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1《脂肪烃》教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1《脂肪烃》教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1《脂肪烃》教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1《脂肪烃》教学案

专题3 常见的烃

第一课时 脂肪烃的性质

1.烷烃的分子通式是什么?烷烃最典型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提示:烷烃的分子通式是C n H 2n +2;烷烃最典型的化学性质是取代反应。 2.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因相同吗?

提示:乙烯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而乙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是由于乙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乙炔的结构简式是什么?1 mol 乙炔最多能与多少摩尔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 提示:CH ≡CH ;1 mol 乙炔最多能与2 mol Br 2发生加成反应。

[新知探究]

探究1 属于脂肪烃还是芳香烃?

提示: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

探究2 什么是不饱和烃?1,3-丁二烯(CH 2===CH —CH===CH 2)属于不饱和烃吗? 提示: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等不饱和键的脂肪烃称为不饱和烃;1,3-丁二烯属于不饱和烃。

探究3 常温下,碳原子数大于4的脂肪烃都是液体或固体吗? 提示:不一定,如新戊烷[C(CH 3)4]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必记结论]

1.烃的分类

(1)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苯环?

????脂肪烃:不含苯环

芳香烃:含有苯环

(2)脂肪烃的分类?????不饱和烃:含有双键或叁键等不 饱和键的脂肪烃

饱和烃:不含不饱和键的脂肪烃, 如烷烃

2.脂肪烃的物理性质

[成功体验]

1.下列不属于脂肪族化合物的是( )

A. B .

C .CH 3—CH 3

D .CH 3—CH===CH 2

解析:选B A 中不存在苯环,是脂肪族化合物。B 中含有苯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项属于烷烃,D 属于烯烃,都属于脂肪族化合物。

2.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正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它们的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③>④>⑤>①>②

D .②>①>⑤>④>③

解析:选C 丁烷和2-甲基丙烷碳原子数为4, 正戊烷, 2-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丙烷碳原子数为5,2-甲基丙烷含支链,丁烷不含支链,故沸点丁烷>2-甲基丙烷。2-甲基丁烷含一个支链,2,2-二甲基丙烷含两个支链,正戊烷不含支链,故沸点正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丙烷>丁烷>2-甲基丙烷。

[新知探究]

探究1 在光照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Cl 2混合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只有一氯乙烷吗?

提示:不是。乙烷与Cl 2的取代反应是连续的,产物是一氯乙烷至六氯乙烷的混合物。 探究2 1,3-丁二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有几种?试写出其结构简式。

提示:1,3-丁二烯与Br 2按1∶1比例加成的产物有两种,分别为

1,3-丁二烯与Br 2按1∶2比例加成产物有1种,其结构简式为

探究3 乙炔分子中的官能团是什么?乙炔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提示:碳碳叁键(或CC)。乙炔的主要化学性质:①能发生氧化反应,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②能与H 2、Br 2、HCl 等发生加成反应。③能发生加聚反应。

[必记结论]

1.烷烃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烷烃很不活泼,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都不发生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如光照或高温)才能发生某些反应。

(2)特征反应——取代反应:

烷烃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3+Cl 2――→光照

CH 3CH 2Cl +HCl 。 (3)氧化反应——可燃性:

烷烃可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燃烧的通式为:C n H 2n +2+3n +12O 2――→点燃 n CO 2+(n +1)H 2O 。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此性质可以鉴别烷烃和烯烃; ②可以燃烧:烯烃燃烧的通式为:

C n H 2n +3n 2

O 2――→点燃

n CO 2+n H 2O 。 (2)加成反应:在加成反应中,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分别加到原碳碳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例如,烯烃可以与H 2、X 2、HX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3—CH===CH 2+H 2――→Ni

CH 3—CH 2—CH 3 CH 3—CH===CH 2+Br 2―→CH 3—CHBr —CH 2Br

烯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利用此性质可以鉴别烯烃和烷烃。 (3)加聚反应:

3.炔烃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能与X 2、H 2、HX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通式为:R′—C ≡C—R″+2Br 2―→R ′CBr 2—CBr 2R ″(常温下使溴水褪色)。

