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土地铁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片接头环缝开裂研究_郑永来

软土地铁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片接头环缝开裂研究_郑永来

软土地铁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片接头环缝开裂研究_郑永来
软土地铁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片接头环缝开裂研究_郑永来

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病因分析

沥青路面纵向裂缝病因分析 刘哲峰 (中交远洲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1) 摘要:对于当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纵向裂缝与形变,本文从土基深层的强度不足与失稳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路堤压实中的取土天然含水量过大,造成湿土夹层软弹,往往是导致纵向裂缝与形变的一个主要诱因。 关键词:路表弯沉;天然含水量;软弹;过湿土;疲劳破坏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诸多损害病变中,纵向裂缝和形变则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破坏现象。一般都在通车运营这三、五年之后,出现在行车道的两条轮迹带上,超车道、硬路肩亦有发生。此种病害的特征缝隙走向比较规则,呈现粗而疏的大裂缝,有些断断续续可以延伸几百米长。伴随缝隙在纵向轮迹条带上,垂直形变明显,起伏凹陷,道路技术状况显著下降,严重的影响到行车的舒适、安全和道路的使用寿命。 1、裂缝的诱因 导致纵向裂缝与形变的诱因可以来自许多方面,总体来论,大多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的不足,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层底,受拉压发生开裂,而导致的疲劳性破坏。强度的不足则是来自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土体的某些质量缺陷,承载能力强度上的不足与衰变。

路表弯沉的变化,是个多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反映的是整体结构体系的材料性质、压实、温度、湿度、强度和稳性以及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条件和技术状况,都会对弯沉产生直接影响。如由于设计的不当,施工的不规范,某些质量隐患弊端,透水性水损害病变等众多病害,由于上部层位直接受力的缘故,这类病害的反应也就相对“敏感”。裂缝明显、清晰,与病害的针对性也强,呈现有零星性破损,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一一地反映出来。对于这类上层部位的水损害病变的调查研究,已有很多论证,可大体以浅层病害来区分,本文不再敖述。 浅层病变的表现特征是:对应、明显、分布零散,如面部的密集性网裂,清晰的轮廓辙槽等等。面对基层以下的某些深层病变,出自下面基础的问题较多,反映到路表上,其表现特征多时一些较长距离、大范围的裂缝与形变,分布面大,多呈弧状形变,不像浅层病变那样明显直接,分析判断上也有一定难度。 2、裂缝的产生 行车荷载,车道渠化,大量重载、超载及重复荷载作用之下,无疑将加剧了软荷对半刚性材料层地面产生的拉应力。而影响拉应力除了面层,基层的厚度、弹性模量之外,又与下承层直到土基的弹性模量直接相关。计算可知,当基层厚度、回弹模量一定的情况下,土基的回弹模量越大,基层底部所产生的拉应力会越小。大体是土基回弹模量每增加一倍,基层底部的拉应力约可减少一半。所以,正常状态下,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面层是不会产生弯拉疲劳性破坏的,只有当

盾构现场施工隧道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 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 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 V l S (x )i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3.1技术依据 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3779855.html,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处理 作者:王涛涛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9期 摘要: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为了满足人们出行交通便利需求,缓解地上交通压力,很多地区开始建设地下地铁,而建设地铁时的隧道施工不当又会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为了预防和解决有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问题,本文对由城市里地铁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应对方法。 关键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地面沉降;解决措施 引言: 在我国,为达到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愿望,缓解城市公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多的地铁正在被建设,而建设地铁的难度较大,常表现在建造时常会伴随地面沉降等问题,如何预防和处理问题的发生,对地铁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地面沉降进行原因分析和讨论解决方法,以促进城市化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广泛引起各界关注和思考。 1、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分区域性下沉和局部下沉两种沉降类型。一般来说,发生地面沉降常会使建筑物倾斜或倒塌,还会破坏地基的稳定性等等,特别的,若在滨海城市发生地面沉浸,除了会出现上述问题,还会造成海水倒灌,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损失。建筑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电线毁坏,海水倒灌等问题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据研究,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很多,如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都会引起地面沉降,其中还包括有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也是引起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據统计,世界各国,出现地面沉降的城市多为正在建造地铁或刚建成地铁不久的城市,其事故的源头多为地下隧道施工,21世纪地铁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解决事故源头,减少地面沉 降,探索有效施工方法,是我们需要仔细深入研究的课题。 2.地面沉降原理分析 2.1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 盾构法施工是一种普遍用于修建地下遂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步骤为先确定开挖位置,然后在确定的位置开始挖掘,又用千斤顶用力推进到已开挖的位置,继续下一步挖掘,边挖边推进,边推进边挖,要确保挖掘和推进同时进行,节奏一致,而且要确保在缩回千斤顶的同时,使用液压举重拼装器一段段地再向前挖掘,直到整条遂道施工结束。由盾构法引起的地面沉降

Peck法计算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计算公式

8.1.4 地层变形预测与分析 通常设计阶段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实测数据的统计方法—Peck 公式是其典型代表:二是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的数值方法。 采用Peck 法计算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量及沉陷槽计算公式如下式;其沉陷槽横向分布见图。 exp(max )(S x S -22 2i x )

