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易错疑难集训(三)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易错疑难集训(三)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易错疑难集训(三)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易错疑难集训(三)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易错疑难集训(三)——A学习区夯实基础一遍过(人教版(2019)第二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均可通过遇浓硝酸变黄色来鉴别

B.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结构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

C.人体血糖含量指的是血液中含葡萄糖的多少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可以用来制取肥皂

2.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B.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用C n(H2O)m表示

C.蛋白质分子只含有一条肽链

D.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所以油脂是混合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高分子化合物

B.含淀粉或纤维素的物质可以制造酒精

C.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聚,蛋白质变性

D.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多肽化合物4.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1

5.以玉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原料制备乙醇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 12H 22O 11属于二糖

B .1mol 葡萄糖可分解成3mol 乙醇

C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D .不能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醇和水

6.依次鉴别淀粉、含有苯环的蛋白质、葡萄糖溶液,下列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A .碘水—变蓝色;新制2Cu(OH)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B .浓硝酸—变黄色;新制2Cu(OH)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 .新制2Cu(OH)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 .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2Cu(OH)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二、填空题

7.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g 淀粉和4mL20%的H 2SO 4溶液,加热3~4min ,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 2SO 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是否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并向其中加入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_______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 .滴加稀盐酸

b .滴加浓硫酸

c .滴加酒精

d .火焰上灼烧

三、实验题

8.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现要证明淀粉的水解情况。分别取少量待测液于两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碘水,向第二支试管中先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滴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1)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中________,第二支试管中________,则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2)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中________,第二支试管中________,则证明淀粉部分水解。 (3)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中________,第二支试管中________,则证明淀粉未发生水解。

(4)第二支试管先加适量NaOH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3

9.现有7瓶失去标签的试剂瓶,已知它们盛装的是有机液体,可能是乙醇、乙酸、苯、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液体的名称。已知:乙酸乙酯在稀NaOH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3332CH COOCH CH + NaOH CH COONa+CH CH OH ???→。

试写出下列标号代表的液体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G_______。 10.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所示为用玉米作原料制取各物质的转化过程。 已知:

Ⅰ.G 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D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且可以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Ⅱ.R CHO R COOH H

+

?????→银氨溶液——。 (1)A 的名称为________,B 的分子式为________,F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G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B 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1molB 能水解生成2molCH 3CH 2OH 和2molCO 2

b.欲检验A生成的B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c.B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蔗糖的水解产物之一为B

(3)由C→B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4)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足量的F与甘油、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只有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才变黄色,A项错误;

B.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糖类,B项正确;

C.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项正确;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可以用来制取肥皂,D项正确;

答案选A。

2.D

【详解】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B.糖类中,有些糖的分子式不符合C n(H2O)m,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B项错误;C.蛋白质分子可以只含有一条肽链,也可以含有多条肽链,C项错误;

D.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油脂是混合物,D项正确。

答案选D。

3.A

【分析】

【详解】

A.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下,不是高分子,故A错误;

B.淀粉或纤维素均为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酒化反应生成乙醇,则含淀粉或纤维素的物质可以制造酒精,故B正确;

C.硫酸铜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鸡蛋清凝聚,故C正确;

D.多肽结构复杂,与氨基酸中氨基、羧基的数目及顺序有关,即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能以不同的数目和顺序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多肽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4.D

【详解】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得到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A正确;

B.淀粉遇到碘,显蓝色,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B正确;

1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C 正确;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错误;

答案为D

5.B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玉米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C 12H 22O 11,C 12H 22O 11在酸性条件下继续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根据C 12H 22O 11的分子式以及糖类的定义,可知C 12H 22O 11属于二糖,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 .由题意可知,C 12H 22O 11属于二糖,A 项正确;

B .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126

252C H O 2C H OH 2CO ????+→↑催化剂,1mol 葡萄糖分解成2mol 乙醇,故B 项错误;

C .根据淀粉遇碘变蓝,可取少许水解液于试管中,若滴加碘水,无明显变化,则证明淀粉已水解完全,即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C 项正确;

D .乙醇和水互溶,不可用分液操作分离,D 项正确。

答案选B 。

【点睛】

需特别注意的是,淀粉水解产物的检验中,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时,其环境不能是碱性,因碘水与碱会发生反应影响检验,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与葡萄糖反应时,其环境必须是碱性条件。

