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类管理常识

品类管理常识

货架管理

一、品类管理常识

二、卖场布局、商品结构优化及商品陈列技巧

三、新品引进与滞销品淘汰

四、货架管理与销售额的关系

第一部分:品类管理常识

供应连锁链

如果每一个部门完成其工作的90%

n 销售人员下订单 90%n 客户服务部完成订单工作 90%n 生产部门生产产品 90%n 后勤部门运输产品 90%n 客户收到产品 90%n 客户把产品运到商店 90%n 商店收到产品 90%n 理货员列出产品清单 90%n 仓库发放产品 90%n

促销人员陈列产品 90%

. . . 那么当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回答: (.90) = 35%

10

. . . 那么有多少消费者可以买到我们的产品呢?

当然, 我们不可能容忍仅完成了35%的工作, 因此我们通常会在系统内增加缓充以补充其不足.

n增加库存

n聘请更多的工作人员

n支付额外工作的费用

无效率/增加成本的行为

ECR(有效消费者回应)之概念

?零售商与供应商之紧密合作

?集中在供应连锁链的效率提升

?减少不必要的系统成本, 库存和固定资产?增加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的产品选择

ECR系统的长远目标

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

提高消费者之价值

ECR(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

效率策略

减少不必要之成本达到消费及购物者之需要了解消费者来提高销量

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

提高消费者之价值

ECR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

?品种优化管理?推广管理

?补充库存管理?新产品引进管理?消费者研究?购物者研究

效率策略

减少不必要之成本达到消费/购物者之需要了解消费者来提高销量

策略

目的

高效率的品种优化提高品类生产力及善用商店货架空间以下是ECR 的四种重要策略

高效率的推广管理减低库存补充需要的时间及成本高效率的补充库存管理提升客户及消费者推广的整体效果及效率高效率的新产品引进

增强新产品的推广及发展活动

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提高消费者之价值

ECR 高效率之消费者回应及

CM (品类管理)

?品种优化管理?推广管理

?补充库存管理?新产品引进管理

?消费者研究

?购物者研究

效率策略减少不必要之成本

达到消费/购物者之需要了解消费者来提高销量

品类管理

(ECR 最重要的工具)

品类管理之阐述

品类管理定义为:

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和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品类管理概念的要点

v品类管理是实现ECR 的过程和基本思路;

v品类管理是通过零售商、供应商紧密合作,将每一品类视为一个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

v以数据为基础,把握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传统关系

品类管理之角色

谈判折扣

生产商

零售商分销商

集中在购买而不在销售

品类管理之角色

优化管理

生产商

零售商分销商

集中在消费者

世界上有600亿美元的ECR 节省

商品结构优化

品种优化

为什么要优化品牌?

?商场的资源有限,不可能经营所有市面上的产品;

?商场因其所处位置,面积,目标消费群等的差异,亦无需经营所有产品;

?品类内部存在许多重叠,而单品的市场份额却不同;

高效率之品种优化管理

品种优化管理可提升我们客户在以下表现之效率:销售额/量

利润

投资回报

库存

流动现金

品种优化管理的正确步骤

1.界定品类界限

2.4.5.6.

3.界定品类在店内的角色产品款式表现评估象限分析

品种优化建议

产品细分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方法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方法 商品品类管理与分析策略 零售企业,在推行、实施对商品的品类管理中,需要有一种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步骤!并为各步骤,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结合项目实践,在这里,建议贵公司,分三阶段,来推进“商品品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商品品类管理方法之一:货架陈列管理阶段 这是品类管理工作的基础性阶段!其工作内容是:将所有门店的商品陈列,归入总部管理。如果没有实施该阶段,往往,总部只能了解门店商品的销售情况,但对于销售结果形成的具体原因,却很难监控! 比如,某商品,销售很不好,可能是因为,该商品被摆放在一个很差的货架位置!或者,在陈列归类上,根本不符合消费者决策的习惯! 当总部能控制门店的陈列情况时,在制定品类评价指标时,就有了稳 定的依据!当然,门店也能分析,但在中国,目前达不到这种水平。

如果门店能完全根据总部要求陈列商品,并与总部有积极的、很好的沟通,把具体情况,及时反馈到总部,则说明,这个阶段的工作完成。 对于拥有几万个商品、上千个货架的零售企业,要完成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很不简单的事情。对代理商和经销商而言,是合作的大好机会! 商品品类管理方法之二:品类指标管理阶段 要管理好众多的品类,希望超市商品品类,能达到最高销售,并且, 在与竞争对手超市的商品品类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首先就要

