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术名人

国术名人

1 让我们追忆一下这些武学宗师
祖师们不必在此一并列出了,那都是我们顶礼膜拜都恐不及的,要看有没有那样好的运气能遇到,姑且先列一些武学宗师的生平,大家补充。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04 回复此发言

--------------------------------------------------------------------------------

2 一代武学宗师——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0)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通意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美名佳称。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孙禄堂不仅武技超群,武德超卓,而且在其成名之后,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推陈出新,其俊才绝艺堪称一代宗师。
另:孙录堂先生的功夫确实如传说中的,高的无底,当时民国时期是最有实力的拳家,可惜他的武学没有很好继承下来,随着他儿子存周的去世,孙家武学基本失传了!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05 回复此发言

--------------------------------------------------------------------------------

3 截拳道宗师李小龙的一生及资料(全)
李小龙,武术技击家,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
乳名:细凤
绰号:马骝,冇天装,阑仔,牛王头,冇时定,点解龙 ,猩猩王等。
藉贯: 中国广东顺德
生于: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9:15pm
卒于:1973年 7月20日 (享年32岁)
生肖:龙
出生地:美国旧金山(三藩市积臣街医院)
近视:600度
身高:5尺7寸(1.71米)
体重:140磅
胸肌:41.5(扩胸前)44.25(扩胸后)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肆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入门功夫:咏春拳
父亲: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丑)
母亲:何金棠(欧亚混血)
师父:叶问(咏春宗师)
姊姊:亚葛蕾丝、费芙
哥哥:彼得(忠探)
弟弟:罗勃特
太太:莲达.爱美莉(Linda)
儿子:李国豪(拍摄电影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从影)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所拍电影和电视剧:金门女(1940),富贵浮云(1948),梦里西施(1949),细路祥(1950),凌霄孤雁(1950),人之初(1951),苦海明灯(1953),母泪(1953),父之过(1953),千万人家(1953),危楼春

晓(1953),爱(上集)(1955),爱(下集)(1955),孤星血泪(1955),守得云开见月明(1955),孤儿行=苦命女(1955),儿女债(1955),许癫纳福(1955),早知当初我唔嫁(1956),雷雨(1957),甜姐儿(1957),人海孤鸿(1959),唐山大兄(1971),精武门(1972),猛龙过江(1972),龙争虎斗(1973),死亡游戏(1978),盲人追凶,打击恶魔党,可爱的女孩,
布朗蒂,青锋侠等。
作为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我很早就对李小龙这个名字耳熟能详,但惭愧的是,一直都不太清楚这个人的来龙去脉,总觉得一位已经去世三十年的明星,其星光可能只存在于上一代人的记忆里,在我们这一代,亮极有限。这些年走了一些地方,发现李小龙的地位和影响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几乎是有电影的地方就有他的名字,知道中国电影的人就知道他。后来终于买到了他的几部代表作和传记片,一看之下,瞠目结舌。原来他不仅仅是仪表堂堂渊停岳峙,动起来更似奔雷闪电,远不是如今众多功夫明星的花拳绣腿可以比拟;原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功夫片明星,还是一代武学宗师,一生致力于传播和提升中国武术;原来他不仅会演戏,还对电影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和切实投入,后期作品可以真正称为“李小龙作品”;原来他不仅懂电影懂功夫,还懂哲学,会作诗,擅长美术……

李小龙原籍广东顺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属龙,乳名细凤,英文名Bruce
Lee,中文原名李振藩(据说是“振兴三藩”之意),族名源鑫,在五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

据说在李小龙尚在襁褓里的时候,好莱坞电影《金门女》需要一名华人婴儿出镜,抱去了李小龙。如果此事属实,应该算是这位电影巨星的处女作吧。

他的父亲名叫李海泉。……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李海泉要把儿子打扮成这幅模样呢?

因为这是李海泉本人的经典扮相。李海泉是一位在广东地区很著名的喜剧演员,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经常带着全家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这也是李小龙降生在美国的原因。

李小龙的妈妈何金棠有一半德国血统,容颜俊秀


李小龙三个月大的时候,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后直到十八岁,李小龙一直生活在香港。这是李小龙五岁时的全家福。

年少的李小龙已经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亲与演艺界的关系,他成了一位比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电影是《富贵浮云》,当时六岁,在拉萨尔书院小学部读书。

李小龙参加电影拍摄多安排在学校的假期,有时也要在课余参加拍摄。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业,导演尽可能把他的戏安排在夜间进行。李小龙在电影事业上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据家人回忆,

若要拍电影,李小龙吃完晚饭就会上床休息,到了该去摄影棚的时候,母亲一唤就醒,手脚利落地穿戴好行装,精神抖擞地随父亲出门,拍戏从不迟到。但是作为学生的他,却是个顽劣少年,上课不听讲,课下不读书,经过多次退学转校后,才勉强读完初中。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06 回复此发言

--------------------------------------------------------------------------------

4 截拳道宗师李小龙的一生及资料(全)

当时的李小龙在电影中也总是扮演一些问题儿童或是问题少年,举止随意,玩世不恭,神情动作上已经颇具后期李小龙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十八岁赴美之前,李小龙在香港参演22部粤语电影,曾用过的艺名还有“李龙”、“小李海泉”等。评论界已经称其为演艺天才。


