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三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检验及无菌操作技术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高冬梅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为人们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本课程以环境工程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的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依托,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rapidly developed in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re the commo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ourse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掌握环境领域常用的微生物实验技术,了解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及其重要作用。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分为基础实验部分和综合实验部分。基础实验部分以常用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学习为重点,并注重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综合实验部分以具体环境问题为依托,进行微生物实 - 7 -

微生物检验技术试题

《微生物检验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菌落 2、正常菌群 3、消毒 4、噬菌体 5、最小抑菌浓度(MIC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细菌的特殊结构 有 、 、 、 。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 、 和气体。 3.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 、 及 有密切关系。 4.诊断血清是用 免疫家兔等动物后取其 而制成的。一般置于 保存,使用时应避免 , 降低效价。

5.K—B法中抑菌圈直径的大小与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呈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值、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6.、和可作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试验。 7.淋病奈瑟菌主要以方式传播,引起。 8.细菌对待测药物的敏感程度可分为、、 三级。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 E、螺旋体 2、革兰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95%乙醇—结晶紫 B、稀释复红—95%乙醇—碘液—结晶紫 C、结晶紫—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 D、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95%乙醇 3、靛基质试验又称() A、甲基红试验 B、尿素分解试验 C、硫化氢生成试验 D、吲哚试验 E、糖发酵试验 4、对人体无害的细菌代谢物是()

A、热原质 B维生素 C、外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5、正常人体不存在细菌的部位是() A、体表 B、口腔 C、大肠 D、尿道口 E、血液 6、实验室对接种针(环)、试管口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法 B、流通蒸汽法 C、烧灼 D、焚烧 E、煮沸法 7、卡介苗是由何种变异而产生的() A、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变异 E、酶活性变异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 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 病毒血症 9、哪种动物不是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A、小白鼠 B、豚鼠 C、裸鼠 D、家兔 E、马 10、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A、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 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11、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化脓性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链球菌 C、肺炎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中哪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A 霍乱弧菌 B 肉毒杆菌 C 白喉杆菌 D 链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2.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方法是: A 清创处理 B 有效抗生素治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D A+B E A+B+C 3.当一民工因铁钉深刺足底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菌苗 4.王某,48岁,建筑工人;因牙关紧闭、四肢痉孪而入院。8天前,右脚被铁钉扎伤,伤口深,但几日后自愈。5日后右腿有些麻木和疼痛,且咀嚼不便,吞咽困难,最后全身抽搐,四肢痉挛。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请问下述哪项是最佳治疗原则 A 注射青霉素 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白百破疫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 D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 注射青霉素和白百破疫苗 5.鉴定破伤风杆菌有无致病性的最重要的根据是 A G+细长杆菌 B 顶端圆形芽孢 C 有周身鞭毛 D 专性厌氧生长 E 产生特异性外毒素 6.破伤风梭菌除致破伤风病外,还能引起何种疾病E A.菌血症 B.食物中毒

C.组织坏死 D.坏死性肠炎 E.以上均不是 7.下列搭配哪项不恰当: A 大肠杆菌EHEC组——出血性肠炎 B 炭疽杆菌——气性坏疽 C 破伤风杆菌——脐带风 D 淋球菌——尿道炎 E 脑膜炎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A 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呈网球拍状 B 严格厌氧 C 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D 引起疾病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E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 B型题 A 常因滥用抗生素所致的疾病 B 常经呼吸道所致的疾病 C 常经消化道所致的疾病 D 常经产道所致的疾病 E 常因战伤所致的疾病 1.假膜性肠炎 2.气性坏疽 3.肉毒中毒 X型题 1.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细菌有 A 金葡菌 B 伤寒杆菌 C 产气荚膜杆菌 D 破伤风杆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2.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疾病有 A 气性坏疽 B 坏死性肠炎 C 产褥热 D 食物中毒 E 伪膜性肠炎 3.有迁徙性生长现象的是 A 链球菌 B 变形杆菌

微生物实验室现场检查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 .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 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 检修 ,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 .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 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 .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 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 .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 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 pH 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 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 .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讲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义 本课程是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另一门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相结合,构成一个完 整的体系;本课程强调每个学生要动手,通过实验,加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是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二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绪论 主要内容: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微生物学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特点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命名与分类第一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定义: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与环境领域(包括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 规律。?其内容包括:微生物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等;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对物质的转化分解作用(特 别是应用微生物来处理各种污染物质,如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总的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任务: (1)防止或消除有害微生物 (2)充分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中的应用

