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毒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内科治疗

梅毒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内科治疗

梅毒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内科治疗

梅毒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3-07-29T16:34:37.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田野[导读] 及时手术,可改善预后,否则预后差。

田野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40)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65-01 梅毒性心血管病简称梅心病,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心血管病变,是三期梅毒中最严重的内脏损害,大多数为后天性传染所致。

1 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范围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临床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阻塞及梅毒性心肌树胶样肿,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类型表现。

1.1 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

发病率高,见于梅毒早期,也可见于病毒感染后10~13年的梅毒后期。常发生于升主动脉,临床上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骨后不适或钝痛,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较难。

1.2 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临床最常见,多见于晚期梅毒的患者,常为40~55岁中年男性,约20%患者可同时合并冠状动脉口狭窄。

1.2.1 症状轻者无明显症状,或仅轻度心悸、气急;重者主要症状是肺淤血和左心衰竭,常表现为劳累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病情常在1~3年内迅速进展。此外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加上可能同时伴有冠状动脉口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等,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引起心绞痛。

1.2.2 体征视诊和触诊示心尖搏动增强或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听诊特点:①心音:在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常减弱或消失;②杂音: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响亮、高调舒张期叹气样杂音,以前者为甚,并向心尖部或左腋前线传导;约10%患者主动脉瓣右前叶外翻入左心室,产生高调乐音样或呈海鸥鸣样舒张期杂音,且伴舒张期震颤;由于主动脉根部扩大,经瓣环喷射血流量大,引起主动脉瓣相对性狭窄,可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并伴收缩期震颤;此外还常有Austin-Flint杂音;③附加音:同时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收缩早期喷射音;④心律失常:常可闻及心房颤动;⑤周围血管征。

1.3 冠状动脉口狭窄

发生率为25%~30%,病变局限在冠状动脉口。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发展缓慢,常有侧支循环形成,故极少发生大面积的心肌坏死,仅有斑块状心肌纤维化。常与主动脉瓣反流或主动脉瘤同时存在。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常在夜间安静时发作,发作时间较长,硝酸甘油疗效差。少数患者冠状动脉口完全阻塞,可发生猝死。

2 治疗

2.1 驱梅治疗

2.1.1 治疗原则梅毒性心血管病明确诊断后,为防止进一步损害,减轻症状,延长寿命,对未经驱梅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应作驱梅治疗。梅毒是全身性疾病,应进行全身性治疗,治疗要规则、足程足量;治疗前、中、后均应进行全身性检查及必要的化验,特别是注意肝、肾、心功能的检查,要定期追踪观察,对传染源及性伴侣,要动员接受检查或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2.1.2 青霉素治疗青霉素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治疗开始时要避免赫斯麦反应,即首选用药数小时到24小时,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上升,全身不适,梅毒损害可暂时加重;特别是内脏梅毒症状可显著恶化,如梅毒性心血管病可引起冠状动脉口阻塞或主动脉瘤破裂或心力衰竭等;当梅毒性心血管病合并心力衰竭时,要首先治疗心衰,待心功能好转后小心谨慎地使用小剂量青霉素开始治疗,以避免赫斯麦反应造成的病情加剧或死亡。WHO主张对神经梅毒或梅毒性心血管病治疗前给予一个短疗程(3天)强的松5mg,4次/d口服,并逐渐减量,可避免赫斯麦反应。

2.1.3 治疗方案我国50年代、60年代开展大规模的梅毒防治工作时,大多采用卫生部批准的梅毒青霉素治疗方案,对包括梅毒性心血管病在内的内脏梅毒用含2%单硬脂酸铅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PAM),一疗程为900万U或更多,在2~5周内肌肉注射完毕。

对晚期梅毒性心血管病,只能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60万U单位,肌注连续20天或以上,不允许用苄星青霉素;代用药品仅限用于青霉素过敏者,但疗效差,如红霉素500mg,4次/d,连续口服30天;四环素500mg,4次/d,连续口服30天。

对梅毒性心血管病只选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G,80万U,肌注连续15天为一疗程,共2疗程(或更多),疗程间休药2周,不允许用苄星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选用代用药品,但疗效很差,如红霉素500mg,4次/d,连续口服,30天为一疗程,四环素500mg,4次/d,连续口服30天为一疗程。

2.2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治疗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驱梅治疗需在控制心力衰竭后才可进行;合并心绞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驱梅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并严密监护,如症状加重需暂时终止驱梅治疗。对梅毒性主动脉瘤、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口狭窄及闭塞者,除驱梅治疗及相应其他内科治疗外,如有手术指征,可考虑分别行动脉瘤切除术或血管移植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口内膜剥离术或旁路手术等。及时手术,可改善预后,否则预后差。

