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微格教学

语文微格教学

语文微格教学
语文微格教学

语文微格教学

语文微格教学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英文为Microteaching,意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方式进行了改造,运用电教手段,系统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逐步形成了微格教学这一培训模式。由于微格教学在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种教学训练方法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阿伦(W.Allen)对微格教学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具体而言,所谓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物理、化学、中文等系进行了实践,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1993年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在国家教委的资助下,分别建立了微格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反复实践.实践表明,用微格教学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过程

微格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事前的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学习者的特点等

2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

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分别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导入、语言、提问、讲解、变化、强化、演示、板书、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技能}

教案根据确定的教学技能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微格教学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要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

3 提供示范

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典型。也可对照使用,一般以正面为主

4 微格教学实践

(1)组成微格课堂

教师角色由师范生扮演

学生角色由被培训者的同学或真实学生来扮演

教学评价人员被培训者的同学或指导教师

技术人员专业人员或被培训者的同学

(2)角色扮演

被培训者上一节课的一部分练习一、二种技能,一般10——15分钟,要先做一简短说明以便明确:训练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

(3)准确记录

一般用录像的方法记录,也可以用录音或文字记录,录像更及时、真实、有效

5 反馈评价

(1)重放录像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结束后要及时重放录像,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观看,以近一步观察被培训者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2)自我分析看过录像后教师角色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

(3)讨论评价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指导教师要从各自的角度来评价实践过程讨论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6 修改教案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出的问题修改教案进入再循环或者进入教学实习阶段。

三微格教学的特点

1 理论联系实际;

2 目的明确;

3 重点突出;

4 反馈及时;

5 自己“教育”自己;

6 利于创新;

7 心理压力小;

8 施教真实。

四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订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人、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分配微格教学的教案通常限10分钟左右,在设计时要仔细估算每一教学行为所用的时间,这对于师范生尤为重要,有利于他们今后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检验设计内容当教案初步设计完成,学员先自我检验,再交给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从中了解学员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反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更趋完善,更符合微格教学的特点。

五、微格教学教案编写

微格教学是一种模拟教学,其教案与一般教案类似,都是在深入钻研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微格教学毕竟是一种训练体系,其教案的编写有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

1微格教学教案的格式与结构微格教学的教案,是对微格教学设计的蓝图,其格式有多种,其结构内容主要有:

培训技能课题

主讲教师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时间分配教学行为教学技能学习行为备注

教学目标即学习目标,指学生在教学后的最终学习行为,因此,目标的陈述要符合行为目标编写的要求,简明、具体、便于观察和监测。

时间分配指预计授课行为和学习行为所持续的时间。

教学行为要求将讲授、演示、提问的具体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等,依次按教学进程的顺序进行陈述,以利受训者有计划地按程序进行微格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指在相应的教学进程中标明所使用的教学技巧,以便受训者能有计划地、规范地应用和体现在教案中增设这一栏,通常被认为是微路教学特点的体现。

学习行为是指教学设计中预计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将产生的学习行为,如观察、板演、复述、回答、练习等。

备注一般提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果使用教学媒体,应在此栏中标明,以便于使用。

2 微格教学教案编写的要求微格教学教案的编制应体现以下要求:

(1)遵循一般教案编写的要求,微格教学作为一种训练系统,其教案的格式和结构有其特殊之处,但是作为教学方案的设计蓝图,则与一般教案具有共性,即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简明性等。

(2)体现微格教学的特点(如前所述)。

(3)便于课堂操作,便于检查。教案的编写要展现预计的教学过程,安排怎样教和怎样学,就怎样写。这样做,既便于受训者对课堂运行的操作,也易于检查其不足之处。

第二讲导入技能

一什么是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通过导人,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因而又叫定向导入。二导入的作用

1 激发作用;2、诱导作用;3、总领作用。

三、导入技能的类型

1 直接导入;2. 经验导入;3 旧知识导入;4 实验导入;5 直观导人;6 设疑导入;7 事例导入;8 悬念导人;9 故事性导入

四、导入的结构

1 引起注意

导人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与

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能迅速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注意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已经引起注意的标志是:同学们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思考,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或议论纷纷……

善导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引向有意注意。

2 激起动机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

3 组织指引

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

4 建立联系

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立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同新知识发生了联系.从而引入新课。

五、应用原则与要点

1 对象突出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内容突出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3 语言突出简明性,简洁明快,短小精悍,以一当十。

4 方式突出多样性,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随需变化。

5 艺术突出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六、导入技能评价表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 (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导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15

2 导入方式选择正确 10

3 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5

4 导入有利发展学生的能力 10

5 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10

6 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恰当 10

7 导入富有启发性 10

8 导入语言清晰简练准确 10

9 导入时间掌握恰当 10

评价意见

《孔乙已》的十种导入法

1.巧设悬念。

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2.破例切入。

《孔乙己》篇幅较长,授课节数多,教学内容冗长且分散,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导课时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抛开正常顺序,或倒叙,或拦腰截入,直接切入课文的教学重点,以纲举目、开门见山。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典型人物,这个人物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下笔写的呢?请大家先看课文第三段的这句“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句中哪个字眼最关键呢?是“笑”字。孔乙己为什么可笑?

