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教学提纲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教学提纲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教学提纲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教学提纲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当前,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兴未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微课的教学设计有其独特之处。作者在分析大量优秀微课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从视听传播、教学思路、心理感受三个层面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并就微课设计中的三个关键问题:选题、教学策略、教学信息处理展开重点论述。在选题上强调内容的价值性、适用性、契合度;在教学策略上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情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在教学信息处理方面,根据视频媒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三种具体手段:概念形象化、数字关系图示化、信息呈现动态化。

引言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资源。当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的培训、开发、应用等相关工作,各级各类的微课比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由于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低,微课作品的生成、传播、使用比较简单,很多教师乐于接受和尝试,当前的微课制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微课受到人们的热捧,但由于大部分一线教师缺乏对微课内涵的深入理解,缺少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致使很多微课作品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新的资源浪费。胡铁生老师在对500多名高校微课参赛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后指出:“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的微课作品仍然缺乏。”(胡铁生,2014)

笔者在从事各级各类微课培训和大赛评比的工作中,分析、比较、评阅了大量作品,总结、凝练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些主要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的出现是教育资源建设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学转变的重要契机。”(杨满福,2013)。总体来说,微课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用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供学生课外复习,查缺补漏;②用于翻转课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确:第一,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第二,微课的主要使用时间是课外,不是课内;第三,微课的使用地点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学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师无法直接监控。作为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微课要想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有用和有趣,否则无法有效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偏离这个中心,微课就很可能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的命运。

在微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有三层含义:

1.在视听传播的设计上,要用学生的眼睛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一下:学生需要看到什么?学生需要听到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视听感受。

首先,从内容上看,学生在微课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识、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并非教学内容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如教师个人形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乃至学习竞赛等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课不是课堂录像的微缩版,更加不是视频公开课、示范课、精品课。因此,微课不需要展示教学活动过程,只需要展示教学内容本身。

其次,从画面和声音的制作方面,要学会用学生的视角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比如,在拍摄实验操作、乐器弹奏、手工制作、运动技巧等内容的镜头时,一定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学习的角度拍摄,顺着学生的视角采用俯拍、同侧拍等方式制作画面。画面要重点呈现学习内容,而不是呈现老师或者教学活动全景。同理,声音的制作要让学生听得清楚,感觉舒服,注意背景音乐可控等。

2.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

一个好的微课,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用学生看问题的思路来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比如,问题解决思路就是一种常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微课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困难点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顺着学生的问题思路展开内容讲解,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此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归纳总结、联系对比、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设计思路。总而言之,要善于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按照学生的思维重组知识呈现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

3.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对面辅导的亲切自然感

微课并非传统课堂教学搬家,也不是课堂授课的微缩版,它是一种能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的资源和工具,这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可汗学院的微课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可汗学院的教学信息处理和呈现手段非常简单,仅仅利用了一个手写板。微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驾驭,在于教师充满人情味的耐心讲解,在于透过语言信号传递出来的亲和力、感染力。

当前,很多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容易忽视心理感受问题。教师在录制微课时不注意调整自己的感觉,还是停留在上集体课、公开课、示范课的场景,声音会不自觉地变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让人感觉像是大会发言或新闻广播。也有部分教师不习惯对着计算机讲课,找不到对人讲话的感觉,因此语音缺乏自然感、亲和力,无法在情感上传递出和谐的旋律。微课是供学生单独使用、反复观看的,要传递出与集体教学不一样的,一对一教学的亲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微课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是“我在你面前,我为你讲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微课的制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一:选题

微课的选题好比农夫选种,优良的种子辅以适当的耕种容易获得丰收,如果选了先天不足的种子则事倍功半,难以产生好的结果。因此,选题是微课制作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总的来说,微课的选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使用价值高

任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微课虽然制作技术门槛较低,但也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因此,要选取教学使用价值较高

的课题来制作微课。比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平时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等,都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对象。“此类选题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解决问题越快速、讲解问题越清晰,选题的价值也就越高。”(郭绍清,2014)

