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回顾与展望

污泥处理知识

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概念: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污泥得到再利用或以某种不损害环境的形式重新返回到自然环境中。 在排水工程中,将改变污泥性质称为处理,而安排出路称为处置。 ★产泥量及处理和处置的目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约为处理的水体积的0.5%~1.0%左右。这些污泥一般富含有机物、病菌等,若不加处理随意堆放,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污泥处理的目的在于: ①降低含水率,使其变流态为固态,同时减少数量; ②稳定有机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③有些特殊的工业污泥有可能作为资源利用,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④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总之,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目的是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方法: 脱除污泥水分,缩小污泥体积的方法主要有:浓缩、调理、脱水和干化; 稳定污泥中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消化、焚烧、氧化和消毒等。 第一节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 一、污泥的来源 1.污泥的来源:废水和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将产生各种污泥。 2.污泥的种类: 污泥中的固体有的是截留下来的悬浮物质; 有的是由生物处理系统排出的剩余生物污泥; 有的则是因投加药剂而形成的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来源:栅渣、沉砂池沉渣、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生物污泥等。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点:栅渣及沉砂池沉渣中无机颗粒含量较高,这两者一般作为垃圾处置。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生物污泥,因富含有机物,容易腐化、破坏环境,必须妥善处置。初沉池污泥还含有病原体和重金属化合物等;二沉池污泥基本上是微生物机体,含水率高,数量多,这两者在处置前常需处理。 二、污泥的基本性质 污泥的基本性质:初次污泥的成分取决于原污水的成分,二次污泥取决于生物体和化学药剂。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固体废物资源化结课报告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加,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从现阶段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入手,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主流技术及应用进展,并对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现状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sludge production increasingly,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lso gradually th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current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mainstream sludge disposal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sludge disposal were discussed. KEYWORDS:sludge, disposal method, the status quo, progress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城市建成并投入运行, 这固然对防治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一个潜在的问题随之产生, 即污泥的处置与处理问题。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 由于污水处理量的增加, 必然导致污泥数量的增加, 而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在我国还刚刚起步, 并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重金属) 及细菌、各种寄生虫卵、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等。因此, 了解国内外污泥研究现状及进展,对寻找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并充分利用污泥中的资源, 使之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1]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从目前国际上已建成运行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来看,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有好氧发酵( 堆肥) 、厌氧消化、干化、焚烧。污泥处置方式有土地利用、填埋、综合利用。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采用的处理方式和技术也各不相同。 1.1 好氧发酵 污泥好氧发酵技术是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的一项新的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效果,并且具有经济、实用不需外加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堆肥过程中的条件控制、重金属控制、保氮技术以及技术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2 -7]。污泥好氧发酵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技术理论和工艺上还存在一些瓶颈,如需要大量辅料、臭气控制难、存在人畜健康安全风险等,好氧发酵技术仍有很大的提高潜力。 1.2 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菌将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稳定物质,同时减小污泥体积,去除臭味,杀死寄生虫卵,回收利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过程。污泥厌氧消化以其高效的能量回收和较低的环境影响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泥稳定化和资源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手册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手册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市污泥处置工作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污泥二次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第三条本市辖区内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含樟村水质净化厂,下称污泥产生单位)产生的污泥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工业污泥的处理处置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第四条本市污泥的处置,应遵循集中化、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原则。 第五条市环保部门负责对污泥处置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水务部门配合市环保部门对污泥产生单位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财政部门按程序对污泥处置费进行拨付。上述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污泥处置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污泥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将污泥交由有严控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处置。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泥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防止由污泥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第七条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污泥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第八条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对从事污泥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第十七条在特殊情况下,污泥产生单位按照规定设置的贮存点不足以容纳产生的污泥的,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污泥处置单位收运,处置单位应当增加收运频次或者车次,保证污泥的及时收运。 第十八条污泥运输车辆需依法取得相关道路运营资质后,方可进行污泥运输。 