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川沙中学南校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川沙中学南校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川沙中学南校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上海川沙中学南校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________方;

(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

【解析】

(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

(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

(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

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

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请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__。

(3)图乙是某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____________。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

(4)关于此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玻璃板必须与纸面垂直

B.实验中两支蜡烛都必须点燃

C.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大小换用较薄的玻璃板相等垂直对称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2]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故实验时应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3)[3][4]分析图2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5]如果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会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6]A.为了使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A正确;

B.在实验中,将一支蜡烛点燃并放在玻璃板的前边,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边,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后边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故B错误;

C .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C 正确;

D .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中,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D 错误。

故选AC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前,需要选择焦距恰当的凸透镜。实验室有A 、B 两种凸透镜,图甲是平行光通过两种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在一点时的光路示意图;从图中读出透镜A 的焦距为________cm ;为了便于完成探究过程,应该选择透镜______(选填“A ”或“B ”)进行实验,并将此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50cm 刻度处;

(2)在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3)当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 刻度处,如图乙所示,此时想在光屏上成像,应该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的_________(选填“A ”“B ”或“C ”)刻度范围内;

A .50cm ~60cm

B .60cm ~70cm

C .70cm ~100cm

(4)当2u f ,且像成在光屏上时,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那么要想在光屏上继续成像,应该将光屏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会看到烛焰在光屏所成的像_____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6)调整蜡烛的高度后继续探究成像特点,如图丙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答案】10.0 A 点燃 B 靠近 上移 放大 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知,透镜A 焦距为10.0cm 。

[2]由图甲知,透镜B 焦距为40.0cm ,由图乙知,光具座的最大刻度为100.0cm ,那么应选

透镜A进行实验。

(2)[3]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点燃,才能准确判断蜡烛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是否在同一水平高度。

(3)[4]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刻度处,则此时物距为35cm,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那么像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即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应在60cm至70cm刻度处,故B选项正确。

(4)[5]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继续成像。

(5)[6]当蜡烛的长度变短后,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知,烛焰所成的像向上移。

(6)[7]由图丙知,此时的物距小于20.0cm,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则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8]据光路可逆知,若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像。

4.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图光学实验:

(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来解释。

(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20 能右放大凸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第二空.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m,根据平面镜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10cm+10cm=20cm;

第三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但玻璃板仍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用不透明的挡板在玻璃板后面挡住蜡烛B,在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后将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第四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cm,所以f=10cm,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需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呈现清晰地像;

第五空.因焦距为10cm,当蜡烛位于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35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六空.若不移动光屏的位置,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像落在光屏的右侧,为了使像提前会聚,重新成在光屏上,因此需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凸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A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___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B的焦距;

(2)在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动,应使光屏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答案】10 小于 右 变大 幻灯机 靠近 C

【解析】

【分析】

(1)要解决此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关系,求出两个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焦距大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当f

(4)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详解】

(1)[1]由图乙知,当物距为20cm 时,像距也为2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由于

220cm f =

10cm f =

[2]由甲图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5cm 5cm 30cm u =-=

物距在2u f >范围内,即

A 30cm 2f >

所以凸透镜A 的焦距范围为

A 15cm f <

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5cm 5cm 30cm u =-=

物距在2f u f <<范围内,即

B B 30cm 2f f <<

所以凸透镜B 的焦距范围为

B 15cm 30cm f <<

故凸透镜A 的焦距小于凸透镜B 的焦距。

(2)[3][4]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原来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 ,蜡烛右移5cm 后,物距变为25cm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像距比原来更大,则像将变大。

(3)[5]由图丙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幻灯机。

[6]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远视眼看物体时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用远视眼镜时,会将像向凸透镜靠近,故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4)[7]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故选C。

6.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dm;

(2)实验中各器材的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若要研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则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填字母);

a.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b.光屏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凸透镜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c.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至15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

(3)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吗?为了在实验中准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小明采用了以下的做法:

①为了画出相同的蜡烛,小明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把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放置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上,用笔在纸上画出蜡烛的“像”;

(______)

②将画有烛焰“像”的纸______ (填“正”或“倒”)贴在光屏上,这样便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准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答案】最短 1 c 倒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0cm-0= 10.0cm=1dm

(2)[3]此时物距小于两倍焦距,所以需要调节蜡烛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间。

[4]作出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A的像。如图所示:

