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课本七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方面“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知识点只需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而“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这一知识点,则只需“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根据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既要符合课标基本要求,又要结合不同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由于我校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很好的兴趣,尤其对自身神经系统的调节更充满好奇心,学生也基本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对本章节的学习。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

层的基本功能及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的运作、潜能和记忆。

2.能力目标: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提升自信品质和

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与区分。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参考书: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媒体与课前准备:PPT、柠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吗?(播放PPT第1页)

学生:有或没有。

老师: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跟士兵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口水(由于条件反射),从而暂时缓解了士兵的口渴。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又充满兴趣有带有疑问。

老师:那么,“望梅”为什么可以“止渴”呢?

学生:因为梅很酸,听到就流口水,就可以止渴了。

老师:没错了,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把生物知识应用到历史典故去了。原来,“望梅”

之可以“止渴”是因为我们知道梅子很酸,从而刺激到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所以才会流口水的。那么我们人的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呢?又是怎样调节的呢?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内容的学习——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板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老师:同学们,刚刚老师观察到了这一场景: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就纷纷的走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书本准备上课。那么老师想问你们,你们是通过什么调节方式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呢?

学生:不知道。

老师: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完成刚刚的一系列动作的。

学生:有些学生脸上充满了疑问:什么是神经调节?

老师:那么什么是神经调节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71页,跟老师一起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板书: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学生:脑、脊髓、脑神经、脊髓神经……。

老师:好,看来同学们基本都知道了神经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老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同样,神经系统也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有个特别的名称,叫神经元。

老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课本71页,待会我叫同学上来完成PPT上的连线。(板书: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播放下一页PPT)

老师: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完成PPT上的任务?请举手。

学生:同学们都积极的举手。

老师:好,就叫***同学上来,其他人比较一下***同学跟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做对了没有?

学生:对和不对两种情况都有。

老师:咦!刚刚老师听见有些***同学说不对,那请你说说你的答案。

学生:***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老师:现在大家看回书本71页,图12—2 神经元模式图,跟着老师一起说出正确答案。这端又大中间又有和核的结构我们称为胞体,它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在胞体的周围有很多突

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短的突起叫树突,树突有多个;长的突起叫轴突,轴突只有一个,轴突的末端则称为轴突末梢。看来,***同学是对的。(板书:1、结构:胞体,树突,轴突,轴突末梢)

老师:知道了神经元的结构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学习神经元的功能。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生物电变化称为神经冲动,简称冲动。神经冲动可以由胞体经轴突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就好像家里用的电从电源经电线传导到电器上那样。因此,概括起来,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板书: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知识点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同学们吃过柠檬吗?

学生:吃过。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柠檬(拿出柠檬),看到柠檬后同学们的口水是不是比没有见到柠檬之前要多?

学生:是。

老师:当我们的手碰到火,你有什么反应?

学生:会缩手。

老师:当眼睛进沙子时,是不是会不停地眨眼啊?

学生:是。

老师:手碰到火会缩回来、眼睛进沙子会不停眨眼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受到某些刺激时做出的反应,也就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请同学们在课本72页找出反射的概念,找出来了吗?什么是反射?

学生: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老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看书。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要记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板书:三、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老师:那反射需要什么结构才能完成呢?

学生:反射弧。

老师:嗯,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那么这五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呢?

老师: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那传入神经呢?

学生: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老师:恩,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发出冲动,传出神经在将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doc

