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煤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里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过硬的境界。

一、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现状

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还相对落后,长时间没有正规的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在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时,特教教师队伍中难免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称职,教师专业素质比较差。特教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一小部分。

另一方面,由于特师生就业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许多特师毕业生到特殊教育机构就业比较困难;还由于社会上对特教的支持不够,人们对特教的了解不够,致使特师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种种原因导致许多专业人员流失。特教的专业人才不愿从事特教,大量非特教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特殊教育(有很多从普校转到特教的老师,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特教。培训,甚至有些是在普校干不了的),这是影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总体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义务教育是否充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一把重要标尺。但是在中国近几十年来,普通教育质量也尚待提高,人们对特教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颇,认为普通教育都没搞好,哪有精力去搞什么特殊教育!投入到特殊教育中的经费极不充足,特殊教育学校很难发展,特教老师不能安心投入到工作中,更没有多余的钱搞特教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所以在普通教育快速发展的时候,特殊教育远远赶不上,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特教师资不能发展,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学习和进修得不到保障,特教力量难以保存。

总之,我国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二、特教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专业化”教师的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多数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仍然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虽然我国也已经有了中、高等特殊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比较封闭,在观念、体系、目标、规格、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矛盾。原有特殊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和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仍沿用以前的模式,

培养模式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着特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导致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缺乏实践技能。

(二)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途径存在弊端

1、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进修有困难

教师的继续教育被视为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特教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数量和机会很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专业学习的需要;因而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现在还是比较滞后的。

2、职前、入职与职后教育相脱节

我国特殊教教师资的职前教育主要由师范院、校实施;职后教育主要由各种形式、层次的短期师资培训班等完成,但数量微乎其微!制约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外,由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许多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之前根本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入职期间,只能靠点滴摸索,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更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或者即使有了机会,却由于本身没有理论功底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理论相结合。

三、提高特教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

目前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主要针对普通学校的教师,“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多指向普教的老师。而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还没有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作明确的规定。参考国外已有的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再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一)加强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建设

1、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习紧密结合

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与有巨大个体差异的特殊儿童的身心变化联系在一起,运用已学到的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工具,以实践巩固理论并将其内化。

2、促进两个“一体化”理念的深入

一是大、中、小学教师一体化,大学从事特殊教育理论研究的教授、教师和特殊学校教师以及随班就读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特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各种问题与困惑一起探索、合作建构,提升基层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职前、入职和职后教育一体化,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另一重要途径和保障。

3、加强特教教师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论

4、努力加强制度建设

特殊教育专业机构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制度才能提高专业自治,例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等等。特殊教育教师在这样的制度下才能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方面有所发展。

(二)改革和完善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1、培养机制

目前,国内对特教教师的培养机制非常落后,应多借鉴国外的培养和培训特教师资的良好做法。

2、培训机制

加强特殊学校“校本培训”。我国特殊教育的条件仍较落后,加之盲、聋、弱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各有截然不同之处,因此教材、课程等方面国家不能统一规划制定,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研发“校本课程”。

3、教师评价机制

与教师教学生涯伴随始终的教师评价对特教教师极为重要。若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了,她们急需被肯定和相当程度的重视。以使她们坚定信心,一直努力下去。

(三)鼓励特教教师成为会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型的新型教师

一方面是理论工作者以一种实践的姿态自觉进入特殊学校,和特教教师一起在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理论;另一方面是行动研究,越来越多特教教师开始自觉地进行科研,从不太成熟到熟练地科研,增强了专业自主的意识和专业自主权。

(四)建立和实行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教育“十五规划”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要加大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使大多数任课教师能够接受比较正规的短期培训,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教育部将制定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条件。它能相当大程度上保证特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准,还能显示出特殊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教育工作。因为具有特殊教育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不仅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工作,还能胜任普通教育;相反,只具有普通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是不能担任特教工作的。这体现出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更多更全面地的专业知识,更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更深厚的专业态度。这种制度对以往特教教师素质较低的状况会带来冲击,打破旧有观念中认为在普校教不好的老师就到特教中去,只

要有爱心和耐心就能当特教教师等种种错误的观念,体现出对特殊教育事业和从事特教的工作者的一种尊重。

总之,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而特殊教育教师则又是教师行业中更面临挑战和困难的群体,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切。只有当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那么特殊教育事业才能快速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

