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学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

中学教育学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

中学教育学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
中学教育学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填空题题库整理(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

代 D、现代

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4.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

B、埃及

C、雅

典 D、斯巴达

6.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

子 D、孔子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0.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

子D、韩非子

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21.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2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

育 D、社会活动

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卢姆

B、布卢纳

C、皮亚杰

D、舒尔茨

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3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5.儿童身高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6.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

子D、老子

3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8.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

子D、老子

3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4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1.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42.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43.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4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9.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51.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

造D、思考

52.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5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了()。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的好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5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主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

育 D、主观努力

57.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8.()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9.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的集中体现。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

B、《终身教育引论》

C、《教育的使命》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1. 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文化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62. “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神学本位论

64. 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65. 下列人物中持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是()。

A、柏拉图

B、卢梭

C、涂尔

干 D、孔德

66.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是()。

A、审美能力

B、高尚品德

C、优秀智

力 D、实践能力

67. 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体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68. 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终身教育

D、现代教育

69.()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义务教育

C、素质教

育D、全面教育

70.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

育D、中等教育

71. 人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主要为人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身体发

展 D、心理发展

72. 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途径之一

74. 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

育D、学习

75.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

践 D、现实

76.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

慢D、成熟

77. 在学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

育D、自我教育

78.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

A、自然权利

B、人身权利

C、社会权利

D、健康权利

79. 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0. 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1. 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83. 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A、专门职业

B、普通职业

C、高收入职业

D、一般职业

8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

化 D、自由化

85.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

A、提高升学率

B、以身示范

C、教书育人

D、奉献社会

86.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

性D、个体性

87.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单一化

B、多样化

C、简单

化D、复杂化

89.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

A、学科知识

B、教学技能

C、人格特征

D、专业素养

90.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素质

91.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师生关系

B、教师间关系

C、学生间关系

D、领导关系

92. 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构成()。

A、授受关系

B、给予关系

C、接受关系

D、平等关系

9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94. 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物

C、买与卖

D、朋友

95. 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社会

B、学校

C、教

师 D、学生

96.课程论侧重研究()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9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杜

威D、赫尔巴特

98. 下列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就是教材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

D、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语文课程

99.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0.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古老的()。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01.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都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03.“隐性课程”是由教育家()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A、贾克森

B、斯宾塞

C、杜

威D、赫尔巴特

104. 以下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5. 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106. 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07. 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8.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设计

D、课程实施109. 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0. 在课堂教学层面,课程实施的核心是()。

A、课程计划

B、教科书

C、学生

D、教师111. 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综合化

B、系统化

C、理论化

D、现代化

1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 )

A传授知识 B智育 C上课 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11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教的活动 B学的活动 C认识活动 D课堂活动118.教学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社会实践 C教学 D校外活动1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120.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12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12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直接经验B获得间接经验 C教学科学实验D进行社会实践125.“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2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原则的要求 A巩固性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1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提出

A孟子 B孔子 C荀

子 D庄子

129.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0.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1.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2.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卢扎诺夫 D瓦·根舍因

134.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13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 难度

136.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D 难度

1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叫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 难度

138.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39.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140.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群体教学141.有利于大面积、高效率培养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1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教学论述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 斯宾塞

146.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147.设计教学由()首创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 斯宾塞

148.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规律

14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上

课 D检查作业

150.备课包括钻研教材、制定教学方案和()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 上网D研究课程标准

15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科书 B课程标准 C参考书 D 教学计划

152.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153.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水平 D 能力水平

15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D核心

1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 B政治 C道

德 D思想品德

15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出发点 C途

径 D重要环节

158.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四要素构成A德育规律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途径159.衡量人们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0.德育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1.德育的动力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2.德育的关键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3.在具体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既具有顺序性,又具有()

A 矛盾性 B多端性 C复杂性 D一致性

16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A 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则 D德育规律165.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6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A德育过程B智育过程 C美育过程 D心理咨询

167.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168.活动和交往时属性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基础 C内

容 D途径

16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7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规律

A多因素结构性 B反复性 C长期性 D内部矛盾转化

171.“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正面教育 B导向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17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 锻炼法

174.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的方式

A陶冶法 B榜样法 C说服法 D 品德评价法

175.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176.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体育竞赛 D社会实践177.认知模式由()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 彼得·麦克费尔

