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导的功能与方式

劝导的功能与方式

一、定义:劝导,鼓励引导;规劝开导,就是清醒的旁观者,以和风细雨的说理方式,对迷蒙的当事的规劝和开导。
二、功能
(1)安慰功能,当一个人遇挫折,处逆境、遭非议、委屈、悲哀、痛苦时,自己无法从低落的情绪中得到解脱。劝说者来到他的面前,给以坦率、诚挚、推心置腹的劝说,使之振作精神,开始新的生活。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女排3:1胜中国队。主攻手朗平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沉默寡言,不吃饭。
袁伟民知道队员们的压力,必须排除队员的乌云,重新打好下场球。
他亲自来找朗平说:“你树大招风,人家恨不得把你每个动作都分解了,人脑和电脑加起来对付你,你又不是完人,怎能不失误?一失误就背包袱,哪里象世界最佳扣球手的样子!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大将风度,输了就输了,不可动摇信心,人要向自己提要求,非把下面的球拼下来不可。你是聪明人,一点就到,我希望下面的比赛,你不再是昨天那场球的朗平。”这里,袁伟民,对因失利而沮丧的女排队员,无一点抱怨和斥责,而是通过分析形势进行安慰和激励。
朗平冷静下来,沮丧,后悔丢掉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进攻受阻的原因上,最后终于为中国的排球夺得了第一项奥运会桂冠。一番安慰性劝说能使遭受磨难的人坚信自己的正义,培养起坚毅的性格,一番安慰劝说能使徘徊于坎坷征途上的朋友领略到人生的变奏曲,从劝说者所展示的美好前景中憧憬未来。能使病榻上的病人对康复充满信心,以倍加乐观的态度与暂时的病魔作斗争。
安慰劝说:主要表现为精神性的抚慰,它赖以存在的是对人的理解,同情和鼓励,而不是金钱的收买和物质的利诱。
具体而言,劝导的安慰功能,表现形态有以下几种:
第一,通过引导对方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对方得到宽解和启发,不自觉地跑出窄小的思维天地。有一位母亲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卖雨伞;一个开染坊,这位母亲总是为两上儿子担心,出太阳时,担心卖伞的大儿子没有生意,下雨时,又怕开染坊的小儿子无法晒布。一天到晚,心神不宁,这时,有人来劝他:“你不妨倒过来想想,出太阳时,小儿子就可以晒布了;下雨时,大儿子的雨伞卖得特别多,两个儿子各得天时,生意都会兴隆起来的。”这么说,做母亲的果然放宽心了。
去医院探望割阑尾的同事,我们可以说,这一次手术割除阑尾,永无后患,而我们,如不注意身体还随时都有可能病。有这次机会正好可以躺下来好好休息休息。
第二,先承认对方目前的不利处境,再通过分析事物的

利弊得失,启发对方从不利中看到事情还有好的一面,减轻对方的心理负责,如一位小伙子,被一个见钱忘情的姑娘抛弃了,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正处于痛不欲生的状态中。我们可以这样劝说他,失恋的痛苦,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之一,但是,你仔细想想,你失掉的是零点正的爱情吗?为这样的人去痛异,值得吗?让她去吧,何必耿耿于怀,她既然是这样的品质,这是跟他早分后好,不然,和她结合了,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就会淡化并排遣小伙子的精神苦闷。
第三,通过向对方表示深切的同情和理解,使对方得以宽慰和鼓励,当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处于低潮,劝说者,如能设身处地,把对方的痛苦看作是自己的痛苦,在向对方表示理解,体谅其苦衷的同时,再给以妥贴切实、饱含情感、渗透人生哲理的劝说,定是雪中送炭。
面对遭受重大不幸而伤心哭泣的人这样说“哭吧,放声哭吧,我知道,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不幸,都不免要伤心的,不过,在人生的旅程中偶然遇到不幸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希望四时皆春,天天过年,大自然安排我们必然有严冬之时,今天虽然下雨,明天依旧会有阳光普照大地,适当的哀伤是人之常情,但不加节制地过分哀伤,就是理智的欠缺了。”
这样的劝说,不仅能使劝与被动的双方感情融洽起来,而且还能使对方从自我烦恼的漩涡中走进新的生活。
第四,通过具有哲理性的比喻,揭示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帮助对方想开点。如遇亲人发生重大不幸,陷入深度痛苦而不能自拔,此时,简单地劝他“不要悲伤,要看开点,要化悲痛为力量”就不易见效。可以这样劝他“我们的亲人和我们好像被邀请到一个无限期的欢乐宴席里。因为他较早入席,所以他就比我们先行离席。我们不会如此凑巧地同时离席的,但我们知道,我们最后也会跟他一们离开这个宴席,并且,还一定是会知道将在何处可以找以他时,他此时先走一步,我们就不要感到悲哀了。”
死者家属听了这段有哲理的比喻后,然而悟到人的生死谜,从而逐步摆脱悲哀。
(2)协调功能,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人际间应有和睦的关系,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发生着,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夫妻、兄弟姐妹间、父母子女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得之间,都会或多或少产生磨损和内耗。
运用好劝说,能使我们周围的人的非对视性矛盾得到缓解,其表现形态往往是“和稀泥”,一家两口,为了一些小事,互相争执,一个好心人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又说不清谁对谁错,劝说时,完全无必要

