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卫生学考试答案

环境卫生学考试答案

环境卫生学考试答案
环境卫生学考试答案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集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像的双重性。

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的科学作为一门毒理的学科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内容2环境卫生工作是环境卫生学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3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工作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有所区别。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功能是环境卫生学的具体体现。而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

环境污染急性和慢性危害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1急性危害类型: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事故危害,核泄漏事故,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记性传染病,2慢性危害的类型:非特异性影响,引起慢性疾患,持续性蓄积危害。

环境卫生标准和基准的区别与联系:1基准和标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准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计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他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2基准和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切两者的数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基准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而确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基准的内容必然要随之而修订。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会随基准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政治社会经济技术和人们的要求而变化。

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研究已知的环境暴漏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2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3暴漏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的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什么是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健康有害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2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暴漏评价的危险度特征分析4大部分3健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1危害鉴定:依据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确定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被评价的化学物是否会产生健康危害及有害效应的特征。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是暴漏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定量评价,有阈化学物和无阈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不同。3暴露评价:要确定暴漏剂量和暴漏人群的特征,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暴露人群的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易感性等情况4危险度特征分析,他通过综合暴露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结果分析判断人群发生某种危害的可能性大小并对其可信程度或不确定性加以阐述,最终以正规的文件形式提供给危险管理人员,作为他们进行管理决策的依据。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度,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

生物放大作用:是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生物富集作用,会出现高位生物体内浓度大大高于低位生物体内浓度的现象。

大气的颗粒物分类:按粒径可分为1总悬浮颗粒物:指粒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2可吸入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颗粒物3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4超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0.1微米颗粒物

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危害:1二氧化硫可刺激呼吸道平滑肌内的末梢神经感受器,使器官或支气管收缩,气管阻力和分泌物增加2二氧化硫可降低动物对感染的抵抗力,损害巨噬细胞参与的杀菌过程3吸附的二氧化硫颗粒物是变态反应元,能引起支气管哮喘4二氧化硫还有促癌作用,可增强BaP的致癌作用。

一次大气污染: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大气污染: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大气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

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条件的比较:1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石油制品燃烧)2主要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VOCS,NOx,O3,SO2,CO,PANs)3发生时间(早上;中午或者午后)4发生季节(冬季;夏秋季)4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高,有雾;气温高,风速很低,湿度较低,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5逆温类型(辐射逆温;下沉逆温)6地理条件(河谷或盆地易发生;南北纬度60度以下地区易发生)7症状(咳嗽喉痛胸痛呼吸困难,伴有恶心呕吐发绀等,死亡原因多为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眼睛红肿流泪,喉咙痛,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感和皮肤潮红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或者衰竭)8易感人群(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心肺疾病患者)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1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颗粒物的致癌作用4颗粒物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

土壤的作用:1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重要环节3是结合环境各要素的枢纽4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其食物链的首端5是许多有害废弃物处理和容纳的场所

土壤的背景值:是该地区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土壤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土壤的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和质量,在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污染的基本特点:1隐蔽性2累积性3不可逆性4长期性

土壤的自净过程的定义和方式:1土壤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这个过程成为土壤的自净2土壤的净化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净化作用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3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1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生活和工业污水中含P,N等物质2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藻类物质大量生长,进而使水体溶解氧下降,水体污染3治理:以控制P,N等物质向水中排放,及时清除水体中藻类物质和降低P,N含量

举例说明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危害

生物放大作用:在食物链中,污染物从低端生物体向高端生物体迁移过程中,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2举例:DDT或者甲基汞3危害:环境的微小污染会导致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呈十万,百万倍的增加,从而影响人群健康

简述江河水系污染监测的采样布点方法

1按断面水平布点,即在上游的清洁断面,污染处的污染断面和下游的自净断面布点2在水平断面布点的基础上,还应在每一断面上进行表层,中层和底层的垂直布点

简述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的主要内容

1污染源调查:首先应调查水体污染的来源,了解本地区工业企业的总体布局及企业的生产和废水排放情况。2污染现状的调差:对进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及不同时间,不同

季节在水体中的含量变化规律等3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差:通过收集水体污染地区居民患病率,死亡率及某些健康损害的资料,与其他条件类似的非污染居民区患病率,死亡率及某些健康损害的资料,与其他条件类似的非污染居民区健康状况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水体污染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4对水生生物及农作物影响的调查:包括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的测定,生物体内毒物负荷的测定,水中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综合作用的检测,及水中大肠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等