178.体谅模式由()提出

A皮亚杰 B斯金纳 C布鲁纳 D 彼得·麦克费尔

179.社会模仿由()提出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布鲁纳 D 彼得·麦克费尔

180.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81.“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A美国 B英国 C法

国 D德国

18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教务处 B教育处 C班

级 D共青团组织

183.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184.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

A校长 B教导主任 C班主任 D 任课教师

185.班集体内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 少先队

186.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班风187.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方式是()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平行管理 B目标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89.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C问卷法 D 阅读学生材料法

19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了解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92.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 专制式

193.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集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19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

A校长 B书记 C班主任 D任课教师

二、填空题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3.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4.“终身教育”概念以

“、、”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6.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到,再到教育的演变。

7.制度化的教育指向是各级各类系

统。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

8.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六艺”,

即、、、

、、。

9.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10.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

11.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中。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是《》。

13.瑞士教育家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4.英国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的《》为标志,美国的《》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6.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

及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

及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

及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普

及的要求。

17.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理论。

18.教育与文化是的关系。

1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

式:,,。

20.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1.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22.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第73介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23.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

2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

的和。

25.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一是。

2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

括和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有:,,。2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 ______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29.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

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有:,,,

,。

31.人的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

括、、

和的影响,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33.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

由、和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3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35.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36.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37.个性亦称,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3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问题和问题。

3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

40.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是最重要的概念。

41. 教育目的的作用

是、、、

4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学校

的、教师的。

43.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和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

44. 教育目的是的集中反映,是集中

体现。

45. 教育目的应该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

知识和规范,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46. 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

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这种观点称为教育目的的。

48.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

反映的是新人形象。

49.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的关系。

50. 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关于人的的规定。

51.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的

性质。

52.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

于学说。

5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相结合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54.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培养的教育目的。

56.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

养和的教育。

57.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和为重点

的教育。

59.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的含义是具有人的,具

有,具有。

6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的教育对象。

61.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包

括和。

62. 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的

相互作

63.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它包括的含义是:学生具有、

具有,具有。

64.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65. 教师职业是一种职业,教师是人员。

66. 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这反映

了教师职业具有角色的特点

67. 教师的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68. 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良好

的和一定的。

69. 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新的、

新的。

70.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

71.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72.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关系。

73.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7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75. 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

于。

76. 在师生关系的发展历史上,以杜威为代表的师生关系属

于。

77.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涵:和。

78. 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是。

79. 学科课程又称为。

80. 活动课程又称为或。

81. 综合课程又称为。

82.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

为、和。

83. 根据课程任务,可分

为、和。

84. 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

为、和。

85.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

86. 隐性课程的特点

是、、、

87. 课程目标的特点

是、、、

88.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是、、。

89.我国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制定的课程目标

是:、、。

90. 课程改革,从实质上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91. 教材的编写由“教程式”向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

9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是、、。

93.根据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分

为:、、、

四个步骤。

94.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以及教科书。

95.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96. 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课程标准

97.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98.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改进课程、改进教学

99. 课程评价的功能是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决策功能

100.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样化。

101.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02.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10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104.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105.智力属于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10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

107.五段教学法包括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

108.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109.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110.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111.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11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113.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114.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五个阶段。

115.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16.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17.直观教具包括两类实物直观、声像直观

118.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单元复习、平时复习、学期开始前复习、期末复习119.循序渐进原则有被称为系统性原则。

120.“揠苗助长”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

121.教学方法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

123.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124.程序教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125.程序教学可以分为三类机器程序教学、课本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126.依据程序化教材的结构形式,程序教学可分为直线式程序和分支式程序。127.直线式程序为斯金纳首创。

128.分支式程序为克洛德首创。

129.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为瓦根舍因。

130.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为卢扎诺夫

131.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32.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弄懂教材、吃透教材、内化教材三个阶段。

133.制定教学方案一般包括学期教学议案、课题教学方案、课时教学方案134.课时教学方案的格式可分为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三种。

135.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36.课的类型是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137.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或类型数,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138.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顺序、时限及相互关系。

139.一般说来,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40.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为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141.在目前常用的测验中,试题类型一般分为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142.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143.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14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45.教育史上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14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4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1862年的京师大学堂