参考文献

[1]陈灏珠(译).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使胎儿受感染而发生的新生儿梅毒。随着性传统疾病的蔓延,孕妇的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因此,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和切断梅毒传播尤为重要。 2.1 皮肤护理先天性梅毒最具特点的表现为皮肤损害,本组发生率为72.2%,全身皮肤均可见尤以头面、臀部及四肢末端多见。皮肤损害具体表现为疱疹、糜烂和严重剥脱性皮炎。护理上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沐浴,早产儿浓度为1:8000,每天2次;皮肤损害严重的患儿全身裸露,置于恒温箱内或红外线抢救台上,皮肤糜烂处予红外线灯照射及吹氧30min,每天2次,以保护创面干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百多邦软膏涂皮损处抗感染,皮肤干裂时涂鱼肝油软膏保护。 2.2 眼睛及鼻的护理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常见表现为眼睛分泌物多、鼻塞、流涕、有脓血性分泌物,进食困难。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鼻塞、流涕、有脓血性分泌物,进食困难。先用生理盐水棉签拭去眼部分泌物,再予氧氟沙星滴眼,痰多时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鼻粘膜损伤。进食困难的经口插胃管(以免损伤鼻粘膜),并做好胃管的护理。 2.3 密切观察病情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加重时可能与抗梅毒治疗时的Jarish-Herxiheimer反应有关);骨损害主要为骨膜炎及骨软骨炎,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黄疸者注意肝脾肿大、肝功能及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好蓝光治疗的护理,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观察是否有体重不增及低蛋白性水肿;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患儿的反应、前囟、惊厥,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另外,要防Jarish-Herxihe imer反应的发生,其发生机制认为是梅毒治疗时大量螺旋体被杀死,放出异性蛋白所致[2],通常在首次给药的4h内发作,8h达高峰,24h内结束[3],所以在此期间注意观察有无高热、寒战、心率增快、烦躁、呕吐、腹胀、皮损加重等症状。 2.4 消毒隔离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血传染或接触污染物而传染。梅毒螺旋体的生存力较弱,在干燥环境中和阳光直射下迅速死亡,普通消毒剂在短时间内死亡[4]。将患儿置于单房,空气用静电吸附式消毒器消毒,地面、床单位应用消毒液拖抹,但所用的物品用后放于含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后再处理,餐具实行双消毒,即用后泡于消毒液中30min后清洗再高温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儿要穿隔离衣及带手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最新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7 年版) 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 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儿科专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参照本规 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或心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心血管内科。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 40

工作,床位不少于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内科专业科室的技术标准。 (四)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 能规范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床位不少于20 张,其技术水平达到心血管外科或者心胸外科专业技术标准。 (五)心血管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符合心血管介入诊疗功能要求的心血管造影机,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IABP 设备。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相应的器械耗材和药品的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配备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六)重症监护室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 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 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 平方