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

(精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讲:王永利时间:4月13日、4月27日、5月11日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 ;“广”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1)起点高。(2)精神价值凸显。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1)社会现实。(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 学校的共同愿景而作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地可持续发 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 设计和安排;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 师自我实现和人生幸福的需要。。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① (一)时代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首先,这是一个“人的时代”,人的生存、发 展成为时代关注的主题。其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职业、岗位以及 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理念、能力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变化的速度在加快。为 了适应乃至超越这种不断的、加快的变化,教师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必须提前规 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次,我们所处的还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学习化社会”“学习型 组织”日益受到关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用在这

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合适,终身 学习成为每个人生存发展的不二手段。而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的就是要对 自己的终身学习作出规划。最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调“科学发展”的时代。“科 学发展”的前提是“科学规划”。所以无论是国家、地方、行业还是个人,都有一个“科学 规划自已”的问题。那种没有规划的随意的甚至盲目的发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提倡并且需要广大教师积极、主动、科学规划自己职业生涯 的时代。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显得日益 重要而迫切。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广大教师不断的专业发展,就没有素质教育 和课程改革的成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很多,而促进和帮助教 师形成、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抓手”或“切口”。首先,教师职 业生涯规划涉及每位教师,每位教师经过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 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从教时间有关,却又不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从社会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丛教育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法杖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 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带有阶段性特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应对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辅助性条件。 因此,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师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实验、网络研修和教师成长记录袋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自主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解读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解读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是紧密相联又稍有差异的三个方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今天将它们放在同一层面来加以考察和分析。 教师发展要以专业化的思想来指导。专业化是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在国际上开始流行的一个概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理解教师专业化 1、从静态而言教师专业化首先表现为专业成熟程度和外部条件。 ⑴专业化条件之一:专业成熟程度 a、专业知识方面。这里的“知识”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学历、能力、理念等等。从学历背景而言,《教师法》规定,小学教师应有中师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有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必须有本科以上学历,这就是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现代信息知识等;再就是教育思想先进与否。

b、专业制度方面。专业化要有专业制度的保障。比如说教师资格证书,这就是制度上有了一个保障。当然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条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就是它没有终身发展的观点,认定一次后,就可以终身做教师。这些将来肯定要变化的,教育部已在拟定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这更要求未来教师在专业化上向深度发展。 c、职业道德方面。作为教师,有一些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正是从教师专业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的。 ⑵专业化条件之二:专业的外部条件 教师专业化,从社会的吸收力来说,这个专业化取决于两个方面: a、专业的经济收入。一个职业如果收入很低,就不可能高度专业化。只有当它的收入达到相当吸引人的时候,它才能确保它的专业化水平,国际上有一根基本线,小学教师的工资是蓝领的1.5倍以上,如果低于这一水准,那就难了,此时要谈教师的专业化,这是不可能的! b、专业的社会地位。有高收入,不等于有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应该是指人家尊重他,用现在通俗的话说,人家买他的帐。所以,我们说专业的地位是由自身成熟度和外部的条件决定的。 2、从动态而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一,未分化阶段。就是通常说的学者即良师。中国是学者教私塾;西方是牧师兼做教师,没有专门的教师职业。 第二,分化阶段。1852年,美国马里兰州向全世界公布义务教育法,这就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做保障,这时诞生了师范教育制度,由此分化出专门的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 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时代的角度去看、去思考,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个就是,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对时代现实的针对性。除了讲一般的要求之外,还特意提到了比如说关爱学生生命,关爱学生安全的问题,这实质显现了关爱学生生命这一时代主题,不仅如此,还提到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问题。针对性特别明显的就是对当今时代教育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关注与解决要求,比如强调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还有依法执教的要求等,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现实教育中极为关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时代观念的引领性。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了教师要自我更新,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依法执教,还提到不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等等,这都是时代性很强的内容。实际上,也正是当今时代教育所注意强化的观念。还比如提到了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等,对这些问题的提及与强调,会对现实的教育确立时代精神,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在学习和理解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有一个怎样看待和把握它的时代性的问题。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在其内容中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内涵。对它加以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理解有些道德规范的时代必要性。2008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1997 年颁布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有一定变化,但基本内容还是相同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2008 年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提出了终身学习的问题。1997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八个方面:依法从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再就是为人师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就是08 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确定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第一是爱国守法,97 年提到的依法执教这样的内容就涵盖在这个里面了。第二是爱岗敬业,第三个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实际上是教师的根本使命,这次也作为规范提出来,它实际上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教师工作的一个宗旨。第五就是为人师表,第六就是终身学习。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热情,提升了素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把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了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履行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根本动力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理解和主动参与,没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只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一

