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武器毁伤效应三维空间建模与空间分析算法研究

核武器毁伤效应三维空间建模与空间分析算法研究

核武器毁伤效应三维空间建模与空间分析算法研究
核武器毁伤效应三维空间建模与空间分析算法研究

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 对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 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智慧电厂定位、三维及人员定位技术

智慧电厂的本质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发电领域的高度发展与深度融合,体现在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先进测量与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系统化应用,主要特征是泛在感知、自适应、智能融合与互动化。在智能制造与智慧能源的发展框架下,智慧电厂与智能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电厂也称为智能电厂或智能电站,其技术核心是信息融合与智能发电技术,目前在水电、燃气轮机电厂及新能源电站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应用,智能核电概念也已提出,但范围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常规燃煤火电厂的智能化发展才是智慧电厂研究与应用的最重要领域。智能发电是智能制造的一部分,而智能制造则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机器代人,通过人与智能化的检测、控制与执行系统实现对人类专家的替代,体现在生产制造过程的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协同化,将数据挖掘、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预测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工程设计、生产调度、过程监控、故障诊断、运营管控等,实现生产过程与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在发电厂智能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内外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研究重点更倾向于新能源发电,如旨在有效运用分布式发电资源的VPP(虚拟电厂)技术,可提高分布式发电的可控性。而对于常规火电厂,西门子、GE等部分制造厂商,则将关注重点集中在区域数据共享与可视化辅助运维技术的应用方面,尚未有系统性成果见诸于公开文献。国内在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部分关键技术已逐步进入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技术进步显著。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与软件应用水平提高,大范围的三维空间设计建模成为可能。通过三维空间定位,实现设备、管道、仪表取样点及隐蔽工程信息可视化。基于UWB技术的三维定位结合巡检人员智能终端,借助图像识别与无线通信技术,实时关联缺陷管理数据库,可实现现场设备的智能巡检与自动缺陷管理。借助设备与人员定位,还可同时实现智能安防与区

三维空间分析实习指导书

空间分析实习指导书——三维空间分析(ArcGIS 3D Analyst模块)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2011年

0 实习准备 0.1 实习内容 练习一:在地形表面上叠加影像; 练习二: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练习三:土壤污染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可视化; 练习四:创建TIN表面表示地形。 学习三维空间分析的最佳办法就是在使用中学习。在本教程的这个练习中,您将学习: 用ArcCatalog查找、预览三维数据; 在ArcScene中添加数据; 查看数据的三维属性; 从二维要素与表面中创建新的三维要素; 从点数据源中创建新的栅格表面; 从现有要素数据中创建TIN表面。 为了能够顺利使用本教程,用户的机器上必须安装了ArcGIS及三维扩展模块3D Analyst,并且在本机或网络上安装有本教程所需要的数据.如未在教程指定的默认目录中找到练习数据,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以获取正确的数据路径。 0.2 拷贝教程数据 首先将教程数据拷贝到本机。您将使用ArcCatalog浏览、拷贝数据。 1.点击开始->程序->ArcGIS中的ArcCatalog,如图0.1所示。 图0.1

ArcCatalog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查找与管理。ArcCatalog左边的窗口称之为“目录树”。ArcCatalog右边的窗口显示在目录树中选中数据的内容。如图0.2所示。 图0.2 2.点击location下拉列表框,输入教程数据的安装路径…\ArcGIS\ArcTutor,并回车。 此时,目录树中的ArcTutor文件夹为当前选中的项。你可以使用Contents标签显示其中的内容,如图0.3所示。 图0.3 3.右击3DAnalyst文件夹,选择“复制(Copy)”,如图0.4所示。 图0.4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重点(自制)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3.GIS功能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 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 ⑤数据与图形的交互显示。 4.21世纪GIS应用新的发展趋势:网络GIS、组件式GIS、虚拟现实GIS、时态GIS、互操作GIS、3S集成。 5.对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的理解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①按空间数据结构类型;②按分析对象的维数; ③按分析的复杂性程度。 第二章 1.ArcGIS的基础模块:ArcMap、ArcCatalog、Geoprocessing。 2.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包括地理处理工具的集合和模型构建器。 第三章 1.空间数据采集:是指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相片、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等转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 2.数据组织: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3.ArcGIS中主要有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三种数据组织方式。 4.地理数据库: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 5.要素类: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的集合,即同类空间要素的集合。 6.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 ①地理数据库设计;②地理数据库建立; ③建立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④向地理数据库各项加载数据; ⑤进一步定义地理数据库。 7.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8.要素类的分类: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 9.创建拓扑的优势:

(完整版)ArcGIS空间分析——找出某药材的生长区域

课程:ArcGIS空间分析 实验目的: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等高线及温度和降水数据,在充分分析某药材的生长习性的情况下,找到其生长区域,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该药材的生长环境。 数据来源:本实验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习教程,数据有:山区等高线数据contour.shp 和山区观测点采集的年平均温度和年总降水数据climate.txt. 实验要求:根据所给条件,确定某区域适合种植这种药材的范围,求出适合种植的面积。 (1)这种药材一般生长在沟谷两侧较近的区域(不超过500m) (2)这种药材喜阳 (3)生长气候环境为年平均温度10度-12度 (4)年总降水量为550-680mm 实验流程:利用该山区等高线数据生成DEM,基于DEM进行水文分析,提取沟谷网络;基于DEM提取坡向数据,重分类划分阴阳坡。 利用观测点采集的年平均温度和年总降水数据分别进行表面内插,生成年平均温度栅格数据和年总降水栅格数据。提取年平均温度10度-12度的区域和年总降水为550mm-680mm的区域。

综合叠加分析满足上述4个条件的区域,得到适合该药材生长的区域,并制作专题图,计算该适合区域的面积。 实验步骤: 1.利用等高线,构建DEM。首先打开ArcMap,加载等高线数 据,在Arc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Tin管理】|【创建Tin】工具,打开工具对话框,生成tin。空间参考依然导入contour相同的坐标系统。 2.将Tin转换成格网DEM,以便于进行表面分析和与其他数 据的叠加分析。选择【3D Analyst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工具,打开工具对话框。

ArcGIS 9 教程_第9章 三维分析

第九章三维分析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GIS理论方法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所限,GIS以描述二维空间为主,同时发展了较为成熟的基于二维空间信息的分析方法。但是将三维事物以二维的方式来表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以二维方式描述一些三维的自然现象时,不能精确地反映、分析和显示有关信息,致使大量的三维甚至多维空间信息无法加以充分利用。随着GIS技术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三维空间分析相比二维分析,更注重对第三维信息的分析。其中第三维信息不只是地形高程信息,已经逐步扩展到其它更多研究领域,如降雨量、气温等。 ArcGIS具有一个能为三维可视化、三维分析以及表面生成提供高级分析功能的扩展模块3D Analyst,可以用它来创建动态三维模型和交互式地图,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处理。 利用三维分析扩展模块可以进行三维视线分析和创建表面模型(如TIN)。任何ArcGIS 的标准数据格式,不论二维数据还是三维数据都可通过属性值以三维形式来显示。例如,可以把平面二维图形突出显示成三维结构、线生成墙、点生成线。因此,不用创建新的数据就可以建立高度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的场景。如果是具有三维坐标的数据,利用该模块可以把数据准确地放置在三维空间中。 ArcScene是ArcGIS三维分析模块3D Analyst所提供的一个三维场景工具,它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三维GIS数据、进行三维分析、创建三维要素以及建立具有三维场景属性的图层。 此外,还可以利用ArcGlobe模型从全球的角度显示数据,无缝、快速地得到无限量的虚拟地理信息。ArcGlobe能够智能化地处理栅格、矢量和地形数据集,从区域尺度到全球尺度来显示数据,超越了传统的二维制图。 利用交互式制图工具,可以在任何比例尺下进行数据筛选、查询和分析,或者把比例尺放大到合适的程度来显示感兴趣区域的高分辨率空间数据,例如航空相片的细节。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利用ArcGIS三维分析模块进行创建表面、进行各种表面分析及在ArcScene中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此外,还包括数据转换的介绍,包括二维要素三维化、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以及将TIN表面数据转换为矢量要素数据。最后,设计了多个实例与练习以帮助读者掌握常用的ArcGIS三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9.1 创建表面 具有空间连续特征的地理要素,其值的表示可以借鉴三维坐标系统X、Y、Z中的Z 值来表示,一般通称为Z值。在一定范围内的连续Z值构成了连续的表面。由于表面实际上包含了无数个点,在应用中不可能对所有点进行度量并记录。表面模型通过对区域内不