去支持一方
,批评另一方。只需“泼上一瓢冷水”,或“各赏千金”,“各打五十大板”足矣。P284(巧媳妇巧说黄老汉)。
(3)导向功能,给人当参谋,出主意,提供最佳行动方案,把迷途者从邪路上拉回来,把失足者从泥潭中拉上来,把他们送上正道,这就是导向功能。
当有人在人生之路上发生迷惘的时候,当有人失足落水,或者处于人生的岔路口不何去何从时,当有人在处理某个问题头脑不够冷静时,劝说者此时为之导航引路,主动为之指出一条踏上新生之路和选择正确去向的途径,可以发挥旁观者清的优势,帮助他理智地处理问题。
工厂技术员小曹,一段时间连遭不幸,妻子由于另有新欢而与他离婚;家中老父亲病情加重,新交的女朋友又宣布告吹,最近新买的自行车又丢了……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对生活失去了信乞讨,党支部书记到宿舍看望小曹。
推开门,酒气扑鼻,桌上放着酒、肉,还有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小曹起身去打水,书记收起了他的刀子,小伙子回屋找刀子。书记问他你想干什么?小曹说:“我今天想吃喝一顿就走,不再回来了,以后你们也不要再找我,我明白,平时你们对我不错,我就是对年老多病的父母放心不下。”书记说:“听你说,你还算个孝子,但我看你的举动不像个孝子,你想自杀,只图了自己的痛快,可你不想想,二位老人感情上受得了吗?你这把刀子不只是杀了你自己,也是伤老人的心啊!”小曹哭了说:“可是我确实无路可走了”,“路是有的,看你自己如何走”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失恋不该失态,有困难可以打组织,只想死,还算什么男子汉,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兵行为”。说后,把车钥匙递给了小曹,没车骑,先骑我的,又拿出了两百元钱,又让小曹写了困难补助申请。
领导的言行感动了小曹,他拉着书记的手说:“我听你们的P269(好花迟开也该开了)。”
但导向功能得以发挥,要依赖于下列条件:
第一,劝说对象必须具备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的情感需要和不知道所措的精神困惑。当事者内在的改良需要,才是他发生转变的决定因素。否则,劝说对象自以为是,麻木不仁,对目前境况“感觉良好”,那么,任何人的劝说,都将成为过眼烟云。
第二,劝说者必须具备强烈的助人为乐的道德责任感。无论是朋友、同事、同学,还是兄弟姐妹,只要他因困难和挫折而苦恼,精神处于危机状态,我们就有义务去进行开导和规劝。
第三、劝说者必须具备救人于水火,解人于危难的能力储备,对人进行劝导,替人参谋,为人导向,需要对方

