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泉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酒泉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一、导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4)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4)

二、普惠金融的概念和理论综述 (6)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及特点 (6)

(二)相关理论基础 (10)

(三)相关研究综述 (16)

三、中外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 (23)

(一)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 (23)

(二)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 (28)

(三)经验启示及借鉴 (33)

四、酒泉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36)

(一)中国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36)

(二)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37)

(三)酒泉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40)

(四)酒泉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做法 (42)

五、酒泉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5)

(一)内部控制不健全 (45)

(二)普惠金融覆盖面有限 (47)

(三)信贷支持力度有限 (48)

(四)外部环境欠佳 (50)

六、酒泉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52)

(一)强化内部管理 (52)

(二)扩大网点覆盖面 (53)

(三)改进信贷支持 (55)

(四)改善外部环境 (56)

七、总结与展望 (58)

(一)研究结论 (58)

(二)研究不足 (58)

(三)未来展望 (59)

参考文献 (60)

致谢 (62)

作者简历 (63)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有力的支持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传统金融受制于服务的技术手段及其带来的成本问题,金融机构通常把资源集中到对其利润贡献较大的中高端客户,而不愿意涉足小额的,或者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一般和底端客户。而作为资金融通的手段,金融本应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全社会包括贫困阶层在内的各个阶层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正是顺应这一理念而被广泛认同和关注的。

2005年联合国宣传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最早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概念,随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国集团、金融普惠专家组以及金融普惠联盟等的共同推动下,发展普惠金融逐渐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金融发展战略,被国际社会和金融业一致认同。在此国际背景下,中国也展开了学习借鉴和实践普惠金融的热潮。总结近十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主要是基于解决以下四类问题以及由此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背景下展开的。

“三农”问题。我国农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组织化程度弱等原因,农业的产出率较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经济效益普遍低于其他产业。农村地域分布广,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农民相对贫困,金融服务的半径增大、交易成本提高,使得流向“三农”领域的金融资源较少,进而限制了“三农”的发展。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般而言,中小微经济体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可抵押的资产少,资信水平底、违约风险高,每笔贷款额度小、贷款频度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考虑,他们通常更倾向于服务大型企业,而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和意愿不强。

城市贫困群体金融服务问题。在城市,各金融机构普遍将个人金融服务对象定位为中高端收入人群,漠视城市贫困群体——低收入人口、创业和失业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在生活开支、创业、汇兑、理财等方面恰恰有强烈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呈现“短、小、急、频”的特点,对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由于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的趋利性,使得面向城市贫困群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