第十九条污泥产生单位在转移污泥前,应向市环保部门报批污泥转移计划,并申领严控废物污泥转移联单。污泥产生单位可委托污泥处置单位办理转移联单申报手续。禁止污泥运输单位、处置单位接收无转移联单的污泥。 第二十条污泥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如实填写严控废物污泥转移联单,并加盖公章。联单一式五联,并交由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存档留底。 第二十一条运送污泥,实行《污泥运送登记卡》管理制度。《污泥运送登记卡》按照一车(次)一卡,由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和标准也在逐渐完善。但面对社会发展对生物质能源以及环境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应以无害化为目标,以资源化为手段,实现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以解决污泥的最终出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日益提升,污泥产量也相应增加。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水轻泥”,污泥处理处置没有与污水处理同步提升,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污泥泥质特性及处理处置现状 污泥性质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富集了污水的污染物质(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等)和营养物质(C、N、P等),源头上具有“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污泥中含有的丰富有机质可通过厌氧处理得到甲烷生物气(沼气)、氢气(H2)等热值较高的燃料,另外也能通过蛋白质提取等技术回收污泥中丰富的资源。处理后的稳定产物还能实现土地利用(营养物质、有机质稳定化处理产物)和建材利用(无机物)等,从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含沙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因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定性质,充分考虑污泥的“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 国家“水十条”明确指出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并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从而保障污水厂污泥的全量安全处置,处理过程和处置环节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目前我国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技术、污泥脱水技术、污泥厌氧消化技术、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污泥热干化技术等。 经过处理的污泥需要进行安全处置。目前我国通常采用的处置方法有土地利用(农用)、焚烧、卫生填埋。但这些处置方式现在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土地利用对污泥泥质要求较高,污泥中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往往超标;由于污泥含水率较高,焚烧的能耗太高,不生态环保;卫生填埋通常遇到无地可埋的尴尬处境。 由于污泥处理处置责任主体及最终处置路线不明确、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不完善及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早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重水轻泥”现象,当前我国污泥处理设施仅基本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并未真正实现“三化”,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据统计污泥厌氧消化普及率仅为3%,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我国污泥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污泥稳定化、资源化利用率不足;绿色生态化处置方式不足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doc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 2.1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城乡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2.2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鼓励将若干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集中处理处置。 2.3应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污泥产生量,合理确定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近期建设规模,应根据近期污水量和进水水质确定,充分发挥设施的投资和运行效益。 2.4 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污泥处理必须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不能通过验收;目前污泥处理设施尚未满足处置要求的,应加快整改、建设,确保污泥安全处置。 2.5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应统筹兼顾污泥处理处置,减少污泥产生量,节约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对于污泥未妥善处理处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核减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 2.6 严格控制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必须按规定在企业内进行预处理,去除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国家、地方或者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 3.污泥处置技术路线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探讨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探讨崔小浩1 李五勤1 谢文征2 张军2 崔希龙2 邓茜2 熊建新3 黄鸥4 黄炳彬5 (1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100031 ; 2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4 ; 3 北京市水务局,北京100038 ; 4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82 ; 5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8)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城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现况的分析,结合北京市城市污泥的特性,参照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出适合北京市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并对北京市的污泥处置的规划原则、方案进行初步探讨,同时提出北京市污泥处置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的污泥处置规划、项目建设、运行监管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堆肥干化焚烧北京市 自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北京市以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为契机,加大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工作力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8 年,中心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9 座,处理能力254 万m3 / d ,污水处理率达93 % ,郊区卫星城建成污水处理厂16 座,乡镇建成42 座,村级污水处理站370 座,污水处理率达48 %。全市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 5 亿m3 ,其中中心城区8. 4 亿m3 ,郊区2. 1 亿m3 。 对于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每处理1 万m3污水约产生10 t 含水率80 %的泥饼,而随着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标准的提高,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产量将进一步攀升。产量巨大的污泥如不经妥善处置和管理,将对首都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并对北京市周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城市污泥的处置方案,加快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健全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体系和政策支持,已成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的重要 课题。 1 北京市污泥处置现况及存在问题

