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涌现与流转, 2014, 4, 56-60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journal/etw

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10.12677/etw.2014.44008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ai Wang, Hengjin C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Email: owenwangk@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 hydra6@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

Received: Dec. 12th, 2014; revised: Dec. 20th, 2014; accepted: Dec. 2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growing need of the rise of China. The disreputable past of FRF and its fail of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currency caused by expeditionary wars of France imply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a currency must keep in pace of the growth of a nation. The Yen emerged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the 1990s, but it came at painful cost of real estate bubble and subsequent recession in Japan. We review the history and apply the self- assertiveness demand theory to claim the risk of over accelera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currencies and offer a strategy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words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a Nation, Currency,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汪恺,蔡恒进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

Email: owenwangk@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 hydra6@https://www.doczj.com/doc/ad12661180.html,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2日;修回日期:2014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14年12月25日

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法郎国际化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综合国力不能与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进程相匹配。征战欧洲、争夺海上霸权的进程反而加速了法国国际地位的丧失和法郎的衰败。日元国际化的代价是资产泡沫化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其原因是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政治、经济自主权的缺失,以及资本市场的过度开放。本文分析了法郎和日元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引入自我肯定需求理论,认为在美元仍将主导国际货币体系数年中,管理好大国成长预期,在次要国际货币地位上,务实地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寻求国际认可,来韬养国民自我肯定需求,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核心。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成长,货币,自我肯定需求

1. 引言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能够显著提升该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同时意味着更多国际责任的承担,以及国际市场对国内政策有效性的强大冲击。如果在条件尚不成熟时期盲目加速推动货币国际化,该国国际地位甚至国内经济将会遭受重创。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近期,英国、法国等国家加快了人民币支付与结算渠道的建立,周小川于2014年10月公开表示已有一些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无论是希望分得红利的国际市场,还是亟待提升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的中国政府和企业群体,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大多持肯定态度。

人民币国际化,基本动力来自市场需求。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2014年对外投资已超过直接外来投资额,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扩大不能否认。人民币国际化,直接的全球红利是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的降低。对国外资本来讲,人民币的国际化将诞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一个新的价值工具。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而言,新秩序的建立能够一定程度减轻美元霸权下的国际金融动荡。那么,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已经具备条件?

国内外学者针对货币国际化的条件进行了大量研究。欧元之父Mundell从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对外贸易、金融市场、开放度、币值稳定度、外汇管制7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化的货币所必需满足的条件[1]。Kroebel提出人民币货币国际化应满足的条件包括:资本项目充分开放、不受政府干扰的金融市场、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改变重商主义并保持经常项目赤字[2]。刘曙光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具备经济规模、贸易规模、政治军事外交实力等,而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尤其是贸易结算制度安排和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以及汇率制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3]。黄泽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首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经济强国、贸易大国、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发达等条件[4]。

以上各种理论的核心,是讨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能力,提供稳定和强大的政治基础、自由和健康的经济基础,以及高度成熟的金融市场,来驾驭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将吸取法郎、日元等货币加速国际化而导致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重创的历史教训,分析美元霸权下的主权货币博弈客观现实,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放缓进程,为国内经济调整、国力增长赢得发展空间。

2. 法郎衰败的教训

没有驾驭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该国货币就无法支撑作为国际货币,在此情况下任何加速进程甚至会极大削弱国力。在美元霸权诞生之前,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货币是英镑。英镑的成功,与法郎衰败密切相关。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通过四次英荷战争,夺取了荷兰海上霸权的地位,接近国际货币的荷兰盾开始衰败。但英镑并未替代荷兰盾迅速成为国际化货币。与英镑竞争的,是强势的法郎。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当时的法国具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雄厚的黄金储备,拿破仑的统治势力也已经覆盖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5]。19世纪初,法国的大国雄心,促使其在整个欧洲及海外极力推行法郎国际化。英镑的国际化进程相对缓和,英国将大量的国力务实地用以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投入、军费开支、殖民地开拓和对外贸易。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落败,几十年英法争霸战争结束,英镑最终战胜法郎,成为国际化的货币。法国在激进地推行货币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的是征战欧洲时期高额的征税导致的国内各阶层不满,以及由海外殖民地组成经济结构的脆弱。英国韬光养晦,一方面加强海军力量,一一夺取法国海外殖民地,严重打击了法国本来就单一的殖民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依靠间断性封锁法国港口使其出口产品被迫内销,对其国内工业造成危害。英国击败法国,奠定了海上霸权的地位,并依靠强大的海上贸易称霸全球,而法国在征战欧洲、推行法郎国际化的进程中消耗了巨大的国力,最终彻底衰败,国际地位的下降使得法郎成为国际化货币的梦想已完全丧失可能。