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研究方法

1原则;防止通过地表水传播疾病;防止通过地表水引起急性或者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研究方法:1实验性研究:包括有害物质的笃行研究,在水体中的稳定性测定,对地表水感官性状影响的测定及对地表水自净过程影响的测定等2流行病学调查:对地表水中有害物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从宏观上水体污染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基础性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和应急性调查等四种类型内容:污染源调查;污染现况调查;对居民健康及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

介水传染病的特点: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病例呈散发流行2病例范围和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者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能得到迅速得到控制原因:1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的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为什么对水源水进行净化及其目的

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不论取自何处,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各种各样的杂志,水质不经净化和消毒处理往往达不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的:除去水源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颗粒,使水的浊度和色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并消除水中可能存在的原虫包囊,以及大量降低水中微生物的含量,从而为其后续的消毒创造条件

为何要进行混凝沉淀及其原理

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特别是胶体颗粒,难以自然沉淀,是水混浊的主要根源。原理:压缩双电层作用,电性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

氯化消毒的杀菌机制: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DNA R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2水的PH3水温4水的浑浊度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环境,包括城市、村庄和集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为五大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五大层次:建筑、社区、城市、区域、全球。

城市人口规模就是城市人口总数,实际居住人口之和,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包括城市人口构成、城市人口变化。

城市环境容量: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以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安全卫生要求前提下,在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可承受的容许限度。

自然环境因素在城市规划中的卫生学意义:1.气候:包括太阳辐射、风、温度、降水量 2.

地形3.水4.土壤。

城市规划卫生的基础资料:1.自然条件2.技术经济资料3.城市建设现状4.城市保护资料5.公共卫生资料。

城市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1.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2.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5.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城市功能区分: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城市功能区分从卫生学角度原则:1.城市一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储区、郊区。2.居住用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3.工业用地应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河流的下游。4.保证在到达规划期时,各功能分区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并保证城市各部门各部门用地协调发展。5.为了保证生活用地的卫生条件,各功能区分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城市各功能区分的卫生学要求: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和仓储区、郊区。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掌握和计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环境的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类型可以按评价因素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分为: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的调查评价:1.对单一污染物的评价:采用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含量、绝对含量、超标率、超标倍数、检出率、标准差等来评价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强度。2.污染综合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排毒系数: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毒性对人群健康慢性危害程度的相对指标。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数理统计法、环境质量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密切值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监测数据、评价参数、评价标准、权重以及评价模式。数理统计方法得出的统计只可以反映各污染物的平均水平以及离散程度、超标倍数和频率、浓度的时空变化。

分段线性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PSI):包括SO2/NO2/CO/O3/颗粒物,以及颗粒物与SO2的乘积。空气污染指数(API):PM10/SO2/NO2为必测参数。评分加权征询法(Brown水质指数):范围从0到100分,以0分代表最差水质,100分代表最佳水质。

家用化学品:是指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和居住环境的化工产品,包括用于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的化学制品。化学品:是指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粘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化妆品对人体不良影响的原因:化妆品中的过敏原、化妆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吸收。影响:皮肤、毛发指甲、眼。

化妆品对皮肤的不良影响: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T细胞介导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性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化妆品组分分为香料、防腐剂、乳料剂、羊毛脂等含变应原的化妆品原料。含有光感性皮炎变应原的化妆品:防晒霜、染料和香水。

洗涤剂的组成:表面活性剂、添加剂。对健康危害:皮肤损害、全身中毒、其它包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所引起的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化妆品卫生规范》分5个部分,包括:总则、毒理学试验方法、化妆品卫生化学检验方法、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方法。

慢性甲基汞中毒的抓哟临床表现:慢性甲基汞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严重者,症状可持续发展加重、表现为神经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神智障碍、昏迷。可相继出现指端感觉麻木、中心性视野缩小、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等典型症状。

以水吴病为例,谈谈预防环境污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水俣病影响人群广,危害大,其警世作用意义深远。甲基汞所具有的生物腹肌、生物放大作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所引发的健康危害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等特点在环境污染物方便具有代表性,说明控制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才是预防环境污染性疾病的根本措。

军团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军团菌主要存在于空调冷却水、淋浴喷头水、饮用水系统等与人群密切接触的水体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将空气中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吸入肺内,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军团菌病。目前尚无一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军团病的报道。