1)在环境监测方面(水污染的监测) 利用在环境中生存的生物的种类、数量、活性等特征,来判断环境状况的好坏。这些生物称为指示生 物。 生物监测的优缺点: 生物监测的主要优越性: (a)长期性——汇集了生物在整个生活时期中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可以反映 当地的环境变化; (b)综合性——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成分对生物有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c)直观性——直接把污染物与其毒性联系起来; (d)灵敏性——有时甚至具有比精密仪器更高的灵敏性,有助于提早发现环境 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缺点: (a)定量化程度不够; (b)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在环境治理方面 包括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其中特别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大量成功应用的例子。 第二节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 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Too small to be seen with naked eyes 二、微生物的特点

(完整版)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精华版)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题要点(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菌落:菌落是指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细胞经过生长繁殖,形成肉眼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微生物群体。PHB:是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叫聚羟基丁酸盐的贮藏物质。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常压蒸气反复灭菌的方法。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化学杀菌剂:能够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共生:两个微生物在一起时形成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两者高度的协调和彼此得利。 启动子:是一个“开始”的信号,它含有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的保守序列。 操纵子:负责合成特殊蛋白质的基因簇。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絮凝体。 联合固氮:是指某些生活在植物根的表面至根皮层细胞间而不进入植物根细胞的微生物进行固氮作用的现象。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纯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在细菌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质膜的较为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杆状最常见,球状次之,螺旋菌最少。( - ) ?某些藻类如团藻属存在群体形态。( + ) ?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一样都是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产生ATP。( - )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 ) ?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能在pH 7.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的细菌。( + ) ?在真核微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中,DNA是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的。( + ) ?EMP、ED等糖酵解途径的共同特点是将葡萄糖降解到丙酮酸。( + ) ?精确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是所有成分的性质和数量已知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 ?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__c__。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 2. 病毒缺乏__b___。 (a)增值能力(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c)核酸 (d)蛋白质 3.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d__。 (a) 支原体(b) L型细菌(c) 原生质体(d) 原生质球 4.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_d__。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 葡聚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 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c__。 (a) 毛霉和根霉 (b) 青霉和曲霉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50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A1题型 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屏障结构包括 A、皮肤与粘膜 B、血脑屏障 C、胎盘屏障 D、免疫系统 E、A、B和C 答案E 2. 有关内毒素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均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B、其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160℃,2~4小时才被破坏 D、毒害效应具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E、毒性作用较弱 答案D 3. 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度称为毒力 B、毒力主要由侵袭力和毒素所决定 C、破伤风毒素属于内毒素 D、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4.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脂多糖 B、痉挛毒素 C、肉毒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霍乱肠毒素

答案A 5. 下列哪种成分不属于外毒素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B、产毒性大肠杆菌肠毒素 C、白喉毒素 D、表皮剥脱毒素 E、类脂A 答案E 6.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 B、白细胞反应 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D、以上都是 E、A和C 答案D 7. 慢性志贺菌感染的病程一般在()以上 A、两周 B、一个月 C、两个月 D、六周 E、七周 答案C 8. 志贺菌随饮食进入体内,导致人体发病,其潜伏期一般为 A、一天之内 B、1-3天 C、5-7天 D、7-8天 E、8天以后 答案B 9. 下列关于结核分支杆菌描述正确的是

A、类脂质为胞壁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B、产生外毒素 C、产生内毒素 D、耐药性低 E、一般采用革兰氏染色 答案A 10. 我国的卫生标准中,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个大肠杆菌 A、1 B、3 C、5 D、7 E、8 答案B 11. 大肠杆菌指数测定时,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为阳性 A、产酸 B、产酸产气 C、产酸不产气 D、产气不产酸 E、以上都不产生 答案B 12.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A、脑膜炎奈瑟菌 B、结核分支杆菌 C、铜绿假单细胞 D、枯草芽孢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答案C 13. 下列何种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细胞

实验3-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三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3.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土壤、江河湖海、尘埃、空气、各种物体的表面以及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在发霉的面包、朽木上看到某些微生物群体。这些现象表明,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微生物就可以在其上生长繁殖。据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就可以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所谓灭菌是指采用各类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使物体内外的所有微生物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经过灭菌后的物体是无菌的。消毒是与灭菌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指用较温和的物理因素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在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维持15~20min,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操作技术。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摘要:文章从培养实用型检验专业人才出发,分析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强调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作为省高校教学团队,积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立足课程基本要求,大胆改革,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直接上岗,增强就业竞争力。 1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分析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改革方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五门专业课在第三学期”并行”开设,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重,课程内容之间也难以衔接,教学效果欠佳;理论课教学内容偏多,教与学的难度加大,而实验课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且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也只是疲于应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理论教学改革