6.D

【详解】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用碘水来鉴别;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来鉴别;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鉴别。按照题给顺序,D 项正确;

答案选D 。

7.C 6H 12O 6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高级脂肪酸d

【详解】

(1)①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答案为:C 6H 12O 6;

②葡萄糖可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可用来检验葡萄糖的存在,从而证明淀粉是否已发生水解,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答案为:高级脂肪酸;

(3)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①某些蛋白质分子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②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织品和其他纺织品),故答案为:d。

【点睛】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都会显黄色,只有含苯基的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时显黄色。8.无明显现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溶液变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溶液变蓝色无砖红色沉淀产生中和淀粉水解时加入的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

(1)结论为淀粉已完全水解,说明待测液中没有淀粉,只有葡萄糖。则第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第二支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2)题给结论:淀粉部分水解,说明待测液中既有淀粉,也有葡萄糖,故第一支试管溶液颜色变蓝,第二支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答案为:溶液变蓝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3)题给结论:淀粉未发生水解,说明待测液中只有淀粉,没有葡萄糖。故第一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蓝,第二支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答案为:溶液变蓝色;无砖红色沉淀产生;(4)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在加新制Cu(OH)2悬浊液之前,必须先使水解液呈碱性。答案为:中和淀粉水解时加入的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

9.乙醇乙酸苯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详解】

Cu OH悬浊液并加热后,F中产生砖红色沉7种物质中只有F、G溶液无气味;加新制的()2

Cu OH发生中和反应而使淀,说明F为葡萄糖溶液,G为蔗糖溶液;乙酸呈酸性,能与()2

沉淀溶解,故B为乙酸;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所给物质中苯、乙酸乙酯、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其中乙酸乙酯、油脂均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再有分层现象,只有C中仍有分层现象,苯不溶于NaOH溶液且密度比水小,说明C为苯;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乙醇有特殊香味,说明D为乙酸乙酯。即A:乙醇,B:乙酸,

3

C :苯,

D :乙酸乙酯,

E :油脂,

F :葡萄糖溶液,

G :蔗糖溶液。

10.淀粉C 6H 12O 6CH 3COOHCH 3COOCH 2CH 3d 光化学2CH 3CH 2OH +O 2Cu/Ag ???→2CH 3CHO +2H 2O3CH 3COOH +

浓硫酸+3H 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分析】

由已知Ⅰ中D 是重要化工原料且可以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结合转化过程中D 可被催化氧化之后可与银氨溶液反应分析,可知D 为乙醇。再由D →E →F 、D +F →G ,且G 具有果香气味,可知G 为乙酸乙酯。由此可知,整个转化过程为淀粉(A )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B ),葡萄糖在题中有三种转化过程: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醇(D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E ),根据已知条件R CHO R COOH H

+?????→银氨溶液——可知,F 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G );葡萄糖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葡萄糖酸铵(H );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C ),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转化成淀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 的名称为淀粉,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O 6,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 3COOH ,G 为乙酸乙酯,其结构简式为:CH 3COOCH 2CH 3,故答案为:淀粉;C 6H 12O 6;CH 3COOH ;CH 3COOCH 2CH 3;

(2)B 为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则

a .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a 项错误;

b .淀粉水解需要稀硫酸作催化剂,水解后的溶液中呈酸性,而葡萄糖和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需要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反应;应先将水解后的溶液环境调整为碱性环境,再加入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并加热,b 项错误;

c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OH ,能发生酯化反应,c 项错误;

d .蔗糖属于二糖,每摩尔蔗糖水解生成两摩尔单糖:葡萄糖和果糖。d 项正确; 答案选d 。

(3)C →B 的过程为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其中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为:光;化学;

(4)D →E 是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过程,反应方程式为:2CH 3CH 2OH +O 2Cu/Ag

???→

???→2CH3CHO+2H2O;