148.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在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149.分组教学一般有两大类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150.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跨学科能力

151.外部分组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152.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排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进行教学。

153.设计教学法德代表人物是杜威。

154.道尔顿制的代表人物是帕克赫斯特

15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156.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内容型、方法型、形式型、综合型

157.德育从形式上说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教育、社会德育

158.德育从内容上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健教育

159.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为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160.初中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161.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16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为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163.心理辅导的方式一般包括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

164.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是学习心理辅导、生活心理辅导、择业心理辅导16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16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67.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168.道德行为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

169.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17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多结论的几何及二次函数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第3关 多结论的几何及二次函数问题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 【考查知识点】 以多结论的几何图形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主要考察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及二次函数系数与图象的关系。 【解题思路】 1.以多结论的几何图形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题中,用“全等法”和“相似法”证题应该是两个基本方法,为了更好掌握这两种方法,应该熟悉一对全等或一对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下图中是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量积累基本图形,并在此基础上“截长补短”,“能割善补”,是学习几何图形的一个诀窍,每一个重要概念,重要定理都有一个基本图形,三线八角可以算做一个基本图形. 2. 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选择填空题中,根据图象的位置确定a 、b 、c 的符号,a >0开口向上,a <0开口向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b a - ,由图像确定对称轴的位置,由a 的符号确定出b 的符号.由x=0时,y=c ,知c 的符号取决于图像与y 轴的交点纵坐标,与y 轴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时,c >0,与y 轴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时,c <0.确定了a 、b 、c 的符号,易确定abc 的符号;根据对称轴确定a 与b 的关系;根据图象还可以确定△的符号,及a+b+c 和a -b+c 的符号。 【典型例题】 【例1】(2019·新疆中考真题)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 是BC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P ,F 是CD 上的一点,连接AF 分别交BD ,DE 于点M ,N ,且AF ⊥DE ,连接PN ,则下列结论中: ①4ABM FDM S S V V =;②PN =;③tan ∠EAF=34;④.PMN DPE V V ∽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名师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综合掌握各性质

初中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解法大全 方法一: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方法二: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方法三: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方法四: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方法五: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方法六: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方法七:观察法 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方法八:枚举法 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 B.6种 C.8种 D.10种 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方法九: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方法十: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CAD选择题和填空题

1.ZWCAD不能处理以下哪类信息:()C.声音信息 2.CAD标准文件的后缀名为:()A.dwg 3.保存文件的快捷键是:()B.Ctrl+S 4.使用Polygon命令可以画出多少边的等边多边形()C.1024 5.不是环形阵列定义阵列对象树木和分布方法的是:B.项目总数和项目间的角度 6.用旋转命令“rotate”旋转对象时:()D.可以在三位一体空间缩放对象 7.不能应用修剪命令“trim”进行修剪的对象是:()D.文字 8.用缩放命令“scale”缩放对象时:()D.可以在三维空间缩放对象 9.中望CAD中哪个方法不能绘制一条弧线:()B.起点,圆心,端点画弧 10.应用延伸命令“extend”进行对象延伸时:()C.可以延伸封闭线框 11.设置线宽的命令是下列哪个:()A.lineweight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象的基本特性()D.打印样式 13.拉长命令“lengrhen”修改开发曲线的长度时有很多选项,除了:(B.封闭 14.下列哪个不是中望CAD的截面组成部分()B.插入栏 15.拉伸命令“stretch”拉伸对象时,不能:()A.把圆拉伸为椭圆 16.编辑文本的命令为()C.Ddedit 17.应用偏移命令“offset”对一条多段线进行圆角操作是:()B.如果一条弧线隔开 两条相交的直线段,将删除该段而替代指定半径的圆角 18.分解文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分解文本是指将文本分解成由直线或弧线 组成的线条实体 19.提供水平或者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标注是:()C.基线标注 20.启动尺寸标注样式的命令为:()C.Dimstyle 21.调出块属性编辑对话框的命令是:()D.block 22.中望CAD可以进行三维设计,但不能进行:()D.参数化建模 23.建立三维网格的命令是:()B.3Dmesh 24.三维对齐命令Align,最多可以允许用户选择几个对应点:()A.3 25.移动圆对象,使其圆心移动到直线中点,需要应用:()B.对象捕捉 26.应用倒角命令“charmfer”进行倒角操作时:()C.不能对文字对象进行倒角 27.在中望CAD中可以指定和添加各种类型文件的搜索路径,除了以下哪种文件: B.ZWCAD主应用程序文件 28.中望CAD的坐标体系,包括世界坐标系和()坐标系D.用户 29.在绘图时,如果要想将最后一个点参照为原点(0,0)来作图,该介入如下的哪一个命 令()A.FROM 30.UCS是一种坐标系图标,属于()C.自定义坐标系 31.更新屏幕和重新计算图形数据库使用什么命令?()B.Regen(重生成) 32.在文字标注时,______控制数字小数位的设置?在“标注样式”的“精度”选项 33.属性和块的关系:()C.属性是块中非图形信息的载体 34.属性提取过程中:()C.一次可以提取多个图形文件中的属性 35.以下哪些命令是将数据从其他应用程序,通过剪贴板,作为OLE对象进入到ZWCAD 中的:()C.选择性粘贴 36.属性的定义:()D.一个块中可以定义多个属性 37.关于中望CAD的打印设置页面,以下说法都是正确的,除了:() 可选择.plt文件的批量打印 38.下列关于PLT批量打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适用于DWG和DXF文件

