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日本历史学家的良知

一个日本历史学家的良知

一个日本历史学家的良知
一个日本历史学家的良知

一个日本历史学家的良知

——井上清《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学习札记

何宗海

领土问题最能刺激国民的感情。自古以来,反动统治者往往捏造领土问题,煽动人民掀起虚假的爱国主义狂热……

明、清两代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没有必要按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则’说明‘先占’钓鱼群岛。他们肯定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死后几百年的20世纪,会有人利用‘先占法则’对他们的领土说三道四。正因为他们确信这里是自己的领土,才明确地留下了现代帝国主义的先占谬论所不能否定的历史事实。

——井上清

井上清(1913—2001),日本国高知县人,日本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家、著名社会活动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从战后开始研究日本历史,是京都学派的著名代表人,著述颇丰,其中:《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日本军国主义》、《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等著作,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以至侵略亚洲各国的罪行,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揭露。1971年,?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华人世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井上清到冲绳,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调查

研究,找到许多琉球时期的档案资料和地图,撰写了《钓鱼岛〃历史与主权》的一书。他是较早发表专著论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日本学者。该书为后来的中外学者研究钓鱼岛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原始史料。证实了钓鱼群岛并非无主之地而是中国领土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占有钓鱼群岛的历史经过[1]。

《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共15章,从钓鱼群岛问题由来谈起,论述了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日本政府等故意无视历史事实;驳斥?无主地先占为主的法则?;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琉球处臵?与钓鱼群岛;甲午战争中日本确立对琉球列岛的独占;天皇政府觊觎钓鱼群岛长达9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明夺台湾暗取钓鱼群岛;日本领有?尖阁列岛?在国际法上亦为无效;反对掠夺钓鱼岛是当前反军国主义斗争的焦点和补充资料等。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钓鱼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南部边缘地区,呈东西排列。群岛的北侧水深不足200米,海水蔚蓝。群岛南侧以南的海沟,水深骤然达到了1000多米至2000米以上。黑潮经过这里由西向东流过。特别是赤尾屿,它的南侧紧靠深海沟,这里海上风大浪高。浅海的蔚蓝与深海的黑潮形成了海水颜色的鲜明对比。

1971年秋天,井上清借旅游到冲绳考察,了解近代史和二战时期中日军冲绳决战的事实真相,顺便?想得到一些能够证实?钓鱼岛是否自古就属于琉球的史料。作者写道:?在我浅薄的有关琉球历史的知识中,未曾见过记载这些岛屿为琉球王国领地的史料,所以,我想求教于冲绳人?[2]在冲绳友人的帮助下,井上清搞清了?尖阁列岛?中的任何一个岛屿都不曾为琉球的领土。不仅如此,还明白了它原本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占有这里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本胜利时的事情,日本将其称为‘尖阁列岛’是在1900年(明治33年),由冲绳县师范学校的教师黑岩恒命名的?。井上清认为,二战结束时,日本无条件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家对日《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应根据该宣言的领土条款,立即主动地将这些岛屿归还给中国。日本国内有人把钓鱼岛当作是日本领土,是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又一表现。

井上清开门见山地这样写道:?1968年以后,在钓鱼群岛海底发现有大油田,而其近海又是鲣、文鳐鱼等鱼类丰富的渔场。因此,这一群岛不仅在经济上如此重要,在军事上也极为重要。如果在这里建造军事基地,就等于把枪口架到了中国的鼻子底下。?1970年9月,美军管辖钓鱼岛时期,日本政府就曾派出海上自卫队,恫吓正在这一海域作业的中国台湾省的渔船队,干扰其捕鱼作业。此后,日本政府决定,若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中国人一旦进入这一海域,则以违反出入境管理令论处,强制其离境;若中国人登陆修造建筑物,则适用于刑法中的侵犯不动产罪,由海上保安部队和警察予

以取缔。这就是40年来日本海上保安部队和警察屡次驱逐或扣押中国渔民和渔船的所谓法律依据。?这样一来就制造了一个中国人‘非法入境’的骗局,为把人民逼上反中国和虚假爱国主义的舞台做好了铺垫?。1955年10月和1956年4月,美军分别在该群岛中的黄尾屿(日本称之为久场岛)、赤尾屿(日本称为久米赤岛或大正岛)岛上建造了轰炸射击演习场。1972年5月15日,美国?归还?时,日本政府将钓鱼岛纳入防空识别圈内。

井上清通过大量的史料,弄清了自16世纪以来,?这里并非原本就是无主地,而是中国领土,并基本上可以确认,日本的占有是在日本打赢甲午战争时掠夺来的?。他说:?我是这么想的: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为了正确解决钓鱼群岛的归属,阻止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这个问题在国民中煽动虚假爱国主义,完成实际侵略外国领土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一旦完成,第二阶段以后就容易了),作为历史学者,要做他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位历史学家站出来公开发表意见?。?领土问题最能刺激国民的感情。自古以来,反动统治者往往捏造领土问题,煽动人民掀起虚假的爱国主义狂热?。而在日本国内,?与这个‘国论’针锋相对,公开呼吁人民不容许日本帝国主义掠夺钓鱼岛,并为之斗争的政治党派,目前只有一个新左翼组织?。?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拿出更多的勇气和热情,打开斗争的局面?。

井上清在第一章结尾处强调指出:?台湾和澎湖列岛是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公然强取豪夺的。钓鱼群岛则没有任何条约依据,而

是日本乘甲午战争胜利,掩过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耳目窃取的。并且,这个强夺与窃取不仅在时间上有联系,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密不可分

的?。?严格地从时间上来说,是在比掠夺台湾稍早的时候,而且与掠夺台湾在政治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没有任何合法或非法

