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公输导学案

24公输导学案

24公输导学案
24公输导学案

24、《公输》(第一课时)

《墨子》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2、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学习重难点]

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

预习·导读

(一)预习指导

1、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划出文中重点词语、句子和自己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3、熟课文,以读准字音、句读,朗读流畅为目标。

【链接材料】——1.《墨子》及墨子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链接材料】——2.公输简介: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二)语音生字多音字:

械() 轩() 舆( ) 犀兕( ) 鼋() 罨() 鲋() 梓() 褊楠( )请说之( )长木() 公输盘() 见我于王() 禽滑厘()

学习过程

一、导入(2分)

二、预习检查(用双色笔,改错时用红色笔)(5分)

三、自主学习:10分

1、通假字

①、公输盘不说(通“”,高兴)②、子墨子九距之(通“”,阻挡)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抵挡) ④、公输盘诎(通“”,理屈)。

2、重点语句翻译

①、夫子何命焉为? 译:②、宋何罪之有? 译:③、胡不已乎? 译:④、胡不见我于王? 译:

⑤、此为何若人? 译:

3、试译课文

同桌结成学习小组,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四、合作探究:15分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②、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2、课文第一段中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说明了什么?

3、墨子战胜公因公输的策略是什么?

五、练习反馈:10分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

3、再拜

..()()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

....乎()()()

6、胡不见.我于王()

7、子墨子九距.之()

8、子墨子守圉.有余()9、公输盘诎.()

10、吾知所以

..距子矣()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六、总结,课堂检测(3分)

重点语句

七、作业布置:翻译全篇

学习体会:

24、《公输》(第二课时)

《墨子》

[学习目标]

1、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3、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2、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

学习过程

一、导入(2分)

二、预习检查(用双色笔,改错时用红色笔)(5分)

三、整体感知(知识回顾与复习指引)(10分)

本文记叙了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主张,热心救世,奔走于诸侯国之间的情景。表现了墨子的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从而说明只有把和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的道理。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后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四、合作探究:(15分)

1、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却仍然不能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2、从墨子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墨子的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五、拓展提升:(10分)

1、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堂检测(3分)

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③请献十金。

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⑤宋何罪之有?

⑥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⑦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⑨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七、作业布置:

学习体会:

绝对值 导学案

绝对值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会通过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在实 际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预习案】 一、 知识链接: 1、具有 、 、 的 叫做数轴。 2、3到原点的距离是 ,—5到原点的距离是 ,到原点的距离是6的数有 ,到原点距离是1的数有 。 3、2的相反数是 ,—3的相反数是 ,a 的相反数是 ,a —b 的相反数是 。 二、 自学指导(请安静的阅读并理解书本绝对值的类容,完成下面类容) 1. 自主学习: 问题1、两位同学在书店O 处购买书籍后坐出租车回家,甲车向东行驶了10公里到达A 处,乙车向西行驶了10公里到达B 处。若规定向东为正,则A处记做__________, B处记做__________。 (1) 请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 (2) 这两辆出租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 (3)在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 34 和3 4 的点呢 归纳: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 例如:4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到 的距离,所以| 4|= 。 同理:—6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到 的距离, 所以|—6|= 。 【探究案】 2.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请在小组内说出| 7|、∣—∣、∣2 5 -∣、∣0∣的意义及其值。 2、(1)|+2|= , 5 1 = ,|+|= ; (2)|0|= ; (3)|-3|= ,||= ,||= . 归纳:把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验证是否正确。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代数意义:a = ()()()??? ???-=?0000a a a a a 思考: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 由此归纳出:a =()()????-≥00a a a a 或:a =()()? ??≤-?00a a a a 3、绝对值的四个特性:(重点,难点,加强记忆这些知识点) a :绝对值是一个 数 ,即a 0≥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 (2)+(-3) (3)-3 2- b :互为 数的两个数的 相等,a =a - c :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没有。 例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的数有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________________ 例3:(1)已知a =5,则a= (2)若1+y =3,则y= 一、选择题 1、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负数或零 D .正数或零 2、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 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绝对值不大于的整数有( ) A .11个 B .12个 C .22个 D .23个 4、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的倒数是(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5、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多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D 、任何数的绝对值 一定是正数 7、│a │= -a,a 一定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有理数不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一定不相等 B 、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一定不相等 C 、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不相等 D 、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反,那么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9、-│a │= -,则a 是( ) A 、 B 、- C 、±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年级下人教版语文21-24课导学案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边读边想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导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qù zhūang shì shùn xù shuaì lǐng ( ) ( ) ( ) ( ) mì shí guī cháo h? xie ( ) ( ) ( ) 2、我能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结( )瓜鸡冠()花场()地几场()春雨率()领3、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时令: 捣衣: 向晚: 天高地阔: 二、合作、交流、探索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来。 3、找找课文哪一句话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乡村的哪些生活场景?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迁移训练: 1、这个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出来。 2、本文主要抓住了小镇早晨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水乡小镇的 ( ) 。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探究 1、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全班交流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迁移训练: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2.《乡下人家》一文围绕()这句话写的,按照()顺序和()顺序,写了屋前的(),门前的()屋后的(),院里的(),河中的(),门前的(),夜静时的(),展现了()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 3、填写关联词。 A、()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B、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C、乡下人家,()住着小小的房屋,()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种南瓜,()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4.读一读: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 最美乡下人家。 学习收获: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精品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自主归纳】 “ ”表示. 问题2:(1对值是什么? 【自主归纳】0的绝对值是______. 三、自学自测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5 四、我的疑惑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绝对值的意义及求法 问题:(1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 乙车向西行驶10km 到达B (2)以O B 要点归纳:|”表示. -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0到原点的距离是 ,4到原点的距离是 , 探究点2:绝对值的性质及应用 观察与思考:|5|=5

