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高慧(供参考)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高慧(供参考)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高慧(供参考)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高慧(供参考)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

浠水县实验小学高惠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四单元5小节的《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书中45页)。

2、教学地位。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为下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基础。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意义,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并结合具体实例找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抓住三个概念的含义来分析题意,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为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四个环节。下面我介绍一下每个环节的主要设计意图和简单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出课题。四年级的学生都有购物的亲身经历,因此,教学时我从一张超市购物小票上引导学生说一说三种商品的单价、数量、总价,初步让学生感知三个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引入课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部分我安排了三个步骤。第一阶段,在“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中,“单价”是三个概念中的核心,在这一阶段我先让学生按活动要求与同桌相互交流,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自主探究对“单价”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一些平时熟悉的生活素材概括、总结、理解“单价”这一概念。第二阶段,经过了对“单价”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对“数量”与“总价”这两个概念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活动中我将它们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单价 数量 总价 说课稿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 汉渠学校武有花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书中52页)。 2、教学地位。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为下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基础。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意义,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并结合具体实例找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抓住三个概念的含义来分析题意,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为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四个环节。下面我介绍一下每个环节的主要设计意图和简单过程。 第一阶段,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教学时,先出示超市图,让学生说一说这组图片在哪见过,学生回答购物时见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接着我例举一组题引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的含义,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从而很自然的引到了第二阶段揭示了课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这是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第三阶段,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题,自己归纳,我只适当的点拨一下。 第二环节我采取铺垫式教学,设计的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自然地层层递进,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我设计了一组习题,让学生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反馈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第二层次我设计了填空题,检查学生对单

小学四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修订稿

小学四单价数量和总价 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语言、术语,即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超市图,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了解的物品的价格,接着教师展示一张超市收银条,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一些与该课题有关的信息,从而引出这三个数量名称。强调:单价就是单个物品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认识收银条上面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进而推导出总价=单价× 数量这一关系式。 1、出示收银条 2、发现相应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对该收银条的观察,去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总价=单价×数 量这一规律。 20+20=40 2 X 20 = 40 22+22=44 2 X 22 = 44 小结: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3、出示:把下面的数据填入适当的位置 4、汇报交流 通过大家对第三项的交流与汇报,老师板书: 35÷5=7------总价÷单价=数量 35÷7=5------总价÷数量=单价 三、巩固练习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60元,一共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 ),数量关系式()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和(),求( ),数量关系式()3、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240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 ),数量关系式() 4、买6本同样的笔记本一共用了108元,这种笔记本每本多少钱 5、买7个单价为58元的足球,总共需要多少钱 四、总结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单价、数量和总价评课稿

《逛超市》评课稿 本节课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教师思路清晰,有亲和力,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发言积极,表现优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优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亲切自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出示了逛超市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里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所以孩子们很兴奋,很激动,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渗透德育精神,教育孩子们排队付账的文明行为。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各种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在参与活动中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两道例题中找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德育教育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为了创建文明县城,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捡拾饮料瓶,你觉得能随手扔垃圾吗?有此题教育孩子不但不能随手扔垃圾,还要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做一个懂节约、不浪费的好孩子。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足: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单价数量总价》的评课稿范文4篇

《单价数量总价》的评课稿范文4篇Model text of course evaluation draft of unit price, quant ity and total price

《单价数量总价》的评课稿范文4篇 小泰温馨提示: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本文档根据新闻报道的特点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单价、数量和总价评课稿文档 2、篇章2: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文档 3、篇章3: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文档 4、篇章4: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蒋晓园文档 篇章1:单价、数量和总价评课稿文档 本节课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教师思路清晰,有亲和力,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发言积极,表现优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优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亲切自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堂 教学内容,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出示了逛超市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里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所以孩子们很兴奋,很激动,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渗透德育精神,教育孩子们排队付账的文明行为。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教 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各种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参与活动中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两道例题中找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4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4、“做一做”、练习九第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运用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超市一些物品的价格 1.认识单价。(板书:单价。) (1)判断:下面哪句话表示完整商品的单价。 A、巧克力13元 B、一袋巧克力13元 C、苹果5元 D、苹果每千克5元 E、《格林童话》每套8本 (2)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表示单价,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巧克力10元∕块巧克力每块10元 薯片25元∕罐薯片每罐25元 猕猴桃5元∕个猕猴桃每个5元

