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纱学知识点

纺纱学知识点

纺纱学知识点
纺纱学知识点

大纺织:大纺织,则要把纤维原料的初加工、缫丝、针织印花染色、整理、化纤生产、服装,从原料到最终的产品都包括在内。

Upopen-end spinning : 非自由端纺纱喂入点至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连续的纺纱方法

Open-end spinning: 自由端纺纱喂入点至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断开的纺纱方法,纺出的纱是真捻结构

纺纱过程的4个阶段

松解(:第一步都是先把纤维原料中的局部横向联系彻底破除,这就是松解;

集合:牢固建立首尾相接的横向联系。

松解是集合的基础和前提。

松解集合:,要分成开松、梳理、牵伸、加捻等4个步骤。

开松:把大的纤维团扯散成小纤维快、纤维束的过程,使纤维间的横向联系规模缩小,为进一步松解为单纤维创造条件。

纺纱系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几个系统?

环锭纺在生产效率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

高速与大卷装

(1)钢丝圈的速度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提高;就用目前的材料,钢丝圈线速度max=40m/min (2)纲领直径不可能有大的增加。直径增大,惯量增大,断头增加。直径增大,钢丝圈线速度增大,断头增大甚至难以纺纱。

1)棉型普(粗)梳工艺流程

原棉→配棉:

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开松---梳理----——————牵伸————————加捻--——

(2)棉型化纤纯纺纱工艺过程图

棉型化纤:

开清棉→梳棉→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开松--梳理-------------牵伸--------------

------加捻-----

(3)棉型精梳工艺过程图

原棉→配棉:

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精梳后并→粗纱→

细纱→后加工

4棉型化纤/普梳(精梳)棉混纺工艺过程图

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

→混一并→混二并→混三并→

棉型化纤:开清棉→梳棉→→粗纱→细纱→后加工

纺纱原料:具有一定细度、强力、可纺性,可以制成纺织品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原料选配的目的、原则:原料选配的目的保证最终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降低成本(2)原料选配的原则满足最终产品的特征与品质稳定、稳定生产提高劳动率、降低成本,采用廉价≠低档的原料

临界混纺比:同样的混纺原料成分,在混纺比不同时,在某一混纺比处存在着混纺纱的强力最低点,此时的混纺比称为临界混纺比。

分类:把适合纺某种产品的原棉归为一类。

排队:将接替的原棉进行排队,以便交替使用

2简答:分类排队应注意的问题。

主体成分、队数、交叉抵补混合棉各唛头间原棉性质差异控制品级差异纱线种类与原棉性状配棉时质量指标的控制范围。

:1-2级;长度差异<3mm;细度差异±300Nm;成熟度1.6-1.9;含杂差异<1.5%,回花再用棉的使用3-5%

化纤长度与细度的选择方法

与天然纤维混纺,要求长度基本接近:

细度选择:棉1.1-1.56dtex,毛2-3.0dtex

长/细比(化纤/化纤):L/Tt=23,>23柔软、强度高;<23,挺括、仿毛

化纤强伸度选择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混纺纱强度较各成分混纺时的大的为小,亦较纯纺时的加权平均强度小

为提高混纺纱的强力利用率,两个成分的断裂伸长率越接近越好,如果必须要混用断裂伸长率差异大的纤维则断裂伸长率较大的纤维屈服模量越小越好。混纺比避开临界混纺比单一成分混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越小越好。

常用的原料混合方法。

纤维层混合棉包(块)、棉箱(块)

强制混合→称重(纤维丛)、条子混合(并条机上)

随机混合→(尘龙、梳棉机)

强制(纤维层+随机)+条子

3表述:原棉的主要工艺性能

长度决定纺纱的细度、工艺、设备。陆地棉:25-32mm 海岛棉:33-39mm

长与短的区分(陆地棉)~25.4mm(short)26~29mm(middle)29~32.7mm(long)

SKF的总结:纤维长度与纺纱细度的关系

纤维长度细度(dtex)可纺纱线密度(tex)

<28mm 1.72-2.56 14-40

>28mm 1.22-1.56 5-13

细度纱线截面的纤维根数n=T(纱)/T1(纤维)n↑-强力↑,n↑-条干均匀度↑,但是易扭结成团陆地棉:1.5-2.0dtex 海岛棉:1.2-1.4dtex划分细和粗的概念(马克隆尼)