语音填空、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语音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 1.语音具有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其中 _________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发音器官包括三大部分:、、C____________。 3.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要素。 4.不同的音色至少是由以下三方面原因之一造成的: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元音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辅音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音节进行彻底的切分可以得出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中着眼于自然角度的叫做_____________,着眼于语音的社会功能的叫做_____________。 7.《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部分内容: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 8.《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9.音节由_____________构成,也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0.声母是音节开头的____________,普通话中共有____________个辅音声母。 11.辅音声母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两类。 13.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14.普通话声母中的浊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B、128元C 、120元D、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10、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我们给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拿下。初中数学答题技巧有以上十种,能全部掌握的最好;不能的话,建议同学们选择集中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 初中填空题解法大全 一.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择题略大。 二.主要题型: 初中填空题主要题型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

中考数学选择题与填空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与填空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中考中必考的题目,主要考查对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其应用.填空题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学生得分的重要来源.近几年,随着中考命题的创新、改革,相继推出了一些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一定难度的新题型.这就要求同学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训练,提高解题的能力,才能在中考中减少失误,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典例剖析】 例1.(直接推演法)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如果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它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③在一个圆中,如果弦相等,那么所对的圆周角相等,④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5,3,圆心距为2,那么两圆内切() A.1 B.2 C.3 D.4 ①正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③错误,弦对的圆周角有两种,一种是顶点在优弧上,另一种是顶点在劣弧上,而这两种角不一定相等,故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周角不一定相等;④正确,因为当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时,两圆内切,所以该命题是正确的.故选C 课堂练习: 1. 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x+2008

例2.(整体代入法) 值为() A.2006 B.2007 C.2008 D.2009 解:∵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 ∴m2-m-1=0,∴m2-m=1, ∴原式=1+2009=2010.故答案为:2010. 课堂练习: 3. 7). A.2 B.3 C.-2 D.4 4.. 的解为为 例3.(图解法)A(1,2),B(3,2),C(5,7).若点M (-2,y1),N(-1,y2),K(8,y3)()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 解:A, B的纵坐标相等,二次函数的对称轴x = (1 + 3)/2 = 2 B, C在对称轴右侧, C的纵坐标大于B的纵坐标, 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 M, N在对称轴左侧, M距对称轴较远, y1 > y2 K在对称轴右侧, 距对称轴8 - 1 = 7, 比M距对称轴更远, y3 > y1