2.适合视频传播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选取符合视频传播特征的教学内容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和作用。众所周知,视频是以连续的动态画面来呈现信息的,因此,一些具备“动态特征”的教学内容,比如:动作技能、操作过程、工作原理、变化过程等,就非常适合使用微课。此外,视频传播的两大信息通道是图像和声音,如果教学内容本身需要使用较多的图像和声音,比如:地形地貌、摄影摄像、广告设计、艺术欣赏、发音训练、乐器弹奏等内容,也非常适合使用微课。

3.内容相对独立,信息量不大

微课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资源,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十分钟。调查数据表明,超过6分钟的视频受欢迎程度直线下降。所以,微课的选题必须要小,内容少且相对独立。选题时,可以选取一个独立的小话题作为切入口,把内容讲通讲透,宁可“小题大做”,不宜“大题小做”。比如:“怎样写请假条”、“‘的’、‘地’、‘得’的用法”、“电话号码的读法(英语)”等选题就属于内容独立、体量适宜的选题。同时,一个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般设定一到两个目标即可。目标要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不要设计抽象模糊、大而空泛的目标。对于信息含量大的教学主题,则可以采用内容分解的方式,化整为零、逐一制作,最后形成系列微课。

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二: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体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袁振国,1998)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策略,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微课的设计中,策略选择是核心环节,能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巧乃至教学智慧和创意。

要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必须首先清晰微课教学的特点。第一,从教学内容的性质看,经由微课传授的教学内容本质上属于间接经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接受间接经验的过程;第二,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微课中的信息流动基本上是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过程缺少双向互动;第三,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微课教学必须能够契合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可知,微课教学本质上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范畴。由于微课教学是一个经由视频向学生单向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而且学生具备较大的主动权,所以微课教学的策略要重点放在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这两个关键点上。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相关理论,结合视频媒介传播的特点,微课教学可以重点借鉴以下三种教学策略,如表1所示。

1.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它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

平,能够起到把学习任务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相关联的作用。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说明性组织者一般是当前学习内容的上位概念,具有统摄、概括、包容当前学习内容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三角形的概念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在讲解平抛运动的时候,自由落体运动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在讲解鲸时,哺乳动物可以作为该内容的先行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则与新的学习内容是平行关系,在教学中起类比的作用,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比如,在讲解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可以用回音现象的原理作为先行组织者;在讲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时,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作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在微课教学中起到链接新旧知识的作用,这种链接是经由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的。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其应用的方法是:先呈现先行组织者,再呈现新的学习内容,最后梳理清楚当前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视频信息可视化的特点,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视化,方便学生理解。当学生能够顺利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理解、消化新的学习内容时,容易生发出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愉悦的学习体验伴随有意义的学习得以发生。

2.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自主性学习中,解决问题往往是学生最主要、最直接的学习驱动力。在微课设计中,巧妙的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统领学习内容,引导学习思路。

比如,在“一分钟性趣大师”这个微课中,设计者依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用一系列问题不断触碰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你是从哪儿来的?”、“什么叫做受精?”、“精子是怎么钻到妈妈的肚子里的?”等问题的提出,在引领学生思路的同时,也巧妙地串连起教学内容,搭建起知识的框架。在微课中,提问、分析、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容易操作,教学效果好,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找准问题的内容以及提问的方式。一般来说,问题的内容最好处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经由微课教学能够顺利解决。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同时,提问的切入点要尽量结合实际,不要单纯从知识的角度提问题,比如:结合社会现象、生活实践、学习需求、思想动态等角度来提问,这样的问题不枯燥、不呆板,容易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微课中有若干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巧妙地起承转合,让微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要被问题分割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微课是基于视频的单向信息传递,不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所以微课一般需要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内容的串接。

3.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发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习不应该与现实脱节而应该紧密关联。教学实践也证明,与真实情景相关联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注意力维持时间较为长久。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在微课中使用情景创设、案例分析、讲故事的策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关注力。例如,一个关于“青少年旅游团队接待技能”的微课中,设计者没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把各种接待技能逐一罗列讲解,而是通过讲述一个青少年旅行团在

行程中不断发生的故事(集合不准时、途中生病、人员走散、用餐不满意等),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青少年团队接待技巧融入其中,整个教学过程情景真实又充满故事性,内容紧凑不散乱,教学效果很好。