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新技术及其资源化

城市生活污泥处理新技术及其资源化 【摘要】污泥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继城市垃圾污染的第二大固体废物污染源。传统的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焚烧、排海、农用等。但是传统的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无法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不能满足现在对污泥处理的技术要求,因此对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污泥处理技术现状进行介绍,对比了传统污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污泥处理新技术进行了介绍。污泥的处理处置应从环境污染、卫生安全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具备能源回收利用的污泥处理新技术将在污泥处理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应用前景却十分光明。 【关键词】污泥新技术资源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规模逐渐扩大,污水处理能力逐渐增加,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污泥产量较大,性状粘稠,含有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处理处置不当,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据报道,2010年污 泥产量达到3665万吨(以含水率80%计),用于对污泥处理的投入达到350亿。我国目前污泥处置的现状是70%以上弃置,20%填埋,其 次是不到10%的污泥进行堆肥农用,少量进行污泥干化焚烧。污泥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继城市垃圾污染的第二大固体废物污染

源。传统的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焚烧、排海、农用等。但是传统的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无法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因此对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污泥处理技术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污泥堆肥、污泥干化、污泥焚烧和污泥填埋。但是,由于污泥组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等特点,传统的污泥处理技术已经表现出其本身的局限性,随着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标准越来越高,传统技术已经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指的是污泥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其达到稳定状态。污泥填埋分为单独填埋和混合填埋,在欧洲脱水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填埋比较多,而在美国多数采用单独填埋。在我国主要是以混合填埋为主。实践表明,污泥填埋具有以下的缺点:(1)对污泥土力学性质要求比较高;(2)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地;(3)地基需做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4)不可资源化利用。填埋目前仍然是我国污泥处置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从长远看,污泥填埋是一种不可循环的最终处置方式,其应用比例将会逐渐减少,应用前景存在局限。 1.2 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指的是将污泥置入焚烧炉内,在过量空气加入情况下,进行完全焚烧,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污泥体积,使污泥最终处置极为便利。焚烧法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可以

剩余污泥处理_处置方法的全球概览

述评与讨论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全球概览 郝晓地, 张璐平, 兰 荔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资源的不断消耗,如何充分利用剩余污泥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议题。污泥不再作为无用的废物经简单处理后丢弃,而是通过消化、堆肥、焚烧、热干化等方式处理后,尽可能使之成为可以循环利用的有效资源。以全球8个典型地区为例,阐述了各地区对污泥的管理政策、处置方法和处理技术,并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剩余污泥处置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和实践过程。在综合了各地区的经验后指出,消化y 焚烧y 灰分利用将是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管理的终极发展目标。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消化; 焚烧; 灰分利用; 堆肥; 填埋; 农业利用; 热干化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7)20-0001-05 G lobal O vervi ew of Excess Sl udge T reat m ent and D isposalM ethods HAO X iao -d,i Z HANG Lu -p i n g , LAN L i (R and D C en ter for Suistainable Environ m ental B iotechnology,B eijing University o f C 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 eijing 100044,China ) Abst ract : W ith the g lobal econo m ic developm en,t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resource decrease ,ho w to m ake excess sl u dge beco m e a usefu l resource has beco m e a globa l env ironm en tal topic .S l u dge is never considered as a use less w aste ,and it can be used as an e ffecti v e resource if appropriate treat m ent/d ispo -sal approaches are applied ,such as d i g estion ,co m posti n g ,inc i n eration ,ther m al dry i n g and so on .The po lic ies and technical approaches f o r sl u dge treat m ent/d isposa l i n the g lobal e i g ht typ ica l reg ionsw ere ex -pounded .The sustainab le develop m ent v ie wpoint and practice for excess sludge disposa l in d ifferen t countr i e s and reg i o ns w ere i n tr oduced .Based on the rev ie w,an ulti m ate deve l o p m ent ob j e ctive of f u ture sl u dge treat m en t/d i s posal is put for ward :d i g estion y i n ci n eration y ash utilizati o n . K ey words : excess sl u dge ; d i g estion; inc i n eration ; ash utilizati o n ; co m posting ; land -fil;l ag ricultura l utilization ; ther m al dr y in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017); 北京市可持续水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学术创新团队0项目 (BJE10016200611);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K Z200410016017)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剧增,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与处理程度也在不断扩大和提高,从而导致剩余污泥的产量与日俱增。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不再将污泥作为无用的废弃物而简单 处置并丢弃。在全球普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污泥作为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与能源的载体,对它们的处理/处置正朝着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方向发展。 第23卷 第20期2007年10月 中国给水排水CH I NA W ATER &WA STE WAT ER V o.l 23No.20 O ct .2007