2CH3CHO+2H2O,答案为:2CH3CH2OH+O2Cu/Ag

(5)乙酸和甘油(丙三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3CH3COOH +

浓硫酸

+3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答案为:3CH3COOH +

浓硫酸

+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点睛】

可根据题给已知条件进行正逆推结合,先分析出D为乙醇,进而可推导出B、E、F、G所表示的物质。

5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1

4、把一个铁丝围成的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6、(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加一条线段,把方格纸中的图形改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第四单元难点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1、把竖式填写完整。 □ 8 )□7 □□ 3 □ □)□9 7 □ 7 □ □) 2 8 □□ 4 □ □)□8 4 5 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39 6×()< 23 40>7×() 3、□÷9=3……□余数最大是()。 □÷□=□……6 除数最小是()。 □÷5=4……□被除数最大是()。 □÷□=7……3 被除数最小是()。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小学三年级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 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复习建议: 1)看本学期我们完成的练习纸和作业本,原来的错题现在弄懂了吗? 2)根据查漏补缺的情况,说一说在答题时,要提醒自己注意什么? 3)再根据查漏补缺的情况,找相应的练习进行自主练习 4)最后,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做完成“卷子”后的检查? 实战演练: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 40)平方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366)天,第一季度是(91)天。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 2016)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4)。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周长是(40)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周长是(50)厘米。(像类似这样的拼一拼、剪一剪等题目,要记得动手按要求画一画。) 二、选择

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A)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D)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说明:因为两家用的地砖每块大小不知道是不是一样大的,所以不能判断。)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B)(说明:平均体重在45和23之间。) A、45千克 B、32千克 C、23千克 4、25×40积的末尾有(A)个0 。 A、3 B、2 C、1 (说明:25×4=100,别忘了原来因数末尾的0。) 5、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C)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说明:要注意审题,这里的80是周长,所以要先求出边长:80÷4=20,再用边长×边长=面积,算出。)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C) A、7 B、8 C、9 (余数比除数小,即除数要比余数大。) 7、852÷8的商(A)(中间有没有0,要看每个数位上的数够不够商1决定。) A、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被7除,结果是(B)(通过判断商的位数即可判断。) A、10......4 B、100......4 C、1000 (4) 9、当A÷B=13……9时,B最小,A=(C) A、117 B、130 C、139 (说明:先判断B最小应该是10,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C )人。

80个物理易错疑难考点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专题6.1 功和功率

一.选择题 1.(2016·西安八校高三质检)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以速度v匀速移动距离l。(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体对物体做的总功是0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l C.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μmgl cos θ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mg v cos θ 2.(2016·江苏南京三校联考)身高约1.7 m的高中男生在学校体育课完成“引体向上”的测试,该同学在1 min内完成了15次“引体向上”,每次“引体向上”都使自己的整个身体升高一个手臂的高度,且每次“引体向上”都需要2 s才能完成,则该同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约为() A.10 W B.20 W C.90 W D.300 W 3.(2016·贵州遵义高三一模)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处于同一高度,A沿固定在地面上的光滑斜面下滑,B自由下落,最后到达同一水平面,则() A.重力对两物体做的功相同 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C.到达水平面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 A=P B

D.到达水平面时两物体的动能相同,速度相同 4.(2016·辽宁大连高三一检)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时间t后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时间3t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做的功W1、W2间的关系是() A.W1∶W2=1∶1 B.W1∶W2=2∶3 C.W1∶W2=9∶5 D.W1∶W2=9∶7 5.(2016·湖北孝感高三模拟)质量为50 kg的某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过程如简图,经实际测量得知上升的最大高度是0.8 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3 m/s,则起跳过程该同学所做功最接近(取g=10 m/s2)() A.225 J B.400 J C.625 J D.850 J 6.(2016·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1、F2先后将质量为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同一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拉至顶端,两次所用时间相同,第一次力F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力F2沿水平方向。则两个过程() A.物体与斜面摩擦生热相同 B.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相同 C.F1做的功与F2做的功相同 D.F1做功的功率比F2做功的功率大 二.计算题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各单元重难点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克、千克、吨的认识 1、克、千克、吨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 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克用kg 表示。1000g=1k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克用t 表示。1000kg=1t 附:1公斤=2斤1000g=1kg=1 公斤 1 斤=500g 1 斤=10两 重要提醒:如果单位不一样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单位进行换算成统一的单位,然后加减。 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利用乘法口诀得出结果,然后看乘数后面有几个0 就在结果后面加上几个0。如:20X3即2个十乘3得6个十。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或者整百进行乘得出的结果就是估算结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如:86X7"630也就是把86看成是90乘7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A、用一个数乘因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B用一个数乘因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C、用一个数乘因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 几千向千位进几;D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4、解决问题时方法:首先要读懂题意,其次要弄清已知条件,最后看求的问题是什么?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三、东、南、西、北 1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2、地图是一般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 4、路线问题:从什么出发就以什么为中心画十字标出东南西北。 四、旋转与平移现象 1、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 2、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转动的风车,这些都是旋转现象;玩滑梯、推积木、移动的电梯,这些都是平移现象。 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方法: 1)、首先确定商是几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小,商就是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如果被除数的十位比除数大或者相等,商就是两位数。商的第一位写在十位上。 2)、试商。(以前练习过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如果商是两位数,就先用十位数去除得的余数与个位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4)、得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1 、“至少”的问题(也就是把商加1 。余数不管) 2、“最多”的问题(也就是商,余数不管) 3、比较“谁快”的问题(第一步要分别求出每个的效率;第二步就是要进行比较利用大于或小于符号连接) 4、怎样才合算的问题(谁用的钱最少谁就合算。) 5、合理派车的问题 六、周长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长=长方形的周长十2-宽宽二长方形的周长十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 4 重要提醒:如果长或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一定要先求出长或宽,然后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 2、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80个物理易错疑难考点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专题3.5 传送带问题(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重庆适应性测试(第三次)理科综合试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素为μ,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v 0、t 0已知,则 A .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 B .0 0tan cos v gt μθθ =+ C .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 0 D .t 0后滑块的加速度为2 g sin θ-0 v t 【参考答案】AD 变成沿传送带向上,mg sin θ-μmg cos θ=ma 2,代入动摩擦因数值,得a 2=2 g sin

