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第31卷 第1期2016年1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l.31No.1Jan.2016

doi:10.16299/j.1009?6116.2016.01.001

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刘霞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摘 要:文章在回顾经济转型理论与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目前经济增长遇到的困境,借鉴新卡尔多事实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要使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从 十三五”开始必须进行经济转型三转型的基本路径是:首先,合理确定政府的定位,使其从经济增长的带领者转化为发动者,从前台走向幕后;其次,进行财税制度改革,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使税制由工业化阶段的间接税制逐步过渡到城市化阶段所要求的直接税制;第三,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价格制度改革二事业单位改革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使创新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三

关键词: 十三五”;经济转型路径;新卡尔多事实;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6)01??0001??06

收稿日期:2015??10??21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2)三

作者简介:刘霞辉(1962 ),男,湖南岳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宏

观经济管理三

十三五”时期及未来十五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内外需不振,经济转型的压力下,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压力三客观上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三一是 十三五”期间劳动力要素供给将出现拐点,且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资本要素供给的增长速度也将下降到个位数三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工业二服务业等现代部门的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约占GDP 的93%),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的结构性配置效率下降;同时,由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导致服务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劳动二资本非效率配置问题突出,并引致整体劳动生产率改进速度下降三三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高峰期近3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了目前约17%的水平三四是随着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分配要素开始向劳动者倾斜,劳动产出弹性上升到

0.5的水平,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减速趋势三在此背景下,要保持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经济转型是关键三

一二经济转型的理论与事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

的阶段“一书中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它们是传统社会阶段二准备起飞阶段二起飞阶段二走向成熟阶段二大众消费阶段三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社会阶段,生产功能有限,一般是封闭或孤立的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三第二个阶段是准备起飞阶段,开始经济改革,主导产业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三第三个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出现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三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如服装二鞋二玩具二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三第四阶段是走向成熟阶段,产业及出口的产品开始多样化,投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交通和通信设施显著改善,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三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这一发展阶段三第五阶段是大众消费阶段,一个经济体的主要产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在休闲二教育二保健二国家安全二社会保障项目上的消费增加三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这一发展

1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

阶段,中国正在进入三

与上述结果相一致,2007年,美国管理学家波特在其‘国家竞争力优势“一书中提出产业与经济结构也有四个演化阶段,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二投资导向阶段二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三首先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三其特征是几乎所有的成功产业都是依赖基本生产要素,企业以价格条件进行竞争,能提供的产品不多,技术较简单三其次是投资导向阶段三现代化二高效率与大量生产的企业为主流,技术接近国际前沿,全社会都致力于经济发展,但这时国内需求水平不高,劳动者收入仍普遍偏低,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供给面而非需求面三中国经济目前总体上正处在这一发展阶段三再次是创新导向阶段三重要的产业集群开始出现,世界级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也开始产生,竞争从生产成本转至生产率上,企业开始逐步撤出价格竞争或比较简单的领域三处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政策应放弃过去干预产业的做法,应该做刺激或创造更多更高级的生产要素,改善国内需求,鼓励新商业等,中国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正在开始进入这一发展阶段,但政府的转型远没到位三最后是富裕导向阶段,与前三个阶段正好相反,这个阶段是经济走入衰退的时期,企业开始丧失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劳资之间也为了维持自己既得的权利,关系日渐僵化,经济创新速度减缓,资金因此流到土地等不动产上面三现实观察发现,富裕导向阶段并不必然在高收入经济体出现,在中等收入以上的经济体都可能有,所以会出现高收入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目前在某些方面已出现该阶段特征,须引起高度重视三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卡尔多提出了六个典型化事实,他用这些事实总结了以美国为例的发达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特征(Kaldor,1961)[1]三第一,每工时实际产出或人均实际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以连续不变的速度增长,即生产率稳速增长;第二,人均资本存量以连续不变的速度增长;第三,以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而得到的实际利率大体上稳定不变;第四,资本 产出比率大体上稳定不变,或产出和资本存量增长速率大致趋于相同;第五,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分配份额大体上稳定不变;第六,人均产出增长率在不同国家间具有很大差别,收入和利润份额较高的国家倾向于有较高的资本 产出比例三卡尔多事实表明,当经济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劳动二资本等生产要素变动小且对增长的作用力弱化,会使经济进入稳定期(类似于波特的消费导向经济)三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压力

多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迈进三在工业化时期,我国面临着三个有利条件:国内外广阔的物质产品需求市场二过剩的劳动力以及比较容易获得的资本(前期是港澳台投资,后期吸引了其他外资的涌入)三生产者所做的事情就是选择利用外部大量生产技术存量,以吸收廉价劳动力,先是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大力发展,后是资本驱动的重化工业的强力推进,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规模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直至达到国内外物质品市场需求所能容纳的技术 生产边界,但目前这些有利因素正在消减[2-3]三

1.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及劳动力人口年龄移算估计,2015 202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01%,这是城市化时期面临的人口转型的新态势三2015年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及相应劳动供给持续减少将成为常态三鉴于人口 红利”不再的客观事实,对于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靠劳动投入维持增长已没有实现的条件三通过测算,可见一斑,见表1①三

此表假设2015 2020年期间,投资率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但资本效率并未得到改善,资本弹性继续下降,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也如是三在2021 2030年期间,即便净投入率仍维持20%的水平,由于人口负面因素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率最终将会徘徊在2.50%的水平三显然,劳动投入型增长不可行三

2.资本投入效率下降

如果在2008 2014年基础上再维持高达30%的净投资率,通过一个简单测算即可发现:鉴于粗放式高投入下,无法扭转资本效率下滑,随之也导致的资本弹性下降态势,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不可逆转的负向增长,会使高投入增长收效甚微三估算结果如表2三

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二资本效率与资本弹

四2四

第31卷 第1期刘霞辉: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表1 中国劳动投入型增长预测

要素

历史1985 2007年现状

2008 2014年预测

2015 2020年2021 2030年

(1)潜在增长率(生产函数三因素拟合)10.02%

8.78% 3.31% 2.40%

(2)资本投入(K )弹性

0.620.550.450.40(3)贡献份额=[(2)×(8)]/(1)69.92%73.22%81.57%83.33%(4)劳动投入(L )弹性

0.380.450.550.60(5)贡献份额=[(4)×(11)]/(1) 5.73% 1.54%-11.30%-17.75%(6)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长率 2.44% 2.62% 1.00%0.84%(7)贡献份额=100%-(3)-(5)