英镑与法郎的竞争,最初比拼的是金本位的货币规则,最终是信用。虽然1870年前后,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使得黄金的流入量大幅增加,但法国同期的黄金储量并不输于英国。

英镑的走强和法郎的衰败,在英法争霸战争的背后,是两国不同的货币国际化道路。法国的帝国情节膨胀,急于征服欧洲大陆,连年征战,强力推行法郎国际化。而英国相对务实,通过扩大海上霸权,努力使工业革命后崛起的产能输送到全世界,并以海军建设来保障贸易的安全稳定,结果是黄金的大量回流。

与普鲁士军队的色当会战中,法军全线被俘,法郎持有者的信心全面崩溃,开始兑换黄金。法国银行为消除危机,暂停黄金兑换,这使得法郎在欧洲信誉进一步丧失。

18~19世纪,法郎国际化的失败,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启示是深刻的。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标志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处于崛起阶段的18世纪法国,和今天中国,具有类似的成长诉求。然而,货币国际化进程一旦加速,国内经济结构的不完善、与国际霸权博弈力量的缺失等因素就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暴露出危机,这种不匹配将导致国民经济的灾难和原有国际地位的丧失。

3. 日元国际化的代价

20世纪80年代,经过战后几十年经济发展,日本重拾信心,大力主张日元国际化。一方面,日本对欧美的强劲出口使得日本经济大振,整个国家对日元抱有极其乐观的态度,认为日元已可以挑战美元的货币地位。另一方面,美国不断施压日本,要求开放日本国内市场,尤其是资本项目,目的在于消除日本经济增长带来的威胁,并借此摆脱美国国内经济衰退。1985年,日元开始国际化进程,以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开放资本项目为主要模式。这种激进的模式使得日元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日元成为美元、马克之后第三大国际货币。1992年经济泡沫破灭后,日元经济持续低迷,日元汇率出现巨大波动,对日本出口业和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1998年,日本政府为重振经济,再次推行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

直到今天,虽然日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员,但其角色仍只能充当附着在美元上的功能货币,而日本经济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缺乏政治和经济的自主权,是日元国际化不成功的首要因素。依赖于美国的战后援助和“需求陷阱”,日本增强了国力。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日元国际化、金融开放的要求,随后的“广场协议”使日本随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6]。日本在政治、军事上受到美国控制,不能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美国的要求。以日元国际化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使得日本资本市场迅速开放,美国借此扰乱日本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在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业不完善情况下,盲目打开市场,是日元国际化付出巨大代价的直接原因。日本的出口外向型单一经济结构,使其严重依赖出口,国际市场需求和汇率波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要的影响。而日本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于欧美,在没有进行独立改革和发展完善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货币国际化,将资本项目完全放开的结果是:日本富余资金从在岸市场流到离岸市场,然后又从离岸市场回流到在岸市场。这一系列过程的直接后果是:日本政府面对美国操纵下的日元升值,已没有能力挽回开放的资本市场,汇率剧烈动荡;热钱大量涌入相对脆弱的资本市场,推高股票和房地产价格,造成了日本1990年泡沫危机以及长达数年的经济萧条。

从日元国际化所付出的代价看,在政治与经济自主权不足、宏观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以激进的方式推行货币国际化、非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货币国际化带来的将是经济危机,而非红利。

4. 美元霸权下的货币博弈

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并最终成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进而逐渐转化为主权货币的全球博弈[7]。美联储实行的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质,是将不良资产债券化、国有化,进而通过美元的霸权地位,超发货币,在全球进一步巩固和垄断其定价权地位[8]。美国直接或间接通过大宗商品,尤其是如石油等资源价格机制传导至持有美元的全球各国,稀释其债务、转嫁其经济危机,并通过维持美元独一无二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来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已经开始连锁反应,美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欧元,都已经或即将进入定量宽松货币时代,全球性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基本确立[9]。那么这些国家货币一旦开始争相贬值,各国央行通过购买本国债券,向市场注入大量基础货币和信贷资金,用人为供给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降低贷款成本,从而改善信贷市场环境,激活全球货币流动性,必然导致大量纸币泛滥。

