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期中考试复习复习进程

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期中考试复习复习进程

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期中考试复习复习进程
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期中考试复习复习进程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1节遗传信息

1、遗传物质的特点:结构复杂(能储存大量遗传信息)、性质稳定、能精确地自我复制并

将变异遗传给后代

2、噬菌体实验

(1)噬菌体构成(蛋白质衣壳+DNA),专门侵染细菌

(2)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现象——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后代噬菌体无放射性,用32P标记噬菌体DNA,细菌内有放射性,部分噬菌体后代有放射性。

(4)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图6-4,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要求排序,写过程)

(5)拓展分析——若标记细菌蛋白质或者标记细菌DNA,子代噬菌体是否有放射性?都有。原因: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细菌。

(6)相关计算:标记细菌或噬菌体的DNA,子代噬菌体中有多少DNA或DNA单链有放射性?

(7)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物质是核酸,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不含DNA的RNA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4、DNA、RNA结构(填图)

5、DNA的多样性、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100个碱基对,就有4100种排列)

和脱氧核苷酸的数目

6、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基因上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双链)

7、基因的作用:控制蛋白质合成,由蛋白质体现出性状。

8、数量关系: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1个DNA上有多个基因,1个基因有多个碱基对。

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合成相同DNA分子的过程

(1)场所:细胞核内

(2)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需要:模板(两条单链)、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5)遵循:碱基配对原则(A配T,C配G)

(6)意义:保持生物遗传特性相对稳定。将遗传信息精确地传给子代。

2、转录: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1)场所:细胞核内

(2)需要:模板(DNA单链)、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遵循:碱基配对原则(A配U,C配G)

(4)意义:将DNA上的遗传信息抄录,并带出细胞核。

3、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场所:核糖体

(2)需要:模板(mRNA)、核糖体(rRNA+蛋白质)、tRNA、氨基酸、酶

(3)遗传密码:mRNA上的碱基顺序(与DNA上的碱基顺序——遗传信息相区别)

(4)密码子(三联密码):mRNA上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5)所有生物共用一张遗传密码子表:64个密码子,决定20种氨基酸,其中3个终止密码子不标记任何氨基酸,2个起始密码子标记甲硫氨酸或缬氨酸。注意

根据mRNA上的三联密码来查表!

4、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的发展:部分RNA病毒能进行逆转录(需逆转录酶)或RNA复制

第3节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

1、三种工具:“化学剪刀”——限制酶;“化学浆糊”——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

—质粒

2、四个步骤: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

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质粒:细菌中,独立于拟核DNA之外,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

4、基因工程:预先设计蓝图,用人工方法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接合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

DNA中,并使其表达(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使后者得到新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

5、根据外源基因的表达系统不同,分为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较成熟)、植物基因工程、

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为受体细胞,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雄性原核。也可用乳腺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乳腺生物反应器)。

6、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辩证地看问题)

第七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1节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一、无性生殖(生物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特点:子代与亲代极

为相似,效率高)

1、分裂生殖(草履虫、眼虫、硅藻)

2、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

3、孢子生殖(真菌、苔藓、蕨类)

4、营养繁殖(马铃薯、落地生根、香蕉),农业上的扦插、分株、嫁接

二、有性生殖(通过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

新个体。特点:后代变异多。)

1、卵式生殖:高等动物和人类唯一的生殖方式。

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精子头部穿过卵膜,将细胞核(即雄性原

核)带入卵,尾部留在卵膜外)

第2节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过程图(见小测本)

2、有丝分裂染色体数、DNA数变化曲线图(见小测本)

3、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两出现两消失)核仁、核膜消失,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变成纺锤体。

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较清晰。

后期:着丝粒裂开,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赤道面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形成2个子细胞。

4、细胞器的活动:间期——核糖体,后期——线粒体,末期——高尔基体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1)纺锤丝的来源不同: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来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来自细胞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