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0

9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0

9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0
9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0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附参考答案)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纲要求]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 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 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维导图] 世界经济大危机

史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史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解读史料反映的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及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现象存在的现实,为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史料三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解读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史论1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胡佛的经济政策始终带有“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任”的旧模式。

史论2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D

解析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则侧重救济穷人,前者的干预是有限的,后者的干预面较广,故A、B、C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2013·海南高考)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答案 A

解析“1929年”是关键信息,正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代,B、D两项与国民收入大增的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20世纪初已实现,只有A项内容与经济危机联系密切,故选A。

3.(2013·天津高考)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答案 A

解析由题干可知,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1933年间发生巨大变化,该时期正好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下降。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C 。

5.2013年以来中欧贸易战不断升级,涉及光伏产品、葡萄酒、不锈钢等多领域,影响到双方几十万人就业,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呼吁双方应以史为鉴。下列最能集中反映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是(

)

A .20世纪30年代各国推行的贸易壁垒

B .罗斯福新政期间担保银行信用

C .“滞胀”时期美国政府紧缩财政政策

D .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贸易保护主义反应的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状况的政策,备选项中B 、C 、D 三项均为国内经济发展调控为主的政策,故选A 。考点2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 了美国的经济。(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 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 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 缓解失业压力。(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

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 会稳定。

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4.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 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 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 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思维发散 多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史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解读《全国工业复兴法》体现了“公平竞争”。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是对大萧条时美国工业中已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整,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经济、劳资关系方面进行的干预。

史料二美国工业指数1929年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年达121。

史料三1935年,罗斯福严厉指责直接救济“伤了国家元气”。他建议:失业者仍由州政府和市县政府负责照顾;联邦政府则可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1933年4月,一向热心于造林、水土保持和水力发电的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签署生效。

解读史料二表明通过新政,美国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可怕的“大萧条”。史料三则表明罗斯福新政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史论新政四“新”

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D

解析题干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面的“蓝鹰”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D项。

2.(2012·广东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主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B项错误。新政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项。新政期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排除D项。

3.2014年1月腾讯网有一篇文章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了美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长河中,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首推()

A.建立统一的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以工代赈”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备选项中只有C、D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内容,但“以工代赈”从内涵上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D.推行福利制度

答案 B

解析美国为了恢复银行信用,摆脱经济危机,逐渐放弃金本位制,造成美元贬值,以保护本国的金融和对外贸易,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采取金融措施的目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之无关。

5.(2013·江苏高考,节选)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答案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1)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及曲线图,再现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失业率变化的事件。

如何快速找到“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干和备选项中所包含的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信息”,

找到了“题眼”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解题的钥匙。要想快速找到“题眼”,准确把握答

题方向,可通过转换法进行,即将题干化繁为简,将设问化难为易,剔除无效信息、

干扰信息,保留有效信息,使材料变短变易,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另外,抓住材

料的关键词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关键词句进行整理和分析,也可找到“题眼”。如

例1中“NRA”、“雇工”和“雇主”等关键词即是找到“题眼”的突破口。

1.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错误。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正确。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专政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

正确。法西斯专政与罗斯福新政都是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的区别在于其摆脱危机的方式和给本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不同。

4.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正确。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从

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1.胡佛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应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5.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训练26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

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答案 C

解析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 项须用阶级分析法,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说法也不符合史实。C项正确,符合时代背景题干要求。

2.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的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商品的出口受到影响。

3.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

4.《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应该选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A项符合。B、C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方面,D项属于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

5.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有关。所以D项正确。

6.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罗福斯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答案 C

解析注意理解“转移”的含义。1929年经济危机对整个美国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不是财政中心转移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传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美元取代。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贸易体系,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变化没有必然关系。

7.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采取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措施,稳定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就业机会,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但是其扩大政府开支的做法被后来的各任美国政府效仿,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8.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

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

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

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可看出1932年美国农产品价格很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行补贴减耕的措施,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A项是工业复兴的措施,B、C两项都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各国提高关税是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引起反对,直接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也无益于缓解经济危机。

10.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是()

A.自由放任B.仅仅保护农业

C.调整劳资关系D.国家局部干预经济

答案 D

解析本题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能总认为胡佛的措施就只有“自由放任”;实际上胡佛也采取了一些“国家干预”的措施,只不过这种干预是被迫的、局部的,没有从总体上改变他“自由放任”的总经济思想;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就是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11.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题干明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①项是工业复兴的内容;③应该是“以工代赈”的目的。所以排除含有①或③的选项。

12.美国记者约翰逊这样评价罗斯福:“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罗斯福新政表述错误的是()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C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C项说法错误。排除A、B、D,故C项符合题意。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答案(1)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均面临发展困境。

(3)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政策、兴建公共工程等。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

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1)政府干预经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3)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90年代确定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

背景:二战期间,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 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表现?????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 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②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

水平。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 政策。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影响????? ①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 济的转变。②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 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国家 垄断 资本

主义

3.美国的“新经济”??????????? (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概念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3)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 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

经济增长模式。

(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 就业。(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 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6)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 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4.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

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3)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 少政府”转变。

5.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 福利国家。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 企业共存。

措施????

? ①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②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全面指导和

调整社会经济。结果????? ①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 快速发展。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 了私有化浪潮。

(1)凯恩斯主 义特征(二 战后)

6.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 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特征?????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

的基本生活。

内容?????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 公平。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 欧经济的“火车头”。

7.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 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

策权。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结果????? ①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 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 [思维导图] 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

史料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解读史料表明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均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在缓和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贫困人群的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

史论1图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史论2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

(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3)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2013·大纲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

答案 C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B、D三项都能体现这一思想。而20世纪70年代英国采取的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减少政府的干预,C项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符合题意。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解析“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一般指1945~1969年,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D项错误。

3.(2012·浙江高考)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里根政府执政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反思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以致“滞胀”现象的基础上以供应学派为依据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4.下图为某校博雅大课堂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内容与座谈主题不相符的是()

海报

主讲人:魏欣老师

主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地点:多媒体报告厅

时间:2014年1月12日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法国“福利国家”出现

C.美国“知识经济”形成D.德国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