做到:为品类评价制定标准!并且,使用这些指标?来评价超市商品品类中的各类商品!最后,通过评价.分析,来协调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商品种类与空间、价格与销售、促销与销售、服务与零售企业品牌的关系!当这种标准,被企业广泛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的执行,这时,零售企业需要调整的,只是指标!而不再是每个人的思想和做法。 商品品类管理方法之三: 商品品类发展管理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谋求各品类,在一个细分目标市场中.获得优势 地位!具体要通过企业提供的商品附加服务,使品类能赢得更多顾客的喜爱和青睐,并达到较高的忠诚度。最终.达到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 不同的品类,对零售企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有的品类主要是带动客流!有的品类主要是带来利润!有的品类主要是建立企业的品牌! 即使是相同的品类,对于相同业态的零售企业来说,发展策略都可能不 同!当我们为超市的商品品类,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后,相关部门. 就要遵守策略指导,使品类向可控的目标方向发展。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 (-)商品品类管理 1、商品品类的概念 品类,是指一组易于区分、能够管理的商品或服务。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组在满足其某一方面的需求时,可以相 互联系或相互替代的产品。

质量管理知识100题

质量管理知识100题,质量人们赶紧来自测一下吧,看能否满分! 1、质量是一组()满足()的程度。( C ) A、固有特性,标准 B、特性,固有要求 C、固有特性,要求 D、特性,标准 2、组织的基本任务是( A ) A、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要求的产品 B、采取措施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 C、配备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D、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 3、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造成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是属于( A ) A、关键质量特性 B、重要质量特性 C、一般质量特性 D、次要质量特性 4、现场管理中,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做好“三自”和“一控”,其中“一控”指( B )。 A 控制设备状态 B 控制自检合格率 C 控制工艺水平 D 控制原材料用量 5、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兰提出的质量管理三步曲是指( C )

A、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B、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C、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D、质量策划、质量改进、质量保证 6、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的是( A ) A、菲根堡姆 B、休哈特 C、兰 D、戴明 7、顾客的满意水平是( C ) A、可感知效果和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差异函数 B、产品的质量和可感知效果之间的差异函数 C、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 D、产品的质量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 8、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费用属于( A )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B、损失成本D、非符合性成本 9、QC小组的成员一般控制在( A ) A、10人以 B、12人以 C、8人以 D、6人以

10、PDCA循环当中的“D”指的是( C ) A、策划 B、检查 C、实施 D、处置 11、《人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规定( C )的畴。 A、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 B、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C、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的实质损害 D、产品缺陷 12、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体现了质量的( A ) A、时效性 B、广泛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 1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 ) A.三全一多样 B.质量中心 C.三保 D.“卡、防、帮、讲” 14、在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 D )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组织,什么是领导,什么是激励,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品质管理必学常识.doc

品质管理必学常识1 品质管理重要常识 一.QMS(质理管理体系)相关知识 QMS八项管理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二、领导作用)(三、全员参与)(四、过程方法)(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六、持续改进)(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ISO(QMS)包含的内容有:(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定义)(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0质理管理体系与环境审核指南) 何谓ISO精神:(说、写、做一致) ISO9001:2000版中不可删减的六个基本内容是:(4.2.3文件控制)(4.2.4记录控制)(8.2.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8.3不合格品的控制)(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 品质体系审核分类:(一、第一方审核:一个企业对其自身品质体系所进行的审核)(二、第二方审核:顾客或其代表派出审核员按合同规定要求对它的供应商的品质体系进行审核)(三、第三方审核:认证注册公司对申请注册认证的企业所进行的品质体系审核或是其它公正的第三方对申请审核的企业进行一次独立的、符合性的品质体系审核;其目的不一定是认证注册) 内部品质体系审核依据(一、国家相应法律法规)(二、行业特定品质管理各品质保证标准)(三、国际品质管理及保证标准)(四、品质手册)(五、品质程序书)(六、工作文件、质量记录)(七、合同)

