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摘要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摘要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摘要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摘要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摘要

规划策略

商丘位于中原城市群东部黄金交通十字交叉口,是中原城市群东部门户城市。基于商丘市的总体发展愿景,规划区将以文化为原点触媒,聚焦生产、生活和生态格局的整体发展,从战略发展借势到本案空间引领,精准挖掘自身特色和潜力,利用和创造多元化综合生态智慧服务路径,在历史与未来的接驳中,实现文化基因的传递和城市的“跨越”发展。

引领生产——打造商丘综合服务职能提升的核心抓手;

引领生活——以创新为引擎,打造商丘一站体验式4。0生活模式;

引领生态——构建中原生态之城典范。

目标定位

传承商丘传统文化基因,叠合文、商、水三条脉络,构建中原东门户的城市水上客厅,塑造商丘南部的综合服务新中心,打造独具水城特色和文化创新力的城市新品牌。

产业体系

以生态文化为基础,构建智慧商务、会议会展、酒店、体验式商业、健康居住五大产品体系,激发具有商丘典型滨水特质的综合服务中心职能。

生态文化:结合日月湖景观,布置水上休闲公园,塑造慢生活历史文化街区,对接古城文化旅游功能,形成商丘特色泛旅游区。以此作为构建

服务之城的基础。

体验式商业:以一站体验式综合商业、滨水休闲商业街区为主,打造滨水4。0商业模式,实现商丘商业跳跃式发展。通过一站体验式综合商业形成与老城区传统批发零售业和古城文化旅游业的功能联系。

智慧商务:沿湖布置企业总部、创新研发、交易营销、金融结算、中介咨询等产业。面向物流等基础产业,提供全面商务服务和配套设施。联系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高端技术培训,建立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形成智慧产业圈。

会议会展:结合商丘特色历史文化,举办地方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会展旅游等功能。依托滨湖生态景观和高新产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博览和精品会议酒店。

健康居住:结合环湖水上公园,健康养生步道,布置花园住区、健康社区等特色人居产品,结合神火大道发展轴线,建设高端住宅、青年社区,形成多样化居住产品。

酒店业:结合商务办公以及生态文化娱乐等功能,临湖布置高档星级酒店以及精品商务酒店。

空间结构

整体空间结构:“一廊两轴双环多亮点”

一廊——南北城市形象展示长廊。

两轴——两条基地与古城联系的时空轴线,古今联动发展轴与文化基因传递轴。

双环——湖内、湖外两个环湖活力之环,环湖步行活力环与立体水上游憩环。

多亮点——城市行政、文化、超高层办公、会展会议建筑等组成的滨湖核心亮点。

总体城市设计

以文脉、商脉、水脉三条脉络引领整体城市设计:

延续历史空间线索,打通两条与古城相连的时空轴线。结合现状水系塑造日月湖外围水环,补给湖内水体的同时形成更加丰富的滨水景观层次。围绕历史轴线与湖内湖外两个水环布局商务、会展、体验式商业等多种活力职能,结合布置多个文化地标节点,形成良好的滨湖界面。南北方向,日月湖北侧的行政中心与南侧的会展中心共同构成了一条城市形象展示长廊,并向两侧延伸,引领城市发展。最终形成“一廊、两轴、双环、多亮点”的整体空间结构。

滨水空间的设计上,在周边地块与日月湖之间打通多条生态景观廊道,建立通透的视廊联系。设置连续的滨水步行廊道,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形成富有特色的水上城市客厅。

分区详细设计

创新科技商务区——位于日月湖东侧,沿湖布置创新研发、交易营销、金融结算等核心产业,提供商务办公职能和配套设施,建立创新人才孵化基地和高端技术培训基地,打造商丘东部复合发展的商务创新“方城”。

创新会展城——以会展业为核心驱动器,有效带动新区“区域产业一体化”,快速整合多元化城市功能,拉升区域土地价值,促进城市配套设施的优化与集聚,带动商务产业链的高端聚集。