(3)拿出购物清单,你能指出哪个量表示的是商品的单价?矿泉水每瓶3元,买3瓶 薯片每包9元,买2包 棒棒糖每根1元,买10根 小面包每个5元,买2个 2.认识数量。 那么3瓶、2包、10根、2个表示的是什么?(商品的数量)小结:数量就是指购买商品的多少。(板书:数量) 3.认识总价。 小结并板书:总价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探究:单价×数量=总价 ①学生看购物清单列式计算,让学生观察发现。 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 老师强调对应 ②把下面相对应的单价和数量连一连。(抽学生回答) 书包每个92元4副 三角尺每副5元10包 铅笔每包8元2个 铅笔每盒10包3盒 (2)探究: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出示发票 观察表中信息,小组合作探讨: ①用什么方法算出空白处的单价和数量是多少的?

《单价数量总价》的评课稿范文

《单价数量总价》的评课稿范文篇一:单价、数量和总价评课稿 本节课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教师思路清晰,有亲和力,课堂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发言积极,表现优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优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亲切自然。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出示了逛超市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里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所以孩子们很兴奋,很激动,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渗透德育精神,教育孩子们排队付账的文明行为。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各种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参与活动中老师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两道例题中找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德育教育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为了创建文明县城,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捡拾饮料瓶,你觉得能随手扔垃圾吗?有此题教育孩子不但不能随手扔垃圾,还要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做一个懂节约、不浪费的好孩子。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足: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篇二: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5小节《单价数量和总价》(书中45页)。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

人教版四年级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3、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模型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教学难点: 运用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算术本。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你看得懂超市的价格标签吗?(PPT出示:铅笔2元/支橡皮1元/个本子5元/本) 师:你看懂了什么? 预设:铅笔2元一支,橡皮一元一个,本子5元每本。 师:你们理解的跟他说的一样吗? 预设:一样。 二、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 1、认识单价 师:你们知道这一支铅笔,一个橡皮,一本本子的价格在数学中称为什么吗? 预设:单价。(板书:单价) 师:说得真好,你觉得什么是单价?谁能来举个例子说明? 预设:一件商品的价格。 (PPT出示:单价:指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好,我们来判断一下,这些是不是单价。 (PPT出示: (1)判断:下面哪句话表示完整商品的单价 A、巧克力13元 B、一袋巧克力13元 C、苹果5元 D、苹果每千克5元 E、《格林童话》每套8本 师:单价是指每件商品的价格。 (2)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表示单价,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思吗? 牛奶3元∕瓶牛奶50元∕箱 师:牛奶3元∕瓶是单价吗?那么牛奶50元∕箱是单价吗? 预设:是;不是。 师:认为不是的来说说理由。 预设:一箱牛奶里面不止一件商品。 师:认为是的同学说说理由。 预设:一箱牛奶就是一件商品。 师:同学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老师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去超市这瓶牛奶,你需要花多少钱?如果你要买两箱牛奶,你需要花多少钱? 预设:3元。100元。 师:买两箱牛奶你是一瓶一瓶算的吗? 预设:不是,直接一箱的价格乘2.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卖一箱一箱的牛奶时,我们是把一箱牛奶看成了——一件商品。所以说,这上面两个价格都是什么? 2、认识数量、总价 (PPT出示:铅笔2元/支橡皮1元/个本子5元/本) 师:看回这里,如果让你买3支铅笔,需要花多少钱?5个橡皮?10本本子?在数学中,3支铅笔,5个橡皮?10本本子,这些称为什么? 预设:数量。 (PPT出示:数量就是指购买商品的多少。) 师:买三支铅笔一共花的钱称为什么? 预设:总价。(PPT出示:总价指一共用了多少钱。) (板书:数量总价) 3、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师:你能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单价×数量=总价 师:对吗?(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PPT出示:表格