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情况意识是否清晰;若有意识障碍,具体程度如何(嗜睡、昏睡、浅、中、深昏迷 等);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 算力、判断力等是否正常。有时还需描述头颈、躯干和四肢有无特殊异常。 脑膜刺激征有无颈强、克匿格(Kernig )征、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 )征。 脑神经检查 嗅神经有无嗅觉减退、消失或异常。 视神经视力是否正常,视野有无缩小,眼底情况(需用眼底镜检查,病历书写中一般 描述未查)。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有无上睑下垂,睑裂是否对称,眼球有无前突或内陷、斜视, 有无眼震;眼球活动情况,有无复视;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是否对称,瞳孔的对光反射 和调节反射。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痛、温度和触觉是否正常,双侧颞肌、咬肌有无萎缩、 无力,角膜反射、下颌反射是否正常。 面神经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皱额、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是否对称;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是否正常。 位听神经有无听力下降及耳鸣,有无眼震及平衡障碍等。 舌咽、迷走神经说话有无鼻音、声嘶甚至失音,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悬雍垂是 否居中,双侧咽腭弓是否对称,咽反射是否存在,舌后三分之一味觉是否正常等。 副神经转颈、耸肩是否有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是否萎缩。 舌下神经舌肌有无萎缩、震颤,伸舌有无偏斜。 运动系统 肌营养有无肌肉萎缩及假性肥大。 肌张力有无减低、增高。 肌力具体描述有几级(0~5 级)。 不自主运动如有无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阵挛等,以及出现的范 围、部位、程度、规律,相关因素等。 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快复轮替试验、跟-膝 -胫试验以及闭目难立征等。 姿势及步态有无特殊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如有无慌张步态、小脑性步态、醉酒步态等。 感觉系统 浅感觉痛、温度及触觉是否减退、消失或异常。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是否正常。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是否正常。 反射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角膜反射、咽反射、软腭反射已在脑神经检查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踝反射是否正常;若亢进时需描述踝、 髌阵挛是否出现。 病理反射巴宾斯基( Babinski )征、夏多克( Chaddock)征、奥本海姆( Oppenheim)征、舍费尔( Schaeffer)、戈登( Gordon )征、普赛普( Pussep)征等是否阳性。 自主神经功能皮肤粘膜的色泽(苍白、潮红、发绀等),质地(光滑、变硬、脱屑等),有无多毛、少毛、多汗、少汗;有无尿便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反射(皮肤划纹试验、竖毛试验 等)是否正常。 说明: 1、仅为病历书写格式,注意不要漏项; 2、针对病种不同,各项内容可有侧重,阳性体征应重点、详细描述,阴性体征可简略 1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十三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例如: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课本70页和课文71页,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 ------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案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相关模式图及动画,提高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 (1)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模式。 (2)兴奋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教学方法设计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学

教学用具 电脑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NBA篮球比赛的精彩情景。篮球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和动物体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等调控下,通过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 通过提问复习初中生物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要求答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提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五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孩吮奶;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孩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谈虎色变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多媒体显示反射弧模式图解。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精品文档 . 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情况意识是否清晰;若有意识障碍,具体程度如何(嗜睡、昏睡、浅、中、深昏迷等);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等是否正常。有时还需描述头颈、躯干和四肢有无特殊异常。 脑膜刺激征有无颈强、克匿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 脑神经检查 嗅神经有无嗅觉减退、消失或异常。 视神经视力是否正常,视野有无缩小,眼底情况(需用眼底镜检查,病历书写中一般描述未查)。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有无上睑下垂,睑裂是否对称,眼球有无前突或内陷、斜视,有无眼震;眼球活动情况,有无复视;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是否对称,瞳孔的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痛、温度和触觉是否正常,双侧颞肌、咬肌有无萎缩、无力,角膜反射、下颌反射是否正常。 面神经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皱额、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是否对称;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是否正常。 位听神经有无听力下降及耳鸣,有无眼震及平衡障碍等。 舌咽、迷走神经说话有无鼻音、声嘶甚至失音,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悬雍垂是否居中,双侧咽腭弓是否对称,咽反射是否存在,舌后三分之一味觉是否正常等。 副神经转颈、耸肩是否有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是否萎缩。 舌下神经舌肌有无萎缩、震颤,伸舌有无偏斜。 运动系统 肌营养有无肌肉萎缩及假性肥大。 肌张力有无减低、增高。 肌力具体描述有几级(0~5级)。 不自主运动如有无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阵挛等,以及出现的范围、部位、程度、规律,相关因素等。 共济运动指鼻试验、快复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以及闭目难立征等。 姿势及步态有无特殊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如有无慌张步态、小脑性步态、醉酒步态等。 感觉系统 浅感觉痛、温度及触觉是否减退、消失或异常。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是否正常。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是否正常。 反射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角膜反射、咽反射、软腭反射已在脑神经检查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踝反射是否正常;若亢进时需描述踝、髌阵挛是否出现。 病理反射巴宾斯基(Babinski)征、夏多克(Chaddock)征、奥本海姆(Oppenheim)征、舍费尔(Schaeffer)、戈登(Gordon)征、普赛普(Pussep)征等是否阳性。 自主神经功能皮肤粘膜的色泽(苍白、潮红、发绀等),质地(光滑、变硬、脱屑等),有无多毛、少毛、多汗、少汗;有无尿便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反射(皮肤划纹试验、竖毛试验等)是否正常。 说明:1、仅为病历书写格式,注意不要漏项; 2、针对病种不同,各项内容可有侧重,阳性体征应重点、详细描述,阴性体征可简略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考纲要求】 1、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3、准确叙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回顾】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 ② (分枝多而短) ③ 外包髓鞘⑤ (末端分枝④ )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 ,并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思考]图中圈内结构为 。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 的应答。 (2)结构基础—— :由 、 、 、 和 组成。 [思考] (1)感受器实质是 ,效应器实质是 。 (2)一个最短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构成(请用图示表示)。 (3)反射活动完成的前提条件是 和 。 【自我检测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二、兴奋的传导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也叫 。 (2)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动作电位: →产生 →电荷移动→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 。 [思考]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2)K + 和Na + 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实现的 (2)神经递质: 、多巴胺、氨基酸类等 (3)传递过程: ①过程:兴奋→ →突触小泡释放 →突触间隙→ 或 。 ②特点: 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 思考: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 。 (2)与神经递质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 (3)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4)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 和 。 (5)递质释放的方式为 ,体现细胞膜的 特性,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 识别。 【自我检测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