军团菌的流行方式:军团菌除爆发流行外,多半为散发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其流行形式有一下几种:1医院获得性感染2社区获得性感染3旅行获得性感染4职业获得性感染5办公室获得性感染

军团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污染源2传播途径3流行形式4易感人群5地区分布6时间分布军团菌的发病机制:污染有军团菌的小颗粒气溶胶经呼吸道被吸入肺部与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附着并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释放、导致细胞死亡,故胞内寄生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军团菌的致病作用还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多种毒素有关。反应小气候对人体影响常用的生理指标有哪些:1皮肤温度2体温3脉搏4出汗量5温热感6热平衡测定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1室外来源:室外空气;建筑物自身;人为带入室内;相邻住宅污染;生活用水污染2室内污染:室内燃烧或加热;室内人的活动;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室内生物性污染;家用电器

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1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2室内外共存同类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3吸烟对室内空气污染4建筑材料和皇室物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5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主要的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大类。这四大类污染物往往相互有关、共同存在。例如,室内烹调即可产生化学性污染物,又可使试问升高或产生电磁波引起物理性污染。烹调用的食物和谁以及烹调师实用空调等过程中还可给室内引起生物性污染。

慢性甲基汞中毒:人群长期暴露于被汞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汞污染和由此导致的鱼贝类等食物甲基汞中毒污染造成摄入者体内甲基汞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的污染性疾病。

慢性镉中毒:是人群长期暴漏于被镉污染的环境,主要是水体与土壤镉污染和由此导致的稻米与鱼贝类食物镉含量增高,造成摄入者体内镉蓄积并超过一定阈值所引起的以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要中都表现的环境污染性疾病。

军团病: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肺部感染伴全身多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也可表示为无肺炎的急性自限性流感样病。

居室进深:指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

室深系数: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

采光系数:指室内工作室平面上散射的照度与室外相同的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

室内小气候:主要由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建筑相关疾病:由于人体暴露于建筑内的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有效温度(ET):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人体产生的冷热感觉指标。

校正有效温度:在有效温度基础上,综合考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经干球温度改用黑球温度,所得的有效温度即为较正式有效温度。

环境卫生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促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以人为主体的外部环境,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生态环境: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控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有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3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4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5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的现象。

生物富集: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者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环境应答基因: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有关的基因

必须微量元素: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目前认为有14种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的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源性传染病经常存在于某地区,是由于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动物传染源,传播媒介,及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的自然条件,当人类进入该地区时可以被感染得病

环境污染: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一,急性危害1大气污染烟雾事件(英国伦敦)2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露,前苏联切尔诺贝利)3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SARS) 二,慢性危害1非特异性影响2引起慢性疾患3持续性蓄积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脂溶性强,不易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长期残留持久存在,在生物体内持续性蓄积

胚胎毒性:外来化学物作用于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可引发多种后果,对胚胎的这些有害效应总称为胚胎毒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效应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基准:在特定条件下某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暴露于不同环境和对象与其所产生的有害危险度之

间的关系,反应的是污染物和效应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者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它不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和调差研究而确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随之变化。

标准: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环境,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做出的限制性规定

环境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1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2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3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

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一暴露测量1环境暴露测量2内暴露剂量测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机体已吸收至人体内的污染物量)3生物有效剂量(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者分子等靶部位或者代替靶部位的污染物量)二健康效应的测定1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高危人群;抽样调查)2健康效应测量的内容(疾病率的测量及生化和生理功能测量)三暴露和健康效应关系评价1混杂因素2因果关系判断

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包括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

健康危险度评价: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特点是1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2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内容:1危害鉴定2剂量反应关系的评定3暴露评价4危险度特征分析

斜率系数/致癌强度系数:指一个个体终生(70年)暴露于某一致癌物后发生癌症的概率的95%上限估计值,其单位为mg/(kg.d)-1

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条件的比较:1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石油制品燃烧)2主要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VOCS,NOx,O3,SO2,CO,PANs)3发生时间(早上;中午或者午后)4发生季节(冬季;夏秋季)4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高,有雾;气温高,风速很低,湿度较低,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5逆温类型(辐射逆温;下沉逆温)6地理条件(河谷或盆地易发生;南北纬度60度以下地区易发生)7症状(咳嗽喉痛胸痛呼吸困难,伴有恶心呕吐发绀等,死亡原因多为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眼睛红肿流泪,喉咙痛,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感和皮肤潮红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或者衰竭)8易感人群(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心肺疾病患者)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一,急性危害1烟雾事件2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二,慢性影响1影响呼吸系统功能2降低机体免疫力3引起变态反应4其他三,心血管疾病四,肺癌