<3.5极细、3.5-3.9细 4.0-4.4一般 4.5-5.0粗[常用3.7-4.2]>5.0非常粗

(3)成熟度陆地棉:1.4-2.0,而纺纱最理想的是:1.6-1.9

(4)强力海岛棉(4cN-5cN)>陆地棉(3-4cN)吸湿性(纤维回潮率)实际回潮率

<3.96非常干3.96-5.8干燥5.9-6.1一般8.5-10.5稍湿

分类注意3个问题:资源、气候、单唛试纺

涤/精梳棉(60/40)采用条子混合,求混纺的各自喂入根数,涤纶生条定量及精梳棉条定量。解:

设涤纶生条定量与棉精梳条定量相等g1=g2=20g/5m

则有:

60/n1:40/n2=1

取n1+n2=6,则n2=6-n1

60/n1:40/6-n1=1

解得n1=3.61根(修正到n1=4根,则n2=2根)

修正精梳条定量

60/4:40/2=20:g2

解得g2=26.67g/5m

普梳纱奇数准则:

落棉率:落棉率是落棉重量与喂入原棉重量的比值

落棉含杂率除杂效率:落棉含杂率是指落棉中杂质重量与落棉重量的比值

除杂效率是指落杂率与原棉含杂率的比值

2.简答:开清棉流程组合原则

开清棉流程组合原则:精细抓取、充分混合、逐渐开松、早落防碎、以梳代打、少伤纤维清梳联(现代)具有的8个特点

短流程,流程的组合体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2)多包排列精细抓棉,180大包,棉束25~30mg 均匀(3)流体力学原理早落少碎高效除杂(4)多仓混棉混合均匀(5)以梳代打渐进开松柔和(6)强力去除异纤微尘(7)清梳联(8)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纺机

影响抓棉效果的主要因素

1)刀片伸出肋条距离(小、插入浅、抓取棉块小开松好)

(2)抓棉打手转速(高,棉块平均重量轻)

(3)抓棉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小、产量低开松好)

(4)抓棉小车的运行速度(高,刀片与棉块接触时间短棉块小)

分别写出时差及程差混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时差特点:逐仓顺序喂入、阶梯储棉视频、同步输出、多仓混棉。影响混棉因素:时间差、原料密度、仓数

程差式混棉的特点:同时输入、多层并合、先后输出、多层混合影响程差混棉主要因素:路程差、原料密度、仓数

自由状态、握持状态下的开松各有什么特点?

自由状态特点:开松作用缓和、纤维不易损伤、杂质不易破碎、除杂效果稍差

打击力大、除杂作用强、杂质易破碎、纤维易损伤

影响开松的因素及清棉效率的因素

开松方式:扯松→自由打击→握持打击;为防止杂质破碎,应多安排自由开松,少安排握持打击

开松打手:角钉辊筒、豪猪式、翼式(回放)

尽可能多使用梳针、锯片、锯齿,少使用矩形刀片。

打手速度n:n↑→开松次数、开松力、强度↑→除杂↑、纤维损伤↑杂质破碎↑;

纤维块↑→阻力↑开松作用↓→开松速度↓

纤维块↓→阻力↓开松作用↑→开松速度↑

开松机件之间的隔距△

△↓→开松作用强↑→纤维损伤杂质易破碎↑;如何选取△:

罗拉~打手:纤维层厚、密度大、纤维长→△大;

打手~尘棒:进口到出口,纤维密度逐渐减小、逐渐松解△从小到大;

尘棒~尘棒:进口到出口,棉束逐渐减小体积增大,△从大到小;

开松机件的配置:辊筒表面的角钉、锯齿均布;植针密度大,开松作用强;纤维块大时,植针密度应小,纤维块小时,植针密度应大

在尘棒安装图并标注:安装角、隔距、三面一角。

简要说明尘棒安装角与隔距的关系

θ与δ二者关系θ在机外用手轮同时调节

a —相邻2个尘棒顶点间距离;θ—尘棒安装角;

δ—尘棒隔距;φ—相邻2个尘棒顶点间距离a 所对圆弧中心角的1/2,d —如图所示 θ =20-40度,

θ ↑, δ↓;θ↓, δ↑ 3.写出以下工艺流程

清梳联示范流程

传统开清棉示范流程

4.论述清梳联与传统开清棉的比较优势。

清梳联技术已经成为实现纺织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了开清棉工序与梳棉工序的连续化生产,其经济效益体现在节约用人、节约用电、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原棉制成率、降低配棉等级、节约设备维修费用、节约占地面积等9个方面。

