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公路的完好畅通,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路保护工作及与公路保护有关的行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公路保护范围包括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及影响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的建筑限界、地质条件环境。

第四条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

第五条公路保护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管理、依法保护”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路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保护工作,具体工作由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实施。

乡道的保护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实施。

第七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做好公路保护工作。

公安、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水利、工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公路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经过批准的站、卡,行政执法机关应坚持一站多用的原则。

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临时检查站、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撤除。

第九条公路保护经费列入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后,公路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保护

第十条建立公路产权登记、变更、报废制度。

国道、省道的产权登记、变更、报废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

县道、乡道的产权登记、变更、报废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

产权登记证书的式样、登记内容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对变更使用用途或报废的公路,由相关交通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变更产权手续。核准变更、报废前,不得占用、处置公路和及其公路附属设施。

第十二条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除禁止《公路法》第46条规定的行为外,还包括禁止下列行为:

打场晒粮、种植作物、积肥堆土、放养牲畜,堆放物品,修车洗车,倾倒废弃物,设置电杆、变压器等设施,进行集市贸易,举办物资交流会等商业性活动。

第十三条禁止利用公路行道树、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电线、悬挂物品。

第十四条需要穿、跨越公路的广播线、电信线、电力线、油气管道或者因需要从公路上方架设管道的,其与公路的交*角、路面最小垂直距离、最小水平距离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和公路工程技术规范规定。

第十五条经过批准的穿、跨越公路的广播、电缆等缆线、油气管道等应设置必要的警告标志,定期安全检查。

广播、电缆等缆线应设置安全警告标志,电力线应设置危险标志,立交桥应设置限高标志和立面标记。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两侧距公路坡脚护坡道、公路边沟外缘、公路桥梁外侧200米范围内及公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建造、设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

在公路两侧坡脚护坡道、公路边沟外缘、公路桥梁外侧起各1000米范围内,及在公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

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因修建铁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爆破作业的,应当与公路管理机构协商后,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禁止在桥梁、隧道、涵洞内铺设输送易燃、易爆和有害气体、液体的管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桥梁(含道路、铁路两用桥,下同)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围垦造田、抽取地下水、拦河筑坝、架设浮桥,及修建其他影响或者危害铁路桥梁安全的设施。

在前款规定的范围内,确需进行围垦造田、抽取地下水、拦河筑坝、架设浮桥等活动的,应当进行安全论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批准之前应当征求有关公路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的下列范围内采砂:

(一)桥长500米以上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3000米。

(二)桥长100米以上5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2000米。

(三)桥长100米以下的公路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

有关部门依法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划定的禁采区大于前款规定的禁采范围的,依照其划定的禁采范围执行。

第十九条公路经营单位或者养护单位应采取先进技术对大型、重要的公路桥梁下通航、挖砂,公路隧道通行等状况的监测。

大型、重要的公路桥梁和隧道,经有关军事机关同意,可以设立军事安全保护机构负责保护其安全运营。

第二十条《公路法》规定的农业机械因当地田间作业需要在公路上短距离是指公路两侧农田横穿公路以及横穿后最近的、可供通行的道口间的距离,但是一级和一级标准以上的公路,以及设有中间隔离带的公路不得行驶。

第二十一条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道口的,应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组织专业设计、交通工程、交通安全专家结合公路规划、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提出是否准予增设的意见。

经批准增设的交*道口,申请人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修建,并负责增设交*道口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等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养护和更新。

第二十二条从公路用地边界外缘起算,在高速公路80米、一级公路50米范围内,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非公路标志。

第二十三条禁止在下列路段设置立柱式大、中型非公路标志:

(一)弯道内外侧。

(二)人口稠密的地方。

(三)有可能诱导驾驶员转移注意力,易发安全事故的路段。

(四)其他影响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的地方。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设置的非公路标志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交通设施保持必要的距离,不得妨碍安全视距,不得影响通行。