值得指出的是,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而视频非常适合用于创设情境、展示案例、讲述故事。很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情景化、案例化、故事化的策略。比如,操作规范、文明礼仪、预防灾害、食品安全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人类经验)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发生的情景,只要教师用心设计是不难找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的。

以上三种策略是微课教学设计中常用的策略,但教学策略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搭配,灵活使用。策略和方法本身充满了创造性,有无穷变化的可能,一个富有教育激情和教学智慧的老师更加容易因地就宜、因材施教,设计出学生欢迎的微课。正如焦建利老师所言:“教学设计、创意和教师的教学智慧才是微课设计和开发真正重要的东西,它才是微课的生命力所在。”(焦建利,2014)

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三: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

微课是一种微型的视频教学资源,必须遵循视频资源制作的规律,结合视频传播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才有可能做出受欢迎的微课。具体来说,视频主要通过两大感觉通道传递信息,一是视觉,二是听觉。

1.视觉信息的设计

在视频类教学资源中,通过视觉信号传递的信息量约占总教学信息量的80%,所以良好的视觉信息处理是关键。在微课中,视觉信息涉及到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处理,这与教学设计有关;二是画面的艺术性处

理,与拍摄、制作水平有关。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微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教学信息尽量可视化。视频的优势并非传递抽象的文字信息,而是传递具体、直观的图形、图像信息,特别是连续的、动态的图像信息。因此,把原先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较强可视性的画面信息,是微课设计中的关键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信息可视化方法:

(1)抽象概念形象化

微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很多概念,文本教材一般直接用文字符号来表达相关信息。在微课设计中,则需要把各种概念尽量形象化,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视频的优势,又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接收信息。比如,在一个“公车改革”的微课中,为了把一份抽象晦涩的政府文件制作成一个简单易懂的微课,设计者大量使用的手法就是具体概念形象化。在这个微课中,所有出现“警车”、“救护车”、“出租车”、“公共汽车”、“地铁”、“政府工作人员”等概念的地方,一律使用图形替代,使人感觉具体形象、一目了然;同时,在说明“公务性车辆”、“社会性车辆”等抽象概念时,灵活使用关系图、类目表等工具,清晰描绘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说明“改革的时间进度表”、“实施的对象和范围”等内容时,使用时间轴、饼图等图形工具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视性。由于可视化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该微课的教学效果自然是令人满意的。

(2)数字、关系图示化

微课的教学内容中如果涉及数据信息,图示化是最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把枯燥的数据关系转换成图形关系,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说明问题。灵活使用坐标轴、饼图、柱形图、曲线图等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此外,巧妙运用类比、比喻的手法来说明数据之间的关系,会使信息的

呈现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我们都是纳税人”这个微课中,教师需要说明个人收入、税率、商品价格、税费等各种复杂的数据关系,设计者巧妙运用切蛋糕、分月饼、裁衣服等图示化的比喻来形象地说明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用叠积木、拆房子、坐飞机等游戏元素帮助展示数据的增加、减少过程,使人看得兴致盎然,学得轻松愉快。由此可见,图示、比喻的设计手法在处理数字类、关系类的教学内容时非常有用,容易让微课达到有用、有趣的教学效果。

(3)信息呈现动态化

视频最擅长表达和呈现过程性、动态化的信息,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发掘教学信息中可以“动”的元素和成分,加以恰当的设计和运用,就能制作出生动的微课(如表2所示)。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动态性特征,例如体育教学中的动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过程、乐器弹奏的技巧、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等,直接使用视频来呈现教学信息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些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动态特征不太明显,比如:工作原理、技术路线、历史进程、发展思路等内容,需要设计者根据教学内容的自身特点,合理安排信息的呈现次序,利用信息的动态呈现引领学生的思路,循序渐进地展示教学内容。信息的动态呈现,既能有效展现事物的时空关系,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有一类教学内容抽象程度更高,似乎与动态化沾不上边,比如写作方法、解题技巧、语法要素、学科理论等等。对于这类教学内容,可以从发掘人的思维过程的动态性入手,依据分析问题的思路来安排信息的动态呈现。同时,还可以使用动态的图标、箭头、线条、闪烁等手法强调内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