θ- v t ,选项D 正确。 考点: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1、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物体会继续加速下滑.2、小木块两段的加速度不一样大. 2. (2016河北名校调研)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 、B 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 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A 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 、B 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传送带对物块A 、B 均做负功 D .物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 【参考答案】: BCD 3.(多选)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 ,运动速率恒为v ,在其左端无初速放上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到右的运动时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代表物代表物分子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 油脂 油 脂肪 蛋白质 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3-5>(教材79页) 实验现象葡萄糖 淀粉 蛋白质 ⑴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也可使 应用: ⑵淀粉的特征反应 ⑶蛋白质特征反应:① ② 应用: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实验3-6>(教材79-80页) 现象:

解释: ①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油脂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用途: ③蛋白质水解: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⑴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⑵蔗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⑶淀粉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⑷纤维素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2、油脂的主要应用 ⑴油脂中的碳链含时,主要是 油脂中的碳链含时,主要是 ⑵应用: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是,然后再分别进行,油脂同时还有的作用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食用: 纺织业:皮革业: 医药业: 化工业: ⑷酶:酶是一类,是。 巩固练习 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结构简单 B.不能水解为最简单的糖 C.分子中含羟基和醛基的个数少 D.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少 2、下列能用于鉴别衣物是否为纯毛织物的方法是() A、看衣物纤维是否溶于水 B、闻衣物纤维是否具有皮毛的气味 C、把衣物纤维烧焦,是否具有烧焦羽毛味 D、在衣物上滴加浓硝酸,看是否变黄色 3、下列物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是() A.KI B.I2 C.KIO D.KIO3 4、下列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有两种的是()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5、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 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6、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 试剂中的① 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 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3)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6)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0)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3)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8)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重难点: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 一、填空 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2、326×2的积是()百多。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 () 二、判断 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 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 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 四、解决问题 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 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 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谁加工的多,多多少?

80个物理易错疑难考点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3.10

一.选择题 1.(2016衡水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竖直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s后,速度为v,测得物块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大小为F。改变升降机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相同距离,可以得到多组对应的v和F,作出F——v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c/2s B.当v2=c时,物块一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物块的质量m=2b/cs D.d=2b 【参考答案】AD 2.(2016洛阳联考)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能正确反映上述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位移x变化关系的图象是下列图中的( )

【参考答案】 A 2.(天津市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如图甲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 x 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处,将弹簧压缩了 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块从与弹簧接触开始,至运动到最低点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弹簧原长为位移的零点)变化的图象是: ( ) 【参考答案】D 【名师解析】物体下降到O点时,物体所受弹力为零,此时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继续下降,所受合力F=mg-kx,加速度a=F/m=g-kx/m。物块从与弹簧接触