尘棒安装角:尘棒顶点A 到打手中心O 的连线与尘棒工作面ac 之间的夹角θ。

尘棒隔距:b 点到相邻尘棒ac 面的垂直距离

抓棉机的工艺功能:多包取用、精细抓棉、瞬时混合、“细 小 匀”

梳理、梳理是将纤维间的横向联系基本解除,同时建立纤维首尾相搭的纵向联系 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刺辊/给棉板隔距点A 以上一段给棉板长度+鼻坎长度

La=L1+a=L3+a+(R+Δ)tan α

混合作用:由于纤维在梳棉机内停留的时间不同,是同一时间喂入机内的纤维分布于不同输出时间之棉网上,使先后喂入机内的纤维凝聚于同时输出之棉网上

均匀作用 :梳棉机吸收纤维,使生条短片段不匀减小的作用

梳理工序的任务。

梳理:对棉束进一步予以细致梳理→分解为单纤维

除杂:流体力学原理,除去纤维中细小杂质

混合均匀:在锡林、盖板之间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均匀,实现纱线结构均匀

d

a -+=)cos(φ

θδ

成条:纤维沿纵向首尾相搭→生条

分梳、剥取、提升的条件?

分梳及条件

1、2两针齿平行配置1、2两针面具有相对速度V1及V2,速度同向且V1>V2大的针密500-1000枚/in2小的隔距(6-13)”/1000

剥取条件

1、2两针面针齿交叉配置;1、2针面上V1,V2同向,V1≠V2,V1>V2,1、2针面具有大的针密500-1000枚/ in2,1、2两针面之间小的隔距(6—13)”/1000

提升条件:

1、2两针面针齿平行配置;1、2两针面上v1与v2同向,v2>v11、2两针面上有大的针密;1、2两针面间小的隔距

为什么紧隔距才能强分梳?

1.针刺入纤维层深,接触纤维多;

2.纤维被针面握持分梳长度长,梳理力大。

3.两针面间转移的纤维量多。

4.浮予两针尖的纤维少,不易搓成棉结。

隔距进口大,可减少纤维充塞,出口大,易走动。

为什么生条会产生后弯钩?

作图:画出梳棉机刺辊、锡林、道夫、盖板相对位置图、回转方向、针齿配置、标注两针面作用分类。

3.论述:

影响刺辊分梳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刺辊落棉机械工艺因素;

(1)nt,nt ↑,分梳度C ↑,杂质易暴露↑,落杂↑但是涉及要特别注意纤维的特性、转移速比。

(2)落杂区长度:

1区,A→除尘刀,含大杂较多时,应加大1区长度(30-50mm);2区,除尘刀→小漏底进口为重点落杂区,部分大杂及多数小杂均应在此落下,当小杂较多时,2区长度应>1区。2区长度加大,可纺纤维落下多,注意气流回收,(89-114mm);3区小漏底进口→出口,利用气流压力排除短绒和尘杂,(165-200mm),含杂多时,用弦长短小之小漏底(尘棒+网眼式),含杂少时用弦长较长之小漏底(网眼式);

(3)尘刀位置:分配1、2两个落杂区长度,击碎杂质与改变杂质运行轨迹。工艺为:高低、工作角、尘刀-刺辊隔距(0.3-0.43mm)不能太大,太大,第一区落杂太少,第二区负担大。低刀大角度、多落多回收。