综上所述,微课中视觉信息处理的关键是把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数据图示化、复杂的关系可视化、静态的信息动态化。简而言之,就是要把教学信息尽量可视化、动态化,充分发挥出视频媒介的优势。

2.听觉信息的设计

声音是微课用于传递信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优秀的微课中,声音不但用于讲解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情境,更是主讲教师展现语言魅力,彰显教育情怀的重要渠道。透过声音,教师的存在感更显真实而生动;透过声音,微课的品质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解说词

微课中声音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解说词,二是背景音乐。带解说的微课更加贴近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容易为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微课中的解说词是对画面信息的必要解释、说明、提示、补充,不是对画面文字的简单重复。有些微课用画面呈现大量的文字信息,解说则是对照画面上的文字进行简单复述,这样的设计有大量的信息冗余,容易令人生厌。正确的做法是,画面信息的处理要尽量可视化、动态化,文字尽量简约,宜少不宜多。解说词则需要参照画面内容单独撰写,既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画面信息,又要能够起承转合,起连接贯通整个微课的作用。

此外,在解说词的录制中,教师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情感等因素。很多教师在话筒前面,说话往往感觉不自然,录制的语音给人以生硬、呆板、有形无神的感觉。因此,教师在录音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感觉、心理状态,才能录制出效果理想的解说词。

(2)背景音乐

有些微课没有配解说,这类微课就应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背景音乐的选用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音乐的内涵是什么?每首音乐都有其创作的独特背景,也有其要表达的特定含义。微课选用的背景音乐应该与微课的内容相匹配,至少不相违背。合适的音乐可以衬托乃至提升整个微课的品质,如果不加分辨随便选用音乐,就有可能出现张冠李戴、贻笑大方的情况。此外,如果微课中需要使用几段不同的背景音乐,除了注意内容的契合度外,还要注意主次分明,即以一种音乐为主,呼应首尾;其他音乐为辅,穿插使用。音乐过多易显杂乱,同一个微课使用的音乐最好不超过三种。

总而言之,微课设计要充分发挥视频媒介的优势,合理设计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有机结合两种感觉通道进行信息表达。视觉、听觉相得益彰,就像两条腿走路,既分工又合作。

结语

任何一种资源形式都有其独特之处,深入分析它的特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优势,是教学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微课教学设计要牢牢把握住几个关键特征:视听媒介、短小精悍、间接经验、单向传播、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意,就能够设计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

(作者:林雯,广西师范学院)

被动语态教学设计教案

被动语态教学设计 设计者:吴贤文 教学班级:九年级 教学内容:被动语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进一步学习语法被动语态,让学生明确被动语态所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听、说、练等手段,掌握被动语态的构成,并能准确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被动语态练习的过程,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被动语态的构成以及用法。 教学难点:被动语态的用法。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搜集书中的句子以及印发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应用已学的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句子导入。 二、归纳: 1. 先请同学们讨论,对被动语态进行归纳总结:被动语态 (一)主语与动词的关系:主动语态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二)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be + done(动词的过去分词) 一般现在时态的被动结构:am /is /are + done 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结构:was /were + done 一般将来时态的别动结构:will be + done 情态动词的被动结构:情态动词+ be + done (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这些结构) (三)被动语态的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没有必