(2)氧化反应:通常情况下,炔烃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且炔烃可以燃烧,炔烃燃烧的通式为:

C n H 2n -2+3n -12

O 2――→点燃

n CO 2+(n -1)H 2O [成功体验]

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溴的CCl 4溶液和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烯(C 2H 4)

B .丙烯(CH 3CH===CH 2)

C .1-丁烯(

)

D .戊烷(C 5H 12)

解析:选D 烯烃能使酸性KMnO 4或Br 2/CCl 4溶液褪色,而烷烃不能。 4.写出下列各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CH ≡CH +2H 2――→催化剂

△CH 3CH 3 加成反应 ②CH ≡CH +Br 2―→CHBr===CHBr 加成反应 ③CHBr===CHBr +Br 2―→CHBr 2CHBr 2 加成反应 ④CH ≡CH +HCl ――→催化剂

△CH 2===CHCl 加成反应 ⑤n CH 2===CHCl ――→催化剂

CH 2—CHCl 加聚反应

[新知探究]

探究1 什么是加聚反应?高分子化合物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提示:一些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加成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加聚反应。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探究2 什么是链节?什么是单体?以聚丙烯为例说明。

提示: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元叫链节;如聚丙烯的链节为

,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如

合成聚丙烯的单体是CH2===CH—CH3。

探究3某合成橡胶的结构为

,你能找到合成该高聚物的单体吗?

提示:CH2===CH—CH===CH2。

[必记结论]

1.加聚反应

一些具有不饱和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加成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加聚反应。

2.加聚反应特点

3.加聚反应实例

(1)。

(2)。

(3)。

[成功体验]

5.写出下列物质发生加聚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2-二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丁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甲基-1,3-丁二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2-二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其加聚产物为

(2)1-丁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3,其加聚产物为

(3)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为,它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为。

答案:(1)

———————————————[关键语句小结]———————————————

1.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不含苯环的烃称为脂肪烃。脂肪烃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其中烷烃属于饱和烃,烯烃和炔烃属于不饱和烃。

2.饱和烃(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特点是“一上一下”;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特点是“只上不下”。

3.单双键交替的烯烃可以按物质的量1∶1与溴发生1,4加成或1,2加成。也可以按物质的量比1∶2与溴发生1,2,3,4加成。如:

1,2加成

CH2===CH-CH=CH2+Br2――→

1,4加成

CH2===CH-CH=CH2+Br2――→

CH2===CH-CH=CH2+2Br2―→

[例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烷,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水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过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和过量H2混合

D.混合气体通过KMnO4酸性溶液

解析:选B水既不能鉴别也不能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利用H2不能鉴别乙烯和乙烷,

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烷,但H2的量不易控制;KMnO4酸性溶液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因为KMnO4会将乙烯氧化成CO2,仍为杂质。只有溴水与乙烷不反应,与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的鉴别与除杂

(1)气态烷烃和烯烃的鉴别:

方法一: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则为烯烃,溶液不褪色则为烷烃。

方法二: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则为烯烃,溶液不褪色则为烷烃。

(2)除去气态烷烃中气态烯烃的方法:

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洗气瓶,烯烃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产物而被除去,烷烃不反应而逸出。

1.如何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并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烷气体?

答案:方法一使用溴水

注: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溴蒸气,浓H2SO4是为了除去水蒸气

注:碱石灰是为了除去溴蒸气和水蒸气

方法二使用酸性KMnO4溶液

注:NaOH溶液是为了除去CO2,浓H2SO4是为了除去水蒸气

注:碱石灰是为了除去CO2和水蒸气

[例2] 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H 2===CH 2+H—OH ――→催化剂

△CH 3—CH 2—OH B .H 2+Cl 2=====光照

2HCl C .