潜在货币战争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这是否意味着各国会反思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是否意味着美国的持续衰退会导致美元快速失去国际地位?这是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得机遇?事实上,这一转变仍不易。从货币历史看,一个国家国力衰落和货币主导权的失去不是完全同时的两个过程。最近的历史中,英国手中世界霸权的旁落,并未导致英镑作为国际货币地位的迅速瓦解,英镑的主导地位仍持续了50多年之久。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过了半个多世纪,美元才获得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虽然美国经济处于衰退的周期之中,但这个过程仍需要很长时间,而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也需要时间。所以,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仍将继续运转至少半个世纪以上。围绕美元进行的主权货币博弈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所以,在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必须尊重事实,不能盲目地加速进程,而应利用美国经济衰退而美元持续主导的空隙,强化作为国际化货币的两个根本实力——提高国内经济生产能力和拓展国际市场需求。

5.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19世纪法国在征服欧洲大陆的战争中国力消耗殆尽,大国意识膨胀下的法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了法国丧失国际地位的进程。20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不具有完全的政治与经济主权条件下,高度开放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多次启动日元国际化进程,虽然使日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员,但最终带来的是1990年经济泡沫和直至今日的持续衰退。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根本上必须和综合国力相匹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必须遵循的货币历史规律。以上的分析呈现的一个显著的事实是:美元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其货币垄断地位。如果盲目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臆想短期内建立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过度开放中国资本市场,误认为这是人民币从次要国际货币走向主导国际货币的捷径,这会导致资金迅速大规模的流入美国和美元资产而损害中国投资,并使中国丧失对跨境资本的管控能力,引起中国金融甚至社会动荡。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采用稳健和切实可行的战略,利用“次要货币”的有利发展空间务实地增强综合国力。第一,要不断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具有工业和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国有和民营企业生态结构,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从区域市场开始,逐步稳健地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和影响力,对与美国霸权相抗衡的力量,如俄罗斯,必要时须给予经济援助。第三,不断培育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在局部开放市场的同时提高金融监管能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开始发挥日渐重要的作用。

中国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迟早会成为事实。但在对人民币充满希望的同时,中国必须保持清醒,要认识到目标的实现过程比目标本身可能更为重要。

在国力不足以构成世界影响力、货币不足以驾驭全球经济的情况下,管理大国成长预期中的“自我肯定需求”,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现难点。蔡恒进在总结了东西方社会上千年的社会财富涌现与科技创新的周期特征后,提出“自我肯定需求”这一理论。只要有可能,人对自身的评价一般高于他认知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的环节更希望得到高于自己评估的份额,这种需求称之为自我肯定需求[7]。

自我肯定需求是一把双刃剑,它与外部环境的耦合过程中,既可能创造成长奇迹,也导致成长的幻像与泡沫。

个人存在自我肯定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个人在所处环境中寻求成长的机遇。而一个国家国民的自我肯定需求必定大于其所在社会的当下产出,这就形成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对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是巨大的考验。这一缺口的填补,需要新资源的捕获来实现。纵观历史,填补这一缺口主要有学习和自主创新、外部获取、透支未来以及崩溃后再出发4种方式[7]。无论西方古罗马、法兰西帝国、大不列颠帝国、美国,还是东方多朝兴衰的更替,均无法摆脱这一机制。一个国家在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信心,更需要耐心和智慧。必须夯实政治、经济基础、捕获新资源,在国际社会逐渐的认可过程中,以缓释的方式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自我肯定需求得到韬养和满足,才能避免揠苗助长、过早地形成大国泡沫,最终成就一个国家的稳步崛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undell, R.A. (200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options. The Cato Journal, 3, 189-210.

[2]Kroeber, A. (2009) Don’t believe the Renminbi hype. Financial Times, May 27, p 8.

[3]刘曙光(2009)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 国际经济合作, 4, 78-84.

[4]黄泽民(2009)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中国尚不具备. 沪港经济, 6, 15.

[5]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 著, 徐子健, 何建雄, 朱忠, 译(2007) 西欧金融史.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 35.