[5]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应将画有烛焰“像”的纸倒贴在光屏上。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

13015

22020

31530

(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相同_______上;

(2)若图中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那么此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应将蜡烛________透镜,并将光屏_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4)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时,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度放大靠近远离正立、放大、虚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相同高度上。

(2)[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3][4]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4)[5]由表格第2次数据

u=v=2f=20cm

解得

f=10cm

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则

u′=5cm<f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8.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________;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_______(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______放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

____________;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______。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1010

21515

32020

【答案】照相机远离光屏一侧垂直的大小关系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甲可以看到,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2]近视镜片是凹透镜,有发散作用,由题意可知,所成的像会后移,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3]小明把蜡烛放在B点,这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该在光屏一侧观察。

(2)[4]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垂直放置,所成的像位置才正确。

[5]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像重合,而这两支蜡烛外形相同,那么点燃的蜡烛与它的像大小相同。

[6]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9.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移动。

【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放大靠近小照相机上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第二空.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三空.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第四空.像距变小了,所以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像将变小;

第五空.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第六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或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判断光屏上成的像会向上移动。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 (选填序号“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出现蜡烛的像,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 (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放大; B;不能;左;凸透镜;远视眼。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步骤和实验结论,还有远视眼的矫正。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15cm,而焦距f=10cm,那么2f=20cm,即此时f

[2]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是投影仪利用了该原理;

(2)[3]凸透镜移至16cm处,则物距u′=6cm,那么u′

[4]凸透镜成的虚像与物体在同一侧,所以在A处应向左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5][6]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入镜片前后,光屏的移动是由远及近,说明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让成像的距离变近,所以放入的眼睛镜片就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mm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 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光的折射选择题 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且物距大于焦距,用红、紫、白三种光照射物体,在镜另一侧的一个可动光屏上分别形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光照射成的像最大B.紫光照射成的像最大 C.白光照射成的像最大D.用白光照射成的像最清晰 2.有一束单色光从介质A射入介质B,再由介质B射入介质C,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介质B的折射率最大 B.介质C的折射率最大 C.光在介质B中的速度最大 D.光在介质C中的速度最大 3.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最低 B.在真空中b光的波长最长 C.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 D.在三棱镜中c光传播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两束平行的黄光射向截面ABC为正三角形的玻璃三棱镜,已知该三棱镜对该黄光的折射率为2,入射光与AB界面夹角为45°,光经三棱镜后到达与BC界面平行的光屏PQ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束黄光从BC边射出后仍是平行的 B.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偏向角为30° C.改用红光以相同的角度入射,出射光束仍然平行,但其偏向角大些

D .改用绿光以相同的角度入射,出射光束仍然平行,但其偏向角大些 E.若让入射角增大,则出射光束不平行 5.如图所示,12O O 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12O O 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12O O 放置的光屏,沿12O O 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玻璃体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 B 光的折射率小 B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 C .在该玻璃体中,A 光比B 光的波长长 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 E.A 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变高 6.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 和A ’B ’C ’置于空气中,AC//A ’C ’.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 、b 两点射出.对于从a 、b 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 点射出的为蓝光,从b 点射出的为红光 B .从a 、b 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行 C .从a 、b 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D .在玻璃中从a 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比从b 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大 7.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玻璃棱镜,其中30A ?∠=,D 点在AC 边上,A 、D 间距为L ,3AB L =。一条光线平行于AB 边从D 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 BC 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 1.伽利略研究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增大斜面倾角,该规律仍然成立.于是,他外推到倾角为90°的情况,得出结论()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 2.从牛顿第一定律可直接演绎得出() A.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B.质量一定的物体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3.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随电梯一起运动。下列各种情况中,体重计 的示数最大的() A.电梯匀减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 B.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 C.电梯匀减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2 D.电梯匀加速下降,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 2 4.用两条细绳把一个镜框悬挂在墙上,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对镜框拉力最小的是() A. B. C. D.

5.某人自河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石子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经过河水,并陷入河床底部的淤泥中的一段深度。设每一段运动过程受的力都是恒力,表示运动过程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6.质量均为m的滑块A.斜面体C和滑块B如图所示放置,用力F推滑块A使三者无相对运动地向前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力() A.同样大 C.B最大 7.下图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正确的是() B.A最大 D.C最大 A. B. C. D.

