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普通化学各章要点

《普通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状态函数特征:

①唯一;②?Z与途径;③强、广度;④循环∮d Z=0

2.体积功的计算:

W

体积=?-dV

p

外=-p外?V(恒外压) Q(+吸),W(+体系得到能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4.热力学标准态:

①气体:纯、理想气体行为、标准压力(p=p?=100 kPa)

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均为标准压力p?

②液体、固体:纯、p=p?

③溶液中的离子:p =p ?,质量摩尔浓度m =m ?=1 mol ·kg

-1

5.恒温、恒压过程,下列物理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6. 盖斯定律:反应式可以作为代数方程式运算

及其推广:

θ

θ

νi m f i

i m r H H ,??=?∑

θ

θνi m i

i m r S S ,∑?=?,

θθνi m f i

i m r G G ,??=?∑ 公式:θ

θθ298,298,)(m r m r m r S T H T G ??-?=?

(任意温度下的Gibbs 函数)

转向温度:

θθ

298

,298

,m r m r S H T ??= 相变温度:

θ

θ

T

m T

m S H T ,,相变相变??=

(例:MCO 3的分解温度计算)

8.任意条件(非标准)下(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G

r

,T

m

r

G

?+Q

RT ln,

B

B

B

p

p

Q

ν

∏??

?

?

?

?

=

9.标准平衡常数:

B

B

B p p

K

ν

∏??

?

?

?

?

=

B

B

B

m

m

K

ν

∏?

?

?

?

?

=

等压方程:

??

?

?

?

?

-

?

=

2

1

1

2

1

1

ln

T

T

R

H

K

K

m

r

θ

θ

θ

10.

,T

m

r

G

?与0

T

K的关系:0

,T

m

r

G

?=?0

ln

T

K

RT

用于

,T

m

r

G

?和0

T

K的相互计算

注意:1)温度T时的

,T

m

r

G

?必须用Gibbs公式计算

2)注意单位的统一:

,T

m

r

G

?的 kJ·mol-1与RT的

J·mol-1(·K-1·K)统一

3)

T

K以及0

,T

m

r

G

?的大小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有关

11.

T

K

与转化率的计算

12.化学平衡的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浓度、总压力;温度。会理论分析和熟悉结论

第二章

1.基本概念:

反应速率、有效碰撞、基元反应、活化分子

活化能、反应级数及其确定方法

2.反应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

Δr H m=E a正-E a逆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

v=k·c

A a·c

B

b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经验公式:k=Z exp(-Ea/RT)不同温度下k的计算(直线关系):

β+-=RT

E k k

a ][ln 或???

?

??-=122111ln T T R E k k a 5.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第三章

1.溶液浓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溶质B 的量浓度M( mol ·L -1)

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m(mol ·kg -1)

溶质B 的摩尔分数x

2.溶剂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Raoult 定律:**

*

*

p

N n p n n p x p p p B

B

≈=?=-=?∑ 3.溶剂、溶液的沸点、凝固点

溶液的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

Δt b=t b’-t b=K b m;Δt f=t f’-t f=K f m 4.依数性:Δt b、Δt f只与m有关与m为何物无关

5.离子平衡及其计算:

i

K,K

sp

。注意:同离子效应

6.多元解离平衡及其计算:

1a

K,0

2

a

K

注意:同离子效应;水的K aq= m(H+) m(OH-)=×10-14

7.缓冲溶液:

缓冲对:弱酸+弱酸盐或弱减+弱碱盐 (浓度较大等量) 8.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 (>、=、<) Kθsp

第四章

1.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对、电池符号

2.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Nernst理论

3.Nernst方程:(对应还原式电极反应)

注意:1)使用条件:平衡电势,即未通电/I =0时的电势

2) n 严格与配平的电极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数相同

3)气体代相对分压(p/p θ),纯固、纯液体不代浓度

4)H 2O 不代浓度,但H +、OH -必须代实际浓度

4.电极电势的应用:

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池电动势

2)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RT

nFE

K θθ=

ln 或

059.0lg θθ

nE K =

5.电解池的组成、电极名称、电极反应

6.超电势与电解池的极化曲线

7.影响电极反应的因素与电解产物的一般规律,有关计算

8.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及腐蚀电池极化对腐蚀速率的

影响——腐蚀电池的极化曲线

9.防腐的主要方法

第五章

1.微观粒子运动的一般规律: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不确定性关系;电子运动状态

的描述——波函数

2.四个量子数(符号、名称、意义、取值范围、实验表现),

用量子数表示电子的运动状态

3.基态原子的能级顺序与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理、原则,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分区

4.单电子体系的能级公式:

2

2

6.13n

Z E -=(eV)

2

2

19

108.21n Z -?-=(J)

5.多电子体系的能级公式:

2

2

'6.13n Z E -=(eV)

2

219

'108.21n Z -?-=(J)

Z ’的计算:Z ’=Z -??