|3.5|= 3.5 |100|=100 |-3|=3 |50|=50 |-4.5|=4.5 |-5000|=5000 |0|=0 … 思考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0的绝对值是什么? 结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0的绝对值是0.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结论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思考2: 若字母a 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1)当a 是正数时,|a |=____;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当a 是负数时,|a |=____;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当a=0时,|a |=____. 0的绝对值是0. 反思:相反数、绝对值的联系是什么?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2,- 5 3 , -7.5, 0. 例2 填空 (1)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______, (2)绝对值等于5.25的正数是_____, (3)绝对值等于5.25的负数是______, (4)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_______. 例3:若|a|+|b|=0,求a,b 的值. 提示: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0,|b|≥ 0. 例4:已知|x-4|+|y-3|=0,求x+y 的值.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梅兰芳蓄须(教案)

23*梅兰芳蓄须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 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 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对梅兰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 1.读课题。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 2.品课题。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2.4 绝对值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2.doc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2.4 绝对值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2 【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导学指导】 一、自主预习: 问题:如下图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合作探究(1):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 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1 3 的绝对值是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3)、∣24∣= . ∣—3.1∣= ,∣—1 3 ∣= ,∣0∣= ; 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用式子表示就是: 1)、当a是正数(即a>0)时,∣a∣= ; 2)、当a是负数(即a<0)时,∣a∣= ; 3)、当a=0时,∣a∣= ; 4、巩固新知 P11第1、2、3大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合作探究(2) 阅读P12问题—P13第4行,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左边的数。 也就是: 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三、当堂评价: 1、自学例题 P13 (教师指导,学生上台板演)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2.5和—∣—2.2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优质教案

23《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课下老师让你们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老师今天来考考你们的搜集情况。 你们知道京剧里有哪些角色吗? 预设: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你们知道四大名旦分别是谁吗? 预设: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就是被称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先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关于梅兰芳的资料你知道多少呢?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梅兰芳的资料。

预设:梅兰芳,我国杰出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梅兰芳的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题。(梅兰芳蓄须)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2.逐个朗读,开火车读生字。 3.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4.形近字辨析: 迫-舶-泊邀-激-缴扰-忧-优 拒-柜-距签-銮-鑫订-盯-钉 (二)整体感知。 1.品读“阅读提示”,交流一下:你得到哪些信息?(议一议) (1)梅兰芳的相关情况。 (2)阅读课文的重点。 (3)课外拓展的学习任务。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照应文题,说明梅兰芳有过一段蓄须的历史。 第二部分(2-7):家国沦陷,梅兰芳决定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军表演。 第三部分(8-9):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继续表演,令人钦佩。 三、课文赏析 (一)闻名世界。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你的学习成果。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这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向我们介绍了梅兰芳的地位。 我们说这一段还为我们设置悬念,你认为设置了什么样的悬念呢?有什么样