的条约的情况下从清朝窃取的?。

?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第三章中,井上清写道:?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这个列岛十分关心,这是因为琉球册封使回国时要经过列岛附近。另外,15、16世纪的明朝政府为了防备倭寇对中国沿海的袭击,必须对东海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至少在16世纪中叶,钓鱼群岛就有了中国名字。如钓鱼岛(或称钓鱼屿)、黄毛屿(或称黄毛山,后又称黄尾屿)、赤屿(后又称赤尾屿)等等?[3]

这位历史学家认真分析了成书于16世纪的中国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一书。书中福州至那霸航线指引记中,就记载了钓鱼群岛。还有明嘉靖13年(公元1534年)从福州东渡去琉球的朝廷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书中记载了过钓鱼岛的有关情况。琉球曾是中国的属国,历代国王都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有资料表明,明清两朝共向琉球派过24回册封使。井上清查明的中国最早向琉球派遣册封使的时间是明太祖洪武5年(公元1372年),陈侃是明朝第11任册封使。册封使录是写给当时及后世的朝廷及琉球使节们看的,具有国事报告书的性质,而不是个人航海日记。之后,明世宗嘉靖41年(公

元1562年)的册封使郭汝霖在他的《重编使琉球录》中写道:自福州出洋,?闰五月初一日(公元1562年5月29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赤屿乃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若有风,即可望姑米山(久米岛)矣?。以上井上清所引用的陈侃、郭汝霖的两篇使录,被认为是记录钓鱼岛情况的最早期历史文献。

?日本及琉球在1867年以前实际上没有一份脱离了中国文献而独自言及钓鱼群岛的历史文献,这不是偶然的?。井上清说。

在书中,作者驳斥了日本政府、日本共产党及《朝日新闻》等鼓吹的?钓鱼群岛本来就是无主地?荒谬主张,明确指出:?他们的推论大概和国土馆大学国际法助教奥原敏雄在《中国》杂志1971年9月号上发表的‘尖阁列岛主权与《明报》的论文’的推理逻辑是一样的?。奥原敏雄的文章说:陈、郭两篇使录只说明了久米岛往前是琉球的领土,即在到达那里之前的钓鱼、黄尾、赤尾等不是琉球的领土,而没有写出这些岛屿是中国的领土。因此说,钓鱼岛是无主地。作者进一步驳斥道:?的确,陈、郭两位使节‘应该能够’以积极的方式明确记述赤屿以西是中国的领土。但经常有这种情况,即使‘应该能写出’的东西,却因没必要就不去写它。从‘应该能写出’却不写来断定他们没有‘是中国领土’的意识,进而说那是无主地,这样的推理逻辑实在大荒唐?。

井上清还列举了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书中总结了与当时在中国沿海四处作恶的倭寇打过几百次仗,并把他们赶出了中国的作战经验,说明防御侵寇的战略战术和要塞哨所的配臵,

以及兵器舰船的制造方法。?这个图表明,钓鱼群岛位于福建沿海的中国岛屿中……找不出只有钓鱼群岛不是中国领土的根据?。?将非本国领土,而且是距本国本土最近也有200多海里的小岛划入防御区,这种事只有将中国的钓鱼群岛纳入自己‘防空识别圈’的日本自卫队等美国、日本这些近代、现代的帝国主义才做得出来。可他们却把这种事情强加在明朝头上,说什么防御区域与主权不是一回事儿。这不过是他们为钓鱼群岛无论如何也不是中国领土的谬论进行狡辩

的一派胡言”。

井上清认为,?能够证实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的记录,在16世纪中期至少就有三个?。?三个文献都清楚地将这里与别国领土区分开来,这决不是偶然的?。书中所说的三个记录,就是陈侃所著《使琉球录》、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和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应该肯定中国人在发现钓鱼群岛、给它命名的当初,就把这里认作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了?。那时,中国的东南沿岸受到倭寇的欺辱,由于与倭寇的紧张关系,中国人在东南沿海的本国领土与外国领土的区别上不得不十分敏感。

明亡清立,琉球王依照惯例仍旧得到了清王朝的册封。清朝的第一任册封使是1663年进入琉球的,但在他的使记中也没有关于中琉地界的论述。写到清代部分,井上清例举了清朝第二任册封使汪楫,于圣祖康熙22年(1683年)出使琉球时,在《使琉球杂录》卷五中记载的一段汪楫与船长的对话:

汪楫问船长:?郊之义何也??(?郊?的意思是什么?)

船长:?中外之界也。?(中国和外国的分界。)

问:?界何以辨??(怎么分辨那个界线呢?)

答:?揣度耳(只有推测)。然顷者恰当其所臆度也(不是胡乱推测)。?

历代册封使们的船经过这里时,要献猪、羊等祭礼,举行避海难的祭祀。汪楫详细描述了过沟祭海的过程,?明确记述了那里不仅仅是海难多发处,还是‘中外之界也’,这一点十分重要?。还有嘉庆皇帝的老师周煌在《琉球国志略》卷十六?志余?中的记述。?在文字上也明确记载着他和汪楫都认为赤尾屿和久米岛之间是‘中外之界’,赤尾屿以西是中国的领土?。

清康熙时代的翰林院编修徐葆光先后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研究琉球情况,撰写了《中山传信录》,是诸多册封琉球使节史著里面史料价值较高的一部,后人的评价是?考证翔实,下笔慎重?。书中徐葆光给姑米山注上了?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几个字。?说明了久米岛是往来中国与琉球时的国境。这个‘界’的另一方是中国,与郭汝霖的‘赤屿乃界琉球地方山也’的‘界’是同一意思?。

书中,井上清公开谴责?日本政府等故意无视历史事实?,用充分的史料论证了他们篡改历史的经过。1970年8月31日,日本政府首次公开主张对钓鱼群岛拥有主权,并在美国琉球民政府监督下的琉球政府立法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这个决定在谈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根据时说:?尖阁列岛原本就属于八重山石垣市宇登野城的行政区域。战前,该市的古贺商店在岛上经营伐