改变原有观点的基
础上,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否则,只能局限于简单的批评和劝阻。所谓能力储备,第一是能灵活运用各种劝说方法;第二是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思想见解;三是能准确判断是非;四是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五是能够多角度地看问题。
否则,劝说时只能受对方情绪感染,不能帮助对方摆脱困境,并且还在迷惘者的队伍里再增加一个伙伴。如搭救落水者,不会游泳,下水救人,不是帮倒忙,就是同归于尽。
(4)告诫功能,劝说不仅体现于安慰鼓励,调解矛盾,解惑释行,而且还用来对人的思想情绪和言语行为进行批判性的警告和劝阻。
一位干部回老家过年,在村口正遇上了本家宗族的二三十个兄弟们,拿着长短不一的棍棒,杀气腾腾地朝邻村走去。这位干部经了解才知道邻村的赵某昨晚拦路强奸了王家的一个女孩子,王家不胜其怒,决定找赵某复仇,置其于死地,王干部拦住大伙说:“诸位父老兄弟,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我决不同意你们这种做法,因为这要犯法的,还是回家去吧!”大家一听,七嘴八舌地说:“他姓赵的强奸妇女,更是犯法!我们去打死这个畜生,这算犯法吗?”王干部说:“他赵某强奸妇女,当然是犯罪,我们应该去告他,请求法律制裁他。如果我们不去告他,私自把他打死,我们本来是受害人,却成了故意杀人犯。这个帐我们能不算一算吗?几句话,一针见血,阐明利害,说服了群众,制止了一场大规模的大武斗。”
一般来讲,对人进行鼓励安慰比较容易,对人进行批评和警告相对困难一些。如批评不当容易造成双方关系的恶化,有很多人明知对方有问题也不敢明确指出来。
其实,也大可不必把告诫性劝说看得那么可怕,只要态度诚恳,方法得当,还会大大加深双方的友谊,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劝阻,是为了帮助对方认识错误,而不是把人整死。只要我们诚恳地想出善意的批评,并设法让对方知道,只有认知错误,并迅速改正错误,才会有光明的出路,对方领会了我们的诚意以后,自然会由衷地感激我们的告诫。
第二,批评要讲科学性,抓问题要准,批评才能说到点子上,对方才能心悦诚服。
第三,要保护其自尊心,警告和劝阻,有很大成分的揭短和亮丑成分,搞不好,很容易刺伤对方的自尊心。所以劝说时首先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地位。如劝说对象是你的部下,晚辈或学生,劝说时要多给予长者的关怀和温暖,显得语重心长。
如果劝说对象与你是平等身份的人,就要讲究用语分寸,体现对他的尊重。

其次要注意场合,一般不要
当着众人的面子进行劝说,最好是私下里以私人谈话方式进行。
第四,要善于运用批评的技巧。“技者,事事要领,为君者,不可不察也。”对人批评和告诫,并不是说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直来直去,一语见分晓。有时候要通过含蓄迂回的方法来进行启发和诱导。
例:P269,好花迟开也该开了。
有家毛纺厂有一个绰号叫“螳螂”的青年工人,曾经被公认为后进不可救药。厂党委书记主动去找他谈了一次话。
书记一见他就说“你好啊”
青年冷冷答道:“不敢说好——众所周知我不好。”
“为什么抽水烟?”
“有劲,过瘾,没钞票”。
“你每月收入多少?”
“进厂十年,每月386毛,奖金年年无。”
“为什么?”
“因为我是全厂有名的坏蛋。”
“你一不偷,二不抢,三不搞腐化,怎么会是坏蛋?”
“有人说我是不可救药嘛!”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你不是坏人。说你不可救药,不仅是否定了你,同时也否定了教育者自己。”
听到这里,青年笑了:“哈!我与你见解相同。”
书记再问:“我听主你救过人。”“那是过去,好汉不提当年勇。”
“对,有志气!过去你曾是一个好汉。可如今呢?你骂人,打架,恐吓人,逞英难,干的是蠢事,我今天来这里是第三次拜访你,想和你交个朋友。我还要拜访你的父母、妻子、师傅、朋友、共同探讨一下青年人如何生活。孔夫子说‘三十而立’,你今年整整三十一岁了,好花迟开也该开了。”
书记这种平实朴素,肯定成绩、优点鼓励信心,渐趋深入的劝说方法,句句都点到了这位青年的心坎,缩短了书记和普通工人的心理距离。那位青年激动地站了起来,在书记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书记,够朋友!”后来,这位青工逐渐变为先进工人。
三、劝说的方法
我们施行劝说,目的在于阐明自己的观点,纠正对方的看法,改变对方的情绪,关键是要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过河、河水浅,我们可以摸着石头涉水而过,河水较深,则可以游过去,倘若水深且急,就该乘船,或者架桥,或者通过地下隧道。
劝说,本无定法,人们长期生活交往实践,摸索出了许许多多好的经验,又把这些经验拿来指导实践,进行检验。
1、诱导法,通过讨论、启发、引导进行劝导说服方法。一开始要明确改变对方的什么态度,然后找出一些与这种态度相违背但对方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来发问。最后,劝说对象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两难推理中,要么否定自己原来的观点,要么否定眼前的事实,但事实