综合体验服务区——环湖内侧开展咨询办公,外圈打造滨水体验式商

业娱乐SOHO复合功能,同时注重营造亲水设施及环境氛围,共同塑造城市综合体验服务区。

行政办公区——以行政中心为核心,引领企业总部集聚的高端商务办公区。

扬州市江都区滨江新城江月湖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生态城市,现代会展,城市设计 1.工程概况扬州市江都区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濒长江,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交织,通扬运河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滨江新城位于江都区西南部,江都中心城区以南,南靠夹江,西临芒稻河。江月湖中央商务区位于滨江新城南部,东临滨江新城中心区,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 2.核心功能纵观全球,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现象,即在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占70%的是生产服务业或者专业服务业。在江月湖中央商务区的规划中,我们将引入三大服务产业:现代会展——以“国际会展与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围绕会展的核心功能,配套丰富的展览、博物、会议、酒店、商务、服务、娱乐、休闲等综合功能,行成高品质会展商务中心。企业总部——吸引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金融结算中心、国内大型企业总部等投资落户,提供更有利的金融、用地、税收政策,提升江都地区的国际化水平。商务办公——发展具有经济控制功能的商务商业,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商务、商贸业发展区,细化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法规,并配备专业化生产服务(中介、法律、财务等)及高端消费商业予以支持。 3.设计的原则和理念——“依托扬州,立足江苏,面向世界,服务长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参与区域城市竞争的核心区域;——现代会展、金融商务、企业总部、三大发展引擎合力推动的城市经济枢纽;——专业化组团互补、社会功能多样、公共活动丰富的城市中心区域;——多元开放的国际交流平台,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意中心,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品牌名片。 4.整体设计 4.1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动态会展生态新城江月湖中央商务区将以会展中心及会展商务作为主要功能空间。会展中心及会展商务是以展览空间为核心空间,会议空间作为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并结合其他辅助功能空间,包括展销、办公、餐饮、休憩、娱乐等服务平台的大型展览建筑综合体。它具有以下特点:(1)功能综合化。展览建筑与会议、办公、旅馆组合在一起,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从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到为参展厂商和代表服务的写字间、客房、洽谈用房、餐厅等,实现一体化。(2)高度信息化。会展建筑作为国际或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载体,要求其建筑具有高度的信息化,满足会展建筑内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速运转的要求。(3)集群产业化。会展建筑能够有效地带动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展览活动能够带动旅游、餐饮、娱乐以至于住宅产业的发展,带来巨额利润和城市繁荣。基于上述这些特点,本项目提出建造“动态会展城”的概念,发挥会展功能的向心力,形成符合会展要求的会展商务中心区,利用地区环境优势,为城市创造一个在城市天际线、公共空间一体化利用、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创造性的整体形象。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和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4.2功能布局江月湖中心商务区规划设计将用地划分为国际会展中心区、华东创意中心、商务办公南区、商务办公北区、soho办公区、商务居住区六大区域。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国际会展中心区:国际会展中心区包括地上2层的会展主体建筑及4层的会议中心及采购中心。会展主体建筑以建设高标准国际会展中心为目标,分7个综合展厅和1个常年展厅。会议中心位于会展主体建筑东侧。极大地方便了会展和酒店的商务会议需要。高规格的会议中心能满足大型国际高端政务商务会议需求。采购中心将为参展客商提供办公洽谈功能。采购中心中部以主题水景为核心,延续了江都新城中央商务区这一水之轴线。既可以满足作为cbd区域城市低密度绿地空间的需要,也可以消化展会期间所带来的大量人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说明资料

台州市椒江区商业中心城市设计简要说明项目概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接宁波、绍兴,西南连温州,西邻金华、丽水,东邻东海,辖三区两市四县,陆域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约546万。台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6℃-17.7℃,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夏季影响本市的台风风力10-12级。 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特色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绿心)六脉(六条生态廊道)四组团(椒江组团、黄岩组团、路桥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总面积1536平方公里,现状市区人口149万,城镇人口约70万。台州市市政府驻地为椒江,椒江组团是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研中心,邻港工业基地,椒江组团包括椒江老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洪家、章安-前所等,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 椒江区商业中心规划用地位于椒江老城区核心地段,东起解放北路(现状红线宽度36米),南至中山西路(现状红线宽度28米),西到轮渡路(现状道路红线26米),北以工人路(现状红线28米)为界,总用地面积约为32.2公顷。规划用地现状较为混杂,内有大量的民房,还有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学校等公共设施,也有部分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内现状居民约1600户,住宅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商业建筑约5万平方米。 项目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商业地块和具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通过研究地域文脉、商业业态、消费行为,技术和理念、实施策略来更理智更科学地建设城市面貌,整合城市要素,复兴商业空间。 1、区位条件 椒江区商业中心位于椒江旧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椒江老城区的核心地段的公共活动空间,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从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来看,本片区南依凤凰山,北与椒江相距仅400米之遥。拥有靠山面江的良好景观区位条件。