内部品质体系时机和频度(一般:1、品质体系文件已全部编制完成、颁布实施且已运行3~4周;各项品质活动均已有问题、记录可查之时。2、按年度审核计划,例行常规审核。特殊:1、发生了严重品质问题或用户有严重投诉。 2、企业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品质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改变。 3、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 4、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和证书,而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审核计划类型:(1、集中式审核计划:一次将品质体系所涉及的部门和要素全部审核。 2、滚动式审核计划: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一次审核;逐月展开,一年内将所有部门、要素均审核一次或以上) 审核步骤:(一、制定审核计划)(二、组成内审组)(三、制定实施计划)(四、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五、编写检查表)(六、召开首次会议)(七、现场审核)(八、召开末次会议)(九、纠正措施的提出,认可与批准)(十、纠正措施的跟踪和验证)(十一、对各部门、各要素的审核结果的总分析)(十二、内部品质体系审核总结报告的编写) 审核缺陷分类及定义:(不合格:没有满足法律、法规、品质保证标准、品质手册、品质计划、合同、各种书面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即构成不合格,不合格通常分以下三类:一、主要缺点:会导致ISO9000品保制度显著降低效果;主要缺点:1、不符合ISO9000明显的重大缺失。2、现有重要作业未建立作业程序。3、未依既定作业程序执行且造成作业明显的失效,或导致严重的不良缺失。4、次要缺点多且分散在许多部门,某一新单项5个以上。5、次要缺点多且集中于入同一部门:显示该部门品质制度有缺陷。二、次要缺点:1、制度上之轻微缺点。2、制度上之轻微缺点。3、执行时的单一事件。4、偶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就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指示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就是“管事”而不就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位的唯一就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管理就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管理就是一种分配(利益、权益、责任)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做正确的事) (管理:把事做正确) 1、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就是一种分工 权利归属于组织而非个人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特征:时间管理 第二个特征:系统思考(认知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目标管理实现的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 计划管理的对象就是资源,资源就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1、打破职能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利与责任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关键:专业化、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与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与管理方式的体现。 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什么就是组织: 组织就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就是不平等的 组织的存在时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时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就是一个家(组织中我们就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连结,而不就是以情感来连结的) 正式组织:运用权力、责任与目标来连结人群的集合

华润超市品类管理分析

华润超市品类管理分析 品类管理是使商品组合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通过优化商品的组合,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使销售利润达到最大化,并提高毛利,降低库存。品类管理较传统的商品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品类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数据(字)化的管理手法,对商品品种和货 架空间进行管理。 为何要引进品类管理 目前,香港华润超市经营的商品有7000多种,共分为300个小类,对商品管理基本上还是经验化管理为主。一间新超市开业前,先由发展部初步设计商品的摆放位置,开铺组再根据商品销售的整体情况,最后确定商品的陈列位置及陈列面的多少。但是,接下来的商品管理工作主要由超市主管负责,超市主管则根据市场需求及个人经验管理商品。随着时间的变化,超市商品陈列亦随着超市主管的替换而变动,逐渐形成每间超市都有自己的“陈列”特色。货架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将会对经营管理造成影响。因此,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品类管理从何入手 华润超市是通过与极具实力的AcNielsen 公司合作开展了品类管理工作。主要 包括培训、测试及全面实施三个阶段。 品类管理对华润超市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负责这项工作的多数同事经验较少,有些甚至对基本概念很模糊,因此,员工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公司与AcNieLsen 先后合作举办了数次专题培训,为品类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香港华润公司实施品类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对所有门店的面积及货架进行测量,合理、有效地分配空间资源; 2、根据门店坐落的地点和效益状态进行分类; 3、根据门店商品销售数据,对门店的商品组合重新进行评定; 4、确定不同的门店销售不同等级的商品。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一、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品类是一个战略经营单元 (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决定商品组合及陈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 1 - 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管理的超市管理的差异。 目前,品类管理多半是由具领导能力的供应商辅导零售商共同执行品类管理,初步规划以货架管理为主,通过POS信息及计算机分析每个货架 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判断此产品是否上摆设产品的销售数量及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架空间。同时通过货架管理确定每家商店适当的库存量及安全存量,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获得成长率及固定销售量等信息,再将卖场销售数据回传给供应商,有效反应到制造商,适量控制生产与制造,以减少库存量及库存天数等,而这些都是执行品类管理所希望进一步达到的。 二、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 品类管理作业流程可以区分为六个组件,其中核心组件有企业策略、企业流程,另外还有辅助组件:信息技术、组织能力、协同合作的关系与评量表,以下分别说明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一、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品类是一个战略经营单元 (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

决定商品组合及陈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管理的超市管理的差异。 目前,品类管理多半是由具领导能力的供应商辅导零售商共同执行品类管理,初步规划以货架管理为主,通过POS信息及计算机分析每个货架上摆设产品的销售数量及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判断此产品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架空间。同时通过货架管理确定每家商店适当的库存量及安全存量,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获得成长率及固定销售量等信息,再将卖场销售数据回传给供应商,有效反应到制造商,适量控制生产与制造,以减少库存量及库存天数等,而这些都是执行品类管理所希望进一步达到的。 二、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 品类管理作业流程可以区分为六个组件,其中核心组件有企业策略、企业流程,另外还有辅助组件:信息技术、组织能力、协同合作的关系与评量表,以下分别说明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品类管理 核心与转助组件。 1.企业策略,是引导企业决策的大方向。 2.企业流程:为企业每日所进行的作业,为企业为达成企业策略所从事的一连串活动与方法。 3.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透过适当的组织架构、责任、角色、发展、技术与奖赏系统的进展而得的。 4.信息技术:透过运用信息科技收集及分析相关资料,提供品类管理所需的数据,可以大幅改善企业流程。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品类管理的实施(DOC+8页)