梅毒筛查的常用指标

梅毒筛查的常用指标-慎重解释梅毒检验报告单 梅毒筛查的常用指标 梅毒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性而被皮肤科医师称为“模拟大师”,目前诊断因暗视野或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不太普及而主要靠血清学检测来判定。检验方法因抗原制备方法不同分为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和螺旋体抗原试验,前者主要包括:VDRL、USR、RPR等,后者主要包括:FTA-ABS、TPHA、TPPA等。 初筛试验中VDRL因操作麻烦在大多数医院没有开展,USR、RPR是在VDRL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实验方法,操作简单且可以肉眼判定结果,有同样的特异与敏感性,因而被广泛应用。 确认试验中由于TPHA、TPPA操作简单且特异性、敏感性优于FTA-ABS而被广泛开展。一般来讲,排除假阳性原因,确认试验所作为抗-IgG螺旋体抗体,即使足够规范的治疗,结果仍可为阳性,因此不作为疗效观察、复发、再治疗的依据。 假阳性假阴性都很“常见” 因技术原因所限,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都存在生物学假阳性以及假阴性问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肝硬化、结肠癌、静脉吸毒、妊娠、糖尿病、风疹、丝虫病、结核病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以导致假阳性。这类假阳性结果,通过倍比稀释后滴度都很低,一般在1:8以下,两类试验结合来看即可明确。由于试验敏感性、前带现象(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浓度过高而抑制抗原抗体凝集)、梅毒感染时间长短等原因可以导致试验结果的假阴性,如:RPR在一期、三期梅毒阳性率分别为85%、80%。假阳性和假阴性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复检,一般情况下可以排除。 如何看待检查结果 我们在看梅毒化验的检验结果时,应该结合初筛试验、确认试验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来分析。一般初筛试验RPR、US R试验阳性的患者,确认试验阴性则排除感染。确认试验TPPA或TPHA阳性,而初筛试验阴性,则认为是假阳性或梅毒感染已愈(少数患者不治疗可自愈)。要求梅毒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随访2年,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非梅毒螺旋体试验,第2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结果持续阳性,滴度较低(1:8以下)不再上升,可认为是血清固定,临床已经治愈。如随访复查滴度上升,则认为是复发或再感染,需要到专科医生那里进行咨询或治疗。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 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 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胎儿或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Treponema,TP)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是 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1 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皮肤破损处传播,以非婚性性行为的传播途径为主。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哺乳、输血或经医疗器械及接触病人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马桶等方式传播。梅毒母亲还可通过胎传及产道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临床资料证实,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此病一年内最具传染性,后随着病期的延长,其传染性越来越小,超过4年,则接触其一般无传染性。然而,即便如此, 此病仍能通过胎传导致胎儿感染,并且,潜伏梅毒(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的血 液也具有传染性,因而不容忽视。 2 临床表现 先天性梅毒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该病对儿童身 体造成危害的关键。梅毒螺旋体早期侵犯患儿的皮肤黏膜及四肢长骨,发展到晚期,会侵犯患儿的心血管和中枢神经,对其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并留下不可逆 的后遗症。孕妇应遵医嘱做常规的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有梅毒螺旋体感染,一定 要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这是防止先天梅毒发生的关键。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消毒隔离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一旦确诊,应 立即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并做好床旁隔离。病室应每日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应进行紫外线循环风消,每日一小时。用含有有效氯1000mg/L浓度的溶液 擦洗患部。患儿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应集中治疗,并带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治疗完毕后,护士要彻底洗清双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1.2 合理喂养该病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的几率极低,但对于母亲在快速血浆 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浓度较高的情况,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可采用配 方奶,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添加奶粉进行喂养。每次喂奶后,母亲应抱起患儿, 轻拍其背部,防止患儿回乳。如果患儿不能吸吮,可采用滴灌喂养或留置胃管的 方式进行喂养,同时做好胃管的护理,防止发生胃管脱落或误吸等意外。要确保 患儿正常的营养供给,以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 3.1.3 加强口腔护理应每日用苏打水清洗患儿口腔三次,防止其口腔出现霉菌。 3.2 皮肤护理由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供给不足,抵抗力 比较差,再加上此类患儿皮肤水肿、溃疡,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要 保持其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其抓破皮肤。每班 护士要检查患儿的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在保暖的前提下,要尽量让患儿暴露

梅毒的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1.获得性显性梅毒 (1)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①硬下疳特点感染TP后7~60天出现,大多数病人硬下疳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高出皮面,疮面较清洁,有继发感染者分泌物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6周,可自愈。硬下疳可以和二期梅毒并存,须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性药疹等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相鉴别。②近卫淋巴结肿大出现硬下疳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可单个也可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2)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再发生。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梅毒进入二期时,梅毒血清学试验几乎100%阳性。 全身症状发生在皮疹出现前,发热、头痛、骨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男性发生率约25%;女性约50%。3~5日好转。接着出现梅毒疹,并有反复发生的特点。①皮肤梅毒疹80%~95%的病人发生。特点为疹型多样和反复发生、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②复发性梅毒疹初期的梅毒疹自行消退后,约20%的二期梅毒病人于一年内复发,以环状丘疹最为多见。③黏膜损害约50%的病人出现黏膜损害。发生在唇、口腔、扁桃体及咽喉,为黏膜斑或黏膜炎,有渗出物,

或发生灰白膜,黏膜红肿。④梅毒性脱发约占病人的10%。多为稀疏性,边界不清,如虫蚀样;少数为弥漫样。⑤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伴疼痛。 ⑥二期眼梅毒梅毒性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常为双侧。⑦二期神经梅毒多无明显症状,脑脊液异常,脑脊液RPR阳性。可有脑膜炎或脑膜血管症状。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3)三期梅毒 1/3的未经治疗的显性TP感染发生三期梅毒。其中,15%为良性晚期梅毒,15%~20%为严重的晚期梅毒。①皮肤黏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侧。树胶样肿常发生在小腿部,为深溃疡形成,萎缩样瘢痕;发生在上额部时,组织坏死,穿孔;发生于鼻中膈者则骨质破坏,形成马鞍鼻;舌部者为穿凿性溃疡;阴道损害为出现溃疡,可形成膀胱阴道漏或直肠阴道漏等。②近关节结节是梅毒性纤维瘤缓慢生长的皮下纤维结节,对称性、大小不等、质硬、不活动、不破溃、表皮正常、无炎症、无痛、可自消。③心血管梅毒主要侵犯主动脉弓部位,可发生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引起梅毒性心脏病。④神经梅毒发生率约10%,可在感染早期或数年、十数年后发生。可无症状,也可发生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脑膜树胶样肿、麻痹性痴呆。脑膜树胶样肿为累及一侧大脑半球皮质下的病变,发生颅内压增高、头痛及脑局部压迫症状。实质性神经梅毒系脑或脊髓的实质性病损,前者形成麻痹性痴呆,后者表现为脊髓后根及后索的退行性变,有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多种病征,即脊髓痨。 2.获得性隐性梅毒