四年级数学上《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数学上《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 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52页例4教学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我姓许,大家叫我许老师!来!我们打个招呼好吗?老师先说:“见到同学们真高兴!”大家说:“……”“同学们真可爱!”大家说:“……”(恰当鼓励,调节气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的数学。数学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有些奥秘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请看大屏幕!二、探究新知:(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①:这是小芳在超市购物时的小票,这张购物小票你能看懂吗从这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百佳超市单号:63-09960机号:时间:xxxx-9-1220:29工号: 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矿泉水2元4瓶8元 蛋糕8元5盒40元 鱿鱼丝10元4包40元 巧克力6元2盒12元 购买件数:14应付总额:100元 付款金额:100元找零:0元 ②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小芳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这三个词在数学里叫做数学概念。谁能说说“单价是什么意思”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最新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

最新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 篇一: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 《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5小节《单价数量和总价》(书中45页)。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我主要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学好这一课将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基础。根据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 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采用引导探索、分析、推理等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抓住三个量词的含义来分析题意。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为三个环节: 1、尝试探索。2、巩固新知。3、回顾总结。下面我介绍一下每个环节主要的意图以及简单的过程。 第一环节:尝试探索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里我了三个步骤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2.揭示课题3.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第一阶段: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教学时,先出示超市图,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了解的物品的价格,接着教师例举一组题从而引出这三个数量名称的含义。,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从而很自然地引到了第二阶段揭示了课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这是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第三个阶段: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在教学这一层次时,我又出示了一张被墨汁污染的发票,让学生动脑筋填出污染处的数量。同样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个相关数量关系式。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归纳,教师只需适当地点拨一下 第二环节巩固新知我采取了铺垫式教学方法,设计的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自然地层层递进。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我设计了一组习题,可以反馈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第二层次我设计了给应用题补问题的练习,说说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补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再独立计算。第三层次选择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购物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层次也就是日常应用阶段,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某小学组织学生秋游,5 0元钱去商店购买食品,可供选择的食品如下。请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秋游购物方案,再追问为什么买这些这样买法合理吗?培养学生长大成为当好家理好财的有用之人。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52页例4 教学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我姓许,大家叫我许老师!来!我们打个招呼好吗?老师先说:“见到同学们真高兴!”大家说:“……” “同学们真可爱!” 大家说:“……”(恰当鼓励,调节气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的数学。数学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有些奥秘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①(大屏幕出示):这是小芳在超市购物时的小票,这张购物小票你能看懂吗?从这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百佳超市单号:63-09960 机号:时间:2015-9-12 20:29 工号: 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矿泉水 2元 4瓶 8元 蛋糕 8元 5盒 40元 鱿鱼丝 10元 4包 40元 巧克力 6元 2盒 12元 购买件数:14 应付总额:100元 付款金额:100元找零:0元 ②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小芳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这三个词在数学里叫做数学概念。谁能说说“单价是什么意思?”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 蛋糕的单价是8元,表示一盒蛋糕的价钱是8元。 鱿鱼丝的单价是(),表示每包鱿鱼丝是()元。 巧克力单价是(),表示一盒巧克力是()元。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现在我们老一个大比拼,看谁说的又快又好。老师先说:“一个本子是3元,本子的单价是3元。”学生接着说…(至少5个学生说) ③巩固“单价”

