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1、消费者:P1

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

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

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

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

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

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

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

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

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

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

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

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

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

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

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

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

14、个性P40

是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它包括兴趣、爱好、能力、

气质、性格等

多方面。

15、文化P41

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创造社会历史在发展水平、程度

和质量方面的状态。

16、情境因素P42

是指短暂地影响消费者某一具体购买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力量。

1、消费者需要P44

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他们的状态。

2、消费者动机(1918年伍德沃斯)P46

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3、兴奋或唤醒P56

是指个体的激活或活动水平,即个体是处于怎样一种警醒或活动反应状态。

4、成就需要P61

是指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

5、亲和需要P61

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要求与他人交往和亲近的需要。

6、权利需要P61

是指个体希望获得权力、权威,试图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他人的倾向。

7、购买动机的冲突P62

是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8、购买动机受挫P63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由于遭遇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反应。

9、双趋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又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10、双避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时面临的冲突。

11、趋避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12、攻击P65

是指消费者对阻碍其动机现实的人和对象怀有敌意,并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13、原始驱力P54

是有消费者的内部生理需要引发的驱力,它是无需学习的。

14、获得驱力或衍生驱力P54

是经由学习,经由条件作用而获得的驱力。

15、感觉P67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6、知觉P67

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时,人脑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应。

17、注意P69

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18、展露或刺激物的展露P86

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刺激。

19、形、底原则P73

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刺激物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或图,即在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或得到最多注意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即刺激物中的其余部分或对特定个体来说具有较小意义的那些因素,则构成了知觉背景或底色。

20、完形原则P74

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整画面或图景的趋势。

21、首因效应P77

是指最先出现的刺激物会在理解过程中被赋予更大的权重。

22、近因效应P77

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

23、背景引发效应P77

是指与广告相伴的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理解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24、数据驱动加工又叫自下而上的加工P78

它是指知觉加工开始于外部刺激,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5、概念驱动加工又叫自上而下的加工P79

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半知识开始的。在输入有关外部信息之后,人脑即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待与假设。

26、认知质量又称知觉质量P81

是指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管理解。

27、知觉风险P84

是指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加强型学习P88

是指消费者对某产品或某品牌觉得满意,他可能会对与该商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对该产品的好感和印象会由此而强化。

3、削弱型学习P88

是指通过新的观察和体验,使原有的某些知识和体验在强度上减弱直至被遗忘。

4、重复型学习P88

是指通过学习,学习效果既没有加强,也没有减弱,只是在原有水平上重复而已。

5、联想P89

是指消费者由此一事物而想到彼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6、模仿法(重要)P89

就是仿效和重复别人的行为的趋势。

7、试误法(尝试-错误法)P90

是指消费者通过尝试与错误,从而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系。

8、观察学习法(普遍)P90

是指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或避免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过程。

9、模仿P98

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它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

10、学习强度P99

是指习得行为或反应不被遗忘、能够持久的程度。

是指能够增加某种反应在未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的任何事物。

12、刺激的泛化P103

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3、刺激的辨识P103

是指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或者说,它是指消费者对相互类似的刺激予以不同反应的学习过程。

14、记忆P105

是指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没必要的时候又可以把它们重现出来。

15、再认P105

是指凡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吧它认出来。

16、回忆(再现)P105

是指凡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

17、感觉记忆(瞬间记忆)P107

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其持续时间往往按几分之一秒计算。

18、短时记忆P108

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19、信息块P108

是指可以方便的为个体进行信息处理的信息单位,它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词组,还可以是一个短语。

20、贮存P110

是指将业已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时供检索之用。

是指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从信息加工过的角度看,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22、莱斯托夫效应P113

是指在一系列类似或具有同质性的学习项目中,最具有独特性的项目最易获得保持和被记住。

23、前摄抑制P114

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24、倒摄抑制P114

是指心学习的材料对原来学习的材料的提供所产生的干扰与抑制作用。

1、消费者态度P118

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的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感情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2、适应功能P119