《人海孤鸿》,李小龙早期电影代表作之一。

早期的李小龙并未演过功夫电影,相反,倒是演了很多文艺片。这是在《雷雨》中扮演二少爷周冲。

十八岁,李小龙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

这个时期的李小龙是个标准的时尚青年,一大爱好是交女朋友。

另一大爱好是摩托车。

还有一个爱好是跳舞。李小龙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公开赛的冠军

当然,他最大的爱好还是武术。说起李小龙练武的缘由,并不因为他是天生的“绝世武学奇才”,恰恰因为他自幼身体孱弱,需要锻炼调理,于是,身高仅有一米七三,近视高达一千度,两条腿长度相差一寸的李小龙走上了武学之路。

他的启蒙师傅是老爸李海泉,据说是一位太极拳高手,从李小龙七岁开始教其练习太极拳。

十三岁时,李小龙拜了第一位真正的师傅:咏春大师叶问。叶问对咏春的内涵颇有见地:“咏春强调的是柔和快,而不是力量……”在叶问的调教下,李小龙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等拳种,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

邵汉生是李小龙的另一位师傅。他在采访中说:“我和李小龙做了一个交易,我教他武术,他教我舞蹈。普通人要三到四个星期才能学会我的基本步法,李小龙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学得滚瓜烂熟。但是他后来并没教我跳舞(笑)……”

当时的李小龙已经成长为一位健壮的青年,曾经夺得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赛场之外,也经常和同学甚至高年级同学打架。据黄沾他老人家回忆,作为李小龙的同学,他也挨过李小龙的拳头,

多年以后他在电视节目中自嘲说:“现在才知道输是必然的,谁能打得过李小龙啊???
”据测试,成年李小龙的拳劲高达他本人体重的两倍多,这种力度在世界上少人能及,就算是在青年时代,一拳打出,想必也是势不可挡。

事实上,因为李小龙打架记录太多,随时面临警方检控,这也是他的家人希望他尽快离开香港的另一个原因

1959年5月,李小龙来到美国定居,以教人跳舞谋生

9月,他迁到西雅图,入读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在唐人街餐馆当侍应换取食宿,开始半工半读生涯。

这个时候的李小龙,突然变成了一位勤奋上进的好学生,虽然在课余时间继续坚持练习功夫,但是不再打架。1961年,李小龙中学毕业,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李小龙热爱哲学,善于思考,哲学思想渗透在他一生的事业和生活中,在他的许多言谈中都有体现: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对某件事视作毫无价值,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同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李小龙也写过很多诗。以下这首叫做《我是谁》,他赠给了好友李俊九(韩裔美籍武术家,“美国跆拳道之父”)。可惜找不到英文原文,不能尽窥原貌,从外语翻译过来的诗毕竟是挺别扭的。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06 回复此发言

--------------------------------------------------------------------------------

5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
王芗斋小传 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号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8岁时从形意大师郭云深先生学习形意拳。因其天资聪颖,就学中刻苦用功,深研拳理,倍受郭老青睐,尽得郭老拳学之精髓。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

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 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他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方丈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拳名家方怡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擘谢铁夫先生相遇,得谢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二十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把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芗斋先生参以学理,证以体认,提出了"意拳"说法,以阐明古传形意拳“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的真义。此种提法亦是形意拳的一种古有的名称,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提出曾引起我国当时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芗斋先生最早的弟子为齐执度叔侄3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家慧、袭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翚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

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北,遂率徒众姚宗勋等人拜学芗斋先生。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在此期间其得意弟子有窦世明等人. 194O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上公开发表声明:在大羊宜宾胡同1号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提出芗斋先生当时之拳学,实已集古之大成,独成一家之学,实有别于古传之意拳,故当立新名"大成拳",1940年4月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芗斋先生的拳学遂正式命名为“大成拳”。 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而去职。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 多年来,大成拳对于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目前大成拳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传播于社会各界,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12 回复此发言

--------------------------------------------------------------------------------

6 迷踪拳宗师霍元甲生平
霍元甲生平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天津西郊)人,出身武术之家,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

,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术心切的霍元甲无奈只能偷看其父与诸兄练武,到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枣园里依样练习,从不间

断,后经其父与诸史指点渐入艺境,经十作年披星戴月的磨炼,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却深藏不露,无人知晓。霍元甲自幼嫉恶如仇

,富有正义感,为人谦虚,待人恭谨,说话诚恳,衣着俭朴,受人尊重。年轻时代以挑担卖柴谋生,当地地痞恶棍经常寻

事挑衅。

一次霍元甲以武力教训,打败了几十个人,从此,霍元甲在整个天津城名声大增。以后,霍在天津先当码头装卸工,后到淮庆药栈

帮工,与药栈掌拒农劲荪成为知友,逐步开阔了爱国修身的视野。

1901年, 一俄国力士在天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霍元甲闻知后,愤然说“我国竟无

一人吗?” 便挺身而出,前往较量。俄国力士被他的大无畏气概所慑,知非霍的对手,便老老实实登报更正后逃去,大长了中国人

的志气。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健美时口出狂言, 要与华人较量,并以轻蔑的口吻称华人为“

东亚病夫”。 引起了沪上以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 陈公哲等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经商议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

音比试。 1909年12月下旬, 霍元甲偕弟子刘振声抵沪与奥皮音比武。据当时《时报》刊登张园主人设擂比武广告说:“中国大力

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 奥皮音闻讯托辞要去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刘振声第二次抵沪, 经数度商洽,订立生死条款,再一次约奥皮音在张园搭架擂台比武 。但奥皮音害

怕霍元甲的高强武艺,仍失约未到, 不战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扬名沪上。同盟会成员陈其美运筹帷幄,顺势提出“希望