(二)不得与公路交通标志相混淆,不得遮挡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

(三)滴水线在公路边沟或者坡脚护坡道以外。

(四)地面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所有人应加强对非公路标志的安全检查,及时清理、更新残、缺、破旧的非公路标志。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路边沟排水系统的结构,造成边沟排水不畅;各种建筑设施与公路的接线接坡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第二十六条公路、公路用地范围以内的林木砍伐,应当向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申请采伐许可证。

公路、公路用地范围以外的林木的砍伐,应当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采伐许可证。

采伐许可证的样式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应当保持清晰、准确。

公路交通标志、标线一经设立,不得随意变更。

新建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应当由公路建设项目业主负责与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三十七条公路收费站(点)应当开启足够满足车辆通行的车道。

高速公路服务区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和服务秩序。

第三十八条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轴载质量应当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第三十九条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货总高度、车货总长、车货总宽度、车货总质量、车辆轴载质量超过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规定的车辆。具体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车辆:

(一)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以上)。

(二)车货总长18米以上。

(三)车货总宽度2.5米以上。

(四)两轴车辆车货总质量20000千克以上。

(五)三轴车辆车货总质量30000千克以上。

(六)四轴车辆车货总质量40000千克以上。

(七)五轴车辆车货总质量50000千克以上。

(八)五轴以上车辆车货总质量55000千克以上。

超限运输车辆不得在四级公路、等外公路和技术状况低于三类的桥梁上行驶。

第四十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在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设置限载、限长、限宽、限高标志。

第四十一条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货物源头、超限车辆行驶的重要路段、服务区,设置固定或者流动超限运输检测站(点),安装超限运输检测装置,对车辆的轴载质量、车货总质量、总长度、总宽度和总高度进行检测。

从事货物运输和中转的企业、码头,从事矿山、砂石等开采单位或者个人应设置计量设备,对运输货物进行计量,驾驶员持计量单据通行。

第四十二条高速公路在规划时必须规划检测和卸载场地,与高速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四十三条经检测属于超限运输的可以解体物品,一般由承运人自行卸载,公路管理机构可以为承运人分载车辆提供信息便利。确需提供协助的,可以向承运人收取相关费用,收费标准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

属于不可解体的物资、设备及油、汽等不宜卸载的化学物品的,按规定补办超限运输手续。

第四十四条承运人应当在卸载之日起3日内处置卸载物品,逾期不处置的,按规定变卖,扣除相关费用后,通知承运人领取;逾期不领取的,上缴财政。

第四十五条经卸载后的超限运输车辆,不得重新违法并装。

第四十六条因运输不可解体的物品需要超限运输的,承运人应向始发地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货物名称、重量、外廓尺寸及必要的总体轮廓。

(二)运输车辆的厂牌型号、自载质量、轴载质量、轴距、轮数、轮胎单位压力、载货时总的外廓尺寸等有关资料。

(三)货物运输的起讫点、拟经过的路线和运输时间。(四)车辆行驶证。

第四十七条始发地公路管理机构应根据管辖区域,分别按照下列原则提请相关公路管理机构提出意见。

(一)属于本行政区域的,由该公路管理机构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二)跨地(市)行政区域的,由始发地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提请省级公路管理机构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三)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始发地公路管理机构提请始发地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商途经公路沿线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后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公路管理机构应选定运输路线,制定通行与加固方案,并与承运人签订有关协议,勘测和技术保护措施所需费用,由承运人承担。

第四十八条公路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应在1个工作日内答复;属于省级行政区域的,应在应在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答复;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应在不超过15个工作日内答复。

