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2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2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2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2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21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和。如果把湿润的种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

2、清晨,人们在海边面向太阳看日出,此时他们的影子朝向;傍晚,人们再次面向太阳看日落,此时他们的影子则朝向。

3、我们的故乡——萧山,地势平坦,起伏很小,像这样的地形叫做。

4、地球的内部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由内向外可以分为、和。汶川大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而引起的。

5、东北的“黑土地”是中国大米的主要来源地,这里的“黑”主要是指土壤中的成分比较多。

6、人们为了纪念第一个发现地球引力的科学家,就把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他就是,力的单位还能用字母表示。

7、一双新篮球鞋的鞋底花纹都很深,跑步的时候不容易打滑,这是因为;几年以后,鞋底的花纹渐渐消失,就常常会不小心打滑摔一跤,此时又是因为。

8、我们有时在实验时会用到弹簧秤,使用时的第一步是检查指针是否对准的位置;读数时,眼睛与指针;最后在测量的时候,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

9、跑步发令的时候,要求计时员看枪口的烟而不是听枪的声音,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较快,约每秒千米。

10、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二、判断题:(20分)

1、我们把小麦叫做生产者;麻雀是直接吃小麦的,我们把它叫做消费者;老鹰是吃麻雀的,我们也把它叫消费者。()

2、池塘里所有的鲤鱼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像这样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3、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4、故宫天坛里的日晷是古代宫内的人用来看时间的,在每天的正午时分,日晷指针的影子是最长的。()

5、昆明的石林风景区奇石云集,这些石头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而形成的。()

6、搅拌一杯泥水,慢慢地等泥土沉积下来以后可以观察到,最先到达杯子底部的是颗粒最小的黏土。

()7、课堂上,用弹力做小车的动力,把橡皮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小车在行驶时,轮子也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8、汽车在一般正常行驶时是滚动前进的,当遇到紧急情况踩急刹时,车子就变成滑动前进了。

()

9、杭州在钱塘江的出海口,它主要是由江水长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10、海滩边常常会出现一个个的岩洞,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海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三、选择题:(20分)

1、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去树林里玩耍,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而形成的。

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含羞草最初生长在热带地区,一碰它的叶子就会闭合收拢。这说明植物的生长要()。

A、影响环境

B、依赖环境

C、互相作用

3、人们能进行跳伞、蹦极等高空极限运动,主要是由于受到()的作用。

A、摩擦力

B、反冲力

C、重力

4、瀑布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

A、坡度较大

B、没有植被

C、风力作用

5、做好太阳能热水器以后,应该()摆放,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A、与地面垂直

B、与阳光垂直

C、与阳光平行

6、不能用望远镜对着太阳观望,主要是由于望远镜有()的作用。

A、汇聚光线

B、反射光线

C、折射光线

7

、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

①在生态瓶中种上水草,并在水面放上浮萍。

②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

③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C、②④①③

8、我国地大物博,各种地形遍布各地,主要的地形特点是()。

A、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平原

B、东部多山地,西部多丘陵

C、西部多山地,东部多平原

9、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沉积作用的程度也各不一样,那么()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27 26

25 24

23

22 21 10、医生拿手电筒检查病人的眼睛时,瞳孔会( )。

A 、放大

B 、不放大也不缩小

C 、缩小 四、图形题:(16分)

1、种子发芽后在潮湿的泥土上摆放位置各不相同,用箭头在框中表示芽继续生长的方向。

如果种子的芽继续生长,以后就会变成它的 。

五、实验题:(14分)

1、生活中经常有摩擦产生,有时我们需要它,有时我们又尽量避免它。请在□中是增大的摩擦力打√,是减小摩擦力的打×。

□人踩到香蕉皮滑到了 □下雪天,在地上铺草垫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擦“镁粉” □搬运大铁桶时放在地上滚 □螺丝刀把柄上的花纹 □人们用滑板在路上前进

2、科学家在制作宇航服的时想尽量降低阳光对人的照射,因此准备了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请根据数据画出折线图,最后做出判断。

结论:我觉得选择 的宇航服最合适。 六、简答题(9分)

1、在一块田野里生活着青菜、毛毛虫、青蛙、百灵鸟、老鹰、蛇和蝗虫等生物, 请你写出一条由五种生物所组成的食物链。

2、这是一辆太阳能小车,请你说出这辆小车的哪些设计可以让它能开得更快一点。 (至少说出三点。)

七、 附加题(4分)

1、 在生活中应用太阳能小车会带来哪些好处?