24.35%25.24%29.73%35.00%因素细分(8)资本投入增长率(k =dK /K )=(9)×(10)11.30%11.68% 6.00% 5.00%(9)(净)投资率(I /Y )21.32%33.38%20.00%20.00%(10)资本效率(Y /K )

0.530.350.300.25(11)劳动投入增长率(l =dL /L )=(12)+(13)

1.51%0.30%-0.67%-0.71%(12)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 l ) 1.58%0.85%-0.01%-0.01%(1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0.66%

-0.70%表2 高资本投入型增长预测

要素

历史1985 2007年现状

2008 2014年预测

2015 2020年2021 2030年

(1)潜在增长率(生产函数三因素拟合)10.02%

8.78% 5.27% 3.20%

(2)资本投入(K )弹性

0.620.550.450.40(3)贡献份额=[(2)×(8)]/(1)69.92%73.23%76.85%78.13%(4)劳动投入(L )弹性

0.380.450.550.60(5)贡献份额=[(4)×(11)]/(1) 5.73% 1.54%-6.89%-13.31%(6)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长率 2.44% 2.62% 1.58% 1.90%(7)贡献份额=100%-(3)-(5)

24.35%25.24%

30.00%

35.00%因素细分(8)资本投入增长率(k =dK /K )=(9)×(10)11.30%11.68%9.0% 6.25%(9)(净)投资率(I /Y )21.32%33.38%30.0%25.00%(10)资本效率(Y /K )

0.530.350.300.25(11)劳动投入增长率(l =dL /L )=(12)+(13) 1.51%0.30%-0.66%-0.71%(12)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 l ) 1.58%0.85%-0.01%-0.01%(1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 )

-0.07%

-0.55%

-0.65%

-0.70%

性的负面增长效应影响下,单纯提高净投资率已无法有效支持GDP 增长,尽管资本贡献份额比前阶段提高5个百分点,达76.85%,且TFP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理想性由先前的27.00%增到

30%,但经济增长率仍将下滑4.4个百分点,为5.27%三在2021 2030年期间,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到3%,中国未来已不可能再复制先前的资本投入型增长路径三

3.规模供给效率递减

主要表现在:(1)产能过剩三受大规模工业

化惯性和理论认识滞后的影响,中国经济模式依

然局限于物质资本主导生产和消费的阶段,在向更高级的生产二消费模式递进路径上,遇到产品过剩问题三这种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在于过分强调物质资本的重要性,而过度的物质资本积累所导致的收益递减二连同广义人力资本缺乏所导致的知识生产过程的缺失,将压迫经济进入负反馈的非增长螺旋三(2)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脱节三中国资本驱动的生产模式具有强烈的 外向”色彩,并导致生产与国内消费的脱节,或者说生产模式已经不能与国内消费模式相匹配,现阶段时有发生的海购现象,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种问题的

3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

严重性三中国现有工业化模式,是通过承接先行工业化国家的低端产业链建立的,这种生产模式本质上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相对低端的需求,并形成与国外需求模式的互补,而不是或者不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三因此,作为国际市场的嵌入环节,国内生产效率改进主要源于外部需求拉动而非内需动力三(3)过度储蓄与资产泡沫三中国现阶段的过度储蓄是现阶段生产模式主导消费模式,而消费模式中物质品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情境下出现的现象三一方面,居民物质品需求的潜力已经不是单纯的数量,而是对高质量的物质品有需求但是生产结构跟不上,相应部分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储蓄;另一方面,居民及其家庭的科技文卫需求,缺乏足够的市场体制给予满足,相应部分的潜在需求也转化为储蓄三更为重要的一块储蓄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预期,居民不得不压缩当前消费甚至未来人力资本投资,积累购房能力三

面对上述困境,就需要对转型时期的新动力给予思考三

三、通过创新来实现中国经济转型

观察表明,经济转型受到效率提升和广义恩格尔定律的牵引三生产方式转型推动产业从低效率的农业转向高效率的工业,并进一步从高效率的工业转向服务业三生活方式体现在广义恩格尔定律上,即从食品占消费支出比重的下降拓展到物质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的下降,因此需求结构会牵引着产业不断变化,服务业比重会越来越高三目前中国的生活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刺激下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倒逼中国的生产方式必须转型三生产方式往哪个方向转?新的经济观察为我国提供了启示三

1.新卡尔多事实的启示

观察表明,高水平经济增长陷阱并非在所有经济体出现,以美国为典型,一些经济体保持了一个世纪以上的持续增长三该现象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审视卡尔多事实,查尔斯四琼斯二保罗四罗默(2009)[4]归纳出如下的新卡尔多事实:(1)市场范围的扩大三全球化和城市化促进了货物二创意二资金和人员的流动,进而扩大了市场范围三(2)加速增长三几千年来,人口和人均GDP的增长在加速,从几乎为零增加到20世纪观察到的较快增长三(3)现代增长速度的差异三各国之间人均GDP增长速度的差异随着与前沿科技水平的差距增加而增大三(4)较大的收入和全要素生差率(TFP)差异,投入的不同只能解释人均GDP跨国差异中的不到一半三(5)世界各地的人均人力资本大幅度增加三(6)相对工资的长期稳定三人力资本相对于非熟练工人而言不断增加,但这种量的增加并没有造成其相对价格的不断下降三考虑到创新传播速度的加快及其具有的非竞争性特征,全球化导致的市场范围迅速扩大,以及长期的加速增长这两个重要事实就很容易理解三另外,两个事实即收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巨大的跨国差异,以及技术落后国家间生差率的显著差异,证明了制度及其变化的重要性三最后,两个事实与卡尔多最初的观察非常相似,但卡尔多强调实物资本,而现代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三人力资本和创意间的良性循环能够说明增长的加快三新卡尔多事实说明,现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并不一定是传统的资本和劳动投入,而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好的制度能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和激发创新,从而使经济机体充满活力使增长得以持续三

2.中国应走创新之路

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中全要素生产率(TFP)超过50%以上的增长为创新带动的增长三发达经济体的TFP贡献份额都在60%以上,而我国TFP 贡献份额大约维持在25%的水平,关键是TFP增长率年均约为2.50%,是低水平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我国还远未迈入效率型增长路径,但无疑是必须要奋斗的目标三