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

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 项目名称:天津响螺湾商务区城市设计 项目地点:天津塘沽区 设计部门: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2007年3月 获奖:二等奖 一.规划背景 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天津,曾是天子的渡口,今天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天津的城市性质,把天津市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并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CBD的建设正是凸显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作为滨海新区CBD启动区,响螺湾商务区将汇集中国各省市和中央企业的驻津机构,实现与于家堡商务核心区的功能互补,同时也成为就业岗位充沛,生态景观和谐,公共设施完善的滨海新区活力地带。本项目位于京津区域发展轴和天津市东西向发展轴上,地处滨海新区商务商贸南北向中轴线和高新技术东西向产业带的交汇点,与较发达的塘沽中心商业区和于家堡中心商务区隔河相望。 二.规划目标 响螺湾作为于家堡中心商务区的启动区,将为企业总部、金融中心等提供综合的配套服务设施,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及凝聚力。 规划延续天津的城市肌理,结合响螺湾地区的文化与环境特点,强调对社区及街道特色的塑造:赋予沿街地块混合功能,构建24小时活力街区;限定建筑高度,打造海河沿线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天际线;确立连续街墙立面、设置步行走廊,建立人性尺度的步行空间;结合开敞空间导入低层与多层建筑,融入文化、休闲与商业元素。响螺湾的城市设计形成了对该地区环境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控制导则。 三.规划要点 塘沽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地理位置优越。响螺湾外省市商务区位于海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安阳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任务书 安阳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1、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安阳市中华路与文昌大道交叉口东北角。位于安阳市中轴线上一段用地。总用地面积为78.857公顷,其中商业金融用地约20.119公顷,绿化用地约21.786公顷,居住用地约16.217公顷,城市道路用地约19.524公顷,公共停车用地约0.55公顷。 2、规划条件

3、规划总体要求 (1)规划设计要求体现合理的功能系统、适宜的功能设施配套以及和谐的居住环境,突出人、环境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2)鼓励在理性规划的基础上的创新与探索,展示同学的创造能力。 (3)规划表现上应追求明确、清晰和富有特色。 4、设计内容要求 (1)用地分析 (2)方案构思理念 (3)确定规划结构及功能布局 (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5)交通组织 (6)城市设计五要素的表达 (7)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5、技术要求 (1)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的法规、规范。 (2)规划设计内容:

——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考虑提高土地利用率。 ——指标控制参照设计条件 ——建筑后退用地边界及相邻建筑的间距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6、设计成果要求 1) 规划设计说明 2)规划用地现状图、区位图 3) 规划总平面图 4) 整体鸟瞰图 5)各类规划分析图 6)公共空间、沿街界面、主要景观节点、标志性建筑透视效果图 7)城市设计导引 7、时间安排 第8周(10.25):下达任务书,分析任务书给予的条件。调研、查询资料、构思立意。 第9-10周(11.1-11.8):一草阶段,交流讨论,用概念草图去阐述对设计任务的理解。进行各类规划分析图、完成规划总平面初步方案。 第11-12周(11.15-11.22):二草阶段:进行公共空间布局和沿街界面设计,完成规划总平面扩初方案。 第13-14周(11.29-12.6):二草阶段,调整公共空间布局与沿街界面设计,进行整体鸟瞰图和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第15-16周12.13-12.20:三草阶段,修正原则性错误,完善标志性建筑透视效果图设计,完善方案设计。完善细部及配景,深入效果图设计,确定方案设计。 第17-18周:12.27-1.3正图绘制阶段,绘制规划设计成果图,编制规划设计说明。 8、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施行)(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发布执行)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城市中心区规划(中英文)