水质的化学性状指标:1 PH(7.2~8.5)2总固体3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碳酸钙表示)4含氮化合物(包含有机氮,蛋白质,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5溶解氧6化学耗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7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8氯化物9硫酸盐10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11有害物质

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散破坏或者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减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特点: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2病例范围和供水范围一致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

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能得到迅速得到控制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土壤污染的基本特点: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长期性

土壤背景值:该地区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在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有机质系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及土壤生物

土壤自净作用: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达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的过程

氮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释放出氨的过程

硝化过程:微生物氧化氨为硝酸并从中获得能量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在厌氧条件如水淹,有机质含量过高的情况下,微生物将硝酸盐还原为还原态含氮化合物或者分子态氮的过程

腐殖质:有机物经过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者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 名词解释: 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气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至体型发生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又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气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称为小气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日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高,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称气温日较差。(越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越大) 10.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高温度: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卫生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小儿体温( )为低烧。 A. 35.5~36.4℃ B. 36.5~37.4℃ C. 37.5~38℃ D. 38℃以上 2. 下列不属于婴幼儿耳的特点的是( ) A. 耳廓易生冻疮 B. 易患中耳炎 C. 外耳道易生疖 D. 对噪声迟钝 3. 鼻腔的易出血区在( ) A. 鼻中隔后方 B. 鼻中隔中部 C. 鼻中隔前下方 D. 鼻中隔前上方 4. 大脑右半球( ) A.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B.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C.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D.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5.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B. 维生素C可防癌、抗癌 C. 维生素C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D. 蔬菜漂洗过多易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 6. 下列属于化学消毒法的为( ) A. 机械法 B. 煮沸法 C. 漂白粉 D. 漂白粉 7. 从胎盘、乳汁获得抗体是( ) A. 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8. 鼻是保护( )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 A. 咽 B. 喉 C. 肺 D. 气管 9. 不属于传染病传染三环节的为(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染途径 D. 易感者 10. 三种睡眠障碍中醒后有异常表现的为( ) A. 夜惊和梦魇 B. 梦游症 C. 夜惊 D. 梦魇 11. 睡眠不足会引起儿童( ) A. 食欲减退 B. 精神一般 C. 脾气温顺 D. 不打瞌睡 12.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A. 食盐和食碱 B. 病原微生物 C. 动植物本身 D. 有毒化学物 13. 口服糖丸是( )疫苗。 A. 百白破 B. 脊髓灰质炎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型 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 .结肠癌、膀胱癌 E. 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 .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 .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岁以下幼儿 岁以下儿童 ?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本科自考复习题 单选题 1反刍动物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的产热属于 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 2动物妊娠时的产热为 A 基础代谢产热 B体增热 C肌肉活动产热 D生产过程产热 3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4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爱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贝格曼法则 D.格罗杰法则 5等热区的上限叫做 A临界温度B过高温度C舒适温度 D皮肤温度 6家畜热应激最严重的环境为 A.高温、低湿 B.低温、高湿 C.低温、低湿 D.高温、高湿、无风 7 同种恒温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体格较大,生活在温暖地区体格较小,此种现象符合下列哪个发则。 A.艾伦法则 B.威尔逊法则 C.伯格曼法则 D.个罗杰法则 8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属于下列哪种产热形式? A.肌肉活动产热 B.热增耗 C.生产产热 D.基础代谢产热 9在高温季节,动物会通过喘息形式散热,此种散热形式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0在太阳辐射中,穿透力最强的光线是 A紫外线 B 可见光C红外线 D蓝光 11畜舍中对家畜没有直接危害的有害气体是 A 氨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硫化氢 12水体“三氮”指标在分析水质时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高,说明了什么? A水体无污染 B水体正在自净 C水体已经自净 D不能说明问题 13在畜舍建筑朝向设计中,应考虑畜舍纵墙与夏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可减小涡风区,通风均匀,有利于防暑,其适宜的角度为 A. 0° B.10~20° C. 90° D.30~45°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癌 E.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7.COPD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A.Cr B.As C.Hg D.Cd E.Pb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 A.2岁以下幼儿 B.6岁以下儿童 C.7~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 E.20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D.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阿米巴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1.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答案】C 12.复氧作用是指()。 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B.水中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氧不断地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 【答案】B 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家畜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气、水、土壤、饲料和其它生物在内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应激: 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的总和。 3、应激源: 为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刺激。 4、应激对家畜生产性能及健康有何影响? 生产性能: ①、应激能够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②、应激对家畜繁殖有不良影响,一般认为在应激情况下,会导致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家畜精子和卵子的生成、发育及成熟受阻,从而使家畜的繁殖性能受到影响。③、应激对母畜泌乳有不良影响。④、应激对肉质的影响: 环境应激会影响肉品质量,主要导致PSE肉(,以及少数产生DFD肉。健康: 应激因子的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生理或心理平衡而影响其抗病能力。5、在畜牧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家畜的应激? (1)、改善环境条件。①避免环境骤变。②改善环境卫生,防治各种环境污染。③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④改善运输条件,避免高温、拥挤、野蛮装卸等运输条件。⑤避免几种应激因子集中作用机体。(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3)、药物的应用。①xx类: 如Vc、V 1 / 16 B、VE 。②镇静剂: 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③抗应激制剂: 琥珀酸盐、延胡索酸。④电解质: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 ;5%NaHCO3静脉注射等。⑤其它: 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4)、加强锻炼。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 第二、三章 1、xx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它跟纬度、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关。 2、等热区: 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3、露点: 在水汽压不变的情况下,因温度降低而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4、舒适区: 家畜的产热量刚好等于散热量,不需要进行物理和行为调节就能使机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一、A1 1、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 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E、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收与排泄 C、信息传递 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E、营养物质的转换 3、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 A、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 B、生物群体、空气、土壤、水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 D、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水圈、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4、食物链的概念是

