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考试范围答案

马克思考试范围答案

马克思考试范围答案
马克思考试范围答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7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对立也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的双方中一方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就得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P49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三.实践在认中的决定作用P65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认识就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通过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它还为人的认识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不仅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而且还通过实际地作用于对象,使人的认识不断地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人们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真理性。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亦即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实践。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列宁所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P85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

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

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指全部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管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六.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力量,首先表现在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社会实践。③劳动人民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只有这种群众性的社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七.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P133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路线。群众观点:(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总之,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首先,必须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努力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其次,还要正确处理对人民群众负责和对领导机关负责的关系。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党都要对人民负责。一切依靠群众。要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群众自身的解放。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路线。广义的群众路线,包括群众观点,也包括领导群众的根本方法。狭义的群众路线主要是指后者。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政治路线,又是组织路线;既是认识路线即根本的认识方法,又是工作路线即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八.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要属性,但不是特有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因而作为商品又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的统一体的关系。(1)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性的表现:作为商品,二因素缺一不可。(2)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性的表现:对于任何的商品所有者来说,二因素不可兼得。(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的统一体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有差别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九.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十.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在当今时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马克思重点研究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应该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同时,要充分肯定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还可以为人所掌握,而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还取决于生产要素,等等。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十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P158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大概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资本主义个过程的特殊性:工人的劳动被资本家监督,劳动成果归资本家。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 (课程代码: 0370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书写,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得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得全部积极内容,都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理论来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得就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近代英国哲学? 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唯一标准就是,就是否承认 A、世界得统一性与多样性? B、联系得客观性与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这就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得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社会历史性 C.实践就是个人日常生活得活动 D.实践就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与发展得基础 4.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有两个,一个就是联系得观点,另一个就是 A、发展得观点 B、对立统一得观点? C、实践得观点?D、辩证否定得观点 5.意识对于人得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晷有决定性? D、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1页(共4页)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得根本标志就是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就是纯粹得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得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就是反映与创造得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识就是微不足道得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就是唯一可靠得?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试题A及答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注意:所有问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阅)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从每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把它涂黑。例如,“41”题正确答案是“C”,在答题卡把41“C”涂黑)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人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 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历史观 D.剩余价值论 6.恩格斯认为,哲学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7.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四维性 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诡辩论观点 12.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 人的主观想象 C. 客观物质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5.认识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七).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 .必要准备 B .外在表现 C .一种特殊状态 D .一种必然结果 5.相对静止是指(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数量的增加 B .事物的一切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 一种(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马克思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5、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6、实践的本质及特点 7、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9、意识的能动作用 10、联系及其特点 1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就是不可战胜的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 1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6、认识的本质及特点 17、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8、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19、为什么说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40分) (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与费尔巴哈。(13分) (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13分) (三)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4分)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40分) (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0分)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10分)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10分)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10分) 三、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40分) (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15分)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25分) 四、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40分)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10分)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10分) (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0分)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0分) 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哪些方面(40分) (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3分) (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就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就是物质性的活动。(13分)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试题及答 案 https://www.doczj.com/doc/aa109757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七章 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 D ) 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C.以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D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 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 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3.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 C ) 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4.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D )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 C.有没有预见性 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 5、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D )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判断题: 1.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x) 2、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自由和必然。( x) 3、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是因为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