光的折射 透镜应用 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应用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对于物体放在一个平面镜前或一个凸透镜前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实像 B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 C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放大的像 D .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缩小的像 3.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 .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 A .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5.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再大一些,应该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 ( ) A .焦点以内,且在焦点附近 B .焦点以外,且在焦点附近 C .焦点以内,且远离焦点 D .焦点以外,且远离焦点 6.如图: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甲和乙, 则 A .小红和小明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B .小红离小强比较近 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 靠近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远离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对的是 ( ) A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B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 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 A .100 mm 以外 B .50 mm 以内 C .略大于50 mm D .恰为50 mm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 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 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 向线段。它是矢量。 3.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 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 4. 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 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 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t + 12 a t2 = v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2 - v02 = 2 ② S t - a t2 ③ v == 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可导出: - =(M -N)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⑥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2 < 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 1:3:5……:(21); 1、 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1:( )21-:()23-……(n n --1); 1、2、3、 7.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最新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1)

最新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1) 一、光的折射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下射向A点后,光线经折射合成一束光c进入空气,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临界角大 B.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大 C.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大 D.b光的折射率比a光的折射率大 2.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而分为a、b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设a、b在玻璃中的折射角分别为r1和r 2,玻璃对a、b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a、b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 A.n2>n1 B.n2<n1 C.v2>v1 D.v2<v1 E.r1<r2 3.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1 2 sin n sin θ θ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根据1 2 sin n sin θ θ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C.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 D.根据 c n v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E.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

4.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和A’B’C’置于空气中,AC//A’C’.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b两点射出.对于从a、b 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射出的为蓝光,从b点射出的为红光 B.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行 C.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D.在玻璃中从a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比从b点射出的光的传播速度大 5.两束同色细平行光相距为d,从空气中互相平行地斜射到梯形玻璃砖的上表面,如图所示,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垂直射出后,有() A.两束光平行,距离为d B.两束光平行,距离大于d C.两束光平行,距离小于d D.两束光不平行,两射出点的距离为d 6.一束光从某种介质射入空气,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则() A.该介质的折射率约为0.71 B.该介质的折射率约为1.41 C.进入空气后这束光的速度变慢,波长变长 D.进入空气后这束光的频率增高,波长变短 7.如图所示,玻璃棱镜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为30°.一束光线垂直于ab面射入棱镜,又从ac面射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30°,则此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4)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4) 一、光的折射 选择题 1.胶囊型元件水平放置,由某透明材料制成,两端是半径为r的半球,中间是长度为4r 的圆柱体,中轴线是1234 O O O O。一激光束从左侧平行中轴线水平射入,经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又从左侧水平射出。已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间距为1.6r,则该元件的折射率为() A. 4 2 5 B. 4 3 5 C. 8 5 D. 62 5 2.如图所示,是声波从介质Ⅰ进入介质Ⅱ的折射情况,由图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大于它在介质Ⅱ中的波速 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Ⅰ可能是空气,Ⅱ可能是水 C.入射角小于折射角,Ⅰ可能是钢铁,Ⅱ可能是空气 D.介质Ⅰ中波速v1与介质Ⅱ中波速v2满足:12 21 sin sin v v θ θ = 3.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最低 B.在真空中b光的波长最长 C.玻璃对c光的折射率最大 D.在三棱镜中c光传播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图中O 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1点在O 点的右侧 B .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 C .若沿AO 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 点正下方的C 点 D .若蓝光沿AO 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 点正上方的D 点 5.如图所示,两束平行的黄光射向截面ABC 为正三角形的玻璃三棱镜,已知该三棱镜对该黄光的折射率为2,入射光与AB 界面夹角为45°,光经三棱镜后到达与BC 界面平行的光屏PQ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两束黄光从BC 边射出后仍是平行的 B .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偏向角为30° C .改用红光以相同的角度入射,出射光束仍然平行,但其偏向角大些 D .改用绿光以相同的角度入射,出射光束仍然平行,但其偏向角大些 E.若让入射角增大,则出射光束不平行 6.如图所示,O 1O 2是半圆形玻璃砖过圆心的法线,a 、b 是关于O 1O 2对称的两束平行单色光束,两光束从玻璃砖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小 B .有可能a 是绿光,b 是红光 C .两光束从空气进入玻璃的过程中各自的频率均不变 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观察者接近恒定频率波源时,接收到波的频率变小 B .物体做受迫振动,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 C .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 D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8.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玻璃棱镜,其中30A ?∠=,D 点在AC 边上,A 、D 间距为L ,3AB L =。一条光线平行于AB 边从D 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 BC 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4)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4) 一、光的折射选择题 1.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且物距大于焦距,用红、紫、白三种光照射物体,在镜另一侧的一个可动光屏上分别形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光照射成的像最大B.紫光照射成的像最大 C.白光照射成的像最大D.用白光照射成的像最清晰 2.把用相同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正方体a和半径亦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列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 A.a中的字比b中的高 B.b中的字比a中的高 C.一样高 D.a中的字较没有玻璃时高,b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一样 3.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 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 i)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由D经O到A 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 n 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 3 D.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 3 E.若以60°角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折射角的正弦值为 3 4.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光色,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最低