(4)小漏底工艺:进口4.76-9.53mm,含杂多,入口小;出口0.4-1.6mm,出口小,压差大,多排短绒。

(5)小漏底的规格(弦长)应根据所纺纤维调整。

金属针布的主要特点

、锡林针布:小、浅、尖、薄、密

(1)小,工作角αc小,小,有利于穿刺、分梳、棉结少,太小易缠绕;大,有利于转移、太大,转移率太高,质量差;化纤工作角>棉工作角

(2)浅,浅齿hc↓(为什么?)hc↓,纤维处于针齿尖部,露出针面长度增加对交替转移、分梳有利;hc↓,齿隙小,充塞纤维少负荷轻减少棉结,不绕锡林

hc↓,总高小,抗轧;hc↓,才有可能做到工作角小,为增加齿密创造条件;hc发展历史

从3.2→2.8 →2.5 →2.0 1.8→1.5mm

棉:齿深0.5-1.0mm 化纤:0.6-0.35mm

(3)薄和密,指的是针布的基部厚度小,齿密大,则锡林的分梳度大,Nc↑→锡林的梳理度C↑若C=1,棉结大量上升,要求C≥3。棉Nc>化纤Nc

锡林的横向齿密>纵向齿密(轴向齿密>周向齿密),减少漏梳通道,意味着针齿的厚度减小,纵向齿密亦应增大,但因为是对前后重复梳理,不如横向重要。英国一专利:1155605介绍:横/纵>1.75,实际上,目前已经达到4.0

4)尖,齿顶面积小、小,锋利,有利于穿刺分梳一般齿顶面积为:宽0.05-0.1mm,长0.05-0.15mm面积=0全冲齿

道夫转移率

(1)定义:锡林向道夫转移的纤维占参与作用的纤维的百分率

6%-15%

刺辊分梳度(每根纤维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式中:C—分梳度(齿数/每根纤维);nt—刺辊转速(转/min);z—刺辊总锯齿数;L—纤维长度(mm);Ttex—纤维线密度;V—喂棉速度(m/min);W—棉层定量(g/m)

精梳准备工序的偶数准则;为保证喂入精梳的小卷中纤维大多数为前弯钩,准备工序机台数(工艺道数)按偶数道数设置

钳次、钳板前后摆一次

前进/后退给棉、前进给棉:钳板前进时发生的给棉动作后退给棉:钳板后退时发生的给棉动作

落棉隔距、精梳机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下缘到后分离罗拉表面的距离

分界纤维长度L:从理论上分析,存在一种纤维长度L,比L短的纤维进入落棉,比L长度的纤维进入精梳棉网,L称为分界纤维长度

精梳准备工序任务及精梳工序任务

精梳准备工序任务

1、制成均匀小卷。便于精梳机加工

2、伸直平行纤维。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与分离度,以减少精梳时纤维损伤和梳针折断,减少落棉中长纤维的含量,有利于节约用棉。精梳用于高品质、高支数、特种纱,属插入工序

(1)排除生条中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绒(2)排除生条中残存的棉结、杂质(3)进一步伸直、平行、分离纤维(4)均匀成条

三种精梳准备工艺。

1、条卷工艺:生条→并条机→条卷机→精梳机

2、条卷、并卷工艺(条并卷工艺)生条→条卷机→并卷机→精梳机

3、条并卷联合工艺生条→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精梳机

精梳一个钳次的四个阶段

(1)锡林梳理阶段(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3)分离接合阶段(4)梳理前的准备阶段

3.分析论述

三种精梳准备工艺比较

条卷工艺流程特点机器少,占地面积少,结构简单;由于牵伸倍数较小,小卷中纤维伸直平行不够,由于采用棉条并合方式成卷,制成的小卷有条痕,横向均匀度差,精梳落棉多

总并合数120-180,总牵伸7-12倍,牵伸倍数小、纤维伸直平行不够,在精梳机上往往会引

起好纤维进入进入落棉而使落棉增加,小卷定量轻(35-50g/m),准备质量低、曾经大量使用,目前趋于淘汰

并卷工艺特点是小卷成形良好,层次清晰,且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梳理时钳板的握持,落棉均匀;适于纺特细特纱总并合数120-186,总牵伸7-12倍,牵伸工艺同条卷工艺。区别是第二种工艺经过6层棉网叠合小卷横向均匀度优于第一种,有利于精梳可靠握持,落棉均匀且少于第一种工艺,用于高支纱

条并联工艺总并合数180-380,总牵伸10-40倍,牵伸与并合大,改善纤维伸直与均匀度,减轻精梳机梳理负担,能提高产量大大减少可纺纤维进入落棉数量,但占地大,纺制长绒棉时,因牵伸倍数过大易发生粘卷

分析给棉工艺对落棉及梳理质量的影响

(1)给棉方式:落棉隔距相同时,后退给棉落棉率(15-25%),前进给棉落棉率(13-18%);后退给棉落棉率大于前进给棉落棉率;后退给棉方式重复梳理次数>前进给棉;梳理质量好,棉网好;