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 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掌握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临床表现。 掌握肌力的分级 熟悉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意义。 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神经反射以及自主神经检查。 脑神经 包括嗅、视、动眼、滑车、三叉、展、面、前庭、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运动功能 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有锥体束管理,不随意运动有锥体外系和小脑管理。肌力:指肌肉做主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嘱病人做用力做肢体的伸屈运动,我们可以分别从相反的方向测试病人对阻力的克服力量,注意两侧肢体的对比。 分为六级:0级肌力完全丧失 1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 2级肢体可以水平运动,但不可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做拮抗阻力运动,但肌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5级正常肌力 异常的发现:瘫痪。自主运动时肌力减退称不完全瘫,痪肌力消失称完全瘫痪。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分别单瘫,偏瘫,截瘫,交叉瘫。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可通过触诊肌肉的硬度计根据肌肉完全松弛是关节被动硬度的阻力来判断。 去脑强直:表现为颈后伸,甚至角弓反张,四肢强直伸展,内收和内旋。去脑强直与病情好转的时候可以转化为去皮质强直两侧肘关节在胸前屈曲。 不随意运动:指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的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包括震颤,手足抽搐,舞蹈样动作。 共济运动:当小脑前庭神经、深感觉级锥体外系发生病变的时候,动作协调发生障碍称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的临床评估方法:指指试验,指鼻试验,轮替动作,跟-肌-腱反应,闭目难立症。 感觉功能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及各自的评估方法。 痛觉嘱病人闭目用大头针的针尖轻刺病人皮肤,让病人陈述感受。 触觉用棉签轻触病人躯干吉四肢皮肤,让病人回答有无轻痒的感觉 温度觉用分别盛有热水40-50度及冷水5-10度的试管交替测试病人的皮肤让其陈述自己的感受。 深感觉:关节觉和震动觉。 关节觉包括关节对被动运动的感觉和位置觉。检查时让病人闭目,抬起斌人的手指和足趾两侧做被动伸和屈的动作,让病人说出“向上”或“向下”然后将肢体放于某一位置,让病人回答肢体的位置。 震动觉吧震动的音叉放置在病人骨隆起处,正常人有共鸣性震动感。 复合觉: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物辨别觉和体表图形觉。 皮肤定位觉护士用手指或棉签轻触病人的体表的某处皮肤,让病人指出被触部位。 两点辨别觉指用分开的钝角规同时轻触皮肤的两点,病人能辨别两点就逐步缩小双脚间距,直到病人感觉为一点时,测其实际间距,两侧比较。 实物辨别觉指让病人的说触摸熟悉的物体,如铅笔、硬币等让病人说出物体的名称。