开始,至运动到最低点加速度的大小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当弹力增大到等于重力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此后合外力向上,加速度可表示为a=F/m= kx/m –g,当弹力增大到是重力的2倍时,加速度大小为g。由对称性可知,此时物体向下运动速度不为零,继续向下运动,故当物体速度减小到零时,加速度a>g,选项D正确ABC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v-t图像;胡克定律 3.(2016山东淄博模拟)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A.0~t l 时间内物块A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t 2 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 C.t 3 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 D.t 2~t 4 时间内物块A一直做减速运动 【参考答案】.BC 二.计算题 1...(2016上海四区二模)如图甲所示,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从直立静止起,做“下蹲-起跳”动作,图中的“●”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由力传感器画出的F-t 图线。图乙中1~4各点对应着图甲中1~4四个状态和时刻。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请根据这两个图所给出的信息,求: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重难点课堂练习

第1课时秒的认识 一、比一比。 60分○60秒60分○1时1分○85秒 100秒○1分1时○55分100分○1时 二、判断。 1.倒计时一般以“秒”为单位来数。() 2.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3.在百米赛跑中,小明用了18分钟。() 4.人的脉搏1分钟约跳75次。() 5.秒针走60圈,正好是1小时。() 三、在括号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5( )。 2.小朋友系好红领巾只需要大约20()。 3.我们的睡眠能达到9()。 4.小刚做30道口算题要用4()。 四、做20道口算题,小明用了160秒,小刚用了140秒,谁做得快?快多长时间?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一、看谁填得快。 1. 1分=()秒1时=()分 2. 120分=()时 3. 1分30秒=()秒 4. 1小时15分=()分 5. 95秒=()分()秒 二、我会比一比。 40秒○1分1时○61分2时○90分 140秒○2分1分12秒○80秒4时○240秒 三、小明晚上6:35开始吃晚饭,6:50就吃完了,明明吃饭用了多长时间? 四、小琴早晨7:30到校,中午11:40放学,她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填空。 1.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从()位加起,当个位满(),要向() 位进1。 2.计算36+48时,个位上6加8得(),向()位进() 位上写()。十位上的3加4再加(),得(),此题计算结果是()。 二、算一算。 52+68=49+88=74+39= 25+89=57+49=63+27= 68+53=49+78=92+18= 三、数学门诊(将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76+29=95 59+77=146 7 6 5 9 + 2 19 +7 17 9 5 1 4 6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3、小迷糊计算517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十位的9看成6.算出的结果是58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4、小迷糊计算287加一个数时.又不小心把这个数末尾的“0”看丢了.算出的结果是294.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注意列竖式计算203-48=500-137=这类题目在列竖式计算时的方法.