6.原子周期性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Z’、半径、电离能、电负性、M 性与非M 性等的解释

(一般规律与特殊性)

第六章

1.化学键的基本类型与相对性

2.共价键与价键理论,? 键和? 键

3.键参数:键能i i

i

i

m r

E n

E n H ?-?=?∑∑产物

反应物

θ

、键长、键角

4.杂化轨道理论:杂化的基本类型,分子空间构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原则

1)有机分子中,C原子都杂化,因为C总是4价而不是2价

2)化学键数目超过中心原子的单电子数,都杂化,如HgCl

2、BCl

3

3)实测几何构型与VB理论预期不符合时,如H

2O、NH

3

(记住这些特例,推断其它,举一反三)

4)用中心原子连接其它原子数,反推等性杂化sp、sp2、sp3

5.分子的极性与极化: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偶极矩、极化率6.分子间力与氢键:

色散力为主且普遍存在,诱导力也存在于……

氢键形成的条件方式、大小

第七章

1.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键

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

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4.配离子的平衡与有关计算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2)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2)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碰撞理论成功处之一,是从微观上揭示了质量作用定律的本质。 2.确切地说:“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度也增大”。 3.过渡状态理论成功之处,只要知道活化络合物的结构,就可以计算出速率常数k 。 4.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G > 0的反应得以进行。 5.多相催化一般都在界面上进行。 6.光化学反应的初级阶段A + hv P 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7.酸碱催化的特征是反应中有酸或碱存在。 8.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所有性质都不改变。 9.按照光化当量定律,在整个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因 此只能使一个分子发生反应。 二、单选题: 1.微观可逆性原则不适用的反应是: (A) H 2 + I 2 = 2HI ; (B) Cl· + Cl· = Cl 2 ; (C) 蔗糖 + H 2O = C 6H 12O 6(果糖) + C 6H 12O 6(葡萄糖) ; (D) CH 3COOC 2H 5 + OH -=CH 3COO - + C 2H 5OH 。 2.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 ,其阈能为40 kJ·mol -1,有效碰撞分数是6 × 10-4,该反 应进行的温度是: (A) 649K ; (B) 921K ; (C) 268K ; (D) 1202K 。 3.双分子气相反应A + B = D ,其阈能为50.0 kJ·mol -1,反应在400K 时进行,该反应的 活化焓≠ ?m r H 为: (A) 46.674 kJ·mol -1 ; (B) 48.337 kJ·mol - 1 ; (C) 45.012 kJ·mol -1 ; (D) 43.349 kJ·mol -1 。 4.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 阈能值与温度有关 ; (C) 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 (D) 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 。 5.在碰撞理论中,碰撞直径d ,碰撞参数b 与反射角θ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0 < b < d ,分子发生碰撞 ; (B) 0 < θ < π,分子发生碰撞 ; (C) 若b = 0,则θ = 0 ; (D) 若b = 0,则θ = π 。 6.由气体碰撞理论可知,分子碰撞次数: (A) 与温度无关 ; (B) 与温度成正比 ; (C) 与绝对温度成正比 ; (D) 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 7.有关碰撞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B) 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C) 可从理论上计算速率常数与活化能; (D) 解决分子碰撞频率的计算问题。 8.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王淑兰-物理化学(第三版)【第八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解答教学文案

王淑兰-物理化学(第三版)【第八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解 答

第八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Chemical kinetics) 1.(基础题★)气体反应SO 2Cl 2 = SO 2 + Cl 2为一级反应。在593K 时的k = 2.20×10-5 s -1。求半衰期和反应2h 后分解的百分比。 解:1/25ln 20.693315002.2010t s k -= ==? 5100ln 2.21023600 1.58410c kt c x --==???=?- 0000 1 1.171611.1716100%14.65%1.17161c x x c x c c -===?=--, 4.某二级反应,经过500s 原始物作用了20%,问原始物作用60%时须经过多少时间? 解:根据二级反应速率方程 s t c c s t c c kt c c 3000,4.0'500,8.011000 =====-则 5.证明一级反应完成99.9%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10倍。 证: 0000111ln ln ln10000.001c c t k c x k c k ===-,1/2ln 2t k =, ∴1/2/ln1000/ln 29.96610t t ==≈, ∴一级反应完成99.9%所需时间为其t 1/2的10倍 7.在760℃加热分解N 2O 。当N 2O 起始压力p 0 = 38.66 kPa 时,半衰期为255s ,p 0 = 46.66 kPa 时,半衰期为212s 。求反应级数和时p 0 = 101.3 kPa 的半衰期。 解:利用公式1200lg()lg(255212)1110.9822lg()lg(46.6638.66) t t n p p '''=+=+=+≈''', ∴反应为2级反应