(2)无论前进还是后退给棉,给棉长度小(一般为5.2mm或者4.7mm),重复梳理次数增加,故当产品为高支纱质量要求高时,可采用后退给棉及小给棉长度;

(3)小卷定量60-70g/m,小卷结构要求不粘卷,两端平齐

(1)精梳机理论产量

文献检索(第2版)_在线作业_2

文献检索(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8-03-20 15:10:11 一、单选题 1. (5分) ()是检出的相关文献与检出的全部文献的百分比。 ? A. 误检率? B. 查全率 ? C. 查准率 ? D. 漏检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4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布尔逻辑表达式:在职人员NOT(青年AND教师)的检索结果是()。? A. 青年教师的数据

? B. 检索出除了青年教师以外的在职人员的数据? C. 青年和教师的数据 ? D. 在职人员的数据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文献检索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 书目查询主要通过()。 ? A. 搜索引擎 ? B. 各大学图书馆或情报部门的书目查询系统? C. 学位论文数据库 ? D. 期刊论文数据库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5 检索工具及类型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5分) ? A. 含有 A 、 B 之一或同时包 含AB 两词的文献 ? B. 含有检索词B 而不含检索词A 的文献 ? C. 含有检索词A 而不含检索词B 的文献 ? D. 含有这两个词的文献集合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6 文献检索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 A. 含有这两个词的 文献集合 布尔逻辑表达式“A OR B ”或“A+B ”表示查找出()。 布尔逻辑表达式“A AND B ”或“A ×B ”表示查找出()。

? B. 含有检索词A而不含检索词B的文献 ? C. 含有A、B之一或同时包含AB两词的文献 ? D. 含有检索词B而不含检索词A的文献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文献检索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 手册的基本特点是()。 ? A. 著录内容标明出处? B. 所收资料侧重基础知识,注重实用性 ? C. 侧重揭示文献内部特征 ? D. 内容新颖,连续出版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 参考工具书 展开解析 答案B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温医 2018文献检索知识点整理

答题格式 填空题、选择题只用填写答案即可,不用写其他 操作题三要素: 检索结果数量、检索表达式、题录信息(题目会要求你写什么就写什么) 举例: #1 34567 分类号=R512.6/扩展/复分-025/ 题名:xxxxxxxxxxx 作者:xxx 文摘型数据库 只有题录信息、全文链接信息,没有全文信息的数据库。 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web) 2.PubMed 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web) 基本检索 智能检索:在“缺省”字段,自动实现检索词、检索词对应主题词及该主题词所含下位词的同步检索。不支持逻辑组配检索。 精确检索:适用于关键词、主题词、特征词、分类号、作者、第一作者、刊名、期字段。 限定 每次限定检索结束后,谨记点“清除”按钮 主题检索 加权检索 主题词“加权”表示主题词的重要程度,反映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加权主题词用“* ”表示 加权检索表示仅对加星号(*) 主题词( 主要概念主题词) 检索 非加权检索表示对加星号主题词和非加星号主题词(非主要概念主题词)均进行检索。 扩展检索 扩展检索是指同时检索当前主题词及其下位词,可提高查全率。 非扩展检索则仅限于当前主题词的检索。 分类检索 期刊检索 作者检索

检索历史 系统退出后,检索历史清除 CBM检索检索规则 布尔逻辑符 优先级:() > NOT > AND > OR 截词检索 ?:表示一个字符 例:血?动力,可搜索“血液动力、血流动力”等 % :表示任意个字符 例:肝炎%疫苗,可搜索“肝炎疫苗、肝炎病毒疫苗、肝炎灭活疫苗”等等模糊检索/精确检索 短语检索 用半角双引号将检索词括起来,系统视其为不可分割的固定短语在指定字段中检索。 例:”1,25-(OH)2D3” 2.PubMed 基本检索 可对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词都可以进行检索,分类如下: 自动词语匹配检索自动匹配功能 著者检索 期刊检索 精确检索用“”进行强制短语检索 截词检索用通配符?,*检索 字段限定检索P47 表4-2 布尔逻辑检索AND OR NOT 高级检索 MeSH主题词检索 确定规范检索词 款目词(入口词)、主题词(叙词) 查看词义注释、树状结构表 副主题词、扩展、主要主题词 其他检索方法 Single citation matcher(单篇引文匹配器) 查找某一篇文献的准确信息 Clinical queries 专门为临床医生设计的检索服务。 临床研究、系统评价、医学遗传学三类临床医学资源中进行检索 每次筛选检索结束后,需进行clear all 操作。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 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 ?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 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 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 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 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 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 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 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 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质量管理学重点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