[6]李晓(2005)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 世界经济, 6, 3-18.

[7]蔡恒进(2012) 中国崛起的历史定位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 财富涌现与流转, 2, 1-6.

[8]王维安, 徐滢(201l) 次贷危机中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影响和效果. 国际金融研究, 1, 53-60.

[9]项卫星(2011) 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分析. 国际金融研究,

7, 51-58.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及主要观点 ?国际货币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关于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策略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基本结论和创新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局限(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解释原因)前景展望等总括。 第一章:货币概述 1.1国际货币化定义 1.2国际货币化进程 1.3国际货币化实现条件 1.4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5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研究 2.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边贸结算职能发挥现状 ·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况 2.2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分析 ·人民币境内外可兑换情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特点 第三章: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启示3.1总括;货币国际化历程 3.2美元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国际化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美元国际化?美元国际化现状和发展 3.3欧元国际化 ?国际化推动因素 ?国际化程度分析 ?国际化的局限性 3.4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日元国际化发展 3.5总括:美元、欧元、日元货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约束与局限) 4.1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环境 ?国际分工不断革新 ?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 ?区域化的可行性 ?国际化带来的商机:奥运、世博、亚运等 ?区域经济多重合作 ?国际货币多极发展 4.2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条件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贸易进出口额持续扩大 ?国际信誉形象良好 ?区域流通事实成型 ?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成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大纲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4.节约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2.利率自由化风险 3.宏观调控成本加大 4.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三、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主要包括:获得铸币税收入;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节约外汇储备;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K02: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波动风险;利率自由化风险;宏观调控成本加大;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K03: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主要聚焦在:美元的地位当前和未来是否会受到人民币的挑战?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哪个方向演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趋势和战略步骤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哪些障碍? 正文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以及国民收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还可降低或取消各国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贸易与资本流动就会增加。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进出口贸易企业使用外币结算,通常要经过外币和本币的两次兑换,以美元兑人民币为例,一般情况下,银行要按照交易的金额收取1.25‰的汇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时企业可以节省这部分成本。同时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又会委托银行进行交易,这个交易成本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以节约下来。 4.节约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都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本国制定,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将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使我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提高支付效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一国货币国际化以后,其国内金融市场必定是自由开放的,由于货币壁垒的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目录 引言 (1)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2) 二、企业国际化战略途径 (3) (一)建立产品品牌战略 (3) (二)谋划国际战略联盟 (3) (三)建立国际化企业制度 (3) (四)品牌产品海外上市 (3) 三、企业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4) (一)企业品牌国际化缺乏支撑 (4) (二)品牌国际化战略依赖于国外代理商 (4) (三)品牌管理缺乏品牌国际化战略 (4) (四)我国品牌的附加价值低 (5) (五)我国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5) 四、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问题对策 (5) (一)用国际人才搞自主研发创新 (5) (二)品牌产品进行国际化调研 (6) 1、确立品牌形象 (6) 2、加强品牌国际化憧憬 (6) 3、建立品牌文化 (7) (三)借助外交资源建立海外根据地 (7) (四)做好海外目标市场调查工作 (7) (五)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应用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中文摘要 我国企业国际化是开放经济这个是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家走向世界必经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企业就必须实现国际化,完成走向国内市场和走向世界市场的再次跨跃,我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企业的国际化,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新的形势。本文通过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又一次革命,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依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类型和方式以及制定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企业;开放经济;国际化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等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更加显著,在此前提下,中国企业也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发展之路。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经营发展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展望及对国内贸易意义x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贸易比重逐年增加,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使得许多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虽然目前对人民币是否需要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路怎么走,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中国决策层的动作来看,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更大的投票权、与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可以看出,人 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近期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 币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行动也越来越快。 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 中国如何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更深入更全方位地审视和评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我国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避免人民币国家化后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过大的冲击,趋利避害,是本文重点关注和研究重点。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当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仍 然众说纷纭。 有乐观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币必将成为和美元、欧元并立的三大国际货币之一;有专家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由于中国金融体制 的不健全,资本项目等方面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没有消除之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路还很漫长。 本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二是该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不少的阻碍,国际化的前景不是特别明朗。 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还没转型成功。 二是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三是中国政府的态度还不坚决。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专业年级:__ 2013级英语_______学号:_____ xxxxxxxx_______ 姓名:_____ xxx ________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xx专业xx级x班 xxx 【摘要】不论是国际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推动,还是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人民币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既定的国际化目标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步伐,是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所必然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透过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制约因素,试图探索出更适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前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情况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加快,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对外投资不断增加,人民币正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止2014年,与中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达到28个,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还实现了与韩元、新加坡元、欧元、英镑和新西兰元的直接交易,加上此前的日元、澳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能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非美元货币已多达9种。 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发展尤为迅速。人民币的结算范围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中东地区,业务遍布海外各地的中国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 2008年,人民币正式开启其国际化道路。以后的十多年,它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成果显著。截至201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仅为百分之零点八。截至2018年,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百分之一点六。而在剔除边境贸易之后,排名会下降三个名次。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是不符合的。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和障碍,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根据国内经济现状,我们将详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就是不能通过直接手段直接去干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以为实现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货币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bstract In 2008, The yuan formally opened its international road. .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it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many field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of May 2013, the renminbi ranked 13th among the world's payment currenci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only 0.8 percent. As of 2018, the renminbi is currently the fifth largest payment currenc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1.6%. After excluding border trade, the ranking will fall by three plac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urrent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und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oo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detail.The necessity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at it can not directly intervene to stimul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direct mean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fi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international currency.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学院:xx 学号:xx 姓名:xx 授课教师姓名:xx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 学期:xx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外贸,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概念 (一)货币国际化 广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当一国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人或机 构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国货币国际化就开始了,它一般是以一国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作为货币国际化的标准。狭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时,该货币就等同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由非国际货币变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的经济过程。它是一个渐进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人民币不断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2009 年3 月11 日,中国央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 亿元人民币兑8 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北面,中俄去年10 月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 亿美元的20 年石油采购合同;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也于去年12 月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 亿美元;东南,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 2009 年3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 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已经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自2008 年12月至今签署的第6 个类似协议,并且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带扩展至拉美国家。至此,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达到6500 亿元。 2009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为时不远。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也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少,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中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形式单一,给保值增值与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其既要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则体现在其货币的实力——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现实的要求,而且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持续处于低谷,美元的购买力受到动摇。同时。欧元区又陷入于债务危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生命力受到各界的怀疑。日本在经历3·11大地震之后。经济也受到重创。美元、欧元、日元这3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低谷。此时。在现有的多元化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在汇率方面的协同合作很少,各自为本国的利益来调节汇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此长期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变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牙买加体系。美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政治实力及先入为主的优势,仍然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在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采取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因此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式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模式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危险,其易受国际上汇率波动及其他世界经济重大事件的影响。同时,我国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纵观历来各世界主要强国的历史可知,世界性强国的主权货币一般都是主要的世界货币,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媒介。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发行的主权货币强势。而一国发行主权货币的强势反过来促进该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人民币国际化 受益行业