2008年世界银行推出了新一版GDP核算的SNA体系,引入了重要的 法定所有产权”与 经济所有者”概念;把知识产权产品列入GDP中,包括研发二矿产勘探评估二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二文学和艺术品原件二其他等;大量的归属于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型产品,也从消费项目列入到了供给项目,因此也明确了知识消费与生产的一体化过程,在经济转型的考核标准的建立上取得了突破;引入了 雇员股票期权”,将期权账号与劳动报酬体系相关联,把原来的资产收益转变了人力资本收入,突出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核心是将知识生产重新定义三

四4四

第31卷 第1期刘霞辉:中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分析

我国仍处于 干中学”的发展过程中,TFP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外技术设备带来的效率改善及较大投资规模,这就使我国TFP增长与高投入有关,如我国TFP增长率随着净投资率变化,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三随着 全球化红利”消失,当前我国 干中学”模式效应必将式微,再加上高投入规模效应不再及效率改善不利的变化趋势三若TFP 不能在自主创新二生产创新二制度创新等创新模式下实现增长,TFP增长率将会下降三反之,假使我国自主创新水平能提高,TFP贡献份额有显著上升,则可能出现令人欣喜的增长局面三具体测算结果见表3三

表3摇创新驱动型增长路径的两种情形预测

要素2015 2018年2019 2030年2015 2018年2019 2030年

资本效率未改善情形资本效率改善情形

(1)潜在增长率(生产函数三因素拟合)6.00%3.90%8.10%8.00%

(2)资本投入(K)弹性0.450.400.500.45

(3)贡献份额=[(2)×(8)]/(1)56.25%51.28%54.01%45.00%

(4)劳动投入(L)弹性0.550.600.500.55

(5)贡献份额=[(4)×(11)]/(5)-6.05%-10.92%-4.07%-4.88%

(6)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3.01%2.34%4.05%4.80%

(7)贡献份额=100%-(3)-(5)50.00%60.0%50.0%60.00%

因素细分

(8)资本投入增长率(k=dK/K)=(9)×(10)7.50% 5.0%8.75%8.00%

(9)(净)投资率(I/Y)25.00%20.00%25.00%20.00%

(10)资本效率(Y/K)0.300.250.350.40

(11)劳动投入增长率(l=dL/L)=(12)+(13)-0.66%-0.71%-0.66%-0.71%

(12)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pop l)-0.01%-0.01%-0.01%-0.01%

(13)劳动参与率变化率(θL)-0.65%-0.70%-0.65%-0.70%

这里测算了资本效率是否得到改善的两种情形:假设投资率分别回归到较为理性的2015 2018年期间的25.00%与2019 2030年期间的20.00%,不再是投资驱动型30.00%的水平三在资本效率未改善情形下,资本效率二资本弹性与前两种情况一致,在TFP贡献份额分别为50%与60%的时候,在2015 2018年期间与2019 203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6.00%与4.00%左右的水平,而TFP增长率要在3%的水平上,虽难度较大,但增长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三若再锦上添花,资本效率能够一并得到改善,也无须改善太多,只要回到甚至比2007年前还要低0.35~0.40的水平,在投资率为25.00%的水平上,效率驱动型增长路径将会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率重回8.00%以上的增长率,并且在投资率为20%水平上,2019 2030年期间仍可维持8%的水平三这种情况似乎过于理想,因为回到8%以上的增长率,意味着突破了2015 2018年平均为

7.87%,2019 2030年期间平均为6.9%的潜在增长率水准,这个突破其实也表明人口 负利”三虽然人口 负利”属于客观情况,但若人力资本作用能充分显现,将能够跨越该 负利”陷阱,激发经济的潜在增长力三

四、政策建议

如果制度改变了激励,用于生产和共享创意的一小部分人力资本会迅速提高,足以抵消人口总量的下降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力量在大部分OECD国家都发挥了作用三如果中国的政策及人力资本水平越来越像OECD国家,这些力量还有很大的空间来发挥其巨大影响三为此,在 十三五”期间,国家应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制度环境,为创新提供条件三

四5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

1.合理确定政府的定位

政府应该使其从经济增长的带领者转化为发动者,从前台走向幕后三其核心是弱化干预二强化协调三政府干预是中国工业化大推进的手段,为此使我们摆脱了贫困陷阱并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三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二有效推进城市化的问题三与以往依靠物质资本积累和廉价劳动力的工业化模式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突破不仅需要考虑生产供给面的效率,而且需要考虑消费模式的升级及其与生活模式的变化,人力资本和知识部门的发展成为新增长动力,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即是这种历史条件变化的结果三这就必须给知识过程和知识部门成长创造环境,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这就需要弱化政府干预,强化政府在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功能,在完善法制以保护产权二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新要素培育方面发挥作用三2.深化财税制度改革

进行财税制度改革,使其适应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目标是使税制由工业化阶段的间接税制逐步过渡到城市化阶段所要求的直接税制三中国目前的税制形成于建国初期,完善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既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又有明显的工业化时期特征,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征税重点是工业部门三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城市化日趋成熟,城市服务业已成为经济主体,再沿用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不仅加重了工业部门的税负,使该部门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也弱化了地方政府的税基,加大了地方财政收入难度三所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十三五”时期应着手从间接税制逐步过渡到直接税制的改革,降低间接税占比,提高消费等直接税比例,以促进经济转型三

3.加快若干重大领域改革

(1)重视中国现阶段广泛存在的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推进 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的转型和改革,提高服务业质量三过去三十余年,由于对工业部门增长的强调,导致对服务业发展的忽视,把服务业置于工业化的辅助部门发展,进而导致服务业发展只注重规模,不注重质量和效率,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持续拉大三就现实来看,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很多部门,一部分存在于管制较大的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一部分存在于电信二金融二铁路二航运以及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这些部门以其垄断力吸引了很大一部分高层次人力资本,但是又不能提供较高的生产效率,为此,需要把事业单位改革与放松管制相结合,盘活人力资本存量,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及其外部性,培育核心竞争力三