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看听学》一册上知识点及习题

Lesson1-2知识点及习题 单词: 1. meet Nice to meet you . 见到你很高兴 Have a meeting 开会 2. and you and I 我和你 3. This 反义词:that 4. is (Be动词)妈妈有三个儿子:am,is ,are. 口诀:我用am 你用are;is 跟着他她它;复数全部都用are . 5. class class 1 一班 classroom 教室 classmate 同学 6. her her class 她的班级 her mother 她的妈妈 7. teacher 老师 teach 教 8. Mr. 先生 Mr Li 李先生 Mr+姓 9. Which 特殊疑问词,引导特殊疑问句放在句首 10. your 你的,你们的 your pen your class your teacher 11. the定冠词,特指 12. sir 先生单独使用,后面不跟姓,首字母小写 13. here 这儿反义词:there 那些 14. are同is口诀 15 thank thanks thank you 16. Here you are给你 17. blue a blue sea 一片蓝色的大海 Once in a blue moon千载难逢 18. green green hand 新手 green house 温室花房 19. school bag 书包 handbag 手提包 backbag 双肩包 20. rubber = eraser 橡皮 关键句型 1. Meet Sandy and Sue ! 祈使句 祈使句: a. 省略主语 b.动词开头 c. 表示命令,请求,要求等 例如:Come here! Follow me! Stop it! Take this! Take it away!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

文献检索复习知识点

1、数据库类型 1)按信息收录的学科范围:综合性数据库(WOS、CNKI、万方)、专业性数据库(Pubmed、 CA、CBM)、专题性数据库(GenBank) 2)按收录信息内容的类型:文献型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图像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 2、狭义的文献检索则指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利用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从文献信息集合中找出用户所需要的文献的过程。 3、信息素养指具有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各种新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及制订明智决策的能力,是对个人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概括性描述。 4、信息伦理——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5、全文型数据库: 全文型数据库(full-text database):收录有原始文献全文的数据库,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政府出版物、研究报告、法律条文和案例、商业信息等为主。 优点:能直接获取文献原文,集文献检索和全文提供于一体;提供全文字段检索。 举例: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的数字化期刊、OVID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的SDOS等。 6、扩大检索 重新选择数据库:选择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或增加所检数据库的检索年限; 选择多种检索方式:采用多种检索方式相结合,可以适当扩大检索; 重新选择检索途径:如选择篇名字段检出结果较少时,可选择文摘、组合字段或全文字段,获取较多检出结果。 7、重新建构检索表达式: 主题词检索时采用扩展检索,选用所有副主题词或扩展下位副主题词; 自由词检索时考虑其同义词、近义词等,并用OR相连; 采用截词检索,且截词不宜太长; 去掉次要的主题词或非核心的检索词,减少AND组配面; 对检索词不做限定; 采用邻近算符检索时,不要过于严格等。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集团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计划学习知识重点归纳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质量 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 对质量的两种解释P5 一种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哪些产品特征,提高质量旨在顾客满意,从而实现收益增加。另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合格或没有缺陷,提高质量通常会使成本降低。 第一种质量是顾客满意的源泉,第二种质量则是顾客不满的原因。 3.质量特性 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时间方面的质量特性;安全方面的质量特性;社会方面的质量特性。 4、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 5、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6、流程性材料质量属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7、服务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8、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魅力质量特性、一元质量特性、必须质量特性: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具有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10、质量的意义:1、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2)从质量和员工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有利于员工的发展 3)从质量和顾客的关系看,提高质量是顾客满意的保证 4)从质量和其他相关关系看,企业只有合法经营并持续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企业才会持续发展,缴纳更多的税收,供应商也会有持续经营的机会。 11、质量的对象是产品和服务 质量要求:符合规范------>适用性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大质量(广义的质量)第二章质量管理 1、朱兰质量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 3、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把关)、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预防)、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质量文化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 2、正泰电气组织文化: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3、质量文化核心:满足要求,利己利人,承担责任,诚信守法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的八原则: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5、ISO9000族标准的四项核心标准分别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9011《质量和(或)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为什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满足组织内部进行质量管理的要求;2、满足顾客和