+H 2――→Ni

CH 3—CH 2—OH D .CH 3—CH 3+2Cl 2――→光

CH 2Cl —CH 2Cl +2HCl

解析:选AC 本题的难点是对C 项的判断。分子里有一个不饱和键,

不是碳碳不饱和键,而是碳氧不饱和键,即,反应是H 2分子中的H—H 键上的氢

原子跟中的C 、O 分别结合成键。

(1)双键加成有碳碳双键加成和碳氧双键加成。

(2)不对称烯烃与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的产生分别遵循马氏加成规则和反马氏加成规则。如:

R —CH 2—CH===CH 2――→HX

R—CH 2—CHX —CH 3(马氏规则); R —CH===CH 2+HBr

R—CH 2—CH 2Br(反马氏规则)。

2.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B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加成反应

C .CH 3—CH===CH 2+HCl ――→催化剂

;取代反应

D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 2H 5+H 2O ;酯化反应

解析:选C C 项为CH 3—CH===CH 2和HCl 的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例3]

下列化合物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的是( )

A .氯乙烯和乙烯

B .2-氯丙烯

C .2-氯-1-丁烯

D .2-氯-2-丁稀

解析:选A 加聚反应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加成反应,先把双键打开再相互连接起来,所以只要找到新形成的化学键,就很容易得到对应的单体。

由加聚产物推断单体的方法 (1)方法:

(2)实例:

3.聚四氟乙烯可以作为不粘锅的内衬,其链节是()

解析:选B链节是高分子化合物中重复的最小单元。

1.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

A.CH2===CHCl B.乙苯

C.CH≡C—CH===CH2D.硝基苯

解析:选C A项中含有氯元素,不是烃类;D项中含有硝基,为硝基化合物,也不属于烃类,A、D项被排除。脂肪烃中没有苯环,B项物质含有苯环,不属于脂肪烃。

2.下列有关乙炔性质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A.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D.能与HCl反应生成氯乙烯

解析:选D乙炔、乙烯、乙烷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炔、乙烯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乙炔都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乙炔可与HCl加成生成氯乙烯。

3.由乙烯推测2-丁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解析:选C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两个甲基取代乙烯双键两端的两个H原子后,成为2-丁烯,所以四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A错。2-丁烯分子中存在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错。2-丁烯与HCl加成的产物只有一种,C正确。2-丁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4.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

A.2-甲基-1-丁炔B.2-甲基-3-丁炔

C.3-甲基-1-丁炔D.3-甲基-2-丁炔

解析:选C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

,其对应的炔烃只能为

(3-甲基-1-丁炔)。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1)乙炔与氢气用镍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烯和水用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丁二烯与Br2 1∶1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己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取代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乙炔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3)CH 2===CH —CH===CH 2与Br 2发生1,2加成生成,

发生1,4加成生成。

(4)环己烷与Cl 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答案:(1)CH ≡CH +2H 2――→Ni

△CH 3CH 3 加成反应 (2)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加成反应

1.用下列结构简式表示的物质属于烷烃的是( ) A .CH 3CH 2CH===CH 2 B .CH 3(CH 2)2CH(CH 3)2 C .CH 3CH 2OH D .

解析:选B A 项属于烯烃,C 项属于醇,D 项属于炔烃。 2.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是( ) A .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 .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 2和H 2O

C .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 .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

解析:选C 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3.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解析:选B A项,由CH2===CH2与H2加成产生;B项,不可能由CH2===CH2与Cl2或HCl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项,由CH2===CH2与H2O加成产生;D项,由CH2===CH2与HBr加成产生。

4.下列烯烃和HBr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产物中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解析:选B与HBr加成产物为CH3CH2CH2Br或

5.由乙炔制,下列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A.先与HBr加成后再与HCl加成

B.先与H2完全加成后再与Cl2、Br2发生取代反应

C.先与HCl加成后再与Br2加成

D.先与Cl2加成后再与HBr加成

解析:选C A、D不可能得到产物;B可能得到产物

,但生成的是含产物在内的复杂的混合物,无法分离。

6.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分子式C4H6的某烃是1-丁炔而不是CH2===CH—CH===CH2的是()

A.燃烧有浓烟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所有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D.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上只有两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解析:选D二烯烃和炔烃都是不饱和烃,燃烧时都有大量的浓烟;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丁炔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而CH2===CH—CH===CH2中的所有碳原子也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在与溴水加成时,由于1,3-丁二烯不饱和的碳原子有4个,故加上去的溴原子处于4个碳原子上,而1-丁炔中不饱和的碳原子有2个,所以加成时溴原子只能加在两个碳原子上。