又称实利或功利功能,是指态度能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趋利避害。

3、自我预防功能P119

是指形成关于某些事物的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回避或忘却那些严峻环境或难以正式的现实。

4、知识或认识功能P119

是指形成某种态度,更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5、价值表达功能P120

是指形成某种态度,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6、消费者信念P120

是指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

是指客体所具备或不具备的特征、特性。

8、客体P120

可以是人,产品、公司或其他事物。

9、客体-属性信念P120

是指消费者所具有的关于某一客体拥有某种特定属性的知识。

10、属性-利益信念P121

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属性能够带来何种后果,提供何种特定利益的认识和认知。

11、客体-利益信念P121

是指消费者对一种产品、服务将导致某种特定可以的认识。

12、主观规范P123

是指行动者对消费者认为在此情境下他应采取何种行动的主观评价。

13、行为反应测量P129

是指观察和测量的被试者对于有关于事物的实际行为反应,以此作为态度测量的客观指标。

14、传递者P137

是指持有某种见解并力图使别人接受这种见解的个人或组织。

15、传播P137

是指已何种方式和什么样的内容安排将一种观点或见解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或目标靶。

16、情境因素P137

是指对传播活动和接收者有附带影响的周围环境

1、个性(施契夫曼和卡努克)P147

个性有时也称人格,是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

内在的心理特征包括使某一个体与其他个体相区别的具体品质、特质、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

是指人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质或特征,作为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作出反应。

3、品牌个性P153

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4、认知需要P155

是指个体进行思考的努力程度,或更通俗的说它是指个体喜爱思考活动的程度。

5、自我概念P157

是指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6、物质主义P160

是指个体通过拥有世俗物品而追寻幸福、快乐的倾向。

7、生活方式P161

就是指人如何生活。

1、文化P174

狭义: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道德等。

广义: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亚文化P176

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3、价值观P178

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所共有的对于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者违背人的意愿,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

美国当代人类学家怀特认为:象征产生于并取决于使用它们的人类,是人类家在物质的东西和事件之上的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错选、漏选不给分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包括() A.个我B.自我C.本我D.超我 2、消费者在社会交往中,要么将他人视为与自己同一层次的人,要么将他人视为是比自己更高或更低层次的人,这体现社会阶层的什么特征() A.多维性B.同质性C.动态性D.层级性 3、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风险的范畴。A.功能风险B.物质风险C.社会风险D.心理风险 4、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物品种类繁多,当中就会有对保险和媒体的消费,那么当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和媒体服务时受参照群体影响较小,你认为是()因素 A.产品的必需程度B.群体的安全感 C.个体对群体的忠诚度D.个体在购买中自信程度 5、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 6、下列那一项因素不是影响家庭购买决策方式的因素() A.角色专门化B.个人特征C.购买后体验D.卷入度及产品特点; 7、在社会中,要构成一个社会群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相互依赖②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交往③彼此协作配合 ④分享一些共同价值观念⑤有群体意识⑥共同的目标和利益⑦信息、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 A.①③④⑤B.②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 8、一般而言,在消费者情境中,()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A.物理情境B.社会情境C.心理情境D.先前状态9、为了实现满足需要的功能,文化必须不断改变,以使社会得到最好的满足,这体现了文化的哪种特征() A.文化满足需要的特性B.文化的发展性 C.文化的观念性D.文化的共享性 10、在消费者进行购物时,一家店的陈列、色彩会感染你,同时在你进行决策时,也会受到朋友、销售员等的建议,这些属于消费者情境的哪一阶段?()A.传播阶段B.购买情境C.使用情境D.处置情境11、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创新类型应该是() A.连续创新B.动态连续创新C.非连续创新D.动态非连续创新12、我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食品调味传统,这体现了亚文化中的