RPR、TP、TPPA三种检测梅毒方法学比较及临床意义

RPR、TP、TPPA三种检测梅毒方法学比较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比较RPR、TP、TPPA检测梅毒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 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 各取3份血清样本,分别行RPR检测、TP检测及TPPA检测。结果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检出率97.62%(P<0.05)。结论梅毒检测中,TP、TPPA的准确率优于RPR检测。 关键词:RPR;TP;TPPA;梅毒 前言:作为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危害较大,传染性较强[1]。这种 疾病的特征对临床诊断及传播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RPR、TP、TPPA在临床梅 毒检测中较为常用。为了对比这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将42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1-69岁,平均年龄(65.1±1.2)岁。每例患者各取3份血清样本,以便后续检查。 1.2方法 检测仪器选用BIO- RAD MODEL 1575型号酶标洗板机。RPR检测、TP检测、TPPA检测分别选用RPR试剂盒、TP-ELISA试剂盒及TPPA试剂盒。检测流程严格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其中,TP-ELISA检测结果经伯乐-550型号酶标仪进行 判断。如OD值低于Cut-off值,提示梅毒检测阴性;如OD值高于Cut-off值,提 示梅毒检测阳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RPR检出率78.57%,TP检出率92.86%,TPPA检出率97.6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梅毒)螺旋体诱发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包含血 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数周内,患者血清中将形成一定浓度的非特 异性抗体(属抗类脂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其中,前者的出现时间晚于后者。近年来,我国梅毒患者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变化对梅毒的传播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临床诊断 是确诊梅毒、抑制梅毒传播的重要前提。诊断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RPR检测作为一种常用诊断方法,其原理为:通过测定患者血清标本中是否含有梅毒非 特异性抗体(反应素)获取诊断结果。到目前为止,这种诊断方法已于梅毒患者的疗效评 估及临床初筛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本研究证实,42例梅毒患者中,RPR检出率78.57%。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42例梅毒患者均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多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慢性疾病,上述疾病 可导致老年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进而梅毒诊断的准确性。除了老年患者外,孕 妇接受RPR检查时,也容易出现假阳性现象。因此,如梅毒受检者为老年、孕妇等特殊群体,

梅毒性心血管疾病=笔记

梅毒性心血管疾病 轻松课堂 一、概述 ●定义 梅毒性心血管病(syphili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于晚期(第三期)累及心血管系统引起的心血管病变。绝大多数为后天性,先天性罕见。本病进展缓慢,从初次感染梅毒后5~25 年发病,,少数终身无症状。患者年龄多在35~50 岁,男女比例为5∶1。 ●分类 分为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瘤 冠状动脉口狭窄和心肌树胶样肿。、 二、分述 (一)、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 是梅毒性心血管病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多发生于升主动脉,亦可累及近端降主动脉,一般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可感到胸骨后不适或钝痛。可有鼓音性质的主动脉瓣区第2 心音增强及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但无特异性。X线检查可发现升主动脉增宽可沿胸腔段至横膈,腹主动脉不增宽,降主动脉呈漏斗状,另外升主动脉的线条状钙化均较有意义。 (二)、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见于晚期梅毒患者,是梅毒性主动脉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0%~30%。其中约20%伴有冠状动脉口狭窄,影响冠脉血流。主动脉瓣反流程度越重对左心功能影响越大。 ●临床表现 1、体征:常见心尖搏动点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增强或呈抬举性。心界左下扩大,由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增宽,胸骨右缘第 2 肋间浊音界增宽。心脏听诊发现较多,分述如下: ①、第2 心音仍可呈鼓音性质,但强度减弱。严重病例第2 心音可消失。 ②、胸骨右缘第2 肋间可闻高调响亮、占整个舒张期的递减型杂音,沿胸骨