7.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为纯净物的是()

A.CH4和Cl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

B.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反应

C.乙炔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

D.乙烯和氯化氢加成

解析:选D CH4和Cl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时,能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和氯化氢;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可发生1,4-加成和1,2-加成,是混合物;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烯和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烷,是纯净物。

8.以乙烯和丙烯混合物为原料,发生加聚反应,不可能得到的是()

解析:选A乙烯加聚生成;丙烯加聚生成,

乙烯和丙烯之间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故A项不可能生成。

9.[双选]某有机物的分子模型为,三种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三种相对大小不同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则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

A.该物质结构简式为:CHCl===CCl2

B.该物质存在顺反异构

C.该物质可由乙炔通过加成反应得到

D.该物质难溶于水且比水重

解析:选BC有机物必须含碳元素,从化学键数目看,黑球为碳原子且应以双键相连,三个球代表不同的短周期元素原子,且均为单键,则最小球为只能为H,大白球为Cl,A项正确;B项双键中有一个碳上连接2个Cl原子,故不存在顺反异构,B项错误;乙炔的两个C上各含有一个H,加成后,H不会减少,而从图中看,有一个碳原子上不存在氢原子,C项错误;该物质为有机物,则难溶于水,且相对分子质量大,D项正确。

10.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A.HC≡CH B.CH2===CH2

C.CH≡C—CH3D.CH2===C(CH3)2

解析:选C 1 mol某气态烃能与2 mol HCl加成,故该烃为炔烃,或二烯烃而不是单烯烃,可排除选项B、D。1 mol加成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6 mol Cl取代,故该炔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为6-2=4,C项符合题意。

1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1)下列物质与有机物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有机物A不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溴水褪色

③能被氧化④能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1)①②的分子式均为C8H14,与有机物A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①②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③的分子式为C8H10,与有机物A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2)有机物A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烯烃一般难溶于水。

答案:(1)①②(2)①

12.(1)相对分子质量为70的烯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若该烯烃与足量的H2加成后能生成含3个甲基的烷烃,则该烯烃的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①若A是单烯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该单烯烃可能有________种结构。

②若A是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此炔烃可能有________种结构。

③若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由一种烯烃加氢得到,且该烯烃是一个非常对称的分子构型,有顺、反两种结构。

a.写出A的该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这种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可得烯烃的分子式为C5H10;该烃加成后所得的产物(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表明在烯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支链。当主链为4个碳原子时,

支链为1个—CH3,此时烯烃的碳骨架结构为,其双键可在①②③三个位置,有三种可能的结构。

(2)有机物A的碳骨架结构为,其双键可在①、②、

③、④、⑤五个位置,而叁键只能处于①一个位置。

13.以乙炔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聚氯乙烯、聚丙烯腈和氯丁橡胶,下图所示是有关合成路线图。

已知反应: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合成路线图进行正推(由反应物―→产物)和反推(由产物―→反应物)。如由

,可推A 为CH 2===CHCl(氯乙烯),由A 可推反应①为

CH ≡CH +HCl ――→催化剂

CH 2===CHCl 。再如根据加成原理,可写出反应③为:CH ≡CH +HCN →CH 2===CHCN 。

答案:(1)CH 2===CHCl CHCCHCH 2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用天然气作燃料有何优点?

提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用甲烷作燃料的优点是:一是热值高,二是对环境污染少。

2.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其装置如右图: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为什么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而不放入液体中? 提示:用温度计测得的是蒸气的温度而不是液体的温度。 (2)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如何?