2.1优化教学内容《微生物检验技术》这本教材综合了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内容,主要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工作能力[1]。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第一大块,首先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会使用到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大块,主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并将第一块中讲到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方法运用到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中来,让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有个纵向的了解;第三大块,模拟临床工作实际,介绍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使学生学会收集标本和处理标本,并能够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临床微生物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微生物检验涉及到的微生物有三大类八大种,而对于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每一种都精讲,势必造成学时严重不足,而且没有针对性,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很费力,这时教师可根据临床开展需要,对于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微生物,例如,化脓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科细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 病毒等内容,要精讲;而

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

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 一、无菌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 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 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 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 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 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019年全国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复习题word资料29页

概论 1不属于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病毒 A 细菌 B 病毒 C 立克次体 D支原体 E衣原体 2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病毒亚病毒朊粒) E HIV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真菌原虫)D霉菌 4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志贺菌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BCE A荷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B 德国郭霍提出了郭霍法则 C 法国巴斯德有机物的发酵是因酵母菌的作用 D 英国医师琴纳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分量细菌方法 E英国李斯特床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消毒 备注:荷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德国郭霍首创固体培养基提出了郭霍法则、英国医师琴纳发明牛痘预防天花、法国巴斯德创造了巴氏消毒法、英国李斯特床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消毒、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德国的细菌学家欧立希首先合成治疗梅毒的坤凡纳明、英国的细菌学家弗来明首先发现青霉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法国巴斯德有机物的发酵是因酵母菌的作用 6有关正常菌群叙述正确的是:BCE B正常菌群对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C 正常菌群受到破坏会导致菌群失调 E 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

7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E A HBV E流行性感冒病毒 B新生隐球菌C肺炎支原体D百日咳鲍特菌8检测某些细菌特征性酶:共用题干 1问快速检测沙门菌的酶 B辛酸酯酶 2问检查卡他莫拉菌最特异的酶 B丁酸酯酶 3问检查难辨梭菌特有的酶是 D 谷氨酸脱氢酶 4问检查白色念珠菌的酶是 E脯氨酸肽酶(及N-乙酰D半乳糖苷酶) 5问筛查O157:H7大肠埃希菌常用的酶 C葡葡糖醛酸酶 细菌感染及其检验技术 1用于化脓链球菌鉴定的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 D 0.04ug杆菌肽实验 2以抗毒素免疫为主的感染性疾病 C 破伤风梭菌感染 3 下列属于原核细胞微生物的是 B 细菌C 支原体 D立克次体 4 细菌致病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C 侵袭力 D毒力 5 细菌基本检验技术包括传统检验技术和现代检验技术 1问不属于传统检验技术的是 E免疫银光技术 2问不属于现代检验技术的是 A 染色标本技术 6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及侵入的途径 1问表示细菌致病性强弱程度的是 B毒力 2问有关致病性说法错误的是 B不同细菌所致疾病的过程大致相同 7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及核质等 1问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共同成分 E 肽聚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10倍,高倍镜放大40倍,油镜放大100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 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 什么?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 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6.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制成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各起什么作用 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及其相互比例配制的。牛肉膏和蛋白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琼脂只为培养基提供半固体的支撑结构,不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有时,也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特殊需要配制培养基,如特别提供某种营养素,或专门缺乏某种营养素,使微生物得以鉴别、分离。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一般动作要迅速一些,因为其中可能有些成分容易吸潮)→溶化(将称好的各种成分溶解在水中,如果是固体培养基,需要使用凝固剂,如琼脂等,熔化时,注意搅拌,防止糊底)→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 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如果不经稀释就直接做分离培养,则培 养基上的菌落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互相连结,分不清楚了,就达不到分离目的。 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样时,应从那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答:应该从低浓度开始。从低浓度开始到高浓度是不会改变高浓度水样的浓度,如果从 高浓度开始则会影响低浓度水样 要使斜面的线条致密,清晰,接种时应注意哪几点? 不要在已划线的地方重复划线,不要太用力划破培养基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doc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 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

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总体面积应在70平米以上,要求水、电供应充足,畅通,排污设施与安全措施齐备。 一、选址: 1. 实验室应选择在清洁安静的场所,远离生活区,锅炉房与交通要道; 2. 实验室应选择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场所,要与生产加工车间有一定距离; 3. 实验室应选择在方便取样与检验,距离车间较近的工作场所。 二、结构和布局: 应设置细菌与理化检验兼有的综合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细菌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办公室。 1. 办公室 2. 理化分析实验室:(或者和细菌检验操作室合并) ①理化分析室(兼作感观检验室) ②仪器室(兼放细菌室显微镜等少量仪器) 3.细菌实验室: ①细菌检验操作室; ②无菌室; ③培养基制作室; ④洗涮消毒室; 一般布局要求如下: 1. 办公室:办公室是化验人员进行原始记录等各项工作的场所,是与非化验室人员交往较多的场所,因此,应设在整体综合化验室的最外层,只需有桌、椅等简单设施即可。 2. 细菌检验操作室(常规操作)细菌检验操作室是细菌培养与检验主要操作室,主要设施是实验台。 对实验台的要求: a.实验台面积一般不小于2.4×1.3m; b.实验台位置应在实验室中心位置,要有充足光线;也可以做边台。