无法否定,就只有改变原来的观点了。于是就自我说服了。
李燕杰是这样用诱导法来劝说胸前挂耶稣缘十家架的青年,最后取下十字架的。
李:如果有个姑娘,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表面看,是美的。可是有人告诉你,她就是爱在公共汽车上干这个(扒手),你还认为美吗?
青年:不美,内外不一致。
李:有这么一幅油画,一个修女,外表穿得很肃穆,内心对耶稣很虔诚,胸前挂着一个十字架,你觉得美吗?
青:内外和谐,对基督徒来说,还是美的。
李:那么阁下,信耶稣教吗?
青:摇头。
李:知道耶稣为什么被钉在十字架上吗?
青:摇头。
李:那么阁下,既不信耶稣,又不懂耶稣教,胸前挂着十字架美在哪儿呢?
青:李老师,我保证以后不戴了。
采取循循善诱导的方式,引导青年去思考盲目追求外表美的错误做法。
P85《强舌胜似强兵》“留胡须犯法吗?”
诱导法劝说注意:(1)要求在劝说中多运用一些商量的口气;(2)不要回避矛盾,如对方的意见不对,你不妨把你的意见说出来,或用一种商量的口吻使他认识到自己意见的错误性。(3)适用对象,那些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对象。
2、迂回法:劝说者有意避开要谈及的问题的核心内容,先选择一个易于向中心话题过渡,但看上去貌似与话题毫无联系的话题,与劝说对象共同讨论,同时渐渐引向中心话题。
有一位母亲非常喜欢打麻将,随时在家中通宵达旦,他有两个儿子对母亲的作法很不满,大儿子就对母亲直说,请母亲不要这样打下去了,母亲只是笑了一笑,照打不误。二儿子走过来对母亲说,儿子在学校师先生为师,在家以父母为师,今母亲爱好赌博,儿子也该向母亲学习,如果他日儿子也如母亲一般的赌博,请母亲不要怪罪儿子。母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便从此改掉了赌博恶习。
古时候,齐国国君喜欢养鸟,派了一个名叫烛邹的人去看管一只鸟。烛邹一疏忽,那鸟飞了,齐景公很恼火,命令官吏杀掉烛邹。齐景公有一个宰相叫晏子,有心劝说齐景公不要重鸟轻人,但面对盛怒的君王,该怎么办呢?
他对国王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允许我一一列举,然后再杀他,让他死个明白。”
晏子在征服齐景公同意之后,就当着齐景公的面,斥责说:“烛邹,你给我们大王看管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你的第一杀罪状,因为你而使我们大王为了一只鸟而杀人,这只第二条罪状,让诸候知道这件事以后,都要议论我们大王重鸟而轻人,
败坏大

王的威望和名声,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大王让你死,是你罪有应得。说完,请齐景公杀掉烛邹。”
晏子名义上是宣布烛邹的罪状,实质上是讽刺齐晏公不要重鸟而轻士。使齐景公认识到关系国家根本的事情,终究要比一只鸟的价值大得多,不要因小失大。
齐王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教诲了。”
迂回法是一种灵活性较强,难度较高,注意:(1)要善于选择与中心议题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喻物。(2)要适时地把握过渡点。当对所涉及的问题议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迅速地转折。
一位老师听一位家长说他的学生在家从不整理被子,屋子一片狼籍,就想找机会劝劝他。一天,老师见这个学生正在练字,特意走过去说:“你的字等级不错!”学生回答:“等级不好!”老师继续往下说:“汉字是方块字,有美学,又有力学……”从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说到当代的郭沫若,沙孟海,舒同。学生没想到老师关于书法还懂得真多,于是渐渐地听得入了迷。老师发现时机已到,就突然把话锋一转,说:“常言道,字如其人,但遗憾的是,你的字与你本人大不一样。”学生对老师的袭击毫无防备,一下子呆了,说了声,“怎么了!”老师说:“你的被子窝窝囊囊的,像个练书法的人吗?整理内务犹如写字,也很有讲究。一个字中,只要一笔没写好,整个字就显得逊色;一个寝室,只要你的床上零乱无比,整个寝室的统一美就被破坏了。”学生听了,忧然大悟,脸红了起来。
从此,这位学生就开始注意寝室内务了。
3、对比法。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情况,针对劝说对象的不同思想特点,运用对比来说服对方,使对方放弃原来的不正确观点,改变不科学,不冷静,不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
某厂小张在一次调工资时,张三只升了半级,而同班的李四却晋升了一级,张三认为不合理,便气冲冲地跑到领导老徐那里论理。见面后,张三说:“凭什么给他长一级,却给我只长半级?”老徐说:“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你认为不合理,咱们比比也好。去年,你们班长不在,你同李四各代理了几个月的班长,李四代理班长期间,工作认真负责,而你却择了几次桃子,使班里的工作受到影响,平时的工作,李四的责任心比你强,李四遵守劳动纪律,你却有违纪行为。这就是车间里给李四长一级给你长半级的理由。”张三态度稍微平静了一些;照你这么说:“我连半级都不该长!”老徐摇了摇头说:“不!你的技术不错,关键时旋能解决生产上的问题,不然的话,你们班十个人,怎么会只给你和李四