品类管理的实施 一、开始实施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不是目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着手开展品类管理时,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被验证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途径,也没有一个所有品类的管理均达到理想效果,整个管理过程都按要求自动运转的完美终点。每个分销商和供应商在实施品类管理时都会基于众多的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品类管理的实施通常要与企业特定的环境相适应,当然,实施方法虽然会有所不同,但都包括下面一些基本内容:(一)对实施品类管理具备的条件进行全面的评估 1.就品类管理的六大要素(两个核心要素、四个保障性要素)客观评价企业实施品类管理的能力(优势与不足)。 (二)组织保证 2、首先与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 3、指定一名管理人员领导整个品类管理的实施; 4、评价承担品类管理任务和责任的人员目前所具备的技能,找出技术上存在的差距; 5、确定企业组织结构需要调整的范围,订出调整计划,该计划应说明:适应品类管理需要的组织结构、选择程序、招聘(如果有这方面的需要)、奖励制度和企业文化的调整; 6、对有关的概念做一个基础性说明以减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对整个组织造成的影响。 (三)实施计划 7、立足于评估中发掘出的最大范围的机会,制定一个详细的第一年实施计划。这些机会既要强调其关键性优势,同时也要指出其主要弱点,然后,相对简约地制定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计划,挑选骨干力量井就实施计划与整个组织进行正式沟通。请回顾一下实施计划全过程的主要步骤(如图)。 (四)制定与品类管理相配套的企业战略 8、检查、修正,必要时重新制定企业和(或)部门的经营战略,该战略应能对品类管理的关键问题如品类角色的设定、资源的配置和策略等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 (五)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品类经营计划的样板 9、从制定若干个重要但不复杂的品类的经营计划人手,从已经具备条件的东西开始,这一点很重要。业务流程中的实际操作便于进一步发现改进的机会。 (六)品类角色、策略和技巧的开发 1O、检查现有的企业目标与战略,从特定的角度评价这些目标和战略在设定品类角色、开发策略和技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必要的活,应修正或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分销商:根据现有的数据和直觉给每个品类预先设定一个角色,确保所有品类的角色与经营资源相配套,针对新的信息。新的企业战略、品类组合的改进以及经营策略的分析对品类角色进行必要的调整。 供应商:通过制定内部计划和策略支持分销商品类角色的设定,这些计划应与供应商整体的品类品牌策略相统一,并保持这些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七)业务流程 11.制走或采用一个标准格式的品类经营计划表或模型,保证操作过程协调一致。关于“起步阶段”的计划表和模型收录在附录口中。 分销商:根据确定的标准,包括品类的战略地位(角色)、供应商和品类经理的能力、监测指标中的差距以及品类的复杂程度等,选择若干个品类制定其经营计划和业务流程模式。供应商:为制走经营计划,建立选择客户和品类(如果拥有一个以上的品类)的标准,该标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2020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2020) 一、管理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的主要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哥顿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法。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总分:100分单位(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题0.5分) 1.顾客是指接受_ 产品_____的__组织____或个人。 2.顾客既包括组织外部__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___的顾客。 3.外部顾客包括__现实顾客____和潜在顾客。 4.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__要求____已被_满足_____的程度的感受。 5.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__实际____感受与__期望值____比较的结果。 6.顾客满意的基本特性包括主观性_层次性_____、_相对性_____和阶段性。 7.质量是指一组固有__特性____满足__要求__的程度。 8.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___体系___与要求有关的固有__特性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__顾客____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__活动__的总和。 10.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__质量____为中心,以____全员__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八项原则)分别是__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领导作用、____全员参与__、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___持续改进_______、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包括__决策____、准备、开始、_扩展__和综合五个阶段。 13.2000版IS09000标准中提出的____质量管理八项原则______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1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_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__为顾客服务____的思想。 15.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我局(公司)的“十六字”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阳光服务、 关爱客户、和谐共进。 17.质量目标是组织在__质量方面____所追求的__目的____。 18.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__控制____组织的__协调____的活动。 19.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__目标分解____、对策展开、目标协商、__明确目标责任____和授权、编制展开图等五个方面。 2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__过程____构成的。 21.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质量__意识____教育、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22.标准是对__重复性____事物和概念所作的_统一_____规定。 23.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___效益___的活动。 24.现场质量管理是指___产品___加工和___服务___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25.现场质量管理是__质量管理体系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之一是促进全员__参与__,改善__工作环境____和提高员工