c.实验台两侧安装小盆与水龙头; d.实验台中间设置试剂架,架上装有日光灯与插座; e.实验台材料要以耐热、耐酸碱为宜; f. 实验室围护结构采用彩钢板材料,表面光滑、耐腐蚀、防水,所有缝隙可靠密封,便于清洁消毒,且防震、防火; g. 墙面、吊顶:彩钢板:钢板厚度0.426,15克覆膜。 3. 无菌室:无菌室是处理样品和接种培养的主要工作间,应与细菌检验操作室紧密相连。为满足无菌室无菌要求,无菌间应满足以下布局: a.入口避开走廊,设在细菌检验操作室内; b.与操作室用两道缓冲间隔开; c.无菌室与缓冲间均装有紫外灯,要求每3平米安装30w紫外灯一盏; d.无菌室内设有工作台(中心与边台皆可),紫外灯距工作台面要小于1.5m; e. 微生物室结构应坚固、严密、防尘、光线明亮,地面应光滑,并应有缓冲间,设双层传递窗传递物件; f.门窗应是不锈钢的; g.室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为45~65%,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h.墙面、吊顶:彩钢板:钢板厚度0.426,15克覆膜; i. 地面采用PVC材料,防渗漏、无接缝、光洁、防滑。 4. 培养基制作室:培养基室是制作、配制微生物培养所需培养基及检验用试剂的场所,其主要设备应为边台与药品橱。 a.边台上要放置电炉,以满足熔化煮沸培养基时用; b.边台材料要耐高热、耐酸碱; c.药橱分门别类存放一些一般药品及试剂; d.危险、易腐易燃有毒有害药品单独设保险柜存放; e.边台上要放天平,以称取药品用。 5. 洗涮消毒室:洗涮消毒室用以消毒洗涮待用与已用之玻璃器皿,培养基及污物,其面积应大于10平米。 为满足洗涮消毒的功能,洗涮消毒室应设有: a.1-2个洗涮池,洗涮池上下水网要畅通;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环境因素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02班 指导老师:郭玉宝 学号:14 姓名:何月 实验目的: 1、了解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学习抗菌谱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物理,化学,生物及营养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制不同,而,不同类型微生物对同一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别。 1、生物因素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网速间的颉颃现象,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一致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当滤纸条上的抗生素溶液在琼脂平板上向四周扩散后可形成抗生素浓度由高到低的梯度,将不同试验菌与滤纸条划线接种。培养后,根据抑菌带的长短可判断出该抗生素对不同试验菌生长的影响程度,初步确定其抗菌谱。 2、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燃料和表面活性剂。 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溶液和试剂 青霉素溶液、无菌生理盐水、%碘酒、5%石碳酸、1%来苏尔、75%乙醇、%新洁尔灭 4、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接种环,玻璃棒,报纸,牛皮纸,镊子,无菌平皿,无菌滤纸片,滴管,无菌滤纸片,涂布棒,记号笔,高压蒸汽灭菌锅、三角瓶,量筒,棉线 实验过程: 一、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倒平板,注意平皿中培养基厚度均匀。 (2)贴滤纸条:无菌操作,用镊子取无菌滤纸条浸入青霉素溶液中润湿,在容器内壁沥去多余溶液,再将滤纸贴在平板上。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总结 高熹 1120152430 时间如清风般从你我指间滑过,无声无息,快得我们都不曾驻足一望,莫然回首间,本学期的微生物学实验已接近尾声。一学期的时间虽短,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良好配合和严格的实验操作,都将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高度结合的科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相应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微生物学实验要有以下的四个能力: 1、独立思考能力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感悟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在试验中发现与预料过程所不符,那么必定是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寻找并解决的这个过程是书本中无法给予的。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2、突破创新能力 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试着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多想,多做,多总结,我想首先是作为一个求知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必须坚守的原则,其次就是要敢于突破,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踮起脚尖即使触不到天空,也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视野。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在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我们在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 4、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对激发微生物学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微生物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微生物学这样一种学科,动手能力的强弱与知识的掌握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动手能力太弱,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组织起来,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只是输入而没有输出,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学科,这样的缺陷是致命的,而这样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本学期我们一共完成了十个实验,分别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观察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的显微镜计数法、培养基的制备、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以及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细菌鉴定中常 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水中大肠菌群的计数—MPN法、乳酸菌发酵实验、甜酒酿发酵实验、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 通过这些微生物学实验,不仅是对我理论课程的加深,更是对我实验能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