? ?? ? ? Φ-?= 2452tg Z i π 式中:V —地层损失(地表沉降容积); i —沉降槽曲线反弯点; z —隧道中心埋深 根据本标段的地质条件和埋深等,得i=6.9m ,由此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及经验公式,沉陷槽宽度B ≈5i ,可得单个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陷槽宽度约为35m ,两座隧道盾构推进引起的地表横向沉陷曲线叠加后其沉陷槽宽度约为50m ,并且沉陷槽的主要围在隧道轴线两侧6m 围,离轴线3m 的沉降量约为最大沉降量的60%~70%,离轴线6m 的沉降量约为最大沉降量的25%。 地层损失V 值主要是由盾尾空隙引起的土体损失量,它与盾构机盾壳厚度、盾构推进时粘附在盾构上的土体厚度及注浆量等有关,即 V=V 尾+V 粘-V 浆 盾构推进时粘附在盾构钢板上的土体厚度约为20~40mm ,盾壳厚度为70mm ,则:V=V 尾+V 粘-V 浆=1.36+0.58α-(1.36+0.58)β α为折减系数, β为同步注浆的充填系数。 取α=0.6 β=0.5 得 V=0.73m2 由此可得地表最大沉陷值:Smax=23.4mm 最大斜率:Qmax=0.0013 以上分析值主要是在以往工程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地铁盾构标段的实际情况,隧道埋深16m 左右情况下得出的,最大沉降量满足规和标书要求。 虽然地表沉降形态是大体相同或相似的,但其最大沉降量总是随着施工工况和地质条件的改变而千差万别,目前控制沉降的主要手段是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而注浆的环节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如缺量、过量、滞后、漏浆等等,不同的沉降情况常是施工工况和工作状态的反映,同时不同的地质条件沉降亦有所不同,如粉砂土较粘土隆降起量要少,沉降速率要快,淤泥质粘土后期固结沉降则要大点。以上这些都要求盾构施工时要加强监测工作,以随时了解地面沉降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控制沉降和减少损失的目的。 8.2 理论分析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测量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测量 【摘要】地表沉降及变形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周围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的正常使用,因此,对地表沉降及变形测量至关重要。论文首先分析了盾构掘进引起地表沉降及变形产生的原因,重点探讨了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测量方法。 【关键词】地铁隧道施工;沉降及变形;测量 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建筑物的损坏也在减轻,但是盾构施工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地层的扰动,引起地层变形以及地面的沉降及变形。地层扰动导致的土体强度和压缩模量的降低将会引起长时间内的固结和次固结沉降及变形。当地层变形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危及到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的安全,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岩土环境问题。由此可见,研究盾构施工产生地表沉降及变形的机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盾构掘进引起地表沉降及变形产生的原因 虽然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及变形的机理,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土体位移源于开挖引起的扰动及由此产生的地层损失和扰动土的重新固结。1)地层损失。所谓地层损失是盾构施工中实际开挖土体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排土体积之差。地层损失率以地层损失体积占盾构理论排土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地层损失一般包括盾构开挖面的地层损失、盾构纠偏产生的地层损失、盾构沿曲线推进时产生的地层损失以及盾壳外径和管片直径之间空隙引起的地层损失。引起地层损失的施工及其他主要因素有:盾构掘进时,开挖面土体受到的水平支护应力小于原始侧向应力,则开挖面土体向盾构内移动,引起地层损失而导致盾构上方地面沉降及变形;当盾构推进时如作用在正面土体的推应力大于原始侧向应力,则正面土体向上向前移动,引起地层损失(欠挖)而导致盾构前上方土体隆起。2)在盾构暂停推进时,由于盾构推进千斤顶漏油回缩,可能引起盾构后退,使开挖面土体塌落或松动,造成地层损失。3)由于向盾尾后面、隧道外围建筑空隙中压浆不及时、压浆量不足或压力不适当,使盾尾后坑道周边土体失去原始三向平衡状态,而向盾尾空隙中移动,引起地层损