右缘向下传导至心尖和腋线,伴舒张期震颤,杂音性质呈音乐性或“海鸥鸣”样。 ③、胸骨右缘上部及胸骨上窝可闻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可在颈部或胸骨上窝扪到收缩期震颤。这并不伴有真正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室流出道狭窄,而是高流量血流通过僵硬不规则的主动脉瓣进入扩张增宽的主动脉根部产生涡流所致。 ④、Austin-Flint 杂音:中-重度者在心尖部常可听到此杂音。是低调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较轻、局限,不伴无收缩期前增强、第 1 心音亢进或二尖瓣拍击音。可能是从主动脉反流到左室的血液冲击二尖瓣主瓣,导致了功能性二尖瓣狭窄。 ⑤、周围血管征:见于中-重度反流严重者。 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可有电轴左偏和左心室肥厚劳损等改变。 ②、X 线检查:心脏向左下后方增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使心脏呈靴形,升主动脉明显增宽(梅毒性主动脉炎)。 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主动脉根部增宽,活动度增大,主动脉环扩大,左室扩大及主动脉瓣反流。 ④、逆行性主动脉造影:舒张期造影剂反流入左心室,可根据造影剂反流的程度估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如造影剂反流至左心室的密度较主动脉明显,即说明为重度关闭不全。 (三)、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 是梅毒性主动脉炎的第二个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26%。多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动脉瘤同时存在。病变局限在冠状动脉口,极少数情况下向冠状动脉内延伸,但通常不超过2cm。由于狭窄发展缓慢,侧支循环形成充分,极少发生心肌梗死,即使发生病情亦较轻,偶有完全闭塞者可致猝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出现年龄早于冠心病好发年龄,常于夜间发作,硝酸酯类效果相对较差。冠状动脉造影时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口后压力明显衰减,或注入造影剂后倒流回主动脉窦,均提示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存在。 (四)、梅毒性主动脉瘤 为最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0%。约50%发生在升主动脉,30%~