B .在真空中 b 光的波长最长 C .玻璃对 c 光的折射率最大 D .在三棱镜中c 光传播速度最大 5.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1 2 sin n sin θθ=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 .根据1 2 sin n sin θθ=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C .介质的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均无关 D .根据c n v =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E.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 6.如图所示,把由同种材料(玻璃 )制成的厚度为d 的立方体A 和半径为d 的半球体B 分别放在报纸上,从正上方(对B 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 、B 中心处报纸上的字,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看到A 中的字比 B 中的字高 B .看到B 中的字比A 中的字高 C .看到A 、B 中的字一样高 D .A 中的字比没有玻璃时的高,B 中的字和没有玻璃时的一样 7.如图所示,12O O 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12O O 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12O O 放置的光屏,沿12O O 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玻璃体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 B 光的折射率小 B .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频率高 C .在该玻璃体中,A 光比B 光的波长长 D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波长长 E.A 光从空气进入该玻璃体后,其频率变高 8.如图,空气中有两块材质不同、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板平行放置;一细光束从空气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二、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三、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四、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五、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 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 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六、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 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 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六、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 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 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七、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 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八、照相机

2011第十一届上海市高一物理竞赛试卷及解答

第十一届上海市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竞赛 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计算题要有解题步骤,无过程只有答案不得分。 4、全部答案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右图所示,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其中,物块A 连接一个轻弹簧并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 以初速度v 0向着物块A 运动,当物块B 与物块A 上的弹簧发生相互作用时,两物块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若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物块B 和物块A 的v —t 图像,则两物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正确的v —t 图像是( ) 2.如图是内燃机排气门工作原理示意图。当内燃 机工作时,凸轮A 转动,带动摇臂B ,摇臂将气门C 压下,气缸内废气被排出。之后,气门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凸轮、摇臂、弹簧协调运作,内燃机得以正常工作。一般内燃机气门弹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使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且两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差很大。内燃机排气门装置要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的正确理由是( ) (A )一个弹簧力量太小,不足以使气门复位, (B )一个弹簧损坏之后另一个弹簧可以继续工作,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 (C )两个弹簧一起使用,可以避免共振, (D )两个弹簧一起使用,增加弹性势能,能够使机器更节能。 3.如图所示,处于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某一时刻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关于三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速度、所受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小满足v a <v b <v c , (B )运行周期满足T a >T b >T c , (C )向心加速度大小满足a a >a b >a c , (D )所受向心力大小满足F a >F b >F c 。 4.一架飞机在高空中由西向东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飞行,飞机每隔相同时间空投一个物体,共连续空投了6个物体(空投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图是从地面某时刻观察到的6个空投物体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5.太阳会向地球放出大量的中微子。但是,实验测定的中微子数目只有理论值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中微子失踪”之谜 一直困扰着科学界。后来科学家发现,由太阳向地球放出的部分中微子会衰变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此项成果是“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若中微子在衰变中产生的μ子其速度方向与中微子原运动方向相同,则τ子的运动方向一定( ) (A )与μ子在同一直线上, (B )与μ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v 车 车 车 车 (D )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上海市高一上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力 1.1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1.2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1.3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1.4摩擦力

“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梳理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 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于 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且折射角和入射角这两个角中, 总是空气中的角较大. 4、从一种透明物质(如空气)看另一种透明物质(如水)中的物 体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物体的虚像. 从空气中看水(或玻璃)中的物体时,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 位置偏低. 5、透镜通常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 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6、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 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7、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你 会发现:(1)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文字的像是放大的;(2)通 过凹透镜所看到的文字的像是缩小的. 8、生活中的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 凸透镜;放大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