隧道二衬混凝土裂缝分析、预防与处理

隧道二衬混凝土裂缝分析、预防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5-05-15T16:21:09.6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德坤林在掏[导读] 从裂缝宽度与深度,及对结构影响的角度,提出有效预防与处理措施。王德坤林在掏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在众多隧道施工项目中,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缝危害已十分常见,不仅严重破坏隧道结构体的防水性能,更会严重影响其受力状况。怎样有效处理二衬混凝土裂缝危害,提高施工质量,成为现阶段隧道施工有待解决的一项难题。基于此,文章在逐一分析衬砌结构材料性能、配合比、温湿度和施工等因素的基础上,从裂缝宽度与深度,及对结构影响的角度,提出有效预防与处理措施。 关键词:隧道施工;二衬混凝土;裂缝;预防与处理 一、隧道二衬混凝土裂缝分析 1.1原因分析 ①原材料原因:水泥品种安定性不好,或选择不良,或混用不同批次的水泥,都可导致二衬裂缝出现。其中,细度越细和等级越高的水泥,严重影响混凝土开裂。 ②配合比因素:在设计配合比时,必须严格遵循科学比例分配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同时所有材料规格需与要求相符。加入太多水泥会导致水热化加大,造成混凝度内外温差较大,最终形成梯田温度而产生裂缝。 ③温差与湿度的因素:大多数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都是由外界温湿度变化而造成。浇注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升温以及结构散热的温度,共同叠加形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大气气温在浇筑混凝土时,对浇筑温度有明显影响,大气升温升高而混凝土温度也随之升高,大气温度下降,会使混凝土内部与表面形成温度差。 ④施工因素:由测量不精确引起的中线偏位会形成二衬受力不均匀,会造成薄弱部位开裂;未按预期设定标准开挖断面净空,出现超欠挖现象,造成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薄厚不均而引起裂缝。未在仰拱施工时彻底清理积水和基底虚渣,在二次浇筑前,未清理干净矮边墙杂物,导致二衬浇筑后矮边变形及下沉,最终出现裂缝。 抢工期赶进度,衬期支护变形为未稳定时就进行二衬浇筑,导致二衬承受的变形应力过大,从而引起裂缝。 1.2混凝土裂缝分类 ①由变形受到约束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因收缩、膨胀、温湿度变化及不均匀沉降等引起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因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内应力,内应力超过标准值,就会产生裂缝。 ②由外在负荷作用引起的裂缝。 二、二衬混凝土裂缝预防 2.1事前做好环境勘测 衬砌施工前,为了达到预期施工质量,应将地质环境勘测放在设计环节,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构造、水文地理、和温湿度变化等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施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将衬砌和支护的承载能力有效提高。 2.2加强材料检测 对砂石、水泥及外加剂等材料进行严格检测,对照相关标准后,对所有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如型号、规格、质量与施工要求有出入,则需立即调整;规格不同的水泥材料不得拌入混合料,在甄选粒径、针片含量和含泥量时要严格依据设计要求,选用合格的骨料 2.3温湿度控制 ①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间的差值应<20℃,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间的差值应<20℃。如果混凝土抗裂能力较强,其两温度间的差值应≦30℃。 ②混凝土拆模时的温差应<20℃。 ③在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差时,要采取内部降温法来实现降温。 ④将保温材料覆盖于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0℃以下。 ⑤将抗裂钢筋网片设立在混凝土表明层,这是防止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裂缝。 2.4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 加强和改进二衬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离不开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在开挖爆破时,炸药量要控制得当,避免过度扰动围岩,将外部应力对二衬混凝土的破坏作用有效释放。初期支护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是平顺度以及二次衬砌厚度的严格控制。 三、隧道二衬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3.1表面处理法 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是表面处理法的两种操作方式,主要适用于相对稳定及不会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的表面裂缝和深度裂缝的处理上,也是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具有工序简单和易于操作两大优点。采用表面涂抹方式可有效处理浆液难以灌入、不漏水、不伸缩,以停止活动的细浅裂缝。对于大面积漏水的防渗堵漏则使用表面贴补法,将玻璃纤维布粘贴在裂缝表面,在粘贴前,要处理基面,使基面平整干燥、无尘无油污。 3.2电化学防护法 通过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将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改变,同时使钢筋钝化,最终达到防腐的目的就是电化学防护法。阴极防护法、碱性复原法和氯盐提取法是常用的三种有效的电化学防护法,三种方法工作参数如表1所示:表1三种电化学防护法的作用及工作参数

