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玩转数学之思维导图作用及学习圆锥曲线

玩转数学之思维导图作用及学习圆锥曲线

玩转数学之思维导图作用及学习圆锥曲线
玩转数学之思维导图作用及学习圆锥曲线

思维导图——全球超过2.5亿人在使用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你不想试一试吗?

利用思维导图成为高考冠军的8大秘诀

1、每天做一张思维导图。把当天学到的内容做成一张导图,内容包括学到的难点、要点、公式、定理、单词等等。

这是对一天所有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仓储式管理的最好方式。如果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存储,就是像工具扔在杂货堆,需要用的时候就是翻天覆地地去找。

2、每周完成一张总思维导图,把一周做的思维导图整理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每门课一个分支,把一周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

这是一次高效率的强化复习的过程,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几天的消化和沉淀之后,一定有了许多的新的感悟和体验,所以一定要通过周末总体思维导图,做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的汇总整理,这样所学的知识更加有效的进入我们的大脑,记忆会更加的深刻!

3、每个月底把四周的所有导图整理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把这张图贴在卧室里,贴在书桌前,每天看几遍,保证你的月考成绩,每次都会成为班级里面的前几名。

导图一定要上墙,这样会给我们不断地带来视觉的刺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像,关键词,都会给我们大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我们的记忆,别忘了,我们的大脑是用图像来思考的,图像、色彩、关键词语是大脑思维的基本原料。

4、每天把思维导图的内容讲出来,最好把它录下来,这样会进一步增强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我们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是赢在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之一。

关于记忆我们必须了解的是:记忆是两个字,所以包含了2层含义,一层是记,如何去,怎样去记更加牢固;另外一层的含义就是忆,到底是否记住了没有,就要看你是否可以回忆

的起来。通过思维导图的讲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同时训练我们快速记和快速回忆的能力。

5、一天10次看导图。(三顿饭前后;课间十分钟;进厕所前后;起床前后;睡觉前),一次只要3到5分钟。坚持一年,打下终生受益的坚实基础。高考会接近满分!我能做到,你能吗?能做到的就是伟大的人。

记忆是什么?记忆就是大量的有效的重复,思维导图记录的都是一些关键词,通过关键词的串联组合,可以快速地帮助你回忆起所学的内容。关键词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关键词的作用就像路标、指示牌,它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回忆起我们所过的知识。就像帮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6、用导图写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写作的方式,只要多读,多写短文,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作文的水平取决于能写和背诵的“短文量”!用思维导图写作文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敏捷,逻辑思维、文字语言得到更有效的强化训练。用思维导图,你的作文一定可以接近满分!

中国学生从初中到大学,写作文几乎是最头疼的事,因为根本没有句子可写,写出来的都是流水账。记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写作思路不清晰前,先不要轻易下笔。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改装范文,多背,多画导图。用导图背作文,轻松快捷!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大量的背诵模板范文,朱熹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源头活水还怕出不来吗?有思维导图,你的写作如虎添翼!

7、一定要建立财富本。收集整理考试的难点、要点,重点,把它们变成多张思维导图,保证每天快速复习一遍!你将一定能突破高考。同时疯狂画导图,并且把它们讲出来,写下来。手、心、嘴、耳并用,培养非凡的多种能力!

兵力部署,战争策略!

8、要练习“三快”:快速读,快速听,快速写!把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像奥运项目一样,每天苦练,必定可以获得快速学习的真功夫,这才是让我们终生受益的真功夫!同时想尽各种办法增加“三量”:入眼量,入耳量,出口量。三量增加,一定可以全面征服高考!

附加赠送:

高考就是像一场战争,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只是埋头苦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懂得战术也要懂得战略。战术是让我们把一门功课学好,而战略怎是让我们打赢高考这场战争。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整个学习过程的规划,做好时间管理,对自己有整体性的分析。让自己的优势更强,劣势得到弥补。如果要做到一点,就使用用思维导图,因为没有哪一个学习工具更高效,更实用,让我们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可以让我们在这场对我们整个的人生来说至关重要的战争中,让我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快速达成我们的目标,协助我们成为高考冠军!

附:如何做思维导图:全球超过2.5亿人在使用的高效的学习方法,你不想试一试吗?