第四十九条符合条件准予运输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核发超限运输通行证。

超限运输车辆的实际型号和运载货物应当与超限运输通行证件载明内容相一致。

第五十条承运人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并悬挂特殊标志,必要时应当监护通行。

第五十一条运输企业管理人、运输车辆所有人或者承包经营人以及机动车维护、改装企业不得擅自改装运输车辆外廓尺寸和主要承载构件。

第五十二条在公路上运行的车辆所载货物不得拖地行驶,运载易抛洒、滴漏、扬尘、撒落、污染等货物时,应当采取有效地防护和密封措施。

第五十三条计重收费站点,应在车辆超限认定的标准范围内,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

第五十四条建立超限车辆登记制度。

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超限车辆信息库。车辆生产、改装厂、运输业主、车辆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合作。

第五章损坏赔偿

第五十五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过错造成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公路赔偿费的参照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物价主管部门制定。对赔偿标准不明确,由公路管理机构和赔偿义务人依照平等协商、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

第五十七条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处理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害赔偿案件,具体程序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八条公路管理机构收取公路赔偿费,应当出具收费凭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平调或挪作他用。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对公路损害赔偿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7个工作日内向作出赔偿决定机构的上一级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诉。

第六十条上一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认真核实情况,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六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涉及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污染的,应当及时通知相关公路管理机构参与处理。公路管理机构未结案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事故结案手续。

第六十二条车辆投保人凭公路管理机构出具的公路损坏赔偿决定,可以向承保的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应当依法予以理赔。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六十三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的公路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照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巡查制度做好公路巡查工作。

第六十四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人员、装备、设施用于公路保护工作。

第六十五条公路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统一着装,佩带有效执法标志,持有有效执法证件。

着装和执法标志样式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并实行定点生产、专门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仿制、倒卖。

第六十六条公路监督检查的车辆进入本辖区内的收费公路执行公务,应当免费通行。

第六十七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建立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及时调查核实,反馈查处结果。

第六十八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越权执法,不得延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改变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第六十九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质量评议、执法责任和过错责任追究制,防止和纠正执法中的错误或者不当行为。

第七章社会公众义务

第七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和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公路保护教育,提高社会保护公路意识共同做好公路保护工作。

第七十二条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公路交通中断,公路管理机构难以及时修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当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居民进行抢修,并可以请求当地驻军支援,尽快恢复交通。

第七十三条救援和疏通公路,需占用沿线土地和房屋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当地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事后应当给予补偿。

第七十四条保护公路完好畅通,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公路抢险救灾、防止事故中事迹突出的。

(二)检举破坏公路、危害公路安全行为,协助公路管理机构查获毁路、损路案件,事迹突出的。

(三)其他爱路护路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有关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提供不履行职责的事实和依据,由其主管部门、行政监察部门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七十六条公路管理机构的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公路管理机构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路经营企业、养护单位不履行养护职责,不养护或者达不到养护标准的,除承担民事责任外,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处罚,限期养护达标,逾期由公路管理机构强制指定其他养护单位养护,费用由公路经营企业、养护单位负担。

第七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5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要求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拒不整改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强制清理。造成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七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要求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八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由当事人自行封闭道口,拒不封闭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强制封闭。

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给予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要求当事人限期拆除,逾期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强制拆除。

第八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5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责令当事人排出妨碍。

第八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2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要求当事人整改,逾期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强制整改,费用由当事人负担。

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4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警告、1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要求整改,拒不整改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委托有承担能力的相关单位实施,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警告、1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第八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1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可以提请车辆管理部门吊销驾驶执照、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故意使用车辆堵塞通行车道的,由公路管理机构强制拖移。

第八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第九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2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可以提请车辆管理部门吊销驾驶执照、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九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2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第九十二条违反规定,仿制、倒卖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着装和执法标志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分别情况给予20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并可处于没收非法所得,收缴非法服装和执法标志。

第九十三条对公路、公路用地以及公路附属设施造成较大损害的车辆,拒不接受处理的,公路管理机构可以暂扣车辆,签发《暂扣车辆凭证》。对暂扣的车辆,公路管理机

构应当妥善保管,及时处理。凡已接受处理的,应立即放行。拒不接受处理,公路管理机构可依法将所扣车辆拍卖,所得款项优先受偿,余款返还当事人。

第九章附则

第九十四条货运汽车的生产、改装厂必须向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申报经过批准生产、改装的货运车辆型号。