纸的 种类 起始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银

色 22 22 22.5 22.5 22.5 23 白色 22 22.5 23 23.5 23.5 24 黑色 22 23 24.5 25 26 27

0 2 4 6 8 10 时间(分钟)

温度(℃)

3、在中国南方,人们会用太阳灶来烧水炒菜,

请你在图中画出阳光的照射路线。这种太阳灶主要是利用了 原理而制成的。

2、西藏、四川、浙江三个省份地形各不相同,

请把三个省份中是高原地形的涂成黑色,盆地地形的画成方格,平原地形的画成斜线。

√ √ × √ × × 温度(℃)

0 2 4 6 8 10 时间(分钟)

27

26 25 24 23 22 2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

填空题:(算10.5题,每2格算一题)

1、 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 (07期末卷填空题第1题改编)

2、 西边;东边。 (原创)

3、 平原。 (作业本p25选择题改编)

4、 地核、地幔、地壳;地壳。 (10年期末卷填空题第8题改编)

5、 腐殖质。 (原创)

6、 牛顿;N 。 (原创)

7、 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变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减小。 (10年期末卷填空题第7题改编) 8、 “0”;平视;最大范围。 (09年期末卷填空题第2题改编) 9、 30万。 (原创)

10、 太阳。 (09年期末卷判断题第2题改编) 二、判断题:(算10题)

1、(√)(原创)

2、(×)(作业本p7判断题第2题改编)

3、(×)(作业本p9判断题第5题改编)

4、(×) (原创)

5、(√) (原创)

6、(×) (原创)

7、(×)(作业本p37选择题第1题改编)

8、(√)(原创)

9、(√)(原创) 10、(√)(原创) 三、选择题:(算10题) 1、(C ) (原创) 2、(B ) (原创) 3、(C ) (原创) 4、(A ) (原创) 5、(B ) (作业本p20选择题第3题改编) 6、(A ) (原创) 7、(C ) (原创) 8、(C ) (原创) 9、(A ) (作业本p34选择题第5题改编) 10、(C ) (作业本p16页选择题第3题改编) 四、图形题:(算8题,3+3+2) 1、(原创)种子发芽后在潮湿的泥土上摆放位置各不相同,用箭头在框中表示芽继续生长的方向。

如果种子的芽继续生长,以后就会变成它的 根 。

五、实验题:(算7题,3+4)

1、(原创)生活中经常有摩擦产生,有时我们需要它,有时我们又尽量避免它。请在□中是增大的摩擦力打√,是减小摩擦力的打×。

□人踩到香蕉皮滑到了 □下雪天,在地上铺草垫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擦“镁粉” □搬运大铁桶时放在地上滚 □螺丝刀把柄上的花纹 □人们用滑板在路上前进 2、(作业本p19活动记录改编)

结论:我觉得选择 银色 的宇航服最合适。

六、简答题(算4.5题,1.5+3) 1、(原创)

青菜 毛毛虫 青蛙 蛇 老鹰

青菜 蝗虫 青蛙 蛇 老鹰 青菜 毛毛虫 百灵鸟 蛇 老鹰 青菜 蝗虫 百灵鸟 蛇 老鹰 (写出四条食物链的任何一条都对。) 2、(原创)①太阳能电池板比较大;②车身较轻;③车身为流线型;④轮胎上有花纹;⑤车身较低重心稳;(答对任3点都对) 七、附加题(算2题)(原创)

①有利于保护环境;②节约能源;③轻便灵活。(答出2点算2题)