人们笑他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抓装笑”做文章?学完了这篇课文,就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了。

3.投石激浪。

有位老师执教《孔乙己》这样开讲:“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如此开讲,注重抓住人物典型语言和外貌,从反面去造成一种吸引力,促使教育对象去探究教材中的人物。这对于学生了解孔乙己及他生活的环境,认识封建社会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剧有极大的帮助。能收“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4.设疑辨析。

争强好胜,猎奇善辩是青少年学生的性格特点。课堂教学伊始,若能巧设疑难,引发争论辨析,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索研讨,能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之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动机。因此也可这样开讲:“鲁迅先生是家喻户晓的大文豪。他在《孔乙己》(板书课题)的结尾写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有人说这是一处败笔,因为‘大约’、‘的确’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矛盾的。你同意这种意见吗?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5.异军突起。

有位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叫孔乙己。”教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回答道:“是绰号。”老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面对这个异军突起的问题,沉思起来,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和课堂教学中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掀起了他们思维活动的波澜,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此时开讲正文,正值妙时。

6.成语导入。

新课伊始,可在黑板上写两个填空题:其不,其不。学生一个个搜索枯肠,寻求答案。正在他们苦思冥想,思想高度集中之际,点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答案,然后就势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孔乙己》。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社会制度及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阅读时大家用心体会鲁迅先生笔下、心底的这种(手指词语)感情。”这样开讲,不仅语言凝炼精致。占时短,切入教学内容快,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7.温故知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讲《孔乙己》一文,可让学生回忆一下初一时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二时学过的《故乡》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道:“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又是一篇巧用对比手法的佳作。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文中怎样作对比,并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8.即兴导入。

就是根据授课时天气环境、场景、教室氛围,结合所要讲的课文内容,用巧妙的语言来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如:有一次,我讲《孔乙己》,时值深秋,天气有点冷,我走上讲台发现下面不太安静,于是我说:“同学们,遇冷,人们常用添加衣服、烤火、喝热汤或饮酒等方式来暖身子。近百年前,也是这样的秋后,有一残疾人来酒店喝酒。他是为了御寒吗?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他以前是什么

样子?他以后又会怎样?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板书课题)这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打开课本,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9.运用插图。

图画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而我们面对的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多种感觉的感知材料、丰富多彩的表象,让他们大脑皮质中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触发潜伏在其意识深处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义教版教材上,《孔乙己》一文中有张插图,是以孔乙己喝酒为题材的。开课时,可引导学生看此图中人物的动作、服饰、表情,为插图拟题,想其中的含义。如此看一图而观全篇,结合课文内容利用课文插图来导入课文。

10.音乐渲染。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尽情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深深体味课文的情感。因而,导入新课时可播放音乐作品,来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教《孔乙己》,未开讲首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凄婉的乐曲使同学们的神情立即严肃了起来,渐入课文的情景,仿佛置身于那个冷酷、麻木的世界。此时开讲,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再举几例,解释题意、测试旧知、表演动作等等。总之,我们设计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到———因文(教材、教学内容)而异,因人(学生与老师本人)而别,循情(学情及教学时机、气氛)而变,循需(教学目的)而发。真正做到“新”、“活”而且“实”。

第三讲教学语言技能

一、什么是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做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课堂口语是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语言的目的

1 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2 教学语言技能要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学环境应该是: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三者的统一。而这正是教师提供的,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3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

以下诸要素:

(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要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方言是交流的几大障碍。如有位教师对“多”和“独”的音区别不开,因此在讲“多幕剧” 和“独幕剧"的区别时,这位教师若不借要求吐字清楚。有助于板书,学生就很难听清楚。

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人形容吐字不清是“嘴里象含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造成吐字确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地矫正,并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音量和语速。

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小听不清楚,声音过大没必要,使人听起来会感到不舒服。音量应控制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音量大小和气息控制有关。要达到一定的音量,就要注意深呼吸;要注意有控制的用气。注意音量的保持,避免听清前半句,听不清后半句。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

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耳朵有一定的承受力,超载就听不清。每分钟200——250字为宜(播音员为350字/分钟)。

(3)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合度的语调,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节奏上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它和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每个字音长音短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长短不一的停顿,这种不一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同样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4)词汇

没有词就没有语言。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词汇量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于口头表达中,才能具有一定的口语技能。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要用普通话的语汇交流。方言有很大的障碍。

准确:表达一个意思,客观事物,要用恰当的词语,不走样。

生动:注意用词形象性、可感性,注意词的感情色彩,能启发想象、联想、激发人的感情。

(5)语法。要注意符合语法,否则让人听不懂或费解。还要注意合乎逻辑规律。

这是基本语言技能,这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而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丛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

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

界限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新要求的开始。

点题、集中:指明新话题或新要求的目的。

指名:指定学生作答。

(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

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提示行为的依据。

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作出判断。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以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的回答。

(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

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加以评论。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

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正确答案。

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正确)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做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1 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学科性:教学语言是学科的教学语言,因此必须应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专业术语是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言,不用这些术语,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产生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学科性还要求教师运用本学科的教学术语来进行教学,教学术语分别表示不同的特定意义,是教学中的共同语。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在教学中不注意运用教学术语同样会造成混乱。

科学性:指一用词要准确;二必须合乎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合乎逻辑。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教学中第一位的要求。如线段就不是直线,无色就不是白色

2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教育性:教师职业本身就使其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民族传统心理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尊师心理)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始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年级越低这种影响越大。必须十分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十分注意到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还表现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爱护、的语言对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以及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学语言的教育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一致,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思想、道德、情操等各方面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教师成为学生的搬运,其教学语言的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针对性: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来研究:

内容:必须是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与学生思想感情相通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可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悖。