木业和渔业。对该岛拥有主权是毋庸臵疑的。?琉球政府于同年9月10日发表了《关于尖阁列岛主权及大陆架资源开发权的主张》的声明,之后又发表了《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声明。声明列举的史料表明:?尖阁列岛??在1895年(明治28年)之前,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换句话说,它是国际法上所说的无主地?。

井上清认为:?事实上若不这样做,如果承认这些岛屿是中国的领土,他们就无法牵强附会地套用‘无主地先占为主’的近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准则’了。然而,他们对于这一主张,提不出任何史料的科学证明?。

本书第二章列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及各党派?故意无视历史事实?,编造所谓的历史事实。?日共和《朝日新闻》如此这般自信地断定明、清两代的中国王朝没有在国际上明确对尖阁列岛拥有主权。但是,此时他们不是科学地、具体地调查历史事实,而是完全站在佐藤军国主义政府一边,把现代帝国主义的‘无主地’概念毫无科学根据地强加在封建中国的领土问题上,企图抹杀掉对自己不利的历史?。

?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被誉为日本近代民族意识先驱者的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因编纂《三国通览图说》曾遭幕府软禁,书的版本也被没收。《三国通览图说》编辑了大量附图,其中的?琉球三省

及三十六岛之图?中,日本被涂为灰绿色,原琉球国的领地被涂成了浅灰色,中国本土涂上了淡红色。?图中印有从中国福州到冲绳本岛那霸的南北两条航线。南航线上由西向东排列着花瓶屿、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这些岛屿都涂上了与中国本土一样的淡红色。北航线上各个岛屿就更不用说,颜色也和中国本土的一样。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林子平是把钓鱼群岛看作中国领土的,这是一目了然,毫无疑问的?。?在这样的一张地图上,居然清楚地画有钓鱼群岛这个芝麻大小的岛屿——许多比它大得多的岛屿却没画上,并被涂上了与中国本土相同的颜色。对林子平的《图说》来讲,明确各国的范围及边界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钓鱼群岛可能就成了不能省略的了?。并进一步解释道:?林子平在序文里写道:‘此数国之图小生不敢杜撰……,琉球原有《中山传信录》为证’,可见他的琉球图是根据《中山传信录》里的地图绘制的?。林子平是研究了《中山传信录》及当时日本人研究琉球的权威著作——新井白石所作的《琉球国事略》等,同时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才写出了《图说》并绘制了地图。

井上清认为,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中,?对姑米岛的注解,与郭汝霖、陈侃使记的记述相同,久米岛以东是琉球的领土,而西面的各个岛屿是中国领土。用汉语方式表达也是极其自然的?。作者在京都大学附届图书馆的谷村文库里,还看到两种?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的江户时代彩色抄本,一种抄本把琉球涂成了茶红色,中国本土及钓鱼群岛等为淡茶色,日本为深绿色,台湾、澎湖被涂成了黄色。另一种把琉球涂为黄色,中国本土和钓鱼群岛为淡红色,日本被

涂上了绿色。作者感慨道:?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这样向日本人民宣传日本防卫意识的,他们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和行动触怒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者。然而,林子平代表着日本人民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他的《海国兵谈》、《三国通览图说》虽然被禁止出售发行,但人们还是争相传看,流传甚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在国际上受到何等的重视,连西欧人也知道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

钓鱼群岛是怎样变成?尖阁列岛?的?

在1900年以前日本人(包括琉球人)从未把钓鱼岛叫作?尖阁列岛?。井上清认为?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根据西欧人给这个群岛的一部分所起的名字,于1900年命名的?。他对西欧人是何时知道钓鱼群岛的存在,做了一些考证。他说:?确切地说,在19世纪中期,西欧人的地图上就将钓鱼岛标为HOAPIN-SAN(或-SU)、将黄尾屿标为TIAU-SU。另外,他们把钓鱼岛东侧的岛礁群称为PINNACLEGROUPS 或PINNACLEISLANDS。这个名称来源于英国海军‘萨玛兰’号舰长的航海日志?。1908年(明治41年)10月改版的《日本水路志》,第一次将?钓鱼岛?改为?鱼钓岛(Hoapin-su)?、?黄尾屿(Tiau-su)?、?赤尾屿(Raleighrock)?,钓鱼岛被统一写成了?鱼钓岛?,黄尾、赤尾仍延用中国古代的名称。?鱼钓岛?从此成了日本官方固定统一的名称。作者根据明治维新后日本和西方的一些史料得知,?日

本关于钓鱼群岛的科学知识,差不多都是从英国海军的书籍或地图里得来的。日本海军将英国海军所说的PINNACLEISLANDS译成了‘尖阁群岛’、‘尖头诸屿’,‘尖阁列岛’的名字也是由此得来?。将钓鱼岛、尖阁群岛(尖头诸屿)及黄尾屿总称为?尖阁列岛?,是始于1900年黑岩恒的命名。

井上清还考证了由黑岩恒命名的那个尖阁列岛的范围:?按他的注明应该是钓鱼岛、尖头诸屿及黄尾屿的总称,不包括赤尾屿,这在地理学上是符合逻辑的。赤尾屿距黄尾屿48海里,和钓鱼岛等不构成一岛群。黑岩恒在他的报告中对赤尾屿也只字末提。并且琉球政府在1970年9月10日发表的‘关于尖阁列岛的主权及大陆架资源开发权的主张’中说:‘尖阁列岛散布在北纬25度40分至26度、东经123度20分至123度45分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与黑岩恒所讲的尖阁列岛的范围相同。赤尾屿(北纬25度55分、东经124度24分)不包括在内?。

作者接着写道:?琉球政府、日本外务省、日本共产党都妄图把黑岩恒以地理学为依据确定的尖阁列岛和黑岩恒从尖阁列岛中分列出来的赤尾屿同时当做日本的国土,但他们内心也知道,这个包括赤尾屿的尖阁列岛的名称,从未存在过。所以,不能明确地说明尖阁列岛的范围,只好先举出了黑岩恒的名称,而后又悄悄地把赤尾屿加了进去。作为帝国主义者,只能以小偷的方式来处理领土问题,岂不是有伤大雅??