医疗污泥处理的技术要点以及流程

医疗污泥处理的技术要 点以及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的污水,除一般生活污水外,还含有化学物质、放射性废水和病原体。因此,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特别是肝炎等传染病病房排出来的污水,须经消毒后才可排放。过程中,沉淀的污泥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需经消毒(常用熟石灰消毒)或高温堆肥后方可用作肥料。这也就是所谓的医疗污泥处理。 一、医疗污泥处理污泥的分类和泥量 a、污泥根据工艺分为化粪池污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化学(混凝)沉淀污泥、消化污泥等。 b、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泥量与原水的悬浮固体及处理工艺有关。 c、化粪池污泥来自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粪便,污泥量取决于化粪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粪便量。每人每日的粪便量约为150g。 d、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医疗污泥处理设备 二、医疗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水处理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内,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入化粪池进行贮存,污泥量大,则消毒污泥需经脱水后封装外运,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 三、医疗污泥处理污泥消毒 a、污泥首先在消毒池或储泥池中进行消毒,消毒池或储泥池池容不小于处理系统24h 产泥量,但不宜小于1m3。储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 b、每天湿污泥产量小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排入化粪池,此时化粪池的容积应考虑到此部分的污泥量。每天湿污泥产量大于2m3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可在消毒后进行脱水。 c、污泥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避免二次污染,可以通过化学消毒的方式实现。化学消毒法常使用石灰和漂白粉。 (1)石灰投量每升污泥约为15g,使污泥pH达11-12,充分搅拌均匀后保持接触30-60 min,并存放7天以上。 (2)漂白粉投加量约为泥量的10-15%。 (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 医疗污泥处理设备 四、医疗污泥处理污泥脱水 a、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 b、污泥脱水宜采用离心脱水机。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 c、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5)、医疗污泥处理污泥的最终处置 污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污泥处理要求进行集中(焚烧)处置。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摘要:主要介绍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现状,分析了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污泥处理处置对策北京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废弃物,它是污水处理厂附属产物[1]。近年来,北京市城乡污水处理量大幅增加,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随之增长,产量十分惊人,由于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严重不足,致使大量污泥简单堆置于废弃沙坑和沙荒地,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社会反响强烈,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亟待解决[2]。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而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解决不好污泥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水环境的改善[3]。本研究对摸清北京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探索污泥问题解决途径及对策,建设“绿色北京”有着重要意义。 1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现状 2008 年,北京市年污水排放量为13.4 亿m3,污水处理率达78%,年污水处理量为10.5 亿m3。其中,城区年污水排放量9 亿m3,污水处理率达93%,年污水处理量为8.4 亿 m3;郊区年污水排放量4.4 亿m3,污水处理率48%,年污水处理量为2.1 亿m3。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 2020 年)》,预计2020年,北京市年污水排放量18 亿m3,污水处理率达90%,年污水处理量16.2 亿m3。 随着北京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急剧增加。2008 年,北京市污泥产量达100 万t (含水率80%),其中,城区2 400 t / d,郊区400 t / d。预计到2015 年,北京市污泥产量将达5 000 t / d (年产量183 万t),其中中心城区3 300 t / d,郊区1 700 t / d。 2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处理能力不足 目前,北京市仅有大兴区庞各庄堆肥厂、昌平区堆肥厂、方庄石灰干化厂、清河热干化厂、北京水泥厂5 座污泥处理厂,其处理规模分别为11.0 万t / a、2.9 万t / a、1.1 万t / a、14.6 万t / a、18.4 万t / a,总处理规模为48 万t / a (80 %含水率),不足当前污泥产量的50%。 2.2 经济实用技术不完善 目前,只有高碑店、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具有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但由于管理不到位,2 处设施均未达到稳定运行。其余污水处理厂污泥均采用浓缩—脱水工艺处理,污泥含水率高达80%左右,不能满足最终处置要求,而深度脱水(80%~60%)技术成本较高,没有可推广的经济实用技术。 堆肥自动化程度低、周期长、效果不稳定,堆肥后农用的环境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堆肥过程中散发的臭味、蚊蝇等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污染周围环境[4]。 2.3 资源化利用率低 根据2008 年调查结果,污泥资源化利用主要为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两项合计仅占污泥总量的17.4%,造成大量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流失和资源浪费。 2.4 环境安全风险大 根据2008 年调查结果,北京市污泥处置方式为土地利用10.8 %、建筑材料6.5 %、填埋5.5 %、堆置70.1%、直接农用7.1%。其中由于堆置不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 / T 290—2007)标准要求、直接农用不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改良用泥质》(CJ / T 291—2008)标准要求,两类处置方式均不合理,而且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77.2%。 不合理处置污泥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蛔虫卵含量比较高,并且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离子、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元素,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产生新的污染源,并随降

