或来的 晚,南北年际变 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 化,南方较小, 北方较大,地 区最大 夏季风所造成 的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读“物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1~2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②⑤B.④⑥⑧ C.⑤⑦⑧D.①③⑤ 2.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C.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D.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完成3~4题。 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B.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C.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灰色石灰岩B.褐色沉积砂岩 C.黑色玄武岩D.肉红色花岗岩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 C.地垒D.地堑

6.该区域主要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8.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D.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拉张褶皱、拉张断裂、砂岩沉积、砾岩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B.拉张褶皱、拉张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砂岩沉积、砾岩沉积D.沉积、挤压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10.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含答案)

第二篇《板块运动》、《岩石与矿物》基础知识测试 1.地壳和上地幔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滑动,滑动的结果产生了漂移现象。相对比较稳定,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3.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物质的对流,板块间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和运动,前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岛弧,后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 4.一般在板块的边界处分布了大部分的和,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资源也分布在这 读右侧的板块分布图完成5-6题 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板块名称: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6.写出下列地形处于上图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填写字母或名称): 喜马拉雅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阿尔卑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北美西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南美西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属于山系。 亚洲东部深海沟、岛弧链:和板块间的运动。 大西洋洋脊(海岭):和、板块间的运动。 红海:和板块间的运动。 7.海底扩张学说认为:由于海底的运动,因此海底岩石年龄离海岭愈远,岩龄 愈,海岭两侧岩龄呈分布,在处是大洋地壳的消融处。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中ABC三处中,表示海沟的是,表示海岭的是,C处表 示带。 9.D、E中表示大陆板块的是。 10.E板块①②③处的岩石年龄由老至新的排列顺序是。 11.根据成因分类,世界上大部分地震是属于地震。根据震级分类,级以上地 震被称为破坏性地震。

12.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地震要素的名称: 通常把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上述两者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 13.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叫,地震的破坏程度用来表示。 14.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就增加倍,通常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级地震的倍。 15.一次地震有个震级,个烈度。 16.通常情况:震级越大,烈度越;距震中越,震源越,建筑物越, 烈度越大。此外烈度大小还与等因素有关。 17.两种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慢的是波,地震时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先是波到 达震中,所以人们感到先是。 18.中国由于位于地震带和地震带的交接处,因此多 地震。其中多地震的台湾省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云南、西藏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日本多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智利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9.地震常常伴生有、、等灾害。 20.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日本富士山属火山,它位于火山带上。意大 利的维苏威火山位于火山带上,通常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带上。而本次喷发的冰岛火山位于火山带,它分布在板块的带上。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利的方面有和等,有利的方面有和等。 21.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 22.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等三大类型。 23.写出下列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 24.一般岩浆在地壳内冷凝会形成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会形成岩。前者矿 物结晶颗粒;后者矿物结晶颗粒。 25.一般含有化石的是岩,有片理构造的是岩,有气孔或流纹的是岩, 有层理构造的是岩。 26.从岩浆到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具体如下:源于层中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 岩石经过又成为岩浆。 27.根据图示关系判别字母所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A B C D

区域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