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一、实习内容简介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习了解ArcGIS的发展,以及10.1系列软件的构成体系 (2)熟练掌握ArcMap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3)了解及应用ArcGIS的分析功能模块ArcToolbox (4)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了解 2.实验内容: 首先是对ArcGIS有初步的了解。了解ArcGIS的发展,以及10.1系列软件的构成体系,了解桌面产品部分ArcMap、ArcCatalog和ArcToolbox的相关基础知识。 实习一是栅格数据空间分析,ArcGIS软件的Spatial Analyst模块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各种空间分析问题。利用老师所给的数据可以创建数据(如山体阴影),识别数据集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适宜地址,最后寻找一个区域的最佳路径。 实习二是矢量数据空间分析,ArcToolbox软件中的Analysis Tools和Network Analyst Tools提供了强大的矢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各种空间分析问题。利用老师所给的数据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得到矢量面数据,通过与其它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临近分析来辅助选址决策过程;可以构建道路平面网络模型,进而通过网络分析探索最优路径,从而服务于公交选线、智能导航等领域。 实习三是三维空间分析,学会用ArcCatalog查找、预览三维数据;在ArcScene中添加数据;查看数据的三维属性;从二维要素与表面中创建新的三维要素;从点数据源中创建新的栅格表面;从现有要素数据中创建TIN表面。 实习四是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你可以根据一个点要素层中已测定采样点、栅格层或者利用多边形质心,轻而易举地生成一个连续表面。这些采样点的值可以是海拔高度、地下水位的深度或者污染值的浓度等。当与ArcMap一起使用时,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了一整套创建表面的工具,这些表面能够用来可视化、分析及理解各种空间现象。 实习五是空间分析建模,空间分析建模就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按照建模的目的,可分为以特征为主的描述模型(descriptive model)和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和解决方案为目的的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两类。本次实习主要是通过使用ArcGIS的模型生成器(Model Builder)来建立模型,从而处理涉及到许多步骤的空间分析问题。 二、实习成果及分析 实习一: 练习1:显示和浏览空间数据。利用ArcMap和空间分析模块显示和浏览数据。添加和显示各类空间数据集、在地图上高亮显示数值、查询指定位置的属性值、分析一张直方图和创建一幅山体阴影图。

无源探测技术大作业二测向交叉定位方法

无源探测技术作业 主讲老师:成萍 作者

无源探测技术中测向交叉定位方法原理及应用 1、无源探测技术简介 现代化战争是高科技的战争。为了在战争中彻底准确摧毁敌方有生力量,瓦解敌方的战斗体系,保障我方部属安全,就需要知道敌方的准确位置。于是,定位技术成为现代战争体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作为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谓定位是指,由单个或多个分布式的有源或无源探测器,通过探测目标(散射体或辐射体)反射或发射的信号,分析信号中的数据和有关参数,应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估计出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通常,按探测器种类划分,定位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类。有源定位指探测器自身要发射电磁波,通过接收目标的反射波和相关信息进行定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雷达对抗技术。从最近几次高科技局部战争来看,针对传统雷达的电子干扰和抗干扰斗争愈发激烈,参战单位更注重隐身,反辐射导弹成为新宠,同时低空突防技术也获得更大发展。这些都使得传统雷达探测定位技术面临的障碍不断增加,使人们意识到必须发展新的定位技术。无源定位因此深受青睐,其发展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所谓无源定位就是指,探测器自身不发射电磁波,仅利用目标本身辐射或散射第三方辐射波进行定位。相对于有源定位,其具有隐蔽性和反电子侦察能力强的突出优点,从而成为现代战争中机载对敌、对海攻击以及对付隐身目标的远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战斗系统在电子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有源定位系统,无源定位系统有以下四大优点: 1、最大的优点在于工作时本身不发射电磁能量,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有效地抵抗反辐射导弹和反侦察定位系统,生命力强,适应环境快。 2、无源定位技术与收发分置的双基或多基雷达系统类似,且工作在甚高频和超高频,因此能更有效地对隐身目标进行探测定位。 3、无源雷达系统自身不发射信号,省去了昂贵的高功率发射机和收发开关及相关电子设备,使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新型功率器件方面对我国采取禁运的手段,因此此项优点对我国情况有很大吸引力。 4、外辐射源的天线都设置在贴近地面的高处,因此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利,具有良好的抗低空突防性能。

