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建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空间维视角下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差异化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刘炳胜.王雪青.陈晓红.张帅.

[2].亚洲视野下的中国建筑研究.

《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11期.赖德霖.

[3].基于SEM与SD组合的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动态形成机理仿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1期.刘炳胜.王雪青.曹琳剑.

[5].走向“合”——20042014年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动向.

《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陈薇.

[6].“中国建筑”不是"Architecture"——反思150年Architecture对中国建筑的冲击.

《新建筑》.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4期.杨涛.滕军红.

[7].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

《施工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期.毛志兵.

[8].经学、经世之学、新史学与营造学和建筑史学——现代中国建筑史学的形成再思.

《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赖德霖.

[9].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程枭翀.徐苏斌.

[10].全球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建筑——2014年德班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

建筑展回顾.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建筑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1期.邵韦平.

二、中国建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钱海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浙江大学2010(学位年度)

[2].阿卡汗奖与中国建筑传媒奖及其作品解读.被引次数:1

作者:吴珊珊.建筑历史与理论华中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

[3].论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兼论王澍获普利兹克奖的

思考.

作者:张璇.设计艺术学河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

[4].早期现代中国建筑规则创立初探——结合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讨论.

作者:刘宜靖.建筑学重庆大学2014(学位年度)

[5].来华西方人游记中的中国建筑认识初探——从“建筑之树”说起.

作者:李洪.建筑历史与理论浙江大学2011(学位年度)

[6].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被引次数:38

作者:郝曙光.建筑历史与理论东南大学2006(学位年度)

[7].解读近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建筑的考察与图像记录.

作者:贺美芳.建筑历史与理论天津大学2013(学位年度)

[8].中国建筑遗产的话语生成.被引次数:1

作者:谢洁怡.英语语言文学浙江大学2010(学位年度)

[9]. 企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研究——以中国建筑为例.

作者:王杰.工商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

[10].中国建筑二局财务控制研究.

作者:刘冬.企业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

三、相关中国建筑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ICA~3DIntelligentcomputeraidedancientChinesearchitecturedesign. SongmaoZhangRuqianLu《Advancedengineeringinformatics》,被EI收录EI.

被SCI收录SCI.20124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2]Tingtools:interactiveandproceduralmodelingofChineseting. ChunYenHuangWenKaiTai《Thevisualcomputer》,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2

[3]TheSmartArchitect:ScalableOntologyBasedModelingofAncientChines eArchitectures.

YongLiuCongfuXuQiongZhangYunhePan《IEEEintelligentsystem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1

[4]MESOZOICINTRAPLATEGRANITICMAGMATISMINTHEALTAIACCRETIONARYOROGE N,NWCHINA:IMPLICATIONSFORTHEOROGENICARCHITECTUREANDCRUSTALGROWTH. TAOWANGBORMINGJAHNVICTORP.KOVACH《AmericanJournalofScience》,被EI收

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

[5]AnovelVLSIarchitectureofmotioncompensationformultiplestandards. JunhaoZhengWenGaoDavidWuDonXie 《IEEETransactionsonConsumerElectron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

SCI.20082

[6]GenomewidebindinganalysisofthetranscriptionactivatorIDEALPLANT ARCHITECTURE1revealsacomplexnetworkregulatingriceplantarchitecture.. LuZefuYuHongXiongGuoShengWangJingJiaoYongQingLiuGuiFuJingYanHuiMengXi angBingHuXingMingQianQianFuXiangDongWangYongHongLiJiaYang 《ThePlantCel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0

[7]HighlyTransparentandConductiveStretchableConductorsBasedonHier archicalReticulate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Architecture. LeCaiJinzhuLiPingshanLuanHaiboDongDuanZhaoQiangZhangXiaoZhangMinTuQin gshengZengWeiyaZhouSishenXie《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4

[8]HighStrengthLaminatedCopperMatrixNanocompositesDevelopedfromaS 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FilmwithContinuousReticulateArchitecture. ZhiqiangNiuWenjunMaJinzhuLiHaiboDongYanRenDuanZhaoWeiyaZhouSishenXie 《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4

[9]AuxinbiosyntheticgeneTAR2isinvolvedinlownitrogenmediatedreprog rammingofrootarchitectureinArabidopsis.. MaWenYingLiJingJuanQuBaoYuanHeXueZhaoXueQiangLiBinFuXiangDongTongYiPi ng《ThePlant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10]AScalableMulticastSourceRoutingArchitectureforDataCenterNetwo rks.