神经的调节教案及反思

神经的调节——教案 吴冬梅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神经的调节》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从而来学习有关于神经元,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以及脑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神经组织,大概了解了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此外,本节课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为今后学生在高中进一步地学习反射弧以及脑的结构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我将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分析,由于他们的宏观形象思维以及求新知意识较强,所以对于由刺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过程这一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但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神经元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这一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神经元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重点: 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神经元的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2.能正确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 3.能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4.能说明脑各部分的结构,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对应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大脑模型,能区分大脑的各个部分 2. 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体验自主阅读概括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反应所包含的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五.教学思路: 举例人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合作完成活动1探究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般过程——展示神经元的模型,探讨神经元的功能——图片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脑模型的展示,讲解脑的结构,探究脑个部分对应的功能 六.教学课时: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第26中学 16.1《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课时3

教学课题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生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特征,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方法激趣——探究教学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挂图 课时3/3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我们先做一个活动。(打手活动) 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 师:没有被打到手的同学请举手。怎样做才能不被打到? 生:(举手示意)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做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在人体的什么系统调节下完成的?生:神经系统。 师: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生: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师:的确,人的每一个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演示课件,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什么是反射呢?其实,刚才我们做的就是一个反射活动。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反射吗?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反射活动。我要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谁愿意参加? 生:(纷纷举手) 师:(找一位同学到前面,双手背后。教师站在这个同学的后面,拿出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要让前面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这根牙签去扎这位同学的手) 参加活动的学生:(大叫一声,并把手拿到前面来看个究竟) 其他同学:(大笑)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参与。(并把牙签示意给他看)请同学们思考,当我用牙签扎他的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生:把手缩回来。 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 师:(边拿出解剖针,边说)现在,我们来做同样的活动,不同的是我们不用牙签,而改用解剖针。谁愿意参加? 生:(惊讶。没人愿意) 师:大家看到解剖针害怕了,不愿到前面来。这也是一种反射活动。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个膝跳反射。膝跳反射是正常人都具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医生常用这个反射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边演示课件:膝跳反射的方法,边讲解注意事项。)生:实验观察:1.当扣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2.如果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小腿会有什么反应? 师:看到实验现象的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刚才,我们做了4个反射活动:打手反射、缩手反射、看到解剖针害怕、膝跳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反射是通过人体的什么系统、什么原因引起的、具有什么特点的反应吗?四人一组讨论开始。 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师:(巡回指导、帮助) (2分钟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生: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设计依据与构想】 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自学讨论、观察、探究、调查和实习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对有些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多用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本节还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把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机地进行融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计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计时器等。 2.统一制出“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表”。 3.脑的组成和脊髓的结构放大模型。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整理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以目标问题推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起学生的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也是他们创新学习的基础。 方案二:创设情景。同学们想一想,在考场上答题的情景:你的手指灵巧地握住笔,双肘自然平放桌上,身体略前倾,头稍低下,眼睛快速聚焦在所写的字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要写什么?这种协调一致的默契配合,主要是靠什么系统调节的? 生:主要是神经系统。 师:很好,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样完善的调节作用呢?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设计思想:提起考试的情景,孩子们会感到记忆犹新,并有庄严的感觉,引入这个话题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课教学

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生物组冯辉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人体的激素调节”是(苏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重要内容。动物的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核心内容,它与前面学习的“神经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动物复杂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体液调节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动物激素的概念和特点; ③简述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④比较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2、技能目标 ①通过事实的剖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解读,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③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和违背奥运精神; ②评价动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的利弊。 二、重点难点确立和策略: “人体的激素调节”重点是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学习为例,知道动物激素作用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反馈调节以及对相关实例的分析。 本内容知识点多,比较抽象,已有知识经验较少。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大量的图片、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的一般方法、并能自觉地在实例分析中加以应用。 三、课时确定: 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为体液调节和动物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作用、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等,第二课时内容为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的概念及作用的一般特性、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 课题: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教学重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教学难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前准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板书 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指导看图 说明 提出问题 (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布置任务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我们曾经看到过足球场上这样的情景:裁判员哨声一响,守门员立刻摆出准备打球的姿势全神贯注盯着点球主罚者的举动。就在对方起脚射门的刹那,这位门将也几乎同时鱼跃而起、飞身扑向……在这