提示: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1) 难溶于水: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低级[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 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 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 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 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 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 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一节 脂肪烃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 烃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 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 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二、内容结构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的: 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 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 一、烷烃和烯烃 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思考与交流]P28 完成P29图2-1 结论:P29 2、结构和化学性质 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P29化学反应类型小结 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得出结论: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思考与交流]丙稀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导学在课堂P36 [学与问]P30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 [资料卡片]P30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H H H CH 3 CH 3 第一组 C C = H H H 3C CH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 (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专题五 脂肪烃

易错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易错题典例】1mol某链烃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最多能与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B,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该烃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化合物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错因分析】以有机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其中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易错点:(1)烯烃或炔烃与H2加成的比值关系不明确,通常1mol碳碳双键与1molH2完全加成,1mol碳碳叁键与2molH2加成;(2)不能正确理解烃的取代反应原理,1mol该烃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烃中含有12个H 原子;(3)忽视原子守恒,注意化合物A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来源于氢气,原链烃分子中只有12-4=8个氢原子;(4)烷烃通式的应用,化合A是不饱和链烃完全加成的产物应为烷烃,可结合分子组成含有12个氢原子及烷烃的通式确定分子内碳原子数;(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结合碳架异构,比照戊烷书写同分异构体。 【解题指导】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或1个C≡C,1mol该烷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中引入12个Cl原子,加成时1个某链烃分子已引入4个H原子形成烷,所以1个链烃中共含有8个H原子,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二:有机反应类型

【易错题典例】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A.B.C.CH3-OH D. 【答案】 【解析】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丙酮,故A错误;B.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CH3-OH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故D正确; 故选D。 【错因分析】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易错点:(1)对醇消去反应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2)对醇催化氧化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3)选项部分满足条件,发生取代、消去、氧化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只满足部分条件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所有的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醇分子中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醇分子中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分析,只有三个条件均满足的选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三:甲烷与烷烃 【易错题典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word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 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 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印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打 印版) 1.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2.我国某些地区用石蜡等工业油加工“毒米”,威胁我们的健康,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食用油和石蜡油虽然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油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油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石蜡油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3.把动物的脂肪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得到一种均匀的液体,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结果有一种白色的物质析出,这种白色的物质是() A.NaCl B.肥皂 C.C17H35COONa D.高级脂肪酸

4.食品店出售的冰淇淋含硬化油,它是以多种植物油为原料来制得的,制取时发生的是() A.水解反应B.加聚反应 C.加成反应D.氧化反应 5.(双选)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 B.油酸与丙烯酸 C.甘油与软脂酸 D.丙烯酸与软脂酸 6.从植物的果实和花里提取低级酯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 B.加水溶解后分液 C.加酸溶解后蒸馏 D.加有机溶剂溶解后分馏 7.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 A.使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向滴有酚酞的NaOH(aq)里加入硬脂酸,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 8.用油脂水解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常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制取肥皂和甘油,则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液态油转化为固态脂肪通常在________条件下,用液态油与________反应得到,油酸甘油酯转化成的固态脂肪的名称是________。 9.已知某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多元醇B,B和硝酸通过酯化反应生成有机物D。 (1)写出油脂A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7,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H、N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5.86%、2.20%和18.50%。则D的分子式是________,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是B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写出C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0.参考下列(a)~(c)项回答问题:(a)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b)碘值是100 g油脂所能加成的碘的克数;(c)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高中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1节《脂肪烃》word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要紧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出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差不多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烷烃的取代反应 (3)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4)把握二烯烃的加成方式1,2加成和1,4加成以及烯烃的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5) 把握乙炔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能依据结构推断炔烃的性质 2.能力目标: (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观看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差不多半年之久,因此对已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知识差不多大多忘却,仍旧必须重点复习,要关心学生将甲烷和乙烯的构性知识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关于顺反异构知识、乙炔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室制法应重点讲解,并迁移至炔烃,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对脂肪烃的来源和综合利用部分结合化学2中的石油的综合利用知识复习一下。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乙炔的制取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 4新授课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预备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Na2CO3)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习题: 脂肪烃的性质