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式

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 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 2.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3.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们四(8)班的孩子最聪明了,今天老师出两道题给你们小试身手,你们敢尝试吗? 师:你们会算这道题吗?该怎么列式呢? 生:80×3=240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生:求3个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这道问题怎么求? 生:10×4=40 师:也就是求4个10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一)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先不急着说,老师一步步引导你们。 师:先已知篮球每个80元和鱼每千克10元,那每个表示多少个篮球的价格?鱼呢? 生:表示的是一个篮球的价格和一千克鱼的价格。 师:表示一个的量我们可以称为一件或每件。 师:像篮球、鱼等物品我们都称为商品。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还知道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生: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 师:最后要求出什么? 生:最后求一共用的钱数。 (二)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在数学上,每件商品的价格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师:你们可以告诉我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元?篮球的数量是多少个?篮球的总价是

公开课教案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教学内容:课本52 页例 4 教学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 、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 、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的的数学。数学王国里有无穷的奥秘,有些奥秘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 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①(大屏幕出示):这是小芳在超市购物时的小票,这张购物小票你能看懂吗?从这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百佳超市单号:63-09960 机号:时间:2015-9-12 20:29 工号: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矿泉水 2 元 4 瓶8 元 蛋糕8元5盒40 元 鱿鱼丝10 元 4 包40 元 巧克力 6 元 2 盒12 元 购买件数:14应付总额:100 元 付款金额:100 元找零:0 元 ②学生交流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如,小芳买了4 瓶矿泉水,每瓶 2 元,一共用了8 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这三个词在数学里叫做数学概念。谁能说说“单价是什么意思?”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矿泉水的单价是 2 元,表示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 2 元。蛋糕的单价是8 元,表示一盒蛋糕的价钱是8 元。鱿鱼丝的单价是(),表示每包鱿鱼丝是()元。巧克力单价是(),表示一盒巧克力是()元。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师:现在我们老一个大比拼,看谁说的又快又好。老师先说:“一个本子是 3 元,本子的单价是 3 元。”学生接着说… (至少 5 个学生说) ③巩固“单价” 【出示课件:判断单价】 (2)理解“数量”“总价” ①哪“数量”是指什么呢?引导看购物小票,小芳矿泉水的数量是(),小芳买蛋糕的数量是(),小芳鱿鱼丝的数量是(),小芳巧克力的数量是(), 谁能说说,“数量”表示什么意思?(买商品的件数、个数或公斤数的多少称之为“数量)。②“总价”又是指什么呢?引导看购物小票,小芳矿泉水的总价是(),表示 4 瓶矿泉水的一共价钱;小芳买蛋糕的总价是(),小芳鱿鱼丝的总价是(),小芳巧克力的总价是()。谁能说说,“总价”表示什么意思?(买商品的总金额或总价钱。 3、梳理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现在,谁能看屏幕,把“单价、数量、总价”表示什么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屏幕出示)看屏幕,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1)学校买回 3 个足球,每个52元,一共花了156元。

《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书中52页)。 2、教学地位。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为下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基础。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意义,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并结合具体实例找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抓住三个概念的含义来分析题意,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为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训练、课堂总结四个环节。下面我介绍一下每个环节的主要设计意图和简单过程。 第一阶段,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教学时,先出示超市图,让学生说一说这组图片在哪见过,学生回答购物时见过,引出单价的概念,接着我例举一组题引出数量、总价这两个的含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从而很自然的引到了第二阶段揭示了课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这是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第二阶段,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题,自己归纳,我只适当的点拨一下,并设计两道练习题加深巩固。 第三阶段我采取铺垫式教学,设计的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自然地层层递进,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我设计了做一做第一题,先举例引导学生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这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练习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练习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第四课时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件商品的价钱叫它的单价。 2、买3件衣服花的钱可以看成()。 3、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其数量关系式是()4、10元钱买5本练习本,分别可以看成是()和()。(二)说一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题意时做上小标记,写出单价、数量、总价)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60元,一共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 ),数量关系式() 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和(),求( ),数量关系式() 3、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240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 题目已知()和(),求( ),数量关系式()(三)选一选 (1)小胖想给希望小学的小伙伴们买运动装,上衣每件60元,裤子每条40元,买2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 A、60×2 B、 60×2 + 40×2 C、60+40 D、(60+40)×2 (2)每瓶雪碧5元钱,1箱可装12瓶雪碧,超市运来一车雪碧刚好100箱。1箱雪碧要付多少钱( ) 1车雪碧要付多少钱( ) A、5×12 B、5×100 C、5×(12×100) D、5×12×100