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生动活泼。那种“你不说我到还

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故弄玄虚、重复罗嗦、平板紊乱的语言是不允许的。

要加强口语的针对性教师要加强业务修养和语言修养,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来选择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

3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简明性语言不多一听就明白,就表达内容来说一定是经过提炼经过认真组织、使用词语一定经过认真推敲句式经过严格选择的。简明的语言也包括留有余地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启发性包括:

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归纳、演绎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学生情绪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思想感情

五、教学语言技能评价表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 (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语言表达的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10

2 语言表达有条理,逻辑严密 15

3 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简洁 10

4 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 15

5 吐字清晰,通顺连贯 10

6 声音宏亮,感情充沛,态度亲切 10

7 语言适中,语调恰当,张弛有致 10

8 普通语标准 10

9 语言与眼神、手势密切配合 10

评价意见

第四讲提问技能

一什么是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从心理学上讲,推进认识,发展思维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对认识对象发生兴趣,并产生力图了解这一对象的内在愿望——求知欲。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在心理上产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内在要求,其结果是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求知欲的产生来自疑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良好方式。二提问技能的功能

提问技能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技能之一。通过师生问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绪、心态和知识技能的具体程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意图,领会教师的点拨指引,并能检查自己学习的情况。因此,提问技能可以使师生双方协调教学步骤,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提问技能在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知需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l)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从这样目的出发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或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或使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方面,为进一步感知语言,进行深入思考做必要的准备。

(2)为学生的反应提供机会,激励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构成提问技能的主要成份有七个要素。如果能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地、恰当地运用这些要素,就能促进教学达到上述目的。

1 结构

所谓结构,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以提问的方式,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列,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使学生能了解到教学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时间联系、空间联系、意义联系等),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实现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这一问题框架,教师必须提供一些特殊信息(资料。方法等),使用板书。以帮助学生对提问做出适当反应,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设计问题框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完成问题框架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设计什么样的主问题和关键问题,如何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理解活动组织进来;在这一过程中怎样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机,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品德,提高语言能力等等,教师都必须全面地考虑清楚。

问题的设置要合乎教学的内容。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图花架子。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

(2)主问题的设计既要从课文中心内容出发,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主问题的设计应从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搭桥这一目的考虑。主问题既是教学目标的体现,又是指引学生思考的突破口。从课文和学生两方面考虑设计主问题,既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带动对全篇的理解。

(3)问题设计的难易深浅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个班的学生其知识和能力并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置问题的难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所设置的问题,能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学习一篇文章是着眼于全篇,提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主问题,还是着眼于一层一段,甚至个别词句提出一组问题;是着眼于文章内容,还是着眼于语言表达形式等等。着眼点不同,问题的难易深浅就不同。在设计问题时,都要认真考虑。

(4)问题排列的顺序要合理。

这里所说的合理,主要是指问题的排列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同时又要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

2 措词

措词是指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们能较快地做出反应。

措词准确、明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清楚学生中究竟有哪些问题,文章中哪些地方应当设疑。问题抓得准,摸得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问题提得不准,就会使提问过程流于笼统肤浅,不关紧要。其二,是问题的表述要明白、确切,让学生明确思维定向。常有这样的情况,问题抓得很准,但文字表述上有毛病,学生听不明白,因而无从思考,失去目的性而造成胡乱猜想,必然会浪费许多时间。

措词简洁,是强调问题的文字表述要简洁,不罗唆。

3 突出问题中心(焦点化)

所谓焦点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确定问题回答范围的大小。回答范围大的问题,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而回答范围小的问题,指向性强,能较有效地引入一个课题或帮助学生回忆。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就属于回答范围大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的见解。一般说,这类问题的答案不限于~种。对答案的判断,要根据提问的意图,看其是否合理。是否有创见,而不能简单地判断正误。

另一方面是指一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数量。也就是说问题的中心要突

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一个任务。任务量过多,会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忙于完成两个以上的任务,而造成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以至失去信心。

为了突出问题的中心,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步走,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参与讨论。

这种化整为零的问题任务量小又具体,成绩差的学生可以经过努力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确立了学习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获得较完整而又有深度的认识

4 提示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答问,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的这种指点是提示。提示的内容有:

(1)学生阅读中容易忽略的地方;(2)透过字面应该深入理解之处;(3)与理解课文有关的知识、资料;(4)某些重要词句;(5)语言表达形式;(6)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5分布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问题在全体学生中分市,以此来鼓励所有学生,使他们感到形成一个答案人人有责,而不仅仅只是几个特殊学生的事。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尤其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强迫性的提问也离适当的。同时要查明不自愿应答行为的原因、学生的背景、教学内容的特点等。

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

6 停顿

由于学生在反应和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有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停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意义。教师提问后停顿一下,可以环顾全体学生,观察他们对提问的反应。这些反应一般都是非语言的身体动作或情绪反应。而这些反应给教师提供了信息。停顿同样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短较,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做出回答;停顿时间较长,表明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思考。

7 反应

反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教师的反应对学生进一步参与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应,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判断是在转瞬间完成的。

分析学生的回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学生回答的正确程度。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完全正确;基本正确;完全错误;答非所问,文不对题;回答与预想答案有距离;回答超前,即教师计划两、三步才能达到目的,而他一步到位;学生对提问没有反应等等。

(2)分析学生回答的思路和误答的原因。

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应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分析。要弄清楚学生在思