法律基础2019尔雅答案100分

。。。。。。。。。。。。。。。。。。。。。。。。。。。。。。。。。。。。。。。。。。。。。。。。。。。。。。。。。。。。。。。。。。。。。。。。。。。。。。。。。。。。。。。。。。。。。。。。。。。。。。。。。。。。。。。。。。。。。。。。。。。。。。。。。。。。。。。。。。。。。。。。。。。。。。。。。。 法学是什么? 1 英国法学家( A )第一次将“法理学”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A、 奥斯丁 B、 边沁 C、 斯密 D、 霍姆斯 2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

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句话是(A )的名言。 A、 孟德斯鸠 B、 马克思 C、 卢梭 D、 霍布斯 3 法的历史类型是法律发展的时间线索,以下有关法的历史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BD )。 A、 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法律的历史传统和特征 B、 法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

会主义法 C、 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不可能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 D、 各种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可以在同一历史时段同时存在 4 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正确) 5 在一定的法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法律规范、行为准则和法律程序,其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衡量的,能够作为社会的调整器。(正确) 法是什么? 1 英语的“法”(righ正确)的内涵不包括( B )。

A、 权利 B、 自由 C、 正义 D、 规范 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法治”内涵的著作是( A )。A、 《政治学》 B、 《法律篇》 C、

EE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

1.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的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 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 2.一项关于减肥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的研究中,互不相识的一组同学所作的判断,强烈 的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阿希现象() 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 所处的社会阶层() 4.购买决策类型中消费者介入程度最低的是有限型决策() 5.非正式的工作群体不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 √ΧΧΧ√ 6.消费者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与其掌握的产品知识成正比。() 7.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8.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9.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10.效度指的是量表的可靠性。() √ΧΧ√Χ 11.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12.消费者减少风险的方法之一是购买高价格的商品。() 13.在巴普罗夫的试验中铃响是无条件刺激。() 14.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15.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 16.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 ΧΧΧ√ΧΧ 17.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该全面收集与此项目相关的第二手资料() 18.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我,是指消费者理想的自我。() 19.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20.习惯型购买也被称作是忠诚型购买,表现为较长期地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ΧΧΧ 21.当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得到正强化,他在下一轮购买时选择该品牌的概率 较大。() 22.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23.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24.“低球技术”的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ΧΧΧ 判断 “低球技术”……联系(错) 从事……资料(对) 对于改变……有效(错) 当消费者……较大(对) 非正式……行为(错) 根据……自我(错) 购买决策……有限型决策(错) 观察法……跨度里(错) 科尔曼……阶层(对) 态度形成……改变(对)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5.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6.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9. 替代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10. 互补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11.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2.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3.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4. 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15. 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17.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8.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21.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22. 企业为购买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6. 自然垄断: 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28. 可变成本(AC):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29. 边际成本(MC) :衡量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30. 总成本(TC):企业为购买投入品所支付的货币量。 31. 总收益(TR):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32. 平均收益(AR):告诉我们企业从销售的普通一单位中得到了多少收益。 33. 边际收益(MR):是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34.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 38.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经济收入和支出的衡量。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39.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40.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41. 货币: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42. 货币在经济中有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43. 货币流动性: 是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44. 通货: 是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45.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超速通货膨胀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率。 46. 贸易政策: 是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的政府政策. 48. 矫正性税收: 是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也叫做庇古税. 49. 成本—收益分析: 是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50. 显性成本: 是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51. 隐性成本: 是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52. 经济利润: 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53. 边际产量(MP): 生产过程中任何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54. 有效规模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55. 固定成本(): 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56. 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57. 价格歧视: 是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忠诚、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信念和思想境界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 5、知识陶冶法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马克思注意指导下,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原理、观点。其次,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读相关的书籍,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青年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奠定基础。 6、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8、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

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反映在个体身上,就是个体的道德品质,即品德。 9、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0、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1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一般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或指在人的各种属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信念指对某种学说、理论、思想极度信服而树立的牢固的观念。 13、自我修养自我修养,亦称修养,即通过内心的不断反思、反省、社会实践的不断磨练,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人格。用当代大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协调、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超越,锻炼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简而言之,自我修养是个体为获取某种素质而自觉履行的行为。 14、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15、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16.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即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消费心理学期末大题.答案学习资料