路基纵向裂缝的防治

路基填筑纵向裂缝的防治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路基上有时会出现规则的纵向裂缝,并表露到路面面层上。这些裂缝的产生一般是施工的原因,但有时也会是设计上的原因。一旦出现了这种裂缝,我们就应认真分析,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处 理,以免产生更大的质量事故。 纵向裂缝往往开始出现在靠近路面的边部不远处.沿纵向有可能很长,并且连通.裂缝处会出现错台。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路中可能会产生新的纵向裂缝(即形成了新的滑动面)。路基规则的纵向裂缝与龟裂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危害性往往更严重。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设计边坡坡度过陡,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在路基上就会形成滑动面,出现裂缝,并会导致整个路基的破坏。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与土质、土的状态(如密实度、湿度以及是否原状土等)及防护情况等因素有关,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有关因素,对于特殊的情况(如高路堤段),应按土质土力学理论重点验算 路基边坡的稳定性。 原地貌的横断面上有特殊的变化.如在坡度很陡的模断面上半填半挖,或者路基的半侧在沟塘中或者位于软土地基上等等,而又未进行认真的施工技术处理,从而导致半侧土基下滑或下沉.出现纵向裂缝。在坡度很陡的段面上半填半挖时.如果斜坡上不设反向台阶,填筑的半侧路基作为一个土锲.在斜坡上有一个自然的滑动面,必然会滑移,从而产生纵向裂缝,严重时会导致路基的毁坏。如果路基的半侧在沟塘中时,未进行彻底的清淤,则会造成半侧路基下沉,产生纵向裂缝;或者在清淤后回填时未进行认真的分层夯实,这部分土基会产生较大的压缩下沉.即路基不均匀下沉,从而产生纵向裂缝。如果路基的半侧直接位于软土地基上,而未清除软土层或未对软土底基进行加固处理,路基填筑后,软土地基在路基的压力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固结下沉,而非软土地基的半侧原地基下沉量很小,从而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并 反应到路基的顶部,出现纵向裂缝。 如果路基横向不同步填筑;在填筑后半侧路基时未对结合部(即前半侧路基的斜坡上)进行反向台阶的技术处理,后半侧路基很容易会沿着该结合部滑移,从而出现纵向裂缝。 路基边部未碾压的虚土有可能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的产生。现在对高等级公路都要求路基两侧加宽填筑(一般每边比设计宽度宽20~30cm),以保证路基的有效压实宽度(因为压路机不可能碾压到边)。如果加宽填筑的虚土不及时铲除,在雨水的作用下虚土会很快自然密实而下沉,虚土结合部位首先产生纵向裂缝。其下沉的方向是沿着虚实结合部的斜坡方向。由于土颗粒间有内摩阻力和粘结力的作用.虚土的下沉必然会在虚实结合部位的斜坡上对实土基产生较大的斜向力(向下)作用。这种较大的斜向向下的外力可能会使边部密实路基不稳定,即产生滑动土锲.从而在密实路基上产生新的裂缝。 路基纵向裂缝是一种质量事故,是不应该发生的。只要我们理解了产生纵向裂缝的种种原因,并在设计和施工中加强注意,纵向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下面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方面。 在设计中对于特殊的路基(如高填方路基或特殊的土质等)应注意加强路基边坡稳定性的验算,不能一味地套标准图(有时1:1.5的边坡不一定是稳定的边坡)。 施工中发现与设计不符的特殊地基地貌,应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部门汇报.办理有关设计变更,在路基 填筑前拿出施工技术处理方案。 对于坡度很陡的横断面上(如山坡处)半填半挖的路基,在填筑前应清除表土,并设置反向台阶,以加强结合部处的整体性。如果斜坡为石方.则更要设此台阶,不能省事。 路基横向要求同步填筑。如遇特殊情况而必须采取不同步填筑时.则在填筑后半侧路基时应在前半侧的路基上设置反向台阶,分层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以加强前后填筑部分结合的整体性,防止形成土锲。 |路基半侧位于沟塘中时,应将路基范围内的淤泥全部清除后分层填筑碾压至实,而不应采取直接推填挤淤的方法。设计上最好设置浸水挡墙,并有抗滑踵。 路基半侧位于软土地基上时.路基填筑应予以处理。如软土层不厚时,可以直接清除干净后回填。软土层较厚时.可以采取先填筑路基至定高度的办法进行预压.待观察沉降稳定后.在继续填筑或做路面。不过,这种预压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至少需半年以上。当工期要求较紧时,可采取软土地基加固的办法(如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法、砂桩、碎石桩或石灰桩挤密法等).使得加固后达到设计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观测标埋设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观测标埋设要求 根据10月14日隧道监控量测现场检查结果,各隧道监控量测观测标均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埋设,为加强本标段监控量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控量测作业满足规范要求,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进一步明确如下: 1.地表沉降观测标 1.1埋设时间 地表沉降观测标志应在隧道正洞开挖施工前埋设,并于正洞开挖前及时采集初始读数。 1.2断面布置 地表沉降断面应超前隧道开挖面至少30米,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一般情况下,地表沉降测点间距按下表要求布置: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隧道开挖范围内地表沉降点横向间距按2m要求布设,开挖范围外按照5m要求布设。在隧道路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 岩石地段地表沉降观测标志埋设入岩深度不小于0.5m,黄土地段地表沉降观测标志埋设深度不小于1.0m。采用钻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并用混凝土进行加固,观测标直径不小于20mm。

图1.2.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注:上图中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2.洞内监控量测观测标 2.1埋设时间 洞内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监控量测观测标应在隧道开挖后12小时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 2.2断面布置 顶拱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测点应布置在隧道轴线上,偏差不大于3cm,隧道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测点断面按下表要求布置: 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及隧道工程监控量测设计图纸要求,本标段隧道均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隧道监控量测顶拱下沉测点及周边收敛测点埋设形式如图2.2.1所示: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处理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处理 1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城市地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为盾构施工法,其指的是在工程施工前, 利用像挖掘机一样的机械把地下的泥土挖出,勾画出隧道工程的大体框架。由于施工地区土质密度、强度或特殊地形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在地铁隧道建设施工中出现一些误差。如地铁隧道挖出的土与隧道体积不相等,土质密度过于松散出现塌方、施工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等等。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施工地区的沉降现象, 其具体指的是人们在挖土的过程中,由于先挖走的土层空隙水压强度不大,应力很小,施工点只会出现小面积的推移;但随着工程建设施工进程的加快,被挖出的土壤越来越多,推动力和应力会不断增强,导致施工点出现大面积移动或者施工地面出现突起等现象。施工人员为了防止盾构施工法对地质、土壤造成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千斤顶支撑上地面,等到地铁隧道中多余的泥土全部被运输离开后再撤走千斤顶,但这样的缺点是本来被千斤顶支撑的地面突然没有了支持力,从而出现隧道塌陷,即我们所说的施工沉降现象。因为机械设备在地下作业过程中相对困难,若隧道施工时再遇上粘质土壤,施工难度不仅会加大,而且施工地沉降的偏差也会增加。 2 某地铁工程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与处理工艺