Jia,WenKang《IEEEJourna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1

四、中国建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建筑话语源流与传播[4]中国建筑不只木.

右史,2007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5]近代中国建筑史学初创与国外汉学背景述要——以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调查活动的展开为例.

段智钧.赵娜冬,20092009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论文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殊性,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很多不同点,本文主要讲述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ildings in the complex shape, multiple function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u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igh-rise buildings due to its particularity,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ny different points,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comm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igh-rise building.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一下其常见施工技术及措施。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部分字体格式要求模板

?建议用NoteExpress1.4.1.100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采用相同的文献输出格式编排。 ?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期刊、论文集、专著、标准等正式发表的论文。必须按正 文中出现顺序列写所有的参考文献。文献总数量超过20篇,且至少有3~8篇英文文献。 除英文以外的其他文字的参考文献需译为英文并在该文献的后面加“in …”以说明原文字。 ?在作者超过3个时,用缩写,如“张叁, 李四, 王五, 等.”、“Zhang S, Li S, Wang W, et al.” ?对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档案类参考文献必须写出起止页码。 ?对于专著类文献,必须给出参考页码,引用了几次写几次页码,且按顺序书写。设专著 共引用了三次,第一次引用是第34~37页,第二次引用是第67页,第三次引用是90~100,…,则页码为:34-37, 67, 90-100. 不满足此要求者不容许进入评阅和答辩环节。 ?文献类别绝对不能丢,如[P]、[J]、[M]等。 ?对于第一版专著,省略其版本信息。 ?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能用中文符号,标点后加一空格。

.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中国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中国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国际观察》.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郭树勇. [2].中国梦着眼于现实需要基础上的理论需要. 《学术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张晓明. [3].中国梦托起体育梦体育梦助推中国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 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韩会君.黄晓春. [4].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认知和评价述评. 《理论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2期.肖兰兰. [5].西方国家对中国梦的误读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理论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9期.纪咏梅.张红霞. [6].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 《道德与文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戴木才. [7].“中国梦”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特质——论儒家群己观对于“中国梦”的理论意义. 《理论月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1期.吴倩. [8].文化多元语境中的美国梦与中国梦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互文性研究.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郭英杰. [9].中国梦思想体系的研究对象.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6期.王征国.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专业硕士学位项目与职业教育二题.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杨斌.姜朋.钱小军. [2].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研究生教育研究》.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3期.曹俊杰. [3].出版学专业硕士学位设置的必然性与培养模式初探. 《新闻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2期.刘丹凌.董小玉. [4].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应用人才的培养造就之路——关于举办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北京档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5期.赵国俊. [5].基于知识点的风景园林建筑教育框架研究——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 《中国园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陈烨. [6].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中若干问题探讨.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年11期.魏松.王慧.张瑞钢. [7].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1期.伍雪冬.苏晨羽.肖毅. [8].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6期.王平.白金锋.葛牧. [9].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6期.刘春桃.柳松. [10].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背景分析.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5期.陈方红.王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部分字体格式要求模板

参考文献 [1] 编者. 书名 [M ]. ****译. 第二版. 出版城市: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参考页码. [2]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J ]. 刊名, 年, 卷(期): 起页码-止页码. [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C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4]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5]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 ]. [6]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P ].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7]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8]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目名:原件日期 [B]. 收藏地: 收藏单位(收藏号): 起止页码. [9] 著者. 题(篇)[R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10] 著者. 题(篇)[D ]. 出版地: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11]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Z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提醒: ? 建议用NoteExpress1.4.1.100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采用相同的文献输出格式编排。 ? 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期刊、论文集、专著、标准等正式发表的论文。必须按正 文中出现顺序列写所有的参考文献。文献总数量超过20篇,且至少有3~8篇英文文献。除英文以外的其他文字的参考文献需译为英文并在该文献的后面加“in …”以说明原文字。 ? 在作者超过3个时,用缩写,如“张叁, 李四, 王五, 等.”、“Zhang S, Li S, Wang W, et al.” ? 对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档案类参考文献必须写出起止页码。 ? 对于专著类文献,必须给出参考页码,引用了几次写几次页码,且按顺序书写。设专著 共引用了三次,第一次引用是第34~37页,第二次引用是第67页,第三次引用是90~100,…,则页码为:34-37, 67, 90-100. 不满足此要求者不容许进入评阅和答辩环节。 ? 文献类别绝对不能丢,如[P]、[J]、[M]等。 ? 对于第一版专著,省略其版本信息。 ? 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能用中文符号,标点后加一空格。 国际、国家标准 专利 网上数据库用[DB/OL] 网上电子公告用[EB/OL] 光盘图书用 [M/CD] 网上期刊用 [J/OL] 档案 其它类别 报纸 专著 期刊 A4,纵向,页面设置上30mm ,下30mm ,左33mm ,右25mm ,页眉25mm 、页脚20mm 全文汉字用宋体(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另有说明),英文、数字、符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 小四加粗,固定 行距20磅,左 对齐,段前18 磅,段后12磅, 位于页首。 五号字,固定行 距20磅,悬挂缩 进,左对齐。英 文文献要求和中 文文献相同。[7] 后空两格。按引 用文献的先后顺 序依次列写 会议论文 报告 学位论文