2018_2019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梅兰芳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24 梅兰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lún)陷。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huǎng)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请他到电台去为他们播一次音。虽然并没有明说播音的内容,但梅兰芳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jù)绝了。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梅兰芳平时性情温和,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纠缠,他发怒了。他明白,虽然这场戏的大多数观众是普通百姓,但一旦应邀登台唱戏,日后如果日本人邀请去唱戏,去“满洲国”或东京演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回绝呢?于是,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著名画家丰子恺(kǎi)曾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líng)’,有几人欤(yú)?”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sāo)扰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香港沦陷后,日本占领军又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怎样才能让日本人断绝请他登台演出的念头呢?冥思良久,梅兰芳终于有了一个办法,那便是“蓄须”。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变得极其随便,头发很长时间才理一次,而以前每天都要刮掉的胡须,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爸爸,你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来了?” 梅兰方起初笑而不答,只是抚摸着胡须,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孩子们追问急了,他才装作幽默地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谁都知道,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从来都是扮演旦角的。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péngpài)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猜到了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zhuó〕实有些无奈。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yì)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tì)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斩钉截铁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

《绝对值》导学案

1.2.4《绝对值》导学案 □自学导读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从代数、几何两个角度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能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重、难点】 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难点是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理解。【读书思考】 1. 回答下列问题: (1) 绝对值是12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是什么? 有没有绝对值是-3的数?为什么? (2) 有没有最小的正数?有没有最大的负数?为什么? (3) 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把它写出来. 2.下列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2)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3) 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4)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0的绝对值是。 即(1)当a是正数时,|a|=;(2)当a是负数时,|a|=; (3)当a=0时,|a|=. □典题解析 例1、用一用 (1)15的绝对值是,即|15|=; (2)+108的绝对值是,即|+108|=; (3)-3.14的绝对值是,即|-3.14|=; (4)0的绝对值是,即|0|=. 例2、想一想 (1)有一个数,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2007,则这个数的绝对值等于; (2)-23的绝对值是,即=. (3)一个数的符号为正,绝对值等于7,这个数是; (4)一个数的符号为负,绝对值等于7,这个数是. 例3. 写出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整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1. 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 。 2. | +4 |= ,| -4 |= ,| 0 |= 。 3. 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 ,它们互为 。 4. 绝对值小于4且大于2的整数有 个,它们是 。 5. -27的绝对值是 ,绝对值等于2 7的数是 。 6.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这个数是( ) A .不等于0的有理数, B. 正数, C. 任意有理数, D. 非负数 7.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 0的绝对值是 。 8.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1)|-3 |=|+3 | ( ) (2) |-1.5 | > 0 ( ) (3)| a -1|=a -1 ( ) (4)| a | ≥ a ( ) 9. 下列各式的结论成立的是( ) A. 若| m |=| n |,则m > n ; B. 若m > n ,则| m | > | n |; C. 若| m | > | n |,则m > n ; D. 若m < n < 0,则| m | > | n |。 10. 如果|-a |=-a ,那么( ) A. -a 一定是负数, B. -a 一定是非负数, C. | a |一定是正数, D. -| a |一定不能是0 11. 如果| a -1 |=0,则a = ;如果| a+1 |=2,则a = 。 【能力提升】 1. 若| x -3 |+| y+2 |=0,则x = ,y = 。 2.绝对值不大于11.1的整数有……………………………………………………〖 〗 A .11个 B .12个 C .22个 D .23个 3.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式子:c c b b a a ||||||++ 4、已知︱a ︱=2, ︱b ︱=3,a 为负数,求a 、b 的值。 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6㎝的线段AB ,则线段AB 盖住的整点个数是多少? 0 1 -1 a b c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梅兰芳蓄须)教学反思