2.1 工程概况 某地铁工程一号地铁线北起升仙湖,南下华阳,中间途经火车北站、天府广场以及火车南站等多个重要地点,是人们出行选择的首选交通工具。其全长31.6千米,隧道外径7.8m,内径6.4m, 并且地铁一号线还有继续向南扩展的趋势,在继续向南的隧道建设施工也采用同地铁一号线相同的盾构施工法,并预计在2018 年就能够完成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并开始运行。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得出:盾构主要穿越的土层有灰色粘质粉土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和灰色粘土层等多种土层。地铁隧道穿越地基土层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1 ,部分施工地的沉降现象分别用横断面和纵断面图来表示,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2.2 监测方案 在实际施工中, 需要对施工地进行地面沉降的监测。作者所在的项目工程中,计划是每隔200m就进行一次横断面的监测,像天府广场这样建筑物密集的地方,会缩短监测距离,每隔50m 就进行一次横断面的监测, 而每个横断面监测之间, 可再细化到每个监测点。一般情况下,每个横断面监测间会设置10个监测点,并且为了监测所得的数据具有连续性, 施工人员在隧道中还布置了沉降观测点, 对施工周围的管线是否沉降也进行了相应的观察。 2.3 具体计算及沉降各阶分析 (1)刚出现沉降的时间段,即前期沉降,其是工程刚刚施 工的阶段,由于没有过多的挖土和破坏土层、地质,沉降的最大

铁路隧道地表沉降监测及数据分析

铁路隧道地表沉降监测及数据分析 [摘要]:隧道监控量测在整个铁路隧道施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新歌乐山隧道地表沉降监测项目为例,阐述了测桩点的布设、现场监测方法、数据获取与处理,并对数据做出合理判断分析和有益探讨,对实际生产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0引言 隧道监控量测贯穿于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监测的目的主要包括:保证施工安全;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施工;总结工程经验,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水平。 隧道地表沉降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本文以新歌乐山隧道地表沉降为例,阐述了监测项目现场操作具体过程、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 1新歌乐山隧道工程概况 新歌乐山隧道属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位于既有渝怀线歌乐山隧道左侧约25~50m,设计时速120km/h。隧道进口里程K1106+280,出口里程K1108+547,全长2267m。隧道进出口为浅埋段,洞顶覆盖层仅4~8m,出口洞顶及周边有大量民房,且下穿公路,出口段约300m采用非爆破法开挖。不良地质有岩溶、煤窑采空区、富水软弱围岩,特殊岩土为盐溶角砾岩及石膏。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高,为极高风险隧道,如图1所示。 图1 新歌乐山隧道现场图图2新歌乐山隧道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 2. 地表沉降 隧道洞口浅埋层覆盖薄,堆积松散、自身稳定性差。在施工过程中易受自重、雨水和施工爆破的影响,极易发生坍塌,沉降等大变形事故,威胁隧道的整体稳定。隧道开挖后,洞口浅埋段地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地表沉降,且地表沉降可以反映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3. 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

摘要:地表沉降值是衡量开挖方式是否合适的关键指标,因此监测和预测地表沉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文中,根据对盾构法开挖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监测资料,做出了观测断面中心点的速度直方图和观测断面中心点位移随盾构机推进的位移变化图。通过分析 ,发现当盾构机到达测量断面前5m~8m后,地表测点的变形达到最大隆起值,然后测点的变形速度为负值,开始向下运动;在盾构机通过测量断面大约25m后,测点位移几乎不再增加,变形速度也变得很小。 关键词:地表沉降;盾构机;测量断面 由于盾构法具有不影响地面交通、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较小、适应软弱地质条件、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地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地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土层产生扰动,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这将使邻近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可能危及地下电缆、水管、煤气管道等设施的正常使用。因此,究竟会发生多大的沉降或隆起,会不会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是地铁隧道盾构施工中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在施工中对隧道沿线进行地表沉陷监测是必不可少。它能使现场施工人员及时了解由盾构推进所引起的地面沉陷及附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因此受到的危害程度,以便拟定有效保护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监督[1]~[3]。本文以某地铁盾构隧道的地面沉降观测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和完成后的沉降规律 ,这对评价开挖对地面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影响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因素有渣土仓压力、地层性质、盾尾注桨开始时刻、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出土量及盾构推进速度等,而地表沉降是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地层沉降主要取决于地层类型、盾构机类型及施工状况。沉降历时曲线可分为5个阶段,如图1所示[4]:(1) 先行沉降:指自隧道开挖面距地面观测点还有相当距离(数十米)开始,直到开挖面到达观测点之前所产生的沉降。(2) 开挖面前的沉降和隆起:指自开挖面距观测点极近(约几米)时直至开挖面位于观测点正下方之间所产生的沉降或隆起现象。(3) 盾尾沉降。指从开挖面到达观测点的正下方之后直到盾构机尾部通过观测点为止这一期间所产生的沉降,主要是土的扰动所致。(4) 盾尾空隙沉降。指盾构机的尾部通过观测点的正下方之后所产生的沉降,是盾尾空隙的土体应力释放所引起的弹塑性变形。(5) 后续沉降。指固结和蠕变残余变形沉降,主要是地基扰动所致。这些沉降多非同时发生,地基条件和施工状况不同,沉降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2 地质概况该隧道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区域构造背脊之上,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断层活动迹象。其埋深为15m左右;开挖直径为5.7m。从上往下,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层、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粉细砂和中粗砂、圆砾和卵石、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3 观测数据分析在隧道沿线地表共连续布置了17个断面,每个断面布置了7个测点。在测量断面上测点分布形式,如图2所示。测量断面上的中心点位于隧道中心线上。随着盾构机推进,测量各个测量断面上各测点的高程变化,得到各点的沉降值。 3.1 观测断面沉降曲线分析根据观测到的每个断面上各个测点的沉降值,画出测量断面沉降曲线。通过做出的各个断面的沉降曲线,得出如下规律:(1) 当盾构机工作面在测量断面前大约3m之前,各个测点的沉降值基本相等,即发生整体隆起或下沉,如图3a所示。(2) 当盾构机通过测量断面后9~27m之间位移增加值变小,这说明从这以后盾构的推进对该断面的影响不大。(3) 位移增加最快的点一般位于盾构机通过测量断面0~12m。在这段距离内,产生的沉降值在4~5mm之间。因此,在该区间要加强观测,以防发生大的沉降。(4) 沉降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不是在沉降最初阶段就出现,而是在沉降发生的图1所示的第2、3、4阶段出现,如图3b所示;而且其出现点也没有规律。这说明地层沉降的变化过程无法用正态分布曲线(即peck公式)描述,只能用它来描述在该点以后的沉降发展。(5) 在有些断面,沉降标准

