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配套教案(科粤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配套教案(科粤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配套教案(科粤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配套教案(科粤版)

观摩课(优质课)教案

2

2

2

2CuO 2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得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得与化学有关得物品与现象。 [讲述]1、家里得塑料 2、做衣服得化学纤维 3、食品中得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得材料 5、药箱里得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得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得影响,这些就就是化学 科学得任务,也就就是化学课得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得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得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 化学课得学习内容 生活中得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得影响 科学探究得方法 1、2 物质得变化 教学目得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就是变化得这一辩证得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得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得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就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得就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得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得变化”开始,学习这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 [全章要览] 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 1、洁净的燃料; 2、碳的燃烧产物; 3、二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的制取; 5、什么是化石燃料;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共计2课时] 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 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 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第二节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教材要求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 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2水的组成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 3,掌握水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根据微观解释确定水的构成,从而确定水的化学式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讨论交流自学 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微观 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三,水的化学式:H 2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一,水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填空 过度: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看看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怎样设计实验并验证水的组成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这两个问题结论 二,水的组成 解释:我们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 所用到的装置是电解水装置,大家眼前放的就是一套电解水实验装置,两边是两个玻璃导管,下面为两个电极,里面装的是水,为了增强导电性,水里面添加了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室时,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物质氢气,请大家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发现: 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去检验? 同学们做完实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呢?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释:正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产生量少,能够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量多,放出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 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请问:氢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氧气由什么元素组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后得到的,所以水中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那么从微观如何去解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电解时候,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哪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将微观变化画出来 请大家观看水分子分解(图解) 从而得出: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水的微观 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常见的盐 教案

《第四节 常见的盐》教案 【目标要求】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3、通过介绍与水解平衡相关的知识,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落实】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1、盐的分类(按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划分) 盐????? 强酸强碱盐,如 强酸弱碱盐,如 ,如Na 2 CO 3 、CH 3 COONa ,如NH 4 HCO 3 、CH 3 COONH 4 2、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1)NH 4Cl 溶液 3

H 2 O H ++OH - NaCl===Cl -+Na + 解释:溶液中不生成__________,水的电离平衡未受影响,溶液中[H +]____[OH - ],呈 ________。 二、盐类的水解 1、概念 在溶液中,由_______________跟水电离出来的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的反应。 2、特征 (1)一般是________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类水解是____热反应。 3、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盐类的水解和盐溶液的酸碱性 1、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类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 、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 、Na 2S 溶液中[Na +]是[S 2-]的2倍 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HCN 是一种弱酸)和NaClO(HClO 是一种弱酸)相比, NaCN

溶液的pH 较大,则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 和HClO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离程度:HCN>HClO B 、溶液pH :HClO>HCN C 、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HClO>HCN D 、酸根离子的浓度:[CN -]<[ClO -] 3、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Fe 3++3H 2 OFe(OH)3↓+3H + B 、Br -+H 2OHBr +OH - C 、CO 2-3+2H 2OH 2CO 3+2OH - D 、NH +4+2H 2ONH 3·H 2O +H 3 O + 4、0.1 mol·L -1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 A 、5.6 B 、7.0 C 、8.4 D 、13.0 5、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 、BD 、AD 、BC 的1 mol·L -1的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 =7,第三种溶液pH >7,最后一种溶液pH <7,则( ) 6、向浓度为0.1 mol·L -1的K 2C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CO 2-3]增大的是( ) ①H 2O ;②CO 2;③K 2S ;④KOH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2-3+H 2OHCO -3+OH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HCO -3] [CO 2-3]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 【课时作业】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的电离:H 2CO 32H + +CO 2-3 B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 +2H 2O===2Na ++2OH -+H 2 ↑ C 、硫化钠水解:S 2-+2H 2OH 2S↑+2OH - 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 3++3OH -===Al(OH)3↓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教育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6. 3酸和碱的反应 探究点一探究中和反应 [情景展示] 一、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探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 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 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 为盐和水。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酸、碱的通性 [问题探究] 酸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 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 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 [继续探究] 碱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可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用所学的知识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养成用化学的视角来认识实际生活中的习惯。 (2)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发现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 (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请看一则网上消息: 浓盐酸泄露,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白雾和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情况紧急!!!消防官兵向泄露的浓盐酸中抛撒熟石灰来处理。处理浓盐酸为什么要用熟石灰呢? 通过简单讨论,引入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环节二】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他们是怎么反应的? 进行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反应后呈现中性。 阅读课本P235“观察活动,思考讨论把结果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环节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那么,其余的酸溶液与碱的反应的反应如何发生的? (要求同学们想象、讨论他们所探究的每一个实验,酸和碱是如何反应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并按照上面例子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中的产物组成进行对比总结,很