(2)推进国内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清理 僵尸企业”三高速增长时期依赖要素驱动成长起来的企业,在经济减速时期由于技术进步滞后面临窘境,其中一部分企业可能已经失去效率增进潜力,或者不能适应创新要求三对这部分企业应予清理以便释放出资源,用于改善国内产业环境三

(3)打破政府在工业化时期的选择性融资支持机制,明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垄断,推行政企分开;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打破各种资源流动尤其高层次人力资本流动的制度障碍,解决资本市场二要素流动二基础设施二信息等领域的割裂问题;打破行政干预所导致的横向二纵向经济分割,切实发挥经济网络的集聚二关联效应,增强城市化的空间配置效率,疏通知识部门和知识过程的分工深化二创新外溢渠道三注 释:

①表1和表2测算时间段划分依据:1985 2007年为高速增长期,2008 2014年为减速增长期,2015 2020年为近似 十三五”时期,2019 2030年为进入发达经济体准备期三表1和表2的测算方法是带技术创新的科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三

参考文献:

[1]Kaldor N.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M].London:Macmillan,1961.

[2]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二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经济研究,2013 (10):4-12.

[3]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二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经济研究,2012(11):4-17.

[4]查尔斯四琼斯,保罗四罗默.新卡尔多事实创意二制度二人口和人力资本[M]∥吴敬琏.比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下转第30页)

四6四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第一课)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 ——支部书记陈世强 时间:2011年3月18日下午(大约1.5小时) 地点:五楼会议室记录人:朱剑军 参加人员:支部全体党员辅导人:陈世强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充分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就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有重大的作用:能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

宽。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进出口经济遭受冲击,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供给适应国内的需求,实现经济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因此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任务,如发展民族企业、调节收入分配等,这需要我们找准突破口,认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1.深刻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式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凡是要由粗放型的增长,到节约型的增长;从低级的经济结构,到高级的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2.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3.重大作用 一是能够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不断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国际风险的能力,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空间越来越大、道路越走越宽。

多元统计分析实例汇总

多元统计分析实例 院系:商学院 学号: 姓名:

多元统计分析实例 本文收集了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林牧渔和相关农业数据,通过对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选取了6个指标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 数据如下表: 一.聚类法

设定4个群聚,采用了系统聚类法.下表为spss分析之后的结果.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内蒙 5 -+ 吉林 7 -+ 云南 25 -+-+ 江西 14 -+ +-+ 陕西 27 -+-+ | 新疆 31 -+ +-+ 安徽 12 -+-+ | | 广西 20 -+ +-+ +-------+ 辽宁 6 ---+ | | 浙江 11 -+-----+ | 福建 13 -+ | 重庆 22 -+ +---------------------------------+ 贵州 24 -+ | | 山西 4 -+---+ | | 甘肃 28 -+ | | | 北京 1 -+ | | | 青海 29 -+ +---------+ | 天津 2 -+ | | 上海 9 -+ | | 宁夏 30 -+---+ | 西藏 26 -+ | 海南 21 -+ | 河北 3 ---+-----+ | 四川 23 ---+ | | 黑龙江 8 -+-+ +-------------+ | 湖南 18 -+ +---+ | | | 湖北 17 -+-+ +-+ +-------------------------+ 广东 19 -+ | | 江苏 10 -------+ | 山东 15 -----------+-----------+ 河南 16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报告

第七章 因子分析 7.1 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具体来说,①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分类。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 简述因子模型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 1122i i i ij j im m i X a F a F a F a F ε=++ ++ ++ 1,2, ,i p = 因子载荷阵为1112 121 22212 12 (,, ,)m m m p p p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A i X 与j F 的协方差为: 1Cov(,)Cov(,)m i j ik k i j k X F a F F ε==+∑ =1 Cov( ,)Cov(,)m ik k j i j k a F F F ε=+∑ =ij a 若对i X 作标准化处理,=ij a ,因此 ij a 一方面表示i X 对j F 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与作用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因及作用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 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 配置效率的分析 学位申请人璐丹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学 学院(系、所)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登峰 分类号F740 学校代码10590 U D C 339 密级公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 明 本人重声明 :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 中国 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 一 一

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 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 除文中己经注明 引 用的 容外 ,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或成果 。 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 论文作者签名 : 曰 期

: 年 f 月 丨 又 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 、 保存 、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 艮 P : 研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大学 。 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 。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 可以采用影印 、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 汇编学位论文 。 (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论文作者签名 : 导师签名 : t / 心 日 期 : 年 r 月

( V 日 日期 : 年 7 月 丨 y 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及作用渠道——基于国际贸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技术扩散更加快速, 科技交流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合作竞争关系更加明显,而一国在国际上的地 位与话语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中国步入经济转型的关 键阶段,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着从“要素投入驱动型”经济 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根据新经济增长的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源因素,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 要依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备受 国家政策制定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在阅读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4 年间除港澳台 和外30 个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促进我国经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多元统计分析概述 目录 一、引言 (3) 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3) 1.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 (3) 2.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3) 三、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3) 1.回归分析 (3) 2.判别分析 (6) 3.聚类分析 (8) 4.主成分分析 (10) 5.因子分析 (10) 6. 对应分析方法 (11) 7. 典型相关分析 (11) 四、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 (12) 五、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各个自然领域中的应用 (12) 六、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谢辞 (15)

一、引言 统计分布是用来刻画随机变量特征及规律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统计分布的基础和提高。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建立在多元统计分布基础上的一类处理多元统计数据方法的总称,是统计学中的具有丰富理论成果和众多应用方法的重要分支。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做一个大体的描述,并通过一部分实例来进一步了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 由于大量实际问题都涉及到多个变量,这些变量又是随机变量,所以要讨论多个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多元统计分析就是讨论多个随机变量理论和统计方法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一元统计学中某些方法的直接推广,也包括多个随即便量特有的一些问题,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类范围很广的理论和方法。 现实生活中,受多个随机变量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现象大量存在。统计分析中,有两种方法可同时对多个随机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一种方法是把多个随机变量分开分析,一次处理一个随机变量,分别进行研究。但是,这样处理忽略了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因此,一般丢失的信息太多,分析的结果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整个问题,而且往往也不容易取得好的研究结论。另一种方法是同时对多个随机变量进行研究分析,此即多元统计方法。通过对多个随即便量观测数据的分析,来研究随机变量总的特征、规律以及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