考过程中,在什么地方偏离了正确方向,以致离开了预想的答案;还要分析偏离正确方向的原因——或忽略了某些内容;或对某些内容理解不恰当;或没有弄清题意;或判断、推理不合逻辑等等。只有找准了误答的原因,才会有相应正确的措施。即使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要分析其思路。这样做既能帮助回答者本人明确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挖掘他的思维潜力;同时又能帮助其他学生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明确怎样思考才是正确的。

(3)分析个别学生的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学生。个别学生回答得好,那么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否也达到这一水平;个别学生回答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他的问题是不是班上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些关系,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否则,或者为了个别人的问题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或是忽略了全体存在的问题。总之,既要面向全体,也不能忽视个别学生。

做了以上分析后,教师应立即做出反应,或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地评价,或是对问题本身做调整,再次提问。

评价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确认,即学生的回答是可以接受的,教师要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有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转化;对回答做概括;对回答做进一步扩展;对回答思路做分析;对回答方法做出确认。除教师确认外,还可调动学生群体,师生共同确认。

二是有分寸地肯定或否定,并予以纠正。评价学生的回答应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即使是回答完全错误,也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热情和公正,是使讨论深入下去的重要保证。

在提问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不理想,原因并不在学生方面,而在教师方面,即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有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搞清楚提问的毛病在哪里,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那些表述不清楚,导向不明确的问题应及时修正。例如,讲《祝福》一课,教师提问:“鲁四老爷是怎样杀死了祥林嫂的?”学生听后没有反应。这个问题过于唐突、空泛,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教师立即作了修正,改为:“祥林嫂的死和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经过修正后的题目明确、具体了,学生很快便有了反应。

对那些题目过大,综合性强的,学生回答也存在困难,应当对题目作调整,将综合性的题目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分几步解决。而对那些过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往往因为太容易,缺乏思考兴趣,也要作调整,可提高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使其有思考价值。另外,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没有听清楚提问,教师要重复提问。

四提问技能的类型

提问类型的分类由于标准、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层次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回忆提问

这类提问包括两种:一种是判别性的提问,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教师期望的目标是学生做出惟一正确的解答。只要求学生对提问做出反应,不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多是集体应答,因此,不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理解的

情况。另一种提问是要求学生回忆旧知识,如解释词语、术语,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定义,背诵课文等。这种提问主要是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

(2)理解提问

这类提问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一般理解的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二种是深入理解的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以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第三种是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人物、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深入的理解。

理解提问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层次的提问。

(3)运用提问

这类提问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运用有关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来分析文章的有关段落、语句,或是运用构词的知识来解释新的词语等等。

(4)分析提问

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尽靠阅读课文或是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5)综合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要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需要迅速检索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最后综合得出新的结论。

(6)评价提问

这类提问是要求学生对课文或全篇,或局部;或思想,或表达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或是提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回答这一类型的提问,要融进自己的感受,要综合运用新学的内容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对这类提问的回答,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教师事先向学生提出了评价的标准。

评价提问还包括,评价他人的观点,判定作品的思想价值,判断表现手法的优劣等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划分提问的六种类型,是借鉴了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这种分类的提问是与学生认知能力提高同步的,是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需要的。因此,这六种类型的提问,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层排列的。学生的回答反应,必须经历由简单辨别、选择、回忆到逐步深入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分析到综合的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在使用这几种类型的提问时,教师要考虑提问的频率和时机,尽可能多的使用较高层次的提问,以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强度,才能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2 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1)诱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

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走向思维,常常使用这一类型的提问。或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或是将学生的

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内容。

(2)疏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

(3)台阶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排列得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设计这种类型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

(4)迂回提问

这类型提问也称作“曲问”,即为着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外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意在增加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五应用要点

(1)目的性原则,目的明确,意图清楚;

(2)启发性原则,投石激浪,引发思考;

(3)明确性原则,内容指向明确,语言表述准确;

(4)适宜性原则,适量、适度、适时;

(5)普遍性原则,面向全体。

六、提问技能评价表

序号

评价标准权重A (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提问明确富有启发性 10

2 提问准确紧扣教材重点、难点 10

3 问题设计包括多种水平,促进学生思维 10

4 能把握提问时机、提问对象水平 10

5 提问后适当停顿,给予思考时间 10

6 提示恰当及时有助于学生思考 10

7 提问面广能照顾到各类学生 10

8 对学生回答能客观分析评价使全班明确 10

9 对学生的鼓舞、批评适时恰当 10

10 能注意提问方式多样化 10

评价意见

第五讲讲解技能

一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揭示,剖析其组织要素和过程程序,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实质和规律。

显然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讲解有两个特点:其一,在主客体信息传输(知识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其二,信息传输具有单向性(主体指向客体)。

优点;

1“省”,省时、省力、省钱,使用方便;

2 有效,由于教师精心组织,信息传输的密度较高,减少了学生认知中的盲目性,而有高速高效的效果。

缺点:

1 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不能解决师生交流和反馈问题,学生不能控制教与学进程

2 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学生无亲身体验。

3 只靠听,信息保持率低,尤其是满堂灌式的讲解(讲15分钟学生只记住41%,讲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3%,讲40分钟只记住20%) 要知道讲解为教师提供了主动权、控制权,但讲解不是唯一的方式,它不能替代其它方式,它只能在它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发挥其作用,与其它技能合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讲解适用的范围:

运用于事实性的知识比认知性知识效果好,用在形成性概念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教学中,知识综合、概括和总结阶段;讲解是必要和有效的。应用知识时,通过讲解引导、定向也是有利的。因此,讲解要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例如:

实验观察前的提示和说明,之后的分析总结;观看电影、录像、幻灯的解释和提示;组织实践活动的意义分析,问题说明和总结;解题的提示与指导;讨论和自学的分析总结;讲解与板书配合等,配合得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才能避免单纯讲解的不足。

内向性学生比较喜欢教师讲解;小班级讲解效果会好些。

讲解包括读、背和自然式(即席式)讲述。一般说来,读和背只能穿插运用。自然地、即席的讲述,易生动活波,效果会好些,学生也欢迎。

二讲解的目的

讲解的目的与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课程的目标体系、课堂教学目标都是一致的,体现了讲解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向。但是,单纯讲解有本身的局限性,它的目的范围也是有限制的。只有讲解与问答、讨论、板书、练习等不同教学技能相结合时,讲解的目的才能进一步扩大和发挥。例如,单纯讲解获取反馈是比较困难的。如讲解与问答和练习相结合就不难解决反馈问题。在这里所谈目的是侧重讲解本身而言的。讲解目的有如下三点:

1、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理解和充分记忆所学的知识。

2、通过生动、活泼和有效地讲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并通过讲解内容的思想性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3、通过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三讲解技能的类型

讲解技能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层次划分。我们提出解释、描述、原理中心和问题中心式基本类型。

1、解释式又称说明、翻译式。通过讲解把未知和以知联系起来。因其讲解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1)意义解释式;(2)结构、程序说明;(3)翻译性解释;(4)附加说明。

解释式一般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件性的知识,对于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单用解释方法难于收到好的效果。解释是经常、普遍运用的一种讲解方法。

2 描述式又称叙述式、记述式。

描述的对象是人、事和物。描述的内容是人、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和形象、结构、要素、,描述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描述的事物、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形象,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和了解。又可分为;

(1)结构要素性描述

要注意揭示事物结构层次关系和要素间的关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方法。

(2)顺序性描述

按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等。但其时间顺叙不能颠倒。此种描述要注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注意抓事物发展的关节点。而不是无重点、无要点,流水账似的叙述。

由于描述式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事物的结构变化过程,因此所描述的知识多是形象性的、具体的、也是初级的。描述可以提供大量的材料,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如联想、想象)的发展。但是,描述难于胜任抽象知识的传授,也难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或说概念和理论思维)的能力。描述讲解是大量应用的一种讲解方法式。

3 原理中心式

以概念、规律、原理为中心内容的讲解。又可细分为概念中心式和规律中心式。

原理中心式讲解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因为概念、规律的教学是基础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4 问题中心式

即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解。“问题”即未知,它从实际中来,以事实材料为背景。“解答”即由未知到已知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关键是方法。有了有效的方法,也就有了“过河的船和桥”。“过河”就不再是空话。选择方法和具体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知识,也离不开思维能力。因为,其问题,可能是一个练习题、作文题、智力测验题,也可能是带有实际意义课题。总之,问题中心讲解,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处理得当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大有好处。当然,要取得好的效果还需把讲解与其它技能结合起来才会更加有效

四、讲解技能评价表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 (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1 讲解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 10

2 讲解内容正确包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10

3 讲解时能提供丰富清晰的感性认识 10

4 讲解时突出重点繁简得当揭示本质 10

5 讲解时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哲理 10

6 讲解中注意发展学生多种能力 10

7 讲解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 10

8 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 10

9 讲解时用词准确语速适中语言生动有趣 10

10 讲解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情感交流 10

评价意见

第六讲变化技能

一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是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二变化技能的目的

1.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2.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3.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4.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5.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

三、变化技能的类型

1 教态的变化

(1)声音的变化

(2)停顿

(3)目光接触

(4)面部表情

(5)头部动作和手势

(6)身体的移动

2 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1)视觉通道和媒体

(2)听觉通道和媒体

(3)触觉通道和媒体

3 师生相互作用变化

(1)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

(2)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四、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根据教学任务设计变化方式;

2.针对性强,针对学生能力,兴趣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变化方式;

3.流畅自然,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连接自然流畅,紧凑而有连续性;

4.运用有度,有分寸,不夸张,否则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五变化技能评价表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 (1.0) B(0.8) C(0.6) D(0.4) E(0.2) 得分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 堂教学有效性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成分;需要教师把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提高、能力培养的做法。作者在践行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高中生在语文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成分;需要教师把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提高、能力培养的做法。教师要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发挥高中生主体作用,通过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改革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组织和引导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高中生在语文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不仅关注高中生当前的发展,还关注高中生未来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施才得以实现的。教师能否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高中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发展是决定课堂有效性高低的关键所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谈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和体会。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采用强迫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强迫高中生被动接受学习。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建立在高中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高中生的学习是没有学习兴趣支撑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把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完成。这就需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课题:《莫泊桑拜师》主讲人何璐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开始是教师对一节课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始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任何一项活动,开始都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教学,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并坚持下去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好的老师总是可以在一开始给学生学习的激情。 本节课我的训练技能即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技能。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从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中,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目的、讲方法;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情境中去细心观察体会,发现其不同特点,并把它写下来。莫泊桑正是运用这样