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时,或者只需要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要用被动语态。 三、例题解析:(结合习题,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分析并解决问题) 1. They use a recorder in class。(变成被动语态)→ A recorder is used by them in class. 2. His mother told him a story yesterday.(变成被动语态)(双宾语) He was told a story by his mother yesterday. 四、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先个体完成,然后同座核对检查,最后教师讲解) 1. He writes some letters to his classmate. 2.We must plant more trees next year. 3.Everyone loves him. 4.The teacher gave them some good books. 5.People can’t see the stars in the daytime. 6.Some people often see him read English in the morning. 五.拓展练习: 1.They are going to have an evening party tomorrow. 2.Some workers are painting the rooms now. 3.They are holding a sports meeting now. Slide 20 4.We have made twenty more keys. 5.Workers have built the house since two years ago. 6.We had received many letters by the end of last week. 7.They have been cleaned the street.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语法《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被动语态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学习及其应用。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所以教学中将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到一起,注重学习语法与语言的运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扩大课堂的语言输入量及学生的语言输出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使语言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级的学生,他们来自全区各地初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较为薄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较差,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然而他们学习比较认真,渴求知欲旺盛,思维比较活跃。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能主动配合老师。所以只有设臵使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教室的环境布臵和学校艺术文化节作为语法学习的载体,因材施教,让学生明白所学语言知识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 法; 2.重点是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 力。 3.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积极参与 学校活动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与实际应用。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室的环境布臵和学校艺术文化节为载体,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语言操练之中,学生通过对呈现的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用本节课的语法对图片进行描述,以达到对语法项目的操练,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六、板书设计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have/has been done 七、教学过程 Step1 Revision (复习)(6分钟) 本单元学习的话题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应用很广泛,让学生在阅读里面找出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句子,并齐读句子:?The computers have been used in communication, finance and trade. ?The computers have been put into robots. ?It has been used to make mobile phones as well as help with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扩句和缩句练习教案设计方案

句式转换训练教学设计(四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扩句、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要领。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变换句子,缩句、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练习,掌握变换要领,培养运用句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正确缩写、扩充句子,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源包、微视频、学生当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扩句、缩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题目,有的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扩句、缩句的方法。 (一)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句子,想请同学们观察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形式。 出示例句: (1)沙滩上有贝壳。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有五光十色的贝壳。 (2)患病的母亲正在注视着年轻的护士。 母亲注视护士。 (二)让学生比较两个例子有何异同,引出扩句、缩句。(板书:扩句、缩句) 那扩句怎样扩,缩句怎样缩,结合你以往的经验来说说扩、缩句的方法好吗?指名交流。 (三)学习扩句。 1、播放视频,学习扩句方法。

2、教师引领学生提炼要点: (1)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2)教师提醒学生扩缩句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 ● 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 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 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 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 3、进入扩句闯关练习。(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4、进行练习反馈,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正确情况圈出笑脸数。 (四)学习缩句。 1、观看视频,学习方法。 实例1: 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花坛中盛开了。 简短的句子 修饰的成分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1、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慈祥的老师在灯光下批改作业。2、同学们在听课。 提问:同学们在哪里怎么样地听课?扩句方法:先提问,再扩句。 提问:怎么样的老师在哪里批改作业?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 扩句要注意些什么? 一.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二.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搭配恰当。 三.要按题目的要求扩句。四、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得+形容词 乐得合不拢嘴 的+名词美丽的鲜花地+动词 认真地读书3、小红做操。 1、小蜜蜂飞来飞去。 4、小明很高兴。 2、小松鼠跳。 扩句练习: 扩句: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扩句: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上欢快地跳。扩句:下课了,小红在操场上做操。扩句: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缩句方法1:借助“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缩句:阳光照耀着大草原。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小明高兴。 句中的“温暖的”用来修饰“阳光”的应删去。句中的“一望无际的”用来修饰“大草原”的应删去。 句中“合不拢嘴”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句方法2:“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一队队穿着整齐的少先队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长城。缩句:少先队员参观了长城。 缩句方法3: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这些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西瓜。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勇敢地穿过这片丛林。缩句:沙地上种着西瓜。缩句:胸膛堵住了枪口缩句:他穿过丛林。 缩句方法4: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缩句:小蜜蜂飞来飞去。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doc

光明小学《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 名 学科语文教龄 翠鸟外形特 11分 17秒2016 年 10 微课名称视频长度录制时间 点描写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 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待定)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 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为了 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 设计思路 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 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 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时 内容

一、片头 25秒 二、正文讲 解 11分 17秒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翠鸟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 是如何按顺序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想想你听出了 什么?(放音乐) 听出来了吗?是什么声音?你说,哦,是鸟叫声。 对,好听吧?那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 吧! (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 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 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 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来走进 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 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你说吧,外形 ---- 板书) 又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 睛,嘴 ------ 板书)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 毛、眼睛和嘴的呢? (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 图)。 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 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 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 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 的喜爱之情。 师:说的真好!孩子们,在这段里你共发现了几种颜色 呢?从这些颜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呀,这里有橄榄色,浅绿色,赤褐色,红色等。你 发现了没有,今后我们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这些 55 秒 9 分