如何记忆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是最有效率的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因你而精彩。 我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是多彩的,将思维的过程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考,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突破性思考。 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过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另一位诺贝尔奖莸得者李政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请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著名画家“画科学”。李政道的画题都是近代物理最前沿的课题,涉及量子理论、宇宙起源、低温超导等领域。艺术家们用他们擅长的右脑形象思维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形象化的表现了这些深奥的物理学原理。 从两位大家的言行中我们看到形象思维的在思维中的地位。而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的特点让我们想到此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

维的最佳时机。 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我们对数学的一般理解。但在《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上的阐述,让我们对小学数学有了另一番理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定义了以下几个方面并给定了其达成目标。在数与代数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思想”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经验形象;“空间观念”、“数据观念”属于形象思维中的直观形象;“综合实践”方面的培养的正是形象思维中的创新形象。 由上可知,《新课标》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这不仅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思维活跃,跳跃性强的特点,更为学生的终身认知打下基础。 然而我们在对形象思维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数学中的形象思维须依据几何图形的教学,从而把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简单地局限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之中,甚或对形象思维简单地等同与空间

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解决问题让数学更有趣简单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让数学更有趣简单 (一) 巧用思维导图学习差倍问题,迅速解决实际问题。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主要涉及这几个量:差、倍数、大数、小数、1倍数。大数-小数=差 大数=小数×n 解决差倍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设小数为1份,并且大数是

小数的n倍,根据数量关系知道大数是n份,又知道大数与小数的差,即知道n-1份是几,就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 关系式: 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复杂的差倍问题: 大数与小数之间不是直接的倍数关系,而是大数比小数的n倍多m个,或少m个。 解题思路: 当大数比小数的n倍多m时: 给大数减去m,则大数-m=n×小数,则(大数-m)-小数=差-m转化为了一般的差倍问题,便能进行求解。

当大数比小数的n倍少m时: 给大数加上m,大数+m=n×小数,则(大数+m)-小数=差+m,转化为了一般的差倍问题,能进行求解。 【一般差倍问题】 一张桌子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3倍,购买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60元,问桌椅各多少元? 分析:桌子的价格与椅子的价格的差是60,将椅子看成小数占1份,桌子占3份,份数差为3-1,根据数量关系: 椅子的价格为:60÷(3-1)=30(元) 桌子的价格:30+60=90(元) 【复杂差倍问题】 果园里有苹果和桃树两种果树,小明数了数两种果树的数量,发现苹果树比桃树多了20棵,苹果树的数量比桃树

数量的2倍多4棵,那么果园里苹果和桃树各多少个? 分析:苹果树的数量比桃树数量的2倍多4棵,给苹果树的数量减4 ,那么这时的苹果树数量是桃树的2倍,两种果树的数量差为20-4=16.将桃树的数量看成1份。 桃树的数量为:16÷(2-1)=16(棵) 苹果树的数量为:16+20=36(棵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精编版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思维导图玩转小学数学分析

玩转小学数学 女儿开始上小学了,为了女儿,我特地花了一些时间,将小学数学课程研究了一遍,并用我最最喜欢的思维导图转化的,清晰度有限,只能看个大概。 经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瞧法: 1、20以内得加减法就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就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得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得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得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得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得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得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就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就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就是让孩子理解统计得意义:统计就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得途径,让数据说话得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就是小学得难点,也就是重点。以后得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就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得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就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与一年级得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与方程中得"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得关键就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得亮点就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得游戏。通过轻松快乐得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得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精编版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丰富,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分类及其编制过程、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软件较少,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几方面做初步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制作这样一个思维导图(如图一),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造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五年级上册小数这一节内容时,通过与同学交流构建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三)知识整合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周长、面积以及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等。如何给学生讲述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达到对知