一过程中,怎样的调节方式才能使守门将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调节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 为主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可见,由脑神经与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犹如一条条通讯线路伸 达各处;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则位居身体中央,管理着各部分神经的通讯联络。可将神经系统的组成概括如下: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直接连接 系统系统 脑脊髓 大脑小脑脑干脑神经脊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活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沿一定方向传导冲动。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树突可能有许多,而轴突只有一个,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出。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做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看书阅读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练习巩固 听、理解 看书、记忆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进一步讲述大脑皮质和脊髓的生理活动,课本首先以“望梅止渴“为例,再安排膝跳反射实验,从实验过程了解反射弧,归纳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样既有利形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知道“望梅止渴”故事吗?这些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呢?引出新授内容 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 学生:(踊跃举手,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 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引出反射的概念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完整版)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本文依据于《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第2版》,内容由笔者整理思路重新归纳总结)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七部曲”:一般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功能检查、感觉检查、反射检查、特殊体征(如脑膜刺激征)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一、 一般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意识、面容、步态、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存在不自主运动。 2.精神状态:观察衣着、主动和被动接触是否良好、对疾病的自知能力是否存在、有无精 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 3.头部和颈部 3.1头颅:观察颅骨形态、有无肿块及压痛等。 3.2面部:观察面部发育有无异常、眼、口周、外耳、鼻等。 3.3颈部:观察有无头部活动受限或不自主运动。 3.4颅颈部血管杂音:检查时患者取坐位,使用钟形听诊器,在眼眶、颞部、乳突、锁 骨上窝和下颌角下方颈总动脉分叉处听诊。 4.脊柱和四肢:观察有无活动受限、前凸、后凸、侧弯和脊膜膨出,棘突有无压痛或叩痛, 脊柱活动是否诱发或家中疼痛及其部位。 二、 脑神经检查 1.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指堵住患者一侧鼻孔,将装有挥发性气味但无刺激性的液体(如 香水、松节油、薄荷水等)的小瓶,或牙膏,香皂,樟脑等,置于患者另一侧鼻孔下,让患者说出嗅到的气味名称。 2.视神经(optic nerve) 2.1视力 2.1.1远视力检查: 通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受试者距视标5m测定。 (视力=0.1 x 被检眼与视力表的距离m/5) 2.1.2近视力检查: 通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受试者距视标30cm测定。 2.2视野 2.2.1对照法: 患者背光与检查者隔约60cm相对而坐,双方各遮住相对一侧眼睛(即一 方遮右眼,另一方遮左眼),另一眼互相直视,检查者持棉签在两人等距间 分别由颞上、颞下、鼻上、鼻下从外周向中央移动,嘱患者一看到棉签即 报告。 2.2.2视野计测定法: 常采用弓型视野计。将视野计的凹面面向光源,患者背光坐在视野计的前 方,将颏置于颏架上,受检眼注视视野计中心白色固定点,另一眼盖以眼 罩。通常先用3-5mm直径白色视标,沿金属板的内面在各不痛子午线上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1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