ARCGIS空间分析实习三说明

土壤稳定性评估 1.背景 在进行区域土地开发时,往往需要对整个区域的土壤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影响土壤稳定性的因子进行制图并评估打分,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叠加分析,形成土壤稳定性专题图,为土地开发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2.数据 某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地利用图,数字高程模型为GRID格式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为landuse.shp;分别如下图所示: 实验区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利用图 3.要求

土壤稳定性评估原则如下: 1)坡度越陡,稳定性越低。坡度分级临界值分别为:3°、6°、11°、20°、30°; 2)阴坡比阳坡稳定; 3)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级别由高到低分别为:森林、水域、草原、居住用地和 农耕地。 各个因子的量化分值随地理位置、重要程度、所占比例等因素的不同而分别制定。 本例中使用的分值和权重见下文。 最后需完成土壤稳定性级别专题图。 4.工作流程 (1) 基于DEM提取坡度数据,按照分级临界值进行重分类,并对每个坡度区间设定 权重值; (2) 基于DEM提取坡向数据,重分类划分阴坡、阳坡,并对两个坡向设定权重值; (3) 将土地利用的矢量数据按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为栅格数据,再重分类设定每种土 地利用类型的权重值; (4) 综合坡度、阴阳坡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加权求和,得到该区域土 壤稳定性数据,最终划分等级制作土壤稳定性专题图。 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5.操作步骤 ⑴提取坡度数据。 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工具,打开工具对话框,如图:

【输入栅格】选择:dem; 【输出栅格】设置为:slope; 点击【确定】,生成坡度数据。 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reclass】|【reclassify】工具,打开对话框,如图: 【输入栅格】:slope;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 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 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 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 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对 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 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 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

三维空间定位准确度定义与测量说明(精)

三维空间定位准确度定义与测量说明 王正平 美国光动公司 1180 Mahalo Place Compton, CA 90220 310-635-7481 I. 简介 20年前,大型机器的主要定位精度为丝杆的螺距误差及热膨胀误差,但直至今日上述的大部份误差已藉由线性编码器来减少与补偿, 因此机器的误差转而变成以垂直度误差与直线度误差为主要原因, 然而为了达到三维空间定位精度,垂直度误差与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与补偿则变得更为重要。 II. 机床定位误差 就三轴机器而言, 每轴共有六项误差, 或换句话说, 三轴共有十八误差加上三项垂直度误差,这二十一项刚体误差可以表示如下 [1]: 直线位移误差 : Dx(x, Dy(y, 及 Dz(z 垂直直线度误差 : Dy(x, Dx(y, 及 Dx(z 水平直线度误差 : Dz(x, Dz(y, 及 Dy(z 横转度误差 : Ax(x, Ay(y, 及 Az(z 俯仰度误差 : Ay(x,Ax(y, 及 Ax(z 偏摇度误差 : Az(x, Az(y, 及 Ay(z

垂直度误差 : ?xy, ?yz, ?zx, 其中 D 为直线误差,下标表示位移方向,位置坐标为函数中的变量, A 为角度误差,下标表示旋转方向,位置坐标为函数中的变量。 III. 现有的空间精度定义 对于三轴机器而言,主要的定位误差为各轴的位移误差 Dx(x, Dy(y, Dz(z, 空间误差则定义为这些位移误差和的平方根, 因此可表示如下式:空间误差 = sqrt {[Max Dx(x-Min Dx(x]2 + [Max Dy(y-Min Dy(y]2 + [Max Dz(z- Min Dz(z]2}. 上述的定义当主要误差为三项位移误差 (或丝杆螺距误差时是正确的, 但是近年来的机器, 其主要误差为直线度误差与垂直度误差, 远大于直线位移误差,因此上述的定义并非绝对符合 . IV. 空间精度的新定义 各轴向的定位误差 Dx(x,y,z, Dy(x,y,z及 Dx(x,y,z为位移误差与直线度误差的和可表示如下式: Dx(x,y,z =Dx(x + Dx(y + Dx(z, Dy(x,y,z =Dy(x + Dy(y + Dy(z, Dz(x,y,z =Dz(x + Dz(y + Dz(z. 空间误差为这些总误差的均方根,如下式所示: 空间误差 = sqrt {[Max Dx(x,y,z-Min Dx(x,y,z]2 + [Max Dy(x,y,z-Min Dy(x,y,z]2 + [Max Dz(x,y,z- Min Dz(x,y,z]2}.