消费心理学作业 班级:网络经济1401 姓名:李娜 第一次作业 研究消费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处理与消费有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需求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营销人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希望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并力图寻找到解决市场问题的更强大的工具和撬动市场真正杠杆,或找到打开营销困惑的“金钥匙”。 营销的真正基础是理解消费者,赢得市场的“金钥匙”就是要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在营销管理的专业修炼中,消费者行为学是核心修炼课程;在营销实战中,只有能摸准市场脉搏并理解消费者心理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我们相信,“理解消费者行为”是当前引领营销深入发展的新的驱动力,是创新营销的基本功。 消费者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往往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每时每刻都在消费,而且每一次的消费行为看上去似乎都是那么简单、平淡;陌

生的是,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又非常复杂,有时候一种心理或行为反应发生之后,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弄懂自己。消费者购买产品决策的过程是:环境影响/问题认知/信息搜集/购买评价/店铺选择/客户满意度或忠诚度。企业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着眼于消费者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交换关系。通过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企业可以提供合适的产品和传递合适的产品信息来激发或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交换关系,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第二次作业 怎样降低觉察到的知觉风险? 如何降低知觉知觉风险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有重要影响,将会使消费者推迟、更改购买决策,在消费者决策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知觉风险不同,企业应该通过在各购买阶段有针对性的沟通,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沟通、口碑相传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的知觉风险。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行为,其中包括社会、个体、心理等很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注无疑会给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知觉风险因素在消费者决策中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凸现。 一、消费者知觉风险日益加大 消费者有可能会产生某种紧张感,消费者自身有缓解紧张的机能,会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2021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三] 名词解释: 练习二 1.生产资料所有制:P15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P16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 它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私营经济:P30 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4. 外资经济:P31 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练习三 5、按劳分配P38 答:按劳分配:它的基本要求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无权参加分配。 6. 级差地租II :P44 答:级差地租II :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7.资本P43 答:资本是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 练习四 8.资源配置P55 答: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练习五 9.市场体系P71 答:市场体系:就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 10.技术市场P74 答: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 11.信息市场P75 答: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场所或领域。 练习六 12.偏好P79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简答、选择】显在购买动机:1.生理性购买动机2.心理性购买动机①感情型动机(情绪动机、情感动机)②理智性动机(求实、求廉)③惠顾性动机(偏爱、求信) 消费者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1需要时动机的基础2需要是购车动机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具有1发动和终止行为的功能2指引和选择行为方向的功能3维持和强化行为的功能4组合和对应的功能 消费者态度的构成要素:1感受2认同3行为倾向。构成层次:1标准认知层次2消极层次3经验层次。特性:1社会性2价值性3相对稳定性4差异性。功能:1认知功能2动机功能3价值观表现功能4自卫功能 逆反心理的表现:1感觉逆反2广告逆反3价格逆反4政策逆反。模式:过度刺激→相反体验→否定评价→重新探索→更新决策→逆反购买行为。 调整逆反心理及行为策略:1根据消费者的感觉限度,调节消费刺激和强度,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2及时采取引导和调节措施,力求在萌生阶段使逆反心理得到扭转3有意设计刺激诱因,激发消费者好奇的逆反心理,促成预期的逆反行为 【名词解释】态度: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观念等社会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总是针对客观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产生的,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预期心理的含义:指人们在一定经济环境的作用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经济形势和经济变量的信息,对自身物质利益的得失变化进行预测估计和判断,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消费对策和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心理行为现象。【简答、名称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模型: (原因)(消费者心理活动)(购物后反应) 消费者暗箱:是指在本过程中,一切都是消费者复杂的内部心理活动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是在内部完成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假设:1经纪人假设(人被假定为能作出理性决策的经济人)2被动人假设(与经纪人假设相反)3情感人假设(认为在决策中起最大作用的是情感)4认知人假设(认为消费者是最大如何解决问题的人) 【简答】购买决策的解决问题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选择方案解决问题事后评估购买决策过程:认知需要信息搜寻评价过程购买行为购后评价 决策原则:1最大满意原则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4预期满意原则5解脱原则6保持现状原则 【简答、选择】决策风险:1.类型—功能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 2.降低风险的措施—加强消费信息的获取、保持品牌忠诚度、购买知名品牌高的品牌、从信誉高的零售商处购买品牌、购买最贵的商品决策评估方法:1可补偿性方法2不可补偿性方法(标准淘汰法、标准优选法、逐项排序法)3综合方法 【简答】购后评价:1.购后协调2.购后不协调①影响因素:个人忧虑的的倾向性、购买决策的不可更改程度、购买决策对消费者的重要性、购买决策的难易程度、商品的价值量、弥补的难易程度②减轻不协调的措施:提供追加信息、加强售