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调查报告

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调查 报告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调查报告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增长迅速,带来了污泥产量的迅速增加。根据住建部资料显示,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达到280亿立方米,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突破2000万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形成。2010年初,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称,“十五”期间我国主要进行污水处理厂工作,“十一五”期间,重点是进行管网的配套,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将重点放在污泥处置等方面。应“千方百计地将污泥处置搞上去”,鼓励污泥无害化后进行土地综合利用。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也将成为继污水处理之后的下一个投资热点。 在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初步形成之初,已有内、外资环保企业及非环保领域投资人提前嗅得市场机会,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污泥处理处置市场中来。根据本报告收集资料显示,200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进入重庆污泥处置市场,2009年初,苏伊士环境集团进军江苏苏州污泥处置市场,就连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唐骏也开始涉足污泥处理处置领域……这均说明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投资机会已来临,且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 对于污泥处理企业来说,谁先进入市场,取得市场先机,谁就将取得未来巨大市场的主动权。 报告简要目录 1、污泥处理处置的相关概述 污泥的定义与分类 污泥的特性 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 2、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污水处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进展

价值工程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 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到2011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077座,设计处理能力1.36亿m 3 /d ;目前,全国在建污水处理项目约1300个。据统计,我国污水污泥(含水率80%)产量已达到3000万t/a ,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运行负荷为75%计算,污泥产量将以250万t/a 逐年递增。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既含有碳、 氮、磷等植物养分,也含有病原菌、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处理处置不当易产生二次污染,不仅影响污水 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研究及工程实践是我国“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重点。 1污泥处理处置概述 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泥进入环境之前和进入环境之后的两个不同阶段。污泥处理是指污水污泥通过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 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泥浓缩(调理) 、脱水、消化、发酵、干化、焚烧等工艺。污泥处置是以自然或人工方式使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园林绿化、农用、林用、填埋、焚烧及综合利用(材料化)等。二者的关系是:处置决定处理,处理必须满足处置要求,如此才 能实现污泥妥善、 安全处置[1]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是“无害化、减量—————————————————————— —作者简介:邹宝华(1977-),男,广东珠海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 水处理设计研究。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Sewage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邹宝华①Zou Baohua ;王宏斌②Wang Hongbin (①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珠海519000;②运城市环保局,运城044000) (①Zhuha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huhai 519000,China ;②Yuncheng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Yuncheng 044000,China ) 摘要: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泥产量状况及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处理集约化、处置多元化”是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Abstract: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Sludge production status and primal problem concerning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China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re investigated.It is suggested that "treatment intensivism and disposal diversification"is a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sludge treatment industry of China. 关键词:污水污泥;污泥处理;污泥处置Key words:sewage sludge ;sludge treatment ;sludge disposal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3-0030-02 3.2轨道结构受力分析对于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由于列车荷 载在轨道板上的作用位置不同,其轨道结构受力将有所不同,因此 需要对不同受力位置轨道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在该方案中,扣件间距为625mm ,当荷载位于两扣件之间时,其在扣件中间位 置其钢轨位移量最大。因此, 分别在扣件节点和两扣件中间位置进行荷载布置。其中荷载1位于轨道板第一组扣件位置,距轨道板边缘距离为282.5mm 。其荷载布置如图2所示。 为了分析点支承板式无砟轨道的受力,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其中,钢轨采用线性三次空间梁单元,扣件采用线性弹簧,树脂填充材料采用线性弹簧,带凸台轨道板、底座板(隧道内基础)均采用20节点六面体缩减积分单元模拟。 3.3计算结果根据有限元模型及表1中各材料参数,在如图2所示的8个荷载位置分别施加2×300kN 集中力,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施力位置轨道结构各部件响应。其轨道结构在不同的施力位置在垂向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最大位移及应力响应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垂向荷载作用下,在图2中的2号荷载作 用位置处轨道结构的整体位移最大,为最不利荷载位置。其中轨道板最大位移在1号荷载作用位置处,为1.258mm ,最大应力在3点荷载作用位置,为4.351MPa 。 4点支承轨道结构的优点 4.1施工方便点支承无砟轨道采用的是拼装式结构,是将预 制好的轨道板直接 “放置”在混凝土底座的凹槽里,通过在轨道板的凸台与凹槽间充填树脂填充材料调整轨道板,确保铺设精度。轨道板通过凸台与凹槽间的相互作用来抵抗纵横向阻力。 4.2维修方便当点支承板式无砟轨道凸台与凹槽间填充树脂破坏时,可以将轨道板取出,重新浇注填充树脂材料。当轨道板损坏时,可以将轨道板的凸台用切割机切下,然后凿除凸台与凹槽间的树脂填充材料,更换新的轨道板重新调整定位,然后再浇注树脂填充材料即可。 5小结 ①在荷载位于2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整体位移最大,荷载位于3号位置时,轨道板上混凝土压应力最大,位于5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整体位移最小,位于6号荷载位置时,轨道板上应力最小;②当列车荷载位于2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的整体位移为1.817mm ,轨道板位移为1.114mm ,底座板的位移为4.476×10-3mm ;轨道板应力为4.008MPa ,底座板的应力为1.055MPa ,满足混凝土抗压要求;③点支承轨道板结构与其他拼装式板式轨道具有同等的施工便利性,但可维修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吴春雷,殷明旻、张海龙.遂渝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砂浆换填支撑方案研究[J].路基工程,2011,(5)(总第158期). [3]庄茁,张帆,岑松,由小川,于旭光,牟全臣,徐明,白锐.ABAQUS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TB10002.3—2005.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表2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最大位移及应力值 荷载序号 123 4 5 6 7 8轨道板位移(mm ) 应力(MPa ) 1.258 3.473 1.114 4.0088.215×10-1 4.3517.296×10-1 3.8007.346×10-1 3.0047.05×10-1 2.6387.43×10-1 3.0007.603×10-12.735底座板位移(mm )应力(MPa )5.039×10-30.025 4.476×10-30.055 3.4×10-30.098 3.622×10-30.083 3.756×10-30.090 3.756×10-30.095 3.762×10-30.092 3.761×10-3 0.081钢轨支点应力(MPa )轨道结构整体位移(mm ) 4.4451.812 4.5321.817 4.7411.728 4.4861.752 4.3211.701 3.5741.751 4.3191.713 3.6431.763 ·30·