驳斥?无主地先占为主的法则?

在第六章中,作者写道:?16至18世纪,中国人、琉球人及日本人就琉球和钓鱼群岛撰写了许多优秀文献,这些文献资料都一致表明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但是,有人却利用汉语文章表达方式和现代法律条文的差异,肆意进行歪曲。而对难以歪曲的地图,便说什么‘是机械地用色彩加以区分’。以他们的小人之见去蔑视先驱们的一番苦心,把他们这些胡搅蛮缠的人当做辩论对手,真是很累,麻烦透了?。并对?国际法上的无主地先占为主的法则?予以驳斥。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田畑茂二郎曾对国际法的成立做过这样的论述:?西欧的近代主权国家间‘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为了防止权力斗争无休止地激化下去,‘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则加以限制,因此,便产生了国际法’。这个‘合理的规则’,依我之见不过就是强者的利益?。(现代日本标准国际法解释丛书《国际法》)井上清继续写道:?面对这种日趋激化的殖民地掠夺,‘为共同规范国家间的行为’(这种时候,其背景往往是对他国而言把本国的行为当做是正当行为),广泛地展开了关于国际法的讨论。在先占为主的法则提出后,它作为一个新的获取领地范围的权利得到了承认?。?这实际上是推行对强国有利的理论。‘无主地先占为主’?的理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不断侵占美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上的岛屿,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领土,将其殖民化,而这期间所通用的便是‘发现优先’的原则。当荷兰、英国作为竞争对手出现,并在实力上超过西班牙、葡萄牙时,荷兰的法

学家古劳契斯便炮制出了‘先占的法则’,这是一个对荷兰、英国极为有利的理论,不久它又变成了‘国际法’?。

日本著名国际法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横田喜三郎在他的著作《国际法》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无主地‘最明白不过的定义是无人的土地’。但‘国际法上的无主地不仅仅是无人的土地,即使已有人居住,但那块土地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也是无主地。西欧各国抢先占有前的非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里居住着未开化的土人,这些土人没有构成国际法上的国家,那片土地也只能是无主地’。这不又是现代欧洲的所谓主权国家随意下的定义吗?根据这个‘法则’,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略全世界,欺压各个民族?。?从15世纪的新发现时代至18世纪初,在发现新大陆或岛屿时,宣告这里是本国领土并悬挂国旗,建立十字架或标柱,这样就等于取得了这片领土。?但是在19世纪,仅这样做就不行了。?多数国家主张先占必须是现实占有并实行统治,这逐渐成了各国的一贯做法?。

井上清对此的解释是:?这也就是说,使用军事、督察等实力夺取并保持的便是赢家。如此看来,这是近代西欧列强为了使其掠夺其他国家、民族的领土正当化而精心编造出的‘法则’。现代帝国主义继承了这一‘法则’,并把它当做国际法通用。现在用这个‘法则’来衡量中国封建王朝时代的领土有无合法性,这样做的本身就是无视历史。就是现代帝国主义的蛮横不讲理?。?在西欧各国所谓的领土先占的‘法则’中,16、17世纪也规定过发现新土地的人就是主权所有者。如果适用这个‘法则’,钓鱼群岛非中国莫属。为什么这么

说,因为经确切证实,这里是中国人发现的,并给它起了中国名,而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册封使录等正式记录中,有过反复记载。假如把现代帝国主义‘先占必须是有实效性’的‘法则’运用到钓鱼群岛上的话,在这个小小的无人岛上设立行政机构,对明、清时代来说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毫无意义?。

井上清的研究发现:早在明代,中国就为钓鱼岛做了更多的事情,?在将钓鱼群岛纳入海上防御区域、系统地论述防御侵寇策略的《筹海图编》中,标出了钓鱼群岛的位臵和其所辖区。这也就是横田教授所说的‘在附近的陆地或岛上设臵行改机构和配备警力……’?。

他据此认为:?明、清两代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没有必要按现代帝国主义的‘国际法则’说明‘先占’钓鱼群岛。他们肯定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死后几百年的20世纪,会有人利用‘先占法则’对他们的领土说三道四。正因为他们确信这里是自己的领土,才明确地留下了现代帝国主义的先占谬论所不能否定的历史事实?。

?钓鱼群岛原本并非无主地,显然是中国领土。‘无主他先占为主’的法则本身就不适用于该岛。即便假定它是无主地,由于日本并没有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因此‘先占为主’也无法成为该岛已纳入日本领土的有效依据。日本这么做,并非是在毫无恶意地领有真正的无主地,或是真的认为是无主的土地,而是明知为中国领土,却想乘胜夺为已有。不管找什么借口,日本也是无法使其领有合法化的?。

?只是对于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北侧及东侧的分界线,在上述条约中没作任何规定,中国与日本对比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商定。战败

了的清政府岂止是台湾,甚至连本土上的重地——辽东半岛也不得不割让给日本。在此打击之下,清政府甚至连坚持自己从未放弃过的在琉球的历史权利的力量都没有了,怎么还有可能为了确定那些位于琉球及台湾之间的微如草芥的小岛的所有权而与日本逐一进行谈判