物化课后习题,第10章,化学动力学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课后习题解答 难度级别:基础★,基础2★,综合3★,综合4★,超纲5★ 关于作业:公式有必要牢记,但是平时作业时最好是自己动手推导出比较简单的公式,而不是直接翻书,找到公式,套公式,这样的解题方式不值得提倡。 1.(基础★)气体反应SO 2Cl 2 = SO 2 + Cl 2为一级反应。在593K 时的k = ×10-5 s -1 。求半衰期和反应2h 后分解的百分比。 解:1/25 ln 20.693 315002.2010 t s k -= ==?(计算有点误差31507 s ), 510 0ln 2.21023600 1.58410c kt c x --==???=?- 0000 1 1.17161 1.1716100%14.65%1.17161c x x c x c c -===?=--, 2.(基础★)镭原子蜕变成一个Rn 和一个α粒子。它的半衰期是1622年,反应是一级。问1g 无水溴化 镭RaBr 2在10年内能放出多少RnRn 的量用0℃,标准压力下的体积(cm 3 )来表示。 解:41 1/2ln 2/0.692/1622 4.27310k t a --===?, 430 0ln 4.2731010 4.27310c kt c x --==??=?-, 0 0 1.00428c c x ∴ =- 1g 无水溴化镭的物质的量为1 0.00259386 mol =,也就是溴离子物质的量 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50.00259 1.00428 1.105100.00259x mol x -=?=?- 故1g 无水溴化镭在10年内能放出在0℃,标准大气压下Rn 的体积为 V = ×10-5××103 = 0.248 cm 3 【讨论】(1)元素周期表应该作为一个常用的工具备在身边,Ra 的原子量为226,溴的原子量为80;(2)单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目的则是为了方便计算;(3)无水溴化镭RaBr 2不是气体这样在浓度表达上有问题吗 4.(基础★★)某二级反应在a = b 时,经过500s 原始物作用了20%,问原始物作用60%时须经过多少时间 马鞍山,尹振兴,2007,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t v c t V v n t V d d d d d d B B B B def ==ξυ= 式中:d ξ / d t 为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V 为反应系统的体积;v B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B 的计量系数,对产物取正值,对反应物则取负值;c B 为参加反应B 的物质的量浓度。此式适用于恒容反应,反应无中间产物或d c (中间产物)/d t ≈0的反应。 2、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消耗的速率及产物生成速率之间的关系 反应:M L B A 0M L B A v v v v +++= t v c t v c t v c t v c d d d d d d d d L L M M B B A A ==-=-= υ 用参加反应的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速率常数k 之间的关系: L L M M B B A A //)/()/(v k v k v k v k ==-=- 上式二式适用于恒温、恒容反应,且反应中间产物或d c (中间产物)/d t ≈0。 3、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 β αB A A A d /d c c k t c =- 式中:α和β分别称为反应物A 的分级数和反应物B 的分级数;α+β=n 称为反应的总级数。α和β可分别为整数、分数或者是零,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k A 称为用反应物A 表示反应速率时的速率常数,其物理意义为当c A =c B =1mol ·dm -3时的反应速率。 4、零级反应 速率方程式:-d c A / d t = k 速率方程的积分式:c A,0 -c A = kt 式中:c A,0为反应前反应物A 的初始浓度;c A 为反应进行t 时刻时的反应物A 的浓度。 零级反应的半衰期:t 1/2 = c A,0/2k 5、一级反应 速率方程式:-d/c A / d t = k A c A 速率方程的的积分式:)1/(1ln )/ln(A A 0A x c c t k -== 式中:x A 为反应A 初始浓度c 0经过时间t 的转化率。此式适用于恒温、恒容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t 1/2 = ln2/k 6、二级反应 速率方程式:-d c A / d t = k A 2 A c 速率方程的积分式:A,0A A /1/1c c t k -= 若速率方程为-d c A / d t = k A c A c B ,在任何时刻c A /c B 皆为定值,速率方程的积分式为 A,0A /1/1c c kt -=