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 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经商议,决定创办 中国精武

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会前身),农劲荪任会长, 霍元甲主持武术技击训练并习军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义在《时报》上刊

登上述消息。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诞生了。 霍元甲曾偕徒刘振声应邀与日本柔道师切磋技艺时不慎误伤了对方,无意中与日本

人结下怨恨。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机,却遭到日本人的陷害,误服了日人的“慢性烂肺药”

不幸英年早逝,为精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霍元甲是精武体育会的先驱和精神支柱。

霍元甲生在一个门户观念极强的年代里,但他能够屡屡冲破门派的束缚,兼容并蓄,以少有的开放性观念面对天下武林,真诚倡导

“拳术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创办精武会仅仅三个月之后,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1991年天津人修建了这座陵园供人瞻仰。

霍元甲一辈子

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岁。霍元甲夫妇去世时间相隔50年,最终安

葬在了一起。现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与结发妻子的合葬墓。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13 回复此发言

--------------------------------------------------------------------------------

7 自然门宗师杜心五
杜心五(1869~1953)武术家,又名星武,字慎媿,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湖南省慈利县人。家世业儒。自幼文武双修,9岁拜师从严克习文练武;后又从数名拳师习少林拳械与鹰爪拳、梅花桩以及运气站桩等,13岁时已有武名。后从四川峨眉异人徐霞客(又称徐矮子)习自然门武艺8年,尤精此艺。自然门技击拳艺乃实实在在,无多余程式,无花拳绣腿,实用价值强。心五谨遵师命,走镖川、滇间,寻师访友,接受磨练与深造,功夫精进,以腿功著,尤精轻功与速行术,世有"神腿"之称。
在走镖期间,常毁黑店、灭盐枭,行侠仗义,又有"南北大侠"之称。曾在嵩山少林寺比武传艺,并习少林"十八势"和"五战拳"。他严惩长沙武霸柳森严,以匡扶正义为己任。
1900年(亦说1890)东渡扶桑,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就读期间,结识宋教仁,并由其介绍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为孙中山和同盟会作保卫工作。
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历任北京农业传习所气象学教授、北京西郊农场技正、民国政府农林部(亦说农矿部)佥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心五在家装疯,人称"杜癫",至此闭门谢客,潜心学道。1939年复出,在重庆任全国人民动员会主任,赴各地发展党、会组织,与日伪军特周旋。30年代初始收徒传艺,弟子甚众,多怀绝技。名徒有万籁声、郭凤岐、陶良鹤、李丽久、胡亚夫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长沙,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晚年练辟谷功,并继续传授武术。德高望重,饮誉武林。1953年因旧伤复发,咯血而逝。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22 回复此发言

--------------------------------------------------------------------------------

8 八极拳大师霍殿阁
霍殿阁(1886年—1942年),字秀亭,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城南60里的小集镇,是我国著名武术家,其一生武术技艺超群,人生经历坎坷,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八十年代中有长篇小说《皇帝武师传奇》和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相继问世。但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却是霍殿阁真实的一生……

霍殿阁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

代便酷爱武技,15岁时随李姓老师习练飘洒拳,17岁拜八极拳一代名师“神枪李”——李书文门下,系统习练八极拳和六合枪。专心苦练一十二载,习得一身惊人的武艺,便随恩师行走江湖磨砺武技,更使武功日趋精纯。后又被推荐到哈尔滨许兰州(原为驻军某师师长,后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军官学校武术教官,继而又随军到沈阳。此期间多有武林高手同其比武过招,他都以高超的武艺战胜对手,但又不伤对方情面,武术界朋友皆敬其人品武艺,一时间名扬关东。
1924年,奉军入关后,霍殿阁随军来到天津,携其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直隶督办)处,自此在津门广交武林高手,切磋武功,由于他武功精纯、义气深重,很快又享誉津门。

1927年,由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殿阁携侄霍庆云来到张园(清逊帝溥仪潜居天津日本租界的住处)应试,叔侄二人战胜两名日本武士后,溥仪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再任霍庆云为御前侍卫。从此,霍殿阁除了教溥仪与后宫人等练武外,还组织了部分徒弟,在霍庆云的率领下,长住张园,白天练武,夜间轮流值班护卫溥仪。

1932年,霍殿阁随溥仪到东北长春,溥仪做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并以霍殿阁的徒弟为骨干组成护军,保卫溥仪的安全。在此期间,霍殿阁、霍庆云及其弟子常与日本武士比武 ,均获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武术的技艺和精神,霍殿阁又在宫内府外开场授徒,传播八极拳技艺。
1932年6月28日,霍殿阁在护军的部分徒弟,到大同公园游园,与日本关东军发生摩擦,导致了一场激烈的械斗,护军打伤一名日军少校,踢死一条日本军犬,打伤几十名日本宪兵。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大同公园事件”,也叫“护军事件”。日军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捕杀霍家弟子,整编护军,霍殿阁被排挤出宫内府,霍庆云被逼到奉天(现沈阳)避难。
霍殿阁回家后,由于对弟子们的牵挂,对溥仪的绝望,对日本关东军的仇恨,心中烦闷,常饮酒解愁,酒后便大骂“小日本”。如此天长日久,终于气结成疾,经多方医治无效,最后竟致疯癫,于1942年秋含恨辞世,时年57岁。
1994年笔者到霍殿阁的家乡河北沧州小集,参加和组织霍氏立碑活动,在霍青锋师伯家中居住时,与师伯谈及师爷霍殿阁坎坷的人生旅途,提出请师伯将师爷霍殿阁的事迹全面地回忆一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料,以便更加真实地反映霍殿阁的一生,师伯不顾年老多病,扶案疾书,撰写了《对父亲的回忆笔录》草稿,并于近年陆续将手