第九十五条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对车辆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负责对车辆生产的技术标准进行监督和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准予注册登记的车辆,除应当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外,还应当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的要求。对公路管理部门抄告的车辆核定吨位与实际吨位不符的,应及时更正。

车辆管理部门应定期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供货运车辆相关信息。

第九十六条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路保护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保障机制,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

第九十七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1987年10月1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条例为准。

《公路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交通报》刘兴增2008年08月26日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公路保护条例》草案)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后,将提交国务院审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并呼吁尽快出台《公路保护条例》,认为这对解决公路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众多“痼疾顽症”来说,非常必要和紧迫。

据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公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公路保护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公路街道化、超限运输、占路及毁坏公路设施等影响公路安全、完好、畅通的行为日益严重,与公路相关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公路车辆超限超载问题,虽经过2004年至2006年3年的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遏制效果,但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仍缺乏系统的、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与处罚手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公路建设和管理的法律,1998年生效施行的《公路法》确立了公路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赋予了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实施公路保护的责任和必要的手段。但《公路法》的规定比较原则,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相关的部颁规章受法律效力和立法权限的限制,无法有效地解决公路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只有尽快制定《公路保护条例》,细化和明确《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路保护法律制度,才能促进公路事业健康发展。

据悉,《公路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始于2004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会同交通运输部,在多次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论证,形成了《公路保护条例》草案。《公路保护条例》草案主要包括公路线路保护、公路养护、车辆行驶公路管理和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四个方面内容,也明确了公路保护违法行为的种类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公路线路保护,《公路保护条例》草案规定了公路标志、标线以及非公路标志的设置和管理,根据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以及公路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的划定标准,还规定了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等涉路施工行为的审批条件、审批主体和审批程序以及涉路施工作业的行为规范。

关于公路养护,《公路保护条例》草案规定了从事公路养护作业的单位取得相应资质应当具备的条件,将公路养护工程分为小修、中修、大修和改建工程并明确了公路养护作业的行为规范,还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公路巡查、检测和评定,确保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关于车辆行驶公路管理,《公路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全面规范,主要是将近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积累和总结的成熟的制度和做法上升到行政法规层面上来。主要包括加强了对车辆生产、改装、销售行为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利用非法生产、改装的车辆从事超限超载运输的行为,加强了对货运经营活动的监管,加大了对超限车辆行驶公路的治理力度。

关于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公路保护条例》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以及公路经营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合理规划、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采购、储存、更新、调拨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13号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67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尹蔚民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关于基本养老保险 第一条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统筹养老金,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 第二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第三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

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四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有关待遇领取地的规定确定继续缴费地后,按照本规定第二条办理。 第五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执行。 第六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个人在达到法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在刑法适用中的具体体现。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一规定的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刑法的平等原则要求,即应是权利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它以形式平等为原则,反对结果平等和平均主义,但同时也应包括实质平等的内容。这种要求发端于人们对传统实质平等的深刻理解:对强者不能按其需要给予特权照顾,这里所称的“强者”就是在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多个方面居于社会强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而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的“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他们也应该享有权利和利益,如果我们对于他们的利益和权利做到了充分的保护,这样一来就能更加的体现法律在发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刑法总则除明文规定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外,这一原则的精神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一般的法理来分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立法上的平等,立法平等指在刑事立法活动中,立法者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公民,不能以身份、地位、贫富等因素在刑事义务和权利的分配上有所差别。二是指司法上的平等。司法平等是指对一切犯罪人在适用刑法时应当根据同样的法律,同罪同罚。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刑法平等所强调的是反对特权和歧视,追求的是刑事司法在定罪、量刑、行刑方面的公正、不偏不倚。从刑法典条文的表述上看,我国刑法平等是一项司法原则,包括定罪、量刑和行刑的平等。但是,立法平等是司法平等的前提和基础,只是认为司法平等而不反映立法平等是不全面的,如果定罪、量刑和行刑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如何能真正做到司法上的平等呢?因为没有司法平等,立法平等也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 平等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也是刑法本身价值的体现,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真正实现,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比如改革司法体制,保证司法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能够独立依法审理刑事案件;改革刑事审判方式,保证审判程序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改变执法观念,保证用平等的执法观指导刑法的适用等。作为法治的目标,平等的保护,平等的定罪、量刑、行刑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也是漫长而没有终点的,需要人们不断努力去实现的。

