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颈丛阻滞麻醉规范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1.1 适应症:颈浅神经丛阻滞仅适用于颈部和肩部手术的浅表手术。颈深神经丛阻滞适用于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或切除、气管造口术等。

1.2 禁忌证:难以保持上呼吸道通畅者,患者不同意或不能合作者。

2 操作常规

2.1 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2.2 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

2.3 深丛阻滞: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 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 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

2.4 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 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

2.5 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效果。

3 常用局麻药:

3.1 1%利多卡因。

3.2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3.3 0.5%罗哌卡因。

3.4 局麻药内加入1∶20万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药效,减低毒性,减少出血和预防血压下降,罗哌卡因可不加肾上腺素。

4 意外与并发症

4.1 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颈部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吸氧必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者安定10mg iv。抽搐者1%丙泊酚50mg~100mg缓慢 iv,抽搐停止即停,必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加快输液,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

4.2 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过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应冒然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置,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

4.3 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4.4 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前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出现胸闷呼吸

困难,吸氧可缓解,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容易出现以上并发症,因此,原则上应避免同时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尤其是三点法(C2、C3、C4阻滞)。

4.5 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局麻药内禁或慎用肾上腺素。

4.6 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动脉注射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