23、《梅兰芳蓄须》教学反思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预习课文方面我也给了同学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同学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在同学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加以补充总结。学习新课时,我首先从梅兰芳的几个小故事作为切入点,先给同学们示范用书中的语言概括地总结出第一件事情,然后让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自己试着总结出其他几件事,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概括出本文写了梅兰芳的几件事。这样学生们通过认真阅读,了解本文主要写了梅兰芳的五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围绕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来写的,突出了梅兰芳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气节,课文的脉络就十分清晰,学生很快就读懂了。 2.其次,感悟重点语句。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从句子中感悟到梅兰芳把民族气节放在了第一位,为了民族气节他宁愿放弃视为生命的艺术。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三、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面相对较窄。精读课文时,学

2017导学案模板.pdf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四年级单元 第一单 元 主备人潘正琴执教人 时 间 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过程 与 方法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相关PPT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 看一看 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 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 一个称?诗圣?)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明确学习目标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议一议 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 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 (课件出示) 3.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 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出示写作背 景) 小组长分配任 务,并组织学习 讲一讲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作补充和 总结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 示鸟飞图)(课件)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 意(出示云去图)(课件)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 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 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 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 样的孤单寂寞!) 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 小组完成学习目 标,汇报交流展示

绝对值导学案(2)

2.4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 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问题,体验使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通过绝对值与相反数及数轴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联系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1.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验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法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教学重点】 绝对值的意义 修改后: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绝对值与该数的关系,把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绝对值 的意义的学习; 2、通过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理解其中的转化思想[比较负数→比较正数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意义有理数大小比较(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导学指导】 修改后 一、知识回顾: 1、具有、、的叫做数轴。 2、3到原点的距离是,—5到原点的距离是,到原点的距离是6的数有,到原点距离是1的数有。 3、2的相反数是,—3的相反数是,a的相反数是,a—b的相反数是。 修改前 一、知识链接 问题:如下图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自主探究

1、由上问题能够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 ,—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 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13 的绝对值是 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________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_____________;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13 ∣= ,∣0∣= ; 3、由此可知:一个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1)、当a 是正数(即a>0)时,∣a ∣= ; 2)、当a 是负数(即a<0)时,∣a ∣= ; 3)、当a=0时,∣a ∣= ; 5、由此得出: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对任意的有理数a,总 有______________; 4、随堂练习 P12第1、2大题 【课堂练习】: 1、自学例题 P23例1 (教师指导) P24例2 (教师指导) 2、P24 练习1,2,3 【要点归纳】: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即 ∣a ∣=??? ???? 【课堂作业】P24—25 习题2.4 1,2,3,4 【拓展练习】 1.如果a a 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O B .a ≥O C .a ≤O D .a <O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24 梅兰芳|语文S版

梅兰芳 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任务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书题启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十四课梅兰芳。 2、师:请和老师一齐书写课题。梅是傲雪的梅,兰是君子兰的兰,芳是芬芳的芳。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由此可见梅兰芳这个名字是有一个有深意,有气节的名字。 二、引出话题 1、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课文讲述了梅兰芳的什么事情呢?为了写梅兰芳这个人,作者写了哪几件典型的事例呢?(具体记叙了梅兰芳不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几件事,分别是:拒绝播音、拒绝登台、拒绝诱惑、蓄须拒演、注射拒演板书) 2、师:梅兰芳在拒绝谁?为什么拒绝? 生: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出示图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残害了无数的生命,使神州大地生灵涂炭,而日本人邀请梅兰芳恰恰是为了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

3、师:面对日伪三番五次的骚扰和邀请,梅兰芳宁可避居香港,宁可连生命都不要,也绝不妥协,所以丰子恺发出深深的慨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4、师:拒绝说起来简单,拒绝就意味着失去,在梅兰芳一再拒绝的过程中,他到底失去了什么呢?请孩子们潜心默读,在字里行间去穿行,勾画出相关的的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用心体会他到底失去了什么? 三、感受失去 1、失去了奢华的生活 2、失去了整洁的外表 3、失去了舞台和艺术 4、失去了健康 师:刚才孩子们在一个个故事中感受到了梅兰芳失去了很多很多,孩子们看看这五个故事的排列,再想想这些失去有什么发现?(失去一次比一次失去的更多)说明作者在安排这些典型事例的时候是层层深入,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2、师:从演出的拒绝到失去健康、甚至差点失去生命,面对每一种失去他都那么坚定,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齐读,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孩子们,梅兰芳失去了很多很多,但他始终没有失去什么?(板书:不失民族气节)