2014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2014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名解3.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4.共同犯罪: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5.累犯:指判处有期徒刑服刑期满或赦免后,在一定期限又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 1按份共有:是指数人对同一财产按各自确定的份额共同享有所有权的共同形态。 2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4不安抗辩权:是指先履行何婷的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欠缺履行债务的能力或欠缺信用,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5产业政策:是国家设计有关产业发展,明确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区域布局的规划和安排的各种政策、目标和措施的总和。 6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岀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7承诺:是受要约人同一要约的意思表达。 8冲突规范:指指明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法律选择规范。 9财产保全: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 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10裁定管辖:指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确定诉讼的管辖法院。 11、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财产上设定的以优先受偿权为内容的一种他物权。 12抵押权: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务人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13定金:是指订立合同时,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约定当事人衣服那个先行给付另一方的货币。 14地域管辖:指按照各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5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提岀的新的技术方案。 16犯罪: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7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8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原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作业

欢迎阅读 201x ——201x 学年第二学期 消 费 者 11) 自由联想法:给被调查者分别出示写有“旅行社、去哪儿、季节……”等有关旅游消费愿望、动机、偏好的一些词语卡片,让被调查者自由联想,任意地说出所想到的词语,调查者做好记录。

2)控制联想法: i.给被调查者出示一些写有“山水风景、红色旅游、都市购物……”等不同类 旅行社 ______ ______ ______ 酒店 ______ ______ ______ 美食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方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目的地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动机 ______ ______ ______ 出游方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旅游购物 ______ ______ ______ 2.造句测验法 给被试者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让被试者迅速补充成完整的句子,通过被测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你喜欢_____季出游。 14)您_____喜欢旅游,一年中平均出游_____次,省内_____次,省外_____次, 出境_____次。 15)您最理想的单次旅游消费花费在_____与_____之间。 作业二:

分别用“李克特量表法”和“语义差别量表法”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线路、商品、餐饮、住宿、交通)的游客满意度或服务质量进行态度测量设计(即设计完整的调查表格) 1. 李克特量表法 该量表是一种在瑟斯通量表的基础上更为简便的态度测量表。该表使用陈述性 A. 指导语量值。。 B. 指导语:(类同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total utility)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2.需求 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与实际支付价格总和的差额. 4. 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小题8分,2、3、4每小题9分,共计35分) 1.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2.供求定理的内容? (1)如果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如果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可以归纳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不同职业为什么存在工资差别? 工作难易度、卫生状况、荣誉程度差异 技能难易度差异 工作频率差异 信任程度差异 从业成功率差异 4.列举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四个以上),并进行分析。 如富人和穷人“打的”—稀缺资源不同,富人是时间,穷人是钱。 闯红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 家电降价销售而大米不能—需求价格弹性。 享受城市里洁净的马路,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公园—公共物品等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机会成本 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种种收益,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2.效用 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3. 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组商品的不 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4. 转移支付 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特别鸣谢:李南兴、蔡赛男、赵晴瑶、高德李、我 一、名词解释: 1.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于事物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回避、支持或反对的心理或行为倾向。 2.个性: 个性的含义: 个性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3.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有关自己一切方面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 4. 动机: 人们为什么采取行动的原因。动机既为行动提供力量,又提供方向。它可能是积极的(促动消费者去做某事);也可能是消极(促销消费者避免做某事)。 5. 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一般是指与生理的需要和较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紧密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 6. 消费: 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7. 消费心理: 是指消费者心里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8.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建立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者心理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差别的。