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一、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根据不同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患儿一般情况、精神、食欲。发热,神经系统的改变。 3.皮损形态、分布、搔痒部位、性质、程度。 4.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皮肤病一般护理常规。 3.预防感染转播:血液体液接触隔离,必要时实行严密隔离。 4.实行严格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5.注意保暖及喂养,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良好。 6.保证规律而充分地休息和睡眠,午间休息及夜间必须保持病室安静。保持床单平整、清洁。严重皮损者,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套等,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7.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若患儿因瘙痒而搔抓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止痒药物。 8.遵医嘱进行皮肤粘膜得护理。进行擦药、药浴等治疗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9。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解除家长焦虑情绪。 10.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骨损害。 (2)肝脾肿大和全身淋巴节肿大的护理。 (3)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4)眼部护理 健康教育 1. 住院健康教育: (1)饮食:口腔黏膜疾患者,应注意饮食的温度和硬度,避免刺激性。 (2)不宜使用肥皂和频繁沐浴,以免发生皮疹恶化或加重瘙痒。 (3)衣服宜选择轻软、透气性及吸湿性好的纯棉织品,不宜使用尼龙制品。 2. 出院健康教育: (1)行卫生宣教。掌握其转播途经及转播方式. (2)应用特殊药物给予指导,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 二、爱滋病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血压。 2.患者心理的变化,行为的改变。 护理措施 1.按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2.预防感染转播:血液体液接触隔离,实行严格消毒措施。 3.做好严密隔离措施及保护性隔离,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自我的防护。 4.对患者的血液及传染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5.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所有物品应随时严格消毒,一般用0.2%次氯酸钠溶液。 6.注意休息,病情危重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7.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清淡可口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鸡 汤等),危重者应静脉补充能量与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8.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9.心理护理 10.并发症的护理 (1)合并肺结核的护理:按肺结核的护理常规 (2)合并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的护理: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3)伴发皮肤损害、口腔感染的护理:分别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心血管疾病三基试题及答案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1.28岁男性,急起发热,胸痛和气促6天,叩诊心界明显扩大,吸气时脉搏变弱。一小时前呼吸困难急剧加重,心率124/min,齐,心音低远,血压为8.0/6.0kpa(60/45mmHg),颈静脉怒张。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为(E) A.静脉注射西地兰 B.肌肉注射杜冷丁 c.静脉滴注多巴胺与阿拉明D持续吸高浓度氧 E 心包穿刺减压 2.患者近3个月夜间频发胸骨后疼痛,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胸痛发作时胸导联ST段上移,选用何种药物治疗最为恰当(D) A西地兰B心得安C潘生丁D异搏定E强痛定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咳吐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为2 4.0/16.0Kpa (180/120mmHg),以下哪种药物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D) A利血平B硫甲丙脯酸C哌唑嗪D硝普钠E尼群地平 4.某男性22岁,于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吹风性杂音,以下哪项体征对其诊断最有帮助(E) A心尖区舒张期震颤 B.P2亢进并分裂C交替脉D心界向左侧扩大E心电图P-R间期延长 5.某女性18岁,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4年,近半月游走性关节痛,气促,以哪项最可能提示患者发生了风湿性全心肌炎(C) A心脏向双侧扩大B心尖区收缩期Ⅲ级杂音C心包摩擦音D急性肺水肿发作E心电图P-R间期延长 6.某男性患者,64岁,上班时突起持续剧烈左胸痛2小时,心电图示V1-5T波明显变为高尖,心室率110/min,室性早搏7次/min,为安全将患者转送至某医院急救,以下哪项措施最为重要(C) A静脉滴注硝酸甘油B肌肉注射度冷丁C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继以持续滴注D吸氧E滴注极化液 7.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一般不宜应用()A硫氮酮B心得安C异搏停D 地戈辛E地西泮(D) 8.某窦性心动过缓者近年晕厥3次,可选用下列哪项最安全而又简便的方法协助诊断(B)A动态心电图B心电图阿托品试验C窦房传导时间测定D希氏束电图E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 9.某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宜选用以下哪种药物治疗(D) A奎尼丁B心律平C胺碘酮D利多卡因E吡二丙胺 10.以下哪项检查为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简便的方法(A) A心电图B心尖搏动图C心脏B超D冠脉造影 E 201Ti-心肌显像 11.以下哪种情况不宜应用β阻滞剂( D) A二尖瓣脱垂B肥厚型心肌病C急性心肌梗死D变异型心绞痛E室性早搏 【B型题】 问题12~13 A奇脉B水冲脉C脉搏短绌D交替脉E重脉 12.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D)13.动静脉瘘(B) 【C型题】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规范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2.7 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为四级(见附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和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3.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医疗机构基本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三级医院,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二级医院,有相对固定的医学影像科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80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这一简称,目前虽被普遍应用,但它未表达出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而有更广泛的含义。