填空选择题库

6选4填*20套 一、选择题(单选) 1-1. 完全二叉树____B____二叉树。 A.一定是满 B.可能是满 C.不是 D.一定不是满 答案:B 难度:易 1-2.满二叉树_____A____二叉树。 A.一定是完全 B.可能是完全 C.不是 D.一定不是完全 答案:A 难度:易 1-3.完全二叉树中,若某个结点没有左孩子,则它____C____。 A. 有2个右孩子 B.一定有右孩子 C.一定没有右孩子 D.不一定有右孩子 答案:C 难度:中 2. 设一个完全二叉树共有699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_______。 A.349 B.350 C.255 D.351 3.深度为n的完全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有__________ A.n B.2n C.2n D. 2n-1 4.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若编号为i的结点存在左子女,则左子女结点的编号为___C_____ A.2i B.2i-1 C.2i+1 D.2i+2 5.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的二叉链表表示中,空指针数为( b )。 a.不定 b.n+1 c.n d.n-1 6.下列二叉树中,( a )可用于实现符号不等长高效编码。 a.最优二叉树 b.次优查找树 c.二叉平衡树 d.二叉排序树 7.具有m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其最大深度为( f ),最小深度为( b )。 a. log 2 m b. └ log2 m ┘ +1 c. m/2 d .┌ m/2 ┐ -1 e. ┌m/2 ┐ 一、单项选择题 (1)-(5)BBCDC (6)-(10)BCABC (11)—(15)DABBD (16)-(19)CCABB (20)-(24) BBBAC (25)-(27)DBC 二、填空题 (1)有零个或多个(2)有且仅有一个 (3)根据树的广义表表示,可以画出这棵村,该树的度为4。 (4)树的深度为4 (5)树中叶子结点个数为8 (6)n0=14 (7)n-2m+1 (8)2k-1 (9)2i-1 (10)133 (11)59 (12)25=32 (13)?log2(n+1)?=?log269?=7 (14) 25-1+6=37 (15) 19 (16)27-1-20=107 (17)右(18)m+1 (19)n+1 (20) 2m-1 (21)中序(22)直接前驱结点(23)直接后继结点 1.关于二叉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1):A.二叉树的度为2 B.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2

中考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法技巧

2019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法技 巧 选择题解题技巧: 1、排除法。 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 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

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填空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填空题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近几年全国20多个省市中考试题,发现它与选择题一样,都是分量不轻的常见题型。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选择题略大。中考填空题主要题型: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公式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

七下数学选择题与填空题各60道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种位置关系,它们是 ; 2.若直线a//b ,b//c ,则 ,其理由是 ; 3.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与点O ,图中AOE ∠的对顶角是 , COF ∠的邻补角是 。 4.如图2,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 处,可过C 点引CD ⊥AB 于D ,然后沿CD 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 ; 5.点P (-2,3)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6.把“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cm. 8.若点M (a+5,a-3)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 。 9.若P (X ,Y )的坐标满足XY >0,且X+Y<0,则点P 在第___象限 。 1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其内角和是 。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构成的钝角等于 度。 12.如图3,四边形ABCD 中,12∠∠与满足 关系时AB//CD ,当 时AD//BC(只要写出一个你认为成立的条件)。 图3 13.点P (m +3, m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上,则点P 坐标为 . 14. 一个五边形,有一个角是60°,其余四个角的比为2:3:3:4,则其余四个角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5.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点A (–1,4)的对应点C (4,7)则点B (–4,–1)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线段AB ∥x 轴,若点A 的坐标为(1,2),线段AB 的长为3,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 A B D C 1 2 A B C D 图2 A F C E B D 图1 O

解答选择题填空题的12种巧妙方法

传说中的十二招 你知道选择题和大题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那就是选择题只需要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而不需要确切的答案;或者,选择题可以用一些歪招解出来,而不是像大题一样算到吐血——如果每道选择题都像大题一样算,一张卷下来,估计你所有的血小板都不够你用的……而传说中应对选择、填空题的十二招其实来自它们可抓的五个特征…… 一、答案符合题意 我们目前所学的数学,基本上是按照充分必要的套路。所以,题目可以推出答案,答案同样必然符合题意所指。以此本质的基础可以衍生出两大招。 1.特殊值法(适用于选择、填空) 1)对于问区间的题,只需分别找出可选区间中的元素,代入原题检验其真假,其实也就知道了选哪个区间;正如去到陌生的星球,一看满眼纳美人,那么此地当然就是潘多拉星。 2)特殊值一般选取容易算的,代入选项就可以判断真假,假的统统排除。 例题:y = cos(7π2 – 3x ) 是 函数(填奇偶性) 解析:代入x=0 得 y=0 答案:奇 2.代入法(适用于选择) 这个小学生都会。电池有电没电,放进多啦A 梦看看work 不work 不就知道了吗?题目算不出来,把答案代进去看成不成立不就知道了?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对一些题目无效,而且浪费太多时间;如果配合其它招式一起用效果会更强。 例题:函数f(x) = 2x ·ln(x-2) – 3 在下列哪个区间有零点() A 、(1,2) B 、(2,3) C 、(3,4) D 、(4,5) 解析:我们知道若f(x 1)<0 ,f(x 2)>0,则f(x)在x 1 ~ x 2 之间一定有零点,所以把1、2、3、4、5 代入 x ,发现f(3)<0, f(4)>0. 答案:C 二、放诸四海皆准 既然叫做“成立”,那么就是不管什么条件均能成立。我们不妨把题目当做实验品,放到苛刻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它的反应剖析其内涵。