路基缺陷引起路面纵向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路基缺陷引起路面纵向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公路通车运营后,路面不同程度出现纵向裂缝这一常见病害,既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路面美观,严重时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又容易使水渗入路面甚至到达基层顶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产生冲刷作用和唧泥、唧浆现象使路面结构承载力下降,加速路面整体破坏,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文章分析了由路基缺陷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几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路基缺陷;路面纵向裂缝;压实不均匀 公路通车运营后,路面不同程度出现纵向裂缝这一常见病害,既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路面美观,严重时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又容易使水渗入路面甚至到达基层顶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产生冲刷作用和唧泥、唧浆现象使路面结构承载力下降,加速路面整体破坏,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纵向裂缝有由路基缺陷引起的纵向裂缝,也有由路面缺陷引起的纵向裂缝。现就由路基缺陷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几种原因及预防措施剖析如下: 一、路基压实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路基整个横断面压实不均匀。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形成不均匀沉陷并进一步发展成纵向裂缝。这种纵向裂缝会逐步发展为块状裂缝或沉陷病害。路堤填土压实度不足,尤其是边坡压实度不足,其实际压实度于路堤中部的压实度有显著差异。边部密实度不均匀,雨季,雨水逐渐从土路肩和边坡坡面等处侵入路堤边部密实度较小的土体,使土体进一步松散,路堤边部产生沉降,导致边部路面产生纵向裂缝。为了预防这类裂缝产生,施工时要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加强路堤碾压。要加大压实度的检测频率,以试验数据指导生产,确保路堤的密实度尽可能均匀。 二、位于低洼地段的路堤 路线从局部洼地通过,洼地的土层上部往往是土质较细的沉积土。在旱季或干旱地区其承重能力较大,其上填筑路堤后,洼地上部土层的含水量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雨季降雨量较大,地表水会向路堤两侧集中,如路堤两侧没有有效的排水设施,则路堤两侧将有积水。积水渗入土层并逐渐从路堤两侧坡脚下的土层向路堤中部下土层渗透。路堤下的地基就变成横向承载能力显著不均匀的地基,即两侧受水侵入,含水量较大,地基的承载力急剧下降;中部含水量变化较小,对地基承载能力影响较小。路堤产生不均匀沉降,使路堤两侧边部产生外倾式沉降,将路面和路基掰开,在路基及路面上产生宽度较大的纵向裂缝。其特点是上宽下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缝往往以中线为中心两侧都有,而且基本上是对称的。路堤两侧的积水,水位较高时,除向地基渗透外,还可能渗入路堤下部边部的土层中,并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堤上部边部的土层也变湿。由于路堤边部上层的压实度较中间部分差,一旦边部土层变成潮湿,边部土就会产生固结变形,并导致硬路肩产生纵向裂缝。为了预防这种类型的纵向裂缝,在路线不可避免穿过低洼地段的情况下,应该在路堤两侧设置畅通的排水设施截断

隧道监控量测观测标埋设要求(仅供参考)

一.地表沉降监测点 在与隧道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布置监控量测测点,间距2~5m,在一个断面上布置7~11个点,靠近中线位置测点适当加密,量测范围为中线两侧不小于HO+B,明挖段量测范围为基坑开挖边线两侧不小于3倍开挖深度。其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测点埋设:在地表开挖90cm 深基坑,浇筑混凝土基础,同时放入长300mm ,直径22mm 的圆头钢筋,外露5mm ,四周填实。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外设置水平基准点2~3个,水平基准点埋设方法见"基准点布置示意图"。 基准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 )

二.洞内监控量测 1.洞内观察 开挖后及初支后及时采用肉眼观察和地质罗盘仪对开挖面揭示的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详细描述、记录、并予以评估,作为支护参数选择的参考及量测等级选择的依据。 2.洞内净空收敛监测点 净空收敛点量测断面间距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确定,参考下表确定。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表 净空收敛量测点距开挖面应小于1~2m,在每次开挖后尽早埋设读数,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前必须完成初期支护变形的读数。