的方法才写出了许多世界名著,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用这样的方法去写作。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弄明白莫泊桑是怎样下功夫使功夫练到家的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品细节,悟真情 ——《项脊轩志》的细节品读 垣曲中学张拥民 《项脊轩志》并不是一篇特别艰涩的文章,其中的情浓、文质朴,曾感动了无数读者。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究竟该如何处理,既照顾到了文言文的特点,又能让学生真正品文、悟情。我希望在这一课有所突破,打破文言文难教、学生死学又不爱学的怪圈。恰好那个时期,学校刚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布置学生写一篇讴歌亲情的作文。于是我大胆采用课题学习的方式来教学本课,并且把“《项脊轩志》细节描写”作为了本课的课题,希望通过品味细节,体味那份“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了:通过学习文中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品味鉴赏,来理解感悟作者情感。 总体设计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鉴赏性阅读,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并在这个基础上找动自己的细节,对它进行翻译; 第二步评价性阅读,说出这处细节表达的思想感情,抒情时又体现了什么特点; 第三步扩展性阅读,通过文本精读,调动学生阅读细节的兴趣,进行扩展性阅读,进而有效指导作文教学。 目标及步骤选定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试着讲授这节课,惧怕学生不说不

参与,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在谈到大母“喃喃自语”的细节时,班里竟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谈自己的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种浓浓的情感、深深地文化气味笼罩。到这里我不能不先展示一下我的开题过程: 我先背诵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买柑橘片段,(自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还不至于让学生倒胃口)体味细节描写的魅力。(明确此处状难写之意在眼前,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然后告诉学生,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然后听录音,让学生找出感动自己的细节。(第一环节)然后要求小组讨论:要求找出最动人的细节,并且针对一个细节进行鉴赏分析。(要求:谈话要有一个话题谈,然后做出分析,先必须把自己选取的原句解释一下) 同时给出示例:融情于树,情深似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翻译 分析:前文讲到他曾与妻子有过一段短暂而又温馨的生活,他深爱自己的妻子,树市妻子亲身所植,因而弥足珍贵。而今物是人非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时光飞逝,人去物在更添悲凉……,包含一种浓浓的深情,深沉的忧伤! (这个示例非常关键,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按要求、按步骤思考回答问题。) 之后短暂的“喧闹”之后,学生们纷纷起身谈感受,所选细节竟达16处之多,远远超过了我对学生的想象。有人从篱笆网与墙的变迁,想到了家庭关系;还有人从犬吠鸡乱飞谈家道败落,学生们谈着,我引着不知不觉一节课就下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更多的同学注意到了枇杷树的象征意义,甚至有人想到了自己故去的亲人等等。这里仅整理学生的几个观点。如:“篱笆变

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八年级﹙上册﹚学科:语文课题:《爱莲说》 主讲人:时间:2015年 4月14 日指导教师:陈霞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3.增强古文阅读能力,能翻译并背诵课文; 4.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并树立自身崇高的道德追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及相关辅导资料初读课文; 2.以读促译,反复诵读全文,了解莲的特点及作者爱莲的原因; 3.探究莲的高洁的品格以及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莲的高洁品格; 2.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诵读法 3.讨论法 4.分析法 5.小结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花,及简单说明喜欢的原因,引出莲花。(开放式回答)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花并且都有自己爱花的理由,今天我们将学习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爱莲花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及熟悉作者 1.“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也称“杂说”,属论说文范畴。它的作用是解释义理,把自己的意思叙述出来。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爱莲说》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做的解说。 2.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著有《周元公集》、《通书》、《太极图说》等。 三、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阅读课文,找出生僻字并请同学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鲜(xiǎn) 蔓(màn)、噫(yī)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开放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导) 四、深入感知文意,把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1.听优秀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进行指导。 ①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语调要舒缓,语速要慢; ②要读出抑扬顿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 ③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 ④读排比句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 2.教师示范性朗读课文。 3.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教师朗读小结: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中学语文微格教案案例

中职语文上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微格教案 执教:李湘久 时间:二O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一.设计思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职教高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单元是凡人琐事基础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善良人性、崇高品格、奉献精神、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应用于生活,符合语文生活化。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写人的方法,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和学的目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写的是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选取了他的六件事,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写,详略得当,脉络清晰,语言充满诗意,热情的歌颂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这是本课引导学生学习的要点。 2.单元提示指出,“学习本单元,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弄清文章框架,把握感情基调等”,实际上这一课也确实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载体。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字词,诵读文句,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典雅和文白夹杂的语句,探究其内涵。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1.使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出示需要大量