9. 文化: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10. 购后冲突:(百度的答案) 每个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做出某个重要的购买决定后,还会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决定,关心该决定是否明智。这种因某个购买而引起的心理焦虑、怀疑和不安被称为购后不和谐或购买后冲突。 11. 展露的意思: 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刺激物的展露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和激发购买行为的前提。企业营销人员应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增加消费者接触刺激物的可能 12. 感情: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如生气、高兴、愉快、惊喜、紧张、放松、舒适、感动等。在感情反应的状态下,消费者往往伴随有一定的身体体验,使其似乎已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1.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1)顾客多、范围广。 (2)需求差异性大。 (3)需求弹性大。 (4)购买量少,频率高。 (5)非理性购买较强。 2.几种典型的消费观: (1)实用型消费观 (2)节俭型消费观 (3)传统型消费观 (4)创新型消费观 (5)炫耀型消费观 (6)独特型消费观 3.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1)自我实现需要 (2)自尊需要(名望、地位、自尊) (3)社交需要(情感、友情、归属)

2017年考研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大汇总

2017年考研法律基础名词解释大 汇总 1.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2.国际法: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3.国内法:一国(或地区)制定并在该国(或地区)实施的法律。 4.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制定需要特别的程序的法律 5.普通法:根本法其他的。 6.一般法:适用于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国家管辖的所有地区的法律。《刑法》、《合同法》 7.特别法: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8.实体法:规定的是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 9.程序法(诉讼法):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法律。《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10.成文法:国家机关制定的、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法律。11.习惯法:由国家认可的习惯。12.公法: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现代西方法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宪法、行政法、刑法。13.私法: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现代西方法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民法和商法。14.衡平法:是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15.普通法:是专有名词,特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16.联邦法:指整个联邦立法机关制定的和在整个联邦实施的法律,如联邦宪法、联邦民法、联邦刑法等。17.联邦成员法:指由联邦成员国的立法机关制定的仅在该成员国实施的法律,如成员国宪法、成员国民法、成员国刑法等。18.法律的历史类型:按照法律的阶级本质及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划分。19.法律体系:指由在一个国家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所组成的法律部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20.部门法(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可以称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21.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22.法律调整机制:指包括整个法律调整系统的结构、功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发生作用的过程和方式。23.规范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24.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25.普遍性(一般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为标准是按照法律规定所有公民一概适用的,不允许有法律规定之外的特殊。26.行为模式:就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所提供的标准和方向。27.法律后果:指行为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在法律上所应承受的结果。28.强行性规范:指不考虑个人意愿而强行加以适用的法律规范。29.任意性规范:指适用与否由个人意愿决定的法律规范。30.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了法律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规范。31.委托性规范:是指没有规定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而只规定授权(委托)其他国家机关予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 稀缺性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 2.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3. 效率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 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 5. 理性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地做到最好 6. 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7. 边际变动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 8. 激励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 9. 市场经济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10. 产权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 11. 看不见的手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地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12. 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状况 13. 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的状况 14.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5. 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的情况 16.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17.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18.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的波动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 科学方法客观地建立并检验结论 2. 经济模型基于假设对现实的简化 3. 循环流向图表示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 4.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类投入 5.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表示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经济可以生产的

产量组合 6. 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7. 效率从可获得的资源中得到最大产量 8.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9.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10. 实证表述世界是什么样的表述 11. 规范表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表述 第三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3.垄断只有一个卖者的市场 4.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量 5.需求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 6.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7.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8.正常物品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 1、影响因素论的架构: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 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内在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个性和自我概念,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 心理因素(激励,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 影响因素的清单: 外部环境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 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 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 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 消费者内部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 6: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 7:个性和自我概念 8:世代和生活形态 营销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 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 2、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霍金斯模型 3、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 5阶段模型:认知问题,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与决策,购后评价。 7阶段模型:确认需求,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理。 第二章消费者需求、动机与价值理论 1、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动机是行为的原因。 需要的种类:先天需要和习得需要。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积极动机、消极动机;理性动机、情感动机。 学习 2、动机过程模型 未被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力行为目标实现或需要 要求和欲望得到满足 认知加工 紧张缓解 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怎样应用于购买动机研究?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也即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法律基础所有的名词解释