导学案第20_21_22_23_24课

导学案 Lesson 20:At the Post Offiice 学习目标:1.会听、说、读、写单词send 2.会用“How much____________?”说话。学习重点:本课单词和重点句型 学习方法:分组练习 学前准备:1.准备明信片2张 2.根据汉语写出单词。 明信片_______邮票_______需要______ 学习过程: 一、每组同学设计一组“问路“的对话。 1、小组内设计并练习对话。 2、各小组展示练习结果。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习单词 Send 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三、师生互动练习对话 四、反馈练习 1、学生分组设计一组“买东西“的对话 2、展示各组成果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sson21: Writing the Address 学习目标:会在明信片上写地址 学习重点:在明信片上写地址 学习方法:实践练习 学前准备:空白明信片1张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本课有关内容 1、明信片各部分的名称 左____右____顶部____底部____角落____ 2、明信片内容的书写格式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听录音。(1)感受语音语调(2)跟读 4、回答问题 (1)W here does Danny write the address ? (2)D o you know Danny`s address ? (3)W here does Danny put the address ? What is it ? 5、我会说

2.3绝对值导学案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题神木县店塔初级中学课堂导学案 三试一试,你肯数学亍 1、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3绝 对值广2的绝对值是,记作 店塔初级中 ?侧,距原点 年级七 一侧,距原点 教师龚小斌 个单 位, 执教单位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的 的 ;表示I 7的点在原点时间个单位,所以-7 的绝对值是—7,记作具体内容 能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语言说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法…. 201 4.9.18 掌握绝对值的表示方 __,它表 3、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与代数式的互相转化过程中,体会数学中数形结合的 点学习重点____ 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学习难点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说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的距离,所以|+5|= ______ ; 学一般的,已数一个上一点表示的对值,a的绝对值记 作啥 示此丿 知 2、|+5|表示数轴上+5的点到 思 想。 四 、 3|表相反数距离,所以卜引二一; 、个这样的么吗同点?3_2距离,3所以M=_5呢‘你还能|+8|=总结:、如果两|+8个数的相反数-1 、的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1、将上面三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每组数所对应的点 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正数的绝对值等于() 结论: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 负数的且与原点的距离J ( 2、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的绝对值等于()I- | 归纳 究 我 支 招 五 、 距离; 洌举 ?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 议一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 =2: 有理数,-则的绝对值等I等于多记作I- 3 | =3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教学实录

23 梅兰芳蓄须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促讲,感悟人物情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梅兰芳先生隐居罢演以表明自己的抵抗态度,此时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放过他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那个可恶的日本司令官了吗?哪些词让你感到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蛮横的嘴脸?把你找到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生:多次逼迫、随时随地、骚扰。 师:在中国,这三个词可以形容一类人,那就是地痞、流氓、无赖!可见日本侵略者与这类人一般无二!面对这样的情境,梅兰芳最后只能——生:蓄须明志! 师:梅兰芳蓄须要明什么志? 生: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出的决心。 师:是的!这就是一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 师:以演戏为生的梅兰芳先生,长期罢演,生活入不敷出,为了养家他只能卖房糊口。梅兰芳眼前出现了种种诱惑,快速浏览第4自然段,找出这些“诱惑”。 生:戏园老板的劝说、金钱诱惑。

师:戏园老板怎么劝说? 生:“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生: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师:对比这两句话,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强烈? 生:反问句表达更强烈。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戏园子老板的话。 生:…… 师:劝说不动,有人甚至开出预支二十两黄金的条件,以求打动梅兰芳的心,他们成功了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生:梅兰芳没有动摇。“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梅兰芳的坚决? 生:宁可……也决不…… 师:你能用这组关联词说句话吗? 生:…… 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语气坚定,再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这就是他的崇高的爱国情怀! 赏析:在本片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边读边抓住关键词体会

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 1.欣赏电影《梅兰芳》京剧视频《穆桂英挂帅》,展示梅兰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资料图片。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2.教师小结:5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全文,强化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比较简略? 2.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板书:拒绝登台卖房度日香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1.深入学习后三件事 师:“卖房度日”“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3—7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滞留香港避演(第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3自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