多结论选择题

多结论选择题 1、如图正方形ABCD中,以D为圆心,DC为半径作弧与以BC为直径的⊙O交于点P,⊙O交AC于E,CP交AB于M,延长AP交⊙O于N,下列结论:①AE=EC;②PC=PN; ③EP⊥PN;④ON∥AB,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CD⊥BC,BC=CD,O是BD的中点,E是CD延长线上一点,作OF⊥OE交DA的延长线于F,OE交AD于H,OF交AB于G,FO的延长线交CD于K,以下结论:①OE=OF;②OH=FG;③DF-DE=√2/2BD ;④S四边形OHDK= 1/2S△BC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 3、如图,等腰直角△ABC中,AC=BC,∠ACB=90°,AF为△ABC的角平分线,分别过点C、B作A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D.以下结论:①CE=DE=√2/2 BD;②AF=2BD; ③CE+EF= 1/2AE;④DF/AF =√2-1/2.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点E是DC的中点,过点E 作DC的垂线交AB于点P,交CB的延长线于点M.点F在线段ME上,且满足CF=AD,MF=MA.则下列结论:①若∠MFC=130°,则∠MAB=40°;②∠MPB=90°-- 1/2∠FCM; ③△ABM∽△CEF;④S四边形AMED-S△EFC;=2S△MFC′.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5.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2 ;③EB⊥ED;④S△APD+S△APB=1+√6;⑤S正方形ABCD=4+√6.其 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材料力学复习选择题与填空题题库(复习-1)

一、填空题 1 .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为材料的强度要求;具有一定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为材料的刚度要求;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为材料的稳定性要求。 2.构件所受的外力可以是各式各样的,有时是很复杂的。材料力学根据构件的典型受力情况及截面上的内力分量可分为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 3.轴力是指通过横截面形心垂直于横截面作用的内力,而求轴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 4.工程构件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所能承受的应力称为许用应力,工件中最大工作应力不能超过此应力,超过此应力时称为失效。 5.在低碳钢拉伸曲线中,其变形破坏全过程可分为(四)个变形阶段,它们依次是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変形阶段。 6.用塑性材料的低碳钢标准试件在做拉伸实验过程中,将会出现四个重要的极限应力;其中保持材料中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的最大应力为比例极限;使材料保持纯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为弹性极限;应力只作微小波动而变形迅速增加时的应力为屈服极限;材料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为强度极限。 7.通过低碳钢拉伸破坏试验可测定强度指标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塑性指标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8.当结构中构件所受未知约束力或内力的数目n多于静力平衡条件数目m时,单凭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未知力,相对静定结构(n=m),称它为静不定结构。

9.圆截面杆扭转时,其变形特点是变形过程中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即符合平面假设。非圆截面杆扭转时,其变形特点是变形过程中横截面发生翘曲,即不符合平面假设。 10.多边形截面棱柱受扭转力偶作用,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以证明其横截面角点上的剪应力为零。 二、选择题 11.以下关于轴力的说法中,哪一个是错误的C (A ) 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 (B ) 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重合; (C ) 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 (D ) 轴力与杆的横截面和材料无关 12.变截面杆AD 受集中力作用,如图所示。设N AB 、N BC 、N CD 分别表示该杆AB 段,BC 段和CD 段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B ) (A) N AB >N BC >N CD 。 (B) N AB =N BC N CD 。 (D) N AB =N BC =N CD 13.当低碳钢试件的试验应力s σσ=时,试件将:(D ) A 完全失去承载力; B 破裂; C 发生局部颈缩现象; D 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 14.杆件受力作用如图所示。若AB ,BC ,CD 三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 ,2A ,3A ,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D ) (A )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相等,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也相等; (B )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等,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也不相等; (C )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相等,而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不相等; (D )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等,但各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却相等。