长工资呢?是你想和张三比,所以我才从你和李四谈起。”一席话,让李四火气消了不少。这里,老徐并不简单地教育张三,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因名额有限,不要为了半级工资闹情绪。实事求是对比。
注意:(1)寻找甲、乙的主要文化因素。(2)把甲、乙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相同的起点上,谁高谁低,谁优谁劣,谁是谁非,就会一目了然。
当劝说对象面临进退两难的地步时,也可用对比法助他决策。
一次,三国联盟攻秦,兵逼函谷关,秦王感到形势危急,想割让城地讲和,但又犹豫不决,就找来一名叫公子地他的人来商量。公子池说:“讲和,大王要后悔,不讲和,大王也要后悔”。秦王问:“为什么?”公子池说:“大王割让河东之地而讲和,三国兵退走了,大王一定会说‘真可惜’,三国就要退兵了,我却把三座城池白白地送给了他们。”这是讲和后的后悔;不讲和,三国兵入函谷关,包括咸阳,那时候大王可能又会说:“可惜啊!我舍不得三座城市,却落到这种地步。这是不讲和的后悔。”公子池未说应该讲和也没说不应该讲和。但在分析形势后的背后,态度也十分明白了。
秦王说:“反正都要后悔,不如后悔失去三座城池,而不后悔咸阳危急。我决意讲和。”于是三国之兵遂退。
4、归谬法。假设对方的观点言之有理,然后引申出一个连对方也不得不承认是荒谬的结论,从而心腹口服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和主张。
有位懒汉在朋友家里借宿,早晨,朋友替他叠被。懒汉说:“反正自己正要睡,现在何必去叠!”饭后,朋友忙着刷碗,懒汉说:“反正下顿要吃,现在何必去刷!”朋友劝他洗脚,懒汉说:“反正还是要脏,现在何必要洗!”
第二天,吃饭时,朋友只顾自己吃,不理懒汉,懒汉问:“我的饭呢?”朋友说:“反正吃了要饿,何必要吃?”睡的时候,朋友只管自己,不理懒汉。懒汉问:“我睡哪儿?”朋友说:“反正迟早要醒,何必要睡!”懒汉急了,叫道:“不吃不睡,不是要我死吗?”朋友答道:“是啊,反正总是要死,你又何必活着?!”懒汉哑口无言。
当我们面对固执己见的人,直接反驳其错误不见效之下,最巧妙、最有效的方法,当属此法。
采取方式多种多样,可直接归谬:一位老农要砍花园中的大桂花树,儿媳问道:“这棵桂花树长得甚好,何故要砍它。”
老汉:“我这院子四四方方,有了此树,便成了困,我怕不吉利,故而……”
儿媳:“依父亲的讲法,院中树虽然倒了,但人还在里边,不又成了囚犯的囚,不是