新东方管理常识(常识部分)

新东方培训管理知识(至07年) 1. 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 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 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 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 行为科学。 6. 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 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 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 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13.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1、差不多概念 QC:(Quality Control)品质操纵 QM: (Quality Manage) 品质治理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 QA: (Quality Audit) 品质保证 QR: (Quality Record) 质量记录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QP: (Quality Plan) 品质打算 2、差不多术语 2.1 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点和特性的总和。 2.2.1 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能够是:A 活动或过程 B 产品 C 组织体系或人 D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讲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b.能够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能够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c.产品能够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 明确或隐含之需要 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 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的需要而言; 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修理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按照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专门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合度。 寿命(耐久性):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刻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修理性:产品故障修理之方便与可行性。 美观性: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璜、款式、色彩、包装等。 2.3 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制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1 品质表示法 1.市场品质: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 2.设计品质: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3.制成品质:以设计品质为目标,而实际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品质; 4.等级概念: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类或排序(例如欧洲及德国客户要求较严,而美国客户要求相对较低等)2.3. 2 品质的表示是按照需要的项目分别予以评判,加以规整形成检验标准; 2.4 品质治理:系统地运用与品质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原料及金钞票等)所进行的活动,使产品能经济有效地达成品质目标。 2.5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形所进行的活动。

《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什么是管理精编版

读书有二种方式,一种起始于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抱着求知的心态;一种是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同时自己也有心得,通过读书梳理自己的认知。 公司发了本《管理的常识》给经理人。读此书,以第二种方式。 自己对管理这个话题有自己见解。虽然通过项目实施灌输给客户,能让客户接受。但依然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改善(谈不上完善)。 《管理的常识》包括了7个主题,第一个是“什么是管理”。本文的心得,针对这个主题。管理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作者的答案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她以海尔售后管理为例,海尔的星级服务就是“三个一”(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张地毯) 可能有人对此有异议,觉得管理者如果管事,会沉浸在琐事中。 我认可作者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管理既不是管人,也不是管事,而是管“人做事的方式”。 海尔的“三个一”,就是售后做事的方式。 之所以有些管理着被琐事所累,因为他们管的不是“做事的方式”,而是“做事的后果”或“具体事务”。 作者谈到管理对绩效负责,非常认同。我们很多项目团队,做得很累,但是没有客户认可的成果出来。项目迟迟无法关闭。我对这类项目的项目经理非常不满。做的东西客户不认可;客户不认可,项目无法推进;项目无法推进,公司无法收款。你不要说自己有多辛苦。宁可你偷懒在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胜过天天泡客户现场,蹭客户的午饭,占客户的网络带宽。世上最可怕的是勤奋的笨蛋,而且他的勤奋只在体力上,脑袋还是懒得很。 作者谈到选材,在“德”和“材”之间的取舍。德才兼备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作者对于这二者的取舍,观点比较矛盾。一方面,说“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另一方面,谈到在招聘人员时,首先考虑品德,提拔人员时,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以此观点,我感觉作者是让才干的人去做事,好处却都让给了有品德的人。 怪不得中国人都喜欢披“德”的外衣,原来“德”能带来实惠。 我对于人的衡量,“才干”和“品德”是工作的输入物,而我们管理关注的是“绩效”,绩效是输出物。输出物“绩效”才是我们真正关注的。 举个例子:3*2=6 3是才干,2是品德,6是绩效。 有些人,才干不足,只有2,品德尚好,是4,有团队亲和力,别人也愿意帮他,他的绩效就是8。比如孙权。 有些人,品德好得很,好好先生一个,大家都喜欢他,品德是5。能力实在不行,只有1,结果绩效只有5。比如刘备。 有些人,才干是有的,4;但是品德一般,缺乏团队精神,自我中心,利益归我,责任归他,只有1,结果绩效只有4。比如吕布。 更有甚者,才干很强,达到了5,但是缺乏职业道德,品德甚至是-1。结果只有负绩效。比如雷曼兄弟公司做花账的高管。 片面谈才干或者品德都是无意义的,这是个乘积关系。但是,我不认为“德才兼备”这种说法有意义。大而全,最终反而只会出庸人。 对于品德,必须承认,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没有必要过度引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