3、(原创)在中国南方,人们会用太阳灶来烧

水炒菜,请你在图中画出阳光的照射路线。这种太阳灶主要是利用了 凹面镜聚光 原理而制成的。

2、(原创)西藏、四川、浙江三个省份地形各不相同,请把三个省份中是高原地形的涂成黑色,盆地

地形的画成方格,平原地形的画成斜线。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KCB不锈钢齿轮泵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测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20分) 1、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2、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体积小的容易()。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叫做排开的水量。 4、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少,受到的浮力就()。 5、水受热后重量(),体积()。 6、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水的这种变化叫作()。 7、酒厂没有把酒瓶装满,是恐怕酒因受热后()而发生爆炸危险。 8、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达室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9、像木头,塑料勺等物体是热的(),像铜条、铝片等物体是热的()。 10、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 二、判断(18分) 1、所有的金属都是热胀冷缩的。-------------------------() 2、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3、如果一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是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

沉。----() 4、在油中浮的物体在水中一定是浮的。----------------() 5、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相同。---() 6、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7、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8、人们用铁做锅,是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 9、夏天人们少穿衣服是因为衣服能增加热量而多穿会使人热得难受。----() 三、选择(20分) 1、我们经过实验知道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成度最快的是()。 A、铝 B、铜 C、铁 2、下列材料不能热胀冷缩的是()。 A、牛奶 B、锑 C、空气 3、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 A、清水 B、马铃薯 C、浓盐水 4、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5、在空气中45克的物体在水中只有35克了,这个物体如果放入水中会()。 A、上浮 B、下沉 C、静浮 6、当木块漂浮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期末试卷全套

2020年最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全套)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有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 1、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包括( )、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 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 。 4、食物链通常从( ) 开始,到( ) 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 。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 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 8、影子产生的条件是( ) 、( ) 和( ) 。 9、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 。 10、光是( ) 传播的。 1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 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 ) 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

13、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 ) 、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14、太阳是一颗炽热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温度大约为( ) ℃,内部温度高达两千多万摄氏度。 15、我知道深色物体反射光的能力( ) ,吸收热的能力( ) ,浅色物体则相反。 16、自然状态下向阳处的温度比背阴处的温度要( ) 。 17、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 ) 的同时也产生( ) 。 18、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 ) 和吸收。 二、选择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 A、黑暗、干燥、温暖; B、明亮、潮湿、温暖; C、阴暗、潮湿、温暖 3、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 A、长度和方向都不同 B、长度和方向都相同 C、长度不同而方向相同 4、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昆虫有__三___对足,鱼靠__鳃_____呼吸,鸟的身上长有___羽毛____,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__哺乳__动物,我知道___猫_____是哺乳动物。 2、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_头骨_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肋骨_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_足骨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606年,就用石料造出了跨度达37.02米的拱桥,这就是著名的___赵州桥__。 4、我们学校常见的木本植物有_松树_、__月季花_等。(例举2个) 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2分) 1、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流水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2、蝗虫胸部具有三对足,所以它属于昆虫类。(√) 3、同样一座桥,加上拉索后,桥上承受重物的能力没有改变,只是美化了桥的外形。(×) 4、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用途,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6、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着。(√) 7、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约占80%。(√) 8、拱形与其他形状相比,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9、筷子是属于省力杠杆。(×) 10、鲸终年生活在水中所以它是鱼类。(×) 11植物都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12、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二、我会选择:(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共32分)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C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C )。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3、( B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4、人的脚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主要是因为…………………………( A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在13世纪,英国(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组成。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4、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姓名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2分) 1、潜水艇就是用改变自身的( )来改变沉浮的。 2、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 ),体积小的容易( )。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 )叫做排开的水量。 4、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少,受到的浮力就( )。 5、水受热后重量( ),体积( )。 6、水受热时体积( ),受冷时体积( ),水的这种变化 叫做( )。 7、酒厂没有把酒瓶装满,就是恐怕酒因受热后( )而发生爆炸危险。 8、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达室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 )。 9、像木头,塑料勺等物体就是热的( ),像铜条、铝片等物体就是 热的( )。 10、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就是 ( )。 二、判断题(共20分) 1、物体在水中下沉,就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2、造一艘小船的计划应包括:准备、制作、改进与完成。------------( ) 3、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 4、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在水面上。--------------------( ) 5、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轻了。------------( ) 6.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 7、除了盐水外,其她液体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 8、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体积有关。-----( ) 9、潜水艇就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 10、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与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机会再去关注。() (答题时间:60分钟) 10.填埋场填满垃圾后,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种建筑,也可以种各种植物。() 一、填空题(18分,每空1分)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放大镜的特点是、,所以也叫。 号 1.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等机械原理。 学 2.借助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 A、斜面、轮轴 B、杠杆、斜面、轮轴 C、杠杆、滑轮3.世界是由构成的,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2.月球有许多不同于地球的特征,以下不属于月球特征的有()(多选)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会伴随一些现象,比 A、有环形山 B、没有水 C、生活着许多的生物 D、没有生命 名 姓如:、、、。 E、有引力 F、温差变化不大 G、会发光 5.在1969年7月,美国的_______载人飞船在月球上成功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 3.对生活中的一些垃圾,带有()标志的是可以被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的。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2007年10月24日,中国的_________探月卫星也发射成功,迈出 A.B.C. 级 班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重要一步。 6.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4.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A、食盐 B、玻璃 C、碱面 8.当今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等。 校 学 5.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看到的视野最大。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A、B、C、2.瓦楞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强是因为它靠改变纸的形状来增加了厚度。() 6.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3.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翅膀的构造有关。()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4.荷兰的胡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7.2008年9月中国神舟七号飞船上的宇航员()实现了“太空漫步”。5.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A、翟志刚 B、刘伯明 C、景海鹏6.纯铁锈是能被磁铁吸引,但不能导电的。()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7.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A、宇宙在膨胀 B、恒星是运动的 C、光年是时间单位8.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极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斗七星。() 9.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9.宇宙太遥远,太神秘,对它的探索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学生的任务是先学好知识,将来有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简单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 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7、象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8、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子运动,费力。 9、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叫定滑轮。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3、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4、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16、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17、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但圈 数多,费时间。 18、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9、如果大齿轮是50个齿,小齿轮是10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大齿数除以小齿数=5 圈。 2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转动速度 变慢。 21、、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 22、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23、用螺丝钉时,应用的是斜面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翘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杆的 工作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4、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A、风 B、煤 C、天燃气 6、反复弯折一段铁丝的过程中,()。 A、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B、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C、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___________,因为水生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的____________增多。 3.产生影子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食物链应该从__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终止。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无关。() 3.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4.动物的形态结构跟它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5.有时为了需要,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不是光源的是()。 A、手电筒 B、蜡烛 C、月亮 2.物体吸热能力与其颜色有关,在夏日阳光下应该选择穿()的衣服更凉快。 A、黑色 B、红色 C、白色 3.潜望镜里的两块镜片摆放方式是()。 A、平行,反光面相对 B、垂直,反光面相对 C、平行,不反光面相对 4.善于科学探究的明明,把一粒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明明故意使芽的根部向上。经过几天,明明会发现()。 A、豆芽的根向上生长 B、豆芽的根向下生长