司考复习资料:法律基础所有的名词解释(1) 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法: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国内法:一国(或地区)制定并在该国(或地区)实施的法律。 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制定需要特别的程序的法律 普通法:根本法其他的。 一般法:适用于一般的法律关系主体、通常的时间、国家管辖的所有地区的法律。《刑法》、《合同法》 特别法: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实体法:规定的是主要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 程序法(诉讼法):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的法律。《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成文法:国家机关制定的、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法律。 习惯法:由国家认可的习惯。 公法: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现代西方法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宪法、行政法、刑法。 私法: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现代西方法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民法和商法。 衡平法:是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普通法:是专有名词,特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 联邦法:指整个联邦立法机关制定的和在整个联邦实施的法律,如联邦宪法、联邦民法、联邦刑法等。 联邦成员法:指由联邦成员国的立法机关制定的仅在该成员国实施的法律,如成员国宪法、成员国民法、成员国刑法等。

《经济学基础》作业

《经济学基础》课程作业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作业要求:题目可打印,答案要求手写,该课程考试时交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2.等产量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3.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4.GDP:即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6.经济增长: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二)简答题 1.根据弹性理论说明为何谷贱伤农? 答: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农民是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而生活必需品又是需求弹性小于1的,说以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即谷贱伤农。 2.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是什么关系? 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短期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把下面这张图画一下就OK了啊,但是手写的时候把A VC曲线和AFC曲线删了把,我不知道怎么去掉啊....)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试题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 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20分) 1.消费者行为具有期望性、一致性、、不确定性、时代性、等特点。 2.从消费品的角度考察消费者,可以把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 3.根据商品的购买方式可将消费品分类为简便品、和。 4.消费者行为分析应遵循的原则是原则、科学性原则、原则、分析-综合性原则和联系性原则。 5.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 6.能力的差异表现在类型差异、和表现时间差异三个方面。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填“√”或“X”)(每题1分,共10分) 1.消费者对其购买产品满意与否直接决定着以后的购买行为。 ( ) 2.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 3.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意图总是导致实际购买。() 4.人们对于刺激物的理解是通过感觉进行的。() 5.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始于搜集信息。 () 6.马氏“需求层次理论”中,各层次关系的变化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变更发展规律。 ( ) 7.相关群体的作用之一,便是诱发别人的消费欲望。 ( ) 8.马氏“需求层次理论”的特点之一,是需求强度的大小与需求层次的高

低成正比,即需求的层 次越低,其强度就越小。 ( ) 9.消费者市场的购买行为多属于理性的、专业化购买行为。 ( ) 10.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属于派生需求。( )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内)(每题2分,共30分) 1. ______是人类欲望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A.文化B.性格C. 国家 D.社会 2.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A.“意见领袖” B.“道德领袖”C.“精神领袖” D.“经济领导者”3.影响消费行为最广泛、最深远的因素是。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 D.心理因素 4.马斯洛认为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分,最低层次需要是指。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C. 尊敬需要 D. 安全需要5.消费者购买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的过程。 A.购买心理 B.购买意志C.购买行动 D.购买意向6.就消费需求与购买动机的关系而言。 A. 需求是动机形成的基础B.动机是需求产生的基础 C. 动机即是需求,需求同时又反映动机 D.需求等于动机 7.购买动机主要研究消费者。 A. 购买什么 B.为何购买C. 如何购买 D.何时购买8.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确认 B.收集信息C. 备选产品评估 D.决定购买9.参与者的介入程度高,品牌差异大的购买行为属于。 A.习惯性购买行为 B.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