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39 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骈.进 pián 忐忑.tè栖.xī息凌.驾líng 僧侣.lǔ

B耸.立sǒng 庸碌.lù留滞zhì扶掖.yè旁骛.wù

C襁褓.bǎo 繁衍.yǎn 披蓑shuāi覆辙.chè睿.智ruì

D灵柩.jiàu 冥诞.dàn 成吉思汗hàn陨.落sǔn 谀.词yú

2.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

....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

....,我行我素。

D、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表示赞同。

3.请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填写含“雪”“雨”两字的古诗文。(4分)

(1)峰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初春小雨》)

(3),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孤舟蓑笠翁,。(柳宗元《江雪》)

请填写下列诗句.(4分)

(5)在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深刻的揭露了百姓受苦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6) ,村南村北响缲车,。

4.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的知识,仿照示例,复原《水浒》和《三国》中被搞乱了的一些章回目录。(答案以彼此字母代号搭配即可)(5分)

A 汴京城杨志卖刀

B 梁山泊林冲落草

C 锦毛虎义释宋江

D 武行者醉打孔亮

E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F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G诸葛亮智算华容 H关云长义释曹操

I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J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5. 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3分)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离骚》和《楚辞》中的《国风》。

B.《蝈蝈与蛐蛐》这首田园诗,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表达了“大地的诗歌”是永恒的这个主题,歌颂了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好大自然。

C.《星星变奏曲》这首抒情诗,借助“星星”这个意象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诗的意境优美,通俗直白。

D.“我的爱心象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说明雨下的很大,瓢泼大雨,把天地都连成了一片。

7.下面语段有语病,请按要求改正(4分)

①当我们骑马越过崇山峻岭驶向阿根廷一侧的时候,在参天大树形成的绿色拱顶下碰

到了一个障碍。②那是一棵大树的根,比我们的坐骑还高,它阻断了我们的去路。③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起用了斧子,才得以通过。

(1)句子成分残缺的一句是:(只填序号)改法:

(2)搭配不当的一句是:(只填序号)改正:

8.请仿照第一句,将下面两句补充完整。(3分)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一笔绿意。我不是,而是——为。

9.下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

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10.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请按要求完成①②题。(4分)

①有位同学为纪念活动写了一幅对联,请把下联所缺词语补充完整。( 1分)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传四海

②有同学不喜欢过端午、中秋节,而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为此,班级专门召开一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2—3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主旨的开场白。( 3分)

二、阅读与运用

(一)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 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 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1、按照示例,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2分)

示例:抑或

..是我过于矫情

【分析】词意:多心,猜疑句意:太过于求全责备。

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

【分析】词意: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⑤自然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3分)

13、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最后一件事:QQ聊天→拜访前辈→。这三件事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用一个字予以概括:(3分)

1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于细微处见精神。

C、注重细节,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学会做人。

15、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①⑥自然段讨论较多,认为这两则材料与文题关联不够紧密,有的说可以删去另选材料,有的说内容与材料的安排上谈谈你的理解。(3分)16、请你再列举一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14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

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7、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4分)

18、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哪种书面形式表示?(2分)

19、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使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其作用是(3分)

20、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④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的意思,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__________(2分)

2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鱼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三、写作表达(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2.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给予过我们深刻的影响:有关心和帮助,有鞭策和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当然也有过挫折,甚至是伤害,但同样让我们学会宽容和成熟。那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已经刻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也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和这样的记忆吧,怎么也抹不掉!请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出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得抄袭和套作。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练习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39分)

1. ( )(3分)

2.()(3分)

3.(4分)

(1)

(2)

(3)

(4)

请填写下列诗句.(4分)

(5),。

(6)

4.(5分)

5.()(3分)

6.()(3分)

7.(4分)

(1)改法:

(2)改正:

8.(3分),,

——。

9.()( 3分)

10、(4分)

①(1分)

②(3分)

二、阅读与运用

(一)走远了再关门(17分)

11、(2分)

【分析】词意: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

15、(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4分)

1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3分)

20、__________(2分)