Arcgis空间分析具体实例说明

空间分析具体案例应用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姓名:王秀君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常用工具应用所学的ArcGIS技术,掌握空间分析能力的运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内容: 1、琅岐岛3D视图显示 2、超市商业区位选址 3、土地规划利用 (一)琅岐岛3D视图显示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常用工具所学的ARCGIS技术,掌握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内容:琅岐岛3D视图显示 四、实验步骤 1.将TAB格式转为SHP格式 打开Mapinfo,选择“表”下的“转出”,弹出窗口,指定要转换格式的文件及输出路径,将马尾岛屿.tab、马尾等高线.TAB、马尾等深线.TAB转为、、。

然后,打开Arc Catalog,将、、转换为shape格式。

点击ok,完成转换。 2.定义投影 右击,指定其投影为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20投影,利用Import将投影导入其他图层。如图所示:

3.卫片配准 在ArcMap中,先将Island、Contour、isolate图层调入,然后在将卫片LQ调入。调用Georeferencing工具,选择Fit to Display命令,使卫片处于屏幕正中央,然后进行配准,如图所示。然后用Rectify命令,将定义好的投影保存。

配准后注意保存好,如图所示: 4.合并等高线、等深线两个图层 建立Contour和isolate的公共字段,在ArcMap中,选择图层,Open Attribute Table,建立公共字段Height,并赋值,删除多余字段,然后打开ArcToolBox利用Append工具合并Contour与isolate图层。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空间分析 实验内容: ?了解矢量数据空间分析得原理,掌握空间数据查询得基本操作与用途,掌握空间矢量数据得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与用途。 已知条件:已知可供选择得备选厂址(FactorySite图层中得点所示) 问题要求:城市道路距离要求:要求候选厂址离城市公路(Road图层)得距离小于200米 居民地距离要求: 要求候选厂址离居民地(Resident图层)得距离大于500米; 备选厂址高程要求:要求候选厂址得高程小于250米; 备选厂址坡度要求:要求候选厂址得坡度小于2、5度; 输出结果:符合条件得厂址。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 part1:备选厂址FactorySite,居民地Resident,城市道路Road; part2:街道图层AIOStreets,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 part3:城市市区交通网络network,商业中心分布Marketplace,名牌高中分布school,名胜古迹分布famous place。 实现方法: 1、空间数据查询 (1)打开ArcMap,加载part1中得三个图层,为FactorySite图层设置标注,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2)选择“高程小于250米,且坡度小于2、5度”得备选厂址,菜单““Select ion"->“SelectBy Attributes”,图层选择FactorySite,方法选择“创建新选择内容”,查询得条件为“Height〈250 AND Slope〈2、5",点击确定应用,可以筛选出来10个备选厂址,如图3所示。

图2 图3 (3)在以上操作得基础上,继续选择“离城市公路(Road图层)得距离小于200米”得候选厂址,执行菜单“Selection”->“SelectByLocation”,设置参数如图4所示,筛选出来6个备选厂址,查询结果如图5所示。