因为是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冠状动脉病,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词事实上包括所有这些情况所引起的心脏病变。但由于绝大多数(95%~99%)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一词来代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虽然不甚确切,在临床上还是可行的。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流行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因。我国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低发国家的行列,然而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近年有升高趋势。 二、诊断依据 诊断冠心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各项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最肯定的客观诊断依据是发现心肌有缺血的表现,同时证明病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性病变。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方法。如在静息状态中未见心肌缺血的表现时,还可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和(或)心脏负荷试验。后者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踏车运动等动力性负荷试验,或心房调博、过度换气试验等非动力性负荷试验。对不能急性运动试验的病人还可用药物负荷试验包括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腺苷试验、多巴酚丁胺试验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麦角新碱诱发试验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痉挛。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是无创性检查,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核素心室显像等。心肌灌注显像常用201TI或99mTc-MIBI静脉注射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像法和用99mTc焦磷酸盐静脉注射使新近坏死的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点”显像法。也可用201TI或99mTc-MIBI作为指示剂结合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查出静息时心肌无明显缺血的病人。用113mIn、99mTc标记红细胞或白蛋白行血池显影有助于了解室壁运动、心室的射血分数等,可起与左心室造影相类似的诊断作用。目前常用的显像法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后者的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是目前估价心肌存活性最可靠的方法。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梅毒性心血管病是性传染病,系晚期梅毒侵犯心血管系统所致,常在初次感染后的5~ 25年内发病,男性多见。大多数为后天性,临床发病率较低。梅毒性心血管病是由于梅毒螺 旋体累及主动脉壁与冠状动脉而引起的心血管病变。当梅毒螺旋体进入主动脉壁的滋养血管 后可发生梅毒性主动脉炎,最常累及升主动脉。其内膜常呈树皮样皱起,当病变涉及主动脉 窦时可累及冠状动脉口并使其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如中层肌肉和弹力纤维 破坏,主动脉壁逐渐变薄并进行性扩张,可导致主动脉瘤形成。当主动脉根部受损使主动脉 瓣环扩大,瓣叶交界分开而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偶可侵犯心肌,发生树胶样肿。 1.诊断 1.1单纯性梅毒性主动脉炎 1.1.1是梅毒性心血管病中最基本、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临床一般无症状,体征也缺乏 特异性,因而并非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少数有胸骨后不适感,当引起主动脉扩大时,可闻及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伴有轻度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1.1.2胸部X线检查可见升主动脉增宽,搏动增强,部分患者可见升主动脉线条状钙化,具有诊断价值。 1.2 梅毒性主动脉瘤 1.2.1升主动脉瘤多见:其特点是无症状或较少症状而体征明显,故称为“体征性动脉瘤”。动脉瘤向前扩大,可引起右侧第1、2肋间局部隆起并有明显搏动。如向右扩张,可压迫上 腔静脉、无名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即头颈部及上肢青紫、浮肿、胸壁静脉怒张等表现。压迫右支气管或右肺、可引起肺不张和反复肺部感染。右肺动脉受压可在局部闻及收缩期喷 射性杂音。 1.2.2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因位于胸腔深处,即使较小也因压迫周围结构而早期出现明 显症状,称为“症状性动脉瘤”。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膈神经,产生呃逆或膈肌瘫痪; 1.2.3梅毒性胸降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窦动脉瘤少见。 1.2.4胸部X线检查:发现局部主动脉膨出,搏动,线条状钙化及周围结构受压的征象等。 1.3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为常见,约占1/3病例。 1.3.1症状: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相关。早期血流动力学障碍轻,可无症状,后逐 渐出现心力衰竭。主动脉瓣大量反流还可使冠脉灌注压下降,冠脉血流减少,出现心绞痛。 当合并冠状动脉口狭窄时,心绞痛的程度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不相称,此时硝酸甘油舌下含 服对缓解发作效果较差。 1.3.2体征: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响亮、高调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向心尖部及左腋下传导,有时可伴舒张期震颤。大量反流的血液冲击正在开放的二尖瓣前叶,可导致功能性二尖瓣狭窄,产生杂音。由于主动脉根部扩大,瓣环钙化,射血时形成主动脉 瓣相对狭窄,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放散,可伴震颤,有时可闻收缩早期喷射音。 1.3.3胸部X线检查:左心室增大,可呈靴型,升主动脉扩大,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呈快 速扩张和退缩显像。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遵义县人民医院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应急预案 (冠脉介入、起搏与电生理、先心病介入封堵术) 一、总则 1.各项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运行情况、物品 的准备、抢救药品的准备等。 2.术者应于术前充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制定出详实的手术 方案,做好应急的特殊物品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3.一旦出现紧急意外情况按照如下流程进行抢救工作: ⑴第一时间,术者为主要负责人(有特殊安排者除外)指挥现 场人员进行抢救,抢救效果好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据情况继续手术或终止; ⑵如在场人员自己处理有困难,应立即提出紧急会诊要求,邀 请相关科室人员协助抢救,同时通知医务处; ⑶如有必要,应报告给主管院长、院长; ⑷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通报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以征得家 属理解; ⑸抢救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当时记录不全的抢救结束后立即补记。 ⑹处理完后召开讨论会,分析出现紧急情况的原因、抢救是否 及时、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教训、以及改进方案等,并详细