测线布置和数量与地质条件、开挖方法、位移速度等因素有关,本段隧道施工工法包括全断面法、台阶法、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方法、六步CD法,其主要布置形式见图“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测线布置图” 3.拱顶下沉监测点 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初读数的测取等同收敛量测。每个断面布置1~3个测点,测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主要布置形式见图“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测线布置图” 洞内监控量测点不得焊于钢拱架上,必须单独打孔直接安装于岩体中,预埋测点由钢筋加工而成,采用冲击电锤或风钻钻孔,埋入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螺纹钢,前端外露钢筋(外露部分不得小于6mm)与正方形钢板焊接(60*60),然后贴上反射膜片(50*50)。测点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与围岩锚固稳定,埋入围岩深度不小于20cm,若围岩破碎松软,应适当增加测点埋入深度不得小于50cm。

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研究

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9:32:49.4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杨辉彪[导读] 摘要:在隧道施工容易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地面沉降原因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 身份证号码:51130319861226xxxx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在隧道施工容易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地面沉降原因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探究隧道地面沉降机理,分析沉降的主要原因,进而提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性。 关键词:隧道施工;地面沉降;原因;控制措施隧道工程作为完善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让人们的出行、商品运输更加方便、快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隧道地面沉降问题,会对周围结构和地下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虽然很多仪器都能够测试隧道的沉降量,也有很多文献阐述了隧道沉降机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隧道沉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隧道地面进行实时检测和观察,分析隧道地面沉降的是否均匀、动态,这样 才能够针对性找出控制方法,保证隧道工程保质保量的按期完工。 1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当今隧道施工都是采用盾构施工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开挖面会释放应力、附加应力,从而导致地面出现弹塑变形等问题,也就是引发地面沉降问题。沉降通常是在开挖卸载时开挖周围土体向隧道内涌入从而造成地面下沉;支护结构空隙闭合导致地面下沉;管片衬砌结构自身变形造成地面下沉;隧道结构整体地面下沉。这些下沉问题可以统称为开挖地面下沉问题。盾构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开挖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其中次固结沉降是一个长期控制的过程,特别是在隧道运营期间,需要考虑沉降的动态变化。盾构施工会造成地层损失和隧道周围受到扰动或剪切力破坏出现土体再次固结,这也是导致隧道沉降的根本原因。 2导致隧道施工引发沉降的因素第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软弱围岩、富水砂层等问题,如果对此类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拱顶塌方等问题就会导致地面沉降。通常情况下,隧道软弱围岩都是Ⅴ级、Ⅵ级,如果所应用的施工方法不够合理、支护不够及时、前期支护无法快速闭环,就会产生掉块、塌方、冒顶等问题。同时,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遭遇了富水砂层没有提前进行加固处理,同样会造成沉降,沉降程度与含水量有直接关系。第二,扰动土固结问题。如果开挖面涌水或衬砌出现漏水问题时,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因此导致土体下降(地基下降),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地基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固结沉降问题。第三,地面损失。在盾构施工中会出现地层损失,并且收到了剪切力影响出现固结沉降问题。地层损失会导致土体开挖到竣工阶段产生的体积差,因此周围土体在弥补地层损失中产生了地层位移问题。导致地层损失的主要因素为:①开挖土体移动。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土体水受到水平支护应力较小的情况(小于原始测量力),土体就会朝向盾构内侧移动,从而导致地层损失问题,导致地面下降;在盾构突进时,如果正面土体侧压力在原始侧向力之上,会让土体产生上、前移动,同样会造成土层损失,导致都够前上方的土体隆起。②盾构后退。盾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暂停推进的情况,如果此时盾构千斤顶出现漏油回缩就会导致后退问题,导致土层面坍落、松动问题,出现地面损失问题。③土体进入到盾尾空隙。在施工中如果盾尾后隧道外部空隙中压浆不够及时,会导致压浆压力或压浆量不足等问题,这时的盾尾周边土体会打破原始三维平衡状态,土体朝向盾尾空隙当中移动,造成地层损失问题。④推进方向改变。盾构施工当中会产生曲线推进、抬头等情况,理论上开挖面是圆形,但实际上缺失椭圆,从而引发地层损失。 3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 3.1加强开挖面控制工作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弱围岩情况,需要保证施工的稳定性,进尺要短、控制爆破力度、快速封闭、定时测量,特别是针对Ⅴ级、Ⅵ级围岩,需要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施工法、CRD施工法进行,加强循环进尺的控制工作,严格控制每一个开挖循环、支护循环,避免因提高施工效率而贸然挖进。在应用土压平衡掘进过程中,需要保证开挖面呈现出流塑状态,加强开挖面的控制工作,采用输送机并调整复数装置平整,保持碴仓土一定的压力,这样即可抵抗开挖面的土压和水压。如果出现水体,可以应用螺旋输送机和碴仓土进行止水,配合同步注浆系统和二次注浆操作进行控制。这样即可保障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性,避免地下水流出问题,从而实现地面沉降控制的目的。在应用土压平衡掘进过程中,碴土需要保持良好的流塑形态、稠度适中、摩擦角要低、渗透性要低,如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可以对混合仓、螺旋输送机、开挖面中加入外加剂,实现软塑化处理,提高挖图器械性能,保证流动性。对于一些黏土地面(渗透小、易流动、摩擦力小),可以采用刀盘切下或螺旋输送机搅拌后提高流塑性。同时,针对砂性土止水性差的问题,如果开挖掘进水压较高,会产生地面涌水问题,这就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提高止水性,保证开挖面水压和土压,维持表面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将膨润土和泡沫注入到输送机口中,必要情况可以向盾壳上注入,这样可以填补盾壳空隙,从而起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3.2控制注浆量 注浆加固能够有效应对砂层、富水砂层问题,从而填补土体缝隙,减少沉降量问题。在隧道施工中,注浆防沉控制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如果不填充浆液,会导致沉降体积等于地面损失。理论上注浆率(填充率)达到100%即可控制地面沉降,但由于实际影响因素较多,通常注浆率要高于100%,甚至达到了200%以上(效果不够明显,因此不需要盲目注浆导致材料浪费)。在淤泥类黏土注浆中,每立方米采用2.3-2.7L浆液即可,浆液稠度控制在10左右;如果是粉质砂土层,每立方米注入0.1L浆液即可;针对不同深埋地区浆液量需要所有增加。浆液压入时间需要和管片脱开同步进行,否则只能控制上部沉降,无法控制下部土层沉降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每环注浆量计算出手按次数;根据掘进速度计算出手按间隔时间,这样即可保证掘进工作和注浆工作同时结束。 3.3地层失水控制 由于地下水流动会产生砂土位移问题,导致砂土间隙缩小、水位下降,从而提高了土体内部应力,出现固结问题,表面沉降。由于砂土渗透性强,仅凭借土仓和络酸输送机压缩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在掘进过程中需要关注开挖面出水情况,如果碴土稀、水量大问题时,需要关闭螺栓输送机舱门,加入泡沫或膨润土外加剂,从而补充空隙,提高土层的止水性。在注浆过程中,需要保证管片壁注入量充足,对周围土体加固,从而起到止水目的,避免管片背后漏水。在通过富含地下水的地层时,需要让盾构机快速通过,并且在刀盘前方注入泥浆,在管片背后注入玻璃双浆液,这样可以封堵地下水,避免因为水量过多产生沉降问题。 4结束语