供热系统工况分析

供热系统工况分析 1.供热系统工况分析 1.1何为热力工况、水力工况? 研究供热系统供热量、温度等参数的分布状况称为热力工况。在热力工况的研究中,热用户室内温度的分布状况的分析尤为重要,室内实际温度是否达到设计温度直接关系到供热效果的好坏;当供热成为商品时,室温是否达标,将变为衡量供热这个商品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尺。因此,无论供热系统的设计,还是供热系统的运行,分析供热系统的热力情况都是头等重要的任务。 研究供热系统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分布状况称为水力状况。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是通过热媒(亦称介质,为热水、蒸汽、空气等)输送的。因此,热媒的输送状况,直接影响供热量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室内温度的分布状况。而热媒的输送状况,通常是通过其压力、流量等来描述的。由于水力状况是用来分析热媒传送状况的,因此,水力状况是热力工况的源头,研究热力工况,必须着手研究水力状况。 1.2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的关系 在供热行业里,通常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就是冷热不均,处于热源近端的室温过热,被迫开窗户;靠近热源末端的室温过冷。表1.1告诉我们:凡是室外温低的,都是进入散热器的循环流量远小于设计流量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还可得出以下结论:凡室温低于4.5℃的,其循环流量只是设计流量的20%;凡室温在10℃左右的,流量约为设计值的30%左右;凡室温在16以上时,流量均在设计流量的70%以上;

凡实际流量超过设计流量1-2倍以上的,室温都将超过20℃以上。 1.3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的稳定性 实现热力工况稳定,供热系统在整个运行期间,并不是始终维持设计流量(最大循环流量)进行定流量运行,而是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系统循环流量。在表1.2的实例中,当室外温度tw为设计外温tw=-18℃时,保持热力工况稳定的循环流量为设计运行流量,此时,各热用户皆为室温18℃。当外温升至-4.1℃(当地供暖季的平均外温)时,维持热力工况稳定的循环流量是设计流量的89%(即失调度Xs=0.89),而不是设计流量。而且随着室外温度的不断升高,维持热力工况稳定的循环流量也将不断减少。这就说明:供热系统,只有实施变流量调节,才能使热力工况得到稳定。因此,通常习惯采用的质调节即定流量调节,是无法维持热力工况稳定的。这种调节的好处是简单方便,因而,多年来,国内长期一直延用这种调节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的普遍应用,变流量调节已经变得十分方便,不但可以保证热力工况的稳定,而且有显著的节电效果,此时,再坚持质调节即定流量调节,就显得太过落后了。 推广供热计量技术以来,行业内仍有一些技术人员主张继续维持定流量运行。他们的理由是:推广供热计量技术以后,由于恒温阀的调节作用,系统的流量肯定是变动的,但这种变动只是系统总流量的10%左右,因此,为了维持热力工况的稳定,建议系统仍然按定流量运行。这种理念的基础,是认定定流量调节才能保证热力工况稳定。根据上述分析,这显然是错误的,根源是对室内供暖系统的工况缺乏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 设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因子分析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姓名:王厅厅 专业班级:统计学级2班 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时间: 1月 3 日

目录 1.摘要: (1) 2.引言: (1) 2.1背景 (1) 2.2问题的研究意义 (1) 2.3方法介绍 (2) 3.实证分析 (10) 3.1指标 (10) 3.2原始数据 (10) 3.3数据来源 (13) 3.4分析过程: (13) 4.结论及建议 (25) 5.参考文献 (26)

1.摘要: 中国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法律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人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环境问题已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可是,仍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主要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关键词: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因子分析2.引言: 2.1背景: 中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进。可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环境质量还在恶化。大气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量大面广,噪声扰民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界前列。 2.2问题的研究意义:

为分析比较各地环境污染特点,利用因子分析对环境污染的各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得到影响环境的内在因素,进一步对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各地区环境治理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改进环境问题,这对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3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的意义:变量间的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设置许多障碍。为解决此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个数,但这必然会导致信息丢失和 信息不完全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有效地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幅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的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的步骤: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因子提取:将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ition of China 内容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个完整周期,而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源于一次较大的制度改进,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这种制度的改进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而每一次制度的改进又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就是研究分析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的负面产物又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 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世界经济 文献综述 在对本课题的研究中,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是当前学术界比较权威和全面的,它集中分析了结构转型以及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且由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结构转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的结构转型。对于总体产出增长而言,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本转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达到7.1%,因此可以将之视为解释我国产出增长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解释变量。(引用) 通过陈平和李广众的《中国的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给出的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中国1952-199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我以为在中国没有加入世界经济板块,至少没有加入WTO以及成为“世界工厂”之前是可以认为一些外资和国外的某些大国的经济、政治对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影响可以降为0 或某个常数。但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组成世界经济的重要一部分的时候,世界经济的走向已然成为可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甚至可以简接来改变中国现有经济结构。在陈平和李广众的一文中,并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因素加进去,同时他们拿的是中国1952-1998年的数据,虽然可以说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但是中国加入WTO,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后,他们并没有加以分析讨论。 主体内容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看,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从微观看,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使经济结构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必要条件。 表1:经济普查后GDP总量修订情况 单位:亿元

统计学--统计学-——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统计学 -基于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主讲林海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我们从如下9个重要事例,说明统计学有什么用。 事例1: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空战是英国抗击德国的空战,英军为了提高战斗力,急需找到英军战机空战中的危险区域加固钢板,统计学家瓦尔德用统计学

方法找到了危险区域,英军用钢板加固了这些危险区域,使英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事例2:上世纪20-30年代,为了找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道路,政治家毛泽东悟出了统计学的频数方法,用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由此不屈不饶的奋斗,由弱变强,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发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的科学论断。 事例3: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核心:探索、调查和发现”。这说明了统计学中调查的重要性。

事例4: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测度方面,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1907)、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找到了统计学的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由此给出了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划分结果,为政府改进居民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事例5:二战后产品质量差的日本,以田口玄一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者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3σ质量管理原则,用其大幅提

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其产品畅销海内外,日本因此成为当时的第二经济强国。该学科现已发展到了6σ质量管理原则。 事例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专家们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1 925)的最大似然法、无偏性,帮助苏军破解了德军坦克产量的军事秘密,由此苏军组织了充足的军事力量并联合盟军,打败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占领了柏林。