记录备案。 4、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心内科开展的冠脉介入手术、起搏器安置与 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心脏病介入手术。 二、实施细则 1、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 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 2、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 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室速、室颤或心脏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3、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 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4、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 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5、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 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6、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 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7、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 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静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冠心病)

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教材 第一章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防护 一放射线损伤 确定效应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关,并存在阈值剂量概念,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皮肤损害、白内障等属于确定效应。 随机效应在自然界中呈概率分布,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并不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的概念。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属于随机效应。随机效应出现的概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较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 (一)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其光子能量约为可见光的5000-7500倍,因此产生与可见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X线光子具有穿透性,可不同程度地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X线在人体内衰减的程度不仅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还与人体组织内的化学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X 线光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高,能量越低,其穿透性也就越差。 (二)接入性诊断和操作中X线成像过程 1.X线的产生X线管有阴极、阳极;在阴阳电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向阳极移动并高速撞击阳极金属,电子能量的一小部分转换为X线。阴极电流(mA)决定阴极释放的电子数量;阴阳极间的电压(kV)决定电子撞击阳极的速率。因此阴极电流决定X线光子的数量,X线管电压决定X线光子的能量。 2.X线在人体的衰减及影响成像的因素 (1)X线管电压; (2)X线管电量; (3)X线光束滤过; (4)散射; (5)减少图像噪声; 三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线损伤 (一)设备参数 相关参数涉及电压、电流量、记录帧数等;现阶段使用的X线接受装置有两种类型: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 (1)X线脉冲频率; (2)控制图像的放大倍数;X线成像系统的辐射剂量因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 (二)介入人员操作时的可控性因素 1.减少透视及影像采集时间; 2.使用遮光器; 3.控制透视和摄影时的辐射剂量; 4.调整X线接收装置和球管的位置; 5.控制投照角度; 6.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20T14:36:53.39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齐幸[导读] 护士在工作中要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置。 齐幸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出现的不同病症给予有效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对取得家长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胎儿或新生儿;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Treponema,TP)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1 感染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皮肤破损处传播,以非婚性性行为的传播途径为主。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哺乳、输血或经医疗器械及接触病人污染的衣物、毛巾、浴盆、马桶等方式传播。梅毒母亲还可通过胎传及产道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临床资料证实,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此病一年内最具传染性,后随着病期的延长,其传染性越来越小,超过4年,则接触其一般无传染性。然而,即便如此,此病仍能通过胎传导致胎儿感染,并且,潜伏梅毒(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的血液也具有传染性,因而不容忽视。 2 临床表现 先天性梅毒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该病对儿童身体造成危害的关键。梅毒螺旋体早期侵犯患儿的皮肤黏膜及四肢长骨,发展到晚期,会侵犯患儿的心血管和中枢神经,对其脏器造成严重的损害,并留下不可逆的后遗症。孕妇应遵医嘱做常规的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有梅毒螺旋体感染,一定要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这是防止先天梅毒发生的关键。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3.1.1 消毒隔离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经血液传播。一旦确诊,应立即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并做好床旁隔离。病室应每日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应进行紫外线循环风消,每日一小时。用含有有效氯1000mg/L浓度的溶液擦洗患部。患儿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应集中治疗,并带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完毕后,护士要彻底洗清双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1.2 合理喂养该病通过母乳喂养传播的几率极低,但对于母亲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浓度较高的情况,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可采用配方奶,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添加奶粉进行喂养。每次喂奶后,母亲应抱起患儿,轻拍其背部,防止患儿回乳。如果患儿不能吸吮,可采用滴灌喂养或留置胃管的方式进行喂养,同时做好胃管的护理,防止发生胃管脱落或误吸等意外。要确保患儿正常的营养供给,以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 3.1.3 加强口腔护理应每日用苏打水清洗患儿口腔三次,防止其口腔出现霉菌。 3.2 皮肤护理由于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供给不足,抵抗力比较差,再加上此类患儿皮肤水肿、溃疡,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要保持其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剪短患儿的指甲,避免其抓破皮肤。每班护士要检查患儿的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在保暖的前提下,要尽量让患儿暴露皮肤,以保持创面干燥。有渗出溃疡者应垫上消毒敷料以防感染。护士在为患儿行静脉穿刺时,动作应轻柔,应避开其皮肤出现斑丘疹的部位,不要碰破其皮疹处的皮肤,以免给患儿带来更多痛苦。由于患儿的局部皮肤组织水肿的原因,在治疗结束时,拔出针头的针眼处容易出现渗血及渗液的现象,因此,护士在拔除针头时,应用无菌敷贴按压针眼处。此外,护士在除去患儿皮肤上的胶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儿的皮肤。 3.3 药物治疗护理关于梅毒的治疗,早在1980年,WHO就推荐青霉素作为抗梅毒治疗的首选药,只不过,要做到药液现用现配,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足量给予。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在应用较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梅毒时,可出现赫式反应。病人突然出现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护士在工作中要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置。Borisenko[2]等在1977年曾报道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案例,近年来国内也开始尝试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 4 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当患儿家长听到确诊消息时,往往会有焦虑、恐惧、悲伤的情绪,并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护士应根据家长的心理、文化程度,向家长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并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护士要耐心解释,强调父母同时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要实行保密性治疗,避免高声谈论患儿病情,对患儿应一视同仁,避免歧视。参考文献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396 [2]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27(1):62-63

梅毒

梅毒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英文名称syphilis 就诊科室皮肤科传染性有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 流行病学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相当高。 1.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梅毒的人的皮损及其分泌物、血液中含有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而在4年后性传播的传染性大为下降。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早期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危险性很大。 2.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占95%以上。感染梅毒的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4年以上性接触的传染性十分微弱。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早,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孕妇即使患有无症状的隐性梅毒还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1.获得性显性梅毒 (1)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①硬下疳特点为感染TP后7~60天出现,大多数病人硬下疳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高出皮面,疮面较清洁,有继发感染者分泌物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6周,可自愈。硬下疳可以和二期梅毒并存,须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性药疹等的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相鉴别。②近卫淋巴结肿大出现硬下疳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可单个也可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 (2)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一般在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再发生。 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内脏、心血管、神经系统。梅毒进入二期时,梅毒血清学试验几乎100%阳性。全身症状发生在皮疹出现前,发热、头痛、骨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男性发生率约25%;女性约50%。3~5日好转。接着出现梅毒疹,并有反复发生的特点。①皮肤梅毒疹80%~95%的病人发生。特点为疹型多样和反复发生、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 ②复发性梅毒疹初期的梅毒疹自行消退后,约20%的二期梅毒病人于一年内复发,以环状丘疹最为多见。 ③黏膜损害约50%的病人出现黏膜损害。发生在唇、口腔、扁桃体及咽喉,为黏膜斑或黏膜炎,有渗出物, 或发生灰白膜,黏膜红肿。④梅毒性脱发约占病人的10%。多为稀疏性,边界不清,如虫蚀样;少数为弥漫样。⑤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伴疼痛。⑥二期眼梅毒梅毒性虹膜炎、虹膜睫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