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浮力

1.已知密度为2×103kg/m3,边长为4cm的正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g=10N/kg)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g

B.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N

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m3

D.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是受到的浮力是1.28N

【答案】C

【解析】橡皮泥的密度ρ=2×103kg/m3=2g/cm3,体积V=(4cm)3=64cm3=6.4×10-5m3,

A、由得橡皮泥的质量m=ρV=2g/cm3×64cm3=128g,故A错误;

B、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G=mg=0.128kg×10N/kg=1.28N,故B错误;

C、由F浮=ρ水V排g得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故C正确;

D、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V排′=V=6.4×10-5m3,则F浮′=ρ水V

g=1×103kg/m3×6.4×10-5m3×10N/kg=0.64N,故D错误.

排′

故选C.

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是因为飞机的机翼的特殊形状,使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获得升力,故A正确;

B.热气球浸在空气中时,浮力大于氢气球自身的重力,从而升空,故B错误;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潜水艇的重力,故C错误;

D.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是由于此时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D错误;

3.小明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制成简易密度计.现使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测量出液面到吸管下端的深度为h,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表示吸管所受的浮力大小F、液体的密度ρ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根据漂浮条件,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不变,据此判断浮力F与浸没液体中深度h的关系;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ρ液gSh,浮力和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一定时,判断出液体密度与浸没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详解】

同一只密度计,重力G不变,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由漂浮条件F浮=G可知,浮力不变,与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AB错误;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g是定值,ρh的乘积为定值,所以ρ、h的关系呈现反比例函数图象,故C错误,D正确.

4.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

B.钢铁比水的密度大,所以用钢铁做成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最终一定处于沉底状态

C.在空中上浮的气球里充满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

D.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若水舱中水位在上升,那么潜水艇一定会上浮

【答案】C

【解析】A、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若卷成团,则其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若把它做成空心的,则它的重力没变,由于体积变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以受到的浮力变大,因此可以浮在水面上。故B错误;

C、气球中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气球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所以漂浮在空

中。故C正确;

D、原来潜水艇悬浮,浮力等于重力,若水舱中水位在上升,则重力应大于浮力,则潜水艇下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关键是力和所受浮力之间的关系(或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空心问题就是通过增大排开的液体,从而增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5.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两杯中,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可以肯定的是

A.ρ甲>ρ乙,F甲=F乙B.ρ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因为鸡蛋在甲盐水中悬浮,所以甲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即ρ甲=ρ鸡蛋,鸡蛋在乙盐水中漂浮,则乙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即ρ乙>ρ鸡蛋,所以ρ甲<ρ乙;鸡蛋在甲中悬浮,则鸡蛋受到甲盐水的浮力:F甲=G鸡蛋,鸡蛋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受到乙盐水的浮力:F乙=G鸡蛋,所以鸡蛋在甲和乙中所受浮力相等,即F甲=F乙.

6.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如图甲所示).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两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而密度计本身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是相等的,故A、B都错;当浮力相等

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液体的密度就越大,由图示可知,排开丙液体的体积小,所以丙液体的密度大,故C错,D正确;应选D.

【考点定位】密度计的应用

7.如图所示,一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若盐水足够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向下加速运动,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变小

B.鸡蛋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C.鸡蛋先向下、后向上运动并回到原位,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浮力先变大后变小D.鸡蛋始终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

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鸡蛋向下运动时受到向上的阻力,速度会越来越小;鸡蛋在下降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会越来越大,由于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应选B.

8.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B.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C.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因为木棍漂浮,

所以F浮=G,

所以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因为F浮=ρgV排,V排丙>V排乙>V排甲,

所以ρ丙<ρ乙<ρ甲.

9.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内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甲、乙两杯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分别是m甲和m乙.则

A.p甲=p乙m甲=m乙B.p甲<p乙m甲>m乙

C.p甲<p乙m甲=m乙D.p甲>p乙m甲>m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因为ρ液>ρ物时物体漂浮,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因为p=ρgh,且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

(2)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

因为F浮=G排=m排g,浮力相同,所以鸡蛋排开盐水的质量相同.

故选C.