21、()(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15年10月江西萍乡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制卷人黎老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C.我们全班同学,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大家的努力,使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D.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来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嫣红(yān)虬枝(qióu)缄默(jiān)脑髓(suǐ) B、渲染(xuàn)诘责(jié)竣工(jùn)琐屑(xiè) C、狭隘(yì)玷污(diàn)揩油(kāi)歼灭(jiān) D、天堑(qiàn)惩罚(chéng)贿赂(luò)执拗(niù) 3.下列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c)2分 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②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④草长莺飞,布谷飞歌。 ⑤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⑥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A.①③⑤④⑥②B.④③⑤②①⑥C.④③①⑤②⑥D.④①② ⑤③⑥ 4.阅读下则消息,完成文后题目。(2分) 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伫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 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了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1)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答案:毕升塑像将伫立中华世纪坛(意同即可) 二、综合运用 7.用文字说明左面这幅漫画所要传达的意思。2分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阔绰(chùo) 舀(y a o)水穷匮(kuì) 瞟(pi a o) B. 熠(yì) 熠骈(pi a n)死谄(xiàn) 媚 茶盅(zh o ng) C. 呵(h e )斥韶(sháo)华猗(y i )郁晕 (yùn) 圈 D. 舞雩(y u )瘦瘪(bi e )漫(màn)骂立有间 (jiàn)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天山景色真不错,雪峰挺立,白云朵朵,洱海如镜, 真是巧夺天工。 B. 由于没有带雨具,我被淋得狼狈不堪。 C. 就是这一球,使中国队进入决赛的希望化为乌有。 D .他不小心撞翻了同学的水杯,一时不知所措。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北京申奥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19 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的想法。 B.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C.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D.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半,而产值却增长了10%。 4.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两岸的青山,,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映在清澄、透明的江水里。 A. 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从林中的藤蔓芳草。 B. 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从林中的藤蔓芳草。 C. 青山的石壁,从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 从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5. 下列文学知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愚公移山》——战国——韩非子——古代寓言 B. 姚雪垠——《差半车麦秸》——当代作家——小说 C. 《订鬼》——王充——宋——《论衡》 D. 《鱼我所欲也》——孟子——儒家——议论文 6. 填空(5 分) (1) 李清照《如梦令》中同时运用借代和拟人修辞的句子是。 (2) 《论语》中,表明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的句子是 (3) 晓镜但愁云鬓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一课一练19.枣儿(含答案)

1 9枣儿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掸去( dǎn) 蓦然(mù) 跌倒(diē) B.恐吓(hè)奔跑(bèn)匾子(biǎn) C.搀扶(chān)咀嚼(jiáo) 衣兜(dōu) D.钢盔( kuī) 缄默(jiān) 樵夫(qiáo) 2.下列加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 B.男孩温顺地谗老人坐下。 C.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D.(男孩)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3.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1)男孩______(没有办法)地走到老人跟前。 (2)男孩从老人手里接过枣儿,_____(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口里说:“谢谢爷爷!” (3)许多同学都说:“读这篇《枣儿》,只要领会了其意蕴,就会像吃枣儿一样______(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提升练习 1.“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那么,请你也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练习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③①②④⑤B.②①③⑤④ C. ①③⑤②④D.③①⑤④② 2.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举办了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为主题的校园戏剧节。戏剧节展演前,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对联,在剧院门口张贴戏剧节招贴画。 (1)一位同学写好了上联,其他四位同学对了下联。你觉得哪句下联对得更好?( )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 B.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 C.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D.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 (2)在戏剧节招贴画征集活动中,下面两幅作品脱颖而出,请你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戏剧节特点的招贴画,并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图一图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陈涉世家》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 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 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 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 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 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嗔.怪(chēn)攲.斜(qī)妖娆.(ráo)怏怏 ..不乐(yàng)B.豢.养(huàn)累赘.(zhuì)炽.热(zhì)屏.息凝神(píng) C.狭隘.(ài)坍.塌(dān)蜷.伏(quán)黄发垂髫.(táo) D.污秽.(huì)龟.裂(jūn)砾.石(lì)戛.然而止(gǎ)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髀骨嗤笑浑身解数潺潺流水 B.拮据糟蹋莫明其妙郑重其事 C.荒唐褴褛与日俱增迟疑不诀 D.乖巧肥硕无忧无虑致之不理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该讨论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 ....、推托扯皮。 B.深圳人才公园美不胜收 ....,市民置身其中仿佛找到了诗和远方。 C.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 ....了。 D.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 ....罢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H星。 B.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C.我校代表队在趣味运动会上,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最终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D.一个黄昏的早晨,有一个年轻的老人,骑一匹雪白的黑马,会晤他亲爱的敌人。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

深广、延绵不绝。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 ③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④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 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④②③①⑥⑤B.④②①③⑥⑤C.②①③④⑥⑤D.②④①⑥⑤③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蒹葭苍苍,________ (《诗经·蒹葭》) (3)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不在高,_______ (刘禹錫《陋室銘》) (5)会当凌绝顶,_________。( 杜甫〈望岳》) (6)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歩,中无杂树,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7)今年新疆的春季雨水格外殷勤,春意浓浓,俨然江南。请你写出有春天的连续两句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楚王急召太子。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天雨,廷①中有潦②,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至茆门,非法也。”太子曰:“王召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 反思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八年级有明显不同,它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九年级,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九年级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单靠九年级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这样看来,我以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汇,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律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 一课一练.doc