9、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1)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用字母O表示. (2)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10、焦点与焦距: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其哲社后变得发散,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焦 点,用字母F表示.由于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所以 也叫做虚焦点. (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 11、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做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于凹透镜来说,若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 轴平行. 12、会聚和发散的奥秘: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 折.透镜可以看成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由于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底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上海市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直线运动 知识点拨: 1.质点 用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形状的几何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叫质点。一个实际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处理的两个基本原则:(1)做平动的物体。(2)物体的几何尺寸相对研究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2.位置、路程和位移 (1) 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2) 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 (3) 位移:质点运动位置的变化,即运动质点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是矢 量。 3.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如“3秒末”和“4秒初”就属于同一时刻。 (2)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21t t t =- 4.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1) 平均速度(v ):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 = s t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s 的方向相同。在S - t 图中是割线的斜率。 (2) 瞬时速度(v ):当平均速度中的Δt →0时, s t ??趋近一个确定的值。它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在S - t 图中是切线的斜率。 (3) 速率:速度的大小。它是标量。 5.加速度 描写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所用的时间之比值,即: a = t v ??。 它是矢量,它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质点作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质点作减速运动。

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点:加速度是一个恒量) (1)基本公式: S = v o t + 12 a t 2 v t = v 0 + a t (2)导出公式: ① v t 2 - v 02 = 2aS ② S =v t t - 1 2 a t 2 ③ v =S t =02 t v v + ④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Ⅱ-S Ⅰ=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可导出: S M -S N =(M -N)aT 2 ⑤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t/ 2 =02 t v v +=s t ⑥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 注: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 v t/2 < v s/2 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Sn = 1:3:5……:(2n-1); n=1、2、3、…… ⑧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t Ⅰ:t Ⅱ:t Ⅲ:…:t n =1:()21-:()23-……(n n --1); n=1、2、3、 7.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 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如: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刹车陷井”假时间问题: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8.自由落体运动 v v

(完整版)上海市重点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期终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9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注意: 1.全卷共7页,共26题. 2. 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3.第23、24、25、26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需要作图的题,请用铅笔和直尺作图,不按要求作答将扣一定分数。 一、单选题 单选题I(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中的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位移、力B.速度、加速度、温度 C.位移、力、质量D.加速度、时间、路程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放在斜面上时的重力小于放在水平面上时的重力 B.只有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指向地球中心 D.在地球上同一地方,一物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所受的重力相同 3.如图所示,天花板上固定一根细绳,绳系一小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对绳的拉力使小球发生形变 B.绳子形变后对小球产生拉力 C.小球对绳拉力就是绳对天花板的拉力 D.小球对绳拉力与绳对天花板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 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 5.一个人在沼泽地赤脚行走时,容易下陷,在缓慢下陷时() A.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B.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C.此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D.无法确定

上海市高一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点点拨: 1.圆周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是圆的一部分。 (1)速率不变的是匀速圆周运动。 (2)速率变化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2.描写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质点沿圆弧运动的快慢(即瞬时速度)。 大小: t s v = 方向: 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t θω= v R ω= (3)周期:质点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 ω == (4)转速:质点1秒内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 122v n T R ωππ == =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是描写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22 2 2222()(2)v a R v R v a R v R n R R T ωωπωωπ======== 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注: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而没有切向加速度。而非匀速圆周运动不仅有向心加速度, 还有切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是改变线速度大小的。 4.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所需要的力。(向心力是效果力) 大小: v m R m R v m ma F ωω====22 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这组公式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都适用。 这组公式只适用匀速圆周运动。 ???????