人民币国际化受益行业 1、资源品最受益,包括股市和楼市。美国1923年股市市值升5倍,年均增长24%;日本1976 年股市市值升7倍,年均增长16%。 2、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外币市场佣金收入提升。 3、外贸和涉外投资受益。因为汇率将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可借鉴英镑经验 核心提示: 1967年11月英镑持续贬值时,1英镑仍含有黄金2.13281克.这是英镑给货币发展历史留下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即"金本位"制度.在被美元取代之前,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长达100年之久.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17世纪的中国金银仍然是流传最广的货币,但同时期,英镑已经开始发端.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由此诞生.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 金本位的确立,奠定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英镑时代. 英镑兴衰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17世纪的中国金银仍然是流传最广的货币,但同时期,英镑已经开始发端.此时欧洲各个国家面临一系列的战争威胁,如何为战争进行筹款成为重要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后,私营属性的"英格兰银行"成立,成为为英国此后百年战争筹款的最大保障.这个最初由1286个伦敦商人组成的股份制银行当时以8%的利息贷款给国王用以维持战争开销,而事实证明英国在此后的战争中总是获得丰厚的回报,对于银行来说,无疑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由此诞生.然而此时英镑还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从而取代黄金的作用,作为英镑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金本位"制度的出现,才使得英镑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研究员孙杰对于英镑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金本位时代.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当时的经济实力,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战争也使得"日不落帝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并最终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日不落"谢幕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规模,其实早在19世纪未就己经超越大英帝国了.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的1913年,美国的GDP总量占全球比重约在32%,工业制造占全球4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 然而直到1943年,英镑仍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国际贸易40%左右用英镑结算.如何建立起有利于美国的新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最终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成了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深思熟虑并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精心设计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出台.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确立,标志着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英镑保卫战 ◎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不愿意看到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一战结束后,英国在1925年再次恢复金本位制度,并将英镑与其他国家汇率定于与战前相同的水平.将汇率恢复到战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英镑的币值,导致英国的工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对美国和法国的进口大量增加,英国逆差不断累积,黄金储备加速外流. ◎1927年7月,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长岛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试图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主动调低利率,引导资金回流英国,维持英镑汇率稳定;增加美国产品出口,用低利率促进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 ◎强撑衰落的英镑,让英国国力渐微,也导致英国难以再承担稳定金本位制度的职责.在债权人的黄金兑换和抛售压力之下,英国黄金储备耗损严重,英镑节节贬值.1931年,英国宣布停止英镑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度最终宣告结束,与之一同落幕的,是大英帝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英镑轶事 ■国王无法挑战银行信用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近一年间,人民币汇率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该升?该稳定?实际上就是现实汇率水平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之间的偏差问题。然而,相比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出现了“国际收支结构的超前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了双顺差,而且这种局面将随着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而继续下去。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不是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负对等关系下(即国际收支平衡)的均平,而是国际收支顺差(资本净流入)可持续下的均衡汇率水平。另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不知不觉走出了国门,甚至在部分国家成为了硬通货,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和关系如何?在这些新变化的条件、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就有了现实意义。正是由于考虑到资本净流入的可持续性,在分析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均衡汇率间的关系时,对资本流动的处理中,针对资本流动净额/GDP与人民币实际汇率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首次提出了资本流动适度净规模概念,将每年的资本流动净额与之比较,建立资本流动指数指标取代原有的资本流动净额/GDP纳入实证分析。目的不仅为了实证需要,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对资本流动监控有. 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 手机免费访问.cnfol.2011年05月19日 21:36 网 查看评论以下为交易及结算所集团行政总裁小加发言实录: 这个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评价比较早。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利弊