12《湖心亭看雪》一课一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拏.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 , 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三、写作 14.题目: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三、14.(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jiā)岸①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xiàn)日。 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 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 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 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 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 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与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称它为千里马。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 (把它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 气不足,才能和美德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 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知道(认识)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jiǎ)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 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a)曳(ya)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 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提供伙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xiù),烨(ya)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我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 家去借,自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的水 结成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我也不敢懈怠,不放松读书。抄写完毕,跑 着赶快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 各种各样的书。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所讲的道理。又忧虑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 名望的人可以与自己交流,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 教。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徒弟挤满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言辞和脸色。我站在 旁边陪侍,提出疑难,探究义理,弯腰侧耳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表情更加恭敬, 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 但最终获得许多学识。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 风,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 侍的人端来热水浇洗,用被裹盖,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 没有新鲜肥美滋味的享受。在一起住宿的书生都身穿绮罗锦绣的衣服,头戴用红缨宝石 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的佩环,左边佩带宝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耀眼的样子像 神仙;而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夹在他们中间,没有一点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 的事,就不觉得自己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 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 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 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于是)砍倒竹 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用整块石头 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 的形状。(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 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 段看不见。溪流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竹林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冷清没有旁人,(哪有生悲哀的气氛,让人)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 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同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做随从跟着来的人,(有)两个姓崔 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九年级上册语文月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月考 (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白花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罗永标审核人:刘葆华时间:120 分钟总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亿舍弟》)(1分) (2),,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2分),(3),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1分)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将人生的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充满生机,催人奋进的句子是,。(2分) (5)默写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前四句(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yāo ráo ( )。 (2)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yáo yè ( )。 (3)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来说,便是xiè dú ( )职业之圣神。 (4)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 rou zào zu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办事从不与人商量,喜欢别出心裁 ....,不考虑后果,以致常常损害大家的利益。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 ....写出来的。 C、我们严正警告陈水扁之流,不要肆无忌惮 ....地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其结果是玩火者必自焚。 D、某校运动队在区取胜后,又在市里夺冠,现在已经偃旗息鼓 ....,回到学校了。 4、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的减少,是直接导致了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去掉“由于”) B、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去掉“切忌”)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 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4)班语文教学。由于下 学期就要面临中考,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豪不怠慢,认真学习,深入 研究教法,虚心向别人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 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 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备课的重要性, 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 法,多方查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 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 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 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 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 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接受。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 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讨论、交流、探究等 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 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 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兴趣。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初中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言不连贯,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样也制约了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所以我对3、4班学生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读20分钟,而且要能学普通话。经过这学期,他们虽然还不是很好,但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2、选择美文,让学生感悟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整理归纳 《陈涉世家》知识归纳练习 注音 夏(jiǎ)辍(chu?)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ng hú)闾(lǘ)当行(dāng háng)戍(sh ù)渔阳屯(tún)度(du?)