调速水泵运行工况及相关问题分析

调速水泵运行工况及相关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09T14:17:37.5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叶龙 [导读] 分析了调速水泵运行压力跌落值及最佳转速计算,给出了水泵调速设备的转速范围的关计算方法。 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温岭 312575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调速水泵在化工企业的供水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文中阐述了调速水泵与恒速水泵的容量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分析了调速水泵运行压力跌落值及最佳转速计算,给出了水泵调速设备的转速范围的关计算方法。 关键词:调速水泵;运行工况;相关问题分析 引言 某化工企业的水泵把水从水源中取出送至净水厂,再把净化的水送至供水管网,同时长距离输送水需要将水加压。水泵站是供水系统中的枢纽,水泵是这枢纽中的主要设备。近几年调速水泵在供水系统发展很快,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文中针对调速水泵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1调速水泵与恒速水泵容量对运行的影响 调速水泵(简称调泵)和恒速水泵(简称恒泵)容量的变化,对水泵运行有着很大的关系, 1.1调泵容量相等于或小于恒泵容量 调泵和恒泵在相等容量下组合运行。(1)先开调泵,从零到QA,以调泵变换转数运转。(2)调泵开到QA即满转,水泵流量接近QA 点时就须开恒泵。刚一开恒泵满转,为全速的特性曲线,流量到B点。但立即退回到需要点C。(3)从A到B流量,即以调泵变速承担。(4)流量后退到QD点时,AD一段调速曲线成水平线或趋近水平,由于AD段可来回摆动,很可能摆动到QA,一到QA恒泵停转,但流量稍大于QA,又需要开恒泵,造成开停频繁。5)为防止开停频繁,使流量退到E停恒泵才好。但恒泵循本身曲线,在QE点流量时,压力须退到F,这时F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而调泵则要根据压力标定要求,须将F点拉到E点,但恒泵则由于其特性曲张特点不能下降,这样调泵就不得不空转,造成断流现象。调泵容量小于恒泵容量时,由于不稳定区扩大,增加频繁开动次数和由于滞流区增加缔切时间更长,使破坏性更大。 1.2调泵容量大于恒泵容量 调泵容量大于恒泵容量组合运行,(1)先开调泵,以调泵变换转数,从零到A运行。(2)调泵开到A即满转,流量接近A时就须开恒泵,这时流量到B点,但立即退到需要点C,从A到B都以调泵变换承担。(3)流量后退到D点时,D点在调泵的控制点,特性曲线尚在陡峭区,故无不平衡现象,流量在退到A点时,由于过A点还须开着恒泵,故不能关闭恒泵。(4)流量后退至E点,这时可停恒泵,此时调泵还在起作用,故无缔切现象。但调泵绝不能再退到F点以后才停恒泵,这样就如第1种情况一样,又会发生缔切现象。调泵容量小于恒泵容量是不利的,所以可得出结论,在调泵与恒泵组合运行时,每当需要停1台恒泵,只要待停的1台恒泵容量小于继续运行的调泵(包括1台调泵和若干此调泵能带动的恒泵,此种情况可以1台大容量调泵看待)总容量时,运转起来不会发生缔切现象,开停频繁不平稳情况也会减少。实际运行时,一般调泵由于调速设备的影响,使调泵不能维持其预定的转速,而使调速的压力有1个非线性的跌落值。据有关资料推荐,调泵运行,一般要保持要求的最大流量时的压力时,则该泵流量为零时的设定压力,要比该点要求的实际压力约大10%。美国Michata城水泵站的水泵投入生产的共有7台,其中1台调泵、6台恒泵,每台每d额定送水量94625m3,转数900r/min,恒泵功率1337.7kW,调泵功率1385.4kW,调泵比恒泵功率高3.5%,认为就是为了补偿电机在调速状态下,因为不减低要求的水泵转数而增加的功率。为了避免在使用调泵运转时,比该泵在恒速时要有的转数减低,影响使用效果,甚至在出现大流量,不能达到给定压力,同时结合国内情况,使能安全、可靠及有效的运行,以达到预定的结果,建议选择的调速电机,其功率要超过该电机用在恒速运转时功率的5%,或选泵时也可以考虑所选得的调泵H-Q选择性曲线,要适于调速后合乎预定要求。 2水泵站采用调速设备 选用调速设备后,有的水厂并没有得到节电效果,得不偿失。鉴于设备本身价格昂贵,选用它除了要做技术经济比较之外,还需详细计算选择调速设备的必要性,所选调速设备的调速范围,运行中适应工况变化的最佳转速等。 2.1泵站综合效率计算 调速设备选型之后,为判断供水系统是否应该采用调速设备,以及采用调速设备后是否提高效率,应对泵站进行综合效率计算。综合效率计算η综合见(1)式:η综合=η泵·η传·η管·η电·η池(1)(设η池=1,忽略水池进出的水头损失之差)式中η泵—水泵工作点效率;η传—由传动方式决定的传动效率;η管—管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η管=H净/H全;η电—电动机的效率,根据水泵的轴功率N轴及传动效率算出电动机的有效功率N效,再根据电动机的输入功率N入计算得出电动机效率见(2)式N效=N轴/η传η电=N效/N入(2)η传=1(水泵和电动机是直接传动时)。按η综合=η泵·η传·η管·η电计算出泵站的综合效率。低于55%,应对泵站内各环节的效率进行分析,设法提高该泵站各个环节的效率。采用水泵调速是提高水泵站效率的办法之一。选定调速型式之后,应再计算调速后的综合效率是否提高。 2.2调速泵的最佳转速计算 在采用调速设备的供水系统中,调速设备的最佳转速就是满足管路工况要求时,水泵运行的最佳工况。这工况只有1个点,这个点是管路特性曲线与水泵最高效率抛物线的交点,在转速的变化范围为40%以内满足管路特性曲线上任一工况,都能找到相应的较佳转速。多台泵并联时,C值按水泵并联后的额定工况点参数计算。如果净扬程是变化的,那么最佳转速也是变化的,运行中可根据净扬程的变化,调至最佳转速,使其高效运行。 2.3变频器外置安装 这种安装方式,需要额外的空间放置变频器。变频器与电机之间需要电缆连接,如果距离过长,需要专业的屏蔽电缆连接。在初始投