更不吉利?”
老汉终于收起斧子。
还可间接归谬,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对方谈自己的见解,即使说错了,也不要急于马上指出,而要不断地作出补充的问题,诱导对方把错误的前提推到显然荒谬的结论上,使之不仅不承认其错误,然后再设法引导他随着你的正确思想,通向你的主张。
古时候,有个人得了一种“长生不死的药”他来到宫外,要求献给国王,守门的卫士问道:“可以吃吗?”来人答:“可以吃”。武士一口把药吞进肚子里,国王听说守卫武士吃了献给他的不死药,勃然大怒,下令杀掉这个胆大包天的畜生。
卫士秦然处之,振振有词地对国王说:“我问过他说可以吃,我才吃了,这不是我的过错,而人家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你又杀死我,那么是药不灵了。你一则是杀无罪之人,二则表明献给的是是在欺骗你啊!”
国王放了卫士,也不再吃长生不死药。
5、激将法。用超常的劝说语言,激燃劝说对象自尊火花。促使其下决心干我本想要他去干的哪件事情。
大量的劝说表明,做人的思想工作,有些方法,适合于“这个人”和“这件事”,不一定适合于“那个人”,“那件事”。对那个人,只要动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以诚相待就能打动他,直至说服他;但在同样一种情况下,“这个人”也可能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愿吃甜的,愿意吃辣的,认定一条死理,只往牛角尖里钻,你磨破嘴皮,他却一意孤行;如果你改变方法,突然给他一个强烈的反刺激,还能使你的劝说获得理想的效果。
排球名将孙晋芳,少年时代在苏州业余体校练排球时,单调乏味的训练使他厌烦了,后来索性不去了。教练多次登门相劝无效。有一次,教练又去劝他,见孙晋芳仍然在耍拗脾气,教练便狠狠地对她嚷道:“看来你不是块打排球的料”。说完,骑上车就走。孙晋芳此刻却马上去追教练,教练装着没听见,角往前骑,气得孙晋芳猛冲几步,一把抓住教练的车子,大声说:“我去,我去。”
“劝将不如激将”,教练一席话,激起了孙晋芳强烈的维护自尊的需要。
激将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不可不辩对象个性而通用一个单子吃药。一般说来,它对那些争强好胜的胆质的人,效果比较明显;而对敏感多疑,办事谨不慎微的抑郁质的人,很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他会把劝说者所给予的激将视为讽刺,导致心死。所以激将法的运用,必须是建立在了解对象的基础之上,如果失却了这一坚实的基础,恐怕难以如愿。
6、警告法。
当事人如下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要造成严重后

果的关头,劝说者向他大喝一声,给他的精神以强刺激,使之受到震撼,从而迷途知返,制止事态的发展。
某单位一位科室干部,因没长上工资,就大发雷霆,搕下工作,去找党委书记说过明白。党委书记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平时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不长工资是应该的。现在你又不干工作,违反了劳动纪律,说这一点,你也不具备长工资的条件,若再这样闹下去,请你想一下后果!”义正辞严,使这位干部哑口无言,羞愧而去。
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这位党委书记做思想工作生硬?体现不出“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心情动人”的好作风。
但任何时候,都能以变应变,如果该发脾气的时候不发脾气也是不行的。做人的工作当然要坚持和风细雨疏导,但疏导并不意味着不看对象的思想态度如合,一味地顺情说好话,当一股洪流汹涌而来,在其前面筑起一道坚硬的堤坝,使之受阻后立刻改变流向,朝我们希望的地方奔泻,这也是疏导。
如果党委书记只跟他讲“名额少,实在照顾不了。”之类的安慰话,或讲一通“要正确对待,要发扬风格”之类的大道理,是无济于事的。
警告法是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中,用正义和原则的重锤撞击对方的思想警钟。有言在先,丑话说前头,给对方一种心理准备,实际上是启迪对方产生“不听人劝,吃亏在眼前”的恐惧感,使他明白,照原来的做法继续下去,对他有害无益,从而改变自己固执己见的态度。
对于那些迷途知返,知错能改的人,使用这种方法尤其有效。当然,启迪对方的恐惧感必须是善意的,不能去恫吓,威胁对方。
注意:对于那些脾气倔强,或者“破罐子破掉”的人,一般不要使用警告法,尤其是那些亡命徒,搞不好会使他一意孤行,明知故犯。如果我们面临这种情况,必须马上采取相应措施补救,一是通过别的渠道,加强安全防护,不至于让他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二是对那些执迷不悟,以身试法者要给以相应的处置,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择卫法艺术的尊严。
7、归谬法。它不是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而是假设对方的观点言之有理,然后引伸出一个连对方也不得不承认是荒谬的结论来,从而心甘情愿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和主张,无条件地接受劝说者输出的思想信息。当我们的对固执己见的人,直接反驳其错误有诸多不便的情况之下,最有效,最巧妙的方法当属归谬法了。
项羽少年时代就喜欢树木,一天,他见邻居一位老伯正要挥斧砍掉庭院中的一棵桂树,忙向前问道:“这棵桂花树长得甚好,老伯何故要砍

掉它?”老伯叹了口气说:“我这庭院四四方方,有了此树,岂不成了囚字,老夫怕不埋头利,故忍心……”羽听后拱手道:“依老伯的讲法,院中树倒了,但人还在不又成了‘囚’字,更不吉利。”
吃红米饭的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