课时跟踪检测(七)脂肪烃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乙炔中都存在碳碳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甲烷和乙炔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与H2O加成 解析:选B A项乙炔中存在碳碳三键;B项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Cl2发生加成反应;C项高锰酸钾不能氧化CH4;D项乙烯可以与H2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2.关于丙烯(CH2===CH—CH3)结构或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B.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且只能得到一种产物 解析:选C由于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A项错误;丙烯与乙烯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可以燃烧,B项错误;丙烯也能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项正确;乙烯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一氯乙烷,但是由于与HCl加成,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故加成产物也应该有 两种,分别为和,它们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不是同一种物质,D项错误。 3.含一个叁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 此炔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解析:选B由于炔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是相邻的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上增加两个氢原子,所以根据炔烃的加成产物取代炔烃中碳碳叁键的位置,应该是相邻的两个碳 原子上都含有至少两个氢原子。其可能的结构情况是两种不同的位置。

4.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全燃烧得0.15 mol CO2和3.6 g H2O,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乙烯B.一定没有乙烯 C.一定有乙烷D.一定有甲烷 解析:选D 3.6 g H2O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可知混合烃的平均化学式是C1.5H4,C元素数小于1.5的只有甲烷,因此一定含有甲烷,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平均含有4个H原子,则另外一种烃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也是4个,所以一定不含有乙烷,可能是乙烯,也可能是丙炔。 5.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解析:选A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得知,烯烃复分解反应双键的位置不会改变,并且不会断键,而要求制得的产物中双键的位置,从上面看,是在第三个碳原子上,从下面看是在第二个碳原子上,因此A选项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分子式C4H6的某烃是1-丁炔而不是CH2===CH—CH===CH2的是() A.燃烧有浓烟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所有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D.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上只有两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解析:选D二烯烃和炔烃都是不饱和烃,燃烧时都有大量的浓烟;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丁炔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而CH2===CH—CH===CH2中的所有碳原子也都不在一条直线上;在与溴水加成时,由于1,3-丁二烯不饱和的碳原子有4个,故加上去的溴原子处于4个碳原子上,而1-丁炔中不饱和的碳原子有2个,所以加成时溴原子只能加在两个碳原子上。 7.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word 教案 【典型例题】 [例1]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8步反应: (1)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 和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 (2)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B 、C . (3)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 答案:(1)⑥、⑦ (2) 、 (3) [例2]已知烯烃中C=C 双键在某些强氧化剂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因而在有机合成中有时需要对其爱护。爱护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右图: 又知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但烯烃中双键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现用石油产品丙烯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丙烯酸,设计的合成流程如下: CH 3CH=CH 2 → → → → →丙烯酸 请写出②、③、④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CH 3CH=CH 2→CH 2=CH —COOH 可知合成的关键在于双键如何爱护,—CH 3如何逐步转化 成—COOH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本题的知识主线为不饱和烃→不饱和卤代烃→不饱和醇→饱和卤代醇→饱和卤代醛→饱和卤代羧酸→不饱和卤代羧酸。 答案: ②CH 2=CH —CH 2Cl+H 2O CH 2=CH —CH 2OH+HCl ③CH 2=CH —CH 2OH+Br 2 ④ 【解题思路】 A B C D E Cl 2(300℃) ② ③ ④ ① NaOH △