三维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三维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ArcGIS 3D Analyst模块) 一、实习内容简介 在本次实习中,我利用ArcGIS Desktop软件,主要完成四个任务: 1.在地形表面上叠加影像。 2.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3.土壤污染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可视化。 4.创建TIN表示地形。 通过四个具体的实习案例,学习如何在ArcCatalog中查找预览三维数据,在ArcScene 中添加并浏览数据,查看数据的三维属性,从二维要素与表面中创建新的三维要素,从点数据源中创建新的栅格表面,从现有的要素数据中创建TIN表面并进行视场分析。 二、实习成果及分析 2.1.在地形表面上叠加影像 将影像数据叠加至三维数据的结果如图1(高程值拉伸为原来的2倍)。 图1在地形表面上叠加影像 将影像叠加到地形表面后,不仅能够看到影像本身的信息,同时也能够看到每一个像素点所在高程信息,这可以为影像判读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提高判读的准确性并且发现影像地图上不存在的信息。 2.2.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在本练习中,根据二维要素的属性值,对二维要素进行挤出操作,生成三维要素,如根据水井点要素的深度属性,生成以直线表示的水井三维要素,直观的反应水井的分布和深度情况,根据公共设施的重要程度,将公共要素的面状要素生成三维体要素,直观的反应出公共设施的重要程度。场景显示出污染的形状及强度、水井与污染物空间的关系,以及为阻止地下水进一步污染而需要进行清理的设施(如图2) 2.3.土壤污染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可视化 在本练习中,同样根据二维要素的属性值对二维要素进行挤出操作,生成三维要素,表示某一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的多少;同时使用反距离加权内插的方法,根据采样点的土壤中污染物浓度,生成连续的整个地区的污染物浓度栅格表面,用来可视化(如图3)。

ARCGIS空间分析报告操作步骤

ARCGIS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缓冲区分析(Buffer)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空间数据及其表达 空间数据(也称地理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它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后的内容,一般通过扫描仪、键盘、光盘或其它通讯系统输入GIS。 在某一尺度下,可以用点、线、面、体来表示各类地理空间要素。 有两种基本方法来表示空间数据:一是栅格表达; 一是矢量表达。两种数据格式间可以进行转换。 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过程。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空间隐含信息的提取和传输能力)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 空间分析可以基于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进行,具体是情况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空间分析步骤 根据要进行的空间分析类型的不同,空间分析的步骤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有的空间分析都涉及以下的基本步骤,具体在某个分析中,可以作相应的变化。 空间分析的基本步骤: a)确定问题并建立分析的目标和要满足的条件 b)针对空间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 c)准备空间操作中要用到的数据。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实验时间: 2016.5.11 7:00 至 2016.5.11 8:30 组长学号: 2013043029 姓名李棋 成员学号: 2013043028 姓名赵红阳 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 遥感科学与技术 2016年 5 月 11 日

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表面分析、统计分析;巩固空间分析环境设置、栅格计算等学习过的知识。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EXCEL 数据准备:下载空间分析教案下的空间分析数据\Landuse92和Slope1,它们分别表示土地利用数据和坡度数据。 三、实验步骤 1.以landuse92、slope1数据为基础,将slope1坡度数据数据重新分类为六类坡度按如下标准分级:0-2 、2-6 、6-15 、15-25 、25-35、35-90。 2.统计六类坡度下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Zonal-Tabulate Area

3.统计出所有用地类型所占全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EXCEL中完成)得到表一 4.单独计算其中的耕地在分类坡度下不同分类坡度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四、本次实验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问题:EXCEL表格中数据的统计 解决方法:正确键入公式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根本 五、分析总结 1.坡度重分类中的2-6中间要有空格否则会报错。 2.实验最后在统计耕地的面积的时候需要的单位是平方千米,而实验结果是平方米,这里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问题;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退耕还林还草决策中,急需掌握地面坡度与土地利用,特别是与耕地分布状况之间的关系。地面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演化、植被的立地条件与土地质量,决定着土地利用方向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布局。

ArcGIS空间分析和三维分析

实验三利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与三维处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熟练掌握 ArcGIS 下进行道路网络分析的技术方法。 3、熟练掌握 ArcGIS 中建立 DEM、TIN 的技术方法。 4、掌握根据 DEM 或 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5、熟悉ArcScene用户界面,了解制作飞行动画基本操作。 二、实验主要内容 (1)如图1所示,给出一组离散点及对应的高程,请用SuperMap, ArcGIS建立TIN模型,绘制等值线图,并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沿AB两点作三维剖面图。 图1 离散点数据 (2)基于所提供的TIN数据,采用两种方法实现模拟场景飞行。 1、抓取一系列场景图片,然后向其中插入平滑帧形成动画。 打开实验场景->抓取景区场景->调节动画参数->生成动画->动画导出为AVI 文件格式。 2、通过记录实时飞行场景生成动画。