口述的背景材料等内容。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予以适度地点拨和引导。 三.学生学法。 1.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们意识到发现问题其实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能针对文章的内容或形式设定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出的问题能正中文章的“穴位”甚至是软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就更是难能可贵。 2.尽可能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推断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以期有更多的思维发散拓展空间。 四、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节公开课后的思考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学期都组织“周研究课”活动。2008年10月,我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备课组组长,在这次活动中讲《滕王阁序》这篇课文。这是一次引发我很多思考的一次开课。 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领悟其音乐美。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设计难点突破时,我考虑到学生独立赏析难度较大,给学生提示了景物描写赏析的角度:形、色、声、动。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诗文的美,自己能够从不同角度揣摩、品味诗文的艺术性。 因为教两个班级,又是面对全校语文教师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开课的班级上了一课,在那个班,学生反映很好,我对教材进一步熟悉,自我感觉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还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 点面结合: 作者首先为大家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水天相连,浩淼无边。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一派宁静祥和。 色彩绚丽: 水天相连,一片青碧而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 动静结合: 落霞、孤鹜写动态,秋水、长天写静景,动静结合,妙语天然。秋日佳景,跃然笔上,宛然在目 比拟修辞: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赋予画面以动感。 声韵和谐:运用对偶句,韵律优美。 学生们终于领悟了千古名句,所言不虚。我又在学生啧啧称叹时布置学生将这两句扩写为一段散文,学生们热情很高,甚至下课时还大声背诵,有点意犹未尽之感。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在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方面给出了建议。根据新课标要求,为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与做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探索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在此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探索 1.演讲的形式。 学生课前自主准备演讲内容和形式,可以讲故事,可以背诵散文名句或名段,可以背诵古诗词……通过课前演讲,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积累知识的形式。 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这样长期坚持,必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语的探索 课堂导语要短小精妙,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说过:“课的开始,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便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之中。 2.短小精悍,触及重点。 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短,还要触及重点,切中要点,将学生一下子就引导到教学的枢纽地带,自然而然地完成教学目标。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设计导语时,教师除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三、教学过程的探索 1.课堂提问。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小学语文微格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格课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微格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微格课 【摘要】微格课,一般在15-20分钟内,按自然流程实施,有明确 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程序以及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等,包括 充分的学生活动,是结构基本完善的一节小课。微格课教学常在教 学研究中使用,花最短时间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小 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微格课;微格教学;教案;反馈;评价 微格课,一般在15-20分钟内,按自然流程实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程序以及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等,包括充分的学生 活动,是结构基本完善的一节小课。微格课教学常在教学研究中使用,花最短时间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小学语文教师 的教学能力。现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上好微格课作一交流。 一、微格课 1.什么叫微格课?微格课,就是在时间、内容上都给予了高度压缩 的新形式的课堂教学。近年来,教育行业流行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交 流展示的新形式——微格课。其特点是:第一,在所参与的微格课 教学交流中,时间总限制在15-20分钟;第二,听课没有学生参与,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 一般来说,微格课教学都不会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却要用15-20分 钟的时间打动听众,征服评委,为此要上好微格课,得掌握微格课 评价标准和一定的上课技巧。 2.微格课评价标准:①总体印象。②具体操作。一看教学基本功; 二看教学理念及对学段目标的把握;三看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四 看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包括课时任务切分是否恰当,对典型 课堂教学细节的预设与处理是否可行);五看可预见的教学效果。 3.微格课上课技巧:①尽可能通过课堂教学凸显自己的亮点。尽可 能通过课堂教学的某个或某些设计凸显自己在教学语言、教态、板书、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的优势,让其成为自身课 堂教学的一两个亮点。 ②通过典型课堂教学细节的预设与生成。通过典型课堂教学细节的 预设与生成,来具体体现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对学段目标的落实, 对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践行,让听众触摸到可预见的教学效果。

赤壁赋微格教案

《赤壁赋》微格课教案 2010年12月23日 学校:儋州市第二中学年级:高三科目:语文主讲人:蒙丽萍

附:微格课《赤壁赋》教学体会 儋州市第二中学蒙丽萍《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 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赤壁赋》更是景、情和理

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虽然是抓住景、情、理来设计本节课,但在完成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微格教学是要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给学生一种知识点,因为时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的能力有限,我在教本课时感到有点吃力,主要体现在上、讲课语速特别快,很多知识点都一闪而过,可能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听清楚我讲什么,这是我上课存在的一个最大的毛病,其次,赋体所要求的“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中的“铺叙”我还是不够铺开,一带而过。最后,因为时间的限制,在讲完拓展延伸后,没有再让学生读一遍,这是最大的缺陷,我觉得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读还是很重要的,语文缺少了品读,老师讲再多也没有用,最后我只能安排学生回去读和背诵。 希望在下次的课堂上,我能争取改掉这些毛病。加油!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一、课前【多媒体显: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精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精选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当老师容易,当好老师就不容易了,上课很简单,但要上好高效课堂就不简单了。影响课堂的因素很多,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更有效直至高效,还不仅仅要以模式和理论作指导,更需要不断探索。 一、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阳泉二中王美玲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 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我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石柱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高二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40份。高二(3)班共收回30份,有效卷25份;高二(7)班共收回35份,有效卷32份;高二(8)班共收回40份,有效卷35份;高二(11)班共收回37份,有效卷35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了习惯,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

小学语文刘林洋微格教案

小学语文刘林洋微格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微格教案教师姓名:刘林洋单位: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部分案例

反思: 宝剑有锋需磨砺,且当枕戈待明朝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规模的比赛中,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幸运,更是一个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巨大机遇。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一次次的磨练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更让我对课堂,对如何讲解授课有了全新的理解。 教师要想为大家呈现一节精彩的课就一定要有扎实而又精彩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环节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了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并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次比赛之前我时刻都在思考自己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并不断进行调整与修改,不断地实践应用,力图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做好预设尽可能的应对课堂上所出现的各种思考与疑问,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课堂的效果,比赛中也确实达到了自己预期的要求,达到了理想中的课堂效果。 核心问题是引领课堂的重中之重,也是课堂的中心,整节课的所有问题链的设置都要紧紧的围绕核心问题,这样才能使课堂重点突