2020年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评残标准.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评残标准 视力残疾标准 1、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他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列表如下: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 一级盲<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盲≥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

一级视力≥0.05-0.1 二级次视力≥0.1-<0.3 《注》: 1、忙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校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4、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听力残疾标准 一、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应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二、听力残疾的分级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 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HL 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 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 新修订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3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人事部2004年10月20日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同时废止。 部长尹蔚民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是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由其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职业水平考试。 本规定所称应试人员,是指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工作人员,是指参与考试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包括命(审)题(卷)、监考、主考、巡视、评卷等人员和考试主管部门及考试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主管部门,是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具有考试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或者学会等。 本规定所称考试机构,是指经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级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单位。

第四条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定准确。 第五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监督。 各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考试管理权限依据本规定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 地方各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依据本规定对应试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省级考试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考试机构或者由省级考试机构进行认定与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相应行业的考试主管部门。 第二章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第六条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次该科目考试成绩无效: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未按规定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的; (三)在试卷规定以外位置书写本人信息,或者以其他方式标注信息的; (四)未在规定座位参加考试,或者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者考场的; (五)未用规定的纸、笔作答,或者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 (六)以旁窥、交头接耳、打手势等方式传接信息的; (七)违反规定翻阅参考资料的; (八)在考试信号发出前答卷,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卷的; (九)其他一般违纪违规行为。 第七条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其中有第(三)项至第(八)项行为之一的,2年内不得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一)抄袭、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 (二)互相传递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草稿纸等的; (三)故意损坏试卷、答题纸、答题卡,或者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带出考场的; (四)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资格的;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一、判断题 1、《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须经本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公路管理机构制定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4、公路建筑控制区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重叠的,按照公路服从铁路的原则予以划定。 5、禁止在公路渡口和公路桥梁周围200米下列范围内从事采矿、采石、取土、爆破作业等危及公路桥梁、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 6、禁止在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内建设汽车加油站、加气站。 7、运输不可解体物品需要改装车辆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车辆生产企业按照货物的有关参数进行改装。 8、车辆载运不可解体物品,车货总质量超过公路的限载标准,确需行驶的,不可解体物品的所有人应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公路超限运输许可。 9、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对在公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1000米范围内采砂的违法行为,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实施行政处罚。 10、车辆装载物掉落、遗洒、飘散后,车辆驾驶人、押运人员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车辆驾驶人和押运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1、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管理机构在作出准予许可后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2、公路管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车辆超过公路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应当将车辆引导至安全地带或者就近的停车场所进行处理。 13、设立固定超限检测站点应当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 14、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车辆生产企业未按照规定车型和技术参数改装车辆的,

恩格尔系数统计资料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规范,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穷,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与1978年的57.5%相比,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下降19.6个百分点。在整体下降的趋势下,又大体经历了“高位徘徊————波动下降————较快下降”的变动过程。其中,1978—1984年为高位徘徊期,恩格尔系数为57.2%—59.2%,意味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食品支出。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处于刚刚摆脱贫困、进入温饱的初期阶段。1985—1995年为波动下降期,1994年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14个百分点。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从2000年的39.4%下降到36.7%