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 A、生物群落构成 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 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 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6、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 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 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 7、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 A、剂量或强度 B、作用持续时间 C、受害的人群数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考试题

【【【名词: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 2.牧场设计学:研究畜禽的生活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生产力提高的关系,并给以创造出有利于这些生理活动的生活环境的科学 3.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即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条件,或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4.应激:动物处在有害情况下,能产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种有害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这种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5.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 6.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7.小气候:是指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例如:农田、牧场、温室、住房、畜舍的小气候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递、放射携带能量,这种传递、放射并携带能量的方式 9.长日照动物:马驴等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长 10.短日照动物:山羊、绵羊等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短日照动物” 11.基础代谢产热:常称“饥饿产热”,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份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 12.消耗饲料产热(体增热/热增耗):是指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13.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处称对流散热。 14.蒸发散热: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称蒸发散热。(每克水蒸发能吸收2.43KJ的汽化热) 15.辐射、传导和对流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也称为“显热发散”或“可感散热”。 16.潜在发散:蒸发散热只能使环境湿度升高,称为“潜在发散” 17.物理调节(散热调节):指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助于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舒适的小气候和改变自身姿势来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调节叫物理调节。 18.化学调节(产热调节):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下,散热调节已不能维持体温恒定,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把此种调节称为化学调节。 19.等热区: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实际是由下限临界温度和过高临界温度构成的一个温度区。 20.临界温度(LCT):指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也叫下限临界温度。 21.舒热区:在等热区的下半部偏上,尚有一区域,在此区域内产热和散热正好达到平衡,不需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家畜最舒适,这一区域称为舒热区(舒适区)。如环温高于舒适区,便开始遭受热应激,如低则遭受冷应激。 22.生产工艺:是指畜牧生产上采用的生产方式(畜群组成、周转方式、饲喂饮水除粪方式和产品的采集等)和技术措施(饲养管理措施、卫生防疫制度、废弃物处理方法等) 23.饲养方式:是指为便于饲养管理而采用的不同设备、设施(栏圈、笼具),或每圈(栏)容纳畜禽的多少,或畜禽管理的不同形式24.通风:气温高时,加大气流流动,使动物体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5.换气:在密闭舍内,引进舍外的新新鲜空气,排出舍内的污浊气体,以改善舍内空气环境(排出舍内水汽、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 26.采光系数:是指窗户的有效面积与畜舍地面面积之比,即1:X 27.入射角:是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到窗户上缘(或屋檐)所引的直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入射角一般不少于25oC 28.透光角:畜舍地面中央一点向窗户上缘(或屋檐)和下缘引出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为保证舍内得到适宜照度,透光角一般不少于5oC 【29.相对湿度: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30.露点:空气中水气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称露点 31.空气湿度(气湿):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物理量叫做,简称气湿 32.肌肉活动产热:即动物由于起卧、站立、运动、争斗、采食,使役等肌肉活动增加的产热量。 33.生产过程产热:动物的生殖、生产、生长都会在维持的基础上增加产热量即生产过程产热 34.噪声: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性震动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角度讲,凡是使人讨厌烦躁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35:饲喂方式:是指不同的投料方式或饲喂设备 36.外围护结构:屋顶和外墙组成畜舍的外壳,将畜舍的空间与外部隔开,称外围护结构 37.基础:指墙突入土层的部分,是墙的延续和支撑(决定了墙和畜舍的坚固和稳定性) 38.冻账层:基础下承载荷重的那部分土层 39.导热系数(λ):表示当物体厚度1m,两表面温差1 ° C 时,1h内1 m2面积传导的热量。常用的一个指标。(w/ m.h. ° C )40.热阻(R0):当热通过畜舍外围护结构传递时受到的阻力。即当结构两侧温差1度,通过每平方米面积传出1J热量所需要的小时数 41.容重(γ):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kg/m3)。 42.空隙率:材料中空隙所占的百分率 43.热压:当舍内不同部位的空气因温热不匀而发生比重差异时,产生的空气压力 44.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空气、水体、土壤和饲料的污染,达到致害的程度 45.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 46.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在生物圈内发生迁移、转化的过程 47.水的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逐渐消除,这个过程称水的自净 48.细菌总数:1 ml 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集落总数饮用水≤100个/ml 【【【简答:1】简述应激反应的发展阶段? 答:应激反应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惊恐反应、抗拒阶段、结束阶段 (1)警恐阶段:应激因素产生→畜禽感受到,应激因素进入战备状态。 (2)抗拒阶段:很快进入此阶段分泌功能强,呼吸快,心跳快,惊恐,奔逃,生殖免疫等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3)结束阶段:因应激因子的强弱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结束有三个表现: a.应激因子消失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 b.逐渐适应应激因子刺激。 c.无法适应刺激而死亡或淘汰。 2】综述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和消除(或缓解)应激的措施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应激主要指病理性应激,应激(病理应激)对畜禽机体的影响: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使机体的分解代谢加强,合成代谢降低;导致动物生长停滞、饲料转化率降低。