稿交给笔者,希望整理后公之于世。笔者又于这些年里多次向师父霍青山、师兄霍文伯、霍文学及霍氏家族成员询问和认证一些细节,又向众多知情者了解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将陆续整理并公之于世。
现在所要陈述的不是小说、不是传奇,而是如实地记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地看待霍殿阁的荣与辱,武功方面的成功与政治生涯中的迷罔;把霍殿阁这个人物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放在当时历史情况中去看待去表述;把一份真实献给大家,留给后人。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笔者整理时的基本原则。所以,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段感人的历史片段,既有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又有普普通通的常人生活。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再现。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25 回复此发言

--------------------------------------------------------------------------------

9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嘉庆二年(1797年)出生于直隶文安县朱家务村。他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秉性刚直,疾恶如仇。终日钻研文武两途,凡家传武功,一点即通,且能举一反三。

一次,董海川来到辽宁,见一个道童在青石上练习穿掌,感到新奇,与之较量,竟败于小道童手下,于是拜童子之师毕澄道长为师,经过长期潜心研习,利用道家八卦图中的无极圈和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字(即八卦方位),从其变易之理中悟出了八卦掌。他善于吸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充实自己,他的技艺不断提高,臻于化境,成为八卦掌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董海川下山后,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作过许多除暴安良之事,被官府追捕,乃自宫为寺人。后来投奔京师肃王府,任司膳太监。一天王府大排筵席,大听宾客如云,一般侍者无法行动,而董海川运用八卦掌步法,上菜,斟酒,在人群中耸容穿行,举座皆惊,人们这才知晓他身怀绝技。

由于董海川爱打抱不平,引起武林中某些人的忌妒,一天深夜,某拳师携带手枪悄悄来到他的居室窗前。刚刚举起手枪。董海川已从打坐之处一跃而起,一掌将对方击与数丈之外。

光绪六年,董海川无疾而终。

一、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家史

董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并请众多名师学武,

“必尽其术而已”,“艺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较董宪周年纪稍小。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轩携家迁居朱家务村后,至今已有八九代人。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董守业共得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串学访友于名武场,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许多人均为武将,“将帅门第,武功渊源,机因实非虚言”。

二、董海川的出走、更名与南游

董海川的父亲以务农为主,家中生活不富裕,而董海川不喜做农务,嗜武成性,每天均在外练武、游学,夜晚常越墙而归,因而引起继母和父亲的烦感。1810年(嘉庆十五年),文安县遇大灾,颗粒不收,使继母和父亲对董海川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以后几年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张。由于董海川从小步入武林,一身正气,爱管人间不平之事,因而坏人惧之,好人爱之。董海川的许多义举曾博得一位的姑娘爱慕,但在封建时代,必然会引起非议。董海川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便离家出走,并发誓不挣很多钱,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

董海川从此离家出走,他先到雄县开口村,后来到京城(北京)以求取功名。谁知到京城(北京)后方知北方乃武林高手云集之地,董海川与人比手均败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无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他决心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为了不给家中招惹麻烦,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明魁”二字,起字号为“海川”,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海川”二字,即容纳百川之义。董海川从此开始云游四方,到一处,学一处,访一处,他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

经过近30年的求索,董海川五十岁左右时,他已将许多种拳术及佛家、道家的练功方法集于一身,其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并具有了许多特意功能。在那段时间,董海川创编出一种新的武术拳路,最初定名为转掌。当然,过去对董海川的师承问题有过不少种说法,其中不乏有离奇的神秘色彩,但都经不住考证。

三、董海川进京首传八卦掌

董海川约于1855年复来北京,入宫当差。因多年习武,时露英气,引起宫内猜疑,后改在肃王府当差。董海川常在夜晚无人时练功,后被王府总管全凯亭发现。全凯亭略懂武功,有意经常接触董海川

,几次靠近董海川身体都靠不着,方在董海川武功深厚。一次在肃王庆贺寿日集会之时,组织武术表演与比手。董公当时负责肃王茶差,而比武场又被王公大臣家眷围得水泄不通。此时肃王要茶水,董公无法入内,情急之下,便腾空跃起,八步凌空,以众人之头上越过,到肃王前献茶。这一举动惊动了在场所有人员,肃王命其献艺,董公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演示了自己创编的转掌,即八卦掌,在场的武林高手无不惊讶。当时在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的沙回回提出与董海川比手,败北遭免职,沙回回即拜董海川为师,又行刺董公未遂,潜逃。肃王任命董海川为王府武术总教师,封七品领衔、护院总管,京都武林为之震动,比武投师者络绎不绝。董海川此时在北京首传八卦掌。凡与董海川比武者匀败北。后来,号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与董海川先生比武后也说:我与董先生比武只能比个平手,胜董海川先生很难。二人以后结为好友。当时在善扑营任教头的尹福先生经人介绍与董海川先生比武,只一手尹福先生即败北,立即啊头拜师,从而董海川先生名声大震。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27 回复此发言

--------------------------------------------------------------------------------

10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以后,程庭华、史计栋、全凯亭、梁振圃、刘德宽及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几十人陆续拜在董公门下,从此董公开始广泛传播八卦转掌。