多元统计分析案例分析.docx

精品资料 一、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作聚类分析 1、指标选择及数据:为了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考虑从收入、消费、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考察。因此选取以下指标:农村产品价格指数、农村住宅投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及农村就业人数。现从2010年的调查资料中

2、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3、用K-均值聚类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如下:

分四类的情况下,最终分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北京、上海、浙江。 第二类:天津、、辽宁、、福建、甘肃、江苏、广东。 第三类:浙江、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 第四类:山西、青海、宁夏、新疆、重庆、贵州、陕西、湖南、广西、江西、。从分类结果上看,根据2010年的调查数据,第一类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第二类属于中等水平,第三类、第四类属于较低水平。 二、判别分析 针对以上分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其中将新疆作作为待判样本。判别结果如下:

**. 错误分类的案例 从上可知,只有一个地区判别组和原组不同,回代率为96%。 下面对新疆进行判别: 已知判别函数系数和组质心处函数如下: 判别函数分别为:Y1=0.18x1 +0.493x2 + 0.087x3 + 1.004x4 + 0.381x5 -0.041x6 -0.631x7 Y2=0.398x1+0.687x2 + 0.362x3 + 0.094x4 -0.282x5 + 1.019x6 -0.742x7 Y3=0.394x1-0.197x2 + 0.243x3-0.817x4 + 0.565x5-0.235x6 + 0.802x7 将西藏的指标数据代入函数得:Y1=-1.08671 Y2=-0.62213 Y3=-0.84188 计算Y值与不同类别均值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138.5182756 D2=12.11433124 D3=7.027544292 D4=2.869979346 经过判别,D4最小,所以新疆应归于第四类,这与实际情况也比较相符。 三,因子分析: 分析数据在上表的基础上去掉两个耕地面积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经sps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工况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悉,8个车速测试工况(除工况6)均是采用国际标准工况,模拟日常道路实际行驶情况。主要是测试汽车在不同的驾驶环境下所产生的油耗,并能通过尾气排放量和成分分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道路行驶政策。不同国家采用的测试工况是因国情而异的。 由于测试工况只是模拟实际驾驶情况,与实际油耗有一定的差距,如实际路况的差异,不同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差异,但可作为一种参考。一般情况下,正常车辆通过模拟工况碳当量法所测出的油耗与实际油耗在2L以内都属于正常情况。 下面对各个测试工况进行详细分析: 工况1(ECE 15): 又称作“ECE 15工况”,该限值和试验方法标准是参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排放法规制定的。由怠速、加速、等速、减速等共计15种不同车速和负荷组成一个试验循环的一种试验工况,一个循环周期为195秒,完成整个循环测试需要经过4个循环共计780秒,每个循环的行驶距离为6.95km。最高车速50km/h,平均车速19km/h。适用于市区内的车辆行驶情况。 工况2(EUDC): 又称作“城郊高速公路工况”,EUDC工况一个循环为400秒,最高车速120km/h,平均车速62.5km/h。 目前一般是将工况1和2结合使用,即四个城市模拟工况加一个城郊模拟工况,如图1所示。工况总运行时间为1180秒,我国和欧洲均采用此测试工况。由图可知,无论是城市工况和市郊工况,变速度行驶时间都比较短,然而在市区日常使用中,基本上没有长时间稳定车速行驶工况出现。 图1 ECE+EUDC工况模拟循环 工况测试基本参数如表1所。

表1 基本参数 工况3(EUDC,Low Power): 此工况为车辆在低功率情况下行驶的城郊高速工况,最高车速为90km/h。与工况2相比,此工况车速达到90km/h后,没有继续加速至120km/h的过程,而是匀速到359秒时减速至0。 工况4(FTP75,Cold Start): 即Federal Test Procedure,是美国所采用的一种市区模拟循环测试工况,此工况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冷启动阶段,暂态阶段和热启动阶段。其中从测速曲线图来看冷启动和热启动的车速曲线相同,分别运行时间为505秒,过渡阶段运行864秒,总计1874秒。最大车速91.45km/h,平均车速34.1km/h。工况4为冷启动阶段。 工况7(FTP75,Cold Start,Short): 从车速曲线上分析此工况为工况4的车速曲线进入第二次怠速之后的部分曲线。 工况8(FTP75,Transient): 此工况即为上文所提到的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一般将三个阶段结合使用,测试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美国FTP75工况市区测试曲线

多元统计分析重点归纳.归纳.docx

多元统计分析重点宿舍版 第一讲:多元统计方法及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类(按变量、模型、因变量等) 多元统计分析应用 选择题:①数据或结构性简化运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②分类和组合运用的方法有: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③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 ④预测与决策运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 ⑤横贯数据:{因果模型(因变量数):多元回归,判别分析相依模型(变量测度):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选择题:①多元统计方法的分类:1)按测量数据的来源分为:横贯数据(同一时间不同案例的观测数据),纵观数据(同样案例在不同时间的多次观测数据) 2)按变量的测度等级(数据类型)分为:类别(非测量型)变量,数值型(测量型)变量 3)按分析模型的属性分为:因果模型,相依模型 4)按模型中因变量的数量分为:单因变量模型,多因变量模型,多层因果模型 第二讲:计算均值、协差阵、相关阵;相互独立性 第三讲:主成分定义、应用及基本思想,主成分性质,主成分分析步骤 主成分定义:何谓主成分分析 就是将原来的多个指标(变量)线性组合成几个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并使新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信息。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1)数据的压缩、结构的简化;(2)样品的综合评价,排序 主成分分析概述——思想:①(1)把给定的一组变量X1,X2,…XP ,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一组不相关的变量Y1,Y2,…YP 。(2)在这种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X1,X2,…Xp 的方差之和)不变,同时,使Y1具有最大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Y2具有次大方差,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原来有P 个变量,就可以转换出P 个主

最新多元统计分析之因子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之因子 分析

第八章因子分析 §8.1 什么是因子分析及基本思想 1904年Charles Spearman发表一篇著名论文《对智力测验得分进行统计分析》视为因子分析的起点。因子分析的形成和发展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用以研究解决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由于计算量大,又缺少高速计算的设备使因子分析的应用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停滞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因子分析的理论研究和计算问题,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在经济学、社会学、考古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以及体育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什么是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它也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也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 例如,某公司对100名招聘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测试,出了50道题的试卷,其内容包括的面较广,但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六个方面: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事物的敏捷和果断程度、思想修养、兴趣爱好、生活常识等,我们将每一个方面称为因子,显然这里所说的因子不同于回归分析中因素,因为前者是比较抽象的一种概念,而后者有着极为明确的实际意义,如人口密度、工业总产值、产量等。