造价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黄伟典.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第三版)[M].北京:中国科学环境出版社,2007. [2]管锡珺,夏宪成.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集[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项建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王金玲.土木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杨太生.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高远,张艳芳.建筑构造与识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魏鸿汉.建筑材料(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刘金生.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2]刘伊生,王要武.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郭秋生,邓安伟,李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4]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2009. [15]Dong Feng, On the project cost advisory unit to the building of the entire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论文高层建筑工程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简化分析研究 【摘要】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受力不明确、影响因素多、研究难度大的现状,本论文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进行了简化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与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借助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结构桩基础进行了简化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简化设计和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工程;结构桩基础 1 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和持续发展,在高层建筑基础研究领域,随着城市化程度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目前,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可谓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而针对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工作的需要来看,对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工程现场实测和模型试验均已证明结构桩基础的地基反力,既不是直线型分布,也不符合弹性地基理论的计算结果。为此有必要开展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研究。 近来,虽然对结构桩基础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对其工作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桩土分担荷载,及其各部分的应力计算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此外,对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问题的研究尚未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共同作用分析,现有的工程规范涉及很少。本论文重点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进行简化分析设计,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可靠的简化结构桩基础设计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与工程应用现状 目前实际工程中,很多桩基工程试桩设计与静载试验结果不相符。静载试验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设计师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修改加密桩基设计图予以补救,这样静载试验结果超过设计要求太多,虽然安全性更易得到保证,但太保守的设计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建筑业这种情况是要进行优化的,超过设计太多需要进行二次试桩,项目建设周期也随之延长。如果设计师等静载试验结果出来再进行桩基施工图的设计,既影响整个设计的进度,也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解决单桩静载试验结果与试桩设计偏差过大的问题,也就是怎样使试桩设计尽量接近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又简便又精确地对单桩静载试验结果进行预估计是值得研究的。 在桩基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的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对桩基的设计和施工影响很大,因此,国内外的大量的研究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里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很多计算方法。但关于桩群向邻近土传递应力的机理,至今还有许多方面尚未弄清。 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桩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了了众多的成果。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桩基础受承台刚度、桩基承台连接条件、桩基体系传力机制及单桩和群桩工作形态差别等的影响,使其与一般的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大不相同,是岩土工程界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难题。远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简便实际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工程应用上,所进行的工作相对较少,有必要进行更加系统地分析研究。 3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简化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基础埋置深,一般设置地下室并常常有作为人防工程或地下停车库等要求,因此,基础工程的材料用量多、施工复杂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探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modern architecture of high-rise building especially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fully showing the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level of ascent, how in the mature technology has already formed continue the improved,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from personnel should think about important issu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层建筑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施工水平综合反映了科技发展水平,是展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飞速发展,