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 1、实验准备 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地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三、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 (学生: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4、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 学生: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 学生:6、…… 四、课堂探讨问题: 教师: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 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课件) 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其余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查找资料,网上查找,动手实验等)解决。 五、完成探讨问题: 教师:探讨问题一: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小腿向前伸,这种反应叫膝跳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教师: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实例? (学生:举例多种。) 教师:点评。 探讨问题二: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这一活动通过一个叫反射弧的结构来完成的。那么,什么叫反射弧呢? (学生:回答多种。)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1 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情况 意识是否清晰;若有意识障碍,具体程度如何(嗜睡、昏睡、浅、中、深昏迷 等);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 算力、判断力等是否正常。有时还需描述头颈、躯干和四肢有无特殊异常。 脑膜刺激征 脑神经检查 嗅神经 视神经 描述未查)。 有无颈强、克匿格( Kernig )征、布鲁津斯基( Brudzinski )征。 有无嗅觉减退、 视力是否正常, 消失或异常。 视野有无缩小,眼底情况(需用眼底镜检查,病历书写中一般 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有无眼震;眼球活动情况,有无复视;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及是否对称,瞳孔的对光反射 和调节反射。 三叉神经 无力,角膜反射、 面神经 有无上睑下垂,睑裂是否对称,眼球有无前突或内陷、斜视, 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的痛、温度和触觉是否正常,双侧颞肌、咬肌有无萎缩、 下颌反射是否正常。 面部表情肌的运动: 额纹、 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 皱额、 皱眉、瞬目、 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是否对称;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是否正常。 位听神经 有无听力下降及耳鸣,有无眼震及平衡障碍等。 舌咽、迷走神经 说话有无鼻音、声嘶甚至失音,有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悬雍垂是 否居中,双侧咽腭弓是否对称,咽反射是否存在,舌后三分之一味觉是否正常等。 转颈、耸肩是否有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是否萎缩。 舌肌有无萎缩、震颤,伸舌有无偏斜。 副神经 舌下神经 运动系统 肌营养 肌张力 有无肌肉萎缩及假性肥大。 有无减低、增高。 肌力 具体描述有几级( 0~5 级)。 不自主运动 如有无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颤动、肌阵挛等,以及出现的 范围、部位、程度、规律,相关因素等。 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快复轮替试验、跟 -膝 -胫试验以及闭目难立征等。 姿势及步态 有无特殊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如有无慌张步态、小脑性步态、醉酒步态等。 感觉系统 浅感觉 深感觉 复合感觉 反射 浅反射 痛、温度及触觉是否减退、消失或异常。 运动 觉、位置觉、振动觉是否正常。 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 实体觉是否正常。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 射、软腭反射已在脑神经检查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深反射 肱二、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踝反射是否正常;若亢进时需描述踝、 髌阵挛是否出现。 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Babinski )征、夏多克(Chaddock )征、奥本海姆(Oppenheim ) 征、舍费尔(Schaeffer )、戈登(Gordon )征、普赛普(Pussep )征等是否阳性。 自主神经功能 皮肤粘膜的色泽(苍白、潮红、发绀等) ,质地(光滑、变硬、脱屑等) , 有无多毛、少毛、多汗、少汗;有无尿便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反射(皮肤划纹试验、竖毛试验 等)是否正常。 跖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 ) 角膜反射、咽反 说明: 1、仅为病历书写格式,注意不要漏项; 2、针对病种不同,各项内容可有侧重,阳性体征应重点、详细描述,阴性体征可简略

神经调节之突触传递异常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之兴奋在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解题策略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神经调节是学生学习生物个体稳态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抽象、难理解。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复习课不能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课,教师首先要选好切入点,然后精心设计课堂复习体系,消除复习课就是做题课的枯燥乏味的弊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有所得。本节课通过选题,学生提取资料信息,老师总结知识内容来突破高考常考的这一类试题--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分析。 二、考纲分析: 考纲要求:(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考情分析:2016年全国卷2第30题,2016年海南卷19题,2016年江苏卷26题,2013年安徽卷第29题,2013年海南卷18和19题 考题预测:神经调节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试题多以图解分析、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出现,考察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的学习,高三(1)班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仍然觉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一旦与细胞膜、物质跨膜运输、疾病等知识结合起来,放在复杂情境中,所学知识就捉襟见肘,难以灵活运用。这反映了学生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原理的体会依然不够清晰。他们仅仅是记住了生物学事实的表面现象和有限的几个结论,所以运用起来,难以游刃有余。 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就需要老师动足脑筋,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精选的例题、习题,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思考、讨论和表现的欲望,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事实和原理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递异常的类型及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 (2)通过对毒品导致传递异常这题分析,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教学难点:运用传递规律解决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的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