假设100人测试的分数{}100,,1, =i X i 可以用上述六个因子表示成线性 函数: ,1001,i 662211 =++++=i i i i i F a F a F a X ε 其中61,,F F 表示六个因子,它对所有X i 是共有的因子,通常称为公共因子,它们的系数61,i i a a 称为因子载荷,它表示第i 个应试人员在六个因子方面的能力。i ε是第i 个应试人的能力和知识不能被前六个因子包括的部分,称为特殊因子,通常假定),0(~2i i N σε,仔细观察这个模型与回归模型在形式上有些相似,实质很不同。这里的61,,F F 的值未知的,并且有关参数的统计意义更不 一样。因子分析的任务,首先是估计出{}ij a 和方差{ }2i σ,然后将这些抽象因子{}i F 赋予有实际背景和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降维和对原始变量进行分 类的目的。 因子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仅介绍因子分析常用的两种类型:R 型因子分析(对变量作因子分析)和Q 型因子分析(对样品作因子分析)。 2 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或样品)之间相关性(或相似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或相似性)较低。

浅析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的现状

浅析中国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的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瞩目的成绩。不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宏观经济出现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以及严峻的国际现状等,这就迫切地要求中国进行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转型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很多的障碍,而中国经济转型对中国本身及世界都是很有意义的。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下调。 【关键词】转型障碍中国经济现状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与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和投资驱动的基础之上,现在这样的增长方式已经引发了严重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的深层结构看,表现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失衡: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过度投资而消费不足。现在西方发达圜家每年GDP中只有20%左右用于投资,而中国却高达50%左右,从而导致最终需求不足,越来越多的东西卖不掉,国家只好再投资,利用投资带动消费,久而久之就会进入经济发展恶性循环。外部失衡的主要袭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存底的大量增加.这样可能会造成中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同时使国内的贸易条件变差.

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是货币的过量供应。货币的过量供应会导致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泡沫的形成,而且会使一圜的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遇到外部或者内部冲击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中国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这些问题深层的根源在于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或称经济发展模式),所以为了解决宏观经济中的这些问题,就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另外,当前的国际环境也是很严峻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降至0.5%,发达国家经济将出现2.O%的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大副滑落至3.3%,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也将出现2.8%的负增长。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边和日趋严峻的同时,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外部冲击与内部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使得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为了应对国内和国外的挑战,中国应当寻求经济转型,以实现经济的义快又好又平稳的发展 二:中国转型中遇到的障碍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出路 然而中国在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就开始要求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十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

水泵的串联运行和并联运行工况分析

泵的串联和并联运行 (1)两台相同特性泵的串联运行 图10-8中HⅠ是单台泵的特性曲线。HⅡ是两台泵串联工作时的合成特性曲线,它是在同一流量下两泵相应扬程(纵坐标)相加得到的。R是装置特性曲线。单台泵运转时工况点为A,两泵串联时工况点为B,由图可知,两台泵串联扬程和流量都增加,其增加程度和装置特性曲线的形状有关,但都小于单独运行时的两倍。 (2)不同特性泵的串联运行 图10-9中,HⅠ、HⅡ为两条单独运转时的特性曲线,HⅢ是串联合成特性曲线。R1,R2是两条装置特性曲线。当装置特性曲线为R1时,合成工况点为A,两泵的工况点分别为A1、A2。如果装置特性曲线为A2时,合成工况点为B。当阻力曲线在R2以下时,其运转状态是不合理的。在Q>QB时,两泵合成的扬程小于泵Ⅱ的扬程。若泵Ⅱ作为串联工作的第二级,则泵Ⅰ变为泵Ⅱ吸入侧阻力,使泵Ⅱ吸入条件变坏,有可能发生气蚀。若把泵Ⅰ作为串联工作的第二级,则泵Ⅰ变为泵Ⅱ排出侧的阻力,消耗一部分泵Ⅱ的扬程。

两台泵串联工作,第二级的压力增高,应注意校核轴封和壳体强度的可靠性。泵串联工作,按相同的流量分配扬程。 (3)相同特性泵的并联运转 图10-10中HⅠ(HⅡ)是单独一台泵的特性曲线。HⅢ是两泵并联合成的特性曲线,它是在相同扬程下两泵流量相加得到的。一台泵单独运转时的工况点为A1,合成工况点是A,各泵的实际工况点为B。一台泵运转时,流量为QA1,两台泵并联运行时的流量为QA。因QA=2QB<2QA1。即是说,由于管路阻力的存在,即使用两 台泵并联运行,总的合成流量也小于单独运行时流量的2倍。并联运行时的流量随装置特性曲线变陡而减小。

(整理)基于SPSS的多元统计分析三种算法的实例研究.

基于SPSS的多元统计分析三种算法的实例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应用多元统计中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判别分析模型解决三个有关经济方面的问题,从而能更深的理解多元统计分析这门课程,并熟悉SPSS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 关键词: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SPSS

第一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1 研究背景 消费是宏观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完善的消费模型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不同的理论可以建立不同的消费函数模型,而国内的许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是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单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由于忽略了对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其所建立的方程必与实际有较大的偏离。本文综合考察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如收入水平、价格、恩格尔系数、居住面积等,采用进入逐步、向前、向后、删除、岭回归方法,对消费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找出能较准确描述客观实际结果的最优模型。 1.2 问题提出与描述、数据收集 按照经济学理论,决定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环境等。为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模型。文中取因变量Y 为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自变量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 1(单位:元)、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X 2(1978年的为100)、消费价格定基指数X 3(1978年的为100)、家庭恩格尔系数X 4(%)、人均住宅建筑面积X 5(单位:m 2)。本文取1900年至2009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公布的1996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列于附录的表一中。 1.3 模型建立 1.3.1 理论背景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εββββ+++++=p p X X X Y ...... 22110 Y 表示因变量,X i (i=1,…,p )表示自变量,ε表示随机误差项。 对于n 组观测值,其方程组形式为 εβ+=X Y 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