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导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导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导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导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作者:————————————————————————————————日期:

教案

学生姓名:刘佳琳

学号:2010030226

学院:社会与历史

专业:历史系

课题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授课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概述汉代主流思想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目“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概述了汉初黄老之学被统治者重用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黄老之学的内容。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述了汉代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历史图片、文字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对汉初政治思想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思想是为政治而服务的,且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新儒学来源、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

教学手段幻灯片、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分别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秦代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为法家思想,秦亡之后,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还会把法家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多么?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汉代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主流思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即位的70年里,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我们先来学习汉初的黄老之学。同学们快速的看一下教材,告诉老师,什么是黄老之学。

生: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一个是治国。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黄老之学的内容,那为什么汉初的统治者要奉行黄老之学呢?老师找一位同学阅读并翻译一下。

师:好,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并结合教材说说为什么要奉行黄老之学。

生:借鉴秦朝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师:很好,这一点可以总结为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作为统治

者刘邦,他是不希望走秦朝灭亡的老路的,他当然也不希望出现第二个刘邦来推翻自己,所以他不能继续向秦始皇、秦二世那样暴政,这样只会激起人民的不满。那么还有没有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适应修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师:非常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秦始皇时期为了修建阿房宫、骊山陵、长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这些都来自于人民,繁重的赋税徭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苛刻的刑罚,人民摇手触禁。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到了秦二世更加变本加厉,“杀人众者为忠臣”再加上连年战争,到了汉初,城里人口十剩一二,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里的治身养生恰恰满足了这一点。也就是说,黄老之学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同志思想的,思想服务于政治。

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老师找一名同学阅读并翻译一下。

师:很好,大家看一下材料二并结合教材说一说黄老之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使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

师:对,黄老之学使社会经济恢复了,它使汉初社会迅速的恢复了元气。之前天子所使用的器具还是寒酸的,将相出门都是乘牛车,但是在奉行黄老之学以后,它的社会经济有了一个迅速的发展,“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人民开始吃饱穿暖,这和之前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这是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所产生的影响。

之前我说到汉代的指导思想分为两个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阶段,汉武帝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和董仲舒长什么样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是什么呢?

汉武帝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而且在思想上也加强了统治。汉初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总结一下它的背景有两点,第一点是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第二点是儒学的自我调整。

下面同学们看教材第13页,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

那么新儒学的内容有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说一说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是什么。

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和三钢五常。

师:非常好,老师来解释一下这几点。君权神授是什么意思呢,君权神授的意思是君主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是具有神学色彩的,也就是说君主的旨意就是上天的旨意。那么什么是天人感应呢,天人感应就是人既能感应到天的存在,天也能干预人事。如果君主顺天意大治于民,上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如果君主逆天而行,祸乱国家,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以警示。董仲舒的大一统观念则是董

仲舒新儒学被汉武帝所推崇的重要原因,因为它符合了汉武帝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思想是副武与政治的。

我们来看一下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观点。

生:君权神授

师:我们再来看看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什么观点。

生:天人感应

师:对,那么他又反映了什么呢,如果君王荒淫无道,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以警示。之前秦始皇的权力是最高的,那么现在的君主权力也同样不需要约束么?不,现在君主的权力是受到天的约束的,也就是说,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是可以预防着君主暴政的行为的,起着警示的作用。

我们了解了新儒学的来源、内容,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同学们说说他都有哪些影响。

生:有利于大一统事业的发展

师:对,还有没有

生: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同志思想

师:很好,还有没有了,还有没有同学能再说一些

生: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师:非常好,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还有一点是它有利于防止君主暴政。之前说君主无道天会降下灾祸,这是约束君主权利的一种表现。

好,那么哪个同学能结合以前的知识来完成大屏幕上的这个表格呢,来对比一下传统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

传统儒学董仲舒新儒学来源

天人观

政治主张

地位

板书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内容:治身治国

积极无为

2、背景:秦灭亡的教训

适应修养生息

3、作用:使汉初恢复了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儒学的自我调整

2、来源:

3、主张: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大一统

4、影响:

课后习题 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全继承 B 因循守旧 C 继承和发展 D 外在形式的变化

案 C

律方法总结 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和正名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统和天人感应的新思想。2、分析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汉初统治思想的有什么关系?

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由残破不堪到一定程度上国富民丰的变化。与此相对是统治思想的变化,即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却取得了独尊地位。的变化为统治思想的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统治思想的变化正是适应了经济发要求。

题 2、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积极作用

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道、法等

内容

案 A

律方法总结 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西需加强中央集权,黄老之学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题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答案B

解析这里的目的实质上就是根本目的。只有B项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罢黜百家,

儒术”的根本目的是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

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领会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即加强中央集权,董

仲舒对儒家的改造正好符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例题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的组合选择题,体现出一

定因果关系,难度较大。要对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原因、影响等

做出正确分析,同时还要正确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西汉时期虽然“罢黜百家”,

但并不是消灭各家,由此排除。

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