作为位居全球前三的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全球金融危机已从经济基础和政府信用两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础的松动,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会。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条件有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以本土消费市场的拓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2)具有健全的以保护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这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对独立的立法和司法程序;(3)建立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即本土拥有规模巨大、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 在创造这些基本条件的同时,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仍可择机推进:(1)通过海外销售渠道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海外客户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同时辅以人民币贸易融资以推进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2)快速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一方面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开设更多的外资银行子公司、外资背景的各类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通过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在亚洲地区的传统金融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高效便利的国际化人民币业务;(3)加快本土的人民币官方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国债市场和市政债券市场,以及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并增强其市场流动性;(4)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最早应在2015年之后)之前稳妥地推进以人民币QFII和银行同业拆借为主要形式的市场间接开放。 必然因素 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中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中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人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位居世界经济大国的第六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也列世界第三位。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在亚洲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65.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额达8188.72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不断提高,从35%提高到40%以上。这种在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了保证,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 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利弊浅析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杨盼盼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106 学号: 201004044634 指导教师:董艳丽老师 提交时间:2012.12.18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利弊浅析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三年有余,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 临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诸多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对 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

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和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仍存在一定数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外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将更容易传导至国内,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受到挑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相信在国家金融系统和各相关部门联合谨慎操作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对我国利大于弊。 关键词:汇率风险融资效率资本项目宏观调控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使欧元非常脆弱。大家都普遍意识到以第三货币交易的危险性,因此希望改善国际货币环境,推出新的世界主导货币,而人民币在此时跃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目前在世界上是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同时也是因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责任感和魄力。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然超过1 万亿美元,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9年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三年有余,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诸多决择。下面本文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然后主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进行浅要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学生姓名穆方程 学号111210270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105班 指导教师曹秋菊 职称教授 2014 年 4 月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内容摘要]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开放、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获益良多。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等诸多弊端。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寻找合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道尤为重要。[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对策 [ABSTRACT]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result of a country’s highly developed, highly open an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gradually increas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also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an make benefit from China.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will also produce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ailure. Therefore, in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o find reasonable ways to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ggestion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