呢?日本政府由此意外地捡了个便宜,不仅很自然地抹煞了中国对琉球的一切历史权利,而且还窃走了觊觎己久的中国领土中的钓鱼岛及赤尾屿各岛?。

日本利用甲午战争夺取钓鱼群岛的经过

井上清写到:?明治政府窃取钓鱼群岛的活动自始至终都是瞒过清政府及世界各国的耳目秘密进行的?。清德宗光绪10年(1885年),日本国内就有人串谋,企图以?无主地?为由,占有钓鱼岛(鱼钓岛)及黄尾屿(久场岛)。由于顾忌到中国的抗议,在外务省的反对下,图谋未能得逞。光绪15年(1890年),冲绳县曾呈报要求在钓鱼岛上建立辖区的标桩,但日本政府在4年多时间里却没有任何批示。光绪20年(1893年)11月,冲绳县以与上次相同的理由再次呈报建立标桩,政府仍未作任何答复。10年后,光绪20年(1894年),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实施偷袭,引发了甲午战争。这时,冲绳县并没有再次呈报,政府却突然以答复一年多前的呈报书的形式,开始着手对钓鱼群岛的占有。同年底,日本断然决定占有钓鱼群岛。这个过程先后经历了9年。由内务省发给外务省一份秘密文书,协商答复冲绳县知事去年11月提交的申请,并让其在鱼钓岛及久场岛建立标桩。

井上清例举了由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务大臣野村靖以及冲绳县知事共谋占有钓鱼岛群岛的密文。光绪21年(1895年),陆奥外相答复野村内相称:?本省对此别无异议,应恢贵省之见从事。?内阁会议决定把钓鱼岛及黄尾屿作为冲绳县的辖区建立标桩。内阁会议上得到了通过,日本政府的解释是?其时与今日之情况相异?。光绪10年到20年的?情况相异?的根本原因就是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翅膀变硬了。

钓鱼岛并非是日本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的规定正式从中国割让过来的。在时间上也决非是偶然与甲午战争巧合在一起的。?日本政府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乘着在甲午战争中获胜之机窃取过来的?。井上清公然宣称:?日本领有‘尖阁列岛’(钓鱼岛)在国际法上亦为无效?。

在占有钓鱼群岛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曾在《关于尖阁列岛的领有权的基本见解》是这样描绘的:?1885年以来,政府通过冲绳县地方当局对尖阁列岛以各种方式进行再三调查,确认那里不仅是无人之岛,而且没有任何清国的管辖痕迹。在对此予以重新确认的基础上,1895年1月14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于岛上建立航标,以正式编入我国领土。?当时的日本《朝日新闻》还为此发表?尖阁列岛与我国的领有权?的社论称:如果钓鱼群岛果真为中国领土,清政府当时就会对日本领有该岛提出异议。但?现在必须指出,当时清政府并未提出异议。中国方面如有此看法,不仅在日清讲和谈判时,就是在二战结束后处理领土时也应该会提出来的?。事实上,在日清谈判时,双

边均没有提到钓鱼群岛的权属问题。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处理领土时,中国也并没有把日本占有钓鱼群岛作为问题提交出来。而旧金山的日美和平谈判,是在中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会议的所有决议对中国都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也就是说,中国与日本间的领土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应当通过今后的日中和平谈判予以解决。因此,不能因为中国当时没有对日本占有钓鱼群岛提出异议,就想当然地认为该岛为日本领土?。

?也就是说,尽管日本政府声称把钓鱼群岛新纳入日本领土,但无论是在‘日清媾和条约’生效之前还是之后,乃至于最近,都从未公开明确表示过此事。帝国主义各国的‘国际法’规定:‘先占’‘无主地’时,无需将此进行国际通告;但国内法律规定至少要通报该新领土的位臵、名称及其行政管辖,如果日本政府甚至对国民也不予通报就将其定为日本领土,便不能将其视为事实上已纳入日本领土?。日本琉球政府在1970年9月10日的?关于尖阁列岛的领有权及其大陆架资源开发权的主张?中称:该地区?经明治28年1月14日之内阁会议决议,根据翌年(明治29年)4月1日敕令第13号,将其定为日本之领土,隶届冲绳县八重山石垣村?。?钓鱼群岛何年何月何日成为冲绳县的辖区,甚至连(日本)国民也全然不知?。

?钓鱼群岛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被臵于冲绳县的管辖之内的呢?或许是在1896年(明治29年)4月1日。但只要此事没有向国民通报过,即使是用现任政府狂热鼓吹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法’中的‘无主地先占为主的法则’观点来衡量,其占有也不可能有效成立?。?日

本政府完全是乘在甲午战争中取胜之机随心所欲地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占为已有。这不是窃取又能是什么??

日本现代学者、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先生在《尖阁列岛钓鱼岛争议》一书中这样说:?1874年,日本出兵中国台湾,因遭到台湾民众激烈抵抗,以索取50万两白银为条件退兵。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断绝了琉球王与清朝的朝贡、册封关系,将琉球王迁到东京居住。1879年干脆废了琉球藩,改为冲绳县。清政府虽不接受,却无力扭转局面?。[4]

村田忠禧认为:?作为历史事实,被日本称为尖阁列岛的岛屿本来是属于中国的,并不是属于琉球的岛屿。日本在1895年占有了这些地方,是借甲午战争胜利之际进行的趁火打劫,决不是堂堂正正的领有行为。这一历史事实是不可捏造的,必须有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客观科学的分析态度。但是有的人打着研究的旗号,实际上是有意地隐瞒事实。?[5]

反对掠夺钓鱼岛是反军国主义斗争的焦点

二战后,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家的《波茨坦宣言》,宣告无条件投降,?钓鱼群岛就应该与台湾、澎湖列岛及‘关东州’一样自动归还给其本来的所有者中国。因为《波茨坦宣言》规定投降后的日本领土‘要执行《开罗宣言》的条款’,而中国、英国、美国三大同盟国在开罗发表的该宣言中指出:

?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日本政府于1895年窃取钓鱼群岛之后,无论它如何在国内立法使其合法化、并在岛上建立各种设施……在日本窃取该岛的时候,即使中国对此没有提出抗议,也丝毫不会影响规定了日本必须执行《开罗宣言》的《波茨坦宣言》的效力?。

1951年9月8日,美国同日本签订了双边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平条约?生效,规定钓鱼群岛继续由美军控制。中国及时郑重地声明,该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不予承认。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中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因此即使现在美国政府把‘西南列岛’的美军施政权连同钓鱼群岛的‘施政权’一并‘归还给’日本,钓鱼群岛也并不能因此就成为日本领土。说到底,中国领土就是中国的领土?。

明治维新后,逐步推行了西方民主制度,日本在英美的鼓动、支持和指导下,开始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并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至19世纪80年代末期,形成了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倾其国家之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明治维新之前,尽管有?倭

日本近现代史课堂版提纲

《日本近现代史》课堂版提纲 主要参考书目: 1、吕万和著:《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宋成有著:《新编日本近代史》, 2、(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等译:《日本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商务印书馆。 4、安德鲁·戈登著,李朝津译:《二十世纪日本:从德川时代到 现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美)赫伯特·比克斯著:《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新华出版社04年9月版(此书获美国普利策大奖) 6、(日)历史研究委员会编:《大东亚战争的总结》,新华出版社97年12月版 7、(日)福武直著:《日本社会结构》,广东人民出版社82年10月 8、(日)中村政则著,张英莉译:《日本战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吴学义等编:《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时事出版社。 10、张声振等著:《中日关系史(主要是卷二)》,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11、(日)大隈重信撰:《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7年版。 12、(清)黄遵宪著,吴振清等点校整理:《日本国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日)信夫清三郎著:《日本外交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4、俞辛焞(tun)著:《日本近代外交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5、殷燕军著:《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周颂伦著:《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1905—193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蒋立峰、汤重南主编:《日本军国主义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学习历史的作用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记得上中学时最厌烦的就是历史课,感觉枯燥冗长,空洞无味,不但没有认真好学,还给自己编造了不认真学习的理由——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现代人要发展就要往前看,预见未来,干吗老要回头去学习过去的事情,现在想来当时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经过多年实践和生活的体验,进入中年之后越来越觉的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 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刚刚曝光的时候,国人一片哗然,谴责声、讨伐声一浪者运动之父——拉尔夫-纳德就成名于那个时代,他将消费者维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知道了这些,民众就会理解“食毒时代”只是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地维权,让政府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与高度的安全性,民众就不会再迷茫地谴责与声讨,而是有目标有方向地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最终为人民与国家带来公正和持久的利益。看来美国人的历史我们也能借鉴,教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这难道不是读历史的好处?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其实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个人 1.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不懂历史,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启示。 历史作为一间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西人说:"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埋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从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因而,历史具有借鉴资政和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其次什么人学历史有用,每个人都有用。但是历史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2.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和当前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社会 1.传承 我们学习历史,其实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

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指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单位:蓟县尤古庄镇西塔庄中学 姓名:王迎利 学科:中学历史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人们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进而实现信息化教学。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成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飞速发展、积极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人们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中国历史年表及皇帝年号

中国历史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期(迁殷前)(前1600-前1300)后期(迁殷后)(前1300-前1046) 周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21)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楚汉争霸(前206-前202) 汉(前202-公元220):1.西汉(前202-公元8) 2.新(8-23)和更始帝(23-25) 3.东汉(25-220)三国(220-280)1.魏(220-265)2.蜀汉(221-263)3.吴(222-280) 晋(265-420)1. 西晋(265-316)2.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09) 1.南朝:1)宋(420-479)2)齐(479-502)3)梁(502-557)4)陈(557-589) 2.北朝:1)北魏(386-534)2)东魏(534-550)3)北齐(550-577)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1.五代1)后梁(907-923)2)后唐(923-936)3)后晋(936-946)4)后汉(947-950)5)后周(951-960) 2.十国1)吴(902-937)2)南唐(937-975)3)吴越(907-978)4)楚(907-951)5)闽(909-943)6)南汉(991-971)7)前蜀(903-925)8)后蜀(934-980)9)南平(924-963)10)北汉(951-979)宋(968-1279)1.北宋(960-1127)2.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金(1115-1234) 元(1206-1368)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称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明(1368-1644) 清(1616-1911)努尔哈赤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年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1333年~1467年~1573年 足利氏掌握政权,1336年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2017年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新论学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要求: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高等教育概念演变: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至19世纪表现为大学教育,20世纪初到现在表现为中学后教育或第三级教育。 一、高深学问教育: 1. 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高等学术中心,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 2. 从目的或内容上说,古代高等教育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 3. 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 4. 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庙宇控制,在社会混乱时私学才兴盛。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二、大学教育: 1. 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中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 2. 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 3. 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确保优越素质。 4. 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宗教或政治束缚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 三、第三级教育: 1. 从形式上来说,传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部分,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及师范院校等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 2. 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3. 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 4. 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要求: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答:高等学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是应历史变化的需要而依次产生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取代,而是发展并存,也就是说前职能并未因后