文献检索课 复习知识点-推荐下载

第六章 一、定义 信息p147、知识p1449、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p150 二、知识点 1、文献的类型 按载体形式: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电子型 出版或加工形式:专著、报纸、期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产品样本、档案资 料、“灰色”文献和各种工具书 加工深度不同(重点!掌握含义、能区分、能举例):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 次文献及三次文献 2、现代文献的特征 外表特征(题名、作者、出版社等);内容特征(文献论述主题、观点、见解等)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CN号 3、信息、知识、文献相互间的关系(会分析) 4、信息源的四个层次:一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三 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四次信息源(集约信息源)(能区分、能举例) 5、电子信息源(数据库、网络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口头信息源 6、信息服务业(政府信息系统、文献服务系统) 第七章 一、定义 信息检索p165、信息检索语言p167、文献检索工具p169、检索系统p176 二、知识点 1、信息检索的类型(按内容、组织方式、检索设备) 2、信息检索主要方法: 1)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顺查法(时间上,远→近)、逆查法(时间上, 近→远)、抽查法(抽查一定时期的资料) 2)追溯法: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情报来源的方法。 (时间上,查找原文以前的文章) 3)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检索语言:按基本属性分为 a分类检索语言(p167注意什么是类、种、属。在我国,分类检索语言以《中 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代表) b主题检索语言 《中图法》知识: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自考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

定义强调与“用途有关的要求”,显然, 视为体系(系统)或过程或活动。如:我

们研究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把产品实现看作一个过程,把设计和开发看作一项活动等。 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原理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4)过程方法(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7)文件(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9)持续改进(10)统计技术的作用(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7、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质量职能是针对全过程控制需要提出来的质量活动属性与功能,是质量形成客观规律的反映,具有和相对稳定;而质量职能则是 为了实现质量职能,对部门、岗位与 个人提出的具体质量工作分工,其任 务通过责、权、利予以落实,因而具 有人为规定。可以说,质量职能是制 定质量职责的依据,质量职责是落实 质量职责的方式或手段。质量管理的 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散布在各个质量职 能部门中的质量职能通过质量职责有 机地联结起来,协同一致实现组织的 质量目标。 8、为了表述产品质量形成的这 种规律性,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曾 经提出了一个质量螺旋模型。就是表 述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 式,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该曲 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 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 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 兰质量螺旋”,它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 的客观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9、“朱兰质量螺旋”,可以看到: (1)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包括13个环节 (质量职能):市场研究、产品计划、设 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 仪器仪表配置、生产、工序控制、检 验、测试、销售、售后服务。(2)产品 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的 过程(3)产品质量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 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各环节 之间的协调(4)质量系统是一个开放系 统,和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5)产品质 量形成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需依 靠人员的参与和完成,人的质量及对 人的管理是过程质量及工作质量的基 本保证。它有异曲同工的常见表述还 有质量循环图和质量杯。 10、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 质量检验阶段。这种有人专职制定标 准、有人负责实施标准、有人按标准 对产品质量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 管理是质量检验阶段的开始,是一种 历史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 便从此诞生。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 仍属“事后把关”性质,查出了废次品, 既成事实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而且采 取全数检验的办法把关,量大面广, 耗费资源,增加成本,不利于生产率 的提高;最后,某些产品检验属破坏性 检验,如炮弹的射程检验、胶片的感 光度检验等,检验一个就损坏一个, 全数检验是根本行不通的(2)统计质量 管理阶段。1926年美贝尔电话研究室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方剂学在中医师承考试以及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为此复习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方剂学复习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可以正在准备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的考生可以认真复习。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常用治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 使用温法要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6)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故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3L看听学一册上知识点及习题.docx

LeSSOn1-2知识点及习题 单词: 1. meet NiCe to meet you . 见到你很高兴 HaVe a meet ing 开会 2. and you and I 我和你 3. ThiS 反义词:that 4. is (Be动词)妈妈有三个儿子:am,is ,are. 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 跟着他她它;复数全部都用are . 5. class class 1 一班CIaSSroom 教室CIaSSmate 同学 6. her her class 她的班级her mother 她的妈妈 7. teacher 老师teach 教 8. Mr. 先生Mr Li 李先生M叶姓 9. WhiCh 特殊疑问词,引导特殊疑问句放在句首 10. your 你的,你们的your Pen your class your teacher 11. the疋冠词,特指 12. Sir 先生单独使用,后面不跟姓,首字母小写 13. here 这儿反义词:there 那些 14. are 同is 口诀 15 tha nk tha nks tha nk you 16. Here you are 给你 17. blue a blue Sea 一片蓝色的大海OnCein a blue moon 千载难逢 18. gree n green hand 新手green house 温室花房 19. school bag 书包han dbag 手提包backbag 双肩包 20. rubber = eraser 橡皮 关键句型 1. Meet Sandyand SUe ! 祈使句