以数谏(shu? 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an)恚(huì)笞(chī)毋(wú)藉第令(jia)宁有种乎(nìng)袒(t ǎn)为坛而盟(w?i)蕲(qí)铚(zhì)酂(cu?) 柘(zha)谯(qiáo)身被(pī)会(huì)六七百乘(sha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 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谪”通“谪”)意思是“被强迫流放到边远地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意思是“倡导” (3)固以怪之。(“以”通“已”)意思是“已经”(4)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意思是“穿”古今异义词(加粗字) 1.【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 5.【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借给 6.【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果真。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9.【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 10【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 11【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鬼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1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13 【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度已失期】古义:估计今义:限度,分寸 3、词类活用 (1)、陈胜王(“王”,名作动,“为王、称王”)(2)、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作动,“用网捕”) (3)、皆指目陈胜(“目”,名作动,“以目示意”)(4)、夜篝火(“篝”,笼,名作动,“用笼罩着”)(5)、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 4、一词多义: 会会天大雨:适逢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 上使外将兵:率领 次皆次当行:编次 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 书乃丹书帛: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 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数以数谏故:屡次 卒数万人:几 道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充当 为坛而盟:筑 项燕为楚将:是 士卒多为佣者:替、给 5、解释下列各句并补充省略的成分。 ①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②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长期以来苦(于)秦(的统治) ③吾闻二世少子也—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详.(xiáng)叱咤.(chà) 商酌.(zhuó) 飞皇腾达B.譬.(bì)如阔绰.(chuò) 妥帖.(tiē) 不可明状C.魁梧.(wú)侥.幸(jiǎo) 装潢.(huáng) 屏气凝神D.张皇.(huáng) 恭维.(wěi)濒.(bīn)临与日具增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免旁鹜断章取意一代天娇 B.遵循恣睢富丽堂皇自吹自擂 C.赃物亵读郑重其是红装素裹 D.制栽糜下彬彬有礼相得益章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雨,他的衣服都湿透了,显得狼狈不堪 ....。 B.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 C.对做好这件事,我十拿九稳 ....。 D.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回到家,他的爸爸郑重其事 ....地打了他一顿。 4、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5、请选出没有修辞手法的一句() A.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好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word完整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分析教师花园镇中学雷春杰 一、试题评价及分析 这套试题既接轨中考,又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重抓基础,积极开发综合性新型试题,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自然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型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题把语文教育的价值真正定位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位置上来。分量足,含金量高,能让学生激活思路、绽放心智、升华激情、引爆含蓄、收获自信、释放美文。我们认为是一套很有价值的试题。具体来说,本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本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基础知识考察全面,难度适中,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基础积累及运用,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出题的涵盖面广,题型兼顾主客观题。文言文理解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对初三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为明年中考夯实基础。主观题则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本套试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部分。从试卷来看,本套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注重积累,题型合理、丰富,适合学生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和题目设计都突出一个“活”字。如:说明文《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的15题,“请简单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记叙文《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20题“6岁的生日是最有意义的生日”的理由,在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而语文实践活动重点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和创新精神。 3.作文以人为本,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体验。本次作文给了两个题目,半命题作文《谢谢你——》和命题作文《我真的很不错》,思路开放,写作范围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可写的内容多。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的机会,又体现了“让学生人人有话说,人人有内容可写”的出题宗旨。 二、成绩分析 我校本学期期末测试参考人数为198人,平均成绩69.54分,其中优秀2人;及格人数为117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 (一)得分情况分析: 1.我校初三学生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大大提高。这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更是教师心血的结晶。 2.诗文积累成绩显著。近半年,我们的教学组加大诗词的诵写与理解的力度,在这一块倾注了不少的心血,采取出了许多措施,来激励学生积累和积极性,诵写、测试结合,定期总结。 3.阅读分析能力初步形成。阅读中有些题虽然得分情况还不尽人意,但较上学期有进步,学生的阅读潜质已逐步体现出来。 4.写作能力逐步提高。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较准,字迹工整,较上一年度规范很多。文章内容较为充实,言之有物,是得分的一个主要原因。多数同学的文章前呼后应,开头点题,结尾明题,使文章结构严谨,这是作文得分的另一个原因。所以,有接近70%的同学在及格以上。 (二)失分情况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天下第一楼(节选)》一课一练(含答案)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贾( jiǎ) 行头(xíng) 煞(shà) B.幌子(huǎng)砧板(zhān) 调解(jiě) C.耷拉( dā) 搭济(jì) 蜷腿(quán) D.半晌(shǎng)嬉笑(xī) 怯懦(qu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炒勺喧哗忌炜骂骂咧咧 B.账房贪婪富裕吃喝嫖赌 C.鼎盛转悠支吾爱答不理 D.侦缉捣蛋凄惨狗仗人势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 搭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窝囊:__________________ (3)怪不得老在饭庄子门口转悠呢! 转悠: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另请高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福聚德的伙计们头脸干净,新鞋新帽,面带笑容,垂手而立,迎接着新年里的第一批客人。 王子西福顺,盯着点儿门口,胡同口,有要紧的主顾先喊一声。 福顺(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放心吧,二掌柜!(下) 王子西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常贵咱们大开张,对过儿大关张。 王子西全赢德那掌柜的就不是发家的样儿,伙计多吃半个馒头,他都耷拉脸子。常贵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 王子西这事儿他想得到,别忘了,他爹也当过伙计。 常贵这十来年了,我都没敢问过,玉升楼掌柜的真干过那么缺德的事儿? 王子西就为丢了几两金子,用这样的大秤(指墙上挂着的丈把长的大秤)把柜上的伙计,出门称一次,进门称一次。 常贵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王子西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子西嘱咐福顺“盯着点儿门口、胡同口”,其中的“盯”字改成“看”或“望”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通过人物对话交代“对过儿大关张”相关情况对表现卢孟实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看,常贵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练习 1.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你尽可凝神闭目,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轻嗅牡丹的浓香、夏荷的清爽:______,你尽可自品自娱,把玩深尝,唇齿留香。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