武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消费结构包括消费主体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消费支出结构是基于居民吃、穿、行、用等消费形式所表现的对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工具、娱乐设施(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结构。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就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其他商品与服务八大类。 表1.1是根据1996至2005年武汉统计年鉴得出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及计算出的“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表1.1 1996至2005年武汉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单位:元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8年11月12日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 第二条中国残联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第三条中国残联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平等的公民权利,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第五条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义务,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第六条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宣传残疾人

事业,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第七条开展和促进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劳动就业、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残疾预防等工作,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第八条参与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发挥综合、协调、咨询、服务作用,对有关领域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九条承担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条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第十一条管理和指导各类残疾人群众组织,培养残疾人工作者,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 第十二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作用。 第三章全国组织 第十三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残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国残联主席团召集。代表中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友应超过半数。 全国代表大会职权是: 一、审议中国残联主席团报告,确定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修改中国残联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令第1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令第18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已经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部部务会、监察部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监察部部长马馼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规定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 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 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给予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 理。 对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 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不参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 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适用本 规定;但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 程序和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依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

第三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 (四)开除。 其中,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六条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中华人民才有衣食住行等行为习惯。人民的思想最容易体现出民族精神,做中国人都要有优良的品质,一切要达到更好,最好。就这样,民族精神吸附在你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上。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中国的名誉,千万不要做出让中国丢脸的事。 “民族精神”这个词语,他包含了许许多多深刻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它象征着中国卓越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这作为动力推动着中华人民把民族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这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命的强大支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里强调“极为重要”,说明不是一般的任务,而是意义特殊、作用特别重要的任务。我理解,这种特殊、特别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民族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像一条精神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维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宏图伟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希望。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引导人们心系国家命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将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对这项伟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族精神世代相传,其中的道德精髓今天仍然适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做好工作关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以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状态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交流网络化的大趋势已使文化的闭关自守几无可能;少数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因此,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同时,也只有批判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竞争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使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赢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发展条件。 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弘扬民族精神,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同国际反华势力和台湾分裂势力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台湾某些人宣扬“台湾独立”、“一边一国”等分裂祖国的主张,这不仅是对国家统一的严重践踏,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肆意亵渎。我军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捍卫国家统一的神圣使命,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随时准备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实现国家统一贡献力量,这是每个革命军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号:交通部令1988年第1号发布机构:交通部 主题词:发布时间:1988年6月28日 生效时间:1988-08-01 浏览次数:120 【大中小】【我要纠错】【保护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988年6月28日交通部令1988年第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公路”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可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 第三条公路分为国家干线公路(以下简称国道),省、自治区、直辖市干线公路(以下简称省道),县公路(以下简称县道),乡公路(以下简称乡道)和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联结首都与各省、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公路,联结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重要公路。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专用公路是指专供或主要供厂矿、林区、油田、农场、旅游区、军事要地等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第四条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划分,应以是否形成街道或近期城市发展规划区域为界限,由省级公路主管部门与当地城建部门共同商定,并随城市建设区域的发展变化进行合理调整。 第五条当专用公路的专用性质改变时,经专用单位申请,省级公路主管部门批准,可改划为省道或县道。 公路如因改线等情况变化,个别路线(段)失去原有作用,经上一级公路主管部门核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可改作其他用途。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有责任加强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把公路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统筹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一切违章利用、侵占和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设施的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第七条公民有遵守公路法规,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揭发违章利用、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设施的行为。有车单位和个人,有按国家规定缴纳各项公路规费的义务。公路沿线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和车船等运输工具,有按国家规定履行公路建勤的义务。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号) (相关资料: 法律9篇行政法规4篇部门规章17篇其他规范性文件16篇地方法规380篇裁判文书4篇修订沿革条文释义相关论文36篇修订沿革2篇条文释义1篇英文译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8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8年4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8年4月24日第十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康复 第三章教育 第四章劳动就业