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历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历史教育的功能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则认为“史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工作。 1、对个人而言,历史教育具有文化功能,人类文化实质是人类生产与社会演进的产物。而历史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的途径。所以说历史教育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永恒的范畴。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增强忧患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什么是忧患意识,概言之,这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转折时期或关键时期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忧患意识表现出的是社会主体的一种精神自觉,是这种主体对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它因此成为重要的精神动力。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足以使人生存发展,安乐足以使人沉沦死亡。对个人而言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历史教育在面对古代先进的技术成就和灿烂的文化时,我们有的是满心的喜悦,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历史上那些灾难深重的黑暗时期。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人性压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外敌的侵略,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它们所留下的创伤至深至巨,久久难以愈合,时而隐隐作痛,促使人们时刻去反思。因此,在培养民族优越感的同时,也应培养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一个具有忧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数及分支对照表 从已知的公历年计算分支的年份:年数减3,余数除以10为天干,余数除以12为地支 根据已知日期计算主干和分支日期的公式为 g = 4C+[C/4]+5Y+[Y/4]+[3 *(M+1)/5]+D-3Z = 8C+[C/4]+5Y+[Y/4]+[3 *(M+1)/5]+D+7+I 其中奇数月份i=0,偶数月份i=6,C为世纪1月和2月是根据前一年的13个月和14个月计算的。[]表示四舍五入g除以10的余数是天极,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部支持日期,清宣彤元年,1909年,清德宗年,载湉光绪年,1875年,义海年,清穆宗载年,1862年,淳同治元年,清文怡咸丰元年,1911年,清宣宁道光元年(1821年),清仁宗元年(公元1796年),清元年(公元1736年),清雍正帝元年(公元1723年),清叶璇元年(公元16年)62年(公元1644年),仁贤生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沈嘉年(公元256年)+ 年(公元1621年),明太祖元年(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太仓元年,朱常洛、光宗、16XXXX、庚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年,明朝的贵由、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年,明朝的丁卯、师宗、朱厚熜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朝的朱厚昭正德元年(公元1506

年),明朝的朱由堂弘治元年(公元1506年),公元1488年,朱见深成化元年,明宪宗于公元1898年,公元1466年,徐兵年,朱祁镇天顺年,明英宗年,丁丑年,朱祁钰景泰年,明代宗年,武庚年,朱祁镇郑桐年,明英宗年,1436年,明朝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仁宗朱高炽弘熙年(1425年),伊势年(1425年),明朝成祖年(1403年),朱迪永乐年(1368年),文健元年(1399年),贵妃年(1368年),公元年的乌审年元 年的皇帝年数、公元日期、干部供养日期、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40年的、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35年的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年、陀玛特木尔年、元元年、1333年元宁宗年,林逸之班年,顺三年,任申年,元朝年,屠铁木年,元朝年,顺元年,1330年武庚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元年、明太祖元年,清元元年宗海山铁木尔达德元年宗海山,贞元元年铁木尔渊,贞元元年忽必烈 南宋, 皇帝年号:元年,许,宋端宗元年,赵昌景延元年,宋公宗元年,赵显德祐元年,宋度宗赵琪元年,贤淳元年,宋理宗昭丁运景宋理宗昭云开清远年,宋理宗昭鲍云祐元年,宋理宗昭云淳祐元年,宋立宗昭云嘉熙元年,宋立宗昭云段平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天兴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邢凯元年,西夏一元化主宋理宗赵云少定,西夏末

北京电影学院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试

一),《影视艺术历史与理论试题汇编》主要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改编的影视化原则2改编影视作品的主要方法3导演风格4“新中国制片方针”5 蒙太奇6表现蒙太奇7叙事蒙太奇8理性蒙太奇 9杂耍蒙太奇10场面调度11电视系列剧12电视剧13《小城之春》14中国“30年代电影” 1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 16库里肖夫效应: 17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8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19旧好莱坞电影20类型片21新现实主义电影 22法国“新浪潮”电影23新德国电影24新好莱坞电影25希区柯克26费里尼(《八部半》)27声画对位28画外空间 29同期录音30视点31无声源音乐32“上镜头性” 33 理性电影34电影眼睛派35摄影机自来水笔36电影作者论37长镜头 38影像本体论39电影符号学40意识流电影41独立制片42第五代电影43左岸派44非自然音响4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46电影声音47左翼电影运动48《电影美学》(巴拉兹)49跳切50台湾新电影51软性电影52国防电影53第七艺术宣言 54奥伯豪森宣言55法斯宾德与“女性四部曲”56 <游戏规则>57平行式蒙太奇58对比式蒙太奇 第二部分简答及论述 1浅谈一下克拉考尔理论:《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2对比新旧好莱坞。 3谈一下女性电影的发展4新时期,电影理论有何重要建树?给5举一部电影作品为例,说明电影叙事性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6谈谈对电影艺术民族化的看法。7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取得哪些成就?8论述电影创作与电影观众的关系 9如何进行商业电影的市场定位?10电影理论、电影史(美学)和电影批评的区别。11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有哪些? 12结合实例浅谈一下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13谈谈你对伊朗电影的认识(也可单问阿巴斯,可做名解) 予概括的说明。14谈谈你对十七年电影的认识15谈谈你对台湾新生代导演的认识16简述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不同风格、流派。 17简述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18简述夏衍剧作特点。19为什么说三十年代摄制的《姊妹花》是郑正秋的一大进步和影戏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20简述孙瑜创作风格和吴永刚的创作风格及蔡楚生创作风格(左翼时期)21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22为什么说:“《马路天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驱(萨杜尔语)”?23简述费穆电影特点 24为什么说《小城之春》的特征,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剧?25宏观看改革后中国新时期电影的成就 26应如何看待第四代电影?27如何看待新生代?28入世后,对中国电影状况、出路你有什么看法?29先进文化与中国电影 30格里菲斯再电影史上的贡献31强盗片的基本特点?32雷诺阿的贡献?33如何看待卓别林的戏剧电影34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35什么是长镜头理论?36关于巴赞和“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常考)37试述场面调度的理论 38“新浪潮”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39“左岸派”在创作上的主要特征40“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大致比较: 41简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不同42简述“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我国电影的状况

