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自我小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自我小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自我小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自我小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2

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1. 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 i再进行自交,则F2中表现型与F i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A. 1/16 B . 3/16 C . 6/16 D . 9/16

2. 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的YYRr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A. YR: yR= 1 :1 B . YR: Yr = 1 :1

C. Yr : yR= 1 :1

D. YR: Yr : yR= 2 : 1 :1

3. 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 1 500粒为皱

粒。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A. YYR区YYRr B . YyRr X YyRr C . YyRR< YYRr D . YYRr X YyRr

4.

对某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 RRBb B . RrBb C . rrbb D . Rrbb

5. 下表为甲?戊五种类型豌豆的有关杂交结果统计(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甲?戊中表

现型相同的有()

A.甲、丙B .甲、戊C .乙、丙、丁D .乙、丙、戊

6.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

别是()

A. aaBB和Aabb B . aaBb 和Aabb C . AAbb和aaBB D . AABB和aabb

7.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9 : 3 : 3 :1,基因型9种

B .表现型2种,比例为3 :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3 :1 :3 :1,基因型6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 : 1,基因型3种

&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圆果对长果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 1 : 0 B . 1 : 2:1 C . 1 : 1 D . 1:1:1:1

9.基因A 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 : 1,则这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 AABb B . AaBb C . AAbb D . AaBB

10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白色球状品

种与纯合黄色盘状品种杂交得到R,再用R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表现型丁

为()

A.白色盘状B .黄色盘状C .白色球状D .黄色球状

1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

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代雌性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亲代雄性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

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

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⑵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⑶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其理论比例为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

因型为______ 。

13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 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⑴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

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 i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 i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 。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

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___________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

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 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 解析: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 i的基

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F i再进行自交,F?中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 : 3 : 3 :1,因此,F2中表现型与F i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9/16。

答案:D

2. 答案:B

3. 解析:单就黄色与绿色这一对性状来考虑,6 000 粒种子均为黄色,亲本基因型应为

YY和Yy或YY和YY,单就圆粒与皱粒这一对性状来考虑, 6 000粒中有1 500粒皱粒,亲

本基因型应为Rr和Rr,综合两对性状,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YYRr X YyRr。故选Db 答案:D

4. 解析:因为是测交,本题的亲本组合应为某植株x rrbb,又因为测交后代为Rrbb和RrBb,两种基因型的后代都从隐性纯合体亲本那里获得rb基因,所以该植株能产生Rb RB

两种配子,即该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

答案:A

5. 解析:设控制粒色和粒形的基因分别为A、a和B、b o由各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可推知:

甲一AaBb,乙一aaBb,丙一aaBb, 丁一aabb,戊一aaBb。

答案:D

6.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2扁盘形南瓜基因型为A_B_,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_bb或aaB_, 长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abb,各表现型比例约为9 : 6 : 1,此性状分离比是由AaBb自交后代的9 : 3 : 3 :1分离比衍生而来的,故F1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o

答案:C

7. 解析:Aa x aa 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基因型有两种;Bb x Bb 杂交后代表现型有两种,基因型有三种,根据乘法定理,AaBbx 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 : 1) x (3 : 1) = 3 :1 :3 : 1,基因型有六种。

答案:C

8. 解析:由题意知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bb x aaBB 或Aabb x aaBB 或Aabb x aaBb 或AAbb X aaBbb由双亲基因型知子代表现型比值不可能出现 1 : 2 :1。

答案:B

9. 解析:因子代中只有Aa,则该亲本为AA。子代中Bb: bb= 1 :1,则该亲本为Bb。故这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答案:A

10. 解析:根据F1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白色对黄色是显性,盘状对球状是显性,所以F1自交后代丁的表现型是黄色球状。

答案:D

11.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各对相对性状是否与性别相联系,判断相关基因的位置,

然后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表格可知:杂交后代中灰身:

黑身=3 : 1,且雌雄比例相当,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为显性性状。

杂交后代的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 : 1, 而雌性个体全为直毛,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毛为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型为:BbXx f和BbXY,表现型为早灰

身直毛和父灰身直毛。

答案:(1)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2)BbX F乂BbX^Y

12. 解析:(1)在题中所述杂交子代中,体色的表现型比例为灰身:黑身= (47 + 49) : (17 + 15) = 3 : 1,可推出亲本的体色基因组成均为Bb;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为大翅脉:小翅脉=