祈使句:a.省略主语b.动词开头c. 表示命令,请求,要求等例如:Come here! Follow me! Stop it! Take this! Take it away!

自考质量管理学章节重点(完整版)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1、当代管理环境: a.日益剧烈的变化 b.掌握主导权的顾客 c.无所不在的竞争 2、变化的领域: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技术领域 d.社会文化领域 3、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4、质量特性的分类: a.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 b.心理方面的特性 c.时间方面的特性 d.安全方面的特性 e.社会方面的特性 5、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6、产品:即过程的结果。 7、产品的类型:a.服务 b.软件 c.硬件 d.流程性材料 8、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9、供方:是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0、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 11、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12、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13、狩野纪昭三种主要类型的质量特性:a.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b.必须特 性:是即使充分提供也不 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 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 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 质量特性。c.线性特性: 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 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 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 的那些特性。 14、朱兰质量概念的 两种理解:a.“质量”意 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 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 些产品特征。 b.“质 量”意味着免于不良,即 没有那些需要返工或会 导致现场失效、顾客不 满、顾客投诉等的差错。 15、促使重视质量的 主要原因:a.各国政府对 质量的管制 b.消费者权 益运动日益高涨c.在质 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 增强 16、管理:是指一定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 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 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 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 过程。 17、质量管理:就是 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 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 领导与控制的活动。 18、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三部曲):a.质量计 划 b.质量控制 c.质量 改进 19、质量计划、质量 控制、质量改进的关系: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 量改进这三个管理过程 构成了质量管理的主要 内容。质量计划旨在明确 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 目标,并对实现这些目标 所必需的各种行动进行 规划和部署的过程。质量 控制也就是实现质量目 标、落实质量措施的过 程。质量改进是指实现前 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 程。 20、全面质量管理 (TQM):一个组织以质量 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 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 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 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 成功的管理途径。 21、全面质量管理的 主要成效:a.高质量 b. 低成本 c.高受益 d.顾 客忠诚 e.员工的活性化 22、质量对经济性的 影响: a.增加收益 b. 降低成本 23、质量成本:是指 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 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 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 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24、研究质量成本的 目的:a.定量阐明质量问 题的规模以明确改进的 必要性b.引导改进活动 的方向 c.追踪改进活动 的进展情况 25、质量成本的分 类: a.内部故障成本 b. 外部故障成本 c.鉴定成 本 d.预防成本 26、内部故障成本: 是交货前发现的与不良 有关的成本。 27、内部故障成本的 构成:a.废品损失 b.返 工费 c.复检和筛选费 d. 停工损失 e.不合格品处 理费 f.其他 28、外部故障成本: 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 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 成本。 29、外部故障成本的 构成:a.保修费 b.索赔 费 c.诉讼费d.退货费 e.降价费 f.其他 30、鉴定成本:是为 了确定产品符合质量要 求的程度而发生的成本。 31、鉴定成本的构 成:a.进货测试费 b.工 序和成品检验费 c.在库 物资复检费d.对测试设 备的评价费 e.质量评审 费 f.其他 32、预防成本:是为 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 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 本。 33、预防成本的构 成: a.质量计划编制费 b.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 c.工序控制费 d.产品评 审费 e.质量信息费 f. 质量管理实施费7.其他 34、质量成本分类应 注意的事项:a.质量成本 的分类应当根据每个组 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b. 故障成本是最关键的类 别,因为它为降低成本和 排除顾客不满的原因提 供了主要的机会c.在收 集数据之前,必须就所要 包括的成本类别达成一 致d.某些日常发生的成 本或许已被人们接受为 是不可避免的,但实际上 仍是质量成本的一部分 35、质量成本的计算 方法:a.质量成本法 b. 过程成本法 c.质量损失 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