1、正确判定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及所带官能团,找出所关联的知识和信息及官能团所处的位子。 2、依照所给原料、信息及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将合成的有机物解刨成若干片段并将各片段有机的拼接和衍变,并查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爱护方法。 【方法归纳】 ※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要紧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例3] 依照图示填空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 (2)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是。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结构简式是。 (5)F的结构简式是。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已含着以下四类信息: 1) 反应(条件、性质)信息:A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说明A分子内含有醛基,A能与NaHCO3 反应确信A分子中有羧基。 2) 结构信息:从D物质的碳链不含支链,可知A分子也不含支链。 3) 数据信息:从F分子中C原子数可推出A是含4个碳原子的物质。 4) 隐含信息: 从第(2)问题中提示“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 ”, 可知A分子内除了含1个醛基外还可能含1个碳碳双键。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2)OHC-CH==CH-COOH+2H2 HO-CH2-CH2-CH2-COOH (3)(5);酯化反应 [例4](1)1 mol丙酮酸(CH 3CO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 mol 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催化 剂 Br Br | | (4)HOOC—CH—CH—COOH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实物微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 实物微粒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不可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能量只能处于某些确定的状态,能量的改变不能取任意的连续变化的数值,需用量子力学描述其运动规律。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用波函数ψ描述,称之为原子轨道。2 ψ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 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亦称为电子云)。 3、在解原子Schr ?dinger 方程的过程中,引入了三个量子数n,l,m ,三者之间关系为m l l n ≥+≥,1,n,l,m 的取值分别为: n=1, 2, 3, 4? ? ? ? 电子层: K L M N l =0, 1, 2, 3, ? ? ? ? n-1, n 个值 亚层: s, p, d, f ? ? ? ? m=0, ±1, ± 2, ± 3 ? ? ± l (2l +1) 4、电子的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 描述,取值为 21 ±=s m 5、周期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从ns1到ns2np6,呈现出周期性重复。 题一、某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该周期有四种元素A,B,C,D ,已知它们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2,1,7,A,C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D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A Ca B Zn C K D Br . 题二、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三个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应是第 七 周期第_零_族元素,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呈现的状态是_气_(气、液、固选一填入)态。近日传闻俄国合成了第166号元素,若已知原子结构规律不变,该元素应是第_八_周期第VIA 族元素。 题三、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 (1)第八周期将包含多少种元素? 50 (2)原子核外出现第一个5g 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121 (3)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原子序数为114号新元素的外围电子构型,并指出它可能与哪个已知元素的性质最为相似。 外围电子构型7s2 7p2 ,与铅的性质应最为相似。 题四、从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2、10、18、36、54等推测第十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00 (2)770 (3)290 (4) 292 二、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的特点⑴均匀性;⑵各向异性;⑶自范性;⑷有明显确定的熔点;⑸有特定的对称性⑹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5.3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教案2)

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2、认识到功能材料对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上网查询,从历史的角度体会化学材料的发展是化学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进程有所认识,培养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扩大知识面,激发对高分子材料学习的兴趣和投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教学重点 功能高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三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二、新知识点讲解: 【引入】材料的重要性: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当今有人将能源、信息和材料并列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又是能源和信息发展的物质基础。除了传统的三大合成材料以外,又出现了高分子膜,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隐身材料和液晶高分子材料等许多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这些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一、功能高分子材料: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涵义: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几种功能高分子材料: (1)高吸水性材料——亲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带有许多亲水原子团) 师:有了高吸水性树脂就可以在干旱地区用于农业、林业、植树造林时抗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婴儿用的“尿不湿”可吸入其自身重量约几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以保证婴儿夜晚安睡和白天的活动。 (2)高分子分离膜: ①组成:高分子分离膜是用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 ②特点:能够让某些物质有选择地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 ③应用:物质分离 (3)医用高分子材料: ①性能:优异的生物相溶性;很高的机械性能。 ②应用:制作人体的皮肤、骨骼、眼、喉、心、肺、肝、肾等各种人工器官。(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下面再介绍另外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 【板书】二、复合材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3讲:有机物的结构(教师版)

有机物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要点解释: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3.表示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的几种图式.

特别提示:(1)写结构简式时,同一碳原子上的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可以合并,碳链上直接相邻且相同 的原子团亦可以合并,如有机物也可写成(CH3)3C(CH2)2CH3. (2)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只能表示有机物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反映有机物的真实结构.其实有机物的碳链是锯齿形而不是直线形的. 知识点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两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必备条件有二: (1)两化合物的分子式应相同. (2)两化合物的结构应不同(如碳链骨架不同、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官能团的种类不同等). 3.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异构方式有三种,即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常见同分异构现象及形成途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高一下·伊春期中)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D .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考点】 2. (2分) (2018高三上·石家庄月考)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 15种 B . 28种 C . 32种 D . 40种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石油分馏可获得石油气、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

B . 石油催化裂化是工业上获得乙烯的主要途径。 C .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甲醇和合成氨。 D . 煤的液化、气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 4. (2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有关化合物 (b) 、 (d)、 (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B . b、d、p的化学式均为C8H10 ,均属于碳水化合物, C . b、d、p分子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 一分子d与两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最多有4种 【考点】 5. (2分)乙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许多化合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正四面体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 B . 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应 C . 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