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棱长和C关系 长方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棱长面 C长=(长+宽+高)×4 C长 =(a+b+h)×4 逆运算:设长X (X +宽+高)×4 = C长 X +宽+高 =棱长和÷4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相等的特殊长方体。6 个 12 条 8 个 通常6个面都是 长方形。 特殊时,最多有 2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其余4 个面是长方形) 有3组棱(长 宽高)每组 4条。最多8 条棱长度相 等,通常4条 棱相等。 相对的2个面 大小完全相同, 即面积相等。 (上下) (前后) (左右) 正方体6 个 12 条 8 个 6个面都是 正方形。 12条棱长 度都相等。 6个面 完全相同, 面积相等。 C正= 棱长×12 C正=a×12= 12a 逆运算: 棱长和÷12 = 棱长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其棱长和也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8倍。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其棱长和也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2倍,其棱长和也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8倍。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形 体 S表面积(6面)V体积(容积) 计算公式单位定义计算公式常用单位定义 长方体S长=(长×宽+ 长×高+ 宽×高)× 2 S长=(ab + ah + bh)×2 S长=长×宽×2 + 长×高×2 +宽×高×2 (上下)(前后)(左右) S长= 2ab+ 2ah +2bh 逆运算:设长X x×宽×2 + x×高×2 +宽×高×2 =表面积 面积进率 100 平方米 m2 平方分米 dm2 平方厘米 cm2 长方 体或 正方 体6 个面 的总 面积, 叫做 它的 表面 积。 V长= 长×宽×高=abh V长= 底面积×高 =Sh =左面积×长=Sa =前面积×宽=Sb 逆运算:①设长X X ×宽×高 =长方体体积 ②长方体体积÷(宽×高) ③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进率1000 立方米m3 立方分米(升) dm3 L 立方厘米(毫升) cm3 mL 体积容积 物体所 占空间 的大小 叫做物 体的体 积。 (从外 面量 长、宽、 高。) 箱子、油 桶、仓库、 水池等所 能容纳物 体的体 积,通常 叫做他们 的容积。 (从里面 量长、宽、 高。) 正方体S正=棱长×棱长×6 S正=6a2 = 6×a×a =任意一个面的面积×6 逆运算: a×a=表面积÷ 6 V正 = 棱长×棱长×棱长 V正 =a×a× a=a3 m2 100 dm2 100cm2 m3 1000 dm3 1000 cm3 进率:大变小×进率(+0或向右移动小数点);小变大÷进率(-0或向左移动小数点)L 1000 mL 所有公式解决思路题型

小学数学的思维导图学习

今天讲座的主要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

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完整版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基于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现状及小学数学知识特点的分析,找到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的结合点,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一种应用模式,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它们的融合。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它能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它可以应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能清晰呈现出思维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改善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 4)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工具,还是一种形象的知识表征工具。它将枯燥单调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符号等多种元素形象化表征出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断刺激着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联想,扩展我们想像的空间。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具备学习工具的强大优势,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把难易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显性知识,使小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领悟隐性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概念,参与组织数学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一、作为教学设计的工具,用于概念知识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它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需要小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 多个。这些概念构成了他们以后掌握整个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水平越高,学习后续知识也就越顺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们掌握好基础知识,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究,发现学生对数字与图示的理解是最快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实施了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学会识图、分析图示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了思维导图的数学思维训练之后,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断地努力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实施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之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整体成绩,直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习时的思路不够明确,思维方式也缺乏,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与发展,思维导图式教学法起到了非常中要求的作用。 一、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利用图形可以更直观、更直白地表达某一观点,解题过程中思路明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导图相当于心智图、脑图、流程图、示意图,可以使人类思维发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图形技术是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图的协助下,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与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数字与图示的感觉比较好,相对于对文字的理解要直接得多,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1]。例如在学习《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彩色的图示按照教师早已设计好的样式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见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1、2、3、4、5、6、7、8、9……”清晰认识数字的大小,并能够快速地进行对比和分解,接着,教师给学生们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对应的习题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们看图说明答案。最后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 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 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 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 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 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 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本人在数 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 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 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通过富有趣味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样,无限延展,智慧迸发。 一、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而在“智慧树”的建构过程中,包含 了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低年级小 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突出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结合不同的课例,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方法,同时赋予枝干不同的色彩,与 学生共同建立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知识体系的“智慧树”,包括: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图形 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等方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建构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1.搭建异中求同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空间观 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小学生辨别、发现知识点中的异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 力非常关键,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每一种 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存在大小、形状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采用用“智慧树”的枝干来表现 每种物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将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异中求同,因而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感悟。继而再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正方体、圆柱体、球,在这样的不断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对各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 的清晰认识。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复习过程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 习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 )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 )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思维导图视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思维导图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领域有广泛应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二、了解形象思维 在小学阶段,要学好数学,形象思维非常重要。 1、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过他的思维过程:“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另一位诺贝尔奖莸得者李政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请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著名画家“画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