80个物理易错疑难考点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 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一.选择题 1(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称称量一个质量为m 的砝码读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A .该行星的质量为344316m T N π B .该行星的半径为m NT 2 24π C .该行星的密度为2 3GT π D .在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m NT π2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万有引力作用与卫星的圆周运动 【举一反三】在这颗行星表面以v 上抛一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地? 2.(2016·河北邯郸市高三一调)已知某半径为r 0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天体,测得它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 ,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假设在该天体表面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 0向上抛出一个物体,不计阻力,求它可以到达的最大高度h 是( ) A.v 20T 2(r -r 0)24π2r 3 B.v 20T 2(r -r 0)28π2r 3 C.v 20T 2r 20 4π2r 3 D.v 20T 2r 208π2r 3 【参考答案】D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m r2 = m·4π2r T2 , GMm r20 =mg′,所以g′= 4π2r3 T2r20 ,在该天体表面沿 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0向上抛出一个物体,不计阻力,物体上升的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mg′h =1 2 mv20,它可以到达的最大高度h= v20T2r20 8π2r3 ,D正确。 3.(2016·河北百校联考)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探测器预计在2017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带回约2 kg月球样品。某同学从网上得到一些信息,如表格中的数据所示,请根据题意,判断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为( ) 月球半径R0 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0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R R0 =4 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g g0 =6 A.2 3 B. 3 2 C.4 D.6 【参考答案】B 【名师解析】 4.(2016·河南郑州高三月考)中国首台探月车“玉兔号”的成功探月,激发起无数中国人对 月球的热爱。根据报道: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1 6 ,月球半径为地球的 1 4 ,则根 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 ) A.绕月球表面飞行的卫星与绕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周期之比为3∶2 B.绕月球表面飞行的卫星与绕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6 C.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1∶96 D.月球与地球的密度之比为2∶3 【参考答案】BCD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必修Ⅱ第3章第4节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课标要求】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合理搭配饮食。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2、区分它们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新课导学】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食物中含有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是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那么,我们在饮食中,每日所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你能说出他们的主要成分吗?阅读课本P78中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上比较它们的异同? 2、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从单糖、双糖、多糖的名称对应的分子式,总结出其命名的依据。 3、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分子式,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那淀粉与纤维素又是如何? 4、油和脂两者在外观上有何区别?从微观上分析,又有何区别? 5、汽油、石油和花生油都是油,它们属于同一类物质吗? 6、何谓高分子? 分子量大于1万的才属于高分子或大分子,高分子是高分子化合物的简称,它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很高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上万或百万,这类化合物表现出与无机、金属和有机的小分子化合物完全不同的机械和化学性质.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 ② 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也可使 注:银氨溶液---Ag(NH3)2OH的水溶液。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⑵淀粉的特征反应 ⑶蛋白质特征反应:①② 应用: [讨论]:淀粉遇到I2单质变蓝色,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3-呢?(实验验证)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科普】淀粉在人体内进行水解。人在咀嚼馒头时,淀粉受唾液所含淀粉酶(一种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开始水解,生成了一部分葡萄糖。 (淀粉在小肠里,在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经过肠壁的吸收,进入血液,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在加新制Cu(OH)2之前为什麽要加NaOH溶液? ①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 有关化学方程式: 注意: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②油脂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 ③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在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为。 【思考与交流】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试判断3个方案操作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甲方案:淀粉液? ? ? ? ?→ ?4 2 SO H 稀 水解液? ? ? ? ?→ ? 溶液 NaOH 中和液? ? ?→ ? 碘水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2)乙方案:淀粉液? ? ? ? ?→ ?4 2 SO H 稀 水解液微热 银氨溶液 ? ? ? ? → ? 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3)丙方案:淀粉液? ? ? ? ?→ ?4 2 SO H 稀 水解液? ? ? ? ?→ ? 溶液 NaOH 中和液?→ ?? ? ? → → 无现象 碘水 生成银镜 银氨溶液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原理 (1)糖类的水解反应: -1- -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重难点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下午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 5、10或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 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 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几个特殊数:25×4=100 ,125×8=1000 3、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较难题大全

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较难题汇编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天,第一季度是()天。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二、选择 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小明家客厅用了126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块地砖,那么()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千克,最轻的23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A、45千克 B、32千克 C、23千克 4、25×4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2 C、1 5、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A、7 B、8 C、9 7、852÷8的商() A、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被7除,结果是() A、10......4 B、100......4 C、1000 (4) 9、当A÷B=13……9时,B最小,A=() A、117 B、130 C、139 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人。 A、7 B、8 C、9 D、10 11、下列商最接近80的算式是:()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格,每一格可放32至38本,一共可以放书()本。

专题15.3机械波的传播-80个物理易错疑难考点模拟题精选训练.docx

0个易错疑难点最新模拟题(选修34)分类解析3 第十五部分选修3d 三、机械波 1.(2016-河北保定调研)(1)(5分)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分别为氐= 2.5m, 心=4.5m,则卜?列说法中止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 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质点b振动的周期为4 s B.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图中未画出)与质点a的振动情况总相同 C.此时质点d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大 D.质点a从图示时刻开始在经过1/4个周期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 cm E.如果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小于8 m的障碍物,该波口J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参考答案】ABE 【名师解析】 由波动图象可知波长心叫概 W可知口「选项A对;x二10.5 m与甌吊彌 ?正好是T波长’振动情况总相同”选项E对;质点&的位移比质点 b的大■质点。速度小”选项C错误;质点a从图示时刻开始缽过占个周期的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小于2 cm,选项D错;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为障碍物尺寸小于波长或相差不大,选项E 对。 位置的距离为Ax = 8 m XAAAA