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答案)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b);(a) 2、60.6kJ·mol-1 3、6.25.% 14.3% A已全部反应完 4、520K 5、反应I的温度高于反应II的温度或反应I概率因子大于反应II的概率因子 6、t 1/2=30s;t 1/2 与初始压力的大小无关,必为一级反应,所以n=1;k=ln2/30s=0.02310s-1 7、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8、分子间的碰撞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反应速率取决于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 9、E a =△ r H≠ m +RT 10、52.9kJ·mol-1 11、k A /a=k B /b=k G /g=k H /h 12、1/8 13、一级 二、单选题 三、多选题

四、简答题 1、因质量作用定律只能用于基元反应,总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 2、解:t 1/2=0.6932/k 1 ∴k 1=0.6932/10=0.06932min -1 c=c 0exp(-k 1 t) =c 0exp(-0.06932×60)=0.0156c ∴c/c =0.0156 遗留1.56% 3、因为在该反应机理中有三个基元反应,故该反应为非基元反应,说反应分子数无意义。 4、一级反应为1:2,二级反应为1:3,三级反应为1:5 9、主要原因是活化分子分数增加。 10、E c 是指两个相撞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超过的临界值,这时碰撞才是有效的。 11、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相同的;反应级数可以是0,1,2,3,分数,负数等,而反应分子数只能是1,2,3等整数;反应级数是对宏观 化学反应,而反应分子数是对微观上的基元反应。 12、(1)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k数值也不同;(2)对于指定反应,k的数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而与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有关;(3)k在数值上等于 各反应物的浓度均为一个单位时的反应速率;(4)k是有单位的量,k的单位随反应级数的不同而异。 13、一级反应:(1)速率常数的数值,与所用浓度的单位无关,其量纲为时间-1;(2)半衰期t 1/2 =0.693/k;(3)lnc对T呈线性关系,其斜率为-k。 二级反应:(1)k值与时间和浓度的单位有关,其量纲为<时间>-1<浓度>-1,(2)t 1/2=1/k 2 a; (3)1/c和T呈线性关系,其斜率为k 2 。

物化课后习题第10章化学动力学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课后习题解答 难度级别:基础★,基础2★,综合3★,综合4★,超纲5★ 关于作业:公式有必要牢记,但是平时作业时最好是自己动手推导出比较简单的公式,而不是直接翻书,找到公式,套公式,这样的解题方式不值得提倡。 1.(基础★)气体反应SO 2Cl 2 = SO 2 + Cl 2为一级反应。在593K 时的k = 2.20×10-5 s -1。求半衰期和反应2h 后分解的百分比。 解:1/25 ln 20.693 315002.2010 t s k -= ==?(计算有点误差31507 s ), 510 0ln 2.21023600 1.58410c kt c x --==???=?- 0000 1 1.17161 1.1716100%14.65%1.17161c x x c x c c -===?=--, 2.(基础★)镭原子蜕变成一个Rn 和一个α粒子。它的半衰期是1622年,反应是一级。问1g 无水溴化镭RaBr 2在10年内能放出多少Rn ?Rn 的量用0℃,标准压力下的体积(cm 3)来表示。 解:41 1/2ln 2/0.692/1622 4.27310k t a --===?, 430 0ln 4.2731010 4.27310c kt c x --==??=?-, 0 0 1.00428c c x ∴ =- 1g 无水溴化镭的物质的量为1 0.00259386 mol =,也就是溴离子物质的量 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50.00259 1.00428 1.105100.00259x mol x -=?=?- 故1g 无水溴化镭在10年内能放出在0℃,标准大气压下Rn 的体积为 V = 1.105×10- 5×22.4×103 = 0.248 cm 3 【讨论】(1)元素周期表应该作为一个常用的工具备在身边,Ra 的原子量为226,溴的原子量为80;(2)单位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目的则是为了方便计算;(3)无水溴化镭RaBr 2不是气体?这样在浓度表达上有问题吗? 4.(基础★★)某二级反应在a = b 时,经过500s 原始物作用了20%,问原始物作用60%时须经过多少时间? *马鞍山,尹振兴,2007,zhenxingyin@https://www.doczj.com/doc/a88726935.html,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第八章化学动力学 8.1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从实验数据确定此类反应的 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和其它有关计算; 3.掌握可逆反应、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有关计算; 4.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Arrhenius公式及其应用,弄清活化 能的概念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了解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一般性了解化学反应机理探讨; 6.了解两个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要点; 7.掌握催化剂作用及其基本特征,了解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8.2内容概要 8.2.1 基本概念 1 化学反应速率(rate of reaction):化学反应速率以单位体积内反应 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 在恒定体积条件下. 对于任意反应,eE+fF=gG+hH,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有下列关系: 反应速率的单位是摩尔·体积-1·时间-1 2.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基元反应。