被动语态教学设计精编版

被动语态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语法课:被动语态》教学设计 Teacher: Chen Lei from Xiaguan Vocational School Topic: Grammar: Passive Voice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make sentences in passive voice with four tenses-- simple present tense, simple past tense, simple future tense and present perfect tense. 2. Ability aims: (1)Students can change the active sentences to the passive sentences. (2) Students can express something in passive voice. 3. Effective aim: Students can build their confid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ell and actively. Difficulties:To use the passive voice in the suitable situation correctly.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Cooperative learning, interactive, group work,information gap Direction:被动语态教学有四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 被动语态的基本意义以及几种时态下的形式。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对被动语态形式 的复习以及学生要掌握何种语境下使用被动语态。有些语法课只关注语言结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扩句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扩句 扩句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教案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初中被动语态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学习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 能力目标:通过演绎归纳法让学生能够结合真实语境正确应用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 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小组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并且能够产生对于英语语法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和用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和提高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被动语态,但是并没有将将来时被动语态单独提出来讲解,所以可能会有所混淆。更有甚者,可能有些学生将被动和主动都没有分清楚。 四、教学方法 演绎归纳教学和任务型教学 五、教学过程 Step1 Grammar revision Ask students what the form of the passive voice is and show them on the blackboard. 基本结构:be + p.p.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am/is /are + p.p. 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am/is/are + being + p.p. Then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 with correct passive voice. 1.Their house _________(paint) and they have to live in their parents home. 2.Visitors _________ (request) not to take photos here. 3.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tea _______(serve) with milk and sugar. 4. A new railway ________(build) at present. Step2 Grammar learning 1.Show some sentences which use the future passive voice and ask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underlined parts. 1)The 31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Rio de Janeiro in 2016. 2)Many athletes are going to be sent to there to compete for medals. 3)These desks and chairs are to be repaired tomorrow. 2.Ask the students what tense is used in these sentences. And then tell them they use the future passive voice. Show the form of the future passive voice on the blackboard. 将来时被动语态:shall/will + be + p.p.或者am/is/are + be to + p.p. 或者am/is/are + going to be + p.p. 3.Ask students to turn back to page9-10, and try to find the sentences which use the future passive voice from pre-reading and reading. If necessary, they can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Chinese. 4.Finish Exercise2 on page 13 and learn about the rule for the Olympic Games. Step3 Practice 1. I promise that this matter _____ next week. A. will be taken care B. will take care of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前进镇中心学校——明虹 设计说明: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程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圆规 学生准备圆形实物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二、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感受圆的曲线特征。老师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活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圆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学生自主尝试画圆。

扩句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扩句教案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扩句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扩句的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但是扩句千变万化,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要在不改变原句的意思,都算是正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例:太阳升起来了。 火红的太阳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慢慢升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呢?(生:第二个句子)对,很多同学都和老师一样,更喜欢第二个句子。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适当的修饰语,这就是扩句。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

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二、教学扩句 1、什么是扩句? 课件出示定义: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 2、扩句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 a、不能改变原意。 b、不能改变句型。 c、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d、符合例句要求。 3、扩句应该怎样扩呢?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 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 4、例题讲析 (1)、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是一处或多处。 例:燕子掠过湖面。 主干词语“燕子”前可以加上“机灵的”来描写燕子,还可以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一群”。 主干词语“掠过”前可以加上表示状况的词语“轻快地”,还可以加上表示“斜着身子”。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优秀教学设计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被动语态是初中阶段一个很重要的语法点,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本课是九年级人教版新目标第五单元的语法点。 2. 本节课内容以迪士尼乐园为话题设计开展活动,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 教学目标 1.被动语态的结构及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2.被动语态的用法 3.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转化 4.情感目标:在任务及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 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被动语态中be动词的正确使用; 2.熟练掌握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 教学策略 任务型教学,运用技能培养,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in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my English class, today we will study the passive voice i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First, let’s meet our new friends. Hi, I’m Mickey Mouse. Hi, I’m Donald Duck. Do you like us? Ha ha! We are loved by millions of childre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 are from Disneyland. Disneyland is enjoy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 speak English. English is spoken as the main language in America. It is also widely u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now. Step 2 Read and find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underlined parts. (1) We are loved by millions of childre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2) Disneyland is enjoy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句式变换之扩句和缩句(微课教案)