在场景中选取合适位置->设置合适的动画时长->沿路径录制飞行场景->浏览播放动画->动画导出为AVI文件格式。 三、实验主要步骤及数据处理结果 1、矢量化离散点数据 2、用ArcGIS建立TIN模型 A:用Arcgis中的Arctoolbox->3DAnalyst工具创建TNT数据模型分析设置如下: B:生成的TNT数据如下:

3、绘制等值线图 A:用Arcgis中的Arctoolbox->3DAnalyst工具创建等值线分析设置如下: B:生成的等值线图如下所示: 4、TNT转换成栅格 A:用Arcgis中的Arctoolbox->3DAnalyst工具创建栅格分析设置如下: B:生成的栅格图如下所示:

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 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针对三维空间建模与分析应用的重大需求,突破三维空间实体的高效建模、一体化数据管理、高性能空间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三维空间信息可视化分析组件,集成开发自主产权的三维GIS软件平台,并结合典型城市进行系统集成、综合测试与应用示范,占领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实现我国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 为公正、公平、公开地选择项目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优势,集成全国三维空间建模分析与应用技术的优势力量开展本项目的工作,特此发布本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地理空间的三维建模和分析软件及其应用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设计可扩展的真三维GIS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地上与地下目标统一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研究高效的三维空间索引、海量数据并行存储管理、高可用性的人机协同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多源数据建模、模型转换与模型简化工具、高性能的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组件、三维信息无缝集成可视化组件,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草案;集成开发真三维GIS软件平台,显著提高我国地理信息软件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选择在地上和地下三维城市建模方面已有良好基础的典型城市进行应用示范,并对真三维GIS软件进行综合测试,积极探索地上与地下、室内与室外真三维城市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式,提高我国三维城市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三维GIS软件系统总体框架与数据模型研究:建立可扩展的、高可用性的三维GIS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具有灵活扩展接口和二次开发平台的系统软件框架;发展地上下空间实体且顾及空间关系与语义关系的数据模型、符合地质体空间特性的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设施的多模式表达模型、综合表达空间与专题语义的多层次三维建筑模型;提出和制定多源、多尺度三维空间信息的集成表示研究及其技术规范与标准。 (2)三维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研究:研究基于文件系统和典型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效三维实体数据存储结构;发展大规模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并行存储与管理、动态调度和应用缓存等关键技术;研究高效的三维空间索引和数据一致性维护技术。 (3)三维空间分析组件研发:研发具有高性能通用三维空间分析组件,

三维空间分析

实验三三维空间分析 ◆表面创建及景观图制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加大。开发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制作景区的三维景观图,直观形象地向游人展示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秀美景观,对加强景区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数据 1)景区等高线矢量数据Arc-Clip 2)景区道路矢量数据Arc-Clip-road 3)景区水系矢量数据Arc-Clip-river 4)景区休憩地数据层Arc-Clip-urb 要求 1)利用所给等高线数据建立景区栅格表面。 2)在ArcScene三维场景中,实现表面与其它要素叠加三维显示。 3)设计各要素如道路、水系等的符号化显示。 4)综合考虑表面及各要素,生成美观大方的区域景观图。 操作步骤: 1)启动ArcScene,打开场景文件Exercise3.sxd,添加所有原始数据。 2)创建区域TIN表面 A. 在arctoolbox→3D Analyst工具→Tin管理→创建TIN命令,弹出又要素创建对话框。

B. 在输入要素类框中勾选等高线图层Arc-Clip,在右边的Height Source中选择Elevation字段,在Triangulate as中选择soft line。 C. 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即可生成的地形表面景观。 D.确定后如图所示:

3)创建栅格表面 A. 关闭显示所有已添加的图层 B. 在arctoolbox→3D Analyst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 C. 在弹出Convert TIN to Raster对话框中作如下设置:在Input TIN选项栏中选择tin,在Attribute栏中点 选Elevation ,在Output raster栏中键入生成的DEM保存地址,点击OK。 D. 生成DEM。

ArcGIS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

练习5 1.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 空间分析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了解栅格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缓冲区分析(Buffe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空间关系查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错误!未定义书签。空间分析模块 本章的大部分练习都会用到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上勾。然后,在ArcMap 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