城市中心区规划 (City Center Area Planning) 要做好一个城市规划,就要充分了解规划用地的信息,并把规划用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一个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心区的规划.一个好的中心区规划,往往可以使整个城市规划变得出彩。所以我写个这个关于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文章。 To do a urban planning,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lanning land, and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planning 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urban planning is its central area planning, a good central area planning, often the make whole the urban planning become excellent. So I write this articles about the City Center planning . 规划用地位于新安江沿岸,傍山依水,风景宜人,其周围有优秀的旅游资源,所以建设一个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城市是个很好的选择。 The land of planning is near the Xin'anjiang it coast hillside and surrounded by water,the scenery there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excellent tourism resources around, so the city to build tourism as its nature is a good choice. 在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前提下,城市中心区位置的考虑应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旅游及因旅游而拉动的商业发展。 under the urban nature of tourism,the location of urban centers should be not only consi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consider to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which made by the tourism. 所以,城市中心区位于设计地块的几何中心偏南处,城市中心区以政府大楼为中心周围建造有医院,体育馆,市民中心,住宅及商业区,同时有一条由江边延伸而来的绿化带为这片忙碌的中心区到来生机。 Therefore, the city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geometric center,there are hospitals, sports, community center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surround the busy city center.A green belt which extension from the river make the city f ull of vitality. 城市中心区占地约0.5平方公里绿化率40%,以打造新时代的城市中心为目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中心区的改建把原有的工业园区整体剥离出去,并将江水内引,沿山边贯穿整个中心区,创造山,水,人,的和谐场景。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 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成为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四阶段后续规划与建设阶段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非最终规划文件,在该规划基础上还将进行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数字新城规划等内容,核心区部分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外围的交通分析研究、轨道交通线路研究、市政工程设施研究等大量的规划工作还有待进行。 二、规划解读 1

洪山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出炉!

洪山区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出炉! 发表于2018-9-14 23:16:32 2017年6月,市国土规划局联合洪山区**,结合武汉高铁枢纽地位夯实、东湖绿道社会效益彰显以及2019年军运会大事件等发展契机,启动编制新一轮《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规划考虑与东湖绿心联动及周边区域功能衔接,将规划范围在商务区原6.74平方公里范围基础上,扩大东至王青公路、北至友谊大道、西至二环线、南至东湖,用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2018年4月16日,市**组织相关部门专题听取汇报。2018年6月27日,市国土规划局组织召开《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专题会,会议原则同意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 本轮规划在工作模式上突出多平台、跨学科深度融合的特点。规划编制环节采用“产业策划”+“城市设计”+“交通战略”联合工作模式,由市规划院联合SASAKI,奥雅纳,仲量联行等机构共同编制。规划实施环节则采用“土地储备”+“审

批管理”+“招商运营”+“基建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实施模式,探索了我市重点功能区规划、管理、建设、运营的新路径。 在功能定位上,总体定位为华中、武汉新经济的窗口门户,具体职能上分别是城市专业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承载区、区域高铁枢纽的综合商务区和景城功能深度融合的旅游示范区。在产业体系上,构建以创新、交流、生态为主导方向的三大产业体系和总部经济、联合办公、交流展会、双创孵化、共享经济、专业服务、休闲旅游、新型零售、文化艺术九大产业门类。 在总体方案框架层面,规划提出构建纵横双轴、三区协同、四廊串接、五带引领的规划结构。其中,“双轴”即在区域层面构建十字轴,突出人本体验;“三区”为划定三个功能片区,明确规划重点,其中,功能提升区位于两港公园以西,以改造提升为主。核心发展区位于两港公园与三环线之间,是新经济平台重要的空间载体,为本次城市设计核心重点区域。延伸拓展区位于三环线以东,延伸和拓展核心功能,为未来发展做战略预留;“四廊”为链接四条生态廊道,延续区域生态构架;“五廊”为塑造五条垂向商服走廊,实现区域产城联动,强化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纵向的功能联系。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1.规划立意与构思 (1)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完善用地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已有的生态格局形成“三纵两横”的生态网络。 (2)以行政中心为原点,两条城市轴:城市中心文化轴与城市中心商业轴形成新城市中心区的骨架,这样的布局打破了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布局互相孤立的传统 方式,从而将城市商业轴的人气引入到行政中心,使行政中心充满生机,形成 资源良性互动,充分发掘了用地价值,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 以嵌入的方式位于城市公共区域周边,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公共区域。将环境景 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设计融为一体,突出闽南山水城市特色。 (3)新中心区以行政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形成以行政中心区为原点,向外扩散的开发建设轴。通过滚动式的开发建设使建设沿着十字轴线方向向外推进,使建成 区总是处在一种相对完善的空间格局中。 2.规划布局 2.1 总体布局 新的城市中心区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一个十字花瓣的空间轴线,新城区的主要公共功能——城市文化和城市商业位于这个十字轴线上,构筑清晰简洁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局部疏通水体,完善水网结构,形成环状的自然水系与十字型的人工水系相结合的水网结构。 公共区域采用“建筑群+外环绿带”的组织方式,体现公共区域的外向与开放;住宅区