四、早期八卦掌在南北城的发展

董海川开山门收徒之后,碑上有名者五十七人,未上碑者不计其数。八卦掌在公子王孙、达官贵人及一般练武者中影响极大。投师者多带艺拜师,董公都因材施教,各授其技,基本功、转掌不变,再根据每个人原来所学武艺进行指导改进,这样便为以后形成尹式、程式、梁式、樊氏等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打下了基础。八卦掌很快风靡北京,波及全国。以号称镯子尹——尹福、眼镜程——程庭华、贼腿史六——史计栋、煤马——马维祺估衣梁——梁振圃、樊疯子——樊志勇、大枪刘——刘德宽、花杆宋——宋永祥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著名弟子逐渐名扬京城及全国。尹福先生和程庭华先生先后创办了南场和北场两个武场。南场是程庭华先生创办的,北场是尹福先生创办的。南场所传八卦掌后称为程式,北场所传八卦掌后称为尹式。程尹两式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广为流传。第三代门人多为官吏和商人以及公子王孙、达官贵人。尹福先生以教官吏为主,他还曾为光绪皇帝武术教师,并担任慈禧太后的护卫。程庭华先生、梁振圃先生、刘德宽先生、刘凤

春先生与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先生、张兆东先生结为八拜之交,形意拳界曾掀起了学习八卦掌的热潮,李存义、张兆东等先生后来也成了八卦掌名家,而他的弟子中,如黄柏年先生、姜容樵先生、韩慕侠先生、李子杨先生都成八卦掌名家,承传八卦掌并著书立说,从而促进了八卦掌、形意拳两大拳种的大团结,形成了八卦形意不分家的传说佳话。这些都对八卦掌的发展、普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煤马马维祺先生功夫精纯,名噪京城,他与人比武从未输过,但他性情暴躁,比手伤人最多,他的功夫深受董公喜爱,可惜29岁早亡,后无传人。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生于1797年,于1882年与世长辞,享年85年,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

五、樊志勇与樊氏八卦掌

樊志勇先生,满族正白旗,世居北京,生于清道光年间20年(公元1840年),家住朝阳门外王家园村,卒于1922年享年82岁,后葬于东直门外王家园村外(今北京亚洲大酒店西侧)。幼年酷爱武术,曾习少林、弹腿罗汉拳、大、小洪拳等,后带艺拜董海川祖师为师,学习八卦掌法,曾被董公专留在萧王府练功四十九日,传受佛家和道家功夫。艺成之后,功力浑厚、精散打、善实战,为人忠厚老实,嫉恶如仇,不与显贵往来。1898年受师弟刘宝珍之邀带家眷一同去固安县,并在那里居住三年,当时其女樊凤兰十四岁,曾亲眼目睹父亲掌击匪首“黑骡子”于西红寺。

民国初年卢景贵编著的《曹氏八卦掌全谱》董海川先生传中写到:徒中最有名者为尹福、程廷华、马维祺、宋长荣、刘凤春及樊疯子六人。

六、樊氏八卦掌的继承

樊凤兰是樊志勇的独生女儿,生于1884年,故于1967年享年83岁,葬于南湖渠(今北四环)一带。其后人还在新中街居住。樊凤兰在武术界和八卦掌门中享有威望,是六十年代北京八卦掌门中三老之一(三老:樊凤兰、程有信、郭古民),她为人老成忠厚,所以人们尊称为:“樊大姑”。樊凤兰自幼聪慧好学,并得其父的真传,成为樊氏八卦掌的全面继承人。

由于樊氏八卦掌传授特殊,因此在选人上比较认真,教学也比较严格,故传人甚少,。樊志勇所传弟子有:王志、宁洪亮、李子燕、扎力芬、敖庆华、陶永福、樊凤兰、石庆生等。但大多数弟子没有继承人,只有樊凤兰、石庆生等传下少许人。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27 回复此发言

--------------------------------------------------------------------------------

11 少林南国传人顾汝章
少林武术,源起中洲,名冠天下,今天少林武术这枝武坛奇葩能够开

遍天下,除了应当归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少林武术开创者之外,还应当归功于近世的许多少林武术传播者。少林武术得以植根于南国,顾汝章贡献很大。

顾汝章是江苏阜宁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时国弊民穷,兵荒马乱。他八岁起从山东武士严蕴齐学艺。严是清末民初人士,精通少林武艺,尤其擅长枪术,武林有“严大枪”之称。顾汝章苦学十年,尽得严师真传,青年时代即以少林武术显名于苏、湘、浙、鄂等省;在1924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的全国国术比赛中,夺得最优奖。

顾汝章自二十余岁起,便不辞辛苦频频往来于大江南北,传播少林武术。二十年代末期,与万籁声、万籁鸣、李先五、傅振嵩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这就是武林掌故所说的“五虎下江南”。1928年,他被聘为两广国术馆教师。1929年,他创立广州国术社,自任社长,从此开了少林武术在南国传播的先河。