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应激可以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使之丧失对疾病的抵抗力,此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3.对生殖的影响:应激可使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LTH)等分泌减少,幼年动物性腺发育不全,成年动物性腺畏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及胎儿发育因此我们要控制应激的发生,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及其生产性能,减少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方式、密度、饲喂饮水、清粪、光照等2 药物防治3 开发专用型复合抗应激添加剂4 培育抗应激动物品种 4】简述温热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答:温热环境对畜禽发生作用:(1)直接影响:温热环境主要通过热调节对畜禽发生影响。 (2)间接影响:①除高温、高湿和强太阳辐射外;②炎热多雨地区植物生长快,粗纤维含量较多,可消化物质和净能含量相对较少; ③矿物质和含氮物质易被淋洗,植物中的矿物质和粗蛋白亦较少。 ④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加重畜禽热负担,矿物质,蛋白质少对生长不利 3】阐述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对畜禽的作用及其控制措施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 B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岩石圈 D. 生物圈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 E 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 B. 脉搏、心率 C. 代谢产热量 D. 出汗量 E. 温热感 【答案】 C 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 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 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 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生活居住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引起 "富营养化 "的原因是()。 A. 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 温室效应 C. 酸雨 D. 氮循环不平衡 E. 以上都是 【答案】 D 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 D 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 C 8. 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 普通氯化消毒法 B. 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 二氧化氯消毒法 E. 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 D 9.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细菌学指标 D. 水体自净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答案】 D 10. 酸雨是指降水的 pH 值小于()。 B. 5.6 C. 4.6 D. 3.6 E. 2.6 【答案】 B 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 呼吸带高度 B. 0.5 米的高度 C. 1.0 米的高度 D. 3 米的高度 E. 5 米以上高度 【答案】 A 12. 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 吨,煤中含硫量为 1%,约有 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 SO2()。 A. 9.0 吨 B. 4.5 吨 C. 18 吨 D. 90 吨 E. 45 吨 【答案】 A 13.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 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C. 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A. 6.6 B. 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动作就逐渐迅速准确,其原因是() A.神经纤维的突起逐渐形成 B.神经纤维的分枝逐渐形成 C.神经纤维的髓鞘逐渐形成 D.神经纤维的接触逐渐形成 2.下列关于脑细胞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蛋白质 B.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脂肪 C.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D.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麦芽糖 3.生长发育包括() A.体格发育和脑发育 B.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C.肌肉发育和脑发育 D.骨骼肌肉发育和精神发育 4.语言教育形象化的作用是() A.能够刺激右脑机能发展 B.能够达到活化左脑的目的 C.能够协调左右脑的作用 D.能够有助理解和记忆 5.婴幼儿发育最快的系统为()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6.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系统为() A.内分泌系统 B.泌尿系统 C.运动系统 D.生殖系统 7.下列关于反映小儿近期生长发育状况指标说法,正确是() A.身长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B.胸围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C.肺活量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 D.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8.季节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身高增长较快和体重增长较快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冬季 B.冬季、夏季 C.春季、秋季 D.秋季、冬季 9.下列关于儿童热能消耗的描述,正确的是()A.儿童的热能消耗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无关 B.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占儿童热能消耗的绝大部分 C.儿童和成人由于活动所需的热能是一样的 D.摄取食物不需要热能供给 10.儿童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活动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1.不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方法是()A.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谷类与豆类混食 B.将豆类适当地加工、烹饪,提高其消化吸收率C.在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或特别需要的营养素D.赖氨酸对人体非常必要,在每餐饭菜中都要添加赖氨酸 12.下列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是()A.蔬菜 B.根茎类 C.蜂蜜 D.谷类 13.膳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 A.吃的越多,长的越胖 B.纤维素可以吸收和保留水分,并刺激肠蠕动C.使血浆胆固醇的含量升高 D.膳食纤维有利于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14、儿童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有() A.钙和铜 B.碘和镁 C.铁和锌 D.硒和钠 15.下列关于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利用 B.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教学文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答案】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 B.5.6 C.4.6 D.3.6 E.2.6 【答案】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答案】A 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答案】A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资料