急诊医学选择题填空题附答案

精心整理 急诊医学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140题) 1、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B A 、80-100次/分 B 、100次/分 C 、120次/分 D 、60-80次/分 2、A 、 3、A 4A 5A 、6、A 7A 、8A 、5分钟B 、3分钟C 、10分钟D 、2分钟 9、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 、200J B 、300J C 、360J D 、150J 10、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 A 、100J B 、100-150J C 、150-200J D 、300J

11、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A A、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托颏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12、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次数为:A A、1次 B、3次 C、2次 D、4次 1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 14 A 15 A C 16 A C 17 A C 18 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先行胸外按压,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再进行心跳检查 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D、调节好除颤仪,准备第二次除颤 19、成人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A A、1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

B、1mg-3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递增; C、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 D、1mg-3mg-5mg---5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5分钟重复一次 20、成人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用法为:A A、一次性静脉推注40U B、40U,每5分钟重复一次 C 21、18 (B)A D 22 A 23 A 24 A 25 A、洗胃液量 B、洗出液是否澄清无味 C、临床症状是否好转 26、异烟肼中毒时可用下列哪个药物拮抗:(C) A、VitB1 B、VitB2 C、VitB6 D、VitB12 27、有机磷中毒胆碱酯酶重活化剂使用时间:(D) A、1~3d B、3~5d C、5~7d

2019年深圳中考复习《几何多结论》综合题专题

2019年深圳中考复习多结论几何综合题专题 一、单选题 1、如图,△ABC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在一条直线上,点 M是AE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AEC= CD BC;②S△ABC+S△CDE≥S△ACE;③BM⊥DM; 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Rt△ABC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 △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连接EF,下列结论: ①△AED≌△AEF;②=;③△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FBD的面积; ④BE2+DC2=DE2⑤BE+DC=DE;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3、如图,将等边△ABC沿射线BC向右平移到△DCE的位置,连接AD、BD , 则下列结论: ①AD=BC;②BD、AC互相平分;③四边形ACED是菱形;④BD⊥DE;其中正 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点落在E处,BE与 AD相交于点F,下列结论: ①BD=AD2+AB2;②△ABF≌△EDF;③=④AD=BD?cos45°.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BF=1, CE、DF交于点O.下列结论:①∠DOC=90°,②OC=OE,③tan∠OCD= , ④S△ODC=S四边形BEOF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折叠到 DF,延长EF交AB于G,连接DG,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①△ADG≌△FDG; ②GB=2AG;③△GDE∽△BEF;④S△BEF=.在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A、1 B、2 C、3 D、4

2020山东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选择题、填空题的解法

专题突破练1选择题、填空题的解法 一、选择题 1.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A.0B,则 D.若Acos2B 4.(多选题)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存在区间[m,n]?D,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f(x)在[m,n]上是单调的;②当定义域是[m,n]时,f(x)的值域也是[m,n],则称[m,n]为该函数的“和谐区间”,下列函数存在“和谐区间”的是() A.f(x)=2x B.f(x)=3- C.f(x)=x2-2x

D.f(x)=ln x+2 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差数列,则等于() A. B. C. D. 6.(2019安徽宣城高三二调,理7)已知a,b,c,d都是常数,a>b,c>d.若f(x)=2 019+(x-a)(x-b)的零点为c,d,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a>c>d>b B.a>d>c>b C.c>d>a>b D.c>a>b>d 7.(2019安徽滁州一中高三模拟,文10)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点A在抛物线上,若点P是抛物线准线上的动点,O为坐标原点,且|AF|=5,则|PA|+|PO|的最小值为() A. B. C.2 D.2 8.设函数f(x)=- 则满足f(f(a))=2f(a)的a的取值范围是() A.B.[0,1] C.D.[1,+∞) 9.(多选题)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其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PB,PC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的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有()