顾汝章少林功夫造诣极深。凡亲眼见过他表演武功的人,莫不交口称赞。他大少林武术不但适合表演,能以气势磅礴的武风鼓舞人的斗志,而且非常注重实打功夫,往往能以深厚的功力一举决胜。他的少林铁砂掌功尤其为人所称道,有“铁砂掌顾汝章”美名。他平时掌软如绵,不异常人,但一到实用之时,发掌有顽石立碎、生铁可裂之功。他掌力沉雄而控制有度,令人不可思议。不少老广州亲眼见过他把十余块砖叠在一起,一掌下去,只见底面两块砖完好无损,而夹在中间的砖块尽碎。1931年,有个俄国力士来广州西瓜园,表演“大力戏”,顾的徒弟陪同他前往参观。“力士”一上场就牵出一匹烈马,声称除他之外,无人近得此马,有哪个中国人敢上场一试而不死于马下者,奉送银洋二百。观众中有认出顾汝章的,大声疾呼:“俄国佬,不要夸口,有铁掌顾武师在此!”为了煞煞洋人威风,壮壮国人志气,顾汝章欣然登场。“力士”见他气宇轩昂,知道非等闲之辈,要他首先接受医生检查,证实他身体“无异常”,才准比试。比试一开始,烈马还未来得及撒野,顾汝章已疾步迫近马身,出掌在马背上轻轻一拍,烈马立刻动弹不得,第二天就不食而死了,医生解剖马尸,发现内脏已受了严重的内伤。“力士”见牛皮吹破,就灰溜溜的卷包而去,这件三十年代的武林旧事,老广州至今还传作美谈。

顾汝章拳械俱精。他在广州传授的少林武术,有十路少林拳、十路弹腿,梅花双刀,提拦枪,二四枪,龙形剑,达摩剑,五虎擒羊棍,内功小金钟十六段以及一些拳、械对练套路等。其中以十路少林拳最负盛名,最能体现少林

武术的特色。十路拳以先后次序排列,名称是:开门、领路、坐马、穿心、武艺、短打、梅花、八步三掌、连环腿、拳中式法。这十路拳保存了少林武术朴实无华、重技击实打、不摆花架的特点,一招一式锐意于攻防格斗。拳家演练时既显得拳脚刚劲,攻势凌厉,又表现出少林武术“立如钉,折如弓,转如轮,快如风,轻如叶,重如铁,动如涛,静如岳”的典型风格。十路拳的结构布局颇有深意,技法各有所侧重,既可作为少林拳套路的基础练习,又可作为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和提高技击水平的有效手段,深受广州的武术爱好者欢迎。现在,这十路拳是广州最多人练习的北派拳种。顾汝章诲人不倦,严肃认真,他传艺不图多,而贵精,极其看重少林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他在长期传播少林武术的艰苦工作中,创立了一套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教练经验,能够针对南方人的体质特点和学员的薄弱环节,因人施教。他的徒弟们如今年近古稀,仍能授徒练拳,保持一定的技术生命,同他们早年在顾汝章的亲身指导下,进行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是分不开的。

顾汝章在武林享有盛誉,但他从不自负,凡有表演或出身上进的机会,他总把够条件的学员推荐而去,以看到后生下辈能够赶上并超过自己为快事。他对待后起的武术人才的这些做法,不但对现在的武术界人士有所教益,即使其它行业的同志,亦不无启迪。

顾汝章身怀绝技,但从不恃武欺人。他待人谦恭有礼,全无门户偏见。他留居广州六、七年,同广州的南派拳师一直和睦相处,他一方面传播北派武术,另一方面又研究南派武术,吸取其中的长处。当时广州的蔡李佛拳师谭三颇有名气,顾汝章就派出生徒向他学艺;谭三的生徒想学少林武术,他也乐意接受,尽心点拨。为使南方学员牢固地掌握少林武术,他还主动把一些功法和拳谱公开出来,让学员转抄。如此恢恢大度,在旧式的武术家中实为罕见。他忠厚耿直,时常急人所难,从不私利为念,不论朋友或生徒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相助,广州的武林同道得过他资助的不少。广州的老一辈武术家,说起顾汝章为人,莫不折服。

一九五二年,顾汝章不幸病逝。他去世时身无余财,家无长物。但他却在南国留下不可一笔不可估量的遗产,这就是他在南国播下的少林武术种子。少林武术几经沧桑,现在正欣逢盛世,少林武术在南国普及的盛况是顾汝章当年所不能预料的。他在南国播下的少林武术种子,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现在广州的老年、中年一辈少林武术业余爱好者,有不少是武术运动的骨干;青年中

有些后起之秀;在全国和省市武术比赛中夺了得了名次;学习少林武术的人,更是数不胜数。顾汝章留下来的少林武术种子还远播港澳和海外,近年不少自称为顾汝章弟子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回广州来“寻根”。顾汝章当年在南国苦心经营的少林武术园地,如今已硕果累累,处处芬芳。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31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让我们追忆一下这些武学宗师
好贴,
都是崇拜的高人,呵呵,

楼主继续^^


作者: 自在贤心 2006-3-13 09:33 回复此发言

--------------------------------------------------------------------------------

13 中华英豪“神力千斤王”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一九一九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魄力。

他热爱武术运动,毕生不渝,在旧社会,为维持生计,他曾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但他对中国武术的深挚热爱丝毫不减,刻苦练功的意志愈来愈坚。他从六岁开始习武,直至晚年,八十多年练功不錣。他早年研习查拳、子午剑,遍行大江南北,看到了许多名家的各种优秀剑术以后,就博采各家之长,推陈出新。他的“青龙剑”就是集各家之长,并吸取了西欧击剑和日本剑道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创造的。

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为抗美援朝捐献大炮,他率领全家参加义演。

王子平十分注重挖掘祖国武术宝库和普及武术,当他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著名导演谢晋请他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做配角,拍摄打太极拳的镜头。他作为少林门门长,在全国来说是为德高望重的武术家,竟毫无彝议,不取分文,高高兴兴的去客串拍片。他认为,在电影中表演“简化太极拳”,对开展武术有利。他说,只要对党对国家有利我都干。