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d16335469.html, 地方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冬春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22期 摘要中国历史历史卷帙浩繁,线索众多,仅仅依靠教材介绍,历史课堂将显得枯燥,乏味,地方史的渗透,无形中给历史课堂注入了新鲜,生动的血液,发挥它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史德育渗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040-02 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及素质的提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谈到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时指出:“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中国历史毕竟历史卷帙浩繁,线索众多,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介绍,就显得单薄,枯燥,另外《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这时,地方史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补充作用,让历史知识更加生动、直观,不仅如此,自从福建省2009年开始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命题者也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地方史的作用,因此也不断的在命题中渗透地方史知识,这样无形中也使地方史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那么,地方史在教学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一、切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德育渗透 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我国的人文素质,正如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历史学科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方面担负着不可取代的责任,同时,中学时代也是青春时代,同时也是叛逆期,这就是传统的德育渗透方式方法将受到挑战,这时,直观的地方史就发挥了他的重要作用。如在讲到必修二专题三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机会,但是,如果就教材讲教材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教条、无味,甚至觉得迂腐,因为这些其实初中也讲过了,因此,上本节课时,除必要的重难点讲解,名词解释外,我加入了本地(厦门)一五计划时期的一项重要工程——厦门海堤工程的教学,从厦门海堤建设的提出到建设到建成使用直至今日的历史,从而让学生提炼出什么是海堤精神,从而明白陈毅的“移山填海”的真正含义,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甚至过后,有的同学特意坐车去厦门海堤绕了一圈,回来之后打发感叹人的力量之大,明白了人定胜天虽不尽然但也不可否认有它的道理所在。后来,在讲到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我又重提厦门海堤,讲到现在厦门海堤的重建问题,让学生思考,厦门海堤在它的伟大的同时,客观上也存在什么问题,即为什么要海堤重建?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都不是绝对的,

“教育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教育科学 scienceofeducation ━━━━━━━━━━━━━━━━━━━━━━━━ 教育科学的孕育和形成 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体系 教育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未来学 教育史(学科) 教育经济学 学校卫生学 教育管理学 比较教育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工艺学 教学法 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趋势 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应用问题的研究 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研究 加强教育情报的研究 广泛进行教育实验研究━━━━━━━━━━━━━━━━━━━━━━━━ 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延续的手段,它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服务。它是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诸形态,以及各项社会实践都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它还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的制约。因而,在教育科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出现了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又出现了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教育科学就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总称。 教育科学的孕育和形成 古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如孔丘、墨翟、孟轲、荀况,以及董仲舒、王充、韩愈、朱熹、王守仁、颜元、王夫之等,都曾在自己的著述中论述过教育问题;在欧洲,如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教育家,M.F.昆体良等,也都有不少有关教育的论述。他们对诸如教育为巩固政治统治服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的修养等许多方面,都有较为精辟的论述。需要特别指出的,如中国的《学记》、古罗马昆体良的《演说术原理》都是成书较早的有关教育的论著。但是从总体来看,古代中国、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还孕育在哲学或政治、伦理思想之中,分散在各个思想家的著作之内,大都带有经验描述的性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完整的体系,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教育学科。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逐步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学科。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先后有许多教育专著问世。究竟那一本教育专著是教育学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把捷克民主教育家J.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有的把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夸美纽斯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吸取了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唯物论思想,概括了学校教育的经验,写出《大教学论》。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教育在培养人和改良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校的问题;他根据婴儿、儿童、少年、青年的年龄特点,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主张教给学生以广泛的知识,并提出了

浅谈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概念教学既是历史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历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历史概念的知识地位、智能作用和教育意义决定了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第一位的重要性,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概念历史教学作用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到方面全面发展。”[1]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取得良好的历史课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抓好历史概念的教学。 历史概念教学既是历史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历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历史概念的知识地位、智能作用和教育意义决定了历史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着第一位的重要性,对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历史概念的教学,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把握历史发展科学规律的重要前提。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特定的地理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因此,人物、地点、时间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三个要素。所以人物概念、空间概念、时间概念的教学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例如我们都知道一定的历史事件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这种特定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就是历史的空间概念。它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先生所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2]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概念,就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历史概念是对具体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它介于史实和线索、规律之间。一方面,历史概念有它的具体性,即历史概念源于史实,具有确定不移的时间、空间和历史特征。另一方面,历史概念又具有概括性,因为它高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基本因素。而且,历史概念的概括不是一般的简单概括,它必须依赖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所以,历史概念又总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历史概念既是规律性的史实知识,又是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历史概念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先依据史实,概括史实后,形成线索,引伸规律的特殊作用,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属于知识中心地位。实践证明,概念不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搜集的途径与运用的方式,阐释了运用史料教学的原因,明确了史料教学的相关注意点。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学生“配合”教师的程度,而是应该看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程度,看教师是否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自觉地去探究。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采用选取历史史料呈献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一、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价值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在《历史教学》中明确表示:“……‘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改变以往从知识和能力来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历史史料,能使学生体验“真实”历史,自己探索研究历史的方法,自己得出信服的看法和结论,真正提高学习技能。 在执教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堂二轮复习课时,我在学生自学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强化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能力,设计了下列问题: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出哪两种发展趋势?②英、德代议制有何异同?(君主、内阁、议会)③英与美代议制有何异同?(元首、内阁、议会)④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是什么(职权、性质)?⑤画出美国的民主制与唐朝中央机构图并比较异同?⑥美国的民主制在中国运用的表现、结局、原因是什么?⑦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有何异同?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什么异同?(经济基础、活动原则、权力主体)⑨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三者之间有着怎样内在联系?由于课本、学案上没有较多的阐释,学生们不是哑口无言就是离题万里,我只好单枪匹马地各个几击破。尽管讲得旁证博引,口若悬河,但学生们在下面表现出极度的“困惑”,他们强打着精神,麻木地听课,丝毫没有配合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就在我的独角戏下结束了。课后,我反问了自己:学生为什么死气沉沉或答非所问?我有没有责任?过渡、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