采用“建筑群+中央庭院”的模式,创造居住区内敛与宁静的空间环境。 2.2 空间构成与功能布局 (1)开放的空间体系 (2)行政中心区 (3)城市中心文化轴 文教卫生区 会展区 滨江生态公园 (4)城市中心商业轴 (5)居住区 3.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范围内形成以水仙大街\新蒲东路\五号路\东二号路为主要骨架的道路系统,结合周边的迎宾路、东环城路,构成区域内的交通要道。 规划设计方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城市公共区域中的十字步行系统。 4.3 城市尺度与高度控制 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的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般不超过10层,住宅不超过6层。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地块规划设计要点说明

空间要素控制图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地块规划设计要点说明 (M 区/M-15) 根据《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的要求,对申请地块提出规划设计的初步要求如下: 一、用地性质: C1/C2/C3/C4/S3/U2 商业服务业设施及商业办公用地, 用地应充分体现中心区物业高度集聚的用地特征,特别是在垂直方向的功能综合特征,并结合组团建筑以及周边交通条件,综合考虑在近地及地下层设置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连接周边的公共通道。 二、用地面积: M-15地块约4139.15平方米。(以用地许可证为准)。 三、用地指标和设计指引: 1、 规划地块容积率: (以用地许可证为准)建议 M-15地块10。 2、 规划建筑总面积: (以用地许可证为准)M-15 地块4.14万平方米。 3、 规划建筑覆盖率:不低于80%,鼓励贴线建设,不设覆盖率上限。但在地面首层需要满足地面首层指引留设必要的公共开放空间(详见城市空间控制总图)。 地块平面坐标图(最终依据规划国土局核发文件为准) M-15

4、建筑退后红线:M-15地块北、东、西侧除去指定留设首层公共空间外, 均采取贴线建设(零退线);地块中部留设广场型开放空间面积不小于850平米并与东侧及北侧地块开放空间对接,南侧建筑后退用地红线2米。在组团中与周边地块的总体空间控制要素详见附图。(地块空间要素控制图如上所示、图例参照附图) 注:零退线指建筑整体各层投影与用地红线贴合,允许建筑首层退后做内缩处理;建筑地下空间的退缩要求需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划建设规范执行,以确保市政管线与建筑基础施工的必要退后空间。 5、首层建筑功能设置及建筑功能面积要求 作为完整地块开发,需要在建筑近人尺度既首层(包含地下层)空间安排与南山中心区定位对应的公共性城市商业文化及其他服务设施,并提供良好的开放性和可达性,避免单一封闭功能大堂的出现。 为保障街区活力,要求商业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6000平米(仅指近地面层部分,未包含地下商业和可能的顶层商业),同时应结合地面及首层地下空间主要部分布置,并保证商业空间与周边地块以及地下空间系统的有效联系。特别是与北侧广场和东侧建筑的立体连接,应该考虑在地面进入地下空间的便捷设施与通道,同时在地面体供地下采光、通风、避难疏散等必要的空间和设施。 对于除商业以外的其余建筑功能面积不做指定要求,建议结合区位优势提供酒店、餐饮等中心职能公共服务性强的功能。 6、规划控制的建筑高度:M-15地块建议为分离的南北两部分建筑体量,设置南 侧塔楼,高度控制100米以下,北侧塔楼,高度控制50米以下,群楼18米以下,(具体范围参见空间要素控制图)。 7、规划绿地率:地块处于密集开发地区,根据具体的建筑方案进行场地外绿化 设计,提供20%左右的室外公共空间,其中的绿化比例结合景观设计确定。 建议结合裙楼顶层,步行连廊等立体空间设置屋顶绿化。 8、机动车停车位:按用地比例参照《深标》配建,考虑中心区特征可适当降低 停车标准。地面仅考虑沿街停车带(限时收费停车)和地下或地上车库进出口设置。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布置在地块东侧及南侧,并要求机动车道与所开口街道垂直设置,单向出入控制车道宽度,减小对于人行空间的阻隔,此外地块所处组团设有地下公共停车环道系统,地下车库的设计因按照环道设置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