王子平又是一个著名的伤科医生,在晚年,他以高超的医术解除了许许多多患者的病痛,还创编、出版了《祛病延年二十势》,深

受群众欢迎。

王子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年轻时代,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年代。有一年,为了应付青洲车站德国鬼子的挑战,他一气之下举起了一个大磨盘,从此赢得了“神力千斤王”的称号。他的威名,也随着他不断打败列强拳师而震动武坛。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九一八年在北京打擂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一战。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33 回复此发言

--------------------------------------------------------------------------------

14 大刀王武
王子斌(1844-1900),字正谊,回族,沧州南门外人。王开镖局,结识了礼部二品官谭继洵。谭继洵之子谭嗣同,因染白喉病而虚弱,跟王习武健身,师徒心投意合,关系甚密。后谭继洵离诏入京,立即访王。之后,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林旭等人常在源顺镖局密商变法之策。戊戌变法失败,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二十四日,谭嗣同看望王,王劝其离京,谭不肯,将“风矩”宝剑留予师。次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清军逮捕。王得知谭等六君子被捕,邀集各方豪杰,谋划搭救之策,但他等去劫法场时,已执刑。王道:“壮飞,今日不能救你回去,我一定让你全尸返故里。”王冒生命之险,亲护谭的灵车至湖南浏阳。光绪言二十六年(1900)慈禧借义和团之力驱逐外国侵华势力,王率众镖师和在京的义和团丁,攻打西什为库法国教堂。后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出逃,清军反手助洋人围剿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被镇压,王痛恨成万分。义和团首领土完整张德成等劝王外出躲避,王说:“大夫宁可立死绝不可苟且偷生”。,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更加疯狂侵略中国。一九OO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到北京城下,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联军攻到北京城下,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军统帅瓦德西,曾特许军队公开枪劫三日。面对着帝国主义强盗对中国人民的浩劫,王五再也不能按捺自己胸中的怒火,率领属下镖客几十人,自发在北京城内与侵略军展开斗争,他们利用地形熟识,夜晚出击,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一九OO年十一月一天,他经过一家姓石的住宅门前,看见侵略者又在枪劫,顿时热血沸腾,不顾只身无援,独自同敌搏斗,打死敌人数十人,最后因身负重伤,不能再施展平日飞墙越脊之功,惨遭侵略者杀害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36 回复此发言

--------------------------------------------------------------------------------

15 爱国武术名家韩慕侠
首 页

韩慕侠(1877-1947),又名金镛,天津芦北口人。自幼习武,13岁

从师周斌义习少林拳。后拜师张占魁习形意拳、八卦掌,技艺精湛。1916年到华山投应文天学艺多年。1912年在天津河北创办武术馆(1919年改名为韩慕侠武术专馆)。1916年在天津南开学校任教期间,结识周恩来,并授拳于周,两人关系密切。1918年,随师张占魁等赴京,在六国饭店击倒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人康泰尔,其事迹在当年京、津多种报刊中多有记述。1927年,任天津市武术团教官。晚年弃武行医,后因病去世。传人有郭书蕃(1893-1985)、子韩琦等。



出 山

韩慕侠出生在天津静海县河卫南洼白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原名韩金镛。

武术家霍元甲也是静海人,韩慕侠从小长得身高力大,五六岁便随他的外祖父学习迷踪拳,自幼打下良好的武功底子。十六岁时,在一位镖师的推荐下,韩慕侠拜名震京津的武术家张占魁为师。

张占魁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他的八卦掌功夫疾如闪电,快似流星,人称“闪电手”。

韩慕侠师从张占魁后,犹如鱼儿得水,夜以继日勤学苦练,功夫大进。由于韩慕侠 好斗好胜,天不怕,地不怕,加之长得身材挺拔,仪表堂堂,大家送给他个绰号:“玉面虎”。

韩慕侠随张占魁学习八卦掌的同时,又随同张占魁的好友“单刀李”李存义学习形意拳。

韩慕侠20多岁时,功夫日臻成熟,名声也越来越大,但是,他并不满足,为精益求精,韩慕侠决定寻找八卦一门的应文天。

应文天,人称“应侠”,传说和董海川是师兄弟,同是八卦掌师祖红莲道人和铁拐道人的高足,一直隐居。

韩慕侠随应文天一直苦练武功四年多,深得真传。一天晚上,应文天对韩慕侠说:“你来这里四年有余,我已将八卦绝技悉数都传授与你,了却一桩心愿。”接着应文天为其改名,把韩金镛改为韩慕侠,就是期望他能象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那样,为国为民,成就一番事业。

至此,韩慕侠先后拜了九位老师,而应文天被尊为九师之首。应文天去世后,他为其守孝49天,并将“应侠老师之神位”的灵牌供奉家里,逢年过节,必亲自焚香叩拜,虔诚至极。

击败康泰儿

1918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来到中国。

康泰尔身高近2米,声言力能举鼎,他除力大无穷外,还精通拳击术,自诩天下无敌。为达到称雄世界的目的,康泰尔环球旅行,每到一个国家,先是武技表演,再进行拳击和搏击比赛。不到两年功夫,他打遍欧美等46个国家,没输掉一场。于是,康泰尔得到了“震环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誉。中国是康泰尔环球旅行的最后一站。康泰尔知道,中国武术为世界上乘,他要