2.(2016-湖南十三校联考)一列沿x轴止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波速为4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振幅为4 cm B?这列波的周期为1 s C.此时x=4m处质点沿尹轴负方向运动 D.此时x=4 m处质点的加速度为0 【参考答案】D 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其加速度为0「则C项错误,D项正确° 3.(2016?河南豫北六校联考)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发出的简谐横波在x轴上 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其波速为5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时P(—2 m, 0 cm)> Q(2 m, 0 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再经过0.5 s质点N刚好在(一5加,20伽)位置 C.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3居 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参考答案】AB 【名师解析】由同侧法可得F、0两点振动方向均为y轴负方向,所以A正确;由题图知人二【名师解析】由题图可知■这列波的振幅为2 cm,波长z = 8 m .而波速。二4 m/s .知周期T 8 - 4 -- 久 一 2 - - B项错误;根据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此时x二4 m处的 -20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汇总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东、南、西或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P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P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2.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3.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80个物理易错疑难考点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专题6.7与传送带相关的能量问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 匀速运动,某时刻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以大小也是v 、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冲上传送带,最后小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在小物块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W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W =0,Q =mv 2 B.W =0,Q =2mv 2 C.W = mv 2 2 ,Q =mv 2 D.W =mv 2 ,Q =2mv 2 【参考答案】 B 二、计算题 1.(2016·乐山市三诊)利用弹簧弹射和皮带传动装置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如图4所示,已知传送轨道平面与水平方向成37°角,倾角也是37°的光滑斜面轨道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轨道良好对接,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皮带传动装置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度v =4 m/s ,两轮轴心相距L =5 m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现将质量m =1 kg 的工件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皮带上的B 点时速度v 0=8 m/s ,A 、B 间的距离x =1 m 。工件可视为质点,g 取10 m/s 2 。(sin 37°=0.6,cos 37°=0.8)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工件沿传送带上滑的时间。

【名师解析】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 p =mgx sin 37°+1 2 mv 20 得E p =38 J 。 因为μ<tan 37°,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mg sin 37°-μmg cos 37°=ma 2 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 t 2=v a 2 =1 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x 2=v 2 2a 2 =2 m =L -x 1 故假设成立,工件沿传送带上滑的时间为 t =t 1+t 2=1.5 s 。 答案 (1)38 J (2)1.5 s 2.(2016联考)一个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3m/s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端固定着一个光滑曲面,并且与曲面相切,如图所示.小物块从曲面上高为h 的P 点由静止滑下,滑到传送带上继续向左运动,物块没有从左边滑离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不计物块滑过曲面与传送带交接处的能量损失,g 取10m/s 2 . (1)若h 1=1.25m ,求物块返回曲面时上升的最大高度; (2)若h 1=0.2m ,求物块返回曲面时上升的最大高度. 【名师解析】 (1)设物块滑到光滑曲面下端的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 mgh 1= 12 mv 12 ,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重难点突破卷(三)

较难应用题的综合应用 一、我会填。(每空3分,共45分) 1.一列火车本应7:25到达,现在要晚点35分钟,火车到达的时间是()。 2.小红家、小方家和学校都在永宁大道的一旁,小红家距学校280米,小方家距学校350米,小红家到小方家可能有()米,也可能有()米。 3.把一根3米长的木料锯成相等的几段,一共锯了5次,每段长()分米。 4. (1)上半场2队领先()分。 (2)下半场1队得了()分。 5.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画植物或动物,全班每人都画了,其中画植物的有21人,画动物的有18人,两种都画的有3人,全班有()人,列式是()。 6.小林今年5岁,爸爸的岁数正好是他的8倍,爸爸今年()岁。 两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林的()倍。 7.爸爸、妈妈为乐乐过生日,全家每人都吃了蛋糕的,他们三人共吃了这块蛋糕的

8.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分米,长比宽的2倍少3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9.有5元和1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如果要买一个33元的书包,1元付()张,5元付()张。 二、我会解决问题。(2题7分,其余每题8分,共55分) 1.节目预告: (1)10:58正在播放什么节目? (2)《宝葫芦俱乐部》播放了多长时间? 2.博物馆上午有游客928人,中午有563人离去,下午又来了635人,这时馆内有多少位游客?馆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3. (1)爸爸买这三样东西大约应准备多少钱? (2)付给收银员700元,应找回多少钱? 4. (1)计算器的价钱是钢笔的几倍? (2)水彩笔的价钱是钢笔的5倍,一盒水彩笔多少钱?

5.3条小船坐18人。 (1)照这样计算,6条小船可以坐多少人? (2)共有48人,需要几条小船? 6.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7.一本书30页,小红看了全书的,小华看了全书的,谁看的页数多? 多多少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