10.当轮船从大海驶往长江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受到的浮力变大 B.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C.它下沉了一些 D.它上浮了一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轮船从大海驶往长江的过程中,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得到浮力的变化;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

【详解】

当轮船从大海驶往长江的过程中,处于漂浮状态,轮船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到,所以轮船下沉一些。

故选C。

11.如图所示,甲、乙两杯液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甲、乙两杯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此时两液面相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 .两杯液体的密度相等

C .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D .在甲杯液体中加入食盐溶化后,鸡蛋会下沉一些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3)根据浮力公式判断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详解】

AB .由题意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同一只鸡蛋在两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则A 正确,B 错误;

C .ρρ<甲鸡蛋时,鸡蛋漂浮,ρρ=甲鸡蛋时,鸡蛋悬浮,故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因为两杯中液面相平,由p gh ρ=液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比乙的大,则C 错误;

D .在甲杯液体中鸡蛋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向其中加入食盐溶化后液体密度增大,鸡蛋仍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不变,由F gV ρ=浮液排可知,鸡蛋排开液体的的体积变小,即鸡蛋会上浮一些,则D 错误。

12.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 甲、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甲>P 乙,F 甲=F 乙

B .P 甲=P 乙,F 甲>F 乙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两木块完全相同,它们在液体内都是静止的,故受力平衡,即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

∴F

甲=F乙,

由于物体在甲中浸入液面的体积比乙中的小,故由F浮=ρ液gV排得:ρ甲>ρ乙,

∵p=ρ

液gh得,由于液面高度相同,

∴p

>p乙.

故选A.

13.在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F1、F2、F3和F4.其中符合阿基米德原理叙述的等量关系的是()

A.F l>F3>F4>F2 B.F1﹣F3=F4﹣F2 C.F1+F2=F3+F4 D.F1﹣F2=F3﹣F4

【答案】B

【解析】由称重法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F浮=F1-F3;由图知道水桶和排出的水的重力,还知道空桶的重力,所以排开水的重力为:G排=F4 -F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F浮=G排,所以F1 -F3 =F4 -F2,也就可是B符合阿基米德原理的等量关系,故选B。

14.如果把远洋轮船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液体密度计,下列有关远洋轮船体上的国际航行载重线(如图所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FW表示冬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B.FW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C.S 表示夏季轮船在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D.W表示冬季轮船在淡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

(1)轮船在淡水中和在海洋中航行时,都是漂浮,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G,

轮船受到的重力G不变,则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淡水的体积

更大,(2)由于冬天海水的密度更高,轮船在水中都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根据F浮 ρ液gV排可知冬季排开海水的体积更小,所以W是“冬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S 是“夏季海水中航行时的吃水线”,FW是夏季淡水航行时的吃水线,故C正确.

15.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D.

【答案】D

【解析】

【详解】

开始加入清水时,鸡蛋会缓慢下沉,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增大,但还是漂浮状态,所以浮力不变;全部进入水中后,继续加清水,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但液体密度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减小,但不会减小为0,所以D图是正确的.

16.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大气压未发生变化时,实验中用的玻璃管的粗细、水银槽内的水银多少均不会影响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玻璃管放得不竖直时,虽然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以上原因均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当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时,水银柱的上方已不再是真空,存在一定的气压,

作用在管内水银面的上方,使水银柱高度变小,测量值小于真实值;B 符合题意..

17.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 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 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酒精=0.8×103kg/m 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 A .悬浮1.0×103kg/m 3 B .漂浮0.92×103kg/m 3 C .下沉 1.2×103kg/m 3 D .漂浮0.90×103kg/m 3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据F 浮=ρ液V 排g 可知受到的浮力关系为5:4,而现在根据 F 浮=G 排=G 溢=m 溢g ,可知浮力关系为9:8,所以ρ物≥ρ水不可行;

假设ρ物≤ρ酒精,物体将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或悬浮,这样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重,但是实际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所以ρ物≤ρ酒精不可行;

可见物体的密度一定是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漂浮,而在酒精中下沉到杯底;

因为物体在水中漂浮,所以F 浮=G 物=m 物g , F 浮=G 排=G 溢=m 溢g , m 物=m 溢=81g ,

因为物体在酒精中下沉,所以:V 物=V 排=33

72g

=

=90cm 0.8g/cm

m ρ排

酒精

, 物体的密度:

3333

81g

=0.9g/cm =0.910kg/m 90cm

m V ρ=

=

?物物

,故D 正确。

18.将塑料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3/8,如图甲所示,当把细绳剪断后,塑料球沉底,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1/2,这时塑料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F ,如图乙所示若已知塑料球和木球的体积之比是1:8,则( )

A .木球的重力为2F

B .塑料球所受的浮力为2F

C .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的总浮力相差2F

D.塑料球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塑料球和木球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分别列出等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推导出木球和塑料球的重力和浮力;

(2)把细线剪断后,根据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自身体积的可知木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木球的密度,再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细线剪断前木球、塑料球的重力之和与浮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即可求出塑料球的密度.