句式变换之扩句和缩句(微课教案) 崇阳县第五小学舒细平 教学目标:1、了解扩句和缩句 2、掌握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和缩句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策略:讲授法、媒体辅助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句式变换,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句式变换之扩句和缩句。 二.讲授 1.扩句 ①扩句的概念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限制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②示例:小鸟唱歌 扩句:一只漂亮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这个句子在“小鸟”的前面加上了“一只漂亮的”,在唱歌前面加上了“在树上欢快地”,这样就具体化了。 过渡:那么扩句需要注意什么呢?

③扩句需注意: a.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b.加上的修饰词,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c.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举两个例子,如:汽车飞驰扩句:一辆黄色的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 又如:雪花飘落下来扩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以上两例非常恰当,完全符合要求。 2.缩句 过渡:那什么是缩句呢? ①缩句的概念 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枝干一样。 ② 缩句的技巧 A.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如: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 B.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

初中英语被动语态的教案(教学设计)

初二第六单元语法被动语态 一、语态概述 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巧记为:主动、主动、主去动。 例如: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谓语:speak的动作是由主语many people来执行的。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行为动作的对象。巧记为:被动、被动、主被动。例如: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主语English是动词speak的承受者。 判断:看我上面举的例子,你来判断哪个是主动哪个是被动? He opened the door.他开了门。(主动句) The door was opened.门被开了。(被动句) 说明:好了,现在我们对被动语态的句子形式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但英语句子是千变万化的,这时就需要你有“火眼金睛”了。下面老师就来具体讲一讲被动语态的构成。 二、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是通过be 的变化表现出来的。现以teach为例说明被动语态在各种时态中的构成。 说明:别看英语中一会儿主动被动一会儿现在时一会儿过去时啥的,好像看得咱们眼花缭乱啦。其实呢,这么一堆东西归纳起来,就两点:时态和语态。 一般现在时:am/is/are+taught 一般过去时:was/were+taught 一般将来时:will/shall be+taught 现在进行时:am/is/are being+taught 过去进行时:have/has been+taught 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taught 歌诀是:被动语态be字变,过去分词跟后面。 说明:那么,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呢?简单的说,凡是汉语中带“被”的句子,都能转换成英语的被动语态。 三、被动语态的用法 (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 例如: Some new computers were stolen last night.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 上网搜索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圆。 二、教学课题: 圆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圆的认识”是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次剪圆,感知对圆的认识;通过讨论、猜测、验证,理解对圆的认识;通过画圆,知道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提高对圆的认识;通过建构,掌握对圆的认识;通过应用,使学校数学向生活数学延伸,升华对圆的认识。 2.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3.通过介绍圆,培养主动建构的能力;通过学生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究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课吗? 生:想 师:这不,体育课上,老师要组织一次投篮比赛,请愿意参加的同学到前面来? 这时老师请几位同学排成一排,把篮筐放在前面,师:如果让他们这样进行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吗? 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圆的认识 二、从生活中找圆: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生:说出自己发现的圆。硬币、光盘、圆桌、车轮……师:照这样说下去,咱们能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谁能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师:对,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2、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教师放映课件:生活中的圆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线绳、图钉、铅笔头、圆规、实物投影仪、计算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7(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评析: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1.实物举例。 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初小认识过圆了,谁来说一说,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学生举例,可能举以下实物。)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④咱们研究的都是平面图形,而足球是一个球体,它不是一个平面图形,我们以后再研究。刚才咱们举出这么多例子,那到底什么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呢?请大家观察屏幕,(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大家看明白了吗?(明白了。) 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