容易就得到盐的概念,对比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都是酸和碱,很快就得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且,理解了这些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实质都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了水。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总结出盐的概念、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并得到中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对所得到的概念进行小结。 1.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 +OH- = H2O 巩固概念: 1.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C ) A. CaCO3 B. Cu(OH)2 C. Na2CO3 D. H2SO4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C ) A.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CuO + H2SO4= CuSO4 + H2O C. NaOH + HNO3=NaNO3+ H2O D. Cu(OH)2+H2SO4=CuSO4+2H2O 【环节四】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9页,讨论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蚊虫叮咬后,皮肤肿痛,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了蚁酸,可以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肥皂水)来减轻痛痒。 【课堂练习】: 1.用适量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镁、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理解金属燃烧的剧烈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2、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酸反应进一步提高运用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的能力,理解置换反应的规律,能正确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3、通过金属与氧气和酸反应的规律推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创新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通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实验和同伴互助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控制变量设计实验 【教学难点】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置换) 【教学策略】 1、教学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7.3.1

学习很辛苦,但并不痛苦;学习没有什么捷径,苦学才是根本;在你没有找到“不用重复就可以学习好”的方法之前,请不放弃“重复”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简单计算 探究点一溶液的浓度 [情景展示]观察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如图): [问题探究]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的浓稀是否有关?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度呢?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可粗略地反映溶液的浓稀。溶液的浓度越大,有色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小,有色溶液颜色越浅。但是,要准确地解决有色及无色溶液的浓稀问题,我们就要用溶液的浓度来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情景展示]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98%的浓硫酸,或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可得到另一种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问题探究]用50 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49%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多少?如果用24.5%的稀硫酸,所需水的质量又是多少呢?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m][归纳提升]溶液稀释前后溶液质量改变,浓度改变,溶质质量不发生改变,常据此找等量关系。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加入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利用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浓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 粤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 教案

7.1 溶解与乳化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能量的变化。 4.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电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硫酸铜、蔗糖、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醋。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 硫酸铜、蔗糖。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 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 铜溶液等。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 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 “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 [讲解] 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 溶物质”。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 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 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 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 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注:分散到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匀而稳定的状态后,仍处 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中。 [讲述] 溶液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而成。细沙石难溶于水,所以细沙石不是水的溶质,水也不是细沙石的溶剂,因而也不能形成溶液。 [讨论交流] 1.蔗糖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 2.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讲述] 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溶液 [板书]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 [探究活动] 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 问题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假设有可能影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一: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金属(教案)】 第六章金属 6.1奇妙的金属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 的化学问题。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 的一些现象。 6.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7.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活动性顺序。 4.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 1.金属化学性质的初步探究。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教学用具 试管;铝、铁、铜、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4.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看看我们周围你能列举出有什么金属制品?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阅读讨论]1.金属的性质如何决定各自的用途? 2.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3.不同的金属哪些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4.趣味活动——抢答“金属之最”。 [板书]通性: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差异:密度、硬度、熔沸点。 [讲述]化学是从通性来研究每类物质,从特性来研究每种物质的。 金属是一大类物 质,它们有共同的性质,而每一种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金属的奇妙性质,人们利用金属为生活和社会服务。但是各种 纯金属的 品种和性能受到一定限制。纯金属的品种和性能是否可以改造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合金。 [板书]二.合金 [讨论]1.生活多社会中见到的金属制品是由一种纯金属制成的吗? 2.什么叫合金? 3.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性质有何变化? [观察活动]【实验6-2】去几种金属片比较其硬度。 完成课本p.159观察活动 [阅读]p.159“长话短说”; p.160几种合金的组分、特性和用途; p.160“知识视窗”。 [小结]各种金属都有共同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是液体),都有金属光泽,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都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 合一定的 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制成各种合金。目前发现的纯金属仅90余种,但已制成的合金达几千种,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合金的强度、硬度、抗腐蚀性等方面都比纯金属好,因而有更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p.160/ 1. p.161/ 6.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有机物的常识 教案

《第一节有机物的常识》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三种成键方式及其空间构型;能识别饱和碳原子和不饱和碳原子。 2、会使用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来表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学会键线式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知识梳理】 一、有机物中主要元素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有机物中总是形成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 氢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有机物中总是形成个共价键; 氧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有机物中总是形成个共价键。 氮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有机物中总是形成个共价键。 2、饱和碳原子是指:;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 二、常见有机物的空间构型 碳原子周围有四个单键时其空间构型是: 碳碳双键的空间构型是: 碳碳叁键的空间构性是: 三、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1、结构式——完整的表示出有机物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成键情况。 2、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缩减形式