解:(1)把细线剪断前,木球和塑料球漂浮,木球受力为:G木,向下的F拉、F木浮1;

则G 木+F拉=F木浮1,而F木浮1=ρ水g(1﹣)V木=ρ水gV木,

则G 木+F拉=ρ水gV木﹣﹣﹣﹣﹣﹣﹣①

细线剪断后,木球受力为:G木,F木浮2;

则G 木=F木浮2,而F木浮2=ρ水g(1﹣)V木=ρ水gV木,

则G木=ρ水gV木﹣﹣﹣﹣﹣﹣﹣②

①式﹣②式得:

F 拉=F木浮1﹣F木浮2=ρ水gV木﹣﹣﹣﹣﹣﹣﹣﹣﹣③

把细线剪断前,塑料球受力为:G塑料,F拉、F塑料浮;

则G塑料=F拉+F塑料浮﹣﹣﹣﹣﹣﹣﹣﹣④

把细线剪后前,塑料球受力为:G塑料,支持力为F、F塑料浮;

G塑料=F+F塑料浮﹣﹣﹣﹣﹣﹣﹣﹣﹣﹣﹣﹣⑤

④式﹣⑤式得:F拉=F﹣﹣﹣﹣﹣﹣﹣﹣﹣﹣﹣⑥

由③⑥式可知:ρ水gV木=F,

则ρ水gV木=8F﹣﹣﹣﹣﹣﹣﹣﹣⑦

则根据②和⑦式得:

G 木=ρ水gV木=×8F=4F,故选项A错误;

因为V塑料:V木=1:8,

所以F塑料浮=ρ水gV塑料=ρ水g×V木=×8F=F,

故选项B错误;

(2)把细线剪断后,木球排开水的体积V排=V木﹣V木=V木,

F 浮木=ρ水gV排=m木g,即ρ水g×V木=ρ木V木g,

解得:ρ木=ρ水,

把细线剪断前,木球和塑料球漂浮,则

F 浮前=ρ水gV排′=(m木+m塑料)g,即ρ水g(V木+V塑料)=(ρ木V木+ρ塑料V塑料)g,

因为V塑料:V木=1:8,

所以ρ水(×8V塑料+V塑料)=(ρ水×8V塑料+ρ塑料V塑料),

整理可得:ρ塑料=2ρ水=2×1×103kg/m3=2×103kg/m3.故选项D正确;

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的总浮力之差为:

F浮前﹣F浮后=(G木+G塑料)﹣(G木+F塑料浮)=G塑料﹣F塑料浮=F;故选项C错误;

故选D .

19.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取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2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B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p 乙

C .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

D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地甲>p 地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由此可知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公式F 浮=ρ液gV 排可得

F V g ρ=

液排

由图可知V 排甲>V 排乙,所以

ρ甲<ρ乙

故AC 错误;

B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和,因为ρ甲<ρ乙,所以等体积液体甲、乙的质量关系为

m 甲<m 乙

G 甲<G 乙

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因为F 浮=G 排,所以

G 甲排=G 乙排

故有

G 甲+G 甲排<G 乙+G 乙排

因此液体对容器底压力

F 甲<F 乙

由压强公式=

F

p s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p甲<p乙

故B正确;

C.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由此可知橡皮泥处于两种液体中是所受浮力相同,故C错误;

D.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重力、物体重力之和,因为G甲<G乙,所以

G甲+G物+G容<G乙+G物+G容

因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容甲<F容乙

由压强公式=F

p

s

可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地甲<p地乙

故D错误。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

),分别盛有两种液体A和B,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ρC<ρA<ρB).当细线剪断,待物体C静止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甲可能大于△P乙B.△P甲可能小于△P乙

C.△P甲可能等于△P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容器底部用细线拉着相同实心物体C,浸没在液体中后,与没有放物体C时相比,甲液面上升高度为,乙液面上升高度为;当细线没有被剪断时,因为ρC<ρA<ρB,所以C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公式,与没有