出,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核心问题设置的是否清楚合理、重点突出直接决定了这节课孩子们能否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对核心问题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教学设计上也对本课的核心问题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逐渐符合教学自己需求和教学目标,也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变得重点清晰、目的明确,使各个教学环节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整节课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也让我的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让孩子也能够清楚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掌握课堂中所学的内容。 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经历了工作以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磨练,年级组老师和赵红艳主任都全力帮助我,对教案环节的设置和细节的处理一遍遍仔细推敲,反复修改;教研员高春杰老师一次次指导我,不仅引领我挖掘着古诗文更深层的内涵,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传授着我更深层的教育理念,甚至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在讲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亲自引领示范。多少个日子,我背上教案踏进进校的大门,多少个休息日摸黑的清晨,我看着酣睡中的室友轻轻带上宿舍的门,教师进修学校、城关小学、实验二小的教室里留下了我多少《泊船瓜洲》的笔迹?多少个夜晚,办公室里留下了我独自修改教案、演示文稿的身影。对我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次微课的比赛,而是一次让我蜕变的机遇,我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得以成长,对教育的理解得以加深,我很感谢这次比赛,让我能够在刚刚踏入工作的时候就能获得让我受益一生的磨练和洗礼,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互动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69-01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运用互动式的教学策略,才会发挥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互动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其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1.影响互动教学开展的因素以及开展教学的原则 1.1 影响互动教学开展的因素。(1)我国的教育教学观念仍比较传统。教学的观念会决定着教学的行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受到了影响,这种传统的观念,使得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者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管控者,而学生必须要执行教师的行为指令,这就造成师生关系比较严肃,难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2)教师的教学技巧比较落后。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技巧,熟练的技巧来源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把握以及对实践经验的积累。(3)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有待提高。很多高中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

机械式的学习,其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是确保考试能够及格,这种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其目标是短暂性的。加之,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多数都是靠着死记硬背,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内容,使得学习质量难以的到保证。 1.2 开展互动教学的原则。一是互动教学要遵循师生互相沟通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沟通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主要方式,这种沟通可以通过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有效的沟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另一方面有效的沟通是为了让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是互动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二是师生之间的地位要坚持平等的原则。语文互动教学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性,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得师生之间在平等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互动,教师应该让学生发挥其主导作用,给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特征的自由空间。三是师生之间要坚持尊重与信任的原则。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师生间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会建立一种信任,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信任感。 2.高中语文互动教学策略 2.1 教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营造和谐的课堂氛

最新三四年级语文微格教案(精品)

三四年级语文微格教案 语文教案在语文老师那里几乎是必备的。下面带来微格教学教案方面的内容,欢迎阅读。 在进行微格教学时,确定了学生所训练的教学技能内容,编写教案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写微格教学教案。 教案是课堂教学组织、设计的具体方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又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没有一个好的教案,就不可能上好微格教学课。 1.设计微格教学课的教案设计微格教学课的教案必须考虑微格教学课堂的特点微格教学课是以培训教师的技能为目的,以训练教师的“诊断”教学能力为目标,要求把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实际,特别重视师生双方活动的两个变量的影响和变化,以促进学习。从微格教学的表面上看,它是使培训的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如:讲解、提问、导入等,但它的实质是培训教师学会运用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及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讲,它注重教学的“诊断”及诊断后采取的措施。从理论上看,“微格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是人类学习才能的五种类型: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微格教学授课内容少,课时短,学员通过一小阶段的教学训练,加涅称之一个“学习事件”。这个教学事件过程又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信息输入—加工—输出过程),信息加工是学习关键,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为信息内部加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学习者内部因素发挥作用,知道这一点,就掌握了微格教学课的基本宗旨。 根据微格教学基本教程的要求,微格教学课学习程序大致可分为八步: (i)激活事件,(ii)指引注意,(iii)刺激回忆,(iv)提供指导,(v)增强保持,(vi)促进迁移,(vii)引出动作,(viii)提供反馈。 总之,微格教学课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如何组织、设计一堂课,把各要素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反馈给予完善和改进,这是微格教学备课时必须把握的关键之点。 2.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的特点根据微格教学课的特点,微格教学课教案设计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用明确的行为目标来表示,能够被观察和操作。在认知领域通常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有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我国学科教学中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评价五级水平。 (2)根据教材内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教学技能练习的同时,又要注意到这些技能在教学实际中的

教学案例-高中语文

《劝学》教学案例 高一语文张微微 教学目标 1、把握好文章的语气和节奏,流畅地诵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3、在完成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确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分析理解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在文中的运用,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教法学法 教学中,集中体现“活动式教学”的特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科学地记忆积累,体会到文本的无穷魅力,强化完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美文品读 1、情境导入 请学生说出五句有关读书勤学的名人名言。教师预设5例,如: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③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④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⑤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2、教师解题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劝”出新意、深意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劝学自然是一个古老的命题。经过孔子及其弟子几代人的努力倡导,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如果再去强调学习的重要和作用,便是拾人牙慧。荀子所处的时代,对于学习的进一步理解是持之以恒,创造发展。所以荀子的劝勉,师法孔子又高于孔子,显示出高妙深远的立意。 3、朗读文本。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同学进行字音订正点评,老师参与指导。重点是文章的语气和句式节奏的把握。点评后学生自我朗读,力求熟练。 (活动二)理解文意 1、教师略说高中课堂古文学习的新模式,要学习积累的文言知识构成。 2、分组合作,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进行文句疑难探究。 要求:每组成员积极参与,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组内先行探究,本组探究不了的,组长记录后提交全班探究,全班解决不了的由教师点拨。 3、概括文意。指导学生 4、教师巡视、参与。 (活动三)制作知识卡片 1、教师示范方法。 《劝学》类别:文言实词 实词例句解释 生生非异 也 通性,资质 上上食埃 土 名词做状语,向 上 水非能水 也 名词做动词,游 水 根据上面制作文言知识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一词多义、句式等文本中的重点知识,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的形式,突破教学目标中掌握文本重点字词、文言知识的要求,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第二课时 (活动四)背诵比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