书写规则: (1)结构式中表示单键的“——”可以省略, 例如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 3CH 3 (2)“C =C”和“C≡C”中的“=”和“≡”不能省略。例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写为:CH 2CH 2,但是醛基、羧基则可简写为—CHO 和—COOH (3)准确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成键情况。如乙醇的结构简式可写成CH 3CH 2OH 或C2H5OH 而不能写成OHCH 2CH 3 3、键线式——只要求表示出碳碳键以及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图式中的每个拐点和终点均表示一个碳原子。 【练一练】 (1)写出下面有机物的键线式或结构简式: 硝基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_______________; 异丁烷( CH 3CH CH 3 CH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_________________;乙烯(CH 2CH 2)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1、烷烃是相同碳原子数的各类烃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可以以烷烃的组成和结构作为比较的基准,在碳原子数相同的条件下,若氢原子数少2个,则有机物(不含N 元素)结构中或可能存在C =C ,或存在C =O ,或存在一个碳环,我们称该有机物有1个不饱和度。设分子中碳原子数为n ,氢原子数为m ,则:不饱和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计算下列物质的不饱和度: ①丙炔_____________;②苯_____________;③乙醛__________;④立方烷____________。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酸、碱的性质,pH值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相互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 本章是无机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涉及到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学习这一章内容应与高中阶段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内容,既要掌握物质的共性规律性,又要掌握其个性特殊性。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 对这二个概念的理解上,首先要明确不管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除氨水、盐酸为特例属于电解质),特别要注意混合物不能称电解质,也不能根据物质的导电性来判断,根据定义,显然,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即为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的电解质 电解质 化合物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的电解质 非电解质 例1:下列物质哪能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 ①液态氯化氢②浓H2SO4③AgCl ④熔化的KNO3⑤酒精溶液 ⑥液态蔗糖⑦乙醛⑧乙酸⑨SO2⑩Cu 答案:电解质有①③④⑧,非电解质有⑥⑦⑨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能导电,稀硫酸为电解质。 B、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Na2CO3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没有离子存在。 D、CaCO3不溶于水,因此为非电解质。 答案:B 常见强电解质:绝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ⅠA、ⅡA(除Be、Mg)],部分氧化物(Na2 O、Al2O3)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一般指不溶性),个别有机物以及极弱电解质水。

化学:第四章第四节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1 精品教案(科粤版九年级)1

4.4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物质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 2.认识化合价的概念,知道有正价、负价,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初步学会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 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通过化学式涵义的讲解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实事求是 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合价的涵义,常见化学式的一般写法和读法。 2.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1.化合价的涵义,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 2.常见单质及二元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3.有关化学式计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物质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 2.认识化合价概念,知道有正价、负价,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教学重点 化合价的涵义,常见化学式的一般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1.化合价的涵义,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 2.常见单质及二元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是元素?用什么来表示元素? 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硅、氢、氟、氯、钠、铝、钾、钙、 铜、锌、银、金、钡 3.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H、N、O、5Fe、10Mg [设问引入]我只有元素组成,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否也可以用一种或几种元素符号组成的式子来表示呢?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到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见任何一种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质量比或原子个数比都是一定的。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如用O2、H2O、MgO、KClO3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氯酸钾的组成。 [板书]一.化学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讲解]各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得出的,一种物质 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精选-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 化学能的利用 教案

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9.3化学能的利用 教材分析 当今社会面临着能源、资源、环境和材料四大问题,而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化学能,能将这部分能量充分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本节课安排了化学能的利用,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能更好地体现化学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当今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 2.了解化学能的使用情况。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信息、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学生自 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通过对 能源现状和使用的了解,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合理使用化 学物质的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化学能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应 用。 2.树立学生节约能源的观点,认识到能源的短缺,并合 理使用能源。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1.知道常用的能源。 2.化学能的利用。 难点: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的意识。 探究点能源化学能的利用 [情景展示] 常见的能源: [问题探究] 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如何利用化学能?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常见的能源有化石燃料,还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化学能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点] 1.学生能否按照不同的标准认识能源的分类? 2.学生能否认识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家里做饭用什么燃 料?汽车运行靠什么 提供动力?这些都是 利用了什么能源?燃 料燃烧时,能量的转 化方式是什么?今天 咱们一起来学习相关 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能源的相关内 容。 倾听、思考。然后阅 读教材P273“能 源”、图片,进行讨 论。 进行发言、小结。 从生活引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讨论] 我们 该如何利用化学能 呢? [小结] 将化学能转化 为热能加以利用的有 ——用柴草、煤、天 然气作燃料;汽车、 飞机、坦克、轮船的 燃料,火力发电厂用 煤作燃料,冬天使用 的“暖宝宝(铁粉与 氧气反应放热)”;气 割气焊(氧炔焰)等。化 学能转变成热能,虽 然直接方便,但能耗 较大,利用率不高。 阅读教材P273“化学 能的利用”和 P274“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讨论、发言。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讨论和交流,这 部分内容没有太大的 难度,可让学生自主 归纳总结,培养学生 自主归纳的能力。 分组讨论[设问] 如果把化学能 直接变成电能,利用 率会高很多。如何将 化学能变成电能? 阅读教材P274“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讨 论、发言。 课前由学生收集资 料,课上组织学生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