隧道二衬混凝土渗漏水和裂缝的防治及表面通病的整修

隧道二衬混凝土渗漏水 和裂缝的防治及表面质量通病的整修 冯天旺 隧道二衬衬砌完成后,由于周边围岩的应力不断变化,又因降水、冰冻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原材料等各种原因,促成了隧道渗漏水及裂缝等病害的发生。下面就隧道二衬混凝土的水害和裂缝及表面的整修浅谈一点我的认识。 一、隧道水害的防治 (一)隧道渗漏水的危害 修建隧道,破坏了山体原有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山体附近地下水聚集的通道,当隧道周边围岩与含水层相通,而二衬的排水系统或因施工质量不完善时,就必然要发生隧道水害。隧道水害不但会腐蚀混凝土,降低隧道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影响行车安全。在高寒地区,还会引起拱部挂冰、边墙结冰、洞内网线设备挂冰、围岩冻胀、隧底冰锥、水沟冰塞、线路冻起等。长期冰冻,还会导致二衬冻胀开裂、混凝土疏松剥落,降低衬砌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对高寒地区隧道渗漏水的防治更为重要。对此,铁道部也有明确要求:所有施工企业必须对隧道实行终身负责制,凡是隧道发生水害,不管验交多少年,都由施工单位承担堵漏的责任。我们施工的武广高铁金沙洲和浏阳河隧道已通车多年,现堵水队伍仍旧撤不回来。 现在不论是在建的铁路隧道还是公路隧道,水害已成为隧道

各种病害的防治之首。 (二)隧道水害的类型 1、从渗漏水的位臵上分:边墙渗漏、沉降缝渗漏、仰拱施工缝渗漏、拱顶渗漏等。 2、从渗漏水量大小上分: 渗水:从边墙或拱顶有大面积湿渍或点状水珠,并沿二衬表面往下流动。 漏水(或股水):从拱顶或边墙滴水成线。 冒水:从边墙或仰拱部位冒出股状水或汩汩成流。 (三)水害的成因 1、防水板安装的质量问题 (1)Ⅰ、Ⅱ、Ⅲ级围岩光爆效果差,初支又没喷平,导致初支面凹凸不平,尖锐突出物没处理,造成防水板被二衬混凝土拉裂,或被尖锐物戳破,防水板失效。 (2)防水板褶皱。褶皱侵入二衬混凝土,造成厚度不够,此处成为围岩应力集中点,混凝土被破坏时,防水板同时被撕裂失效。 (3)防水板搭接小于设计的宽度。 (4)防水板焊缝不合格。爬焊机电流或温度掌握不好,防水板焊缝融接不均,有些没粘牢,有些却已焊透。还有的因两幅防水板搭接不齐,导致焊缝倾斜,双焊缝变成单焊缝。 (5)防水板用钉子固定,或被尖锐物扎破后,补焊质量又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