地块平面坐标图(最终依据规划国土局核发文件为准) 空间要素控制图 《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地块规划设计要点说明 (J 区/J-04) 根据《南山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的要求,对申请地块提出规划设计的初步要求如下: 一、用地性质: C1/C2/C3/C4/S3/U2 商业服务业设施及商业办公用地, 用地应充分体现中心区物业高度集聚的用地特征,特别是在垂直方向的功能综合特征,并结合组团建筑以及周边交通条件,综合考虑在近地及地下层设置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连接周边的公共通道。 二、用地面积: J-04地块约4322.36平方米。(以用地许可证为准)。 三、用地指标和设计指引: 1、 规划地块容积率: (以用地许可证为准)建议 J-04地块14.76。 2、 规划建筑总面积: (以用地许可证为准)J-04 地块63800万平方米。 3、 规划建筑覆盖率:不低于90%,鼓励建筑地上部分的贴线建设(零退线)﹡,不设覆盖率上限。但在地面首层需要

满足地面首层指引留设必要的公共开放空间(详见城市空间控制总图)。 4、建筑退后红线:J-04地块各边均采取贴线建设(零退线)﹡,南、西侧留 设首层步行内缩空间(建议尺度高6米深3米);在所处J街坊组团中与周边地块的总体空间控制要素详见附图。(地块空间要素控制图如上所示、图例参照附图) 注:贴线建设或零退线﹡仅针对建筑地面以上部分,指建筑地面以上整体各层顶视投影与用地红线贴合,允许建筑首层退后做内缩处理及局部退缩变化,但建筑实体空间轮廓均不得超出用地红线范围,; 建筑地下空间的退缩要求需按照深圳市相关规划建设规范执行,以确保市政管线与建筑基础施工的必要退后空间。 5、首层建筑功能设置及建筑功能面积要求 作为完整地块开发,需要在建筑近人尺度既首层(包含地下层)空间安排与南山中心区定位对应的公共性城市商业文化及其他服务设施,并提供良好的开放性和可达性,避免单一封闭功能大堂和首层功能的出现。 为保障街区活力,要求商业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8000平米(仅指近地面层部分,未包含地下商业和可能的顶层商业),同时应结合地面及首层地下空间主要部分布置,并保证商业空间与周边地块以及地下空间系统的有效联系。特别是与南侧街坊中心开放空间J-05地块和西侧建筑群体的立体(地上及地下)连接,应该考虑在地面进入地下空间的便捷设施与通道,同时在地面提供地下采光、通风、避难疏散等必要的空间和设施。 对于除商业以外的其余建筑功能面积不做指定要求,建议结合区位优势提供综合办公、酒店、餐饮、文化等公共服务性强的使用功能。 6、规划控制的建筑高度:J-04地块为单一塔楼及裙楼组合建筑体量,塔楼高度 控制150米以下,群楼18米以下,(具体范围参见空间要素控制图)。 7、规划绿地率:地块处于密集开发地区,根据具体的建筑方案进行场地外绿化 设计,地块内提供10%左右的室外公共空间,其中的绿化比例结合景观设计确定。建议结合裙楼顶层,步行连廊等立体空间设置屋顶绿化。 8、机动车停车位:按用地比例参照《深标》配建,考虑中心区交通政策特征和 整体需求控制可适当降低停车标准。地面仅考虑沿街停车带(限时收费停车)和地下或地上车库进出口设置,地块内不允许设置停车场。机动车出入口设