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新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达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与文本、与大师对话中了解教育理论,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三、制定区域教师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进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和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充分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合格教师的标准,即:一是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厚广博的知识。二是能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能督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四是具有课堂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教的技能,又有指导学生学的技能。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在和平区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经历着转型。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教委文件和规划的要求,继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智慧树知到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从宏观层面讲,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因素有() A:培养模式 B:教育政策 C:现代信息技术 D:专业动机 答案: 教育政策 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师范性”重于“学术性”。 A:对 B:错 答案: 错 3、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有() A:发展性 B:综合性 C:复杂性 D:应用性 E:科学性 答案: 发展性,综合性,复杂性,应用性 4、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要树立的理念() A:育人为本 B:实践为主

C:学习为先 D:能力为上 E:生态为重 答案: 育人为本,实践为主,学习为先,能力为上 5、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将“微格教学”用于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是在哪年 A:1962 B:1963 C:1964 D:1965 答案: 1963 第二章 1、语调是指一句话或者某个语言片段在声音上的,高低、轻重、快慢的变化。A:对 B:错 答案: 对 2、《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二级四等。 A:对 B:错 答案: 错 3、辅音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没有受到阻碍。 A:对 B:错

答案: 错 4、元音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没有受到阻碍。 A:对 B:错 答案: 对 5、朗读时,停连的处理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语感来处理就行了。 A:对 B:错 答案: 错 6、重音是朗读时需要突出、强调的音节。 A:对 B:错 答案: 对 7、表达失望的情绪,朗读时应该用慢速。 A:对 B:错 答案: 对 8、朗诵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艺术形式,也能够提高普通话水平。A:对 B:错 答案: 对 9、一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最低应该达到二级。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礼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

教师专业化含义

教师专业化含义--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30年后,这一原则在同名文件中再一次得到重申。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美国在1986年,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文件《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和加强教师的专业化。1997年,日本再次强调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英国在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发了新

教师职业道德形考答案

作业1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 答: 教师职业道德是防止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一种应然性的规范或准则,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种实然性的品德应当和实在,是教师应內得而成和外在显现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试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答: 1、"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专门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其内容涉及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信念、职业作风、职业荣誉、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3.如何理解道德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在道德内涵中的不可或缺性?答: 1、"从中外历史上对道德内涵的最初解释来看,道德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在道德内涵中是不可或缺的。“道”具有客观性,是外在对人的客观要求。“德”则具有主观性,是人内心获得的信念,没有“道”就不会有人的内在感悟和所得。“德”是“道”的内在所得,没有对“道”的内心活动,就不会有“德”的生成。 2、从当代伦理学的阐释来看,作为外在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內得而成的道德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是道德内涵所不可缺少的,因为外在行为规范或行为

准则只反映人们的道德“应然”,一个社会或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道德风尚实际怎样,只有通过人的道德观念意识和道德行为品质才能做出恰当的评价。 3、所以,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自身的原本意蕴,不仅包括人在生活(包括职业活动)中处理与集体、与社会、与他人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还包括人在遵循和履行这些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意识和道德行为品质。 4.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涵。 答: 1、"伦理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伦理价值除体现在教师职业功能方面之外,还体现在教师职业的社会性上。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次,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可使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价值含量更高。 2、"教育价值: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另外,也体现在它对教师自身的教育中。 3、文化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道德文化也是有效育化人文道德、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道德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上。 5.简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 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

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王永华 作为教师,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

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师来说使站在最前沿的我们传授的就是“科学”知识。那么我就懂得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里特征。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含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二、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教育实践对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决定意义的表现: (1)教师道德实践是达到师德修养的唯一途径。 (2)教师道德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的标准。 (3)教师道德实践是推动师德修养不断提高的动力。 2、教师参加实践的具体途径: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3、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2)学习师德理论。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反躬自省,严于解剖自己。 2、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 3、学会“慎独” 一、简述安全教育的四原则。 1、教育的目的性原则。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原则。 4.、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二、简述安全教育的七个新方法。 1、理性灌输法 2、情感启迪法 3、活动熏陶法 4、情景模拟法 5、言传身教法 6、氛围感染法 7、自我教育法 三、简述安全培训的“六结合”。 1、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培训内容的安排,要与现场条件和队伍素质状况的实际相结合。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专业性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 3、安全理论培训要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 4、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要与法律法规常识培训相结合。 5、阶段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6、煤矿企业自身师资力量培训与社会师资力量培训相结合