(47 + 17) : (49 + 15) = 1 :1,可推出亲本的翅脉基因组成为Ee(雌)和ee(雄)。(2)根据亲本

的表现型可推出雌蝇和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Ee和Bbee。(3)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Ee,

据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其产生卵的基因组成为4种,比例为BE: Be: bE: be= 1 : 1 :

1 :1。

(4) 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推测出,杂交后代产生的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

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答案:(1)灰身:黑身=3 :1 大翅脉:小翅脉=1 :1 ⑵BbEe Bbee (3)4 BE: Be: bE: be= 1 :1 :1 :1 (4)BBEe 和BbEe bbEe

13. 解析:(1)由图解推断亲本基因型:三角形果实为AABB卵圆形果实为aabb、F1为

AaBbo F2两种表现型比例出现15 : 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为三角形果实(AaBb、Aabb、aaBb):卵圆形果实(aabb) = 3:1。另选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aaBB杂交得R,其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也会出现图示比例。

(2) F 2中三角形果实荠菜基因型为1AABB 2AaBB 2AABb 1AAbb 1aaBB,个体自交后

代不出现性状分离,都表现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丄。基

15 因型为AaBb Aabb和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3) 第一种方案:卵圆形果实的种子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将待测的三包种子与卵圆形

果实种子分别种植,并都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若后代

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为15 :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若亲本基因型为AaBB