第五章文化生活 第六章社会保障 第七章无障碍环境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条文释义) 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条文释义相关论文1篇) 第三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条文释义相关论文4篇) 第四条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条文释义相关论文2篇)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相关资料: 裁判文书1篇修订沿革条文释义) 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和残疾人事业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 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6号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67次部务会审议通过,并经国务院同意,现予公布,自2011年10月15日起施行。 部长尹蔚民 二○一一年九月六日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维护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是指依法获得《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外国常驻记者证》等就业证件和外国人居留证件,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在中国境内合法就业的非中国国籍的人员。 第三条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依法招用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与境外雇主订立雇用合同后,被派遣到在中国境内注册或者登记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以下称境内工作单位)工作的外国人,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境内工作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四条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的,应当自办理就业证件之日起30日内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受境外雇主派遣到境内工作单位工作的外国人,应当由境内工作单位按照前款规定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依法办理外国人就业证件的机构,应当及时将外国人来华就业的相关信息通报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相关机构查询外国人办理就业证件的情况。 第五条参加社会保险的外国人,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在达到规定的领取养老金年龄前离境的,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再次来中国就业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经本人书面申请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也可以将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六条外国人死亡的,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第七条在中国境外享受按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外国人,应当至少每年向负责支付其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一次由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生存证明,或者由居住国有关机构公证、认证并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生存证明。 外国人合法入境的,可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行证明其生存状况,不再提供前款规定的生存证明。 第八条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或者境内工作单位因社会保险发生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或者境内工作单位侵害其社会保险权益的,外国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 第九条具有与中国签订社会保险双边或者多边协议国家国籍的人员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其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按照协议规定办理。 第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外国人社会保障号码编制规则》,为外国人建立社会保障号码,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对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或者境内工作单位未依法为招用的外国人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者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处理。 用人单位招用未依法办理就业证件或者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人的,按照《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5日起施行。 附件:外国人社会保障号码编制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来源:人民网 1986---1990(摘要)注: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原则批准国务院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本文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摘要。 目录 绪论 一、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 第一章主要任务 第二章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 第四章财政、金融和外汇 第五章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目标 二、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第六章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原则 第七章农业 第八章消费品工业 第九章能源 第十章原材料工业 第十一章地质勘探 第十二章机械电子工业 第十三章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工业 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第十五章商品流通 三、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第十六章东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 第十七章中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第十八章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第十九章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十章地区协作和经济区网络 第二十一章城乡建设 第二十二章国土开发和整治 四、科学技术发展和政策 第二十三章科技发展战略 第二十四章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第二十五章科技攻关 第二十六章基础研究 第二十七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教育发展及其政策 第二十八章基础教育 第二十九章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十章

普通高等教育 第三十一章成人教育 第三十二章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第三十三章进出口贸易 第三十四章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第三十五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 第三十六章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国际援助 第三十七章旅游 第三十八章国家外汇收支七、投资结构和投资政策 第三十九章投资结构的调整 第四十章 基建投资的部门结构 第四十一章技术改造的部署 第四十二章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八、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第四十三章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步骤 第四十四章增强企业活力 第四十五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第四十六章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第四十七章人口 第四十八章劳动 第四十九章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 第五十章 卫生和体育 第五十一章社会保障事业 第五十二章环境保护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十三章文化事业 第五十四章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十五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第五十六章社会秩序

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docx

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 (交通部、国家经委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运输行业管理,保护合法经营,保障货主和旅客的正当权益,维护运输秩序,促进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提高社会效益,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从事公路客货运输、搬运装卸、汽车维修、运输服务(以下简称公路运输),均属公路运输行业管理范围。 第三条 凡从事公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法规和交通主管部门发布的公路运输规则。 第四条 公路运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实行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多家经营的方针。坚持国营、集体、个体各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保护正当竞争。 第五条 公路运输分为营业性、非营业性两种。营业性运输指为社会提供劳务、发生各种方式费用结算的公路运输;非营业性动指为本单位生产、生活服务,不发生费用结算的公路运输。 第六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主管公路运输的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第二章开业和停业管理 第七条 申请从事营业性公路运输及运输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含联户,下同),必须履行以下手续,方可开业: 1、持当地乡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位的证明,报请县(含县,下同)以上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开业技术业务条件审查; 2、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其生产能力、经营范围、技术和经营条件情况,在三十天内提出审核意见,符合条件的发给经营许可证明; 3、申请者持交通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核发营业执照; 4、临时(不满三个月)从事营业性公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指从事非营业性运输的单位和个人临时转向营业性运输),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发给临时营运证,即可经营。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与分析