C、豆芽的根在原位置长长 5.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方式是()。 A、与地面垂直 B、与地面平行 C、与太阳光垂直 四、读图题(1.12分;2.8分) 1.图是某生态环境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是由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2)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 (3)在本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小青蛙,他们为保护庄稼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 有人为了一己私欲捕杀青蛙。长期下去,会产生怎样的恶果? 2.在黑屋子里,为什么台灯亮后,人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请画出灯光的传播路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小学六年级科学 姓名:座号:班级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我能填空:(每空2 分,共34 分) 1、昆虫有__三___对足,鱼靠__鳃_____呼吸,鸟的身上长有___羽毛____,直接生小动物,并 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__哺乳__动物,我知道___猫_____是哺乳动物。 2、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_头骨_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肋 骨_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_足骨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3、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___定滑轮__。 4、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旗杆顶端安装的是定滑轮,吊车的吊钩上随生物一起移动的是动滑轮,大型起重机上安装的是滑轮组。 5、像铁塔那样骨架式的构造通常叫做框架结构。 6、根据能源可否再生,将它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7、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4 分) (×)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2、鸡蛋能承受较大的重量,是因为鸡蛋皮很厚。 (√)3、拱形受压时会产生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4、同样一座桥,加上拉索后,桥上承受重物的能力没有改变,只是美化了桥的外形。(√)5、相同的材料改变了形状,它们的抗弯曲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6、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流水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8、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9、我们在上坡时感觉到斜面越平缓越费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 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 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 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 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