专业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 专业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一、专业型硕士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融合、差序、调整、发展:新闻传播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的学术面向和市场面向. 《现代传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南长森. [2].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新闻与写作》.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4期.董天策. [3].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学术面向和市场面向以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专业为例. 《当代教师教育》.2015年3期.南长森. [4].市政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教学方式探讨.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2年4期.王洪波.邢丽贞.陈文兵.张兆海. [5].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35期.褚衍洋.钱翌.白卯娟.李玲玲. [6].全日制岩土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教育界》.2015年15期.钟祖良.刘新荣.李鹏. [7].高校专业型硕士“反向”培养模式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年2期.庄志强. [8].协作生产模式在专业型硕士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6年1期.郑国强.范慧.任胜云.李锦.李妍妍. [9].基于新疆人才需求特点的园艺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初探.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6期.王江波.王新建.吴翠云.张琦.孟婷婷. 二、专业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例: 参考文献: [1]毛蕴诗. 跨国公司战略竞争与国际直接投资[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ALEXANDER N. International Retailing [M].Oxford:Blackwell Business,1997 .日本税法[M].战宪斌,郑林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M]//许厚泽,赵其国.信息技术与应用.,於方,蒋红强,等. 建立中国绿色GDP 核算体系:机遇、挑战与对策[C]//潘岳,绿色GDP 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35-42. 黄祖洽.软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 :N, MYERS H. European Retail Expansion in South East Asia[J].European 1999,34(2): 45-50.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 2000-11-20 (15).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 道与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https://www.doczj.com/doc/aa7291879.html,/periodical/qbxb/qbxb990407.htm. 奚纪荣,邱志方.武略文韬:军事知识趣谈[M/OL].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1: [13]杜莲.“9·11”事件影响英国出版news/20010929/200109290016.htm. 英文作者姓名全部 用大写字母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篇) 最新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一)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论文

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强度控制;三线控制;裂缝控制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笔者从进一步加强质量角度出发,结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那么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呢? (一)配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一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 灰比影响为多增1%,强度降低5%- 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二)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

全湿养护3天:空气中养护28d分别为2:1.5:1.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三)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呢?不尽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定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二、高层建筑“三线”控制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 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一)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 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两个以上用等).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等.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

毕业设计格式要求-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一般只引正式出版过的文献;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该用“,等”或者“et al.”代替;根据GB 3469规定,按下表标识不同的参考文献类型(另,对于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标识用“A”,其他用“Z”)。

[2] Peng J, Luo X Z, Jin C J. The study about the dynamics of the approach glide-down path control of the carrier aircraft[A]. In: GONG Yao-nan ed.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C]. Beijing: Chinese Socie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997: 236~241. 注:会议文集的出版者可能不是正式的出版社;出版地指出版者所在地,不一定是会议地点。 (6)科技报告 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 [1] 孔祥福. FD-09风洞带地面板条件下的流场校测报告[R].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技术报告BG7-270,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89. [2] Carl E J. Analysis of fatigue, fatigue-crack propagation and fracture data[R]. NASA CR-132332, 1973. 注:对于NASA报告,AIAA Paper等航空航天领域知名报告,出版地和出版者可以省略。 (7)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著录格式:[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 [1] MIL-E-5007 D, 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S]. 美国空军,1973. [2]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 注:对于国标GB等,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可省略。 (8)专利 著录格式:[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 例: [1] 黎志华,黎志军. 反馈声抵消器[P]. 中国专利:ZL85100748,1986-09-24. (9)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 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FJYD-101-2005,福建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FJYD-201-2005,福建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 耗量定额[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5]刘元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6]刘元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7]幸伟.我国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8]杨平.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9]陈慧玲.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0]邹伟,论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J],建筑经济,2007年. [11]陈娟,杨泽华,谢智明,浅谈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J],招投标研究,2004 年. [12]徐学东主编.《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投标报价》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 [13]田满霞,浅谈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J].技术市场,2013,(9):188-188. [14]王雪青,国际工程投标报价决策系统研究[J],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5]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2009. [16]Gray,C.,& Hughes,W.(2001).Building design management.Oxford, UK:Butterworth-Heinemann.

有关高层建筑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项目组织者的具备条件。本文主要在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和相关要求。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技术综合、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巨大等特点,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可供参考与借鉴。 一、前言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其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只有结合具体工程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相关法规、条例的要求,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满足人们对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布局自然、安全性高和低成本高环保的建筑要求。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与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 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 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 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 m 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 5 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施工技术要求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三、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代码大全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代码大全(转) 2014-04-22 临近毕业了,大家的论文写好了吗,下文是参考文献代码大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A.期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 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 一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示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汇报R 规范S 专利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二.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汇报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 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 文献习题名及版本1 / 3

(初版省略)。③ 文献类型 及载体类型标识。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 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 获得地址。⑥ 文献起止页码。⑦ 文献规范编号(规范号、专利号……)。 三.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 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 明其载体类型。本标准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 —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 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 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2 /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