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蔡晶晶 2014-11-14) 引言 在一个日趋专业化的社会,教育也应顺潮流而行走于天地之间。教师发展的方向性体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上。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教师还应是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当代主流教师观是复合性的,教师发展的矢量特征就是要反映时代对教师的这种复合性要求。如何在发展中体现复合性与专业性,是实践的一种前驱。教师专业化发展,既可以说是社会对教师的重新发现,也可以成为教师成长阶段的一种自醒和自我发现。 通过主体间的理解和主体的创造活动去实现社会的进步,也是知识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正是这一特征在当代教育中的表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为此,需要加强有关教师发展的理论建设,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教师修养的理论发展 1.教师发展与实践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

2.教师发展与元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育哲学所应观照之事。而传统教育理论将这些问题概念化,因而产生了与实践的隔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元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到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教师获得发展的首要条件。 3.教师发展与文化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两种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的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科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大学文化又和教师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距离,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代替中小学文化。 4.教师发展与研究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所以,专业研究者回归实践,研究回归中小学教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正是在这两个"回归"中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相遇,并开始了对话。这是值得珍视的机遇。 5.教师发展与评价教师的发展是在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显现出阶段性,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教育评价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分等与激励,这两方面在教师教育中都应以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提高为宗旨。 教师专业化应从改进教师智能结构着手。程序知识是个体能力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时期的教师应具有积极的心理态度,应具备渊博的陈述性知识和深厚的程序性知识,并以几种基本的哲学观点引导自己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知识信息、思想观念引导的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理态度就整合为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途径.

2009. 11. 23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黄丽清 一、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三、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四、骨干教师的素质 五、走近名师,解读名师 六、专业论文写作 一、课改以来教学发生的明显变化 ?1、长期禁锢教学“三中心”已经被打破(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学习的空间更广阔。?2、不再把课堂当成一门单纯知识课,而定位在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上。 ?3、变过去封闭,僵化的说教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大德育”。 ?4、在教学方法上变过去的串讲死记为以读为主,整体感悟,读练结合,注重情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实践活动上来。 ?5、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宰与驯服、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为学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二、把活动引入课堂 ?三、作业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改革教学评价,淡化考试的选拔筛选功能 ?四、改革对学生评价 ?彻底抛弃过去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指标评价方式,现在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上课的考勤、举手发言、作业的完成、质疑问难、课堂纪律等都纳入评价范围 一、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 ?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职业的产生 ?教师职业的发展 1、古代的教师职业 2、近代的教师职业 (二)二战教师专业化历史进程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 1994年《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养成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波涛云涌,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与社会各个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同样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那么作为承担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重任的教师,应怎样抵制社会不良的思潮,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呢? 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承担着为国家、民族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的管理重任,不能偏离法治去实施教育。只有教师自己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并掌握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才能把党的教育方针及政策落实到位,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的“坚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教师还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走出教师自我认识的误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对待生活中、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二、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坚持以学生为本,应学会引导而不是左右学生、影响而不是支配学生、感染而不是教训学生,在平等交流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权利主体,将思想教育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学生看作行为主体,将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看作生命主体,将知识传授与健康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把学生看作发展主体,将学生成长成才与个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000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任何职业教育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那么, 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献身教育,忠于职守。只有真正献身教育、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而要真正履行教育的职责,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既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也是教师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决不能“跳槽”、“下海”。应该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安贫乐教,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是否热爱学生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搞好教育的出发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这就没有好的教育。热爱学生,就要做到教书育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因此,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二者决不可偏

废。对学生要满怀深厚的感情,教育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成长。同时必须注意热爱的方式、方法,既要热爱、又不溺爱、迁就和放纵;既严格要求,又不惩罚、体罚和变相体罚。不采取挖苦、讥笑、讽刺的方式,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一视同仁,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去做。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严以责己,才能为学生所信赖、所尊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人民教师应有的品德和劳动态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积极上进,互相帮助,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教师应有的又一种美德。人类的科学技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上的发明创造日新月异,任何一个教师把自己仅仅局限于本学科之内已经远远不够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即使是担任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象海绵一样从各方面汲取知识,注意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主动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美。衣着打扮必须整齐干净,朴素端庄。适合教师身份;言谈举止必须和蔼可亲,文雅礼貌,使人愿意接受;待人接物必须热情大方,讲求方法,乐于帮助别人;甚至上课的姿势、表情,以致每一个手势,都要讲求分寸,适合得体。一个人民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提倡仪表美。每一个教师不但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不要把它看成是生活小节而不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体 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职业道德情感 (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 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乐勤敬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 (2)对教育对像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有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大因素构成。 教师具备的仪表风度 自然纯真,朴素大方;适合时宜,表现个性;举止优雅,情态谦和。 教师教学姿态与要求 教师的仪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势。 要求做到四方面: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要有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恨、怨、叹等表情;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准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教师基本的心理品质 兴趣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能力品质 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征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