第一章 单项选择: 1.下列不是应激猪DFD肉特征得是(C)。 A、质地较硬B切面干燥C色泽淡白D色泽较暗 2.下列与家畜的环境应激无关的是(D)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D.交感—垂体—性腺系统 3.血液醛固酮含量升高,不会使哪一血液指标显著下降?(C) A.血钾 B.血钙C、血钠 D.血磷 4.能够抑制动物性腺活动的激素是( C ) A.甲状腺素 B.肾上腺素C、褪黑激素 D.去甲肾上腺素 5.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C ) A.体液调节 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生长激素 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BDE) A.空气 B.蚊蝇 C.土壤 D.树木 E.昆虫 2.应激猪的生产的PSE肉具有哪些特征?(ADE) A.色泽苍白 B.切面干燥 C.质地坚硬D质地松软 E.有渗出液 3.在工厂化养殖中,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得因素有(BCDE) A.土壤重金属元素 B.光照 C.气温 D.气湿 E.饲料 判断 自然应激在第一阶段即可结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才会发展到第三阶段。(错) 自然应激可以使家畜逐步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力。(对) 应激敏感猪一般对1.5%~5%的氟烷检验呈阴性反应。(错) 环境是家畜进行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对) 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对) 第二章温热环境 单选题 1.地球上恒温动物的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多少℃?(B) A.36 B.39 C.42 D.45 2.一般情况下,测定家畜下列测定点的温度,其中皮温最高的是(B) A.直肠 B.腋下 C.尾尖 D.耳尖 3.一般情况下,羔羊体温的正常范围是(C) A.35~37 B.37~39 C.39 ~40 D.40~42 4.家畜体温的一般估计公式是(B)。(T为平均温度,Tr为直肠温度,Ts为皮肤温度) A.T=0.9Tr+0.1Ts B.T=0.7Tr+0.3Ts C.T=0.6Tr+0.4Ts D.T=0.8Tr+0.2Ts 5.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总产热量最大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6.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7.影响家畜传导散热的因素不包括(C ) A.接触物的传导系数 B.家畜体表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