放物体C 时相比,甲液面上升高度为,乙液面上升高度为;当细线没有被剪断

后,甲和乙容器中液体深度变化量分别为

△h 甲=-=,△h 乙=-=

甲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 甲=

和△P 乙=

由于ρC <ρA <ρB ,故,同时S 甲<S 乙,所以△P 甲与△P 乙无法比

较.故答案选D 。

21.甲、乙两球放在液体中静止,甲球在水面以上和水下部分的体积比为1:4,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乙体积相同,因为甲球漂浮,乙球悬浮,所以F 浮甲>F 浮乙

B .若甲、乙体积相同,G 甲=3/4G 乙

C .若甲、乙休积相同、均为实心,则甲、乙由不同物质构成,ρ甲:ρ乙:ρ液=4:5:5

D .若甲、乙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若由同种物质构成,则甲一定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体积为甲球体积的1/5,乙可能是实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若甲、乙体积相同,由题意知甲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排开水的体积,根据

F gV ρ=浮液排可知,

F 浮甲<F 浮乙,

故A 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若甲、乙体积相同,甲球漂浮,则:

4

5

G F V g Vg ρρ===甲浮甲水水排甲,

乙球悬浮,则:

G 乙=F 浮乙=ρ水V 排乙g =ρ水Vg ;

综合两式:

4

5

G G =甲乙。

故B 错误不符合题意;

C .乙球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得:

ρ乙=ρ液;

甲球漂浮,根据浮沉条件可得:

45Vg Vg ρρ=甲液,45

ρρ=甲液;

可得:

ρ甲:ρ乙:ρ液=4:5:5,

故C 正确符合题意;

D .若甲、乙质量相等,因为浮力都等于重,所以浮力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结合题意知,甲的体积较大;

若由同种物质构成,质量相等,甲的体积较大,可知甲球一定是空心的,球材料的密度不确定,则乙球可能是空心的,也可能是实心的; 则浮沉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V 甲排=V 乙排=V 乙,

又知:

4

5

V V =甲排甲,

可得:

4

5

V V =乙甲,

当乙球是实心时,甲球空心部分:

41

55

V V V V =-=甲甲甲甲空;

当乙球空心时,甲球空心部分体积当然不是甲球体积的

1

5

,D 说法不成立。

22.如图所示,将已校对好的弹簧测力计挂上物块后,轻轻的浸没于水中后,空烧杯中收集到100ml 的水,g=10N/kg,关于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在物块逐渐浸没过程中,A 点处受到水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

B .弹簧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末后示数是1N

C .物块的体积小于100cm 3

D .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N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溢水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在物块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水面上升,A点处水

的深度不断增加,当水面达到溢水口后虽有水溢出,但A点处水的深度不再增加,根据可知,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故A正确;

BCD、由图可知,物块的重力G=2N,已知溢出水的体积为100ml,

假如原来溢水杯中装满水,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体积,

则弹簧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没后的示数为:,

由于溢水杯没有装满,则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溢出水的体积,所以浮力应大于1N,物体的体积应大于100cm3;因为实际的浮力大于1N,所以测力计示数应小于1N,故BCD错误;故选A。

2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容器,水面上漂浮着一个放有实心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从烧杯中取出放入水中,烧杯仍竖直浮在水面上,ρ铁=7.9g/cm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可能会溢出

B.烧杯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C.圆柱形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D.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铁球在烧杯中,整体漂浮在水面上,所以

=+

F G G

浮总烧杯球

拿出小球,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

=

F G

浮杯杯

故烧杯的浮力减小,由=浮水排F gV ρ知,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烧杯中水面会下降,不会溢出,故A 不正确,符合题意;

B .铁球在烧杯中,整体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 G G =+浮总烧杯球球;拿出小球,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 G =浮杯杯,故烧杯的浮力减小,烧杯排开水的重力减小,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烧杯将上浮小一些,烧杯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球拿出前的总浮力

F G G =+总烧杯球;

铁球拿出后的总浮力

F F F '=+浮总浮杯浮球,

杯子漂浮在水面上,

F G =浮杯杯,

F G F '=+浮总杯浮球,

而铁球沉底,

F G 浮球球<,

F F '浮总浮总>;