恩格尔系数的调查与分析 初二(5)班 指导老师:王继凤 学生:周文哲,钱文轩,张裕峰,李俊龙,翁帆,张晓斌,邓校栩,张峻源,苏浩坤,黄少祺,余思航,王静,萧梓乐,张泳渝,胡韵璇,陈晓婷,吴翠萍,张国敏,高明婧 调查目的:了解东莞人民的恩格尔系数,清楚东莞人们的生活水平 调查对像:东莞市民 调查内容:东莞市民生活水平 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 调查时间:2011年7月-8月 调查结果:人民生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体会: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更加明白了学习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多的应该是结合实际,走进社会中去实践,才能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 对于老一辈而言,逢年过节的回忆,除了热闹,更多的是吃。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能吃饱,就已经足够了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恩格尔系数与饮食有关,科学家们就是用它来测量居民生活水平。为了调查东莞家庭的富裕程度,暑假,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个关于人们饮食支出的调查。 首先,来了解恩格尔系数。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每个家庭的日常支出上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它是家庭日常饮食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用来测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从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的不断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如今中国人对于生活必需品和物质享受的比例变化。深入探究,或许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消费观念的转变。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为了能够更好的确认恩格尔系数的准确性,我们选了10户家庭进行调查,有的是亲戚、朋友,有的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说每户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的方法来获取想要的信息。例如:制作一份问卷调查表或者可以上门调查,还通过网上来获取资料。 其中在调查的家庭中他们都有记账的习惯,大部分家庭都比较注重饮食上的花销,除了每月必要的花销外还留下一些进行储蓄,没有家庭表示基本不会进行定期储蓄,在对家庭各方面花销的管理上,绝大部分家庭表示每月的花销都是固定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这证明东莞家庭的理财意识普遍很强,各个家庭都具有初步或完善的家庭理财方针,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考虑,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象征着可持续发展,是有利于东莞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的重要基础,相信在未来,这方面的数字还会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2号 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9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发布施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张左己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保险费的申报和缴纳管理工作,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费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申报、缴纳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缴费单位进行缴费申报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适用本办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条 缴费单位应当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 第五条 缴费单位应当在每月5日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报送社会保险费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代扣代缴明细表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资料。 缴费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申报有困难的,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邮寄申报。邮寄申报以寄出地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第六条 缴费单位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按期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但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第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缴费单位送达的申报表和有关资料进行即时审核。对缴费单位申报资料齐全、缴费基数和费率符合规定、填报数量关系一致的申报表签章核准;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表提出审核意见,退缴费单位修正后再次审核;对不能即时审核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缴费单位申报表和有关资料之日起,在最长不超过2日内审核完毕。 第八条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第九条 缴费单位必须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其缴费申报后的3日内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条 缴费单位必须按照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严格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缴费单位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时,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预或拒绝。 第十一条 缴费单位的缴费申报经核准后,可以采取下列方式之一缴纳社会保险费: (一) 缴费单位到其开户银行缴纳; (二) 缴费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支票或现金形式缴纳; (三) 缴费单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约定的其他方式。 履行前款规定的申报核准程序后,银行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从缴费单位基本账户中划缴社会保险费。 第十二条 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应当进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将收到的基金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已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根据缴费单位的实际缴纳额(包括代扣代缴额)、代扣代缴明细表和有关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记账: (一) 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分别计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并按规定记录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