1 1 1 1 115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最基本元素:C;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H、O、N;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 2 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和一个羧基(—COOH),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脱水缩合反应: 五、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一些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七、有关计算: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doc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 (meiosis)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1.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范围 2.场所高等植物:花 高等动物:睾丸、卵巢 3.对象: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见减数分裂图解-1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 (包括 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赤道板上。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的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见减数分裂图解-2 3、精子与卵细胞异同点见减数分裂图解-2表格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 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三、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 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 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 盐脂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类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 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1.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 2. 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3.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 4.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 5. 免疫功能(抗体) 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R 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 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每节习题(及答案)(精选.)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 .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2 .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A .氢元素 B .氧元素 C .氮元素 D .碳元素 3 .在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水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4 . C 、 H 、 N 三种还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 73 %左右,而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 1 %,这一事实说明了 A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5 .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A . K B . P C . B D . Ca 6 .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 . Ca2+ B . SO42- C . Zn2+ D . H2PO42- 7 .某块地在施用了含硼的微肥后,其增产效果显著,这是因为含硼的微肥有利于植物的 A .受精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同化作用 8 .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山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水分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9、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B、生物体中可有可无的一些元素 C、微量元素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D、Cu、Zn、Mo等元素是细胞内的微量元素 能力提升 10、某婴儿因长期食用劣质奶粉而出现身体浮肿、哭闹不安、肌肉抽搐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血液中缺乏 A、糖类、钙离子 B、蛋白质、钙离子 C、蛋白质、锌离子 D、脂质、维生素D 1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B、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 C、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设计理念: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具体视课时、进度而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画有细胞轮廓的白纸板,红、蓝两色的橡皮泥)(视教学进度定) 教学过程: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① C、①和① D、①、①和① 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99个 C、90个 D、50个 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特别提醒 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的大小。 ②记忆微量元素可利用口决:铁锰碰新木桶(Fe、Mn、B、Zn、Mo、Cu)。(谐音记忆法) ③记忆大量元素:C、H、O三种以H2O、CO2化合物形式吸收;N、P、K三大肥料元素; Mg、Ca、S——美好的东西应该留住。 ④碳是最基本元素不是因为干重含量最多,而是因为碳易构成基本骨架,是大分子物质形成的基础。 5、聚焦“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①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的种类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②差异性是从化学元素的含量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无机环境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有 一定的差别。 (2)生物界的统一性 ①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②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a所有生物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 (四种脱氧核苷酸)相同;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c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的种类基本相同。 ③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④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 6.元素组成化合物 1、分类 依据作用分 依据含量分大量元素:C、H、O、N、P、S、K、Ca、Mg 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等 最基本元素: C 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2、存在形式: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3、作用: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蛋白质、核酸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影响 花粉萌发 4、研究意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种类相同)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含量不同)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 ...、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 ...、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 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 ..提供了依据 .......;也为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3.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 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4.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5.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 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7.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运用假说―演绎法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9.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S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 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 C其次是O,N,H. 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斐林试剂乙液:0.05g/ml CuSO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①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淀粉﹢碘液→蓝色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⒈组成元素:C、H、O、N(主);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B 、Zn 、Mo 、Cu (铁猛碰新木桶) 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 C 其次是O,N,H. 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 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mlNaOH ; 斐林试剂乙液:ml CuSO 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 液:mlNaOH ;双缩脲试剂B 液:ml CuSO 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1ml ,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 液4滴,摇匀;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 淀粉﹢碘液→蓝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AA ) ⒈组成元素:C 、H 、O 、N (主); ⒉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右图) ⒋通式的特点: 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 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③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 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 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 来自羧基 R ∣ NH 2—C —COOH ∣H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模块一第二章测验试题 一.单选题 1、对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0种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不同 B.每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在氨基酸中,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D.氨基酸是一种具有酸、碱两种性质的化合物 2、下列哪一项不是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A.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 B.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C.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D.氨基酸的种类多达百种 3、下列叙述中,能对蛋白质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是()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B.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D.收缩、运输、免疫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4、DNA的分子组成中没有() A.核糖 B.脱氧核糖 C.磷酸 D.含氮碱基 5、烟草、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构成核酸碱基的种类依次是() A.4、4 B.8、4 C.5、4 D.7、4 6、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A.细胞核内 B.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 C.细胞质基质中 D.细胞核和细胞质内 7、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多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 B.5、18 C.5、17 D.6、17 8、淀粉、核酸、脂肪、蛋白质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C、H、O、N C. C、H、O、N、S D. C、H、O、N、S 9、以下是几位同学写的氨基酸结构通式,请判断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10、在血红蛋白的结构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 A.磷酸键 B.二酯键 C.肽键 D.离子键 11、下列四种化合物中,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 B、 COOH H—C—CH2—CH2—COOH 2 H H—C—CH2—COOH 2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 节和第二节测试题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2.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D.人体内Mn的含量过高会导致运动失调 3.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C、O、C B.C、H、O C.C、O、N D.C、O、O 4.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必含的元素为 C、H、O、N 5.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葡萄糖显砖红色 B. 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脂肪显橘黄色 C. 用斐林试剂处理蛋白质显紫色 D. 用碘液处理果糖显蓝色 6.已知某多肽是由几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三个氨基和两个肽键,下列分子中哪几种是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 ①④⑤ 7.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数目各是() A.48、3、51 B. 50、3、3 C. 48、3、48 D. 48、3、3 8.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是一种二肽 C.某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9NO4 D.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氨基数为m-n 9.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 细胞所特有的。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 【提醒】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看,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看。2.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特点及作用。 (1)归属范围 【注意】占人体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特点: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 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 (3)作用: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 (1)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含量(1)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2)含量仅次于水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有机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4)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知识点三、检测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注意事项,(1)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细胞中有无色素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观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择还原糖 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植物,如苹果、梨、白萝卜等。,(2)鉴定脂肪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但必须提前浸泡3~4 h。,(3)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细胞(或器官),如大豆、鸡蛋等。如用大豆可直接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如用鸡蛋要用蛋清,并注意稀释, 试剂名称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鉴定原理 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 下能将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 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结合成 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 脲结构相似的肽键 , 试剂浓度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 的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 的CuSO4溶液 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 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 CuSO4溶液 使用方法甲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 液 先加入A液形成碱性环境后,再加B 液 使用条件加热不加热 【例1】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 (1)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1.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D.调节准焦螺旋 3.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没有DNA B.没有核糖体 C.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没有由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 4.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1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2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3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4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5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1○2○3 B、○1○2○4 C、○3○5 D、○2○3○4 5.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A 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 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 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 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6.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C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提升测试卷

③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能力提升试卷 一、单选题 1、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后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 H、O的原 子比例为() A.7:16:6 B.7:14:5 C.8:12:5 D.8:14:5 2、现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有1050,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A.999、1016、1046 B.996、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3、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的不同种类主要是由②、④、⑥、⑧决定的 B.该多肽含有4个氨基酸,3种 C.由于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氨基,所以呈酸性 D.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4、高等动物之所以表现出第二性征,就化学成分而言,是由于何种物质作用的结果()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脂质 5、下列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 A.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分子的直接参与 B.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6、设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为A,则植物干种子A1与植物叶肉细胞A2的大小()A.A1>A2 B.A1=A2 C.A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