七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对比

精心整理 七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对比 时间:2015-11-0411:17 来源:亚洲环保网 评论(0) 当前污泥处理处置主要工艺: 1、污泥厌氧发酵 234567甲烷。 123456、安全隐患,占地比较大。 目前国内有50多家,其中29家停止运营。 二、污泥好氧堆肥 利用秸秆等辅料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增加空隙达到规定CN 比,不断补充氧气,经25-30天发酵腐殖。达到稳定化,可作为园林绿化和土地改良处置。 主要有:自然堆肥、封闭式堆肥、滚筒堆肥、竖式多层堆肥等。

缺点: 1、污泥泥质不稳定,中重金属难以稳定化,只能用作园林绿化用肥。 2、堆肥过程产生大量的臭气,污染周边环境。 3、加入大量秸秆等调理剂,不断供氧,运行成本200元/t以上。 三、污泥焚烧发电 核心设备焚烧炉,主体设备为塔形,底部有多孔板,板上放置载热体砂为燃烧床,塔内衬有耐火材料,气体从底部通入,污泥进入后成沸腾流化状态燃烧。 1 2、 元/t。 3 1 2 3 缺点: 1、含水率只能将75-65%。 2、加入大量药剂,增加污泥干基重量,运行成本较高180元/t。 3、污泥再利用局限性增大。 七、固化剂稳定 在原污泥中加入石灰及其他固化剂,与污泥产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降低含水率。 缺点:

1、添加大量石灰、铝基材料,污泥增量。 2、污泥无法再次利用,只能填埋。 3、运营成本较高130-150元/吨。 目前来看,依靠某一种单一工艺,已很难满足污泥处理处置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泥种类,综合考虑气候、区域特点、建设地条件等,把多种工艺巧妙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