珠海十字门商务区城市设计概念方案规划设计任务书0610-教学教材

珠海十字门商务区城市设计概念方案 规划设计任务书 项目名称:珠海十字门商务区 城市设计概念方案 主办单位: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十字门商务区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北京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二、项目名称 (4) 三、十字门商务区规划范围 (4) 四、十字门商务区的战略定位 (5) 五、十字门商务区规模测算 (6) 六、十字门商务区规划分区 (7) 七、十字门商务区的规划理念及原则 (11) 八、规划方案征集要求 (14) 九、规划成果要求 (16) 十、规划依据 (17)

一、项目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珠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树立了特区品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珠海及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明确将珠海定位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为把珠海打造成为珠江西岸产业辐射地、成为珠三角城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加速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战略下,珠海未来的发展已不再是珠海的珠海,而是珠三角的珠海、粤港澳的珠海,这将为珠海发展成为珠三角高端产业转移、粤港澳产业交流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珠海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光明的发展前景、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珠海急需践行一条全新发展道路,塑造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完成推动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历史使命,实现城市的二次成功创业和转型,再次续写珠海的辉煌。 珠海城市总体格局为“东西两大板块、组团发展”。东部板块即环港澳的东部地区,包括唐家湾、香洲主城区、横琴岛和万山群岛,突显滨海花园城市风貌。其中“环澳门”城市带范围包括拱北、湾仔和横琴岛,“环香港”城市带范围包括香洲的香炉湾及万山群岛。西部板块包括斗门区、金湾区和高栏港经济区的西部地区,突显滨江田园城市风貌。 基于城市格局的特点,东西两大板块之间及其内部主要通过珠海大道(西部)及情侣路(东部)形成城市发展主轴,两条主轴既是交通的通道,又是景观的通廊,有效地整合了东西两大板块城市发展的脉络,形成珠海的一个城市特色。 就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东部板块明显强于西部板块。由于东部板块具有毗邻港澳的优势,在东部板块发展主轴情侣路上邻近澳门的区域打造珠海的城市中心成为珠海未来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城市方案与对策

洪山区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城市设计案出炉! 发表于2018-9-14 23:16:32 2017年6月,市国土规划局联合洪山区**,结合高铁枢纽地位夯实、东湖绿道社会效益彰显以及2019年军运会大事件等发展契机,启动编制新一轮《春湖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规划考虑与东湖绿心联动及边区域功能衔接,将规划围在商务区原6.74平公里围基础上,扩大东至青公路、北至友谊大道、西至二环线、南至东湖,用地面积18.53平公里。2018年4月16日,市**组织相关部门专题听取汇报。2018年6月27日,市国土规划局组织召开《春湖高铁商务区城市设计》专题会,会议原则同意总体城市设计框架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案。

本轮规划在工作模式上突出多平台、跨学科深度融合的特点。规划编制环节采用“产业策划”+“城市设计”+“交通战略”联合工作模式,由市规划院联合SASAKI,奥雅纳,仲量联行等机构共同编制。规划实施环节则采用“土地储备”+“审批管理”+“招商运营”+“基建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实施模式,探索了我市重点功能区规划、管理、建设、运营的新路径。 在功能定位上,总体定位为华中、新经济的窗口门户,具体职能上分别是城市专业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承载区、区域高铁枢纽的综合商务区和景城功能深度融合的旅游示区。在产业体系上,构建以创新、交流、生态为主导向的三大产业体系和总部经济、联合办公、交流展会、双创孵化、共享经济、专业服务、休闲旅游、新型零售、文化艺术九大产业门类。

在总体案框架层面,规划提出构建纵横双轴、三区协同、四廊串接、五带引领的规划结构。其中,“双轴”即在区域层面构建十字轴,突出人本体验;“三区”为划定三个功能片区,明确规划重点,其中,功能提升区位于两港公园以西,以改造提升为主。核心发展区位于两港公园与三环线之间,是新经济平台重要的空间载体,为本次城市设计核心重点区域。延伸拓展区位于三环线以东,延伸和拓展核心功能,为未来发展做战略预留;“四廊”为四条生态廊道,延续区域生态构架;“五廊”为塑造五条垂向商服走廊,实现区域产城联动,强化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纵向的功能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