光学选择题和填空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 为n 2 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 若薄膜的厚度为e ,而且,n 1 >n 2 >n 3 ,则两束反射光在相 遇点的相位差为: [ A ] (A)λπ/42e n (B)2πn 2 e /λ (C)4πn 2 e /λ+ π (D)2πn 2 e /λ-π 2.如上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 < n 2 > n 3 ,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 C ] (A) 2πn 2 e /( n 1λ1) (B) 4πn 1e /( n 2λ1) +π (C) 4πn 2 e /( n 1λ1) +π (D) 4πn 2 e /( n 1λ1)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 ,波长为的平行单 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之间的距离是 [ D ] (A )2 λ D / d. (B) λ d / D (C) d D / λ (D) λ D / d 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涉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 若玻璃纸 3 1 n λ

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 2.5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 B ]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 (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5.如图所示,平板玻璃和凸透镜构成牛顿环装置,全部 侵入n =1.60的液体中,凸透镜可沿OO ' 移动,用波长 λ=5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从上向下观察,看到中心 是一个暗斑,此时凸透镜顶点距平板玻璃的距离最少是 [ A ] (A)78.1 nm (B)74.4 nm (C)156.3nm (D)148.8nm (E) 0 6.在玻璃(折射率n 3 =1.60)表面镀一层M g F 2 (折射率n 2=1.38) 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0?的光从空气(n 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 少反射,M g F 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是 [ E ] (A) 1250? (B) 1810? (C) 2500? (D) 781? (E) 906? 7.硫化镉(C d S)晶体的禁带宽度为2.42 eV ,要使这种晶体产生本征光电导,则入射到晶体上的光的波长不能大于 [ D ] (普朗克常量 h =6.63×10-34 J · s ,基本电荷e =1.60×10-19 C ) (A) 650 nm (B) 628 nm (C) 550 nm (D) 514 nm 60 .1=n ① ②

英语选择题填空题(有答案)

选择题 1. A fter the war, a new school building was put up _(D. where) 2. A head of me I saw a woman_(A. who) 3. A new idea began to _(A. emerge) 4. A great man shows his greatness_(D. by) 5. B eing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work,... _.(B. except to) 6. Both O. J. Simpson and Jim Brown have been_(A. ranked) 7. Before he left the While House, the president made a _(D. farewell) 8. Breakfast is the important_(D. meal) 9. By nine o’clock, all the Olympic .....(D. above which) 10. Can those_(C. seated) 11. Doctor Green went on with his experimen...(A. for all) 12. During these ten years, many new methods have been_(A. adopted) 13. Do you think Mary will call her old friends as soon as she _(B. gets) 14. Danny left word with my secretary _(B. that) 15. Don’t forget to _(A. cable) 16. —Everybody is going to climb the mountain. Can I go too, mum? —____Wait till you are old enough, dear.(D. I’m afraid not) 17. He can hardly understand what the teacher has said, _(B. neither can I) 18. H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students who_(D. has) 19. He doesn’t dare to leave the house _(A. in case) 20. He reached London in 1994, _(B. where) 21. —How did you get in touch with the travel agent, Robin? —Oh, that’s easy. I surfed the Internet... _(C. of which) 22. He_____his father in appearance but not in height.(C. resembles) 23. He can hardly understand what the teacher has said, _(B. neither can I) 24. Have you heard ____ news? The pieceof _(C. the, /) 25. —Have you finished the book? —No. I’ve read up to_(D. where) 26. He felt _(D. ashamed) 27. I certainly didn’t intend to _(A. upset) 28. If you want a pen, look inside the _(B. drawer) 29. In order to write his paper, he borrowed a lot of _(B. reference) 30. I calld Hannah many times yesterday evening,...(A. was talking) 31. It is highly ____ that he come here tomorrow to join us.(A. desirable) 32. If you don’t _____ somking you will never get better.(B. give up) 33. If you just stay in this city for a few days, we can give you a _(B. temporary) 34. I never realized that someday I would be married to a _(C. genius) 35. I am afraid it was a____for you to do this.(A. bother) 36. In order to do a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examination,..._(B. reference) 37. I have bought a story book _(A. in which) 38. If you don’t mind, I _(B. would rather) 39. It is requested that every student _(D. write) 40. I have no _(B. cas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