(四)、解决问题 1、1盒铅笔芯的单价为3元,81元一共可以买多少盒这样的铅笔芯? 2、买6本同样的笔记本一共用了108元,这种笔记本每本多少钱? 3、买7个单价为58元的足球,总共需要多少钱? 4、小巧用1632元买了4台同样的英文电子词典,这种英文电子词典的单价是多少钱? 5、小丁丁有568元,买了5本单价为68元的词典后,小丁丁还剩下多少钱?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课时1课时 分层教学目标下限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上限目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价值的智慧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性教学个别化教学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去买过东西。作为一名消费者,为保护自己的消费 利益,在购物时我们应当了解哪些信息呀?(学生自由交流,有考虑价格的、 质量的、安全的)大家说的确实是我们在消费时所要关心的问题。这节课我们 主要来研究“价格”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教 师板书。) 80×3=240(元) 10×4=40(元)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方面的事?

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像这样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了多少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数是总价。(板书:总价) 提问:我们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校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2.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 第(2)题是鱼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提问: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55页第8题。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0页。

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可编辑).docx

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编写人: 日期: Word A4打印标准格式可随意修改

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 篇一:单价数量总价说课稿 《单价数量和总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5小节《单价数量和总价》(书中45页)。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量关系。由于他们经常接触,因此对“单价、数量、总价”比较熟悉。根本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自如。我主要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学好这一课将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基础。根据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 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采用引导探索、分析、推理等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抓住三个量词的含义来分析题意。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为三个环节: 1、尝试探索。2、巩固新知。3、回顾总结。下面我介绍一下每个环节主要的意图以及简单的过程。 第一环节:尝试探索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里我了三个步骤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2.揭示课题3.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第一阶段: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教学时,先出示超市图,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了解的物品的价格,接着教师例举一组题从而引出这三个数量名称的含义。,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从而很自然地引到了第二阶段揭示了课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do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52 例 4 教学目: 1、知道“ 价、数量、价”的含。 2、掌握“ 价×数量 =价”,并推出价、数量、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使用个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的生活。教学重点:知道“ 价、数量、价”三者之的关系。 教学点:使用数量关系,解决的生活中的。教学程: 一、情景入: :同学,大家好!我是春第二小学的数学老,我姓,大家叫我老!来!我打个招呼好?老先:“ 到同学真高!”大家:“??” “同学真可!”大家:“??”(恰当鼓励,气氛) 今天,我一起学生活中的的数学。数学王国里有无的奥秘,有些奥秘 就藏在我生活中,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研学“ 价、数量、价” 1、入价、数量、价概念 ①(大屏幕出示 ) :是小芳在超市物的小票,物小票你能看懂?从 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百佳超市单号: 63-09960 机号:时间: 2015-9-12 20 :29 工号: 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矿泉水 2 元 4 瓶8 元 蛋糕8 元 5 盒40 元 鱿鱼丝10 元 4 包40 元 巧克力 6 元 2 盒12 元 购买件数: 14 应付总额: 100 元 付款金额: 100 元找零: 0 元 ②学生交流 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 有序说。如,小芳买了4 瓶矿泉水,每瓶 2 元,一共用了 8 元)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 (1)理解“单价” ①大家能够读懂购物小票,真聪明!不过,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 词语:单价、数量、金额,这三个词在数学里叫做数学概念。谁能说 说“单价是什么意思?” (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 矿泉水的单价是 2 元,表示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 2 元。 蛋糕的单价是 8 元,表示一盒蛋糕的价钱是8 元。 鱿鱼丝的单价是(),表示每包鱿鱼丝是()元。 巧克力单价是(),表示一盒巧克力是()元。 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元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书写格式上,则首次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 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