注: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是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 向心力,而切向分力是产生切向加速度的。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6.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这个吸引力称万有引力。 大小: 122 m m F G r = 方向:两个物体连线上、相吸。 其中2 2 11 /6.6710G -=?牛米千克 称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钮秆测定。 机 械 能 知识点拨: 1.功的概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力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 θ为力与位移之间夹角。 在0 ≤ θ < 900时:W >0 力对物体做正功,此力为动力。反映物体机械能增加。 在θ = 0时:W =0 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机械能不变。 在900 <θ ≤1800时:W < 0 力对物体做负功,即物体克服此力做功,此力为阻力。 反映物体机械能减少。 (2)求功的几条途径: (Ⅰ)利用W =FScosθ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力的功,但对于力F 随位移S 变化是一次 函数的,可以用力对位移的算术平均值F 计算功。 (Ⅱ)利用W =P t 求功,此式一般用来求恒功率的功。 (Ⅲ)利用动能定理∑W =ΔE K 求功,此式不仅可求恒力的功, 也可求变力的功。 (Ⅳ)利用示功图(即F —S 图)求功, 示功图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基本概念汇总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基本概念汇总 1.人看到水底的石块感觉水很浅,但想去摸那水中的石块才发现原来水很深,这是因为光从射向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法线(选填“远离”或“靠近”). 2.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1 )看:看书上的文字时有________作用的是凸透镜;(2 )照:在太阳下照,能在地面上形成亮斑的透镜;(3 )摸: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的是凸透镜。(2)日常生活中,一般家庭的大门上总装一种“警眼”,它实际上是() A.平板圆玻璃 B.圆形的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3.(1)照相机原理:被拍摄的物体相当于烛焰,镜头相当于________ ,底片相当于,拍摄时,物体与镜头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底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电影放映机原理:胶片相当于________、镜头相当于________、银幕相当于________ ,放映时,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大于________小于________ ,银幕上成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平时我们看到银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是因为胶片________的缘故。 (3)放大镜原理: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 ,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4.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 成像,螺纹透镜的作用 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在. 要让荧幕上的像再大一些,投影仪(远离、靠近)屏幕, 凸透镜向(下、上)调节。 5.(1)人的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像。人的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成一清晰地像,是因为人眼能调节晶状体的厚薄从而改变(像距、焦距)。 (2)当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后,像不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 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需用来矫正,其目的是使像往移;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需用来矫正,其目的是使像往移 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 方法的

上海市第一至十八届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首届上海市高中基础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卷(95) 一单选题(每题5分) 1 如图所示,两板间夹一木块A,向左右两板加压力F时,木块A 静止,若将压力各加大到2F,则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 (A)是原来的2倍,? (B)是原来的4倍, (C)与原来相同,??(D)因摩擦系数未知无法计算。 2 如图所示,质量?初速大小都相同的A、B、C三个小球,在 同一水平面上,A球竖直上抛,B球斜向上抛,抛射角为θ,C球沿倾角 也为θ的光滑斜面上滑,若空气阻力不计,用h A、hB、h C表示三球上 升的最大高度,则???( ??) (A)hA=hB=hC, ?(B)h B=h C<hA, (C)h A=h C>h B,?(D)h A>h B和hC。 3 如图所示,小球被两根细线BA和AC拉住,BA在水平方向,C A跟竖直方向成θ角,此时CA上的拉力为F1,现将BA剪断,小球开始摆动,当小球返回A点时CA上拉力为F2,则F2/F1为(??) (A)sin2θ,(B)cos2θ,??(C)tg θ,??(D)1。 4 如图所示,用力F推三个搁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P、Q、 R,使这三个物体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Q的质量为2 Kg,P和 Q之间的作用力为6N,Q和R之间的作用力为4 N,那么R的质量 是????(??) (A)2 Kg, ?(B)3Kg, ?(C)4Kg,??(D)5Kg。 5 有两个相同小球A、B分别拴在细绳的两端,绳子穿过 一根光滑管子,B球在水平面上作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A球静 止不动,则???( ??) (A)B球受到绳的拉力等于A球受到绳的拉力, (B)若A球静止在较高位置时,B球角速度较小, (C)若A球静止在较低位置时,B球角速度较小, (D)B球角速度改变时,A球可以不升高也不降低。 6如图所示,G1=50 N,G2=30 N,F1=50 N,F2=30 N,设在图中物体的加速度左图为a1,中图为a2,右图为a3,则它 们的大小关系是???(??) (A)a1>a2>a3,??(B)a2>a3>a1, (C)a1<a2a1>a3。 7 两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A球挂在一根长为L的细绳O’ A上,B球挂在橡皮绳O’B上,现将两球都拉到如图的水平位置上,让 两绳均拉直(此时橡皮绳为原长),然后无初速释放,当两球通过最 低点O时,橡皮绳与细绳等长,小球A和B速度分别为v A和v B,那么????(??) (A)重力对小球A、B所作的功不相等, (B)在O点时v A>v B, (C)在O点时v A=v B, (D)在O点时v A<v B。 v0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