.3.反应分子数(molecularity of reaction):在基元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称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只可能是简单的正整数,一般是1和2,三分子反应较少,四分子应目前尚未发现。 4.质量作用定律(law of mass action):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系数。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对于非基元反应,要从反应速率的实验数据归纳整理才能表达成合适的速率方程式。 5.反应级数(order of reaction):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中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所有浓度项指数的代数和称为该反应的总级数。 如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中α、β分别为A和B的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n=α+β。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有的非基元反应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级数。 6反应的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称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的物理意义是当速率式中各物质浓度均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它的值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在催化剂等条件一定时,k的值只是温度的函数。 速率常数k的单位随着反应级数的不同而不同。零级反应k的单位为mol·dm-3·S-1;一级反应,k的单位为S-1;二级反应,k的单位为mol-1·dm3·s-1。 8.2.2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1.一级反应(first order reaction) 一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其速率方程为 -dC A /dt=kC A 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的微分式转化为积分式得 一级反应的特征: ①以lnC对t作图为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 1 。

(物理化学)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复习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复习 一、基本概念 1、反应速率定义 aA bB dD hH +=+ 其反应速率可写为 1111A B D H d n d n d n d n a d t b d t d d t h d t ξ=-=-== ()/11B B B B d n V dc v V dt dt ξνν= == A dc dt - :B dc dt - :D dc dt :H dc dt =a :b :d :h 2、基元反应 由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原子、自由基等)直接作用一步转变为产物的反应。 3、质量作用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幂函数的乘积成正比,其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幂函数为基元反应中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 4、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等于分级数之和 n αβγ=+++ 5、活化能 基元反应中,把一般的反应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 _ _*a E E E =-,复合反应的活化能是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的特定组合,是各步基元反应a E 的综合表现,称为表观活化能。 二、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1、n 级反应 (1)1101111n n kt n c c --??=- ?-?? 11/n c -与t 成线性关系; (2) ()11/2 10211n n t n kc ---=- 反应的半衰期1/2t 与10n c -成反比; (3)k 的量纲为[浓度]1-n ·[时间]-1 2、零级反应 (1),0A A c kt c =-+ 以反应物的浓度A c 对时间t 作图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为速率常数k 的负值; (2)、k 具有浓度·时间-1的量纲,单位通常为31 mol m s --??; (3)、,0 1/22A c t k = 半衰期1/2t 与,0A c 的一次方成正比,与速率常数k 成反比。

化学动力学教案

化工化学系教案

机理(或反应历程)。基元反应中反应物的粒子(可以就是原子、分子、离子、自由基等)数目叫做反应分子数。只有一个粒子参于的反应称为单分子反应,由两个粒子参加的反应为双分子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元反应所组成的总反应称为非基元反应,或称为复合反应。绝大部分宏观反应都就是复合反应。复合反应由哪几个基元反应组成,即反应物分子变成产物分子所经历的途径,称为反应的机理。基元反应的总与就就是复合反应。基元反应中,反应物微粒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根据反应分子数可以将基元反应粉为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最常见的就是双分子反应,单分子反应次之,三分子反应较罕见。 四、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经验表明,基元反应速度与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而各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就就是基元反应方程式中各相应物质的计量系数。这一规律称为质量作用定律。若有基元反应 aA+Bb 产物 则基元反应的速度方程式为a A b B B B C kC dt dC =-=ν9-5 基元反应为数不多,大多数化学反应为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速度方程式不能直接应用质量作用定律,它正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五、反应级数 实验证明,许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具有以下幂数形式Λγ βνD B a A c c kc = α,β分别叫对反应物A 及B 的反应级数,若令α+β+γ+…=n 叫反应的总级数,简称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一般就是通过动力学实验确定的,而不就是根据反应的计量方程写出来的,即一般α≠a,β≠b 。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 六、反应速率常数 k 叫反应速率常数。k 的物理意义就是当反应物A 、B 的物质的量浓度c A、c B均为单位物质的量浓度时的反应速率,故也称为比速率。 【本节小结】本次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基元反应与复合反应,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系数,反应级数。 化工化学系教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