即铁球拿出后烧杯和铁球受到的总浮力小于拿出前烧杯和铁球受到的总浮力,根据

浮排F gV ρ=可知,拿出后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拿出前排开水的体积,同一个容器底面积相

同,则拿出前水的深度大于拿出后水的深度,根据p gh ρ=可知,拿出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拿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物体的重力之和,同一容器,则质量相等,重力相等,铁球与小船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故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

p S

=

可知,甲图容器对地面压强等于乙图容器对地面压强;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24.如图所示,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鸡蛋在甲杯中沉底,在乙杯中悬浮,在丙杯中漂浮,且各杯中液体深度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

B .鸡蛋排开三种液体的质量关系为:m 甲>m 乙=m 丙

C .鸡蛋受到三种液体的浮力关系为:F 甲<F 乙=F 丙

D .三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 甲=p 乙>p 丙 【答案】C

【详解】

A、鸡蛋在甲中下沉,甲的密度小于鸡蛋密度;在乙中悬浮,乙的密度等于鸡蛋密度;在丙中漂浮,丙的密度大于鸡蛋密度,所以,故A错误;

B、鸡蛋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则排开液体的质量小于鸡蛋的质量;乙悬浮,丙中漂浮,则乙、丙受到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即乙丙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鸡蛋的质量,所以,故B错误;

C、由B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乙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鸡蛋受到三种液体的浮力关系为:,故C正确;

D、三种液体的深度相同,丙的密度最大,甲的密度最小,根据得,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及液体压强大小的判断,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物体浮沉情况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关系、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5.A、B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轻轻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

B.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排A=V排B

C.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A<F浮B

D.两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 A=P B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A在水中漂浮,则,B在水中悬浮,则,所以,故A 错误;

BC、由图可知,A静止时在水中漂浮,则,B静止时在水中悬浮,则,而,则,所以,由可知,,故B正确、C错误;

D、由图可知,A、B的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关系是:,由可知,

,故D错误。

故选:B。

重点是考查物体浮沉条件和液体压强的特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的液体,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p甲<p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小球在甲杯中漂浮,甲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

在乙杯中悬浮,乙的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

说明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且深度相同,根据可得:,故D错误;

读图可知,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它们此时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浮力相同,故AB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

重点是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先根据浮沉状态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再根据液体压强的特征判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

27.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 kg/m3)的溢水杯中,它沉在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 g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A.大于8 g B.等于8 g C.小于8 g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小球在酒精中下沉,得出小球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再利用浮沉条件得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最后比较排开水的质量

【详解】

小球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沉入容器底部,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即m 排酒精g

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知,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即m排水g=G;所以可得:m排酒精g

故选A.

28.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木块下表面处水的压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木块的重力势能E p和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压强和浮力

【详解】

AB.压强p2随时间都是线性减小的,故AB错;

C.由于木块的高度在不断减小,所以木块的重力势能也是先不断减小的,故C错;D.由于木块是漂浮的,在木块没有接触底面之前浮力是不变的,当接触底面以后,浮力是越来越小的,故D正确.

2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将材料相同的a、b两个实心球,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a球体积大于b球体积.静止时,a球漂浮在液面上,b球悬浮在液体中,a、b两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答案】D

【解析】

两球的材料相同,a 球体积大于b 球体积,所以a b G G >;

a 球漂浮在液面上,

b 球悬浮在液体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两球的浮力都等于重力,则F F 甲乙>;

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则=G G 甲乙,又因为a b G G >, 所以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关系为:==a b F G G F G G 甲甲乙乙+>+ 两容器相同,所以底面积相等, 根据F

p S

=

可知,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大的压强大,即p p 甲乙>. 故D 正确.

点睛:重点是浮力大小的判断和液体压强的判断,利用好浮沉条件是关键,根据浮力等于重可得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液体压强应根据F

p S

=

判断,即正确判断液体和球的总重.

30.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关于冰融化前后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

B .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减小

C .玻璃杯中液面的高度升高

D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冰块熔化前后,杯内物质的重力不变,杯子的重力不变;故桌面受到的压力(F=G 总)就不变,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固体的压强公式:p==得,桌面受压强不变,故A

错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不变,故B 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即排开水的重力G 水即得F 浮=G 排水);由于冰块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有F 浮=G 冰;故G 冰=G 排水;故冰块熔化前后,水面高度h 不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可得,由于水的高度h 不变,故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故C 错误,D 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