与举世赞誉的中国武士角力,以显示他“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名货真价实。

康泰尔到中国后,巡游各地,最后来到了北京。到京后,他下榻东交民巷六国饭店最豪华的房间。稍事休息后,康泰尔就到北京最大的剧场,前门外第一舞台进行表演。

1981年9月3日,康泰尔表演角力引起轰动,接着连演数日盛况空前。

康泰尔得意之际,便提出要在中央公元(五色土)举行“环球第一大力士第二次比武大会”(第一次比武大会是在1908年,万国大力士在英属非洲比武),康泰尔选择在“五色土”比武,就是为了让世人看看在中国皇帝祭祀的地方打败中国武士的。

康泰尔想与中国武士比赛,但当时中国没有官方武术组织,只有天津中华武士会唯一的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于是,康泰尔便致函邀请天津中华武士会与赛。

天津中华武士会早就对康泰尔蔑视国人的行径感到不满,接到康泰尔的信函后,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和张占魁便邀韩慕侠出战。

韩慕侠,时年已42岁,但闻听此事后毅然表示:“此事关乎国体,义不容辞,遂允与往赛。”到达北京后,中华武士会派代表王亦韩武士与康泰尔谈判比武条件,并签定生死文书。康泰尔签定生死文书后,似被我中华武士的凛然正气所震慑,甚感惶恐。于是,他送厚礼于当时的警察总监吴炳湘和步军统领李长泰,强行把比武改为演武。



作者: 金迷中排行老九 2006-3-13 09:38 回复此发言

--------------------------------------------------------------------------------

16 爱国武术名家韩慕侠

韩慕侠闻听愤然道:“生死何足惜,倘不一角,致康君携奖而归,直视我国无物”,韩慕侠提议这擂不打也得打,警察厅不让,咱们就到六国饭店去,于是,韩慕侠、张占魁、李存义、王俊臣等号人当晚8点种直奔六国饭店。

韩慕侠见中华武士会的武士来找他,料到与比武有关,威胁道:“我打遍世界无敌手,击败过许多大力士,我劝你们中国人不要自讨苦吃。”韩慕侠冷笑说:“我平素专打大个子力士,我打你如同打耗子一般。”

康泰尔怒不可遏一拳打来,韩慕侠向旁一闪,化解此招。康见第一拳落空,豁的伸出了右手,直奔韩慕侠的咽喉掐来,几乎同一刹那,韩慕侠用八卦掌的“挑掌”往上一撩,康泰尔这一凶招未着,更红了眼,翻手就抓韩慕侠的手臂,康泰尔想凭借自己身高优势,只要将韩慕侠抓住悬于空中,任凭你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然后再把你摔个半死,这也是他周游世界角力的获胜诀窍。然而,当康泰尔伸手抓韩慕侠的手臂时,他自己的右肋就暴露出来,说时迟,那时

快,韩慕侠抓住这一瞬间,下盘先用一招“勾连腿”勾动康泰尔的双脚,康顿时脚下无根。这是韩慕侠与别人交手比武的绝招,自己变成三条腿,对方只有一条腿,意思就是使对方重心不稳,借对方的力击打对方。对方的劲越大就越狠,这是一种借力打力的绝招。就在康泰尔身体一晃,失掉重心之际,韩慕侠动用“天魔小丑皆罢休,铜墙铁壁一齐催”的手法,一个八卦转身环掌,左手隔开康泰尔伸来的右手,右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碑劈石之功力,一个“虎扑”重重击在康泰尔的前胸上,韩慕侠的掌力借上康前冲的拙力合在一起,轰隆一声,康泰尔应场倒地,跌韩慕侠出丈外,如半堵墙塌下来。康泰尔呀呀惨叫,呕吐不已。仰面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喝令再战。康连连表示认输,当时命令把世界第一大力士标榜撤掉,11面金牌全数让与韩慕侠,表示取消日后的比赛。众武士大喜,遂得胜离开六国饭店。

尚武为救国

韩慕侠等人回到天津时,受到盛大的欢迎。当时,整个天津北站人声鼎沸,鞭炮锣鼓齐鸣,天津各界数百人齐聚站台迎接韩慕侠等人凯旋。

韩慕侠把战胜康泰尔赢得的11块金牌全部献给中华武士会。经过武士会研究,为表彰其功,决定把大金牌赠给他。其余10面小金牌按照韩慕侠的意见存于武士会。武士会又开庆功大会,由会长李存义把大金牌赠与韩慕侠,并合影留念。

由于韩慕侠在万国赛武大会上击败康泰尔,天津名士郭登翰于1920年10月,用一块黄绫绸撰写文字记录韩慕侠赴京打擂的经过,并精心制作极其漂亮的纪念插屏一块,把黄绫绸的撰文和大金牌安放在里面,至今仍由韩慕侠的女儿韩小侠保管。

韩慕侠作为一名武术大师,一生追求两件事:在国民中推广武术,希望国人健身自强;用国术强兵健将,建立一所武术学校。

1919年9月,韩慕侠呈书直隶省长,要求为自己创办3年多的武术专馆立案。

立案后,武术专馆名声日隆,前来学武的青年不计其数,最后连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剀的长子袁克定也前来拜师学艺。

韩慕侠是终生义务授徒,一些家穷的弟子不但没交学费,还吃住在武术馆。同时,他还注重在学校推广武术。

有一次,韩慕侠来到南开学校讲授武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走上讲台,表演了一趟纯阳剑法,赢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然后他讲到:“重文轻武是闭关锁国的一大弊端,当此列强竞争最烈的时候,非人人自强不足以立国,非习武健身不足以卫国。。。。”

韩慕侠在学校推广武术获得成功后,深感快慰。于是,他要他的弟子于文志起草《敬告国人待习形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